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範文集錦6篇

說課稿3.86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說課稿範文集錦6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一碗清湯蕎麥麵》第二課時,此說課為課前說課。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碗清湯蕎麥麵》是中職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基礎模組上冊第二單元處世美德中“閱讀與欣賞”這個模組中的內容。第一單元主要從青春、理想、自信等角度給學生以啟迪,而本單元話題主要從人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在感受青春的美麗之後,進而感知生活的味道,人性的魅力。

本文是本單元中第三篇講讀課文,文章語言優美、情感內涵深刻,能使學生有所觸動,有所啟發,是對學生進行人生教育的理想範本。文中所展現的人性美好的一面、母子三人的團結拼搏對學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小說基本要素已經比較熟悉了,但對人物形象的評價,理解小說所闡釋的深刻蘊意還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引導和強化。見於此種情況,通過情境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進而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

三、設計意圖

小說是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各種情景,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獲得體驗。為此,通過引導,創設情境,通過活動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討論、體驗,進而感悟人生。

四、目標方法

1、由此我依次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情節,初步感知文章情感內涵。

(2)感受作品傳達的人性美,激發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創新的能力。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通過自學初步嘗試複述故事情節,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小說人物形象。通過複述故事情節可以鍛鍊學生基本的語言組織能力,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來能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為學習小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質進行鋪墊。

教學難點放在評選最佳感動人物獎並闡述頒獎理由,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感情訴說。再初步的感知之後,還需要讓學生進行深入感悟。學生的思維存在個性差異,對一篇文章的感受,每個人的想法與看法會所有不同。讓學生自我評選感動人物,給他們提供一個訴說的平臺,可以讓學生在評價人物的過程中學會反思,進而促進其成長。不過,因為還需要寫頒獎理由,需要簡要概述,對基本功較差的學生會有一定的難度 ,必要時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2、教學方法:

而為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問題引導法、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此教法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著重體現了行動導向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用“心”感知人物形象,用“行動”來體驗人物所經歷的故事,用“腦”來思考自我,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真正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

學生以自讀學習、小組合作、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學習與實踐。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有分工、也有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可以分享本組成果,互相鼓勵,這樣能更好地達到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目標。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生通過自讀、複述、填寫表格的方式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之後佈置活動——情景劇演出,在第一課時進行策劃和試演。第二課時,以微劇情表演、評選感動人物、訴說自我三個板塊來進行,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接下來我主要說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

匯入:最近有一個詞,它火了,大家認為會是哪個詞(學生髮言)。是的,它就是“土豪”,與土豪做朋友吧,成為最近流行的一句話。根據本篇小說的劇情進行改編策劃,大家可以嘗試在其中加入一些現代流行語,一些創意的人物角色,力求展示穿越版蕎麥麵的故事。

1、表演驛站

要求學生結合本篇文章進行創意改編,進行微劇情表演。學生們融入角色後,更能走進文中的人物,感知人物形象。小組成員都要參與,可以加入你認為合適的人物角色,比如土豪、大兒子媳婦、服務員。每組都先做好準備,以抽籤的形式決定其中一組進行表演,其他組為觀眾。小組表演時以自報組名、情景表演、結束語三方面內容進行展示,表演結束後抽選其他一組進行點評,教師最後進行總評。

此環節要求每組都做準備,都最終由一個組進行展示,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不管結果怎樣,我們都要做好準備,踏實走好每一步。這個過程中也就達到了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創新的能力。

2、“我”是評委

通過角色扮演後,學生對人物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體驗感動。這個時候,教師佈置下一任務:評選感動人物,並說明你的理由。他們應該會有話可說。每個人可能會結合自身的情況,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人可能敬佩母親的堅強,有的人欣賞老闆夫婦的`人格魅力,有的人會為“兒子”的孝順、懂事而感動;或者有的人會為自己組所加的角色A而有所感觸。在學生髮言時,我要在黑板上寫下他們評價人物的關鍵詞語,對積極發言的小組進行獎勵。

在這個過程當中,這篇文章人物形象的概括,社會環境的分析、文章主旨的挖掘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實,讓學生感受到人性的美,也初步達到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但在這個過程中,由於他們對課文內容和情感的理解可能會不夠深入,這需要老師適當引導對文章情感的體悟。

3、“我”的訴說

在對人物的評價之後,需要聯絡到他們現今的生活。進行訴說自我,進而昇華心靈。

問題如下:

在生活中的你,曾經面對過困境嗎?你是如何面對?也許有的學生到現在都是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每個人終究是要步入社會,在未來的日子裡,假若你的生活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或是破爛不堪,你又會做如何選擇?

