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中班活動說課稿

說課稿1.2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活動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活動說課稿

中班活動說課稿1

(一) 設計意圖:

本活動意在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這首歌的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內容淺顯生動,是幼兒學習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二)說活動目標: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音樂活動的探索者、學習者和創造者。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學習者。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把暗含的期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動機和探索的興趣,實現音樂教育對幼兒情感、個性、社會性的發展作用。為此,我為本次活動確定了以下的目標:

1、感受歌曲輕鬆愉快的情趣,初步學習在休止、間奏處控制不唱歌。

2、學習在間奏處創編爬山坡的動作,體驗邊玩邊唱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能在歌曲的休止、間奏處控制不唱歌。

活動的難點是:在學會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嘗試在間奏處創編爬山坡的動作。

(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開展過遊戲活動《小烏龜背東西》,讓幼兒有背東西的經驗。

2、物質準備:歌曲磁帶、錄音機、自制圖譜、烏龜娃娃。

3、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同字形,以利於幼兒進行表演。

(五)說教法:

本次活動中我除了以可愛、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我運用了遊戲法、圖譜教學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

遊戲法在幼兒學習中起著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

從幼兒認識事物和語言本身的特點來看,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圖譜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它以看形象的圖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由難變易,活動開展更生動活潑,幼兒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

提問法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已有經驗和具體形象的圖譜聯絡在一起,是解決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方法。

(六)說學法:

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說說、動動的輕鬆氣氛中運用體驗法、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為深刻。我讓幼兒通過聽音樂熟悉了歌曲的旋律,體驗快樂的情緒,使活動更為豐富和有趣。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通過觀看歌曲圖譜瞭解歌曲內容,掌握了相應的節奏。

討論談話法:在此次活動中我提供許多機會和充足的時間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七)說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熟悉旋律:以烏龜娃娃做客的形式引入,讓幼兒聽著歌曲的旋律學小烏龜背東西,看看說說小烏龜背東西怎麼樣?興趣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強有力的動力之一,引發了興趣,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就為以下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

中班活動說課稿2

一、說設計意圖數字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而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

序數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數,是用自然數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讓幼兒回答"第幾"的問題。認識序數要以認識基數為基礎。本班幼兒已學習了6以內初步數概念的數序,為學習序數做好了準備。學習序數要求能從不同方向(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但是,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我就降低了要求,即從左到右,從下到上來排列物體的次序,這符合幼兒的認知經驗。因為敘述教學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數,也有初步的二維空間序數的認知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但這些知識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呢?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以遊戲《小動物開格子鋪》展開,通過遊戲化教學手段,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體目標如下:

1.初步理解序數的含義,學習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

2.能大膽地動口、動手用序數詞來正確表示6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

3.在遊戲中體驗學習序數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將這節課的重點定為學習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單純從一個方向認識序數對大部分幼兒來說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又設計了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兩個方向同時排列物體的次序的綜合練習,將學習內容難度加大,使學習更具有挑戰性,這也就成了本節課的難點。為了完成本次的難點利用形象的PPT課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使難點得到較好的突破。

三、說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PPT課件、幼兒操作材料(水果、玩具、蔬菜圖片若干、畫有'格子鋪'的紙人手一張)。

知識準備:幼兒課前瞭解"格子鋪"四、說教法、學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1.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層和格的基礎上,來區分物品所擺放位置的不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獲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擺放操作活動中鍛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滲透了社會情感教育。

四、說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是動物排隊學習用想去參觀格子鋪的形式來引出動物排隊的序數,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箭頭出現)通過幼兒的觀察,從左邊往右邊數數讓幼兒找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學習序數詞第一至第五,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並讓幼兒感知序數的方向性。

第二環節:小動物坐雙層公交車。課件出現雙層公交車,首先讓幼兒認識層,引導幼兒從下往上數,然後讓幼兒認識這輛公交車每一層有幾個座位,引導幼兒從左往右數,最後讓幼兒再來說說小動物坐在第幾層的第幾個座位?目的是讓幼兒鞏固感知6以內的序數,學習從某一方向幫小動物找座位,立即對第一個環節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和鞏固,也為下面學習格子鋪打好基礎。

第三個環節是對前面二個環節的鞏固,我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通過小動物們參觀'格子鋪這一活動,引導幼兒看箭頭的方向從下往上數、從左往右來感知物體所擺放的位置。如皮球放在第幾層的第幾個格子裡?香蕉放在第幾層第幾個格子裡?第五層的第六個格子裡放的是什麼?……"第四環節:幼兒操作,引導幼兒自己看清楚箭頭的方向,教師繼續創設情景,來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鋪'裡面的貨都買光了。生意真好。你們能幫助小動物把貨物放入格子鋪中嗎?激發幼兒的興趣,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進一步啟發幼兒探索,通過幫忙放貨這一活動,讓幼兒學習能夠按指定的序數詞來找到相應的位置。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重難點。 最後,結束活動我們也來開一個格子鋪店。

