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國小語文說課稿合集15篇

說課稿8.23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語文說課稿合集15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它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寫景遊記。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按照遊覽的順序,移步換景,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貼切的過渡,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

二、說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從中得到陶冶,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

a、通過對詞句的理解,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 話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訓練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b、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1、理清課文內容,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明白

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本課的教學難點:領悟並學習作者按遊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四、說學法

為了較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達到目標,我主要讓學生採用朗讀法、對話法、想象法、圈劃法、背誦法、摘抄法等,來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流程

(一) 匯入,整體感知

1、 板書課題(“頤”的左邊用紅粉筆寫,落實它的字形),讀好課題。

2、 快速瀏覽課文,概括介紹頤和園的一句話。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讀。再讓學生根據這句話把頤和園的特點濃縮成兩個字,隨機板書:大、美。

(二) 品讀,觸控語言

這是課堂的重難點所在,將文路、教路和學路結合起來。我主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讀中,明白作者記敘的順序

1、生初讀,主要自學有關生字詞。

2、我問學生:作者給我們介紹頤和園,是按照什麼順序的?(板書:遊覽順序)生讀二到五自然段,我再問: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請用波浪線劃出來。

3、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學習交流:

(1)句子——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2)我最後問:你讀完這些詞句,發現什麼?(作者的觀察很有順序——言之有序;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根據這些詞句,你能猜到作者著重要介紹的景物嗎?請把它們圈出來。(板書:長廊、佛香閣、昆明湖) 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細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準確

1、學習“長廊句子”

(1)找到相關句子。

(2)感受怎麼表達?你發現什麼?(板書:顏色、長度、美麗)

(3)體會語言:“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意思?(全部是不同的')

(4)我接著問:文中像這樣的表達的句子還有嗎?找出來讀一讀!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2、學習“佛香閣”句子

(1)生讀三四段;

(2)作者先後怎樣觀察?請你圈出表示作者在不同的地方觀察的詞語。 反饋:板書:抬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3)怎麼介紹“佛香閣”?出示句子研讀——你能調換一下詞語的順序,也能將將它介紹清楚嗎?——比較一下,哪一句更順口?

(4)怎麼介紹昆明湖?——“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句話寫出了什麼?讓你

想起怎樣的詞句?(水平如鏡、優美畫卷??)——你能給“滑”字換一個字嗎?你從中感受到什麼?(水靜、水平、水美)

3、學習“昆明湖”句子

(1)作者觀察到什麼?讀第五自然段

(2)交流:板書: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3)重點介紹什麼?怎麼介紹得清楚?

第三步:悟言之有法——在總結中,回顧作者的觀察的方法

1、討論:作者是怎樣介紹清楚的?

2、梳理歸納:準確選擇觀察點——有順序介紹——多角度觀察

第四步:背背抄抄——積累語言

選擇自己喜歡的三句話,背一背,抄一抄。

 六、說板書設計

長廊:顏色、長度、美麗 遊覽順序 頤和園{ 佛香閣:抬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言之有序

(大、美)昆明湖: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思路的設定中,我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教學中儘量把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慧,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的統一起來,從而促進教學的優化。

七、教學反思

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鬆,所以許多的亮點都捨去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和昆明湖為例進行了細緻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和昆明湖的特點。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十七孔橋的教學,讓學生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1)朗讀指導上:這節課因為容量比較大,所以在朗讀上指導不到位。

(2)整個教學過程,自己設計得比較死板,

(3)學生的發言不夠積極。大部分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都不樂於動腦筋,不善於表現自己。

國小語文說課稿2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是語文X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難點、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 》是*教版國小語文()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為主題展開。《 》是一篇略讀(講讀)課文,主要寫了(主要內容),表達了(中心思想),本文采用了(寫法),其中(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用詞準確、語言優美;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第()學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①會認本課()生字;會寫本課()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②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能夠理解文字,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確定為: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課的內容,結合()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有:談話法、小組合作法、朗讀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教學時,我以讀為本,以讀生情,讓學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品詞析句,獲得啟迪。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是新課標倡導的“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想、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我設計了指名讀、範讀、品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以讀促悟,領悟(道理、感情)。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準備安排兩教時來完成教學。

下面我將詳細闡述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我將以三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環節和他人情感的感染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處,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引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畫面)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匯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結合課文內容)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度幾遍,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暢,不理解的詞句做上記號,有的可以自己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來解決。讓學生整體感受課文內容,培養他們自學能力。

1:檢查自讀情況

(1)、我將利用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詞語並採用(指名讀、男女賽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對個別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進行指導,我重點指導“X”“X”的書寫。(教師範寫,副板書)

(2):接下來我讓學生自由讀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瞭解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並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相機板書。(此時板書,主機板書)

第三環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學習第X-第X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提問題)或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指名學生分享(教師板書)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六、說板書設計

此板書通過(幾個關鍵詞,重要線索),抓住了本課的重點,簡明扼要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難點、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這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闡述,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國小語文說課稿3

一、說班級情況

本班有35名學生,其中女生15人。大部分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也能自主運用一些識字方法來記憶字形。在閱讀方面,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一直以來,我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努力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現在班上有很多學生都很喜歡語文課,尤其有幾個女生寫的字特別漂亮。

二、說教材

《春筍》是國標本蘇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春筍為描寫物件,介紹了春筍的相關形態和生長特點等等。課文只有短短的76個字,但語言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語言簡潔、明快、節奏感強,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的朗讀。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本年段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我們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考慮,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4個新部首,認識綠線格里的7箇中只識不寫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春筍具有衝破重重障礙,不斷向上生長,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教學重點的是識字寫字,而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讓他們初步明白春筍具有衝破重重障礙,不斷向上生長的個性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五、教學課時安排

我打算用兩課時的時間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部分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下面我就重點來說一說我第二課時的教學計劃。

這一課時我打算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1、複習匯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2、細讀課文,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魅力;3、學習生字,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

第一環節:複習匯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

我打算利用一下課文中的筍娃娃圖,利用課件在筍娃娃的圖上出示上節課所學生字,一方面複習鞏固上節課所學的漢字,另一方面也悄悄地將學生帶入課文所設計的情境之中。

第二環節:細讀課文,感悟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用語言描述,“春姑娘帶來了和風、細雨,還帶來了雷聲,你聽,轟――轟――那一聲春雷,喚醒了誰啊?”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接著就出示第一句話讓學生讀一讀,對於“喚醒”這個詞,也許有的學生並不理解,我可以這樣引導:當你想睡懶覺時,媽媽會這樣說:“小懶蟲,別睡懶覺了,要遲到了,快起床!”這就叫:喚醒。用生活中的例子,學生馬上明白了。接著,可以播放春雷聲,引導學生想象:你聽,春雷爺爺好象在對春筍說什麼,春筍就醒來了?學生通過說話練習,充分理解了“喚醒”這個詞語。然後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了這句話。新課標強調了語文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在這裡我還設計一個拓展練習,“這一聲春雷,還喚醒了誰呢?”利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說一說,,讓學生聯絡已有的生活經驗,舉一反三,展開想象的翅膀。