要求:要條理清晰、使用普通話,以搶答的形式進行,最多兩位學生作答,對訴說後者的給予加分鼓勵,拓展學生的思維。給予學生三分鐘的準備時間,回答時間為2分鐘。

六、課堂小結

一、二節課學生通過自我感知、參與活動、訴說感悟等方面學習了本篇文章,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故事情節、本文宗旨、自我感受),這樣更能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學生已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只需要策劃、引導和補充。

七、為“幸福”加油

親們,請各小組結合幸福二號桌的故事為北海亭麵館策劃一則廣告語。要求:以一幅畫的形式展現,圖畫儘量唯美,富有個性;廣告語以一句話為佳,要求語言新穎。加油,同學們!

說起作業,大多數同學都會頭疼,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作業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更願意做。老師對學生們的鼓勵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語言上的還是行動上的。

附記

板書設計(第二課時)

微劇情表演 自報組名、情景表演、結束語

母 親 堅強、無私

評選感動人物獎 老闆夫婦 善良、熱情

兒 子 懂事、孝順

角色A 真誠、樂觀

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雨說》選自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本單元在七年級上、下冊新詩教學的基礎上,相對集中學習新詩,進一步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和鑑賞能力。

《雨說》是詩人鄭愁予借春雨的擬人化形象,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充滿“愛心”的傾訴,是詩人心靈唱出的一曲動人心絃的愛之歌。在詩人筆下,“雨”被賦予了生命的靈性,成為了一位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這首詩清新明麗、節奏歡快。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詩詞教學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使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①注重朗讀,感受詩歌語言美

②理解詩情,體悟詩歌情感美

③合作鑑賞,品味詩歌意境美

對於這樣一首優美的詩歌,組織教學時,我把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擺在首位,作為本課教學重點。我希望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挖掘出詩歌中各種美的因素,體會詩歌魅力。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品味詩歌意境美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說教學方法

1、誦讀法

美文需要美讀,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教學中我將“讀”貫徹到課堂始終,要求學生以切合的語氣和語調,很好地表現“雨”的形象,在誦讀中感悟體味詩歌之美。我希望通過“練讀”、“悟讀”、“品讀”三個環節,由淺入深地訓練學生的閱讀和審美能力。“練讀”即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對朗讀進行有效練習,把握詩歌的節奏和韻律,感受詩歌語言美;“悟讀”即邊讀邊領悟,體會詩歌的主旨和詩人的感情,體悟詩歌情感美;“品讀”即品味和鑑賞詩歌意境美。

2、合作探究法

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互相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精神。

3、創設情境法

運用相關圖片創設適合本課的情境。

此外,我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課前確立預習步驟,要求學生熟讀詩歌並蒐集描繪春雨的古詩佳句。

說教學過程

整體思路: 情境匯入,創設審美情境 品讀詩歌,強化審美體驗 拓展延伸,提高審美情趣

一、情境匯入

(多媒體出示一幅優美的春雨圖,學生欣賞並想象自己就是圖中的某一景物,想象雨姑娘在對你說些什麼?)在現代詩人鄭愁予的筆下,雨更獲得了一種生動活潑的靈氣,幻化成了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淅淅瀝瀝、綿綿密密的雨點是她探訪大地的殷勤的腳步。今天,就讓我們和著喜悅、輕快的節拍,去聆聽“雨說”,感受詩人的清美詩風。

設計思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劉國顯在《開講藝術》中說:“它起著從舊知到新知的誘導作用,起著誘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因此,我設計的匯入環節,希望通過相關圖片,創設特定審美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進入到一種積極的審美狀態中來。由學生說引出鄭愁予筆下溫柔而富有靈性的春雨。匯入時,教師使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將學生帶入詩一般的情境。

二、品讀詩歌

(一)配樂朗讀,感受詩歌語言美

1、反覆朗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分小組交流朗讀效果

(2)推選優勝者在全班交流、朗讀比拼(可自選配樂),師生共同點評

(3)多媒體播放課文配樂朗讀,學生聽讀、跟讀

設計思想:這裡留足時間讓學生朗讀,朗讀採用多種形式。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感受詩歌喜悅輕鬆的節奏和韻律,感知清新、明朗、歡快的詩歌語言,把握讀本詩的語氣和語調。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也採用多種方式,師評、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完成這個環節,學生整體感知了詩歌內容,也初步感受了詩歌優美的語言。

2、問題思考:

(1)詩中的“雨”留給你的是一個什麼形象?

