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銳角和鈍角》說課稿

說課稿8.65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銳角和鈍角》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銳角和鈍角》說課稿

《銳角和鈍角》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四冊“銳角和鈍角”P38—P40。

2、教材分析:

《銳角和鈍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的內容。教材的開篇就呈現了3種不同的角,通過讓學生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較,抽象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從而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並通過設計找角、造角、畫角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去讓學生深刻理解直角、銳角和鈍角的特徵,為以後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奠下基礎。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準備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來說一說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中的例項,能在直角的基礎上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2、能力目標:經歷找角、分角、造角、畫角、欣賞角和擺角等活動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學會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3、情感目標:通過師生評價、交流體會的活動,建立自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三角板的直角辨認銳角和鈍角。

教學難點:能清晰區分直角、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教法和學法是相輔相成的、互相聯絡的。教師的教應當適應學生的學,而學生的學又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本節課當中,我準備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動手操作、猜想驗證、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創設一個輕鬆、開放的學習氛圍,以“小精靈聰聰”為引向,以“找角、分角、造角、畫角、欣賞角、擺角”為主線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勇於嘗試,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找一找、分一分、造一造、畫一畫、賞一賞和擺一擺的學習活動中去,使學生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索中獲得新知識,讓學生在不斷的評價和交流中,求得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同時體驗學習的成功喜悅。

總之教師的“教”將要做到: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鼓勵探索、引導發現;學生的“學”才能做到:勇於嘗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激趣:小精靈聰聰給大家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角。

2、指名學生說說角的組成。

3、聰聰帶著大家去找角。

(一開始創設情境:引入小精靈聰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既有利於學生對舊知識的回顧,又有利於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感知角。

(1)學生指角,教師用滑鼠點選有角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狀。

(2)提問學生:在找出的角中,有沒有我們學過的角?請說出它的名字。

(3)追問學生:用什麼方法能證明2號角和4號角是直角?

(4)教師強調:比角的方法。

(多處體現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內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各個層次面上的學生各有所長。讓學生通過學生指角的活動,重現角的形狀,感知角的特徵,從而複習比角的方法,為下面的分角作好準備。)

2、認識銳角和鈍角。

(1)學生在小組內對這6個角進行分類。

(2)小組彙報分類的兩種分法。

(3)教師呈現分角的方法。並邊用三角板的直角驗證,邊匯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隨機板書)

(4)教師小結:辨角的技巧。

(師生通過猜想驗證、合作交流的分角活動,共同探究了銳角和鈍角的特徵,匯出了銳角和鈍角的概念,體驗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學習平臺。)

3、體會銳角和鈍角。

(1)教師造角,學生說出角的名字。

(2)教師說出角的名字,學生造角。

(3)小組內造角。

(4)師生合作“給角畫個像”。

(5)教師強調:畫角的要求。

(通過師生互相造角的動手活動中,感受直角、銳角和鈍角的內在關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同時生生的評價、師生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聰聰的評價。

聰聰帶著學生到活動樂園去玩一玩。

(以小精靈聰聰對同學們的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進入活動樂園玩。)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活動一:找角。

2、活動二:欣賞角。

3、活動三:擺角。

(以活動的形式穿插“找角、欣賞角和擺角”的練習,避免學生的疲勞感,讓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更能享受到學習的喜悅和成功。同時通過具有針對性的、層次性的練習,讓學生檢查學習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反饋資訊。)

四、承上啟下,評價總結。

1、交流體驗,歡送聰聰。

2、教師總結。

3、佈置作業。

課後找找家裡的角,並說上名字,看誰找得又準又多!

(在評價、交流體會中,學會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時也建立自信心,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知識的內涵。)

《銳角和鈍角》說課稿2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37—40頁

教材分析:《銳角和鈍角》是在學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要求學生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銳角、直角和鈍角。由於學生已初步認識了角和直角,這節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正確區分銳角和鈍角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好本節課為以後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

教學準備:三角尺、直尺、白紙 、活動小棒、各種有角的彩色圖形等

一、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有各種各樣的角,瞭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會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析各種角。

3、結合生活情景,進行操作活動,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銳角和鈍角,會用尺子畫出各種角。

4、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智力。

二、說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討論法和操作法。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力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導探索,得出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的結論。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在合作中解決問題,一步步達到學習目的。為使教學更直觀、簡明,我用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圖讓學生找角,輔助教學。並在教學過程中以一張笑臉為獎勵,極大調動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說學法

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為此我努力作到“授人以漁”。首先從學生的已知出發,讓學生觀察,主動獲取知識。如找到學過的角。其次,讓學生合作交流、比較,引入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從而會區分三種角,最後,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找角,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並且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分四個環節進行。第一環節:情境匯入,複習鋪墊。第二環節:探究新知,認識銳角和鈍角。第三環節:鞏固練習,豐富感知。第四環節:思維拓寬。

