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

說課稿1.0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這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為題材的兒童詩,介紹了幾種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親切通俗、富有韻律的語言,豐富有趣的自然科學知識,能吸引學生走進大自然那奇妙的世界。這首詩歌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自然科學知識,符合二年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課文。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積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練習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詞語的.意思。

3.能說出課文裡介紹的幾種“天然的指南針”是怎樣幫助人們辨別方向的。

二年級學生生活經驗膚淺,方位感很弱,雖然在數學可上學過辨別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課的實際生活中的立體感知是有很大差別的。根據本組課文的教學要求,我把“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作為教學難點。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課文,掌握一些辨別放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神祕”。

三、說教法

1.扶放結合法:針對本課特點,採用“舉一反三,扶放結合”法。首先扶著學生學習第二節,教師點撥,使學生掌握抓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的學習方法,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學習第三、四、五節,旨在教學生樂學、會學。

2.“以讀代講”法:《大綱》指出:“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根據本文特點,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積累語言。

3.“直觀教學”法:通過幻燈片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屬於詩歌的形式,四句為一段,無需學生分類標序號。我採用的教學模式是:激趣匯入——初讀課文,整理脈絡——細讀課文,學習理解——鞏固總結,拓展交流。

1.激趣匯入,揭示課題。課件展示指南針,向學生講解這種陌生事物的本領和能力,引出學生思考,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該怎麼辦?齊讀課題,引出所學。

2.初讀課文,整理脈絡。釋出自由朗讀的任務,疏通生字我放在了這一環節,所以這一環節很重要,要求學生找出生字詞並畫出來,要求讀準字音,同桌間小組內互相正音。教師巡視,隨機正音。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識記字形,瞭解字義,並注意在學文中隨機鞏固。根據動畫演示,描紅書寫,教師巡視,相機糾正,請同桌之間互相評價。

開火車認讀生字,請小老師帶讀課文,指名學生回答課文介紹了哪些辨別方向的指南針?用“有……有……有……還有……”“有……有……還有……和……”練習說話。

4.細讀課文,學習理解。課文是採用了總—分—總的模式,根據課程要求,沒必要強調文章結構,所以依次講解即可。第一段引導學生“慌張”可以換作什麼詞讓學生明白詞語含義。第二、三、四段學習模式一致,先疑——誰是嚮導;二設——在哪指路;三指——靠什麼指向;適時補充小科學知識,譬如太陽一天的軌跡圖、北極星與北斗星的辨認、朝南的枝葉長得茂密、雪坡溝渠的南北等。通過課件展示,學完一段再次朗讀等方法加深印象、強化理解。

5.鞏固總結,交流拓展。鼓勵學生總結課文,教師適時補充。師生交流其他辨別方向的事物,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科學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

五、說板書設計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走進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共有四篇課文,17課《古詩兩首》和《18雷雨》是對大自然的讚美和自然事物的描述。《最大的“書”》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兩篇介紹自然常識、拓寬學生視野的課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讓學生留心周圍事物,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在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中的“讀讀背背”有一首名為《東西南北》的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同學們對東南西北的方位基本有了解。國小科學《我們在哪裡》一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可以根據太陽來辨認方向。而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的第1課時就是《認識東南西北》。

依據課程標準以及教材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認識生字,學習課文,知道課文中天然的指南針具體指什麼,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觀察生活、辨別方向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愛大自然。

我們學校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能夠自主識字。我們本著“先學後講,以學定教”的原則,做到“三講兩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通過小組交流能以兵教兵的形式學會的不講,結合學段目標,對學生的遺漏點、易錯點、重難點進行相應的補充和講解,比如:課文中的四會字“忠”,學生可以通過“加一加”和猜謎語的方法來進行識記,但是,對於課文中的詞語“太陽是忠實的.嚮導”不容易理解。在教學時,我請學生說一說如果是早上的太陽,你能辨別方向嗎?傍晚的太陽呢?引導學生體會因為太陽永遠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中午的時候在南邊,按一定的軌跡運轉,是可以信任的,可靠的,所以說是忠實的嚮導。再進行填空練習

忠實的()早上在()中午在()傍晚在()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理解了忠實的意思,而且與三年級將要學習的辨認東南西北結合起來,對於方向感進行了滲透。

這是一篇具有科學性的文章,有些辨認方向的方法可能學生會不理解,比如:第5小節“溝渠裡的積雪化得快的那邊是北面”因為按照常識,應該是南面照到的陽光多,積雪化得快。我可以畫簡筆畫突破課文的重、難點,在黑板上簡單地畫出溝渠,陽光從南面照過來,由於被溝渠的壁擋住了,陽光先照到溝渠中北面的積雪,所以北面的積雪先化,南面的積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觀的簡筆畫,學生就會一下子理解了。

當然,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辨別方向的方法,可以讓學生也仿照著課文中的小詩來說一說、寫一寫。結合我們是城市孩子的現狀,讓學生再說一說如果在城市裡迷了路怎麼辦?把語文知識與科學知識、生活知識緊密地進行結合,鼓勵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看書多請教多觀察多思考,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把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起來。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3

一、 說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課選自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20課。它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它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

