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1

教完這一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課文的內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時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xx字。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讀課題,定基調

講課伊始,讓學生齊讀課題《最後一頭戰象》後,我定基調:課題讀起來有一種沉重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在一次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再讀又有一種英武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頭在戰場上浴血殺敵的大象。就是這樣一頭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後歷程中,做了那幾件不同尋常的事呢?學生說。我隨機板書:“重披象鞍”“告別村民”“重臨戰場”“埋葬自己”。從而以時間為序理清了課文脈絡。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併為下面語段的品讀鋪墊了一個悲壯的基調。

二、做到長文短教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於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採用“讓學生提出疑惑—自讀解疑,師適時引導,點撥,拓展—總結點題。這樣一個三步曲。這樣充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也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

三、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字對話

在點撥疑惑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走進文中的.作者、波農丁。實現與文字的對話。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讀中悟情,收穫感動

在學習本文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抓重點語段細讀,男女生賽讀,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段邀請同伴自由讀等多種形式,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透過這些文字。還體會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誠情懷,思想得到了淨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五、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說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薰陶含其中”,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字的空白點。於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裡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裡,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還可以嘗試,在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時?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為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後的課堂實踐中,探索。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2

一節語文課我教學《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由於課文講述的內及蘊含的思想感情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而且篇幅較長,所以我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

首先我主要訓練學生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的能力,給學生有充分的朗讀時間。讀完後,我先不急著交流,先了解一下他們通過朗讀,有沒有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然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學生提了好多問題,如“嘎羧要離家寨子時,為什麼要披掛象鞍?”“嘎羧為什麼要去打洛江畔?”“嘎羧離開村子前為什麼要繞著寨子走三圈?”“為什麼人們知道嘎羧要離開了,要給它圍上白色的紗巾,四腿綁上黑色的布塊?”“為什麼嘎羧死去的時候,它的一隻眼睛睜得老大,還凝望著天空?”等等。這些問題一經丟擲,便引發了學生的積極討論。大家開動腦筋,大膽舉手,各顯神通。接著再進行交流。為了實現長文短教,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態、動作描寫,引導想象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重情重義、善良、忠誠的高尚品質。我主要抓住這段文字進行研讀。

第二、重視文字的空白處進行說話或寫話訓練,如:“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盪漾的江面。然後,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型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我先讓學生自由讀這些句子,就這個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說話訓練:1、“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溫二十六年前那場激烈的戰鬥,懷念在這裡犧牲的那些戰友們,回想自己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邁。於是我馬上順勢引導:“嘎羧不僅僅是一頭大象,更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2、嘎羧走到一塊龜型礁石上親了又親,這塊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是什麼?學生通過想象,交流道:“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鮮血的傷心之地。”3、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吼聲中尼認為它也許在幹什麼?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他的戰友;也許它在告訴戰友他要去陪伴它們了;也許是對曾經的敵人發出仇恨的聲音。而且提得很有價值,值得思考。比如:“嘎羧要離開寨子了,為什麼人們送給它的食物它不吃,卻只喝了一點水?”學生活了,課堂自然也就活了。不足之處是本節課沒有來得及讀寫結合,學生被激起的情感沒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實在可惜。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3

重情重義,有著人類一般的情感。這是《最後一頭戰象》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文章中著重描寫的四件事,重披象鞍,淚別村民,憑弔戰場、與友長眠。然而,我卻忽略了這些去解讀教材,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出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收穫不大。本人認為主要問題如下:

一、教學失去精神主線。

重情重義,便是這頭戰象最讓人感動的地方,也應該是課堂中的精神主線,是一堂課的靈魂。在教學時,本人卻並沒有根據此條來設計教學,而把戰象嘎羧所做的幾件事情做為重點,然後去研讀哪幾件事情是戰象的反常表現,具體反常表現在哪些句子,哪些動作。因為沒有“重情重義”這個中心思想的'支援,此時的句子、詞語解讀完全是空中樓閣,水中鏡月。試想,本人如果這樣提問:“你覺得一頭怎樣的戰象?它的情深意重又表現在哪裡呢?你能揣摩它的內心世界嗎?”就可將動作背後隱藏的情感世界呼之欲出。這樣,情感落點腳一清二楚,體會方法就是找句子、詞語,猜心理。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明朗起來。

