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範文錦集10篇

說課稿1.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說課稿範文錦集10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四個太陽》是魯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只要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作者憑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在四個不同的季節裡畫出了四個不同的太陽。表達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這樣的課文有景,有境,有情。在寫法上採用並列的行式讀來琅琅上口,氣韻生動、充滿兒童情趣。從訓練的角度看,本文是對學生進行感知語言、理解運用語言、積累語言和創造語言訓練的好教材。

二、說學情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點,他們的思維方式以直觀、形象為主,但同時又存在理解能力較弱、注意力永續性差等特點。因此我採用了直觀圖片進行板書設計,並利用多媒體從各種感官來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融入到學習情境之中。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我班學生已獨立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像加一加,減一減,組合法,猜謎語,講故事等等,他們識字興趣濃厚,樂於和同伴合作識字,樂於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漢字,但有感情地朗讀才剛剛起步,因此需要老師在這方面給予更多的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本單元課文訓練的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掛”“街”等12個生字,會寫“園”“因”等7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清涼”“邀請”“凍僵”“多彩”等詞語的含義。

(3)、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是什麼。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多彩的季節”的含義,以及感悟作者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師教法 情境教學法:利用課文圖畫,創設課文情境,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優美畫面的引領下,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朗讀的慾望,更加深入、形象地感受、理解課文內容。

以讀代講法: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說學生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聽、說、讀、寫的學習活動。

四、說教學理念

本課的設計以情感為紐帶,以朗讀實踐貫穿始終,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語文實踐環境,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

五、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激趣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我就用一段種太陽的視訊歌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問學生,歌曲中的小女孩在幹什麼?對,種太陽,有個小男孩他也要畫太陽表達自己美好的願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八課四個太陽。這一段啟始課的`匯入,用音形並茂的畫面觸動了學生的情感領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1,範讀課文。我首先用聲情並茂的朗讀,把文字鮮活的形象展現在學生眼前,促使他們不由自主地走進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之中。

2,自讀課文。我讓趁熱打鐵讓學生自讀課文。並提出以下讀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識字讀句。課程標準對低年級提出了“要讓學生喜歡識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於是,學生利用手中的生字卡片在同伴之間互相識字,然後全班交流識字的方法,對於複雜的字又及時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對“街”這兩個字我做了這樣的指導。人走在路上,中間還有建築,這就是街。在我們生活的城市濮陽就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街道:垂柳街,金融街,國槐街,德政街。接下來,又利用課件,把生字寫在太陽上,吸引孩子的興趣,再利用太陽公公給我們送掌聲了,太陽公公上天了,這樣富有兒童化的語言,讓孩子情境中快樂識字。以上環節,層層推進從課內到課外,誘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較好地落實了識字教學目標。接著指導學生讀好難讀的句子。

4,整體把握課文

文中的這位小畫家要送給四季一輪什麼樣的太陽呢?此時,我板書春夏秋冬,請小朋友上臺把這四輪太陽,貼一貼。

以上學習,無論是讀書,識字,還是貼圖,學生動口動手又動腦。可愛的太陽始終在學生眼前一遍遍地復現,撥動著學生心靈的琴絃。

三)品味語言感情朗讀

如果學生首先選擇了第一自然段。我就和他們一起這樣學習。

走近綠綠的太陽,感悟“清涼”。

1,出示圖片,創設情境。用語言描述炙熱的夏天情境,問學生你最想幹什麼(吃雪糕,游泳,開空調,下場雨)如果這時天空出現一輪綠綠的太陽,你有什麼感覺?原來這位小朋友是要把清涼帶給大家。貼詞語。

2,誰能把這份清涼讀給大家聽。這時學生的讀味道可能還不夠。

3,句式練說,如果你有一輪這樣的太陽,你想把它掛在那裡?請你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

我想把綠綠的太陽掛在——讓_____。

這裡也掛那裡也掛這就是——到處_____。

4,關注詞語感情誦讀。有了小畫家那個綠綠的太陽,大地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們,植物,動物都不在炎熱了,他們感受到的是一陣陣——清涼。注意讀好這幾個詞。綠綠,到處,清涼。接下來讓同學們通過個別展示,教師引讀等方式讀好本段。其間通過老師的評價,你把紅色的詞語讀得真動聽,從你的表情我感受到了這份清涼。逐步把學生的朗讀推向深入。

這段的教學沒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獨特感受,而是調動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與生活對話,與文字對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關鍵詞語的含義,層層深入地讀出了語言的味道,獲得了讀書的方法。

5,背誦積累,內化語言。低年級要重視語言的積累。最後,我會出示填空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背誦課文。