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國小生來講是生動有趣的。這篇文章讀來生動有趣,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自然科學知識,符合二年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課文。

1.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知道課文中天然的指南針具體指什麼,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積累語言,仿寫詩歌。

(2)發展學生的觀察生活、辨別方向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愛大自然。

2.教學重點:

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體會大自然的奧祕和情趣。

②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

3.教學難點:

向學生介紹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掌握自然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精神,積極倡導合作方式。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法我力爭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點撥為輔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拓寬視野。

三.說學法: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悟,以朗讀為突破口,這體現了課標的要求。教學生圖文結合,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結合,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的學習方法。以導讀、問讀的形式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讀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品讀、美讀。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探索,並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合作學習,解決疑難,培養學生初步的質疑和探索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根據二年級國小生活潑好動,直觀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我出示一幅野外的風景圖片,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個小朋友,然後問學生:“這是一張怎樣的臉?”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詞語“慌張”並做到理解。同時通過故事情節過渡,適時板書 “天然的指南針”,告訴生是“天然的指南針”幫助男孩走出森林,引起學生對“天然的指南針指什麼?”這一個可以概括全文內容的主導性問題的思考,接著順勢匯入課文。

(2)解決生詞,整體感知

學生已經將文讀過很多遍,有的甚至已經提前背過。但是,考慮到個別同學的自學能力,我還是將一些生詞出示出來,讓學生熟練識記。接著找出文中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印象後,這樣,對於課文的大概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培養學生的自學和歸納能力。

(3)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通過問題“你認為文中的男孩有可能是藉著什麼指南針的指引走出了森林?”為線索,

帶領學生學習“太陽”“大樹”兩小節。學生是學習的主角,老師只是引導者。由於另外兩種指南針的結構都與第二小節相似,所以我採取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通過朗讀感知這兩小節,引導學生結合圖畫交流讀懂的內容和不不懂的疑問。主要解決“忠實的嚮導”指什麼?太陽為什麼就是忠實地嚮導?以及大樹為什麼長成南稠北稀的樣子?這些對二年級學生有一定困難的問題。

考慮到孩子們對小組學習的方法把握不好,我出示了小組學習的方法幫助,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另外兩小節,主要學習思路是先讀、再交流讀懂的,然後討論疑問。這樣的自主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在學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學會與別人合作交流。

“積雪怎麼辨別方向”是全文的難點。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我沒有在開始就直接帶領學生用摺疊的書方法演示,而是通過讓學生在大螢幕上的填空的形式,當學生對答案產生分歧的時候,讓他們真正發現問題所在,從而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找出辦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4)縱觀全文、 瞭解結構

詩歌的寫作是很明顯的總分總關係,通過單獨朗讀首尾兩小節,讓學生髮現 兩小節寫作上的特點,初步感知這種常見的寫作結構,為學生的背誦提供了幫助,也為他今後感知作品、親自寫作初步打下基礎。

(5)拓展延伸、激發探究

天然的指南針很多很多,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開動腦筋思考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找到出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4

【教學設計綜述】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組課文。該組教材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內容十分豐富。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既可以汲取自然科學知識的瓊漿,開闊視野,又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本篇課文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為題材的兒童詩歌,向孩子們介紹了大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這首詩歌易讀易懂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學,所以這節課的設計要能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並使他們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現象只有細心的孩子才能觀察到。因為課改中的孩子們普遍閱讀量較大,課文中的內容學生可能已經在課外閱讀中接觸過,所以,教學時不必太過強調課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應把重點放在“引起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課外知識”上。在這一前提下,本課教學我試將理解課文內容的機會交給學生,用他們對知識的探索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他們在疑惑中閱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閱讀中瞭解自然現象,在尋找中感受自然科學帶來的樂趣。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引導學生介紹文字中最喜歡的天然指南針”為主線展開教學,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對比等方法攻破教學重難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其產生積極的思維,激發學生愛科學,善於觀察的情感。充分發揮孩子的收集處理資訊、感知想象、朗讀感悟的能力,真正達到學科間的融合,並充分給他們探索、發現的機會,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們展現和交流自己的課外知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會認8個字,並讀一讀有關他們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理解課文,朗讀課文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慾望。

 【教學重點】

掌握幾種辨別方向的方法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雪化得快的是南面還是北面。

【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設計環節分為“揭示課題──直接匯入;復現字詞──滲透方法;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細細品味;迴歸全文──閱讀積累;課外延伸──培養能力;總結全文──激發興趣”七個環節。

“揭示課題──直接匯入”這一環節就是本課的匯入。我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交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給學生一個心理鋪墊,同時激發學生求知的願望。

“復現字詞──滲透方法”這一環節的設定,主要利用大螢幕的呈現給了學生一個視覺的衝擊,並鼓勵他們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識字,同時在複習詞語的過程中隨機滲透識字方法,如學習“盞”字時我提問:“怎麼記住盞字?看到它你還想起哪些字?”之後我追問:“剛才你們是用什麼方法記住它的?”(生:熟字換偏旁);再比如學習“稠”字時我提出:“結合生活說說什麼是稠?”(生:喝的粥很稠,田裡的小苗很稠……)接下來我追問:“它的反義詞是什麼?”(生:稀);這樣復現生字詞,不是把識字作為一項任務教,而是作為一扇窗,引導孩子通向識字的樂園。久而久之孩子們識字的能力得到了培養,識字的興趣得到了提高。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把握。我分三個層次進行:

首先是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文中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天然的指南針?這樣的設計能夠使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性梳理,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接著我採用圖片演示的方法把孩子們找到的四種天然指南針貼上到黑板上,孩子們的眼睛被顏色鮮豔的剪貼畫吸引,上課伊始邊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有利於後面的教學,同時形象生動的畫面有助於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瞭解;最後我引導學生再讀文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天然指南針進行介紹,這一問題的丟擲尊重了學生在一定範圍內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再次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接下來的“精讀課文──細細品味”這一環節,因為課改中的孩子們普遍閱讀量較大,課文中的內容學生可能已經在課外閱讀中接觸過,所以,教學時我不太過強調課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把重點放在“引起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課外知識”上。如學生介紹“北極星”時,先說說如何利用它幫助我們辨別方向。隨後我追問為什麼喜歡它?學生可能會說因為北極星樂於助人、神奇,可能會說因為

北極星能幫我回家我很感激它。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把感受讀出來,有效進行朗讀指導。隨後我問學生學到這你有什麼疑問嗎?這是教學的重點,當學生的思維碰撞出火花時,我通過課件展示把學生帶進美麗的夜空中去,和學生一起在星空中找北斗七星,認北極星,辨別出南北方向。在生動的畫面中,在動聽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已融入文字,教學重點巧妙突破,隨機進行配樂朗讀,讓孩子們在學知識的同時享受語文學科的樂趣。

最後我在課件中出示“北極星北斗星”小兒歌,不僅引導孩子從兒歌中掌握辨別方向的方法,同時擴大了學生的閱讀積累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科學的慾望。再如學生彙報積雪這種天然指南針時,我採用了說方法、做實驗、看課件、讀感受、做填空的方法引導生自主學習文字。“溝渠中積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面還是北面?”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教學難點,首先我把傳統的實驗法與現代的資訊科技相結合,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運用手勢演示屋頂和溝渠積雪的融化過程,通過形象的演示、生動的語言描述,學生在對比實驗中理解了教學難點。隨後的課件演示給孩子們一個視覺衝擊,這無疑是更好地突破教學難點。最後我出示填空訓練,幫助學生對學習的難點內容進行了疏理。在處理大樹一小節內容時,我採用觀察圖片找發現的'方法。處理太陽一小節內容時,我採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方法,孩子們在模擬的動畫中感受太陽的忠實,感受早、中、傍晚樹影的變化規律,生動的畫面早已勝過有聲的語言。

“迴歸全文──閱讀積累”我提出:喜歡課文的哪一小節就來讀一讀,想背的背背。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幫助學生整理全文,又是為學生創造一個朗讀積累的空間,學生是演員,教師充當觀眾,學生背誦文字時的背景音樂是“笛快”這首曲目,舒緩、柔和的格調設定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積累氛圍。

“課外延伸──培養能力”這一環節是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們用有聲的語言描述生活中看到的、從家長口中聽到的、從課外書瞭解到的關於指南針的資料。學生的表現另我感動,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另我欽佩,可見在交流中學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學習熱情高漲!

“總結全文──激發興趣”這是本節課中的最後一個環節。我用樸實誠懇的語言激發孩子們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為課外閱讀和學習做好鋪墊。

這節課,我準備了圖片、課件、實物和背景音樂等媒體,適應了低年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兒童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問題,驅動思考,生成聯想,掌握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體驗和感知為主,通過交流實驗等方法,掌握在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興趣。整個教學設計上重視了能力的培養、知識的傳授,但不忽視過程與方法和孩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而且我注意了教師角色的轉變,與學生同學習、同感知,使學習過程變得輕鬆、和諧,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大膽張揚自己的個性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培養了學生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的能力。

看到了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我突然從心裡升出一種感動,因為在現代資訊科技參與課堂的今天,我不僅看到了孩子們豐富的知識儲備,更看到了孩子們藏在心裡的探究願望。

所以,我會更加努力,讓我的語文課上得更生動、更豐富、更有味,並且讓孩子們更喜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5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組課文。該組教材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內容十分豐富。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既可以汲取自然科學知識的瓊漿,開闊視野,又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本篇課文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為題材的兒童詩歌,向孩子們介紹了大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這首詩歌易讀易懂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學,所以這節課的設計要能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並使他們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現象只有細心的孩子才能觀察到。因為課改中的孩子們普遍閱讀量較大,課文中的內容學生可能已經在課外閱讀中接觸過,所以,教學時不必太過強調課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應把重點放在“引起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課外知識”上。在這一前提下,本課教學我試將理解課文內容的機會交給學生,用他們對知識的探索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他們在疑惑中閱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閱讀中瞭解自然現象,在尋找中感受自然科學帶來的樂趣。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會認 4 個生字,會寫 9 個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重難點:

會認 4 個生字,會寫 9 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說教法:

本課的教法我力爭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點撥為輔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拓寬視野。

說學法: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悟,以朗讀為突破口,這體現了課標的要求。教學生圖文結合,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結合,