對於第二句的教學,我是這樣想的,這句話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小春筍衝破重重障礙,破土而出所付出的努力,低年級的的孩子不可能理解得這麼到位。我先讓學生自己讀這句話,找找哪幾個詞寫出了春筍正在生長,當學生找出這幾個詞語之後,可引導他們做出 “衝破”“掀翻” “冒”等動作。通過自己的動作演示來理解重點詞語、感悟情感,這種生動形象的形式適合低年級的孩子,這也是我們教給孩子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更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真可謂一舉兩得。在此基礎上再讓他們進行朗讀,在朗讀中進行適當的評價引導學生讀出情感。

第一自然段讀完之後,我以問題“一個一個的筍娃娃從地裡冒出來了,它們長什麼樣呢?”以疑帶讀,出示第一句,這是一個比喻句,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知識點,而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形象直觀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我準備帶上剝去外衣的春筍,讓學生觀察並一層層地,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筍娃娃身上“嫩生生”的模樣,並和小娃娃的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到春筍的可愛。

課文的最後兩句採用對偶的句式,向讀者呈現出春筍正節節拔高,騰騰直上的畫面。在教學時我打算先用語言描述,讓學生體驗到春筍娃娃快樂的心情。最後抓住“又”和“再”等詞語的理解,引導學生通過一聲高過一聲的朗讀,形象而直觀地感受春筍正節節拔高,騰騰直上。在這裡我還將補充春筍破土而出,長成竹子的視訊,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竹子出生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再採用男女生賽讀,分小組賽讀,齊讀等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春筍不斷向上的生長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最後進入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生字教學。新課標對低年段學生的識字、寫字提出瞭如下要求: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教學本課生字,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先將 “笑”、“節”、“再”這幾個生字出示在課件中的筍娃娃上,讓學生說說“你已經會認會寫哪個字了?”然後讓學生做小老師提醒大家在書寫時要注意的地方,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提高識字興趣。“再”除了識記字形外,還需要在字意上再作強調,告訴學生“再”表示“再一次,不是第一次”的意思,然後出示一個選詞填空題,來區別“在”與“再”(1)我( )家裡看書。(2)歡迎你( )來我家玩。最後空出3到5分鐘時間讓學生當堂在田字格中書寫這幾個漢字,我在行間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並及時糾正他們的書寫姿勢。

國小語文說課稿4

一、國小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要求。

1.學習目標:(1)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與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相適應,關注學生的差異。(2)學習目標明確、恰當。

2.教學內容:(1)教師能深刻理解、正確把握教材,注意引領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2)積極開發和運用語文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3)充分發揮漢語拼音在教學中的作用。

3.教學方法。(1)能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教學策略和方法靈活多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3)如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應該適時、適度,講求實效。(4)及時採用積極、多樣的評價方式。

4.教師素質。(1)教師的語言準確,有激勵性和啟發性。(2)尊重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有的放矢的指導。(3)有較強的組織、調控及應變能力。

5.教學效果。(1)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氣氛和諧,師生關係融洽,訓練紮實有效,各層次學生學有所得。(2)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二、要注意的問題。

(一)識字

1.改革識字的教學方法,打好識字的基礎,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讓學生藉助拼音、部件、熟字、工具書來獨立識字。

2.加強生字的複習和鞏固。(1)在一節課的不同環節複習和鞏固生字;(2)複習前面課文中學過的生字;(3)複習、鞏固生字的形式多樣、活動有趣。

3.識字融入閱讀教學中,在語言環境中加深印象和理解,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寫字指導。 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12課《雨點兒》。本課要會認的字有:點、數、清、彩、飄、落、空、問、回、答、方。教師在教學生認字的同時,還出示生詞卡片認識了相關的生詞,其中有:雨點、數不清、雲彩、飄落。這時,教師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前幾個生字比較集中的句子讀一讀(個體讀、小組讀、全班齊讀):“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裡飄落下來。”這樣,就將識字融入到句子中,融入到課文中,融入到閱讀教學中,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認、讀這些生字、詞語,發音準確,印象深刻。

4.相互交流課外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習慣和能力。

5.根據學生年齡不同,識字指導的重點應不同,有所側重。加強範寫,抓重點:不容易寫好的筆畫、容易寫錯的字,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6.重視寫字的講評,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二)閱讀

1.重視朗讀的指導:(1)要體現朗讀的層次性。讀幾遍,每遍要達到的朗讀目的做到心中有數,不要太隨意。(2)朗讀形式要多樣,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3)發揮範讀的作用。不主張全篇範讀,要抓重點指導朗讀的地方:長句子、難理解的句子、生字集中的句子。

2.引導學生質疑,相互問答,適當講解和點撥。引導學生說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激發學生自己的獨到的內心體驗。

3.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有思考價值,激發學生的思維。

4.注意積累語言:課內外好的詞語、句子、段篇。

三、低段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目標。

(一)整體教學目標

1.感悟課文蘊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發揮漢語拼音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工具作用,加強識字指導和訓練,培養朗讀能力。

4.注意糾正不良的書寫姿勢,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5.根據學生年齡特徵,選擇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可以藉助動作、表情理解詞義,可以藉助課件理解句子的意義。

6.運用多種評價方式,給予鼓勵、表揚,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識字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特點及編排意圖,創新識字方法,探索識字規律。

2.運用多種手段創設識字情境,搭設字詞和事物之間圖文結合的橋樑,使生字和事物建立緊密的生活聯絡。

3.多種途徑、多種方法識字,體現識字的層次性,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採取的形式和環節有:在課文中藉助拼音讀一讀、離開課文藉助拼音讀一讀、去掉拼音讀一讀、通過猜謎等遊戲活動記一記、回到課文中讀一讀。

4.重視課堂教學的書寫指導,教師示範要規範。給學生當堂書寫的時間,培養書寫習慣和審美能力。課堂識字和寫字做到動靜結合、疏密有致。

(三)閱讀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閱讀教學目標,實現低段閱讀教學認認、讀讀、說說、背背、寫寫、畫畫的教學策略,進行人文教育。

2.閱讀教學一定要熟讀文字,可以要求學生讀的淺一點、少一點、遲一點。

3.以讀為主,把講放在難理解的地方,切忌把精力放在分析理解上。

4.朗讀形式多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感。學生語言積累豐富,思維敏捷。

5.積極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邊讀邊畫,促進知識向技能轉變。

四、實施建議

1.課堂教學符合低段語文課堂教學實際和特點:姓語、姓低、姓小、姓細。

2.倡簡:簡簡單單教語文、簡簡單單學語文。求真:識字、寫字的指導、書寫訓練紮實,朗讀面向大多數學生,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個人的認識、體會,哪怕是殘缺的、不完整的。務實:完成和實現識字及閱讀教學目標。