(2)通過反覆朗讀,你認為詩歌的語言美嗎?美在哪裡?

設計思想:這兩個問題只要求學生談自己在朗讀後形成的初步印象。如第二個問題學生通過朗讀可能感受到語言美在活潑歡快、親切感人、充滿情趣等方面,談得不全面的可在後面環節的學習中補充。

(二)合作探究,體悟詩歌情感美

學生合作探究以下問題:

1、詩歌題為《雨說》,雨到底說了哪些話?找出其中最能體現詩人情感的詩句,反覆吟詠,仔細體悟其中蘊含了詩人一種怎樣的情感?

2、詩人為什麼會通過“雨”來傾訴自己的情感呢?

設計思想:這個環節主要設計兩個問題讓學生體悟詩歌的情感美。要求學生在朗讀詩歌的基礎上,仔細體會,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決問題,通過第一個環節學生已感受了“雨”溫柔、親切的愛的形象,所以能很容易地找出詩歌中體現詩人情感的句子。讓學生反覆吟詠這些詩句,領悟詩歌所蘊含的美好情感:對中國兒童的真誠祝福,對中國未來的美好祝願。第二個問題的探討讓學生掌握擬人化的藝術手法,更好地認識詩歌的語言美。若學生通過問題探究未能很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則可運用資料助讀法,在此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幫助學生理解。

(三)合作鑑賞,品味詩歌意境美

1、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詩節,與同學一起交流為什麼喜歡它?

2、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配樂齊聲讀詩歌,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設計思想:品味詩歌意境有一定難度,因此我設計一個學生容易把握的'問題引導學生品味。學生在談喜歡的原因時可能會談到詩節所表達的情感很美好、描繪的畫面很優美、詩節中某個句子用得很好,甚至某個詞語用得很貼切等等,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順勢引導:同學們剛剛從詩歌描繪的畫面、表達的情感和作者的譴詞造句等方面來談,其實詩人正是用典雅的詞語、活潑的口語、優美的畫面來表達自己美好的情感,營造詩歌優美的意境。這樣水到渠成,學生在談自己感受的過程中已經很好地品味了詩歌的意境,與詩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與詩歌意境相切合的具體可感的雨中圖景,讓學生如臨其境。

三、拓展延伸

1、多媒體展示幾幅意境優美的畫面,學生欣賞,挖掘畫面中美的因素,任選一幅用優美的語言把畫面中的美表現出來。(課內完成)

設計思想:對於課文的鑑賞,強化了學生的審美體驗,但教材只是個範例,我們必須從中走出來,設計拓展延伸環節,旨在推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積累審美經驗。完成這個環節時,教師可給予提示,在每個人心裡對美都有不同的看法,讓學生拋開所提供的畫面,放開視野,談自己心中最美的一道風景。

2、學生選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歌賞析。(課外完成)

設計思想:葉老說:“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在練讀、悟讀、品讀的過程中感受了這首詩歌的音美、情美、意美,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詩歌的重要方法,課後佈置學生賞析詩歌,讓學生能在學有所得後將所學知識遷移與深化。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師也可向學生推薦幾首自己認為很美的詩歌。

評價分析:

本節課我對評價的出發點有兩個:激勵的角度、發展的角度。

1、注重過程性評價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是否與同學進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學習詩歌的興趣和鑑賞詩歌的情趣。在整節課中,對學生每個活動,都注意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2、注意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老師善於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肯定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之間的互評相結合,使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獲益。

總之,整節課以審美教育為中心線索,以“讀”貫穿全域性,希望我們的語文教學能成為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第一步!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2節,是學生進入國中階段後,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單項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併、探索、研究的一個課題。合併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整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後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合併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的基礎之上;在合併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可以說合並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多項式中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

(2)使學生掌握合併同類項法則。

(3)利用合併同類項法則來化簡整式。

2.能力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認識同類項,瞭解數學分類的思想;

並且能在多項式中準確判斷出同類項。

(2)、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併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並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併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難點: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併同類項。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教法分析: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我在教學中選擇互助式學習模式,與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關係,營造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共同在實驗、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活動中運用多媒體來提高教學效率,驗證結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學法分析: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的過程,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充分發揮主體性作用。七年級的學生,從認知的特點來看,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慾強,想象力豐富,對實際操作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直觀的事物感知欲較強,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階段,他們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現,因此,在學習上,應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能動作用,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類比、活動、猜想、驗證、歸納,共同探討,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和交流、利用課件和實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應用意識和發散思維。

五、教學過程

問題1:

我們到動物園參觀時,發現老虎與老虎關在一個籠子裡,熊貓與熊貓關在另一個籠子裡。為何不把老虎與熊貓關在同一個籠子裡呢?