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的學習方法。以導讀、問讀的形式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讀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品讀、美讀。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探索,並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合作學習,解決疑難,培養學生初步的質疑和探索能力。

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根據二年級國小生活潑好動,直觀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我出示一幅野外的風景圖片,

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個小朋友,然後問學生:“這是一張怎樣的臉?”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詞語“慌張”並做到理解。同時通過故事情節過渡,適時板書 “天然的指南針”,告訴生是“天然的指南針”幫助男孩走出森林,引起學生對“天然的指南針指什麼?”這一個可以概括全文內容的`主導性問題的思考,接著順勢匯入課文。

 2、自學生字

1.學生自學生字。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學習情況:針、忠、盞、稠。強調“盞”字的讀音。

(2)指名說說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3)給生字擴詞。完成課後練習“讀讀寫寫”。

 3、展示朗讀。

(1)小組內讀課文,想讀哪小節就讀哪小節。

(2)推薦小組組員,展示朗讀,並說說推薦原因。

(3)全班交流。(正音)

 4、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通過問題“你認為文中的男孩有可能是藉著什麼指南針的指引走出了森林?”為線索,帶領學生學習“太陽”“大樹”兩小節。學生是學習的主角,老師只是引導者。由於另外兩種指南針的結構都與第二小節相似,所以我採取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通過朗讀感知這兩小節,引導學生結合圖畫交流讀懂的內容和不不懂的疑問。主要解決“忠實的嚮導”指什麼?太陽為什麼就是忠實地嚮導?以及大樹為什麼長成南稠北稀的樣子?這些對二年級學生有一定困難的問題。

考慮到孩子們對小組學習的方法把握不好,我出示了小組學習的方法幫助,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另外兩小節,主要學習思路是先讀、再交流讀懂的,然後討論疑問。這樣的自主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在學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學會與別人合作交流。

“積雪怎麼辨別方向”是全文的難點。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我沒有在開始就直接帶領學生用摺疊的書方法演示,而是通過讓學生在大螢幕上的填空的形式,當學生對答案產生分歧的時候,讓他們真正發現問題所在,從而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找出辦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5、縱觀全文、 瞭解結構

詩歌的寫作是很明顯的總分總關係,通過單獨朗讀首尾兩小節,讓學生髮現 兩小節寫作上的特點,初步感知這種常見的寫作結構,為學生的背誦提供了幫助,也為他今後感知作品、親自寫作初步打下基礎。

6、書寫生字

7、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嚮導:太陽 北極星 大樹 積雪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教學目標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中的課文。該單元主要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美,積累豐富語言,拓寬視野,在反覆誦讀中理解內容。

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最大的“書”》是兩篇介紹自然常識、拓寬學生視野的課文,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國小生來講是多麼有趣。豐富的知識,秀麗的小詩,把我們帶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因此,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學習課文,知道課文中天然的指南針具體指什麼,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積累語言,仿寫詩歌。(知識與能力目標)

(2)通過感情朗讀課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愛大自然。(情感與態度目標)

(3)有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過程與方法目標)

2、教學重點、難點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非常富有兒童情趣,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膚淺,方位感很弱,在數學課上學過辨別方向,但是,那是平面的',和本課的實際生活中的立體的,有很大的差別。根據本單元教學要求,我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大自然的情趣和奧妙作為教學重點,把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作為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不是被動地資訊接受者,而是主動的,人腦並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輸入資訊,而是主動地構建對資訊的解釋。該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課擬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為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

2、學法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悟,以朗讀為突破口,這體現了課標的要求。具體操作步驟為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細讀品位,突破難點;感情朗讀,突出重點。

三、說教學程式

1、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這屬於啟發思維階段,從“要是你在城裡迷了路”這個問題入手,匯入“你在野外迷了路怎麼辦”,從而把學生帶入課文。

2、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自由讀課文後,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印象,“你知道了什麼,請你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這樣,對於課文的大概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

3、細讀品位,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是為課文的教學難點設計的,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對白天、晚上、陰雨天和冬天這四中情況下的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並不一定到位。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配合幻燈片的演示,再通過假設情景的表演,增強了趣味性,突破了課文難點。

4、感情朗讀,突出重點

詩歌教學應該強調多讀少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出感情,讀出味道。因此,這一環節安排了自由讀、彙報讀、競賽讀和齊讀。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讀法,每個學生都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讀讓我陶醉”這樣的評價和激勵中,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悅。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發揮了學生的不同個性。

5、仿寫詩歌,拓展延伸

語文學習應該培養學生的語感,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在課文的匯入時,用“要是你在城裡迷了路怎麼辦”,為仿寫詩歌內容上作了鋪墊,而詩歌的形式,學生自己能夠悟出一點來,那麼這種仿寫,既有語感的培養,又有對課文的拓展延伸。

6、板書設計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白天太陽

晚上北斗星仔細觀察

陰雨天大樹認真去想

冬天積雪

本課的板書設計力求突出重點,反映課文的思路,做到簡明、概括,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更好地掌握方向。

說課總結

本課教學通過多種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地結合,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實現了尊重兒童,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7

一、說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它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國小生來講是生動有趣的。這首詩歌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自然科學知識,符合二年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課文。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一下幾點:

1、 認識4個生字,會寫“盞、慌”兩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初步瞭解詩歌內容,知道一些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

由於這是一首詩歌,我把教學教學重難點定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一些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

二、說教法:

1、引導先學法。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教學要十分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課前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學指南的.要求,先學課文,完成一些相對應教簡單的練習。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利用工具書或其他方式解決問題。

2、“以讀代講”法。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如:指名讀、自由讀、範讀、小組賽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積累語言。

3、“舉一反三”法。針對本課特點,二、三、四、五節的結構都是一樣的。我首先指導學生學習第二節,教師點撥,使學生掌握抓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朗讀。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學習第三、四、五節,旨在教學生樂學、會學。

4、“直觀教學”法: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三、說學法: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結合我校的“先學後教”教學模式,因此,我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先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自主學習,讀中感悟,這體現了先學後教的要求。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一堂課的開始,為了使學生儘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在情境創設中,應該做到新穎,要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新的情境,從而產生好奇心,達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教學開始,我首先創設情境,提出了兩個問題: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了,你會怎麼做?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會怎麼做?這兩個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區分在不同的地點迷了路要用不同的方法。然後我順勢匯入課文: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麼辦法分辨方向。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然後老師範讀一遍,讓學生注意聽老師是怎麼讀的,如字音、節奏等。接著讓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按著老師的方法讀詩歌,然後把本課的生字讀一遍。這樣,學生對於課文的生字和大概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3)自主學習,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是為課文的教學難點設計的,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對白天、晚上、陰雨天和冬天這四種情況下尋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並不一定到位。由於第三、四、五節的結構都與第二節相似,所以我首先讓學生讀讀第二節,通過朗讀、課件演示,讓學生知道“太陽是個忠實的嚮導”。緊接著學習生字“忠”,然後進行詞語積累,引導說話,除了“忠實的嚮導”還可以“忠實的……”。接下來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學習第三、四、五節。同時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稠”和“稀”的意思。

(4)多種形式朗讀,突出重點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更應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本詩是寫自然科學常識的詩歌,語言清新秀麗,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讀、齊讀等方式。通過反覆朗讀,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又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

(5)遊戲鞏固,指導書寫

學生學完課文之後,對課文有個總體的認識,我設計了遊戲“喜羊羊回家”,

這樣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檢測了學生是否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而且還順其自然地過度到指導書寫。

五、設計理念

1、創設情境,寓學於樂。在教學中創設生動愉悅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興趣十足。

2、朗讀感悟,積累語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更應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

3、自主實踐,發展能力。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激勵讚賞,體驗快樂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8

新教材國小語文第三冊11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詩。本課曾在人教版中三年級教材中出現過,此次放到新教材中稍做了修改。課題設定了一個假設的情景,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它饒有興趣地向人們介紹了在中午、黑夜、陰雨天怎樣根據自然現象來辨別方向。

這篇常識性的文章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方向南北的理解上還是有一點困難的。尤其第2---4自然段寫了在不同的時間、氣候條件下,辨別方向的3種方法。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

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第二課時的教案時,就打算在本堂課中解決這課的重點。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複習13個新字及寸字旁,朗讀第一段。

2、學習2—4段,理解“忠實、嚮導、指點、北極星、永遠、陰雨天”等詞語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

3、初步懂得怎樣利用自然現象辨別方向。

其中第3點是本課重難點。

考慮到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我在設計教案時,就把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放在首位。這點思想貫穿了整節課。如課剛開始就讓學生念念並記住還沒記住的詞,課中讓學生自學、交流,討論。在朗讀時讓學生說說怎樣朗讀好等等,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2、充分想到利用形象、鮮明的教具刺激學生的興趣。根據低段學生思維的形象性,我設計了一些教具,讓學生說說,動動,如在教學“北極星”這段時,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星,學生讀完這一段後,請他們自己表演“北極星”掛在何方,又如在教學“太陽”這段,讓學生自學後上黑板貼太陽,我覺得設計得較滿意的是最後的“幫迷路的小紅帽找家”這則表演既可以發揮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進行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更能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事實看出,上來的學生對方向的認識已初步搞清了,教學難點也克服了。3、朗讀的突破。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課文讀熟、讀透了,慢慢地,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因此,我在這堂課中,非常重視讓學生多讀。課中安排了自由讀,默讀,比賽讀等近十種形式。另外,我覺得比較好的是我贊同朗讀有不同的節律、韻調。每個學生都可以有不同的讀法,只要讀正確,讀好聽就行,所以,學生的讀法就很不一樣,發揮了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

當然,本堂課有很多細節上考慮得還不是很成熟,有待我更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同時,希望各位老師能多幫助我,提醒我改正不足。謝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9

一、教材簡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5組課文中的一篇。本組課文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大自然更是一部永遠也讀不完的書,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學生既能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積累豐富的語言,還可以汲取自然界科學知識的瓊漿,開闊視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教時,要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內容。