走進黃黃的太陽,感悟“香甜”。

我讓學生欣賞一組秋天果園豐收的景象,讓他們邊看邊讀詞語,讓學生在畫面中感知香甜的味道,同時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本段還有一個關鍵詞語詞語—邀請。為突破口這一重點,我虛擬了一個交際情景。金黃的落葉可熱情了,她要邀請我們去品嚐水果呢?老師帶上落葉的頭飾先給孩子們示範邀請的場景,接著再讓同學們互相表演。此間,我指導他們注意眼神的交流和請,謝謝等禮貌用語的運用。熱鬧的場景,角色的置換讓孩子們忘記了課堂,忘記了自我,此時他們就是一片片金黃的小落葉,就是一隻只可愛的小動物。趁機,老師出示“邀請”一詞。小落葉的邀請可真熱情啊,在生活中你受過誰的邀請,或邀請過誰呢?請您用上這個詞說一句話。此環節把口語交際訓練和課文的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各項語文能力,從文字到生活的語言訓練更紮實地落實了詞語教學的目標。

走進紅紅的太陽,感悟溫暖。

1,聯絡實際理解凍僵。同學們,都說詞語有溫度,讀著這個詞你有什感覺?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中這個詞就與手腳冰涼,渾身哆嗦,這些形象的描述聯絡在了一起。

2,對比之中讀出溫暖。就在我們的手腳都冰涼的時候,一輪紅紅的天陽出現了,我們立刻趕到——溫暖。自己練習讀讀這段話,把溫暖的感覺讀出來吧。趁此,我又巧妙引入了寫字環節。

3,寫字我們活動一下溫暖的小手,寫一寫臉這個字。這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寫的左窄右寬。戴月字旁的字一般都和身體有關,我們請識字小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這類字。

走進彩色的太陽,感悟多彩。

1,展示春天:春天可美了,瞧:出示有關春天美景的圖片讓學生欣賞。以此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表達慾望。

2,描述春天:看到這麼美麗的畫面,詩人高鼎寫到:草長鶯飛——,孟浩然也寫到:春眠不覺曉——,你想用哪些詞語來描述這美麗的春光呢?這可真是萬紫千紅總是春那。這個環節調動了學生大腦裡的語言積累,在詩歌的朗朗誦讀和大量詞彙的碰撞中,讓“多彩”這一詞語瞬間豐滿起來,讓一個鮮活的春天在學生腦海中定格,極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

3,感情朗讀。有了前面的醞釀,此時的讀已是水到渠成。我採取師生合作讀和男女生合作讀的方式,把學生的情感逐步推向高潮。此時的春天已不再只是作者眼中的春天,它已經移入了每個學生的心裡,幻化成一輪輪彩色的太陽。

4,指導書寫。這段有一個要求會寫的字:因,這是一個全包圍的字,學生第一次接觸,所以要重點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大口框要寫的大一些,但要注意先進人後關門,大字的那變成了點。和他同結構的字還有團,園,也來寫一寫。

五,拓展練說抒發感情

我會指著板書這樣啟發孩子。同學們,文中的小畫家用一支妙筆畫出了四輪太陽,他要給人們送來多彩的春天,清涼的夏天,豐收的秋天和溫暖的冬天,多麼美好的願望呀!同學們假如讓你畫個太陽,你會畫一個什麼樣的太陽送給誰呢?

我想畫個_____的太陽送給_____希望_____。

我想畫個快樂的太陽送給你們,希望您們永遠開心。

此環節借課文的語言形式表達了美好的願望,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地緊密結合。

六、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主要採用圖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形象直觀地抓住重點詞語。這樣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把課文的思路,學生的學路,和老師的教路有機地融為一體。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設計正是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國小美術知識線條系列中的一個內容。線條隨著兒童塗鴉的開始,伴隨兒童的成長,逐漸成為孩子們表達內心世界的主要手段。讓學生從比較魚的大小,到認識魚的形狀和特點,再到通過欣賞農民畫《戲魚》,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初步瞭解自然界中的魚與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魚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繼而感受到藝術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深刻道理。因此我確定以下目標: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魚的形狀和特點,引導學生大膽作畫,畫一條充滿畫面的大魚,知道大小是在比較中產生的。

2、增長學生知識,受美的薰陶,從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學生友善的意識。提高學生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審美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魚的美,理解魚的外形和顏色,用所學知識畫一條充滿畫面的大魚。

教學難點:

瞭解魚的外形和顏色,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把魚畫大畫漂亮。

二、教學方法:

針對國小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中,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啟發引導、合作探究法;評價展示法等。

三、學法指導

課堂開始以猜謎語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精彩的動畫和圖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圖片的直觀欣賞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線條在繪畫中至關重要的作用。直觀性教學能顯示事物的內容結構、發展過程,有利於學生充分觀察和思考事物的變化。

四、教學過程:

具體教學過程由四個環節組成。

(一)、謎語匯入:

出示謎語:身體像樹葉,尾巴像摺扇,沒腳也沒手,能在水中游。 讓學生都來猜謎語,以輕鬆的'遊戲方式切入主題,創設出問題情境,接著板書課題:《誰畫的魚最大》。這個環節中,我運用“啟發引導法”,以例項為線索,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交替採用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做到面向全體。

(二)、探究方法

1、展示海底動畫。

海底的景色瑰麗無比,播放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海里的主角和故事,學生爭先恐後地各抒己見,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調動了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做到面向全體。

2、展示藝術作品。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作品中的魚與自然界中的魚有什麼不同?

