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認識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說課稿2.99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平行四邊形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認識平行四邊形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認識了垂直與平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而且進一步發展了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因此,本節課在國小數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物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而使它們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理解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為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意義及特徵,能夠正確畫出底所對應的高。

(3)過觀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並掌握平形四邊形的定義、各部分的名稱。

把能夠正確畫出底所對應的高確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本節課是學生在認識了平行四邊形以及垂直與平行的關係及對平行四邊形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且學生的思維水平正處於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期,求知慾望強及好奇心極強,好奇心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因此本節課多采用學生動手,直觀感知知識的由來,深切的體會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特徵。

二、說教法與學法指導

本課設計理念為:

1、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2、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啟用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數學學習理應成為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基於以上理念,教學中,我遵循“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改思路,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採取“觀察、操作”等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2)組織學生開展有意識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3)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越性。

學法: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實際操作,動手實驗,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進而在交流中體驗圖形的特徵,使他們的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說說什麼是平行線?

2、畫一組平行線。

[設計意圖:教學的任務是解決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與教育要求之間的矛盾,我們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為擴充套件新知作好鋪墊。]

(二)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課件出示主題圖,說說你從圖中瞭解到了什麼?

2、請同學們再認真觀察,圖中哪兒用到了四邊形呢?(小組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認識特徵,明確關係。

新課程要求學生能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根據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個層次探究活動。

1、畫四邊形。

同學們,剛才我們在圖中觀察到很多四邊形。在你們的生活中觀察到的可能不只是這些,下面請同學們把剛才觀察到的四邊形或在其他地方觀察到的四邊形,畫在你們的圖畫紙上,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看、想、畫這一過程,喚起學生頭腦中對四邊形的已有認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享受成功的喜悅,激起探究新知的慾望。]

3、作品分類。

(為了敘述方便,將作品編上序號)

(1)觀察這些圖形,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哪些是你知道的圖形?說出它們的名稱。

(3)請小組合作把這些四邊形分分類,並說說為什麼這樣分?(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4)根據學生分類,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

(並隨機板書:平行四邊形)

4、觀察圖形。

(1)想一想:平行四邊形的邊和角各有什麼特點(同學間互相交流、討論)

(2)交流小結

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

[設計意圖: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觀察、思考、探究、質疑,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5、驗證結論。

(1)請同學們開啟書第64頁,找到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驗證剛才觀察到的結論。

(2)檢驗自己畫的平行四邊形。

(4)揭示概念。同學們的猜想通過驗證是正確的。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動手實踐、交流討論中探究新知,掌握圖形的特徵,還有機地進行了教材的重組,引導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意義和特徵。]

(5)練習(64頁做一做)。(出示課件:下列圖形哪些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及時反饋,既有利於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新知,內化新知,體驗成功之樂,又有利於教師瞭解學情,調控教學進度,以保證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6、生活中的應用。

(1)說一說我們身邊哪些物體上有平行四邊形。

(2)課件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聯絡身邊的實物認識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時時為生活服務,並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強烈的探究慾望,培養善於觀察的良好習慣。]

7、平形四邊形的底和高。

(1)用ppt邊演示邊說明: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平行四邊形的高,垂足所在的邊叫平形四邊形的底。

(2)繼續ppt演示,找出相應的底和高。

(3)做一做:畫出每個平形四邊形的高,教師巡視指導。

(4)請學生議一議:平形四邊形可以作多少條高?

[設計意圖:通過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議一議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平形四邊形高的作法,掌握從平形四邊形的一個頂點可以作兩條不同長度的高,平形四邊形有無數條高,輕鬆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四)引導看書,鞏固練習。

1、自由看書,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設計意圖:學生經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反饋練習,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已基本達到,再引導學生將以前所學的零碎的、不完整的、模糊的資訊通過看書討論,進行整理歸納,使學生能清晰明瞭地正確理解、掌握新的知識。]

2、做一做:用小棒擺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練習,既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學生間的合作探究水平,在知識上還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特徵的認識,可謂是“一石三鳥”。]

(五)總結反思,評價體驗。

1、小結全課:談談你的收穫及感想。

2、集體評價:學生自評、互評自己在本課中的表現。

3、教師評價。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有代表性的行為表現等。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評價,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領會學習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經驗。]

(六)佈置作業,拓展應用。

1、巧巧手

你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完全相等的圖形嗎?