1、情境匯入,複習鋪墊

根據兒童的特點,先出示主題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興趣。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角,並讓學生說說對角已有哪些認識,達到複習鋪墊的目的。併為下一環節為角分類,探究新知打下基礎。

2、探究新知,認識銳角和鈍

銳角和鈍角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知識領域,緣於學生對角和直角已有一定的認識,能從大大小小的角中,應用工具三角板找出直角來,教學中設計讓學生把大小不同的`角分類,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交流,一步步引入銳角和鈍角的概念。這樣讓學生從淺到深,來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3、鞏固強化

在學生知道了“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做角,體會三種角的不同;讓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實物畫上找角。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著角,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畫自己喜歡的角,關注到學生的情感體驗,體會學到知識的樂趣。

4、思維拓寬

電腦顯示幾副以角為輪廓線的圖,讓學生在一次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

五、說學生

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始終站到主體地位,從說到做,又從做到說,說動結合,既輕鬆又愉快的達到學習的目的。

《銳角和鈍角》說課稿3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37—40頁

教材分析:《銳角和鈍角》是在學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要求學生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銳角、直角和鈍角。由於學生已初步認識了角和直角,這節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正確區分銳角和鈍角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好本節課為以後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

教學準備:三角尺、直尺、白紙 、活動小棒、各種有角的彩色圖形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有各種各樣的角,瞭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會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析各種角。

3、結合生活情景,進行操作活動,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銳角和鈍角,會用尺子畫出各種角。

4、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智力。

設計意圖: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大膽放手,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藉助觀察、操作、判斷等學習方式,體驗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小組合作交流,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然後分類驗證。並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消化新知。在這其中學生獲取知識,完全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並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 啟發匯入

1、(出示遊樂場的圖片)談話激趣。

2、觀察圖片,並與同桌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彙報引入“角”。

師:這位同學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個角嗎?(課件逐一演示)

4、(點選,實物去掉、只剩角)師:上學期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直角、畫角、做角、找角)

5、談話引題。

從學生喜歡又熟悉的遊樂場引人,迅速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慾望;通過對角的知識的回憶,引導學生自然的進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動探究 獲得新知

小組討論 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師:這麼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組彙報結果,並說明分的.理由。

4、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二)分類驗證 滲透方法

驗證直角

師:(指直角一類)我們怎樣來驗證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學生上臺驗證,並說出自己是怎樣比的。

3、驗證其它兩類角

師:他說得對嗎?誰還能用這種方法來驗證其他的角嗎?

4、給角取名

設問1:你能給比直角小的角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嗎?

師:小朋友們給它起的名字真好聽!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數學家就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叫銳角。和老師一起說:銳角 銳角。快找一個銳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設問2:你能給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個名字嗎?真不錯,數學家也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和老師一起說:鈍角 鈍角。快找到一個鈍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5、師:好!那現在誰能完整地說一說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幾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並給足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小組合作,自主探索這些角的分類,通過兩種分法的討論,,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年級數學下冊(銳角和鈍角的認識)說課稿,標籤:二年級數學說課稿,國小數學說課稿,

在學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類後,再來分類驗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一系列活動,獲得新知。特別是給角起名字環節設計,吸引全體學生都來自由想象,輕鬆表達,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

三、實踐運用 深化發展

1、做角 : 請小朋友們快速地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並給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是什麼角,好嗎?開始吧!

2、舉例:小朋友們做出了這麼多的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們也隨處可見,說一說生活當中你在哪也見過這些角?

3、師:其實用我們人體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師:你能發現這個五角星上有幾個角,它們分別是什麼角?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嗎?

5、畫角:看來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可真多呀!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還利用自己聰明的大腦、靈巧的小手製做出了許多自己喜歡的角,那如果老師說出一個角,你能在紙上畫出來嗎?

老師說學生畫,然後學生同桌之間互考。(教師巡視,選一些角貼在黑板上)

師:你們喜歡這些角朋友嗎?可是它們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學生練習)

6小小設計(用角或有角的圖形設計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這些活動的設計是學生消化知識的重要環節,這幾個活動的設計突出了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學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來人的身上也有角,每個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種角,整個環節輕鬆愉快。如又“小小設師”練習,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有哪些收穫?

對知識的梳理和情感的體會

教學片段實錄:(“小組討論 合作交流”片段實錄)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師:這麼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說一

說,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指名小組彙報結果。

師:你們是根據什麼來分的?