整個活動過程,由動物排隊--動物坐雙層公交車--動物參觀格子鋪--幼兒操作,整個活動始終圍繞小動物開格子鋪展開,難度層層增加,步步深入,體現了循序漸進。整個過程,幼兒都在不斷的探索中操作學習。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中班活動說課稿3

本學期開始,我發現幼兒在大班老師的帶領下(《快樂系手帕》的教學活動)對民間體育遊戲非常感興趣,因此,這次我就嘗試開展了民間體育遊戲“兩人三足”的教學活動。

本次活動採用嘗試、發現、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幼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快樂的學習。活動中,幼兒先練,經教師啟發思考,進一步多想、多看、多嘗試,更好地習得如何理解知識、發展能力、學會學習的經驗與技能。

活動中合作目標的設計,是以中班孩子年齡特點為依據的。中班孩子的同伴關係已經衝破了親子、師生等關係的侷限,開始向同齡人關係過渡,他們需要去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從而體驗合作的愉悅。而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卻是中班孩子所缺少的.,因此在這次活動中,我特意強化了這方面的滲透和引導。如在“兩人三足”中兩名幼兒的腿綁在一起要同時走動,他們必須得隨著身體的逐漸協調一致,才能合作完成任務,體驗合作活動的快樂。之後,在不斷加快的速度中,在遊戲的快樂氣氛中,幼兒的互助、合作能力則得到了再一次凸顯。

“兩人三足”是一種民間體育遊戲,因此,本次活動開始部分就以民間音樂為背景,以兩人合作並配以兒歌的民間遊戲“拍手遊戲歌”匯入,創設了具有民間特色的遊戲氛圍。“兩人三足”是一種控制性較強的合作遊戲,有較高平衡、協調的要求,這裡選用雙人合作遊戲“拍手遊戲歌”作為前奏,既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身體各器官快速進入狀態,又為基本部分的合作、協調作了專門準備。

接下來的兩人合作兩人三足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由於幼兒是第一次合作兩人三足走,興趣很高,因此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去試一試。在有過第一次嘗試的經驗以後,我便給幼兒提供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並選擇1~2對成功與不成功的活動範例,與幼兒一起分析成敗原因。一方面可以讓大家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又可以遷移幼兒的嘗試經驗,是總結提升幼兒經驗的重要過程。幼兒在此交流中,自然便產生了再一次嘗試、探索的強烈願望。

於是,我便順水推舟鼓勵第一次沒成功的孩子繼續嘗試,讓已經成功的小朋友,嘗試怎樣讓自己走得又快又穩。這樣做不僅讓不同層次的幼兒在各自的發展水平上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也使他們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兩次嘗試之後,幼兒的經驗相對的豐富了。於是,我就讓大家來交流、分享各自的經驗,一來,遵循了健康活動中動靜交替原則,二來達到幼兒教幼兒的目的。接著,幼兒非常樂意地根據同伴的經驗再次嘗試兩人三足走,讓自己也走得又快又穩。這樣,既體現了活動程序中同伴群體的作用,又使每個新的活動環節的出現都成為孩子們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接著,接著,帶子寶寶回家的遊戲又將此次活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幼兒興致勃勃地為同伴加油著,也為自己吶喊著,不但達到了加快兩人三足速度的目的,又使幼兒充分體驗到這一體育遊戲的樂趣。最後在遊戲競技情境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整理遊戲場地的目的。

最後,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寬鬆、和諧的師幼氛圍,在這樣的情景中,大家邊聊邊放鬆,既讓幼兒得到了很好的休息,更讓幼兒體驗到了集體合作活動的快樂。

整個活動我採用了 “嘗試教學法”,力求讓幼兒“先練後講”“先試後導”,“嘗試在前、解釋在後”、“啟發在前、指導在後”,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當然,這只是我對民間體育遊戲教學的一次很不成熟的嘗試,懇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中班活動說課稿4

說活動來源:為了充分廢舊材料,我看到幼兒園訂的報紙在看過後就被丟棄在一邊,都是沒有用的了,而我們卻在為教具的事情而在發愁,你說買新的吧,用過後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所以我就結合我們班這個月的主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中的體育活動,"騎馬""過河"等,把當中的一些玩法合併成不全新的一個教學活動,展示給小朋友們。為了充分利用廢舊材料,小朋友們們騎的馬,我都是用報紙來做的。