二、課堂失去輕鬆氛圍

一堂好課,首先應該是學生精神興奮、不覺得疲勞的課,是課堂氛圍輕鬆的課。課堂上,本人也忽略了這點。課始,我立刻用深情的朗讀把自己與學生拉開了距離,課堂變成了一個朗誦者與一群聽眾之間的對話。

試想,如果一開始,我問學生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你見過大象嗎?你見過戰象?沒有,那我們能不能通過一段文字見見所謂的戰象。這些戰象給你的感覺怎麼樣?由此循充漸進,慢慢進入課堂。課堂說不定會是另外一種生成。

三、閱讀失去學生主動

在課堂中,教師應該是起主導作用,而學生處於主動作用。對於六年級來說,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從個性角度去解讀教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應該讓學生去挖掘文字中有價值的東西,解決他們的學習難點。但是這節課,本人沒有給學生機會,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和學習難點,沒有給學生設定廣開言路的提問或板塊,而是緊緊圍繞著老師的小問題,這也使得學生變成課堂的被動者,使課堂變成一問一答式。課堂也就此失去應有的精彩。

綜觀全堂課,本人在文字的解讀,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之處。不過能通過這堂課,這面鏡子觀察到,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4

教學《最後一頭戰象》可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本文較長的特點,將本課教學定位為一堂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合作學習”等形式,自主賞析的閱讀課。整體教學過程分為三個課時,即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對課文內容質疑,並解決部分問題,學習“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品讀課文後三個精彩片段,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的作用,同時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嘎羧的高尚情懷,並初步感受作者的具體、細緻的表達方法;第三課時完成進一步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複述課文和“小練筆”的教學任務。下面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意圖。

一、導課

上節課領略了最後一頭戰象嘎羧的風采,嘎羧得到人們的救護,起死回生,二十多年過去,嘎羧已成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後時刻,留下了哪三個感人的片段?

[第一課時的教學,已理清文章的脈絡,並引導學生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四個精彩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弔戰場”“莊嚴歸去”,同時學習第一片段。此時,學生不難理解嘎羧生命最後的輝煌是後面的三個片段。]

二、指導品讀“重披戰甲”──由句而意而詞,感悟英武豪氣

1.嘎羧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重披戰甲”就是其中一個,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描寫“嘎羧見到象鞍前、後”的動作和神態的句子,體會嘎羧的心情變化。

[預設:嘎羧見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隻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像是想得到閣樓上的什麼東西。”和“嘎羧用鼻尖鉤住,像丟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繼續焦躁不安地仰頭吼叫。”嘎羧見到象鞍後的句子──“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裡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本文對戰象嘎羧的動作和神態的描寫細緻入微,通過細節描寫體現其形象特徵,所以,教師可引導學生畫出重點語句,揣摩其義,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見到象鞍前後,它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嘎羧心情的波動?

[預設:嘎羧見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從語段中的“十分亢奮”“燒得通紅”“輕吼”“急促地踏著”等詞語可以看出。而見到象鞍後心情變得平靜了,從“一下子安靜下來”“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語句能體會到。高年段的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品句、品詞,揣摩重點詞語的描寫,由句而意而詞,符合學生閱讀心理,利於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氣。]

3.嘎羧在見到象鞍前的內心如此焦躁,它還可能有哪些舉動呢?

[拓展想象是高年段語文教學的訓練重點之一,教師可抓住“焦躁舉動”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目的是為了體會戰象對當年與自己生死與共的象鞍的懷念,對見到舊時“戰友”的激動。預設答案:還可能扇動著它的大耳朵;我覺得它可能焦躁地甩著尾巴;嘎羧還可能會用它那碩大的身軀去撞象房……]

4.如何朗讀這些語段?(可讓學生練習讀一讀;然後指名朗讀;評價;再指名讀;評價;全班齊讀。)

[本教學環節設計總體意圖是:以抓住“重披戰甲”時嘎羧的心情為主要線索,先引導學生找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相關句子,再品句中關鍵詞語,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然後通過感情朗讀表達這種心情。教學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由句而詞,由詞而意,由意而情,層層推進,切合高年段語文閱讀教學的規律,這樣教,簡單、自然、紮實。]

