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力的合成》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力的合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力的合成》教學反思

《力的合成》教學反思1

公開課《力的合成》,總體來說,這堂課上的很成功。在對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的基礎上,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將“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合力與分力滿足的)成功地轉化為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引導的”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係“教學的要求符合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整堂課教學設計和教材處理也符合各學科學特點,重點突出,難點處理得當,具體而言,在這節課中,有幾點特別的閃光點,也是我今後值得學習的地步。

一、引入過程:由學生已熟知的“曹衝稱象”的故事引入,大象的質量等於石頭的質量體現“等效”的思想,方便學生理解;再舉例,讓學生體會力也是可以等效的.,並引出合力、分力的概念以及合力、分力是一種等效替代的關係,受力分析時不能說物體既受分力作用又受合力作用,此過程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讓學生理解“等效思想”更透徹。

二、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係時,楊老師先故意提出自己的錯誤猜想,讓學生質疑從而引導學生敢於猜想和假設,增強探索意識,同時讓小組內交流、合作、分析,不僅鍛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團隊協作的意識,小組討論,讓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這符合新課改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三、學生小組實驗,老師巡視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並糾正,讓學生對出錯的地方印象更深,師生互動積極,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體現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思想,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恰當:利用圖片給學生直觀刺激,印象深刻。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實驗結果,分析其中處理不當的地方和該注意的地方。結合實驗利用DIS系統分析資料,讓學生體會認識更精密的儀器和學科技可以是我們的實驗結果更加精確,減少誤差,從中體會科學研究的樂趣。

《力的合成》教學反思2

第二章《力的合成》這節課的新課教學工作已經完成,結合上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談一談我的處理方法以及在以後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用實驗的方法探究、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教學過程中,在提出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如何求合力”後,針對學生的回答,我先用一些小實驗的方式否定他們的錯誤答案,對於正確答案,我沒有直接給予肯定的答覆,而是繼續追問學生“如何證明你的觀點是正確的呢”,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促進他們積極思考,在學生猜想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就是它們所圍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時,我繼續引導學生回憶是否在以前的學習中遇到過這種情形,以此引出數學中向量的加法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向量與向量本質是相同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這個依據更加肯定了學生的猜想可能是正確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在大家都一致認為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時候,我提出了問題:“能不能利用大家手中的實驗器材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對於實驗之前的猜想過程的引導,我認為自己做的還是不錯的,先由學生自己猜,根據他們的答案,逐一否定錯誤的猜想,並利用提問的方式逐漸引導學生向正確的答案靠近,對於正確的猜想,我還從數學的角度找到一個例子來增強我們的猜想的可靠性,這一種做法也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養成正確的猜想方式。

在大家討論怎樣驗證我們的猜想後,我找了幾個同學說一說他們的方案,基本上學生說出的方案都是不完整的,有的甚至是錯誤的,於是我提示他們是否能利用合力與分力的等效思想來驗證,然後以提問學生的方式逐漸將實驗的步驟補充完整,在大家已經明確正確的實驗方案後開始進行實驗。對於實驗步驟的總結,由於學生不能夠清晰的表述出來,因此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的引導過程較多,學生的自主思考時間較少,這是我覺得做的不好的一個地方,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這一點,對於實驗方案的設計應儘量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來,教師應提前引導好學生該往哪個方向思考。

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我進行了個別輔導,發現還是有很多學生是不會做的或做的.不規範的,我一一指出,讓他們訂正,實驗大概進行了10分鐘後,我找了一個做的不好的學生,讓他將他的實驗過程再做一遍,呈現給大家看,在做的過程中,他每做一步,我都讓其他同學觀察他做的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該怎麼改正,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就將正確的實驗過程給大家呈現出來了。在這一過程中,由於時間較緊張,我不能將全班學生的實驗過程都看一遍,只是看了每一個人的一部分實驗步驟,所以一些學生的錯誤之處不能立即給他們指出來,而他們自己也沒有發現,這一點還是有待改進的,比如,下次實驗時,可以讓學生互相監督,一個做,一個觀察,互相指出不足之處。