設計思路: 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目標。在體育遊戲設計組織過程中,一是強調安全意識,體育遊戲具有競技和趣味性,幼兒參與慾望強烈,在遊戲過程中容易忘乎所以,應該保證環境創設及道具使用的安全性;二是體現趣味性,從幼兒最喜愛模仿的人物孫悟空為線索,創編帶有故事情節的體育遊戲,讓他們進入迷人的神話世界。讓幼兒自由發揮,主張個性張揚,令其情趣盎然,其樂無窮;三是體現體育和智育的結合,以悟空帶領眾猴兒打妖怪為線索,創設遊戲環境;四是注重培養幼兒合作精神,有意識的用組隊方式進行遊戲。

目標分析:我為本次活動擬定了兩個目標:

目標1、 利用紙棒為道具設計活動,引導幼兒頂紙棒,騎紙棒,跳紙棒,鑽紙棒等基本動作,提高幼兒身體的平衡,協調,靈敏的身體素質。

2、 培養幼兒主動參與,自由探索,團結合作的精神。

活動的重難點:啟發引導幼兒自由探索紙棒的各種玩法。 幼兒能掌握雙腳跳紙棒單腳跳紙棒,鑽紙棒的技能。

活動的準備:在此次活動中,為了幼兒更好的'參與,我為每名幼兒準備了一根棒子,在在活動中還會運《西遊記》在的故事引入,放三首兒歌,分別是:"猴哥""小毛驢""白龍馬".

活動過程分析:開始部分5—6分鐘

播放音樂《猴歌》老師帶幼兒做孫悟空動作進入場地成半圓。引起幼兒興趣為幼兒變金箍棒。

師:"孩兒們好。(幼兒:猴王好)"

孩兒們,你們看見我的金箍棒了嗎?(幼兒:沒有)哦,我忘了,在這兒呢。(做從耳朵拿出狀,另一個老師從幼兒背後扔出猴王接住),猴兒們看,金箍棒在此,孩兒們,金箍棒可以用來幹什麼?(幼兒:打妖怪,為民除害,保護師傅西天取經)你們知道孫悟空有什麼本領嗎?,(火眼金睛,耳聽八方,騰雲駕霧)那你們想不想也像孫悟空這樣神通廣大呢?(想)想不想也有一根這樣的金箍棒呢?(想)那好,看我猴王給你們快快變來,(做拔猴毛狀往手指方向一吹)出示金箍棒孩兒們看,來每個孩兒一根,孩兒們有了金箍棒,現在可以拿著金箍棒練本領去吧。猴王看看那個孩兒玩金箍棒的方法最多,等練好本領,猴王帶你們打妖怪。"

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探索紙棒的玩法

播放背景音樂《猴歌》幼兒自由發揮紙棒的玩法。在幼兒玩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幼兒玩得好的,請其他幼兒跟著學學。

手拿紙棒轉動看誰轉的快

用手掌頂紙棒,看誰定的時間長。

當望遠鏡,學解放軍射擊。

騎紙棒,當小毛驢騎(播放音樂《小毛驢》)

2、以去盤絲洞打妖怪要跳過小河,鍛鍊幼兒雙腳跳單腳跳,發展幼兒腿部的跳躍能力。體現競技和趣味性舉行跳棒比賽。 師:"猴王看猴兒們的本領練得非常地棒了,猴王帶你們去盤絲洞打妖怪,需要跳過幾條小河,你們能跳過小河嗎?猴兒們真勇敢不怕困難。下面請拿紅紙棒的站一隊,拿綠紙棒的站一隊,請把紙棒給猴王,猴王把紙棒擺成小河。分成紅隊和綠隊。"

(綠隊)請猴兒們想辦法怎樣跳過小河?讓猴兒跳跳試試。

猴王示範跳紙棒的方法要求,要輕輕的跳,不要踩著紙棒,踩著的就是掉進小河裡了,要重新開始跳。 請兩隊猴兒一個接一個的跳,第一個拿著紙棒跳完要跑回來把紙棒給第二個猴兒,第二猴兒拿著紙棒接著跳,第一個到最後面站好,以此類推,練習一遍。兩隊比賽看那隊先得到小紅旗。 現在猴王當裁判,請紅隊和綠隊的猴兒準備好,比賽開始。比賽結束後猴王宣佈第一名第二名,鼓勵第二名第二局爭取的第一。第二局開始。再讓幼兒鍛鍊能單腳跳比賽兩局。結束後,猴王宣佈紅隊綠隊並列第一猴兒們歡呼慶祝成功的喜悅。