三、合作研讀“憑弔戰場”──由意而句而詞

1.嘎羧佇立江灘,回想起許多的往事。(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根據“合作卡”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卡設計為:1.和組員交流一下,學習完這部分你們有什麼體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出來的?2.嘎羧久久凝望可能會看到什麼?它對礁石親了又親時會想到什麼?嘎羧震耳欲聾的吼叫是想說什麼?從前面教師指導品讀“重披戰甲”到學生自己合作研讀“憑弔戰場”,體現了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2.學生想象補白,“在讀這些語句的時候都想到了哪些情景?”

[預設(學生可能的補白):嘎羧站在卵石上,彷彿留戀著這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它對礁石親了又親,好像在感謝那些救過它的人們;發出吼叫,似乎想說再見了,村民,我要去找我的戰友!嘎羧站在卵石上,彷彿看到了與自己浴血搏殺的戰友和四處逃竄的日寇;它對礁石親了又親,好像聽到戰友在戰場上搏鬥時的吼叫聲;發出吼叫,似乎想說您好,我又回來了,戰場!

語文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理解。這裡,教師引導學生充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久久凝望”“親了又親”“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進行想象補白,利於深刻感受戰象形象。]

3.教師補白描繪,激情引讀。

師:剛才的回答說明你們已經進入到嘎羧的內心世界,那麼,你們能把這個片段朗讀一下嗎?(朗讀精彩片段;評價;再指名讀;教師範讀;全班齊讀。)

師:你們的朗讀深深打動了老師,我也想象了當時那動人的情景,現在我填補想象,你們與我一起合作朗讀。(配樂,師生一描一讀預設如下。)

生:嘎羧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盪漾的江面──

師:──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一定又看到戰友們奮勇搏殺,在槍林彈雨中,排山倒海地衝向敵人!

生:然後,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

師:──那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那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

生: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

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那是嘎羧在深情地呼喚,呼喚著戰友的靈魂,也在告訴戰友:我將來陪伴你們!

師:同學們,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

生:不!這是一位英雄!

生:我覺得嘎羧是個令人敬佩的'軍人!

生:他更是一位垂暮的軍人!

[這裡,教師先引導學生整體上悟意悟情,再由意而句,由句而詞,接著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想象補白,一般的教學到此已是很不錯了。然而我們並未僅止於此,而是在學生補白的基礎上進而補充、完善、提升,形成教師優美動情的獨特描繪,師生一描繪一朗讀,“一唱一和”,撩人心扉,激情湧動,出神入化,定會給人留下十分難忘的課堂景觀。

在我們的許多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說、說、說……教師就是不說或不敢說或不會說,那種水平相近、思維相似的說來說去,學生的認識、理解、感悟、情感往往總在原地兜圈子。利用這一巧妙的講解、引領、提升,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誦讀“莊嚴歸去”──深沉吟誦昇華情感

1.這位垂暮的英雄來到百象冢旁,一“鎬”一“鎬”地挖掘著埋葬自己的墳墓,尋找自己的戰友,尋找自己的歸宿的時候,同學們又有什麼體會呢?

[文中反覆出現一個關鍵用語,“挖”,嘎羧的“一直挖”“不斷挖”“繼續挖”“埋頭挖”“還在挖”……通過一個“挖”字,嘎羧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墳墓,莊嚴地把自己掩埋!這些描寫更加體現了這垂暮的戰象對戰友的忠誠和重情重義!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品析這樣寫的用意。]

2.戰象嘎羧有情有義,帶著對英雄的崇敬,深情朗讀20—23自然段。

[配樂朗讀課文片段。本片段的教學以讀代講,學生通過之前兩個教學環節的過程,已經深刻感悟到戰象的情感,這時候師生深沉吟誦,以聲悟情,以讀傳情,情溢於衷,言於表,定將收到極好的效果!]

3.嘎羧走了,從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的英武,從重臨舊地到安葬自己,我們漸漸地讀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這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這是一位重情重義的英雄!讓我們永遠銘記著嘎羧,永遠銘記這──最後一頭戰象!