小組1:我們分兩類,是直角的一類,不是直角的一類。

小組2:不對。應該分三類。直角的一類,比直角小的一類,比直角大的也一類。

其餘小組:對,我們也分三類。

師微笑:你們都贊同分三類,那分兩類到底有沒有道理?(學生思考)

稍一會兒。

生1:我知道了,分兩類也是有道理的。我們是按角的大小分,他們是按是不是直角分的。

生2:我懂了,兩種分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分的標準不一樣。

師:是呀,很多時候,數學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像今天我們給角分類一樣,標準不同,分法也就不同。

反思:

本節課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環節的設計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使整個教學過程組織有序、情趣並生,學生學得輕鬆、紮實、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本節課,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上離我們的學生較遠的素材變為學生非常熟悉的遊樂場所圖片出現,學生果然興致極高,立即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使本節課的教學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新知探究環節中,我創造性地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全過程,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創設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方式,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地為學生創設了從事數學學習活動和交流的空間。如,讓學生小組合作,比一比、分一分,並說一說你是怎麼什麼分?再在分的基礎上分類驗證。特別是剛才有幾個角用眼睛觀察有爭議的,通過親手驗證,大家都心服口服的讓它們歸隊。通過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也為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乃至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銳角和鈍角》說課稿4

教材分析:

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辨認角。本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對角的認識,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銳角還是鈍角,並能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建立直角、銳角和鈍角概念,可以為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奠定基礎。本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目標

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簡潔的語言完整、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過程和方法目標

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 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能通過與直角作比較來辨認銳角和鈍角。

教學難點:

難點是使學生會辨認生活中不同型別的角 。

教具學具:

課件、三角尺、活動角、小棒、練習紙等是本節課所需的教具和學具。

教法學法:

教法:為了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我綜合運用了情景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探索發現法、多媒體輔助法等方法。

學法:在學法上,我特地採用了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和合作交流法。

我採用的這些教法和學法,都是為了讓學生品嚐嘗試成功所帶來的喜悅。

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規劃,遵循目標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設計安排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2、引導探究,合作交流。

3、聯絡生活,拓展應用。

4、課堂總結 ,課後延伸。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一開始,我就表揚學生們最近的學習表現很好,作為獎勵這節課我將帶領同學們去觀光旅遊,我說:我們現在就到遊樂園好好玩一玩。緊接著,我就出示了一幅情景圖片,請同學們一邊參觀一邊思考老師的問題:找一找哪裡有角?這些角都是由什麼組成的?有直角嗎?哪些角比直角大,哪些角比直角小?各是什麼角呢? 由此我引出了課題《銳角和鈍角》(板書:銳角和鈍角)這樣的.匯入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學習過程,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就這樣,學生帶著對角的初步感知走進了第二個環節。

第二環節:引導探究,合作交流

接著我繼續旅程,帶領學生參觀上海楊浦大橋,我把情境圖中的八個角提取下來,請同桌小朋友先仔細觀察這些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分類,分好後說一說是怎麼分的,為什麼這樣分?然後全班交流,找出最合理的分類方法,充分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的驗證作用,給角進行分類,引導學生歸納出:直角一類,比直角小的一類是銳角,比直角大的一類是鈍角。通過找角、抽象角、分角、驗證角的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正確口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建立銳角、直角、鈍角之間的表象。我在活動中對於勇敢提出自己見解的學生做出積極評價,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第三個環節:聯絡生活,拓展應用

練習是鞏固學生的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數學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創造能力及合作意識,因此在鞏固新知環節我設定了讓學生判斷角、變角、畫角、折角、拼角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加深了學生對銳角、直角、鈍角的認識,同時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接著我讓學生一起去欣賞美麗的角世界,讓學生能夠辨認生活中的角,感受角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第四環節:課堂總結 ,課後延伸

在本節課的最後我讓學生暢談自己在本課中的表現和收穫。課後讓學生運用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角的現象,把它告訴你最喜歡的人聽。

板書設計:

銳角和鈍角

銳角 直角 鈍角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評析:總之,這節課以帶領學生遊玩觀光為線索,通過四個環節來展開教學,設定了六個活動鞏固新知,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了角,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銳角和鈍角》說課稿5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的第一課時銳角和鈍角。

一、說教材

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並會用三角板來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銳角和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銳角還是鈍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比較,體現了方法的前後一致性,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使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數學交流。例如,在描述紅領巾上的三個角時,可以說出“有兩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的結論,二年級上學期就只能說有三個角,沒有直角。另外,直角、銳角和鈍角概念的掌握,可以為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奠定基礎。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承上啟下地位,我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簡潔的語言完整、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並學會藉助工具來驗證銳角、直角和鈍角。

2、過程和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進一步建立幾何的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用角來創造美麗的圖案,進一步感受幾何圖形的美,培養學習數學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直角來辨認銳角和鈍角。

教學難點: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是銳角還是鈍角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創造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與同桌合作交流,自主建立銳角和鈍角的表象,直觀認識銳角和鈍角,在抽象出幾何圖形,讓他們經歷形成過程。學生再通過聯絡生活的實際,感受生活中也有銳角和鈍角,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根據我的教學理念,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一些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利用學生較感興趣的遊樂場的畫面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你看到了什麼?學生回答後指出:其實在這個遊樂園裡啊還藏著一個我們的老朋友,想知道是誰嗎?出示找到的一個角,它就是我們的老朋友:角,然後問:你已經知道了哪些關於角的知識啊?學生回顧。最後提出問題:你還能找到“角”嗎?