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直觀瞭解魚的種類、形象特徵,色彩和花紋圖案,感受大自然的美。通過欣賞藝術作品瞭解藝術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學習簡單的繪畫方法,掌握畫大魚的方法。讓學生課後繼續加以探究,學會注意觀察事物。作品的挑選緊密聯絡課題,通俗易懂,使教材內容得到有機補充,並使這一課的教學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3、創作表現

小組合作,每人畫出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魚,引導花紋、圖案、顏色的選擇。

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我以“流動”組員的身份與他們交流,及時對學生在創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指導,如構圖中存在的過空現象、主角與背景的繪畫順序等,使學生能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創作。有了以上的創作情境,學生對魚的認識理解會在他們的作品中以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個性表現出來。

五、評價展示

1、教師把各小組完成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互相評獎。

2、在展示的作品中找出一條最小的魚。討論如何把小魚變成大魚。

學生展示自己創作的作品,小組合作探究,共同討論,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絡。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畫面中可以利用線條的疏密來體現畫面的美感,這種“探究性”評價方法的使用,能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的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主題單元“遠行”中的第三課《遠行靠什麼》的第二課時。這一單元有三篇主體課文,《早發白帝城》《南轅北轍》和《遠行靠什麼》以及一個語文天地。或寫景抒情,或闡發道理,或講述交通工具的科學發展史。內容十分豐富,學生很感興趣。《遠行靠什麼》這篇課文向學生簡單介紹了交通工具的發展歷史,從剛開始的步行、騎馬或乘獨木船到馬車和帆船,再到火車、輪船甚至宇宙飛船和太空梭。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內容,我在教學中設計一個虛擬網站,網站內設有小遊戲、詞語、表格、專題片、電子閱覽室、神州五號這樣幾部分。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我制定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

2、複習鞏固17個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等詞語。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自學能力、創造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蒐集、處理有關交通工具的資訊從而瞭解交通工具發展變化。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駛”等詞語。

本課教學設計特色:

適時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課件突破教學重難點,運用電子閱覽室,查閱有關交通工具的資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拓展學生的視野;在教學中運用學生在資訊科技課上所學的金山畫王的技能,設計出理想中的未來交通工具。整節課極力體現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性。

本節課,我共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進入本課教學網站,讓學生在遊戲中檢測生字,匯入新課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因此我在教學中,重點是想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方法識字。同時,為了讓學生識起字來饒有興趣,我藉助多媒體課件技術設計了兩個遊戲環節,幫助學生鞏固識字。首先帶領孩子們進入《找朋友》這個遊戲環節。由於本課生字多為交通工具的名稱,所以遊戲採用圖片與詞語連線的形式。由學生動手操作,點選小遊戲進入遊戲環節,畫面出示一組交通工具的圖片,有騎馬、宇宙飛船、太空梭、軍艦、核潛艇。點選圓圈,拖動滑鼠與相應的詞語連線。連線結束之後,系統還可以自動判斷對錯,並打出分數。這個遊戲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下鞏固識字,識詞,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第二個遊戲是《我當小老師》。點選詞語進入網頁,裡面出現許多本課詞語,由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選出老師,互相考核,互相評價。這兩個遊戲的設計藉助了多媒體課件的幫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鍊了學生操作計算機能力,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鞏固了識字。

第二環節:利用網路資源,播放交通工具專題片,幫助學生理解閱讀課文

通過學生自由讀課文後,我由“在不同時期,人類遠行靠什麼交通工具?”這一問題切入,統領文章。並將這一問題製成電子表格,由最初、後來、二百多年前、不久和現在幾個時間段組成。由學生選擇時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找到答案,親自操作,將不同時間段交通工具名稱通過打字輸入電子表格中。既鍛鍊了學生動手操作計算機能力,也能夠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使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然後由各小組彙報自己的表格中的內容,教師一一將其出示到大螢幕上,學生集體判斷。在彙報過程中,幫助學生有意識複習理解詞語的方法:聯絡上下文、查字典詞典、換詞理解等等來解決“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等詞語。

由於本課中出現的交通工具好多都是生活中不常見的比較遠

離學生生活的。所以,讓學生親眼所見這些新型交通工具是最有效地教學方法。多媒體課件像放電影一樣出示

“電力機車、核潛艇、磁懸浮列車、太陽能汽車、宇宙飛船、太空梭”圖片。讓學生對交通工具有直接的瞭解;通過出示圖片也可以使學生對詞語也有進一步的鞏固。專題片的播放突破了教學重點中提出的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變化。