3.進一步優化教學過程,儘可能隨文識字,在語境中識字,在閱讀過程中識字、記字。

4.教學設計要儘快轉變“線性”的單一設計,改為“塊狀”的開放設計。基於本校和自己班級的實際,從常態課的教學中反思、總結、提高。

5.課件要少而精,應後置於文字的閱讀理解基礎上。課件文字儘量用楷體字或宋體字,且為黑色。課件色彩不宜絢麗,過多的畫面會造成學生思維的缺憾。

6.寫字練習必須在課上當堂完成,與學生課下的減負緊密聯絡。

7.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識字教學中知道哪些是會認的字,哪些是要求學會的字。

8.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清輕重緩急,不要平均用力。

9.關注文字,提供足夠的朗讀時間,讓學生看著課本讀。

10.學會傾聽,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和存在的問題。

11. 充分發揮單元導讀、自學提示、課本插圖插語、課後思考練習題和語文園地習題的教材編排導向作用

12.課堂評價多提供展示學生識字和閱讀成果的平臺,評價語言適時、適度,恰到好處。

國小語文低段寫話教學的建議

1.要有目的地創設生動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使他們樂於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與大家交流分享。

2.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品讀好詞佳句。注重課內外聯絡,多做擴詞造句,積累運用的練習,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句子概念。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從一句話中的逗號、句號到問號、感嘆號,要在不斷練習中提高運用的能力。

4.要巧用課文插圖,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表達,使我們的教材能活學活用。

5.選擇典型句段,進行模仿練習時,要注意學生的層次差異性,不能侷限學生的思維,多鼓勵學生有不同表述。

6.抓住課文中的留白處,補充延續,發揮學生的想象,發展思維和語言能力。形式要多樣,增強語文學習的趣味性。

7.多做看圖寫話的練習,從單幅圖起步,到二年級學會寫多幅圖,能按事情發展順序或時間順序,寫清圖意,表達清楚,有條理。

8.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生活。積極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的閱歷,主動獲取寫話素材。

9.提高課堂寫話的有效性,及時交流反饋。注重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交流意見,幫助學生樹立寫話的信心,取長補短,互相促進。

國小語文說課稿5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橋》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穩,高風亮節和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老支書身上那種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們弘揚的。

2、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位語言,理解內容,深刻感受課文中人物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3)、讓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3、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二、 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探索文字的衝動,朗讀感悟法,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以及講授法,點撥法等

在本課的設計過程中,我著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因此,在理解文字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運用探究、合作學習等方法,自讀自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情感,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說教學程式

(一) 開門見山,聚焦洪水

1利用提示性談話,提出閱讀要求:邊讀課文邊用筆勾畫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詞句。努力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根據學生交流的結果,適時用課件出示這些句子或詞語,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朗讀,體會洪水的可怕。(課件出示:略)

3、通過多媒體情境展示,再現文字情境,讓學生用心去感受當時的場景,並在情感體驗中聲情並茂地讀,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深化情感體驗,使語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諧共振,併為下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抓重點詞,感悟群眾

我讓學生找出描寫人們慌亂的詞語,並適時板書:驚慌、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再讓學生讀一讀,感受人們的驚慌失措。

(視訊對學生留下的情感衝擊,會使學生以換位思考的方式,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當時情勢的危急。)

(三)、熟讀精思,步步深入

1、激情匯入,聚焦老漢

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擁向那唯一能逃生的窄窄的木橋,危險將在瞬間發生!這時,人們看到--(課件出示課文:略)生接讀。(板書:老漢)

2、透視老漢,深入感悟

①、潛心會文自讀感悟

閱讀是教師、文字、學生對話的過程,學生潛心會文是實現三者對話的主要環節。讓學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讀一讀,怎麼感受就怎麼讀,這是對學生自我感受的珍視,體現對學生情感的珍視。因此我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老漢是怎樣的一個人?畫出令你感動的詞句。在最打動你心靈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或感動的原因,並讀一讀,怎樣感受就怎樣讀。

②、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

(“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親近文字、感受文字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的重要手段。以悟代講,以讀代講,更能讓學生直接與文字進行對話,在對話中觸動情感的脈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領悟可能不很到位,我就適時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經過自讀、悟讀、範讀等方式,使學生能較好地把握人物的情感,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從而真正達到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如在學生感悟到老漢的鎮定、捨己為人後,我首先用激情的語言過渡,再引導學生抓住“衝、揪、吼、凶得像只豹子”體味老漢的嚴格要求,接著,學生加上表情、動作,帶上自己的真情實感朗讀體會老漢的嚴格要求,品味老漢焦急、惱火背後的那顆愛民之心。

3、走近人物,激情對話

過渡:老漢是村支書,他愛民;老漢是父親,他愛兒子。但在生死攸關之際,他無私地選擇了大家。為了村裡一百多號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兒子,留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伴隨著那如泣如訴、深沉悲憤、感人肺腑的背景音樂,我沉痛的交代著課文的結尾。 音樂的渲染,老師深情的範讀,孩子們的感情是一發而不可收。我先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再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聯想:老太太正站在丈夫和兒子曾經站立過的地方,深情地呼喚著她的丈夫,呼喚著她的兒子。老太太會對她的丈夫和她的兒子說些什麼呢?如果老漢能聽見老太太的訴說,他會怎麼想呢?從而深入感受人物內心的真實狀態,達到情感的昇華。)

(四)、再度釋“橋”,領悟深意

此刻,山澗溪流上,再也沒有了那座帶給人們生的希望的生命橋(板書:生命橋)。可我們卻分明看到有一座橋穩穩地架在了人們的心目中,它熠熠生輝,它堅不可摧。你看到了嗎?是一座什麼橋?學生交流:從而理解這不是一座黨員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板書:連心橋)

(五)、拓展練習,情感昇華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孩子們在“接受感動”後,有著強烈的傾訴慾望,這既是對課文學習的積澱,更是一種真情的感動在傳遞和蔓延。因此,我佈置瞭如下的練習:想象寫話,祭奠的這一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來了,整個村莊都嗚咽了。老支書的墓前,齊刷刷地跪了一片。悲痛欲絕的鄉親們會說些什麼?請你身臨其境地想一想,寫下鄉親們的肺腑之言。

四、 說板書設計

老漢 人們

鎮定 橋 驚慌

捨己為人 有序 你擁我擠

嚴格要求 生命橋 瘋了似的

愛親人 跌跌撞撞

連心橋

我的板書力求達到簡明扼要,抓住題眼,直奔中心,達到“高效能、簡約化”的功效,有利於學生理解文字的主旨。

國小語文說課稿6

《雷雨》是第四冊看圖學文。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我在《雷雨》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在強化語言能力訓練的過程中,結合進行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下面,談談《雷雨》的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起始階段,我播放《夏天的雷雨》這首歌,讓學生邊結合看課文第一幅插圖(描寫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現象的變化),邊聽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為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產生探究自然界奧祕的懸念,我設計如下的導語:

雷雨是夏天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雷雨神奇莫測,十分有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場雷雨,好嗎?