[這部分教師的總結,教師以獨特的音樂,配樂朗誦結束教學,課件緩變展示戰象生前馳騁沙場的畫面,以精練的語言,動情的演講,來概括嘎羧輝煌的一生,營就一個深沉的基調,一個撩人的氛圍,一定會給人深深震撼而餘味無窮的深刻感受。]

4.戰象的故事還沒有結束,用手中之筆去繼續描繪這些動人的場面。佈置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也十分感人,請想象嘎羧當時的內心感受,寫下來。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5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關於動物的小說,情感比較深沉,內涵比較豐富、篇幅較長。這篇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獨特的語言和視角講述了戰象生命歷程中最後的輝煌和尊嚴。

因此,根據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我是這樣定下自己的教學目標的:1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2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描寫戰象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3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並從中領會人與動物的關係。

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學生在充分批註感悟下,體會到了戰象的善良、忠誠的高尚品質,受到了教育。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於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採用“讓學生提出疑惑—自讀解疑,師適時引導,點撥,拓展—總結點題。這樣一個三步曲。這樣充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也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帶領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字對話在點撥疑惑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走進文中的作者、波農丁。實現與文字的對話。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6

下課了,但我還深深的沉醉在嘎羧那重情重義的影子裡,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學生初步學習課文後毫不含糊的體會出了嘎羧重情重義的品質,圍繞這個重點,我先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引導學生走進嘎羧,走進文中的每一個人比如作者、波農丁,透過這些深情的文字感受文字背後的東西,收穫著幸福和感動。

“他站在江邊的卵石上……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吼聲。”

師:站在嘎羧的角度,想一想為什麼久久凝望江面?

生:這江面是我曾經拋灑熱血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的回憶,如今要離開了,真捨不得!

生:這是我曾經拼殺的戰場啊!可惜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了!

師:為什麼親了又親龜形礁石?

生:這是曾經救過我的礁石啊,多麼親切,可惜以後我再也回不來了。

師:為什麼向著朝陽吼叫?

生:有著這麼多的不捨,可我又能怎麼辦呢?無奈的吼叫!

生:憤怒的吼叫!為什麼要讓我離開這個世界。

生:激動的吼叫!我那親愛的戰友們啊,我馬上就能和你們在一起了,等著我吧!

……

帶著依戀,帶著憧憬,嘎羧走向了遠方,但它重情重義的形象又一次躍然紙上。和學生一起感受了嘎羧自掘墳墓,悄然去世的無限悲傷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師:這麼重情重義的嘎羧永遠離開了深愛著它的我們,但它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此時此刻,看到它一點一點沉下去的背影,你的眼前會出現哪些場面?

生: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場面。

(師生一起有感情朗讀“它們用象鼻劈敵,用象蹄踩敵……勢不可當。”)

生:和鄉親們和諧相處的場面。

(師生一起有感情朗讀“鄉親們幫他治好傷……西家喝桶泉水。”)

生:和鄉親們深情告別的場面。

(師生一起有感情朗讀“許多人泣不成聲……走了三圈。”)

生:回望江面的場面。

(師生一起有感情朗讀“他站在將變得卵石上……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吼聲。”)

生:自掘墳墓的場面。

……

師:是啊,這樣一頭重情重義的戰象,讓我們又一次接受了關於真情、關於愛的洗禮,他會永遠陪伴在我們的身邊,它的故事會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因為“他死了……躺在了一起。”

(男生、女生、齊讀三次讀結尾處。)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7

《最後一頭戰象》這篇課文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一、快速閱讀,緊扣單元訓練重點

《最後一頭戰象》這篇課文篇幅很長,而它作為一篇動物小說離我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太遙遠。要上好這堂課,絕非易事!我根據課文特點緊扣本單元訓練重點,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然後卻抓住幾個重點片段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

二、讀中感悟,尊重學生個性閱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以讀為本,永遠是我們語文教學最有效的手段。課堂中,我注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令自己感動的語句,如指導朗讀“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發出震耳欲聾”這一片段時,先齊讀,然後指名讀,並引導評價,學生也說評價得很好,指出讀“歐——歐——”要大聲,中間有破折號要延長,然後又根據評價朗讀,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好,讀出他們內心的'感動,讀出他們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從而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促悟、以讀激情的功效。