問題2:

(1)在日常生活中,你發現還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類?能舉出例子嗎?

(2)生活中處處有分類的問題,在數學中也有分類的問題嗎?

以具體生活情景為背景,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好奇心及求知慾。

觀察下面單項式

5a與9a -5m2n與 6m2n -x2y與 8x2y 0與 5

有什麼共同點?

2.思考:

歸為同類需要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引導學生看書,讓學生理解同類項的定義)

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從自己的視點去觀察、歸納、總結得出同類項的概念。

1、“真真假假”下列每組式子分別是同類項嗎?為什麼?

(1) x與y; (2)a b與ab ;-3pq與3pq;

(4)a 與a ;(5)a b與a bc;

2、K取何值時,-3 x y與-x y是同類項?

3、填充:

(1)在( )內填上相應字母,使得2( )3( )2與-x2y3是同類項;

(2)若 和 是同類項,則 =

使學生牢固掌握同類項的知識,進一步加強對同類項概念的理解。增強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討論(一)

如圖,建築工人用兩種不同顏色的大理石鋪設地面。請問這個兩個長方形面積怎樣表示?

8 n 和 5 n

討論(二)

怎樣用代數式表示兩種不同顏色的

大理石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

8 n +5 n =( 8 + 5 ) n

以生活例項為切入點,通過對簡單的、熟悉的數量運算,激發學生學習合併同類項的慾望,從而較自然的引入新課題合併同類項。

思考:

(1) 100t-252t=

(2) 3x2+2x2=

(3) 3ab2-4ab2=

上述運算有什麼共同特點,你能從中得出什麼規律?

合併同類項:

把同類項合併成一項就叫做合併同類項

法則:

(1)係數:各項係數相加作為新的係數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數不變。

合併同類項一般步驟:

4x2+2x+7+3x-8x2-2

(1) 找同類項

(2) 合併同類項

例1講解

嘗試訓練一:

(1) 3x-8x-9x

(2) 5a2+2ab-4a2-4ab

(3) 2x-7y-5x+11y-1

例2:

求多項式2x2-5x+x2+4x-3x2-2的值,

其中x=0.5

嘗試訓練二:

求多項式3a+abc-

分解難度,設計過渡問題,使學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則的探索過程。

以一道例題的訓練為橋樑來得出合併同類項的一般步驟。通過具體的練習讓學生初步掌握如何運用合併同類項法則。

在比較兩種方法的過程中,體會合並同類項對運算的簡化作用

例3:

(1)水庫中水位第一天連續下降了a小時,每小

時平均下降2cm;第二天連續上升了a小時,每小時平均上升0.5cm,這兩天水位總的變化情況如何?

(2)某商店原有5袋大米,每袋大米為x千克,

上午賣出3袋,下午又購進同樣包裝的大米4袋,進貨後這個商店有大米多少千克?一談: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穫?

課堂感悟:

1、什麼叫合併同類項?

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併成一項,叫合併同類項

2、合併同類項的法則是什麼?

把同類項的係數相加,所得結果作為係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通過對熟悉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由學生總結本節課內容,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讓學生鞏固基本知識,滲透數學分類思想;使知識結構更完善。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及時發現和彌補知識缺陷,起到課後鞏固和反饋作用。

六、教學評價

教師的課堂組織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較好的發揮。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較好地保證。

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

注重知識的發展過程,滲透數學文化,但不能忽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基本技能的培養。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數學》第九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一課——《美麗的軸對稱圖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為大家說課。

這一課時的內容是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理解“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等概念,並且能判斷哪些平面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找出它們的對稱軸。這是我對教材的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心理特徵,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使學生認識軸對稱徒刑,瞭解對稱軸,培養學生探究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過程與方法——採用小組合作、動手驗證等學習方法,使學生經歷認知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想象力。)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教學難點為能辨別哪些平面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並能找出對稱軸。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確定本課在多媒體環境下進行教學。下面我重點說說本課的教學流程及媒體應用效果。