本組共四篇課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最大的"書"》是兩篇介紹自然常識,拓寬學生視野的課文,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國小生來講是多麼有趣。豐富的知識,秀麗的小詩,把我們帶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因此,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與能力:學習課文,知道課文中天然的指南針具體指什麼,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積累語言,仿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計論背誦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二年級學生生活經驗膚淺,方位感弱,根據本組課文的教學要求,我把"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體會大自然的奧祕和情趣"作為教學重點。難點是"在情感的世界裡讓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做生活的有心人。創編詩歌。"

二、教法、學法

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不是被動的資訊接受者,而是主動的,人腦並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資訊,而是主動地構建對資訊的解釋。該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課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為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新課標還告訴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感悟,自主實踐,這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具體操作步驟為讀中感悟,突破難點;創設情境,實踐運用;拓展延伸,創編詩歌。

三、教學環節及設計意圖

(一)複習匯入

從已知入手,搭建新舊知識的橋樑,把學生引到新的求知環境保護之中。

(二)細讀課文,突破難點

這個環節,分成幾步:①教師引領,滲透學法;②學生自學,運用學法;③朗讀感悟,積累語言;④創設情境,實踐運用。

1、教師引領,滲透學法

太陽就是天然的指南針,它是怎樣告訴我們方向的呢?在學生髮現太陽怎樣指明方向後,再利用課件進一步明確方向,給學生直觀的.印象。

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早上太陽在哪兒呢?傍晚呢?誰能說說太陽的生活規律?並歸納成兩個詞--日出東方,夕陽西下。

再來背一背一年級時學過的利用太陽辨別方向的詩《東西南北》,聯絡舊知,積累語言。

知道了太陽的生活規律,晴天人們就不會迷路了,誰想讀讀這一小節。進行朗讀練習。

然後小結,同時課件出示表格,引領學生學會填寫表格,為下面的自學奠定基礎。

2、學生自學,運用學法

學生獨立朗讀課文後,和學習夥伴合作填寫表格,然後全班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結合課件、板畫,著重理解怎樣利用大樹和溝渠道里的積雪辨別方向,同時理解"稠"和"稀"的意思,用溝渠裡的積雪辨別向尤其是一個難點,若不細讀課文,詳加分析,老師也一時難以理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想到了簡筆畫,給學生直觀形象,學生就能比較容易地理解在溝渠裡的積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這一現象,再進一步拓展,如果是山坡上的積雪,又會是哪一面化得快呢?同樣結合板畫進行辨析,讓學生明白山坡上的積雪和溝渠裡的積雪情況正好相反。

3、朗讀感悟,積累語言

語文素養之一就是讓學生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感情朗讀,背誦課文都是本課的教學目標。

4、創設情境,實踐運用

創設小朋友去郊遊迷路了,需要有人幫助指點方向的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

設計意圖:本環節把聽、說、讀、寫融合在一起,如同一首交響樂,讓學生沉浸在其中朗讀體會、思考討論、表達運用,使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

(三)延伸拓展,創編詩歌

1、先讓學生說說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針,再利用學生收集到的資料創編詩歌。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欣賞美、感悟美、創造美,學生是天生的詩人,他們受到美的啟發,積累了豐富的語言,詩歌就會從他們的心裡流出來。

四、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主要有兩個內容:一是文字,二是板畫。文字寫的是文字的主題思想,是本課的重點,板畫是溝渠和山坡的積雪,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這樣的板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

五、設計理念

(一)快快樂樂學語文

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學語文更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對於低年級的兒童來說,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的養成比認了幾個字,背了幾篇課文更重要,因此,我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了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寓學於樂。心理學認為,愉悅的教學情境有利於智力活動,在教學中創設生動愉悅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興趣十足,因此,我創設了"幫迷路的孩子找方向"這一情境,讓學生去演一演,既鞏固了本堂課所學的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降低難度,會學樂學。大家都知道最近發展區理論,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學習課文環節中的表格填空、口語交際,拓展環節中的創編詩歌,我都作了適當的示範,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使學生學會學習,樂於學習。

3、多向互動,感染快樂

教學要面向全體,一堂好課應該讓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夥伴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課堂上1+1往往會大於2,學生在小組學習、交流討論中,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學習,學會了欣賞,形成了一個快樂的學習整體。

4、激勵讚賞,體驗快樂

教育在於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需要讚賞的語言,激勵的目光,學生受到肯定,心裡充滿了自信,就會學得更好、更快樂。

二)紮紮實實求發展

語文姓語,工具性、人文性是語文的本質,如果離開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思想情感的感悟,那就不成其為語文了,於是,我努力去做幾下幾點:

1、朗讀感悟,積累語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更應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本詩是寫自然科學常識的詩歌,雖然沒有強烈的情感,但語言清新秀麗,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朗讀: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填寫表格,練讀喜歡的一小節,朗讀展示,師生合作讀,一分鐘背誦積累等。通過反覆朗讀,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又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

2、自主實踐,發展能力

(1)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在教學中應教給學生求知的方法,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因此,上課時我先引導學生學習第2小節,滲透用表格學習課文的方法,再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完成表格,讓學生在讀中嘗試著自己去理解課文內容,去感悟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

(2)根據教材特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一般都注重情感性、人文性,容易忽視思維性,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在課堂上增強了學生思維的密度,結合課件、板畫,讓學生在腦子裡構建起空間方位框架,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還有上面提到的表格,實際上又是對學生概括能力的一個有效的訓練。