三、品詞析句,促進生本親密對話。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對嘎羧行為、神態的描寫細緻入微,將嘎羧的靈性刻畫得淋漓盡致,作者那深情的筆觸能感染每一位讀者。而理解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我在教學中緊扣本文的理解難點,從句入手,從詞著眼,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從而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四、引導想象,充分發散學生思維。

語文教學並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理解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是其一大任務。在引導學生體會戰象嘎羧來到打洛江畔這一段重點語句時,我引導學生想象:嘎羧“久久凝望”它望到了什麼?它可能想到了什麼?它為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為什麼“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讓學生用上自己的語言描述當年的場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發散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更深一層地感受到戰象嘎羧的內心世界。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8

這篇文字優美而又悲壯感人的動物小說——《最後一頭戰象》是著名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的力作,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倖存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的百象冢旁邊挖了一個坑,將自己莊嚴掩埋的故事。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懷舊、英勇、忠誠的高尚情懷。文章感人至深,讓人久久難忘。

由於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在進行本課的學習時,我主要結合單元訓練目標“訓練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的能力;揣摩作者如何表達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情感的。”在課堂中,我首先限時讀課文,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在十五分鐘內讀完一遍課文。通過檢查發現,學生的讀書能力參差不齊,讀得快的十分鐘左右就讀完了,而讀得慢的在規定時間裡根本就讀不完。讀完後,我們馬上進行交流:課文到底講了什麼故事?通過這種快讀思考的'方式來梳理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教給他們正確的讀書方法。為了實現長文短教,我再次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說說嘎羧給你留下了怎麼的印象?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嘎羧懷舊、英勇、善良、忠誠的句子或段落,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抓住了嘎羧神態、動作描寫來刻畫懷舊、英勇、善良、忠誠的高尚品質。學生在深刻理解了嘎羧的高尚品質後。再進行朗讀的指導,學生悟得深刻,讀得自然也就十分精彩。

課文學完了,最讓我欣慰的是學生閱讀感恩系列叢書的興趣再一次被激發起來,課間同學們又開始互相借閱感恩系列叢書。如果每一節課都能讓學生有所收穫,那將是老師最大的收穫。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9

《最後一頭戰象》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倖存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的百象冢旁邊挖了一個坑,將自己莊嚴掩埋的故事。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課文篇幅較長,但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故事情節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內容。然後抓住重點語句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學生在充分批註感悟下,體會到了戰象的善良、忠誠的高尚品質,受到了教育。

本節課教學環節設計總體意圖是:以抓住主要事件,體會嘎羧內心情感。先引導學生找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相關句子,再品句中關鍵詞語,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然後通過感情朗讀表達這種心情。先教給學生方法,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學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由句而詞,由詞而意,由意而情,層層推進;合作研讀“重回戰場”,重點理解14自然段,抓關鍵詞語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對戰友那份深沉的愛,然後有感情地朗讀“自掘墳墓”部分,讓嘎羧的內涵在學生心裡有所提升,最後用【配樂小練筆】的環節,使得學生感情得以昇華。

但由於課問內容與生活差距太遠,主要是本人過於緊張,經驗不足,缺乏相應的課堂處理藝術,使悲壯與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讀與想象也就顯得很蒼白。反思本課的教學,形式過於單調:扎重點語句——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並且老師不能大膽的放手學生,使學生本該釋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只是在一步步的牽引下之體會了文中的幾句話而已,猶如蜻蜓點水。此外老師也有代學生髮言之錯,沒能讓學生充分發表其體會,情感的昇華顯得非常牽強。所以課堂顯得沉悶。

我深深惋惜的同時,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也可採用讀寫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寫一寫。這樣既充分理解了課文,激發了情感,又使語文訓練得以有效的落實。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任務基本完成。欣慰的是,學生們在最後的小練筆中,能用自己的.文筆寫出自己的感悟,並且情感真摯,能看到他們真的有認真去認識嘎羧,我想,這是整節課中最成功的地方吧。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

1、要善思: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

2、要關注:關注文字,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最核心的,無論什麼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的發展。

3、要認真:認真研讀文字,認真備課。才能真正的“站”在三尺講臺,從容、自信。

最後真心的感謝在備課和製作課件的過程中,荊老師給予的耐心而細緻的指導和幫助,我想有了這次的經歷,我會更加努力。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10

這篇課文較長,因此我設計了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在感知課文內容之後,讓學生談一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再抓住重點句子進行品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

國小語文六年級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但從課堂效果來看,並不能令人滿意。也許是課文內容距離生活實際太遠,學生朗讀下來了,但是平平淡淡,並沒有被戰象悲壯的行為感動,儘管老師範讀,領讀,效果都不太好,簡直在無病呻吟。戰象的善良與忠誠哪裡去了呢?