第三環節:通過網上閱讀資料、學生動手畫畫未來的交通工具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這一環節中我分為兩步:第一步,學生彙報課前蒐集到關於交通工具的資料,拓展視野。沒有蒐集到的同學可以進入電子閱覽室,在那裡他們會閱讀到許多介紹交通工具的資料。(具體介紹)選擇其感興趣的內容進入主題頁面,通過閱覽資料,進一步瞭解各種交通工具的發展史。也讓學生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交通工具會越來越先進。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的電子閱覽室的使學生學會查閱資訊、獨立在網上閱讀資訊。第二步,開展“我是小瓦特”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設計出自己想像的未來的交通工具的樣子,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不是畫在紙上而是運用他們在資訊科技課上所學習的金山畫王在電腦中設計出未來的交通工具。進一步發展了學生把計算機當成學習工具這一能力,將資訊科技有效地融合到語文學科中來。

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播放《藍貓淘氣三千問》片頭曲。這是一首學生們喜歡的動畫片中的主題曲,歌詞的內容也是以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為中心的。播放學生們熟悉的音樂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創造性思維。

第四環節:總結全文

在教學結束時,我出示20xx年10月15日“神州5號”成功上天的錄相片,並向學生介紹我國是第三個成功發射載人飛船上天的國家。讓學生了解我國的交通工具發展和製造水平,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

當然這堂課的設計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敬請領導老師提出寶貴建議,使我在課改研究中不斷進步。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地位

《活化石》是六年制國小語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八單元五篇科學小品文中的第四篇。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本文用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銀杏樹、國寶——大熊貓、水中元老——中華鱘,這些古生物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生存到今天,被人們稱為‘‘活化石”。這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課文洋溢著時代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貼近兒童的生活,語言平實、通俗易懂,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在思想上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同時學習本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蒐集資訊的能力,增強他們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的基礎上,依據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第二課時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①掌握第一課時所學的生字詞,能夠迅速、準確讀出;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③初步瞭解一些古生物知識,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①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三種活化石的不同寫法。②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③培養學生自主讀書,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增強他們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三、說重點、難點

閱讀學認為: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活化石》這篇課文是小科普文,語文味不夠濃厚。因此,我認為文章的重難點是:(1)引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中三種活化石的知識,讓孩子通過朗讀去表現每種化石的不同之處。(2)適當地進行知識拓展,補充課外活化石知識。培養學生有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四、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明確提出了“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這一要求,在教學中,讓讀貫穿始終,以讀帶講,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探究,加深情感體驗是本課主要的教學方法。我重點抓住每種化石的特點,讓孩子通過朗讀去表現出每種化石的不同之處。緊扣教學目標,尊重孩子的'已有經驗和已有的語文水平,通過“讀通、讀順、讀好、讀懂”的過程循序漸進,抓住重點詞句,既品悟了語言文字,提煉了相關資訊,受到情感的薰陶,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展語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在講授第三四小節時,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化石讀一讀,再讓小組間交流自己喜歡的活化石,並讓他們說出理由。讓學生們從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一步步進入到課文中。

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加強思維訓練是因為,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思維又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特點,我在教學第三小節時設計了讓學生看著大熊貓的圖片,根據“大熊貓的耳朵……,眼睛……,鼻子……,四條腿……,身子……”用自己的話來描繪大熊貓的外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2、說學法

根據我所執教的學生情況,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識水平,我確定運用“朗讀感知法——自主合作,探究合作法——口語練習法——寫話練習法”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熟讀能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意識。

在教學中,我尊重孩子已有的經驗和語文水平,讓學生欣賞有關古生物的資料,拓展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引導學生見縫插針練說話,發表一點新思想,吐露一點新見解。

五、說教學過程

(1)、複習生字詞,鞏固知識。

①在這一課時,我簡單幫學生複習第一課時已學過的生字詞, “博、珍、孫、悉、絕、肉、史、核、缺、乏、稀”,讓學生更好地掌握。

②展示銀杏樹圖片,請學生介紹銀杏樹。目的是幫學生鞏固第一課時所學的內容。並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從朗讀中感知銀杏樹的美。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並讓學生說說“有什麼好辦法可以保護這種稀有的魚種?”以此,培養學生保護珍惜動物的意識。整個課的設計都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課前,我先介紹一點有關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佈置學生回去收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收集什麼,範圍我不加限制,可以是這課裡面介紹的三種活化石: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動、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但對收集的資料要求進行整理,能流利地給同學作介紹。在課堂上,我安排學生進行自主交流,交流他們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個個都爭著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給同學聽。在學習課文時,我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在三種活化石中,讓他們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進行自學,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又讓學生在聽別人介紹時,保持對還沒重點學習的一種活化石的好奇心。