[設計意圖:將基礎知識進行拓展,提高應用要求,讓學生思維有發展的空間,鼓勵學生創新,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的目的。]

2、火眼金睛

認識平行四邊形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認識平行四邊形》是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的特徵以及認識了平行與相交,這為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同時,這部分內容為以後認識梯形、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奠定基礎。

具體來說,本課包括兩個例題、1道試一試、6題想想做做以及“你知道嗎?”。

例1呈現了三幅生活場景圖,通過讓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和所學過的知識找一找、說一說哪裡有平行四邊形使之充分地感知平行四邊形。接著教材要求學生想辦法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並相互交流,使學生在用小棒擺、在釘子板上圍、在方格紙上畫或沿著直尺邊畫平行四邊形這些具體操作及交流中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教材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測量等的活動自主發現並總結平行四邊形的邊的特點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例2通過讓學生量出平行四邊形兩條對邊間的距離,引導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揭示底和高的含義。

隨後的“試一試”讓學生量出每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以此體會底和高相互依存的關係。

此外,“想想做做”安排了實踐性很強的練習,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和交流中鞏固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最後,“你知道嗎”介紹了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及其應用,有利於學生感受平行四邊形的應用價值,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聯絡生活實際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高,能正確畫出或測量它的的高。

2、能力目標:在觀察、操作、分析、概括和判斷等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內容在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和學生學習地難易程度,我將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能正確判斷平行四邊形,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作為教學重點。能正確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作為教學難點。

二、教學與學法

古人強調:“善誘者,善導。”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採用談話法、講解法、實驗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

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不止要學會,而且要會學。所以,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認真聽講、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三、教學準備

按小組準備小棒、釘子板、方格紙、直尺、三角尺、七巧板、吸管等,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學過程

基於對新課標和本課教材的理解,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匯入新課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因此,課一開始,先利用多媒體出示教材中的三幅生活場景,並說:“同學們,請先欣賞幾幅圖片,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你能找到其中的平行四邊形嗎?”引導學生找出每幅圖片中的平行四邊形,再要求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邊形,在學生充分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說:“同學們對平行四邊形瞭解的真不少,今天我們將繼續認識平行四邊形。(板書:認識平行四邊形)”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不僅要掌握數學的結果,也要理解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數學思想方法。因此,我將這個環節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動手操作,感知特徵。先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想辦法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後在小組裡交流討論。在學生活動時,教師要參與活動中並進行必要的指導。最後,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通過多媒體展示出用小棒擺、在釘子板上圍、在方格紙上畫、沿直尺邊畫四種做法,利用多媒體技術逐一隱藏小棒、釘子板、方格紙和直尺,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滲透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第二層次:猜想驗證,總結特徵。教師根據剛才抽象出來平行四邊形圖形,板演一個標準的平行四邊形圖形,並提問:“你能結合之前的操作過程想一想,平行四邊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呢。”學生可能會有兩組對邊相等,兩組對邊平行等猜想。接著教師鼓勵學生通過測量、比較等方式驗證自己的猜想,共同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之後,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讓學生利用這一基本特徵判斷平行四邊形,其中說說第二個四邊形為什麼不是平行四邊形,利用反例揭示平行四邊形的外延,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本質屬性;三、四兩個圖形改變平行四邊形的位置,通過變式圖形揭示平行四邊形的本質屬性。