(複習舊知,回顧上學期所學的有關角的知識“角的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與張開程度有關”,溫舊導新,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我分了兩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將找出的角分類,產生銳角和鈍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舊知識間的緊密聯絡,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並給角分成幾類。同時,通過讓學生說說怎樣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學生明確判斷銳角、鈍角的方法,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能辨認銳角和鈍角”提供了依據。再告訴學生,他們的分類方法與數學家想得完全一樣,讓學生感受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其次,我從具體的`素材出發,適時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銳角和鈍角特徵的認識,給這兩類角分別取名。這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

第二步驟是建立三種角的關係。

為了理清銳角、直角、鈍角的關係,我先讓學生運用活動角先擺銳角、直角,再擺鈍角、直角,讓學生得出三種角開口大小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對三種角的認識。再通過閉上眼睛想特徵,讓學生建立三種角的模型。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更願意去經歷、去實踐。他們更相信自己看到的,親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層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了學生的體驗學習,在分類、交流、擺角、想特徵幾個環節中,每個活動都給學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說、動”的機會。特別在做角、分類環節中,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動手實驗——分類思考——概念概括——表達陳述”的探究過程,讓每個學生都經歷了角的產生,通過銳角、鈍角的形成的一系列過程,使學生對銳角、鈍角的認識建立在以直角為軸心的知識體系中,從而順利、穩固地建立了銳角、鈍角的概念。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在這個環節中,我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裡我主要設計了三項練習:1:畫角2:展示角。3:找角。

1、讓學生利用三角板或直尺在紙上畫一個銳角,一個鈍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正確的畫角的方法和驗證各類角的方法。同時也討論得出畫銳角的多種方法。

2、角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來。在這項練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要求學生在小組裡通過討論,各自運用不同的材料展示一個角,並讓學生說說運用什麼材料以怎樣的方式展示了怎樣一個角。這一過程讓學生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3、首先通過看圖,找出生活實物中的角。再通過思維拓展,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中還發現了哪些角。這樣就把學生的思維從課堂帶到了生活中,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當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說出很多生活中各類角時,教師不立即給予回答,而讓學生思考、說說解決的辦法,使其懂得要走進生活去觀察、去發現、去解決。這樣的練習設計,讓學生學有困難,學有疑問,學有思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說說在這這堂課裡學會了什麼,是通過什麼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最後,我說一說我的板書

本堂課板書比較精簡,首先板示直角,讓學生可以聯絡舊知來探究新知。然後通過板示銳角和鈍角,加深學生對銳角、鈍角特徵的認識,便於學生辨別。這樣板書突出了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內容,一目瞭然

《銳角和鈍角》說課稿6

一、課本闡發:

圓柱表面積是九年任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第二單位的學習內容,應當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以及圓的面積盤算的基礎上舉行教學。這部門內容的學習為背面學習一些立體多少知識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憑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生的學習目標應將知識與技能、歷程與要領、情緒態度與代價觀這三方面融為一體,為了落實這幾點,本節課我們的教學目標訂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想象和操縱等運動,加深對圓柱特性的瞭解,明白圓柱表面積的的寄義,知道圓柱的側面睜開後可以是一個長方形。

2、歷程與要領。

學生通過觸控、視察、操縱等多種要領進步闡發、歸納綜合的本領,明白空間看法,並能利用知識公道機動地闡發、辦理現實題目。聯合詳細的情境和動手操縱,探索圓柱側面積的盤算要領,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盤算要領,能準確盤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3、情緒態度與代價觀

讓學生切身材驗到數學運動滿盈著探索性和挑釁性,通過自主探索和互助交流,使他們敢於頒發自己的看法,可以大概從交換中獲益。通過學生們自己的瞭解來訂定教學目標切合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紀律,讓他們切身履歷題目標辦理歷程,進步他們對題目標感性瞭解,顛末一系列的實踐和盤算,進步他們對題目標理性瞭解。能憑據詳細情境,機動運用圓柱表面積的盤算要領辦理生存中的一些簡樸的現實題目,領會數學與生存的接洽;造就學生的視察、操縱、想象本領,生長學生的空間看法,滲透排洩轉化的頭腦。也可以造就學生精良的本性品格,包羅大膽料想勇於探索的創新精力,堅強的學習毅力等。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在本課課本中佔重要職位地方,它們是學習別的多少知識的基礎。以是本課的重點是:探索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盤算要領,並能運用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盤算要領辦理生存中的一些簡樸的現實題目。

由於圓柱體的側面積盤算較為抽象,加之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敷富厚,以是本課的難點是:明白圓柱側面睜開的多樣性,將睜開圖與圓柱的各部門接洽起來,並推匯出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盤算公式。而辦理這一難點的關鍵是:把圓柱體的側面睜開後所得到的長方形各部門同圓柱體各部門間的干係。