為了使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我設計如下的情境教學環節:讓學生邊聽課文錄音朗讀,邊欣賞多媒體課件再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句

創設情境,有助於引導學生展開品詞析句的學習語言的活動。我作如下的教學設計: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我把教室的燈關了,讓學生看圖:畫面上厚厚的黑雲籠罩著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讓學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

三、創設情境,觀察、想象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我讓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認真觀察各幅圖,找出各種景物在雷雨前、中、後不同階段自然景物的變化。如:雷雨前、中、後的天空,小樹、蟬、蜘蛛、雷、雨、閃電有怎樣的變化通過指導學生用觀察對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點、有順序地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雷雨後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麗的畫卷,為營造美的氛圍,我讓學生伴著輕柔的樂聲,聽著教師的導語,欣賞雨後的自然界美景:我相機展開想象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想象:如果你是一隻快樂的小蝌蚪,你能把雨後看見的雨後美景告訴大家嗎蜻蜓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小鳥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這樣,使想象能力的訓練和說話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四、創設情境,發展思維

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創設情境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直觀可感的畫面,是培養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為此,我設計以下的問題

小朋友,你們看圖。雷雨前,天空有什麼變化請你們認真看,仔細聽。(請學生看雷雨前的有關錄影)

讓學生通過句子的填空練習,加深對抽象的關聯詞語的理解,從中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報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我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前的語言片段時,先讓學生看錄影,瞭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來。再引導學生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描寫而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讓學生仔細看雨後初晴的畫面,把畫面中描繪的雨後美景找出來,在尋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國小語文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一)內容簡介

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第2單元的《尊嚴》是一篇略讀課文。本課寫的是美國煤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路上,他飢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眼前的食品,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食物,從這件事可以領會到,只有尊重了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引導學生從年輕人樣子容貌形狀、行動和語言的句子中,領會到年輕人有抱負的思想;從傑克遜大叔對女兒的發言中,瞭解到這種自負的難得,是本課講授的重點和難點。選編這篇課文的目標是進一步訓練學生從內容中領會盡想的本領,同時使學生從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樹立自負、自強、自主的'精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四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人物的品質。

3、情感目標: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裡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處在向高年級過渡階段,應該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形成自主的學習能力。同時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易形成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這些對學習本課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教法與學法: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採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教學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

1、同學們,聽到過這麼一句話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自然界它會給我們帶來豐收和喜悅;可有時它也會給我們帶來無情的災難。(課件)

(1)1959年至1961年我國發生了建國以後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無數人因飢餓而死亡。

(2)1995年,尼加拉瓜發生火山爆發,使數千名災民流離家園。

(3)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亞海域發生了地震並引發了海嘯,遇難人數幾十萬,無家可歸的人不計其數。

2、各種災害過後,面對廢墟與荒涼,災民們飢腸轆轆。看著顆粒無收的田地飢腸哭無淚。除了排成長隊,等待救濟,他們無計可施。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十飢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面前,你會怎麼做?(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可是有一個年輕人他沒有這麼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讀完《尊嚴》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板書課題:尊嚴

(二)自學質疑

l、自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閱讀提示自由讀書感悟,勾畫出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讀懂的和不懂的問題。

3、質疑問難。

(三)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交流。

l、小組合作學習。重點通過年輕人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當時的心理活動,體會他自尊、自強的精神。學生在朗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如食物擺在年輕人面前時,從他說的話裡,你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嗎?當聽說“沒活”時,他也會怎麼想?當聽傑克遜大叔說要他捶背時,他又會怎麼想?學生提出問題後再進行朗讀。

2、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課件)

(1)說一說:讓學生自由說出文中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在學生自由暢談後,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和欣賞即興表演“對話”部分。

(3)議一議:為什麼傑克遜大叔對女兒說:“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引導學生放開討論,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聯系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

(四)交流收集有關“尊嚴”格言(課件出示)

尊嚴就是拒絕乞討;

尊嚴就是以自尊贏得別人的尊敬;

人必自敬,然後人敬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五)延伸拓展:(課件)

1、模仿格言的寫法,擬一條自己的人生格言。

2、課外找一找有關表現一個人有尊嚴的小故事來讀一讀

五、板書設計:這樣的板書設計既簡明扼要,又重點突出。

(以上幾個步驟的設計,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實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構建了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健康的、自主的發展平臺。)

國小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第22課《豐碑》第2課時。

2、教材簡析:這是講讀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讚揚了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3、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豐碑是第七組教材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是“詳寫與略寫”。學懂了這篇課文,落實了這一訓練重點,學生在今後的閱讀中不單是從的內容去理解,還懂得從材料的安排來理解的結構,從而也使學生知道在寫作中詳略得當地進行寫作,安排材料。

4、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根據教學大綱,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個方面全面考慮,而且要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1)本課時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因此,可確認為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在教學時,我圍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句進行分析,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領悟了理解人物品質的方法,培養了學習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質重點的語段作為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這是本課時的思想的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瞭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5、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合理的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法、以讀代講法,做到講與練結合,扶與放結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要使學生知道為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從而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在授課時,我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從描寫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衣著的詞句中品詞、析句,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課文寫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段,實際上是為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偉大,在教學這部分時,我引導學生去分析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他的心情,讓學生在想一想、劃一劃、議一議、讀一讀的過程中,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高貴品質。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式設計

(一)由題入文,設定懸念。

一上課,讓學生齊讀課題後,便讓學生回答課題“豐碑”是指什麼?讓學生知道豐碑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傑作或偉大的功績。緊接著我問課文中的豐碑指什麼?學生從課文中便能找出答案,這豐碑指的是軍需處長。這時我讓學生知道軍需處長在軍隊中是負責管理什麼的?這為體現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埋下了伏筆。於是我又問道:為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這引起了同學們的深思。這樣設定麼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的內容。

(二)剖析課文,理解中心。

讚揚的是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也是教學中需要學生領悟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我抓住了最能體現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語段進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描寫軍需處長的課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學這一重點段時,我首先利用媒體展現了被凍僵的軍需處長的畫面,以畫面來感染學生,再找出有關自然段讓學生學習討論這段話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軍需處長的?並想想哪些詞語用得好。學生不難找出“安詳”“鎮定”“單薄破舊”這些詞語用得好,然後我進一步誘導學生去分析。我問道:“為什麼軍需處長穿得這麼單薄?”這樣一點撥,使學生明白到這是一支裝備很差的隊伍,他們最缺的是棉衣。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友。我緊接著說:“這麼嚴寒的天氣,軍需處長的穿著這麼單薄,他明明知道自己會被凍死,可他的神態為什麼這麼鎮定,這麼安詳呢?這一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所以,他十分鎮定、安詳;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為自己盡到責任,死而無憾;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為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便讓學生體會到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配樂朗讀,並進行配樂範讀,在讀中進一步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一股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對將軍的描寫,實際上是為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在教學這一重點部分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將軍看到老紅軍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變化。然後讓學生劃出這些詞語體會。為了幫助學生梳理,我讓學生填表分析將軍的情感變化。我問學生,當看到凍僵的老戰士時,將軍為什麼叫軍需處長來?當沒有人回答他時,他為什麼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這些問題讓學生明白這時將軍認為軍需處長沒給這位老戰士發棉衣,以至凍死。這是軍需處長失職造成的嚴重後果。他要叫軍需處長來追究責任,這也為下文體現軍需處長的偉大作了個埋伏;當將軍知道這位犧牲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將軍為什麼向這位軍需處長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這是一個較難的問題。這一個軍禮,包含了將軍複雜的感情。他為自己錯怪了軍需處長而內疚。這一無聲的軍禮,表達了將軍的千言萬語和對軍需處長的哀悼。學生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從中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使同學們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這些句子的同時,我讓學生比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麼區別;“抽動”和“抖動”有什麼區別。這樣學生的基礎知識紮紮實實得到訓練,也學會在特定的句子中體會詞義。在分析清楚將軍的情感變化後,我讓學生滿懷深情地朗讀,學生在讀中再一次被軍需處長的偉大感動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瀾。