<<<123>>>

第三層次:在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特點的基礎上,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先通過課件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提問:這個平行四邊形中上下兩條邊之間的距離是多少?你能量一量嗎?請學生板演如何量出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之間的距離,並畫出相應的線段。教師相機告訴學生,像這樣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它對邊的垂直線段,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是平行四邊形的底。(教師進行板書,並標出底和高) 隨後教學“試一試”,指導學生在圖中指一指需要測量的線段後再分別測量三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之後就其中的一個平行四邊形追問:“如果把另一條邊看作底,你還會測量出它的高嗎?你認為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高最多有幾個不同的數值?”讓學生鞏固對底和高的認識同時體會它們相互依存的關係。最後,出示“想想做做” 第五題讓學生畫出每個平行四邊形底邊上的高。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指導畫法,並提醒學生把高畫成虛線並標上直角標記。

(三)鞏固練習,應用提高

新課標強調,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訓練。因此,我通過“想想做做”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並加以提高。

第2題讓學生探索用兩塊以及用四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拼法。在小組合作完成後全班彙報不同的拼法,進一步內化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第3題是動手操作題。先請學生與同桌合作完成,再彙報方法,最後教師課件演示改拼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

第4題要求學生把一張平行四邊形紙剪成兩部分拼成一個長方形。在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後小組交流自己的是怎麼剪拼的,使學生知道把平行四邊形沿一條高剪開,再把其中的.一個圖形沿合適的方向平移就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從而為以後自主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作孕伏。

第6題可以請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再請小組派代表彙報成果。最後總結歸納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相同和不同點,引導學生髮現在將飲料管做成的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什麼變了,什麼沒變(角變,邊沒變,所以周長沒變)。進而引出平行四邊形有易變形的特徵。

在此基礎上,請學生閱讀“你知道嗎?”,通過舉生活中的例子來感知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有利於學生感受平行四邊形的應用價值,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四)全課小結

課的末尾,提問學生:“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了哪些新的收穫?”引導他們歸納總結本課主要內容,培養概括與評價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撬開學生智慧的槓桿。本課採用的是綱要式的板書設計,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層次分明突出重點。

認識平行四邊形

認識平行四邊形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43~45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認識平行四邊形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徵,認識了平行與相交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實踐活動繼續認識平行四邊形,瞭解對邊分別平行和對邊相等的特徵,並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部分的內容是以後學習關於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有利於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三、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徵。

(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畫高。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徵。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難點: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明白底與高的對應關係。

五、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內容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觀察發現法為主,多媒體演示法為輔。教學中,設計啟發性思考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教學適時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二)說學法

1、根據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觀察→猜想→概括→驗證→交流→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2、學生一題多解,並及時引導學生小結方法,克服思維定勢。例題講解採取分解圖形的方法,使學生體驗並學習“轉化”的數學思想。

3、利用實際生活中的圖形,使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成為水到渠成,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教學課件、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活動框、釘子板、

學具: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小棒、直尺、三角板、水彩筆、方格紙、彩紙、剪刀、量角器、平行四邊形紙等,

七、說教學過程

一、猜圖遊戲,激趣匯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玩遊戲嗎?下面我們玩一個猜圖形遊戲。

(設計意圖:通過猜圖形遊戲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特點和長方形、正方形的區別,為後繼環節的學習作鋪墊。)

二、聯絡生活,初步感知

(課件)問掛圖中哪裡有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選擇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讓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

三、學生自主探究

1、利用手中材料製作平行四邊形。

在釘子板上圍,在方格紙上畫,用小棒擺,沿直尺的邊畫。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本著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敢於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體驗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點。)

2、藉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以小組為單位,觀察製作出來的平行四邊形研究其位置關係和長度關係。

根據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判斷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判斷。提問:為什麼第2個圖形不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手中材料選擇感興趣的自己去發現和交流,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結論。)

3、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

師生共同操作,突破難點。

請學生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跟著老師一起操作,師邊做邊講折法。然後展開所得摺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說明與高垂直的邊就是底。請學生用筆和三角板畫出高並標上。再用同樣的方法折幾條高,觀察高有什特點。然後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出高與底的定義和特點。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既體現了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又培養了動手、動腦能力。使難點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四、鞏固練習

(一)鞏固基礎 簡單運用

(二)例題講解 活用知識

(三)綜合訓練 提高能力

(四)歸納小結 反思提高

五、閱讀“你知道嗎”