四、教學要領: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遵照“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要根據學生從感性瞭解到理性瞭解、從特別到一樣通常的瞭解紀律,遵照開導式引導學生睜開頭腦、探究證明思緒、循規蹈矩的教學要領,最大限度進步學生的到場率。如許的教學要領重要是讓學生自動、自發地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學習,這現實上交給了學生自由飛行的黨羽,交給了他們點石成金的金指頭。

五、學習要領:

在本課的學習運動中注意造就學生的空間看法、想象力、動手操縱本領、探索本領和推理歸納綜合本領。以是學生的學法以學生自備的圓柱形紙盒、長方形紙、鉸剪等學具為載體,在老師的引導下舉行學習運動。學習運動以小組配合探索、交換討論、互助學習為重要情勢,老師適時舉行點撥,建立同等、自主、調和的教學情況,通過學生的動手操縱、視察、比力、推理、歸納綜合等充實變更學生多種感官的到場,讓學生全面到場新知的產生、生長和形成歷程,並學會操縱、視察、比力、闡發和歸納綜合,學會想象,學會與人來往。在運動中得到樂成的體驗,從而造就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大家學有代價的數學”這個目標。

六、教學歷程:

講堂教學中我們應以學生的生長為本,以學生的運動為主線,讓學生充實的到場到講堂運動中來,為了落實這幾點,我按以下四個階段完本錢課。

(一)溫故引新,奇妙入境。

(1)我知道圓柱的特性是……l這個歷程我展示3個方面的溫習內容:

(2)圓的周長怎樣盤算?圓的面積又是怎樣盤算的呢?說一說,並用字母表示出來。

(3)你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怎樣盤算嗎?

以上計劃讓學生逐題完成,通過小我私家報告請示——團體評價的情勢來舉行。讓學生在溫習中進一步掌握圓柱的特性,回首圓的周長和麵積的盤算要領及長方形的面積的盤算要領。這些知識完全與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盤算有關,為下一步探索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盤算要領作好鋪墊,同時也讓學生領會到新舊知識之間的接洽,充實表現數學知識的前後連貫性。在此我用富有鼓勵性的語言來引導學生。

(二)設定牽掛,建立探究情境,引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出本課的探究主題。

“同學們,你想當計劃師嗎?”

“請你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紙盒,這是我給大家準備的一個模子,如今我請大家資助我計同等個你手中的模子一樣的圓柱形紙盒,你能報告我你必要多大面積的紙嗎?”(讓學生覃思一下子後請學生起來報告請示,頒發自己的意見,憑據學生的答覆,逐步引導學生明白這現實上是求圓柱的表面積,然後引導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對圓柱表面積的`瞭解。)

“你知道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麼嗎?”(如許通過說一說讓學生明白圓柱的表面積的寄義,進而引出新課,展現課題。)

“這便是我們本日研究的主題《圓柱的表面積》。”

如許計劃讓學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讓學生明白探究目標和探究偏向,同時又具有挑釁性,能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三)動手操縱,互助研究,報告請示交換,發明接洽,總結要領。

“你知道圓柱的側面是個什麼面嗎?你能想措施讓它成為我們瞭解的圖形嗎?請你用手中的長方形紙、鉸剪動手做一做,嚐嚐看。”

讓學生自己動手舉行實驗,老師舉行巡視、引導和點撥,通過學生動手將圓柱的側面睜開成平面圖形的歷程(好比讓學生想措施把圓柱的側面睜開,大概用長方形紙捲成一個圓柱的側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膠帶做演示),來感覺化曲為直的頭腦,得到直觀的感覺。

1、動手操縱。

2、互助研究。

“要是沿著圓柱的一條高把圓柱的側面睜開,會得到什麼圖形呢?請你和你的搭檔說說看。”

3、報告請示交換。

4、舉行推理,總結要領。讓學生把自己的睜開效果展示給大家看。

引導學生通過丈量圓柱底面周長和側面睜開後得到的長方形的長或用彩色筆做暗號的要領,讓學生自己闡發出圓柱的底面周長和側面睜開成的長方形的長之間的干係。然後引導學生舉行歸納綜合總結:“你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怎樣盤算嗎?那麼圓柱的側面積又是怎樣盤算的呢?”

由於有了上述的探究歷程,學生很自然而然的就會歸納綜合出圓柱的側面積的盤算

要領:底面周長乘高,也便是圓的周長乘高。學生歸納綜合出公式以後讓學生寫下來,並讀一讀,用黑板展示出來。然後讓學生思索:“要求圓柱的側面積必要知道哪些條件呢?”