(3)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現代資訊社會,學生會利用網路資源,是他們今後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領。這一環節的設計,激勵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學習,激發他們愛護珍稀動物的意識。總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力圖體現以下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我板書設計很簡單,它既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體現了文章的敘述順序,突出教學重難點,更是學生思維的昇華和感悟。

銀杏樹

活化石 大熊貓 生存年代久遠、珍貴稀有 好好保護

中華鱘

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1、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第七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節第一課時,即教材第22頁至23頁內容。

2、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分類和畫角是在學生直觀認識銳角,直角,鈍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礎上盡心教學的,學習這些內容,對於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認識以及發展空間觀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教材的編寫特點。

(1) 注意聯絡生活實際學習新的內容。

(2) 以原有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建構新的知識。

(3) 重視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和掌握新的內容。

4、 教學目標。

根據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並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各種角的特徵。

技能目標:能夠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尺畫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情感目標: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各類不同的角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5、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明確各種角的特徵是教學的重點,怎樣用量角器畫角是教學的難點。

6、 教具,學具

二、 說學情。

在學習“角的分類和畫角”之前,學生對於角已有一定的認識,部分校舍感已能對角進行分類。因此在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能進一步熟練掌握用量角器畫角的步驟,這樣的方法,讓全體學生學起來覺得容易多了。

三、 說教法(略)

四、 說學法(略)

五、 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營造獨立,自主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 故事引入,創設情境。

我以“小兔做彩旗”的故事引入。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教學角的分類。

(1) 學生操作,直觀感知。

學生通過觀察做出來的彩旗,比較後,發現旗子上有不同的角,大小一樣。(這樣的設計是為學習角的`分類鋪墊基石)

(2) 讓學生量一量這些角的度數。把不同的角展示出來。

(3) 通過觀察,找出這些角的特徵,結合歸納,給出三類角的命名:銳角,直角,鈍角。

(4) 轉動活動角的一條邊,引導學生觀察,得出與這三類角不同的角:平角和周角。

(5) 發散思維:學生找出生活當中的平角和周角。

(6) 引導學生髮現這五類角的大小排列順序和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等量關係。

2、 教學角的畫法。

(1) 請學生畫一個60度的角,並說說自己是用什麼工具畫的為什麼?(請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 讓學生畫出一個70度的角,怎樣畫?說出畫的方法,不對的地方教師加以糾正。

(3) 教師說明:像這樣畫指定度數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

(4) 小結畫角的方法,並演示。

(5) 學生試一試畫給出不同方向的射線的角,指名扮演,同桌交換量一量。

(三)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學以致用”,新知識一旦形成,務必應用它來解決問題,使它進一步形成技能,技巧,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用結合是提高深化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環節,所以設計以下練習:(略)

(四) 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什麼內容?角可以分為哪幾類?怎樣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呢?

課外延伸:學生收集不同的角,下節課比一比誰找得最多。

(五) 學生互相評價,自己評價自己,(互評,自評)

六、 說板書設計

板書內容是一節課的精髓,能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反映教學思維的過程。

七、 說教學評價。

本課時的教學,我大膽組織教材,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分散難點,始終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匯入新穎,創設情景,使學生進入有序思維,首尾呼應志趣相融,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參與,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本節課板書大方,一目瞭然,各個環節銜接合理。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果實和我們的生活》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中的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認識秋天的特徵;第二部分是果實和我們的生活的關係;第三部分是通過解剖果實,進一步瞭解果實的結構,認識果實。本課主要從“欣賞秋天的風景,引入秋天的果實”、“探究秋天的果實與我們的生活”、“珍惜秋天的果實,熱愛大自然”三個版塊入手,讓孩子們從而知道果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勞動果實的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

鑑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因此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覺地運用感官瞭解事物的特徵,仔細觀察身邊事物的能力。

2、知道常見的秋天成熟的果實,瞭解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用秋天的果實做成的。

3、通過對果實的認識與瞭解,讓學生感悟果實來之不易,學會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用實際行動珍惜身邊的一切勞動果實。

本節課的重點是:瞭解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用果實做成的,知道果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難點便在於:讓學生學會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感悟果實來之不易,願意用實際行動珍惜身邊的一切勞動果實。

三、說教學過程

版塊一:趣味揭題,引入秋天的果實。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有許多果實都成熟了。因此,先播放秋天的風光視訊,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後說一說感受,其實也是對前一課時的回顧,那就是感受秋天的美景之時,也能夠引入今天的新課——果實和我們的生活。課前,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去生活中找找在秋天成熟的果實,然後帶來與大家分享,這其實也是在從小滲透我們的孩子要養成學會分享的好習慣,當孩子說著自己帶來的果實時,心情是愉悅的,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增長了其他孩子的見識,知道了許多隻有在秋天才能收穫的果實。

版塊二:拓寬認識,瞭解秋天的果實

在這一版塊中,我主要以自己在秋天收到的兩份禮物——豆腐和衣服,與孩子們進行了分享。這兩份禮物一來代表我們生活中的吃和穿兩方面,二來也是由秋天的果實經過一系列的加工變化而成,比較有代表性。