這裡向學生介紹了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徵,以及這種特徵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有利於學生感受平行四邊形的應用價值。

六、全課總結(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小養成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總結)

七、拓展延伸

要求學生把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異同。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和學無止境的道理。)

認識平行四邊形說課稿4

【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43~45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徵,以及初步認識平行和相交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並掌握其特徵。通過這節課深入的學習,使學生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平行四邊行面積計算打下基礎。教材中第一個例題,首先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找出一些常見物體上的平行四邊形,再要求學生根據個人的生活經驗舉例,充分感知平行四邊形;接著讓學生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並相互交流,初步感受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讓學生認識,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第二個例題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並揭示高和底的意義。“試一試”讓學生動手測量幾個平行四邊形指定底邊上的高及相應的底,進一步感受高與底的意義。

三、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徵。

(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畫高。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等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學會用不同方法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能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利用材料做平行四邊形並發現其特徵;能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

教學難點:是學生在做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體會其特徵。

五、說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活動框、小黑板等。

學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量角器。

【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喜歡動手、動腦。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因此在教學中我抓住這些特點讓他們通過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分析歸納等來理解所學知識。

【說教法和學法】

這節課教師要注重以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為主線,通過教師提問、演示、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得新知。我們認為在本課教學中應體現以下幾點

一、聯絡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教學時應先讓學生從生活場景圖中找平行四邊形,再尋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最後舉例說明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迴歸到生活世界。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在教學中通過學生做平行四邊形、相互交流,從中感受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在“想想做做”中通過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等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絡。

三、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本課教學安排了兩次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之前我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思考,這樣在合作交流時才有話可說,思維才能碰撞。

【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 匯入新課

1、介紹七巧板

師:你們玩過七巧板嗎?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圖形組成的嗎?

一千多年前,中國人發明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塊圖形組成的,它可以拼出豐富的圖案來。外國人管它叫“中國魔板”,在他們看來,沒有哪一種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匯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其中的一個圖形—平行四邊形。(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以學生喜愛的“七巧板”為切入點,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嘗試探索 建立模型

(一)認一認 形成表象

師:老師這兒的圖形就是平行四邊形。改變方向後問:它還是平行四邊形嗎?

不管平行四邊形的方向怎樣變化,它都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圖貼在黑板上)

(二)找一找 感知特徵

1、在例題圖中找平行四邊形

師:老師這有幾幅圖,你能在這上面找到平行四邊形嗎?

2、尋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

師:其實在我們周圍也有平行四邊形,你在哪些地方見過平行四邊形?(可相機出示:活動衣架)

(三)做一做 探究特徵

1、剛才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平行四邊形,現在你能利用手邊的材料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2、在小組裡交流你是怎麼做的並選代表在班級裡彙報。

3、剛才同學們成功的做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在做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或收穫嗎?你是怎樣發現的?(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師小結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並且相等;對角相等;內角和是360度。)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體驗性學習,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還要用眼睛看,用耳去聽,用嘴去說,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裡通過認平行四邊形、找平行四邊形和做平行四邊形,使學生經歷由表象到抽象的過程。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感悟到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四)練一練 鞏固表象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

(五)畫一畫 認識高、底

1、出示例題,你能量出平行四邊形兩條紅線間的距離嗎?(學生在自制的圖上畫)說說你是怎麼量的?

2、師:剛才你們畫的這條垂直線段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3、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書上是怎麼說的呢?(學生看書)

4、這樣的高能畫多少條呢?為什麼?你能畫出另一組對邊上的高,並量一量嗎?(機動)

5、教學“試一試”。(學生各自量,交流時強調底與高的對應關係)

6、畫高(想想做做第5題)(提醒學生畫上直角標記)

三、動手操作 鞏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題

第3題:拼一拼、移一移,說說怎樣移的?