在引入環節,學生憑空想象,難以很快感知對稱的特徵,進入到學習狀態。所以伴隨優美的音樂,一幅幅大自然中的漂亮圖片展示在學生眼前。觀察後,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這些事物的共同特點是對稱”。隨後藉助楓葉、蝴蝶平面圖的動態演示,學生初步感知了對稱的內涵 ——左右兩側完全重合。在語文課上經常看到老師進行思想教育,數學課上這種情感目標往往被忽略。因此,藉助課件出示由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具有對稱美的事物的圖片,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震撼和衝擊,進而觸動學生的內心。在看到這組圖片時,學生的自豪感溢於言表,愛國情激盪心胸。在學生情緒高昂之際,教師一句“讓我們也來創造一些美麗的對稱圖形吧!”將大家帶到下一個教學環節中。

新授環節,考慮到抽象的概念教學,枯燥無趣,學生很難深入理解。我就把美術課中的手工剪紙和多媒體課件演示結合起來,突出概念的本質特徵,化抽象為具體,縮短了認知過程。活動前,我們先交流創作對稱圖形的方法,然後學生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各有創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圖案。就在剪紙“玩” 和課件演示的過程中,學生認識了對稱軸,並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引導學生以學生小組合作、動手驗證、辨別爭論等學習方法突破難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學過的平面圖形名稱,讓學生在頭腦想象每種圖形的形狀、特徵等,大膽猜測哪些屬於軸對稱圖形。此環節設計意圖在於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猜測只有通過理論的推理或實驗的證明才能加以證實其正確性。隨後,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生利用學具驗證猜測。交流時,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學生對屬於軸對稱的那些圖形在頭腦中劃分出清晰的範圍。在學生探究這些平面圖形的對稱軸數目時,利用課件演示這些平面圖形的對稱軸數目,避免了實物對摺不清晰的弊端,使學生一目瞭然地觀察到每種平面圖形的對稱軸數目,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了其工具性。

練習環節中,常規教學存在練習形式單一、訓練容量不大、難以把握交流時間等弊端。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習題,增加訓練密度,減少無效時間。因此,我利用課件出示各個國家的國旗、交通標誌,再次讓學生感受到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然後,巧妙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讓學生猜只出示一半的國內外著名的標誌,。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課件出示漢字、英文字母,讓學生繼續尋找軸對稱圖形。這個過程中,師生共同品味中國文字的對稱美;共同感受由對稱字母組成的單詞“MATH”(數學)帶給我們的神奇,做到知識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溶為一體。

在提高環節中,我讓學生在由4個小正方形組成的L形圖中添上一個小正方形組成一個軸對稱圖形,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能力。黑格爾曾說過“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一切事物倘能與美相接便立即會煥發出動人的光彩,引得主體躍躍欲試,產生追求的強烈願望,這正是美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因此在結尾環節,我利用視訊,學生欣賞舞蹈《千手觀音》。在形象直觀的影像面前,學生感悟對稱的美及不對稱的美,體會正是有了對稱的美和不對稱的美,這個世界才變得完美。至此,學生的認識得到提高、昇華!

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一、 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第十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分小數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能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並且已經初步具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及對學情的把握,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擬訂為:

 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得出演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並進一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

教學難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時必須先通分的算理

教學關鍵:通分

三、 教學理念

通過學習新課標,使我明白了: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基於新課標的上述理念,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預設為: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構——鞏固內化,拓展創新——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四、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課件播放:千島湖美麗的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畫面定格在千島湖的最高峰 。

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去千島湖遊玩好嗎?

2、出示一組千島湖遊玩的資訊:

遊船碼頭千島湖最高峰

坐纜車要 小時

爬山要 小時

賓館遊船碼頭

乘汽車要 小時

騎自行車要 小時

要求學生分組討論:你準備怎樣遊千島湖,並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時間。

得出:1/2+ 1/35/8 +7/81/2+7/8 5/8+1/3

【設計意圖:我創設這個情境的意圖首先想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學理念。其次在這個情境中,給學生提供了一組開放性的學習素材,有利於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在學生列出的4個算式中,其中5/8+7/8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意圖是複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意圖是複習同分母分數的計演算法則。另外3個是導分母的加法,為接下來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構

這一環節是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是本課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安排這樣的五個小環節。

1、獨立探險究

每人獨立嘗試3個算式,注意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

2、小組合作,集體反饋

4人小組交流方法,再各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3、演算法優化

在多種演算法中,討論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計算。

有的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的演算法:(1)化成小數計算(2)通分計算(3)畫圖解決。當學生出現這幾種方法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體會並感悟出:化成小數計算時有一定的侷限性;畫圖解決很麻煩。從而得到:異分母分數加法要先通分,再計算比較合理。