引出例4:“已知一個圓柱的廚帽頂直徑是20cm,高是28cm,求它的側面積。(得數儲存兩位小數)”

5、歸納新知。

“你如今知道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了嗎?先自己寫出你的研究效果,再和搭檔交換交換,然後向大家展示你的結果,讓大家分享你的樂成”

通過獨立思索——搭檔交換——全班報告請示——總結公式來完成。(這一關鍵,使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到場運動,做到了在動手操縱中發明,在互助中學習,在交換中發展,如許可以大概更好的突破難點。)完成後讓學生動手憑據自己探究的效果完例4

6、接洽生存,牢固訓練,造就本領。

這一關鍵是牢固內化空間基礎知識,造就拓展空間頭腦,形成學生對空間的感受本領,學習關於空間多少一些簡樸知識點的重要關鍵。因而我計劃的訓練題在注意知識運用的條件下,注意接洽學生的生存現實,使學生可以大概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辦理生存中的現實題目中。讓他們感覺到數學與生存的精密接洽——數學泉源於生存又作用於生存。這一歷程我擺設了講義上做一做,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辦理生存中的現實題目,同時讓學生明白在現實生存中盤算圓柱的表面積時要詳細題目詳細闡發,要聯合現實舉行盤算,解說“進一法”的意義和利用範疇。

(四)全課總結,促進構建。

這是作為新課必要的一個關鍵,通過學生自己總結和評價,既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明白和消化,又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代價和興趣。聯合板書,讓學生說說本課學到的知識,並說出是怎樣學到的。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構想與明白,若有不敷之處請列位老師品評指正,在此我l這一關鍵的目標是讓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有體系的瞭解,造就學生整理知識的本領,引導學生總結學習要領,到達學會學習的目標。

深表謝意!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銳角和鈍角》說課稿7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銳角和鈍角》。

這堂課要求學生判斷一個角是銳角還是鈍角,是在二年級上冊中學會了如何辨認直角,並在判斷直角中滲透了比較大小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所用方法與上學期的一致,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比較的。但比較的重點不同,前者是判斷角是否是直角,後者是看一個角比直角大還是小。

二、說教學目標

l知識和技能:能結合生活情景辨認銳角和鈍角,能口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l

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l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辨認銳角、鈍角。知道銳角、鈍角的特徵。

教學難點:能辨認銳角、鈍角。

三、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生動有趣的簡筆畫,讓學生在圖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去發現角和展示角,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擺一擺、分一分、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CAI課件,銳角、鈍角、直角各一個。

2.學具準備:透明膠片若干,小棒若干,簡筆畫紙若干,活動角若干

五、總體設計和說明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1)情境匯入,複習鋪墊。(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層: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利用學生較感興趣的一幅人物簡筆畫為情境圖,讓學生去觀察,發現圖中的數學知識角。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再複習舊知,回顧上學期所學的有關角的知識(角的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與張開程度有關),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第二層: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在這一部分內容裡,我分了兩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擺角、分類,產生銳角和鈍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舊知識間的緊密聯絡,引導學生運用小棒在透明膠片上擺出大小不同的角。再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並給角分成幾類。同時,通過讓學生說說怎樣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學生明確判斷銳角、鈍角的方法,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能辨認銳角和鈍角提供了依據。再告訴學生,他們的分類方法與數學家想得完全一樣,讓學生感受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其次,我從具體的素材出發,適時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銳角和鈍角特徵的認識,給這兩類角分別取名。這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再及時地進行鞏固,說說人物簡筆畫中找出的角哪些是銳角,哪些是鈍角。

第二步驟是建立三種角的關係。

為了理清銳角、直角、鈍角的關係,我先讓學生運用活動角先擺銳角、直角,再擺鈍角、直角,讓學生得出三種角開口大小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對三種角的認識。再通過閉上眼睛想特徵,讓學生建立三種角的模型。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更願意去經歷、去實踐。他們更相信自己看到的,親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層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了學生的體驗學習,在做角、分類、交流、擺角、想特徵幾個環節中,每個活動都給學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說、動的機會。特別在做角、分類環節中,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動手實驗分類思考概念概括表達陳述的探究過程,讓每個學生都經歷了角的產生,通過銳角、鈍角的形成的一系列過程,使學生對銳角、鈍角的認識建立在以直角為軸心的知識體系中,從而順利、穩固地建立了銳角、鈍角的概念。

第三層: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裡我主要設計了三項練習:1:畫角2:展示角。3:找角。

1、讓學生利用三角板或直尺在紙上畫一個銳角,一個鈍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正確的畫角的方法和驗證各類角的方法。同時也討論得出畫銳角的多種方法。

2、角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來。在這項練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要求學生在小組裡通過討論,各自運用不同的材料展示一個角,並讓學生說說運用什麼材料以怎樣的方式展示了怎樣一個角。這一過程讓學生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3、首先通過看圖,找出生活實物中的角。再通過思維拓展,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中還發現了哪些角。這樣就把學生的思維從課堂帶到了生活中,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當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說出很多生活中各類角時,教師不立即給予回答,而讓學生思考、說說解決的辦法,使其懂得要走進生活去觀察、去發現、去解決。這樣的練習設計,讓學生學有困難,學有疑問,學有思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四層: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說說在這這堂課裡學會了什麼,是通過什麼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六、說板書設計