(3)提供實踐平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要落實到讀和寫上,要重視寫話能力訓練,挖掘訓練點,讓孩子多練筆,為三年級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教材是珍貴的學習資源,寫話的紐帶,本課是仿寫詩歌非常好的體例,於是,我課前佈置學生收集天然指南針的資料,課堂上讓學生先說後寫,在充分說的基礎上寫。還有為鞏固課文內容的理解而設計的,口語交際,這些都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了發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四冊第5組課文中的一篇。本組課文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它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國小生來講是生動有趣的。這首詩歌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自然科學知識,符合二年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課文。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內容: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課文,知道課文中天然的指南針具體指什麼,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

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觀察生活、辨別方向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愛大自然。

2.教學重點、難點:

二年級學生生活經驗膚淺,方位感很弱,雖然在數學課上學過辨別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課的實際生活中的立體感知是有很大差別的。根據本組課文的教學要求,我把“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作為教學難點。重點是“在情感的世界裡讓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說教法:

1.扶放結合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教學要十分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針對本課特點,採用“舉一反三,扶放結合”法。首先扶著學生學習第二節,教師點撥,使學生掌握抓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的學習方法,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學習第三、四、五節,旨在教學生樂學、會學。

2.“以讀代講”法:《大綱》指出:“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積累語言。

3、“直觀教學”法:通過幻燈片及板畫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三、說學法: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自主學習,讀中感悟,這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故事匯入

心理學認為,愉悅的教學情境有利於智力活動,在教學中創設生動愉悅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興趣十足。教學開始,我首先創設情境,以故事匯入課文:明明是一個貪玩的孩子,好不容易盼到學校去郊遊,他可高興了。在郊遊的路上,他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捉蜻蜓,不知不覺離開隊伍,迷路了。此時他又累又渴,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怎麼辦呢?(然後我就出示“明明”迷路圖,讓學生看了以後,從心底裡油然生起一股同情心。)學生討論過後,我順勢匯入課文: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麼辦法分辨方向,找到正確的路來幫助明明。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裡介紹了幾種辨別方向的方法,用筆作上記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課文中講的“天然的指南針”各指的是什麼?(板貼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圖片)。然後用句式“課文介紹的天然指南針有___________”進行說話練習。這樣,學生對於課文的大概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3)自主學習,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是為課文的教學難點設計的,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對白天、晚上、陰雨天和冬天這四種情況下尋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並不一定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角,老師只是引導者。由於第三、四、五節的結構都與第二節相似,所以我採取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我首先讓學生讀讀第二節,通過朗讀、課件演示及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知道“太陽是個忠實的嚮導”。接下來我再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三、四小節,然後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彙報學習情況。在交流過程中,結合課件,著重理解怎樣利用北極星和大樹辨別方向,同時理解重點詞“稠”和“稀”的意思。在第五小節的學習上,我採用學生獨立完成,後再找學生講解討論,並出示課件。因為通過教師的點撥、小組合作學習和小組彙報討論等方法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所以我讓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的更加靈活。因為溝渠裡的積雪辨別方向是一個難點,若不細讀課文,詳加分析,是難以理解的。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想到了課件,給學生直觀形象,學生就能比較容易地理解在溝渠裡的積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這一現象,再進一步拓展,如果是山坡上的積雪,又會是哪一面化得快呢?這時我在黑板畫上太陽並寫上西南北,做一個山峰的手勢讓學生自己進行辨析,讓學生明白山坡上的積雪和溝渠裡的積雪情況正好相反。這樣教學可以在學習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並學會與別人合作交流。

(4)感情朗讀,突出重點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更應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本詩是寫自然科學常識的詩歌,雖然沒有強烈的情感,但語言清新秀麗,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朗讀:自由、彙報讀、男女生賽讀、誦讀、齊讀等方式。通過反覆朗讀,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又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

(5)、拓展延伸、開闊視野

以第六小節做課文總結並出示課件:你還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針?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教育學生主動學習課外科學文化知識,做生活的有心人。然後我讓學生交流課前找到的其它天然指南針的相關資料,再用幻燈片展示。

(6)整體回顧,遊戲鞏固

學生學完課文之後,應對課文有個總體的認識,此時讓學生做一做跟課文相關的練習題,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消化。然後我會及時組織遊戲,讓學生通過幫助迷路小魚寶寶,根據所給詞語對課文進行背誦這樣既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本內容上,又符合國小生愛玩的特點,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掌握知識。

總結:大自然不光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針,它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祕等著我們去發現呢。課外閱讀《十萬個為什麼》、《藍貓淘氣三千問》等書籍,瞭解大自然的奧祕。作業的設計主要是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

教學設計與多媒體的整合

現代教育技術為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開闢了更廣闊的空間。在語文課堂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使教學資訊的容量增大,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更能豐富教學的表現力。例如:我在本課教學中運用了大量多媒體資源,如果單靠課文的描述,學生是體會不到科學帶給人類的便捷,但利用網路資源後,去讓學生知曉這些有趣的自然科學,當學生了解了課文中給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只要細心觀察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天然的指南針可以給我們指

明方向。現代教育技術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經驗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還培養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創新意識。有助於課堂教學的優化,使學生主動求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說課稿11

各位尊敬的評委、領導和老師們:

你們好!