4、驗算得出異分母分數減法

你能把自己的計算結果驗算一下嗎?(學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減法)

通過驗算這個小環節,自然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後讓學生通過獨立計算,掌握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5、歸納概括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演算法則

6、再一次請學生選擇遊玩

說課稿 篇6

一、教學前端分析:

1教材分析:《沃爾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納於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的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中的第二首。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時間完成。和貝多芬創作第九交響曲一樣,他也是在全聾的情況下憑頑強的毅力寫完了這部史詩之作。《沃爾塔瓦河》是一部風格奇特、構思新穎、近似音畫的標題性交響詩。它運用了情節性連續發展的手法,近似迴旋曲的形式。它以象徵捷克民族搖籃的沃爾塔瓦河主題為樂曲基本主線,貫穿其它生活畫面,描繪了大河從發源地舒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過程,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深厚的愛。

2學生情況分析:學生聆聽古典音樂作品容易失去耐心,這首《沃爾塔瓦河》比較長。所以要讓學生像聽故事一樣來聆聽音樂,他們已有一定的欣賞水平,能夠辨別樂曲中主奏樂器的音色,並且能夠隨著音樂的變化來展開豐富的聯想,教師應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他們將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說出來。

二、教學目標:

1感受和體驗《沃爾塔瓦河》音樂中所表達的豐富情感,聯想音樂中所蘊含的美好意境,從而對愛國題材的音樂感興趣,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2能夠從旋律、節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樂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初步瞭解交響詩這一音樂體裁。

三、教學方法:

1通過對比、歌唱、律動、舞蹈等不同形式進一步感受音樂作品。

2通過分組討論,提高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培養集體協作意識。

四、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學生在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音樂中走入教室,教師提問曲名以及布拉格是哪個民族的?從而引出捷克,再過渡到捷克民族的'母親河——沃爾塔瓦河上。(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並感興趣的音樂入手,拉近學生與課題的距離,對之後的學習內容有所期待,能夠以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進入新課教學。)

2新課教學:(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遵循感受——體驗——再感受原則進行)

初步聆聽音樂:播放《沃爾塔瓦河》,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描述音樂作品形象。提問學生:為什麼聽到音樂會聯想出這樣的音樂形象來?是什麼刺激你的想象?(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深入欣賞音樂,分析探索各樂段的音樂形象,理解寓意:①引子:播放引子音樂片段,提問:由什麼樂器奏出?它代表著什麼音樂形象?引導學生辨別引子中的“冷泉、熱泉”。(設計意圖:分辨樂器音色展開豐富想象,從對比中引導學生得出結論)②《沃爾塔瓦河》主題:播放《沃爾塔瓦河》主題音樂,引導學生總結主題旋律特點,並指導學生深情地模唱《沃爾塔瓦河》主題旋律。(設計意圖:體會旋律的舒展開闊性,體會樂曲本身的寓意)③林中狩獵:播放《林中狩獵》音樂片段,提問:與前兩段相比,這段音樂有什麼變化?是什麼主奏樂器造成音色、音樂情緒的轉變?根據音樂聯想河水正流經哪裡?(設計意圖:順著前面的線索,進一步展開聯想,使音樂與音樂要素掛鉤,引導學生歸納音樂語言的基本要素)④鄉村婚禮:播放《鄉村婚禮》音樂片段,讓學生根據音樂猜測河岸旁正在進行什麼活動?引出波爾卡舞曲這一舞蹈型別,並按節奏特點演示基本舞步,教師隨機請學生一同跳舞,其他同學隨音樂節奏拍手,激發學生的表演慾望。(設計意圖:活躍課堂,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搭建師生和諧的課堂氣氛)⑤月光、水仙女的舞蹈:播放《月光、水仙女的舞蹈》的音樂片段,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根據音樂力度、速度及音樂情緒的轉變判斷現在可能處於哪個時段?並引導學生說明理由。(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用音樂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⑥《沃爾塔瓦河》主題再現:播放《沃爾塔瓦河》主題再現音樂片段,畫出簡單的旋律起伏線。分組討論:這段音樂情緒變化了幾次,都分別描述了怎樣的音樂形象? (設計意圖: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體現,讓學生在探討研究的過程中體會樂曲旋律的起伏變化)⑦簡單歸納交響詩定義。(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的歸納總結往往能更好的記住結論)

3課堂小結:

再次感受音樂:結合作者經歷及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愛國情感的滲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播放《沃爾塔瓦河》主題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設計意圖:加深對主題旋律的印象,在更好的理解作品本身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