本堂課板書比較精簡,首先板示直角,讓學生可以聯絡舊知來探究新知。然後通過板示銳角和鈍角,加深學生對銳角、鈍角特徵的認識,便於學生辨別。這樣板書突出了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銳角和鈍角

銳角直角鈍角

七、說誘思探究及新課改的體現

本課的教學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用激趣法從而更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課堂活躍了起來,學習的內容由學生自己發現、探索,教師只起了橋樑的作用,使學生由要我學轉到了我要學,成功的主宰了課堂。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8226;數學(二年級下冊)》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2.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3.通過看、說、擺、分、畫、互問及互答等形式的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學會提出問題並運用一定的策略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評價意識。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區分銳角、鈍角和直角的特徵。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CAI課件,銳角、鈍角、直角各一個。

2.學具準備:透明膠片若干,小棒若干,簡筆畫紙若干,活動角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複習鋪墊

1.在情境中抽象出角。

(1)出示情景圖。

根據地區特色,將主題圖改編為南昌市新八一大橋(懸浮式斜拉橋)圖。

(2)引導學生在情景圖中找出角(初步感受幾何圖形的美)。隨著學生的發言,從圖中抽象出各種角,並藉助三角板判斷:標杆與橋面形成的角是否是直角。

2.回顧角的特點。

集體交流:關於角,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二、活動感知,認識銳角和鈍角

1.擺一擺。

(1)明確活動要求:4個人為一小組,根據角的特點共同擺出10個你喜歡的,而且大小不同的角。

(2)交待活動方法:用透明膠片作為底板,用小棒表示角的兩條邊,粘在透明膠片上,每張膠片上只能擺放一個角。

(3)小組合作開展活動,教師參與合作,並給予適當的指導、糾正。

2.分一分。

(1)在分類之前,組織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商量分類方法,在小組內得出統一的分類標準。

(2)以小組為單位,按照商量好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

(3)反饋各小組的分類情況,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分類結果。

①根據是不是直角分為兩類。

②按照角的大小分為三類:直角為一類,比直角大的為一類,比直角小的為一類。

(4)引導全班學生以討論、答辯的形式著重分析第二種分類方法(按照角的大小分類)。

①在展示平臺上展示分類結果,並把是這樣分類的學生請到前面來介紹怎樣分類的。

②組織其他學生根據分類的結果提出相關問題,並有序地解決。(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適時進行補充、整理、引申。)

例如:怎樣驗證這些角是直角?

A.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用三角板的直角來驗證。

B.組織學生進行現場驗證,如發現錯誤給予糾正。

C.討論:其他比直角小(或大)的角需要驗證嗎?

得出:能用眼睛判斷的不需要用三角板驗證,如果一眼看不出來,就需要用三角板來驗證。

(5)得出名稱。

①師:像你們這樣根據大小可以把角分成三類:以直角為標準,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而像這樣的角,叫做鈍角,鈍角是比直角大的。

②再次出示新八一大橋的情景圖,學生以搶答的形式,辨認抽象出的三個角,說出它們的名稱。

3.感知銳角、直角、鈍角三者之間的關係。每個學生用活動角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銳角,同時交流是怎樣操作的,得出:把直角的張口變小就是銳角。用同樣的方法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鈍角,得出:把直角的張口變大,就是鈍角。

4.閉眼想銳角、直角、鈍角的特徵,可以用喜歡的方式比畫,以建立三種角的模型。

5.揭示課題:銳角和鈍角。

三、深入感知,建立表象

1.在實物中找出各種角。

(1)課件出示四種實物──背心、單槓、人字梯和剪刀(見練習九第1題),小組內交流以上實物中分別有哪些角。

(2)自由選擇最有把握的物體來彙報。根據學生髮言,用課件抽象出各個角給予反饋。在辨認中,學生較易把第二幅單槓圖沙坑中的一個角判斷為鈍角,教師應給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藉助多媒體來多方位、多角度展示,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2.在檢視中判斷各種角。

(1)課件出示練習九的第2題。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與有困難或有質疑的學生進行個別交流。

(3)集體反饋。請個別學生到電腦前,用滑鼠拖動角放到適當的位置上來表示連線的結果,其他學生用掌聲表示自己的評價。

3.畫銳角和鈍角。

(1)請學生選擇一些自認為有用的工具,分別在畫紙上畫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2)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並請學生演示選擇的工具和畫的過程以及方法。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有:

A.選擇直尺,根據銳角和鈍角的特點直接畫。

B.選擇三角板上已有的銳角,描邊畫。

C.選擇實物上(或活動角)的銳角和鈍角,描邊畫。

D.用兩塊(或多塊)三角板拼在一起,找到其中的鈍角,描邊畫。

《銳角和鈍角》教學反思

一、讓學生在有趣的綜合活動中鞏固和應用銳角和鈍角的概念

活動化、個性化是課堂發展的重要趨勢。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做數學,演繹數學,我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把練習九的第2題的一個直角設計為學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來的直角。有的學生說直角,有的學生說鈍角,產生爭辯。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進行判斷的方法,在矛盾衝突中自然地突破了難點。然後通過信封中的圖形(圓、月牙、五角星、三角板等)讓學生找一找都有哪些角,學生小組活動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興趣盎然,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後讓學生變活動的角,等等。

二、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相互評價、共同發展

新課標明確告訴我們,評價已不再是教師的專利了,應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互相質疑、互相欣賞、互相幫助。在找銳角和鈍角畫角數角變角的多層次學習活動中,每一環節都有學生對同伴的質疑與幫助。例如:我覺得他們都做對了!我認為他銳角畫得比較好,鈍角有點像直角,建議以後畫鈍角,要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學生回答得好,其他的學生也能熱情地給予肯定。在自我評價中,有的學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現,有的學生謙虛地對自己提出了希望。在質疑環節中,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欣賞、互相評價、相互幫助和自我評價、自我激勵,使學生既學會了學習又學會了做人,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總之,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銳角和鈍角》說課稿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的第一課時《銳角和鈍角》。

一、說教材

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並會用三角板來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銳角和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銳角還是鈍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比較,體現了方法的前後一致性,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利用生動有趣的遊樂場情境,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去發現角和展示角,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擺一擺、分一分、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使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數學交流。例如,在描述紅領巾上的三個角時,可以說出“有兩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的結論,二年級上學期就只能說有三個角。另外,直角、銳角和鈍角概念的掌握,可以為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奠定基礎。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所處承上啟下的地位,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技能目標:能結合生活情景辨認銳角和鈍角,能口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總體設計和說明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情境匯入、感知角。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利用學生較感興趣的遊樂場為情境圖(實物投影:書本第37頁的情境圖),讓學生去觀察,發現圖中的數學知識——角。目的在於引發學生的親切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再複習舊知,回顧上學期所學的有關角的知識:角的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與張開程度有關,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第二環節:分類比較、認識銳角和鈍角。

在這一部分內容裡,我分了兩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個步驟是畫角、分類,產生銳角和鈍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舊知識間的緊密聯絡,引導學生在四張小紙片上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再通過四人小組合作,把這些角合在一起進行分類,讓學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並給角分成幾類。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分法:直角一類(板書),不是直角的一類(板書)。

當學生出現這樣的分法時,我會引導學生把不是直角的一類再分細一點: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板書)。同時,通過讓學生說說怎樣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學生明確判斷銳角、鈍角的方法和判斷直角的方法一樣:都是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板書上的任一個角),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能辨認銳角和鈍角”提供了依據。再告訴學生,他們的分類方法與數學家想得完全一樣,讓學生感受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最後,我從具體的素材出發,適時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銳角和鈍角特徵的認識,給這兩類角分別取名。這樣從具體的素材出發,適時地上升到抽象概念,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本課題的教學內容:銳角和鈍角也順理成章地揭示了(板書)。

第二個步驟是建立三種角的關係。

為了理清銳角、直角、鈍角的關係,我先讓學生運用活動角(演示活動角)先擺銳角、直角,再擺鈍角、直角,讓學生得出三種角開口大小的關係是:銳角<直角<鈍角(板書),這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種角的認識。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更願意去經歷、去實踐。他們更相信自己看到的,親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個環節的教學設計中,我充分重視了學生的體驗學習,在畫角、分類、交流、擺角、想特徵幾個環節中,每個活動都給學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說、動”的機會。特別在做角、分類環節中,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利用已有經驗進行 “動手實驗——分類思考——概念概括——表達陳述”的探究過程,使學生對銳角、鈍角的認識建立在以直角為軸心的知識體系中,從而順利、穩固地建立了銳角、鈍角的概念。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豐富提高。

在這個環節中,我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裡我主要設計了四項練習: 找出生活中的角、用三角板判斷角、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角以及創作畫。

這樣的練習把學生的思維從課堂帶到了生活中,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同時也讓學生學有困難,學有疑問,學有思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中創作畫這種綜合實踐的練習,通過學生用角來創造美麗的圖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外,也讓他們感受幾何圖形的美。

第四環節: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這個環節中,讓學生說說在這課堂裡進一步研究了角,有什麼新的收穫。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四、說板書

本堂課板書比較精簡,首先板示學生的分類結果。再板示課題,最後板示銳角、直角、鈍角三種角大小的關係。這樣板書不但便於學生辨別,也突出了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