為什麼沒有被學生消化吸收?我一直在反思,是不是應該抓住一處(如它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為),製出圖片,進行細緻地觀察思考,引導學生透徹地品讀,體會戰象的懷舊善良,再讓學生分成小組在一起讀其他相關段落,體會戰象的堅強忠誠。這樣,不致使課堂氣氛沉悶,形式單調。

可惜,我的課件製作水平太低,真應該繼續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11

今天的語文課與學生們共同閱讀了沈石溪的《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讀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動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從中感悟些什麼,學習些什麼呢?

本課課文比較長。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重點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但從實際教學來看並不理想。我抓住文中的幾處重點語句分別讓學生體會嘎羧的懷舊、英勇、善良育忠誠等,但由於課問內容與生活差距太遠,沒有圖片的輔助,使悲壯與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讀與想象也就無從談起。反思本課的教學,形式過於單調:扎重點語句──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本該釋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師一步步的牽引下之體會了文中的.幾句話而已,也難怪課堂上會如此沉悶。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時,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為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也可採用讀寫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寫一寫。這樣既充分理解了課文,激發了情感,又使語文訓練得以有效的落實。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12

課文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2《最後一頭戰象》是第七單元的第三課,這一單元講述的都是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這篇課文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重點是讓學生把握故事內容,體會嘎唆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難點是通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前幾天,我們聽了談老師執教的《最後一頭戰象》一課,我認為:談老師的課紮實、充實、豐實、、真實。他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1、精選切入口。在執教本課時,談老師從第一自然段切入,讓學生談談嘎唆給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從而揭示課題,瞭解戰象的特點。

2、以事件為抓手。從整體到部分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自由讀文,說說課文寫了嘎唆臨死前的哪些事情?再讓學生學著用四字詞概括各件事情。這既讓學生理清了課文的`條理,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3、用沈石溪的名言貫穿全文的學習。談老師出示名言讓學生朗讀,其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巧妙地突破教學難點,靈活地滲透經典詩文。接下來重點學習了“披掛象鞍”和“重回戰場”兩部分。課中讓學生抓住最能體現嘎唆內心情感的句子談體會,並抓住動作、神態描寫的詞語讓學生充分想象嘎唆的內心世界,在學生理解事件內容後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從而感受到嘎唆對輝煌的過去深深的留戀與回味,感悟嘎唆的善良與忠誠的高尚情懷。學生從嘎羧行為、神態的具體描寫中感悟到具體、生動的描寫是本文一個重要的表達特點。

4、注重學法的指導。《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的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談老師在本課教學中先重點指導學生對“重披戰甲”這個故事片段的理解感悟,讓學生找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並在書上作批註,在此基礎上,引導歸納出學習方法,並以此方法為遷移,自學“重回戰場”部分,真正地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我解讀文字的能力。

課文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3教完這一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課文的內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時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13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讀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動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從中感悟些什麼,學習些什麼?作為教者,我是帶著深深的感動與震撼來揣摩體會故事內容的,相信每一個孩子也會有同樣的感動。

本節課教學環節設計總體意圖是:以抓住“重披戰甲”時嘎羧的心情為主要線索,先引導學生找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相關句子,再品句中關鍵詞語,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然後通過感情朗讀表達這種心情。教學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由句而詞,由詞而意,由意而情,層層推進;合作研讀“憑弔戰場”,重點理解14自然段,抓關鍵詞語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對戰友那份深沉的愛,然後通過師生合作配樂朗讀,昇華情感;接著抓住“挖”字,讓學生談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自掘墳墓”部分,讓嘎羧的內涵在學生心裡有所提升,最後再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誠與善良。