第4題引入:木匠張師傅想把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鋸成兩部分,拼成一張長方形桌面,假如你是張師傅,該怎麼鋸呢?想試試嗎?找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試一試 。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課前做好,課上活動。)

(1)師拿出自做的長方形,捏住對角相反方向拉一拉,看你發現了什麼?師做生觀察,互相交流。

(2)判斷: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小組交流然後再說理由,此時老師可問學生長方形是什麼樣的平行四邊形?(特殊)特殊在哪了?

(3)得出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師再捏住平行四邊形的對角向裡推。看你發現了什麼?

師: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你覺得平行四邊形有什麼特性呢?(不穩定性、容易變形)

(4)特性的應用

師: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你能舉些例子嗎?(學生舉例後閱讀教科書P45“你知道嗎?”)

【設計意圖:】

四、暢談收穫 拓展延伸

1、師: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

2、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我們學過的圖形。

3、尋找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設計意圖:】

擴充套件課堂教學的有限空間,課內課外密切結合。課結束時,佈置實踐作業,要學生尋找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和課後生活聯絡起來,使學生感受到課堂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到生活中時時處處離不開數學,增強數學學習的親切感和實用性。】

認識平行四邊形說課稿5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西師版四年級下冊第97—98頁中的平行四邊形的知識。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平行四邊形的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徵,認識了平行與相交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繼續認識平行四邊形,瞭解對邊分別平行和對邊相等的特徵,並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部分的內容是以後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有利於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圖形與空間”的學習興趣。

三、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徵。

(2)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畫高。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2)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徵。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難點: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明白底與高的對應關係。

五、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內容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教法中採用觀察、操作為主,多媒體演示為輔。教學中,引導學生操作和思考,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化靜為動,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學習生的思維能力。

(二)說學法

根據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利用實際生活中的圖形,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總結→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使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水到渠成,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教學課件、三角板、直尺、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活動框、釘子板。

學具:以小組為單位準備長方形活動框、直尺、三角板、水彩筆、方格紙、白紙、量角器、平行四邊形紙等。

七、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初步感知。

數學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選擇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

談話:同學們,我們在以前學習中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實際上我們生活中也經常看到平行四邊形,然後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發現平行四邊形。

(課件)問掛圖中哪裡有平行四邊形?課件演示。

老師提問:這些圖形都有什麼特徵呢?

二)、學生自主探究新知

1、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1)變魔術,拉一拉:

向學生出示一個長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對的兩個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動,邊拉動邊觀察木框的變化。老師向學生演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再到長方形的過程。

讓學生自己總結明白:長方形可以拉出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這就是平行四邊形的特性:不穩定,易變形。平行四邊形的這個特性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如鐵拉門,伸縮衣架等。

(2)、畫一畫,比一比。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變,老師將拉成的平行四邊形畫在黑板上,學生將拉成的平行四邊形畫在紙上。

老師問:畫的平行四邊形和學生們畫的平行四邊形是不是一樣的?讓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從實物抽象到圖形的過程。

引導學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去檢驗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學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出這種四邊形的對邊的特徵。(兩組對邊互相平行)

告訴學生,兩組對邊互相平行是平行四邊形的本質特徵。然後,給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板書)

出示課件,讓學生明白怎麼樣來畫平行四邊形

在方格紙上畫,在白紙上畫。

這個環節的設計,本著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敢於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點。

2、藉助手中材料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設問: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對邊的長短又怎樣呢?它的四個內角又有什麼特徵呢?

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對畫出的平行四邊形的邊的長短、內角進行測量。研究其位置關係和長度關係,大小關係。進行交流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性。

(1)不穩定性,易變形

(2)對邊互相平行的

(3)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4)兩組對角也分別相等

(5)四個內角的和是360度。

以上的發現老師一一板書

最後老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讓學生明白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因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兩組對邊也分別平等。

(出示課件)

練習:

根據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判斷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這個環節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己去發現和交流,從本質方面去描述平行四邊形,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和交流中得出結論。

3、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

師生共同操作,突破難點。

請學生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跟著老師一起操作,師邊做邊講折法。然後展開所得摺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說明與高垂直的邊就是底。請學生用筆和三角板畫出高並標上。再用同樣的方法折幾條高,觀察高有什特點。然後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出高與底的定義和特點。

課件演示

小結,任何一條邊都可以作底,這條底到對邊的距離就是高。高與上下兩條對邊是相互垂直的。

還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判斷這條摺痕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老師問:你還能在這個平行四邊形上折出另一條不同的高嗎?