為了落實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我緊接著問道:“課文為什麼詳寫軍需處長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衣著和詳寫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這一問讓學生知道:這都是為了突出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也讓學生知道和中心思想關係特別密切的材料應詳細些,為學生今後習作作鋪墊。

五、深入體會,強化中心。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能體會到軍需處長那種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時我便問:為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我讓學生邊看圖邊回答,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去分析問題,這時學生都能說軍需處長的外形,確實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他捨己為人、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遠銘記在戰士們心中,解決了這一畫龍點睛的問題,學生便由表及裡地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在講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腳步聲為什麼是沉重堅定的?讓學生體會到戰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為樹立了軍需處長那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充滿了勝利的信心,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因為受到軍需處長的鼓舞,戰士們一定能經受嚴峻的考驗,一定能戰勝重重困難。這樣,也使同學們從中受到鼓舞。

六、總結課文,薰陶情感。

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不僅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我便對學生說:“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

七、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為了鞏固堂上所學的知識,我給學生布置兩題作業:(1)用“溼潤”“晶瑩”造句;(2)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國小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狼牙山五壯士》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二篇課文,本組課文以"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學會書寫。能正確讀寫本課的詞語。背誦描寫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課文敘述中領悟寫人記事的表達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五壯士愛護群眾、仇視侵略者、為祖國為人民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2、教學難點: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一)運用電教,激發興趣,理解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明理興趣是學習的先導。為了調動學生學可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老師巧妙播放狼牙山勢險峻的片段,學生如身臨其境,懷著濃厚的興趣開始了本課的學習。

國小生情感易受感染。在課文重點處,運用電教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重點內容,老師在講"頂峰殲敵"時,演示五壯士在頂峰用石頭砸敵人的`壯烈場面,使學生像五壯士一樣進入了"陣地",學生深深被五壯頑強的英雄氣概和高度的革命責任感所感染。

明理是閱讀的重要階段。為了突破五壯士為什麼要跳崖這個難點,特別是五壯士當時的心情及內心感受,老師出示了五壯士英勇跳崖的片段,使學生理解五壯士完成任務後的喜悅和對祖國無限依戀,對人民無限熱愛之情,體會他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二)以情促讀,總結讀法,運用學法,讀中感悟老師先指名朗讀:初讀想象五壯士的形象。接著通過"頂峰敵"的影片回顧又讓學生品讀好詞段句,體會五壯士與敵人作戰到底的目的,是為了部隊和人民,更加為了祖國,所以,學生對五壯士無比崇高敬的真情實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這時我們及時總結:品讀體會感情。

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學法,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英勇跳崖"部份,這樣既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又體現了從扶到放的教學特色。

(三)自主釋疑,合作探究

《新課程標準》提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在這課裡,要引導學生提問,把學生的主動權放給學生,()這樣做,為學生指明瞭方向,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作為一種啟用課堂資訊交流,促進學生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老師多次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如運用學法合作探究英勇跳崖部分,老師先讓學生初讀並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麼?在學完本段後,再討論:同學們,看到五壯士應英勇地跳崖後,你們想對五壯士說些心裡嗎?

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室呈現一種"個性思想展現,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

(四)整合資源,課堂延伸,情感昇華

語文資源十分豐富,充分整合課內外資源,以點帶面,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課外知識,全面提高語文水平。我們在學習頂峰殲敵的片段中,讓學生用成語彙報腦海中出現的五壯士形象,豐富學生語彙。在學完課文後,老師提供網址,讓學生瀏覽抗日戰爭的資料,使學生愛英雄、學英雄的感情得到昇華。

(五)作業佈置大膽創新,體現個性

在學完整篇課文後,老師讓學生給自己佈置作業。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濃厚的學生興趣,又體現了個性思想,滿足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六)板書設計直觀形象

頂峰殲敵 —————

↙ |英勇跳崖

引上絕路 |

↙ 狼牙山五壯士|╱ 堅強不屈

痛擊敵人 |〈 視死如歸

↙ |╲ 勇於犧牲

接受任務

這節課的板書既形象又條理清楚,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發展脈絡,中心突出。

國小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這部分內容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寫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寫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寫得直觀形象。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我們眼前彷彿浮現出大潮的畫面,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作者觀察用心,敘述有序,從聲音、氣勢、形態幾方面直接描繪了大潮的奇特,又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表現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這篇課文的選篇意圖,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繼續練習抓住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2、教學目標

鑑於上述對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據四年級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課後思考練習,我確定本課分兩課時完成,現在我著重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第二課時的教學是在第一課時學生學會生字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洶湧而來的壯觀氣勢,領略“天下奇觀”的景象。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3、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難點

由於本組是以“自然奇觀”為專題編寫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課文描述的景象是學生生活中很難見到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為主體,我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一原則,堅持導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導讀中分析、綜合、比較,在分析、綜合、比較中導讀,以讀代講,寓講於讀,使學生在分析、比較、綜合的思索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取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根據學生對大潮缺乏感性認識,給學習課文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採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巧用課文插圖、影像資料等,將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場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難度,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引導學生緊扣文題,質疑問題;讀、找、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機地運用教學插圖、影像資料等強化感性認識;反覆訓練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熟讀成誦,積累知識,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動機

上課一開始,我先用一段飽含激情的話語匯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觀賞過潮水嗎?世界上漲潮的地方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國錢塘江大潮那樣雄偉壯觀,千百年來令人讚歎不絕的,卻不多見。你們想不想也去見識見識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景象呢?”(請看視訊),然後指導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範讀課文。讓大潮的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等畫面呈現在同學們的腦海裡。最後叫同學們開啟課本看看描繪大潮雄奇的插圖。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陶醉於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 二〉抓住文眼,整體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我用小黑板出 示自學思考題:1、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麼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進行討論並彙報結果,接著請同學們通過閱讀課文完成以下表格(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由於引入新課時,已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水牆 ”、“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後,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三〉指導朗讀,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著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進行自由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再談談自己的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群的驚奇。然後聽錄音,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課文,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環節,能使學生賞境悟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 那段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大潮形態和聲音的句子,並要求他們說說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裡?通過同學們的讀與找,瞭解到:作者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樣寫好在具體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在觀察錢塘江大潮時,所聽到的聲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體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五〉總結全文

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把教師的“一人言”小結變為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要求學生把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或最想說的話講給大家聽(我則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進行指導)。這樣不僅形式獨特新穎,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拓展文字,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讓學生去搜集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並和大家相互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說板書設計

本人根據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設計了以上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知識,又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國小語文說課稿11

【說教材】

1、教材簡析:《將心比心》是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的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中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一、在商店裡,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二、母親去醫院打針,寬容與體貼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即將當護士的女兒。)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作者通過這兩個事例中的人物對話的'描寫來告訴學生: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與本文人物對話的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難點: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說教法】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所以我用引導法教學。教學中,我會以學生讀和說為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要求學生讀不順的地方多讀,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組間討論,解決不了的請教老師,教師再給予引導。

【說教學過程】

1、通過播放視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談感受,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揭示課題。

2、讀課文: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讀通課文,認識生字,理解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主要寫了兩件事,板書寫出哪兩件事。

3、細讀課文:

⑴本環節主要抓人物物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品質。

⑵圍繞文中哪兒讓你感到溫暖,展開討論。在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阿姨的那段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什麼?為什麼讓你感到溫暖?交流,討論,然後移情體會,讓學生思考:要是你是這位阿姨會怎麼做?如果你是這位老奶奶你有什麼感受?