我們00後的孩子們時常會吃到豆腐,但是可能從來沒有親眼見過豆腐是怎樣來的,就連我自己85後的也沒有見過,因此,在課上,我也通過形象生動的視訊,讓孩子們直觀感受豆腐的製作過程,進而感謝秋天讓我們吃得飽飽的,解決了吃的問題。而穿的方面,我選擇了棉花,通過一件棉衣的展示,讓孩子們從肉眼就能夠觀察到棉花通過加工就能變成衣服,感謝秋天讓我們穿得暖暖的。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閱歷,我還出示了一些我們生活用到的其他物品,並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這些物品分別是由秋天的哪些果實做成的?分類進行了展示。從而讓孩子體會到,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到處都有秋天的果實變成的物品,讓孩子們感受到正是因為這些秋天的果實,我們的生活才能如此豐富多彩!

版塊三:拓展延伸,珍惜秋天的果實

當孩子們稍微能夠體會果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時候,我便通過我們小朋友生活中經常吃的白米飯進行了剖析,讓孩子們從中體會米飯來之不易,要珍惜秋天的果實。

首先,以比賽剝稻穀為契機,讓孩子們感受大米來得非常不容易,通過《憫農》的朗讀,並配以一系列稻穀成長的圖片,讓孩子們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然後出示一些小朋友浪費米飯的`圖片,並讓孩子們切身體會自己對米飯的糟蹋是不應該的,引出一些鋪張浪費的社會現象,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樹立節約糧食,珍惜果實的觀念。

三、結語

總之,我認為《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特徵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的,是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學習中找到課程的生長點,而不是從老師們的腦子裡想出來的,因此,我們的品德課就應該關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秋天的果實它是生活化的,而孩子們今天在課堂上感悟到的也是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絡的,他們的生活經驗得到了提升,價值觀也再一次進行了昇華,這也是在助長他們生命的健康成長。

說課稿 篇7

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數青蛙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規律,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例項,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我們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然後,著重講解列代數式,按和,差,積,商,倍,分,半等運算,先出現先列時等原則,分清是先平方,還是先求和差。通過典型問題的講解與練習,學生掌握的不錯。

不足和今後在教學中應注意

1.營造有利於新課程實施的環境氛圍。

2.注重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在處理好學生、教師、教材三者的關係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師角色轉變上多做工作,增強自己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向開放型的教師邁進。

4.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特別是駕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適合我校學生特點和自己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

5.不斷學習和提高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多媒體課件製作能力,能製作出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之更好地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質量。

另外,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夜書所見》。現在我就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設計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特色幾方面闡明我的教學思路。

首先我說說對教材的理解: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根據我對教材、課標的理解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技能目標:1會認兩個生字 蕭、梧,會寫兩個生字 促、深,讀準一個多音字 挑( )。2 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情景。

過程、方法目標: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也就是要抓住重難點,這課的重難點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理念是先導,基於以上目標我說說這堂課的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現代古詩教學注重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所以我在教學中以品詩賞畫的新理念,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聯絡兒童的生活體驗,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滲透對比閱讀,體會詩中有詩,激發讀詩的熱情。

對於教學過程我是這樣預設的:

一 、課前活動,接近文字大量背誦學過的古詩。

提醒古詩的節奏與感情可以適時誇張。 這是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及聯絡以前的古詩激起學古詩的熱情。

二、引題,走入文字,準確地朗讀古詩

A 出示詩題,讀題,說題目的意思。(要求讀得整齊,響亮)題目中的書是什麼意思?(古代用書解釋為寫)作者寫了什麼內容?

B 出示詩歌,自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生字多讀幾遍。

C 誰願意來露一手,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大家評議;字音讀準了嗎?再讀,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請同學標上拼音,把字帶到詩句裡讀。 還有兩個生字朋友:促 深 注意平、翹舌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這是滲透《課標》第二學段目標中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和表現的機會。

D 指名三讀古詩,全班齊讀古詩。這是讓學生充分的讀書,讓學生正確流利的讀通古詩。

三、 深入文字,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A 詩人夜晚所看見了什麼?(快速找出來)梧葉 燈 兒童捉蟋蟀

B 你從哪句看出兒童在捉蟋蟀?(知有兒童挑促織) 你怎麼知道促織是蟋蟀?因為詩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項註釋,藉助註釋知道的。對,註釋是學習古詩的好幫手。現在開始我們要善於利用註釋學習古詩。

這是培養學生藉助註釋理解詩文的大意的習慣。

C 作者是怎麼看到兒童的?(因為看到了燈)原來是孩子在捉蟋蟀。你們捉過蟋蟀嗎?捉蟋蟀有趣嗎?聯絡現實生活,體會兒童的快樂,有趣。表情朗讀詩句,(這一環節是滲透《課標》中提到的在讀中積極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體驗。)聽你們一讀勾起了老師的童心,老師也讀一讀好嗎?提個條件:閉上小眼睛,邊聽邊想象畫面,好象看到了什麼?(兒童捉蟋蟀)