在這個環節中,既體現了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又培養了動手、動腦能力。使難點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三)、鞏固練習

出示課件。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平行四邊形的特性和性質。

四)、全課總結

讓學生從小養成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總結。

認識平行四邊形說課稿6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聯絡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

2、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學會用不同方法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能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

3、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絡,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會畫高。

教學難點: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明白底與高的對應關係。

 教學準備: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水彩筆、方格紙、彩紙、剪刀、平行四邊形紙等,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1、談話:遊戲猜圖形匯入。

2、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進一步研究平行四邊形。(板書課題:認識平行四邊形)

二、聯絡生活,初步感知。

談話:看看錄影中哪裡有平行四邊形?(樓梯扶手、電動門、籬笆)

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在哪些物體的表面見過平行四邊形?(學生舉例)

三、學生探究特點

1、剛才同學們已經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邊形了,那我們能不能利用身邊的一些物品,自己來想辦法來製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呢?

2、教師巡視,並進行一定的輔導。

3、哪個小組派代表上來交流?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出來,然後說說這麼做的理由,其他小組等他們說完後可以進行補充。

4、剛才我們已經能用多種方法來製作平行四邊形,現在請大家在方格紙上獨立畫一個平行四邊形,想想應該怎麼畫?注意些什麼?

5、我們已經能夠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平行四邊形,並且能夠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那麼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到底有什麼共同特點呢?根據你們在製作平行四邊形的體會,你們可以猜想一下: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點?

6、學生小組討論後提問並板書猜想:

對邊可能平行;

對邊可能相等;

……

7、那我們能夠自己想辦法來證明這些猜想是否正確呢?學生分組驗證猜想。

8、經過同學們的努力,我們已經自己驗證了猜想,現在我們就來交流一下,其他小組認真聽好,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你覺得怎樣?

9、小組派代表上來交流自己小組的驗證方法,其他小組在其完成後進行評價。

最後,教師板書出經過驗證特點:【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並且相等】

10、完成“想想做做1”。學生獨立完成後說說理由(課件)

四、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高、底

1、請學生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跟著老師一起操作,師邊做邊講折法。然後展開所得摺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並且自學課本44頁)

2、請學生用筆和三角板畫出高並標上。再用同樣的方法折幾條高,觀察高有什特點。然後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出高與底的定義和特點。

4、完成“試一試”:(1)先指一指高垂直於哪條邊;(2)量出每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釐米。

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邊形的底,再畫出這條底邊上的高,注意畫上直角標記。如果有錯誤,讓學生說說錯在哪裡。

五、練習提高

1、想想做做2,用2塊、4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分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在小組裡交流是怎樣拼的。

2、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塊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出示,你能移動其中的一塊將它改拼成長方形嗎?

3、想想做做4,想把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鋸開做成一張儘可能的的長方形桌面,該從哪裡鋸開呢?找一張平行四邊形紙試一試。

4、想想做做6,用飲料管做成一個長方形,再拉成平行四邊形,比一比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六、閱讀調查

自主閱讀“你知道嗎?”,說說有什麼收穫,再到生活中去找找類似的例子。

七、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重點研究了哪種平面圖形?它有什麼特點?回想一下,我們通過哪些活動進行研究?