⑶在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母親的話重點閱讀體會,如“不要緊,再來一次!”你體會到什麼?(寬容)如:“這是我……女兒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讀到這裡,你體會到媽媽的什麼品質最使你感動?(寬容、理解、鼓勵)

⑷移情體會:如果這位媽媽責備,甚至辱罵那位護士,結果會怎樣?等。

⑸你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什麼?現在的“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之前“我”是怎麼想的?出示小練筆。

⑹過渡: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例比比皆是,齊讀第三自然段。

4、設定情景,深化認識:教師在黑板上用紅粉筆畫個心,導語“……此時此刻,我們的心不會是空蕩蕩的,為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的心中裝入一個分量最終的詞語……”學生說,教師把詞語寫在心型圖案裡。

5、課堂小結:本環節用作家羅蘭的話,深化學生情感。

【說板書】

板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本節課的板書很簡潔,只是清楚地向學生展示本文中的兩件事以及最後畫心型新增學生所說詞語的互動環節。

國小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刻舟求劍》是小語第四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小心把寶劍掉進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記號,準備等船*岸後,從刻著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這個成語故事諷刺了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會變化的人。

本課與講讀課文《稱象》、閱讀課文《黃鸝和山雀》構成一個單元,都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闡明瞭只有用科學的觀察思考方法,才能解決問題的道理。本課短小精煉,文字生動淺顯,以對話為主,符合低年級兒童認知水平,是一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並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啟蒙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根據文章的特點及教學大綱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我擬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①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劍”等詞。

②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

③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全文。

以上教學目標的制定具體可操作,力求體現講練結合、文道結合,突出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

2.教學重點:

運用多種方法準確理解詞句,從而理解課文內容,並進行朗讀訓練。這也是整個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訓練專案。

3.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明白那個人的想法錯在哪裡。這實際上是一個想象推理思維的過程,從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比較抽象。

二、說教法

1.根據本課擬定的“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的教學重點,採用品詞品讀法,引導學生感知理解詞語,品味詞語的準確、生動,並通過反覆的.朗讀訓練,積累好詞,培養語感。

2.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想象思維活躍的學習心理,採用了“想象描述法”,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創設情境、想象情境,讓學生披文入境,品詞品讀,並進行說話訓練。

3.針對本課教學難點,以直觀教學法輔助教學,利用貼圖動程演示,調動學生學習和思維的興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教學本課,通過完成教學目標,著重教給學生①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如換詞理解法、朗讀體會法、省詞比較法、看圖感知法、聯絡上下文理解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不斷提高閱讀能力。②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學習朗讀技巧,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語感,突出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③學習預習和質疑,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的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說第一課時教學程式:

一、帶入情境,揭題初讀。

1.開課伊始,進行成語接龍比賽,這種競賽式的前提測評手段在最快時間內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情緒,複習了舊知,找到了與新知的結合點,同時也是積累詞語的過程。

2.板書課題,書寫生字,使生字的教學“化整為零”,符合九義教材在語言環境中分散識字的特點。

3.初讀課文,貼圖現境,讓學生看圖入境,弄懂成語字面上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在認真讀書的基礎上質疑,並通過互相討論得以理解,部分仍有不理解的問題向老師提出來,在教學過程中相機插入理解。這樣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以學定教,能使教學目標的認定具體、準確,具有針對性,又能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得以充分交流,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於學生憤徘時點撥引導”的作用,把教師的角色定位於“學生學習的扶助者”。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句。

這一層次是教學的導學達標環節,主要運用圖畫再現、生活展現、表演體會、語言描述等方法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品味——想象說話——朗讀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緊扣“一不小心”一詞,讓學生想象描述那人是怎樣把寶劍掉進江裡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教學中,運用省讀比較法體會“一點兒”在句子中所起的強調作用,“船舷”所指位置的準確,並通過“催”一詞的品味,體會詞語的妙用。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讓學生學到理解詞語的多種方法,並進行朗讀的訓練。

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在細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直觀動程演示,學生便能清楚地看到了文中兩個“這兒”所指的實際位置分別是“江中”和“岸邊”。理解了句子,就明白了那人的想法錯在哪裡,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並通過學生的正確操作及解說進行達標測試。

三、想象情境,領悟寓意:

想象情境,續說故事的結尾,並且結合國小生好幫助人的心理特點,設計了“教育開導”的說話環節。這樣,不僅理解了課文,還擴充套件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入語言文字訓練中,避免了生硬說教,使學生自然生動地達到課文的情感目標。

總結課文時,啟發學生說說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類似“刻舟求劍”的錯誤想法和做法,既促使學生知識和認識能力的遷移,又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第二課時內容: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並在理解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條理,利用副板書(掉——刻——催——說)進行背誦訓練。最後鞏固生詞、生字,記憶生字字形,並完成課堂練習。

本課採用動態圖文式板書設計〈見教學步驟〉,展現了教學難點突破的過程,併力求文字精煉簡潔,畫面精美、富有吸引力,符合低年級兒童認知特點。

評析

莫雪蓮老師的《刻舟求劍》一課教案設計,較好地體現了目標教學的主體意識和訓練反饋矯正意識,體現了正確的語文教學思想,不乏一節成功的教學設計。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開課伊始,把競賽引入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初讀課文之後,展示大幅貼圖,把學生帶入課文的特定情境,接著讓孩子們自讀質疑,在興趣盎然之中開始了學習。在實施教學中,教師隨機進行動程演示,並配以簡潔的圖文式板書,使學生饒有興趣地理解了課文的重難點。課末,學生的注意趨於分散,此時再設計看圖續編故事結尾和表演說話的環節,又一次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們自始至終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質疑問難,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讀講之前,莫老師讓學生自讀質疑、小組討論、互助解答,促使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並在小組討論中發表獨立的、富有創造性的見解,生生之間得以充分交流。學生們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向老師提問,在教學過程中相機插入解決。這樣以學定教,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參與的最有力的證明、課末的續說故事、表演勸說既拓展了語言訓練的面,加大了思維訓練的力度,又使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自然滲透。