D 捉蟋蟀這麼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節是?(秋天)適當表揚:同學們有一雙慧眼,那我們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讀出秋天的句子,你們見過梧葉嗎?(對比想象學校的梧桐)秋天的梧葉變黃了變幹了。

E秋風吹落梧葉,讓我們感覺到秋天的寒意,冷。我們一起捧起書讀出秋天的冷和寒意。

這裡利用語言,實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激起讀書的熱情。

江上的秋風,蕭蕭的梧葉,牽動了一個人的情懷(詩人),有一個詞,你發現了嗎(動客情),客:客人,客商,旅客,漂泊在外的人。這個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詩

人葉紹翁(講小故事,簡介作者)。江上的秋風,蕭蕭的梧葉會牽動詩人想起什麼?(親人,家鄉)就是詩人的思鄉之情。

就在詩人想家的時候,看到兒童捉蟋蟀會想到什麼?(兒時的夥伴在哪,家鄉也有兒童在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麼快樂啊,無憂無濾,可我孤單一人)思鄉之情就更濃了,更深了。我們來把濃濃思鄉情深深的讀一讀。

四 挖掘文字,誦讀詩歌,昇華情感

背誦古詩(齊背,分組比賽背,)注意字音。

這也是落實課標的第二學段的古詩學習目標: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說課稿 篇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掌聲》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六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掌聲》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克服憂鬱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自信開朗的故事。

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讀來十分感人。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

二、說學情

陶行知說過:“你不知道學生的能力,不知道學生的需要,那麼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教好學生。”因此,教師只有對學生有了全面的瞭解,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優化教學。

本文教學物件是三年級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本文語言質樸簡單,對他們來說讀懂這個故事應該沒有什麼困難,但是平淡的敘述後面卻包含著充沛而深厚的情感。對於正常人,對於缺少生活經驗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小英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樑,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學中應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促進學生實現文心和人心的和諧交融。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年級階段學習目標及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猶豫、憂鬱……”的意思;並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抓住重點詞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讀,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小英在掌聲前後的情感變化,理解人與人之間是需要鼓勵和關愛的。

教學難點:通過感悟語言,揣摩神態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小英的心理變化,從而感悟掌聲的內涵。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以“掌聲”為突破點,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

陶行知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進而引導學生真正理解文字最後一段的內涵,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別人,昇華情感,將暖暖的愛意滲透到生活當中。

2.教法

為人師者,教法為要。教若渡河,教法乃舟,無舟則望洋興嘆;教若登山,教法如繩,無繩則見山徒呼。可見,教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基於設計理念,我設想本課時的教學將著眼於“情”,紮根於“讀”。我主要採用“悟讀法” “讀書指導法”“啟發法”。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啟發引導學生以“掌聲”為突破點,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用心去學,動情去讀,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侷限了其理解和表達的快速到位,需要在對語言文字的層層讀悟中漸漸達到悟情和傳情。所以本課教學我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悟中生情”的教學特色。

3.學法

陶行知曾說過“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強調了學法指導的重要性,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於教學生學,教師要教給學生受用一生的能力和本領。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主要採用朗讀感悟法、想象體會法、聯絡生活法,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知識獲得是自主習得的過程。”因此,要在自主閱讀、小組交流、自悟表達中體會情感,讓學生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在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時,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談感受,談身邊的人與事,由此真正理解最後一段的內涵。

五、說教學過程

(一)字詞回顧,巧妙匯入

匯入語:上節課我們已經完成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習,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指導了書寫,並初讀了課文,我們認識了一位新同學小英,那麼這節課讓我們去和小英交個朋友,深入瞭解她,好嗎?

1. 學生聽了老師範讀後自讀課文。

2. 選取了“小英殘疾”和“小英變化”的三個標誌性句子,同時考察學生重點詞語和多音字的掌握情況:

(1)因為小時候生病,一條腿落下了殘疾,她不願意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

(2).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

(3)說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3.抓住第(3)句提出一個問題: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以前的小英是什麼樣的嗎?由此引入教學過程的下一步: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這個環節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領悟讀音、用法,指導朗讀。在不露聲色的朗讀指導中,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的脈絡。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要學會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內容,不要生硬提拉與代替,而是準確把握學生現有的位置,設立一個腳手架,引導學生一步步向上攀援。】

(二)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1. 瞭解過去,感受小英的憂鬱自卑。在感受小英的變化時,我主要做法先是讓學生抓住“默默地、不願意、猶豫、慢吞吞、眼圈紅了”等表現人物神態、動作的字詞品讀體會,並引導學生想象體驗小英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從而理解小英的性格特點。在學生深刻體會了小英的憂鬱孤獨,內心湧動著對小英的同情和關懷的'基礎上,順勢指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我們內心的同情,讀出小英的憂鬱自卑的內心世界。

2. 瞭解現在,感受小英的自信開朗。挖掘文字空白處:注意第五段的省略號,引導學生想象小英在學校裡還會做什麼?還會有哪些變化?