能參加這次說課比賽,對於我來說,既是一次鍛鍊,又是一種提高。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說課梗概

教材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語文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知識豐富的小詩,教給了我們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簡單、樸實的語言帶著大家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奇妙。

學情分析

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有一定的朗讀、感悟能力,但還較膚淺。由於學生缺少在野外旅遊、探險和迷路的生活經驗,學生在野外辨別方向的生活儲備不足,理解本課內容會有難度。

教學環境分析

因為本課內容淺顯易懂,且教學環節多以尊重學生自讀體驗為主,學生通過朗讀以及藉助整合的學習方式就能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動手上機操作的頻率不高,根據學生及學校的實際情況,我確定在多媒體教室與學生一起進行課文的學習。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體會大自然的奧祕和情趣。

2.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

3.通過學習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懂得如何運用天然指南針辨別方向。

教學流程

一、複習匯入,開門見山

二、精讀課文,細細品味

梳理課文脈絡

遊戲:挑選解說員

展示課件幫助理解重難點

三、背誦課文,閱讀積累

四、課外延伸,能力培養

交流蒐集的資料

創編詩歌

教學策略與實施

由於孩子缺少在野外旅遊、探險和迷路的生活經驗,因此為突破“懂得如何運用天然指南針辨別方向”這一教學重難點,在教學實施中,主要通過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整合,展示中午陽光樹影圖、北極星和北斗七星圖、大樹枝葉稠稀圖、積雪圖,讓顏色鮮豔的畫面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課文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直觀,資訊科技成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起到了幫助理解課文的'作用。

下面說說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整合的具體教學實施。

整合點一:中午陽光樹影圖,看太陽辨別南方。

由於學生在一年級時已學習《影子》這篇課文,對陽光與影子的關係比較熟悉,平時也常在操場玩“踩影子”遊戲,因此對本課這一知識點較容易掌握。

課堂教學中,我沒有花太多的精力在講解上,而是通過課件出示中午陽光樹影圖勾起它們的生活記憶,繼而課件出示課文內容填空,幫助學生回顧知識點。資訊科技的應用帶給學生熟悉的畫面,用他們已有的生活實際和知識儲備鞏固課文重難點。

整合點二:夜空北斗七星圖,認北極星辨南北。

在課前預習課文時,較多學生表示不明白北極星在天空的哪個位置。我們常說教學難點不光指課文字身難理解的地方,還包括學生的質疑問難。為避免空洞的說教,我在上課時,通過課件的展示,把學生帶進美麗的夜空中去,和學生一起在星空中找北斗七星。接著課件出示本冊書《數星星的孩子》裡“那七顆星,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對著的那顆星,就是北極星。”啟發學生利用北斗七星辨認北極星。有了圖片的幫助,學生很快弄明白北極星的真正位置,輕鬆辨別出南北方向了。在生動的畫面中,教學重點巧妙突破,讓孩子們在學知識的同時享受語文學科的樂趣。

整合點三:陰雨天大樹枝葉圖,看枝葉稀稠辨南北。

由於廣州終年陽光燦爛,,四季變換不明顯,所以植物生長旺盛。在廣州街頭種植的植物普遍枝繁葉茂,很難分辨出枝葉的稠和稀,所以,課文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很遙遠。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這一小結的涵義,課前我利用網上的搜尋工具查詢大量樹木的圖片,最後挑選最能體現枝葉稠稀的一幅圖,作為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點的工具。果然,課堂上,當我用電腦出示那幅圖時,學生馬上能指出哪邊稠哪邊稀,繼而確定出南北方向。資訊科技的應用打破了時空和地域的界限,起到輔助理解課文內容的作用。

整合點四:冬天溝渠積雪圖,積雪融化辨南北。

由於廣州常年不下雪,所以沒見過雪景的部分孩子無法光憑想象就能明白溝渠裡積雪融化的情況。所以,課堂上有學生想當然地認為雪化的快慢與溫度有關,南方溫度高雪就化得快一些,反之就北方氣溫低融化速度慢一些。另一些學生則表示書上說的是溝渠裡的積雪,溝渠裡的南邊是揹著太陽的而北邊是迎著太陽的,迎著太陽的一方當然就化得快一些,所以結論就如書上說的北邊化得快。

面對學生兩種相反的意見,我採用傳統的實驗法與現代的資訊科技相結合的方式解決課堂上的生成情況。我先在學生面前用手電筒和書本模擬太陽和溝渠做了個簡單的實驗,在學生對積雪融化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礎上,我再有意識地藉助資訊科技的力量,通過課件播放積雪融化的動態過程。這樣,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和形象的演示,使學生在對比實驗中理解了教學難點。之後的動畫演示更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在本課教學中,資訊科技不但幫助師生突破教與學的重難點,還糅合了課堂練習、教學拓展和課程資源,為訓練學生的語言搭建多個平臺,為培養學生的思維提供階梯式練習,為開闊學生的視野準備多篇閱讀材料。

結束語:

以上是我的說課,真誠地希望能得到各位評委老師的指點。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