三、多讀少講,精心組織學生導讀達標

在教學中,莫老師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初讀達到正確流利,精讀著眼品析體會,熟讀力求感情到位。在重點詞句處則細細品讀,並教給朗讀技巧,乃至最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樣使得“滿堂灌”化為學生大面積的、紮紮實實的讀書活動。”

在充分讀好書的基礎上,莫老師還精心設計詞句訓練,教法求新求活,展示了“感知理解——品味賞析——積累運用”的語言訓練達標規程。如教學第一自然段緊扣“一不小心”,先換詞理解詞意,然後想象說話擴充套件思維,訓練語言表達,深化理解。教學第二自然段通過聽、劃、讀、想、說,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品味“一點兒”和“船舷”等詞的生動和準確。教學第三自然段則通過句式說話,進行理解句子的反饋檢測,然後以讀代講,體會反問句所表達的強烈感情,培養語感。第四自然段教學,則在貼圖上進行動程演示,化靜為動,讓學生把抽象的推理思維過程化為形象的直觀判斷思維過程,從而順利地突破了難點。最後的續編故事結尾和勸導說話設計,則把思想教育有機地融入語言文字訓練中。

莫老師作為市學科帶頭人,具備了較為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曾多次在省內外教學比賽中獲獎。她肯鑽研,勤探索,求創新,正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國小語文說課稿1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是其第二課時。我會以教什麼、怎樣教以及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和各位考官一同分享下我對教材的把握、學情的理解、教學過程的設計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先是關於教材的把握,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就是深入瞭解課文,《爬山虎的腳》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文質兼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向上爬的。從而啟發人們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本組教材也都是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的。

其次就是我對學情的理解,挖好地基就應該填滿牢固的基石,二者相輔相成。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因此在授課過程中需要結合爬山虎的影象進行講解加以學生的理解。

說完了教材以及學情,就可以著手處理好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上好一堂課需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更好的實現教學效果,否則就是瞎子摸象,囫圇吞棗。因此結合我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情的理解,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三個:①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②通過自讀、感情朗讀、品讀等形式多樣的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積累精美的'語言文字,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③激發學生留心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有了教學目標,那麼設計好本堂課的重難點就簡單多了,重難點是一堂課的靈魂內容,也是支撐起整堂課的頂樑柱,因此,我將本堂課的重點設定為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而難點則是幫助學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樣用腳向上爬的。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而新課標要求,課堂要還給學生,學生作為主體,所以不能將課堂上的死氣沉沉,同時也為了更好的上這一堂課,我選擇通過以“讀”為核心而創設了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勾畫圈點批註,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準備了視訊錄影、圖片等相關課件以幫助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說完了教法與學法以後,就進入到本堂課最重要的環節——教學過程。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所以教學過程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好的匯入,由於本堂課是第二課時,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我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再現爬山虎的葉子,讓學生當配音演員,背誦課文中寫葉子的片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而引入:“同學們,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絡。欣賞完了爬山虎如此美麗的葉子,可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綠的葉子裡面藏著什麼嗎?”這樣設定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課題並進行板題。

通過引入“爬山虎的腳”這一個話題就可以直接進行到今天的新授環節,在這一個環節主要分為這樣幾個步驟:

新授第一步:自由朗讀,圈點批畫,找出寫位置、形狀、顏色的關鍵詞,並分別出示圖片加強學生的理解。通過對比喻句如“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的分析加強學生的形象理解,也能提高他們對修辭手法的使用能力。

新授第二步:多讀賞析,層層推進。在這一步,首先會先讓同學們自己默讀爬山虎到底是如何爬的,仔細思考,然後小組探討演練模擬腳爬的動作,然後上臺表演,在這裡我會對學生先進行鼓勵,再進行客觀的點評;其次讓學生齊讀描繪爬山虎爬的句子,再出示爬山虎的腳與蛟龍的爪子的對比圖,體會葉聖陶用詞的精準和觀察的細緻,而我也會拓展提升到這樣爬體現了爬山虎的什麼精神?最後全班帶著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有感情的齊讀該段,將最終解決同學們對爬山虎如何爬這樣一個難點攻克。

新授第三步:默讀賞析,小組分享。在這一步,我會將課堂還給學生,通過學生的默讀,運用對比的方法自己進行學習,接著和同組進行分享得出爬山虎的腳觸著牆就能活,沒觸著牆就枯萎,從而更清楚地瞭解了爬山虎的腳與牆的依賴關係。這樣的環節不僅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還構建了團結互助的氛圍。

說完了新授環節,就到了總結全文,昇華感情的環節,葉聖陶先生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點寫得如此詳細透徹、形象逼真,是他處處留心觀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結果,我也會鼓勵我班上的同學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去發現神奇,用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世界。

最後就是佈置作業的環節,由於本篇是說明文,講的是大自然的奇妙,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動手能力,我會佈置一個長期作業就是觀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隨時間的變化,利用本課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觀察日記。

爬山虎的腳

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謝謝各位考官,我的說課完畢!請問需要擦黑板嗎?

以上為《爬山虎的腳》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說課稿14

一、教材解讀:

《醜小鴨》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 《醜小鴨》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爸爸的花兒落了》、《詩兩首》、《傷仲永》同屬於第一單元。這個單元的文章都以“成長”為主題,有的記錄了作者成長的足跡,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長的歷程,都能給學生以有益的啟迪。

《醜小鴨》這篇童話記錄了一隻醜小鴨的成長曆程:它處處受嘲諷,處處受排擠,但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高貴的白天鵝。在國小課本中,學生已經學過大量縮改的《醜小鴨》,“醜小鴨”的故事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隱喻,滲透在各種文字及其他資訊中, "醜小鴨情結"早已經深入每一個學生的心裡,醜小鴨也因此成為了身處逆境而不斷進取的典型形象,它幾乎是奮鬥者的化身,因為它的頑強不屈它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反之一推理,似乎說如果它不奮鬥就不會變成天鵝,可是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裡也沒有什麼關係。”是啊,只要你是天鵝蛋,孵出的他總會是天鵝!看來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白天鵝,在於它本身就是一枚天鵝蛋!而不是鴨蛋。而變成天鵝的過程,不僅僅是拼搏的結果,試想,如果是一個鴨蛋,無論它怎樣的拼搏,是永遠成不了白天鵝的!再讀課文時感到早期的它敢於拼搏、不斷進取的少,反而自卑、輕視自己的多!醜小鴨自卑的原因是它沒認清自我,沒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如果醜小鴨在早期就能認清自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就不會生活得那樣痛苦了!所以我把“要正確認識自我”作為《醜小鴨》這一偉大名著的重新解讀。

二、目標設定:

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人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師,教語文是途徑,語文素養的培養是顯性的,是載體,關懷人的成長和培養人的素養是終極目標。