3. 抓住關鍵詞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抓小英前後變化的關鍵詞“自卑憂鬱”與“自信開朗”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重視教法,更強調學法指導。正如培根所說:“關於方法的知識,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我國也有這樣一句古話:“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

【在這個過程中,暫時跳過了文字中表現“掌聲”的段落,對教材的重組意在達到這樣的效果——小英的前後變化構成了強烈的情感衝突和矛盾:究竟是什麼使得那麼憂鬱自卑的小英變得如此自信開朗?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這股強大的力量究竟是什麼?學生正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進入文字的核心部分。】

(四)聚焦“掌聲”,感悟內涵

兩次“掌聲”背後的意義分別是什麼?

1. 畫出描寫掌聲的句子。

2: “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呢?”,表達出自己對掌聲的體會,充分展示感悟的過程。

3. 想象說話:“聽到這樣的掌聲,假如你就是小英,你想說些什麼呢?”讓學生的思維、情感在反覆的朗讀、品味和相互啟發中,逐漸清豐富起來,真正懂得“掌聲’的內涵就是“愛”。

4.在此基礎上,學生有感情、投入地去讀最後一種自然段,並嘗試背誦。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朗讀是貫穿始終的。在經過品析詞句,創設情境體會人物心情後,讀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聯絡實際,延伸情感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 體現本課的主題“愛”,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六)作業佈置

“給班級裡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

【新課標註重學生本位,強調練習應少而精,富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沒有佈置硬生生的認知組合的作業,這樣的作業設計,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文章內容的濃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文章意蘊。在本課的板書中,我首先板書 “困擾”、“優秀”,強化“形聲字”的識字方法;接著簡明扼要地將小英在同學們“鼓勵”和“讚揚”的掌聲中變化的過程展示出來;然後引導學生注意小英由“普通”走向“優秀”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個“愛”字,揭示本課主題;最後完善板書,將以上內容連成一個心形,再次深化文章主題。力求將生字新詞融入其中,並且中心突出、眉目清晰、工整且有條理。

說課稿 篇10

第一部分 把握教材內容及重、難點,確立三維教學目標。

Jobs一課選自新起點國小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7 Lesson 37,主要是學習與職業有關的單詞及關於某人職業和理想的問答。職業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談及的一個話題,本冊教材在學習了課外活動、日常安全及尋求幫助後,安排了職業這一單元,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能夠更自如地進行相關對話。其實關於職業的學習,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了,在三年級下冊的My Family這一單元中就有過相關學習,那麼本課的學習也是對於前面學習的延續。書的第一部分就是通過家庭成員來引導學生學習單詞的。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結合本課的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讀有關職業的生詞;教學難點是總結職業單詞的拼寫規律。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依據《英語課程標準》,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夠在本課所涉及的情景中聽懂、說出與職業有關的八個單詞。

2、能夠用英語詢問和回答某人的職業。

3、能夠簡單陳述自己的理想。

過程與方法目標:

努力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教師設定的與所學話題有關的場景中,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語言,發展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使學生體驗進步與成功,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愉快、輕鬆的課堂氛圍,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第二部分 創新教學模式、改進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新課程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完成教學目標、落實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

在本節課,我採用的是引導——感知——強化——訓練的方法,即先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再感受新知,對新知有初步的認識,進而落實、強化新知,再通過系列活動和遊戲練習鞏固新知,達到熟練運用。

本課的授課物件為國小四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調皮、好動,喜歡玩,喜歡遊戲,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經過三年的英語學習,願意和其他夥伴一起交流,希望展示自己。根據他們的特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可以讓他們親自觀察、體驗、實踐的活動,當他們樂在其中時,他們便處於學習效果的最佳狀態。

第三部分 創設真實情境採用任務型教學方法,評價手段多樣。

1、熱身活動,匯入新課

在上課伊始,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自創的Chant,進行熱身活動,既複習了家庭成員的名稱及以前學過的職業名稱,又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進入課堂學習中,產生了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2、情境活動,學習新課

在本環節中,通過猜謎遊戲,結合多媒體教學課件,我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五個新詞的學習;然後,再通過學習過的關於職業單詞拼寫規律的總結、概括,讓學生學習得更加透徹。為了強化新知的記憶,也讓學習更加充滿興趣,我還設計了大轉盤遊戲,讓學生快速說出指標所指的單詞。最後,通過書中A部分的標號練習,讓學生將知識融匯,通過此項練習,教師也可以檢驗學生在前面的學習情況。

3、實踐活動,拓展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