認識平行四邊形說課稿7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43~45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認識平行四邊形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徵,認識了平行與相交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實踐活動繼續認識平行四邊形,瞭解對邊分別平行和對邊相等的特徵,並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部分的內容是以後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有利於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三、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徵。

(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畫高。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徵。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難點: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明白底與高的對應關係。

五、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內容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觀察發現法為主,多媒體演示法為輔。教學中,設計啟發性思考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教學適時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二)說學法

1、根據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觀察→猜想→概括→驗證→交流→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2、學生一題多解,並及時引導學生小結方法,克服思維定勢。例題講解採取分解圖形的方法,使學生體驗並學習“轉化”的數學思想。

3、利用實際生活中的圖形,使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成為水到渠成,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活動框、小黑板等。

學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量角器。

七、說教學過程

活動一:巧用例項,激趣匯入。

課件出示一組生活中有平行四邊形的圖,請學生找有哪些平面圖形,當說到平行四邊形的地方用紅課件閃爍一遍,再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是平行四邊形的。師生小結後問:“想了解平行四邊形的更多知識嗎?”教師板書出課題。

(設計意圖:用生活中的例項讓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用提問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產生探新慾望,明白探究內容。)

活動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要求學生用準備的平行四邊形紙片用眼先看一看邊、角有什麼特點,再用尺子、量角器實際量一量,並把發現的結論填入“我的發現”報告單中。然後請學生說自己的發現,對發現多的及時進行表揚,師生共同整理板書出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師接著問:“剛才我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那麼怎樣定義平行四邊形呢?”(同一組小聲議一議,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出定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獲得新知,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動腦、分析、歸納等能力。且對所學知識加深了印象。)

活動三: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師用長方形的活動木框,用手捏住兩個對角,向內外拉。請學生觀察有什麼變化,說明了平行四邊形具有什麼性質。師生小結板書出性質。

(設計意圖:用實物演示,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獲得新知。)

活動四:師生共同操作,突破難點。

請學生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跟著老師一起操作,師邊做邊講折法。然後展開所得摺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說明與高垂直的邊就是底。請學生用筆和三角板畫出高並標上。再用同樣的方法折幾條高,觀察高有什特點。然後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出高與底的定義和特點。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既體現了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又培養了動手、動腦能力。使難點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活動五: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1、下面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

2、你能從下圖中找出你學過的圖形嗎?

3、標出下圖中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認識平行四邊形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簡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學生在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入冊掌握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認識。清楚了平行四邊形平行的底和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這一新知納入到已有的認識結構之中.有利於學生學會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及過程。

二說教法

整個教學由複習引入、探究體驗、實踐應用幾個環節組成。在複習引入階段,使學生感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有內在的聯絡,並複習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為後面的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在探究與體驗階段,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數方格。讓學生體驗光靠數方格的方法太麻煩,必須尋求一個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更簡便的方法。由“為什麼不同的圖形面積卻相等?”找出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係,進而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面積可能等於什麼?第二個層次,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我首先佈置了兩項任務:1、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2、平行四邊形與轉化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填好實驗報告單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目的更明確一些。然後,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老師注意巡視學生的操作,方法,並加以引導,把典型的方法幾下來,我提前考慮到有這麼幾種情況,接著,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老師多注意學生的語言的準確性強調“平移”。最後,有老師的一個問題:“在轉化的過程中,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學生結合報告單得出:面積沒變,形狀變了,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長方形的寬,從而很順暢的得出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高。這樣學生通過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真正動了起來,親身經歷了公式的推導過程。第三個層次是自學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踐應用階段,分為基礎聯絡和拓展練習。在基礎練習裡,首先完成了例1,直接利用公式計算面積,然後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動手測量,讓學生主動去尋找計算面積所必須的條件,並根據這些條件去求面積。最後把平行四邊形變換姿勢,讓學生準確的找到底和高,並計算出面積,完成做一做1、2題。通過這一部分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面積公式的理解和應用。

在拓展練習裡,首先安排了判斷題,選擇題。通過辨析、選擇,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與底和高兩個因素有關,求面積用面積單位,求平行四邊形面積必須是一組對應的底和高等知識。接著出現了一道開放性題目:“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4平方釐米,他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數)。如果不限制小數呢?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把這節課推向了高潮。最後出現了一道思考題”長方形框架,長15釐米,高10釐米,周長和麵積分別是多少?拉成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麵積會怎樣?通過這一部分練習,使學生加深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理解與應用,達到熟練,靈活掌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