幹國祥老師曾提倡“深度語文”的教學理念,他的語文教育觀就是“主題、可寫、互文、對話、存在”。幹老師認為文字解讀的內涵應該包括只讀性文字、互文性文字、可寫性文字,在《醜小鴨》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上述理念,由《醜小鴨》的故事情節(只讀性文字)漸漸深入,不斷引進材料,即互文性文字,引導學生對成才觀進行深度思考,對作者的主題進行質疑。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有自己的主題意義。讓整個課堂極有思想深度。學生通過不斷地閱讀課文到課外各類材料,最後讓學生理解:要正確地認清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學生從豐富多元的文字與對話中對原童話的主題有了新的理解。這是本節課的第一個目標,也是語文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

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的語文素養並不能因終極目標實現而得到忽視,通過動作描寫、精彩的心裡活動描寫等方法的賞析、文章線索的把握、重點詞語、句子的揣摩等,來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諸方面的語文素養,是本節課的又一目標。

重點:通過對重點詞句及動作、心理活動描寫的'賞析來認識醜小鴨這一藝術形象,

難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既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設定為“醜小鴨給你的啟示” 。

三、教學方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說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情境設定法。

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首先是動畫片《人猿泰山》的片斷,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看後讓學生談談對泰山的看法,讓學生體會身處逆境的泰山對生活的態度――樂觀自信。

2、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為本。對語文教學來說,不能脫離文字,而注重文字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誦讀。通過表情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來感受文字。

3、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將簡單的分組討論引向有組織、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層次的討論形式。

4、談話法

充分利用談話法,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醜小鴨的遭遇,引導他們認識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學法: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初步感受課文、瞭解醜小鴨的形象中。圈出對醜小鴨的心理及語言描寫的句子。

2、誦讀法

對圈點的句子進行朗讀,讀出醜小鴨的心理,準確把握其情感。

3、討論法

充分討論,互相啟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團隊的力量。

四、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

先播放動畫片《人猿泰山》的片段,生用一句話點評一下主人公。引出課文《醜小鴨》。[說明]: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後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二)合作探究

1、學生讀文章,分別用一個詞概括一下醜小鴨在成長期(醜小鴨)與成熟期(白天鵝)的性格特點。

成長期:自卑、懦弱、窩囊、堅強……

成熟期:善良、謙虛、真誠……

2、劃出你對醜小鴨性格評價的文字依據。

3、篩選出一組最恰當的詞語。

自卑――謙虛

4、抓住關鍵語句或詞語美讀,體會醜小鴨在兩個時期的不同心情。如第二段的“他覺得非常悲哀,因為自己長得那麼醜陋,而且成了全體雞鴨嘲笑的物件”

師:換成第一人稱,用第一人稱的口吻說說這句話;

師:“你”為何悲哀?

師:評價美與醜,總有一個參照物的,“你”把自己跟誰比覺得醜?要是你身邊都是小天鵝你還會覺得醜嗎?為什麼?“你”此時的心情怎樣?

由以上問題學生討論出文章的主旨,教師小結:身處的環境固然對自己影響較大,但快樂與否的根本問題是――能否正確地認識自我。(板書: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很重要,接下來讓學生閱讀《認識你自己》,學生思考“我是誰、我怎樣”的問題,簡單交流一下。

5、找出其他表現醜小鴨自卑的句子或詞語,進行賞析。

師小結:如果不是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把頭低低的垂到水面上),他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是一隻美天鵝,永遠只會活在自卑的世界裡。看來自卑是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啊!不自卑就是要自信,可過於自信就是自負,看看成熟的白天鵝吧,他怎樣教誨我們。(板書:不自卑、不驕傲)

6、如果你就是那隻白天鵝,你在回憶自己丑小鴨時期時,你會有怎樣的感慨?

(三)延伸拓展

1、用一句名言或精闢的話把醜小鴨變成天鵝的過程的感受表達出來。(談啟示)

生:逆境更能出人才;

愛拼才會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分別討論其概括是否恰當?

2、遷移閱讀:《動物學校》、《老鷹和小雞》、《尋找內心的奇蹟》

學生談讀後感受

3、總結(認識自我名言小結)

師結束語:最後就讓我以希臘神託所上的一句名言送給大家:“人啊,認識你自己”不自卑、不自負,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正確認識自我,走好人生第一步吧!

(四)、板書設計:

醜小鴨 → 白天鵝

(認識自我,不自卑,不驕傲)

平凡 → 成功

國小語文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的《荷花》。

本單元所安排的課文學習都是與生活相緊密聯絡,既寫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與自然的情景交融。讓學生在接觸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時,能夠更加地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荷花》這篇課文是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經典的一篇記敘式寫景課文,本文寫了作者葉聖陶爺爺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個字,把滿池荷花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觀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教學目標:

(1)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

(1)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會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國小三年級學生的身理、心理特點和一些教學理念,特設計如下教法、學法。

教法:我是這樣來教這篇課文的。本堂課以情感為紐帶,在這裡,我就會注重以讀為本,順學而導,品詞析句,讀中體驗,讀中想象,讀中悟寫,讀寫遷移。通過多種形式、多個層次的朗讀,引領學生走進文字。

學法:關於在學生如何學的方面,我會以學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並且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閱讀,圈圈點點,批批註注。在讀、說、想、寫、背的語文實踐中不斷夯實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荷塘美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理解。所以在開始學習課文之前,我會出示一些荷花的圖片,來提高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和興趣。

 四、教學程式設計:

那麼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

(一)第一環節,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對於國小中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大都會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和關注的心理。因此,我會以謎語匯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這樣我的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然後,請學生談談有關荷花的知識,喚起對荷花美的回憶,談話後揭示課題

(二)第二環節,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總是與他們對教材的.認識相連。而作者的情感是寓於他們所描繪的物件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環是要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會在引導學生從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飽蘸著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用圖畫的、音樂的、表演的藝術直觀,讓學生彷彿看到、聽到,整個心靈都感受到,在學生眼前再現課文中描寫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圖,形象地描繪了幾種不同姿態的白荷花和碧綠的荷葉,色彩清麗,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潔、高雅的本色。我依據這個材料製成鮮活的課件進行展示,並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

“那麼我們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寫了荷花的美?”從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在第二自然段中,因為優美的句子比較多,所以我就會讓學生來進行比較閱讀,讀一讀,你認為哪個句子寫得最好。

(三)第三環節,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學生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應牢牢把握,並順勢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精讀。所謂精讀,即讀課文精彩片段詞句,讀出其神韻。課文語言不僅承載著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託著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物件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過三條途徑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1、藉助比較區別;2、藉助想象展開;3、藉助語言媒介。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看圖想象說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有的?,還有的。”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

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討論:作者為什麼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的設計,既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受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四)第四環節,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表情朗讀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常用形式。表情朗讀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往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表達,抒發他們對作品中人物、角色、場景的情感。

因此,在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還安排了背誦訓練。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之美躍然紙上。此時,學生的情感愈加熱烈,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

在課文的最後,我會讓學生富有感情地來朗讀整篇課文,以達到對本文的情感昇華。“學生——教材”之間的情感橋樑就是教師,由教師來傳遞情感,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熱愛生活,追求美好。

 五、拓展延伸:

在本篇課文學習的最後,我會讓同學們來賞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學們從中一起體會並感悟這篇散文,來感受荷花另一種靜謐的美。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更好的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我設計瞭如下板書: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