抓住重點語句重點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尤其是在進行師生合作配樂朗讀這一教學環節時,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裡都淚光閃閃。下課之後,一個女孩子悄悄告訴我:“老師,如果你的音樂再放下去,我的眼淚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這是整節課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夠讓學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戰象嘎羧的高尚情懷,這也是我所期盼的。

當然,從實際教學來看還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戰甲”這部分內容之後,過渡到“憑弔戰場”時,我的設計有些牽強、生硬;在學習最後一部分“自掘墳墓”內容時,雖然抓住了“挖”字來理解,但沒有徹底放開地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談體會,略嫌倉促。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

1、要善思: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

2、要關注:關注文字,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最核心的,無論什麼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14

十二月份,楊主任來六年級組常規聽課,根據教學進度,我上的是沈石溪的《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xx字。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概括出“英雄垂暮”、“重披象鞍”、“憑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場面。並以此為線索,抓重點場景講析。

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重披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閱讀這一部分,通過讀一讀,畫一畫,找出最能表現物件鞍有深情厚意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關鍵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了一個英雄的高尚情懷。同時,我也及時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依託這種學習方法自學其他的內容。

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於是我結合課後小練筆,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裡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裡,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既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也落實了讀寫訓練,夯實了基礎。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15

一直以來,認為自己是個很難感動的人。其一,我屬蛇,蛇是冷血動物;其二,看看我額頭上皺紋,太多太密。古人說過: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在外漂泊這麼多年,我學會了兩個字——加強。經歷的人太多,經歷的事太多,已經產生了足夠的免疫力。我甚至偏執地認為——這個世界上,可能很難有感動我的東西了。

語文教了近20年了,日久生情。要說對語文教學沒有一點感情,那是騙人的。但是,我已經記很少上過讓自己的感動的語文課了。更多的時候,語文課堂上,我就是一個旁觀者,冷峻地、高傲地審視著學生、文字以及自己。我保持著高度的理性,心裡牢牢地住著兩個概念——教什麼與怎麼教。

今天,在文德路國小上課,我發現自己被感動了,而且不止一次。我在把自己感動的同時,把自己的情愫很好地傳遞給了學生,上出了濃濃的情味。當我上完課,有一種近乎虛脫的快感。我知道,那叫“高峰體驗”。這樣的經歷,很微妙,很珍貴。

這樣的美好,源於師的互配合。理想的課堂,不單單在與教師的個人魅力,也不單單在於學生的精彩表現。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學生和教師之間,會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砥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今天早上執教的班級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素養。在教學的過程中,他們促使我,不斷調整原有的教學設計,讓教學向更深的延伸。原來,準備的大段大段的過渡語,到了這樣的課堂上,你會感覺到格格不入。於是,你就得集中精力,努力捕捉學生的資訊,加工提煉,隨即生成一些與課堂、與學生匹配的語言來。甚至,有的教學設計,也會隨著教學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調整,負責你的教學就適應不了學生的發展。許多靈感,就在課堂上被徹底激活了。

這樣的美好,緣於情感的投入。說不清楚,是我感染了學生,還是學生感染了我。我發現課堂上的語言,都是從自己的心底裡流淌出來的。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有些許感觸——在死亡面前,誰都會怦然一怔!然而,那畢竟是嘎羧。而今天,我似乎從這一頭動物那裡,想到了人,想到了自己。一頭戰象那麼重情重義,具有那麼崇高的使命感,何況是人呢?當嘎羧見到它的象鞍,就如同我們看到自己的獎狀、證書、相簿,那得勾起我們多少記憶啊!當嘎羧來到戰場,就如同我們來到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多有多好留戀和感慨啊!我把自己變成了嘎羧,變成了最後一頭戰象,讀到文本里去了。

這樣的美好,緣於充分的預設。你不得不承認,只有充分的預設,才有精彩的生成。試教過後,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這次,我明確地提出了預習要求,讓學生把課文讀熟;對部分環節進行了調整,近可能多地為學生著想。預設充分,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預設充分,才會臨危不亂,騰出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生成新的教學資源。

有句話誰得好: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我深以為是。只要你下功夫去想了,去做了,遲早會把自己感動。我堅信:每個人,都有很多種可能性,只要你願意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