在利用學生自制的平行四邊形模型研究合力與分力的大小關係時,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高,而且結論也總結的非常好,這說明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也要讓學生多多動手,這有助於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最後在作業批改中,發現學生在利用作圖法求合力,以及多個力的合力問題中,依然存在著做題不規範,計算不正確等問題,這些都要在後續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指出來,這也給了我一個提示,對於學生易錯的知識點,應提前做好準備,在新課講授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提醒學生應該注意的一些細節問題。

《力的合成》教學反思3

力的合成這節內容在整個高中物理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前面連線的是物體的受力情況,後面在力的合成的基礎上進行力的分解,及後面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是整個動力學的基礎部分,因此它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堂課我主要採取誘導式及探究式教學方式,在學生國中學過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基礎上逐步引入不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同時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例項逐步引導學生領悟互成夾角的二力與合力的等效替代關係,在學生原有認知的基礎上納入新知,符合學生成長的認知結構的發展,同時在理解合理與分力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逐步深入,通過實驗探究合力與分力在大小和方向上的關係,這也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使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課後思考之餘也逐漸意識到這堂課的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在引導學生理解合力與分力的等效替代關係時,我利用一個學生提水與兩個學生抬水的例子來說明,但是這樣引導學生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係時就容易使學生誤認為合力與分力是兩個同時存在的力,並且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所以這一點應值得深思。

2、在實驗細節處理能力上仍需要加強,多給學生鋪設臺階,另外可叫兩個學生到前面去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再進行指點,這樣會更有利於學生領會實驗操作的要點。

《力的合成》教學反思4

力的合成這一節課,以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基礎,從實驗現象中歸納概括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通過實驗、思考、觀察、分析,得出二力合成的結論,三力合成、多力合成的方法。並以日常生活中現象為基礎加以運用,體現了從簡單到複雜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本節課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課文、自主探究、研討、合作等學習活動貫穿於整個課堂活動中,課堂的時間盡最大可能還給了學生,強調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過程。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真正地當起了課堂教學的組織、指導、幫助、促進者的角色。在這節課中,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小組討論,利用集體的智慧,在教師的幫助下,自主地完成對教學內容的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習情感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為學生今後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多給肯定和讚揚,給每一個學生以同樣的表現機會,

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多給他們創造表現機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都得以提高。趣味遊戲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兩人抬一捅水,隨著兩人抬的角度不同,吃力程度也不一樣。一個力氣小的學生可以輕鬆拉動兩個大力士等等。讓學生在動感情趣中進入物理世界,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知識,這也是注重過程,注重體驗的表現。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使抽象問題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形象地表達出來,悅耳動聽的音樂使學生勞逸結合,始終保持旺盛的情趣,並結合圖文,充分展現出知識的形成過程,是一根教鞭,一支粉筆,一張嘴不能比擬的,對學生理解問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符合學生的心裡特徵,學生非常積極地參與和投入。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拓展,我原有的能力已不能滿足新課程度的要求,要時時充電全面提升自已的綜合能力,既要注重各種單項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又要著眼於整體的效應,使各種能力相互促進,只有這樣,教學過程才能煥發出應有的生命力。

在課堂上的許多環節不敢大膽放手給學生。對學生髮展的需求及發展中富有個性的學習關注不夠。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留給學生的時間很少。在安排學生自己體會時,總不免多次打斷學生的思路,試圖進行補充說明,或是教給學生體會什麼,如何體會。這都表現出過多的擔憂,不合理的控制。

在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的新理念下,讓學生通過分析、歸納、討論、探索,去建構知識,解決問題,不但能將老師從繁瑣的推導中解脫出來,而且會豐富學生的活動,使其主體地位進一步凸現出來。若在安排學生體會的同時佈置些任務,讓學生提出新問題,探索新思路,思考如何將知識個性化等,再結合適當的反饋檢查,學生的學習質量定會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