3、鑽爬山洞發展幼兒四肢的協調能力。

請紅隊綠隊幼兒拿好自己的金箍棒,面對面站成兩隊把金箍棒舉到和肩膀一樣平雙方互相握住金箍棒,孩兒們看山洞打好了,猴王示範鑽,然後最後面的兩個猴孩兒先鑽,自己想辦法鑽或者爬,鑽到頭再搭起山洞讓後面的猴兒鑽。猴王提示猴兒一組一組的鑽,轉兩輪結束

結束部分: 孩兒們,盤絲洞到了,噓---什麼聲音?妖怪來了,走,跟猴王打妖怪去。播放音樂《白龍馬》那金箍棒打妖怪結。

中班活動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

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培養幼兒喜歡蔬菜的情感,並在活動中樂於表現自己。

(2)通過實物、圖片及對話識別所學單詞。

(3)能在所學單詞前加上適當顏色。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通過實物、圖片及對話識別所學單詞。通過多媒體課件、歌曲引路、遊戲體驗及品嚐蔬菜,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能在所學單詞前加上適當顏色。通過教師示範和情景表演解決。

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把幼兒圍成半圓形,操作檯放於側面。

2、物質準備:小熊毛絨玩具、創編歌曲、多媒體課件、各種蔬菜(如西紅柿tomato、蘿蔔carrot、黃瓜cucumber、韭菜leek等 )。

3、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多種顏色,並對蔬菜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要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操作主要是探索各種蔬菜的趣味性,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中獲得感知。

2、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小熊的農場”,讓幼兒對蔬菜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兒更有興趣學習。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本次活動的全過程,我就引入了幼兒喜歡的小熊形象,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看蔬菜、買蔬菜、品嚐蔬菜的情境中,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幼兒又有好動的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穿插適當的遊戲,使幼兒能在快樂的遊戲中輕鬆學習。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學一學、說一說、嘗一嘗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蔬菜發生了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各種蔬菜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認識、喜愛蔬菜。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提問講解——自由探索——情景表演——品嚐延伸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小熊形象,為幼兒創設了“小熊的蔬菜豐收了”多媒體展示,引發幼兒觀察蔬菜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熊作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提問講解

在此環節中,教師會把故事情節再梳理一遍,採用邊提問邊講解的方式,學習四種顏色各異的蔬菜(西紅柿tomato、蘿蔔carrot、黃瓜cucumber、韭菜leek),通過出示實物及其圖片幫助幼兒記憶單詞。

(三)自由探索

教師安排適當的遊戲,來幫助幼兒鞏固所學單詞。再與以前所學顏色聯絡起來,以舊引新,溫故而知新;新舊結合,創造出新的語境。老師要先作示範,如:a red tomato 。幼兒再根據老師的示範,自己嘗試著給每種蔬菜加上顏色,如orange carrot;green cucumber;green leek。

(四)情景表演

根據幼兒喜歡模仿、扮演小動物的特點,老師讓幼兒扮演成小動物去小熊的農場買菜,喜歡吃哪種蔬菜就買哪種,但要用英語表達。Eg。I like orange carrot。

(五)品嚐延伸

幼兒從“農場”買回蔬菜後,“到家”洗一洗品嚐一下蔬菜不同的味道,並把自己品嚐的結果講給夥伴聽一聽,進一步讓幼兒瞭解各種蔬菜的特徵,從而培養幼兒喜歡蔬菜的情感。

中班活動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

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蘿蔔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蘿蔔在農村菜場等地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有白蘿蔔、胡蘿蔔、卞蘿蔔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它營養豐富,吃法繁多,可煮湯、可涼拌、可紅燒、可醃著吃,有的還可生吃呢!民間還有“十月蘿蔔小人蔘”的美稱。

然而幼兒雖然知道蘿蔔,但對蘿蔔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等還不太瞭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現幼兒不愛吃蘿蔔的現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蘿蔔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蘿蔔的特徵、用途等的理解,激發幼兒愛蘿蔔的情感。我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

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幼兒在感知蘿蔔的基礎上,能表達蘿蔔的特徵及用途,並能按蘿蔔的特徵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瞭解蘿蔔的生長過程,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

(3)幼兒樂於探索,能大膽表述,在活動中感受蘿蔔的有趣,產生愛蘿蔔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知蘿蔔的有趣,主要是蘿蔔的特徵、用途及生長過程。通過探索發現、多媒體課件、歌曲引路、遊戲體驗及品嚐蘿蔔製品,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的難點是:根據蘿蔔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主要通過小組商量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意識到分類標準及分類結果,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通過集體評價,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檯6張呈半圓形擺佈在前面和側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兔子絨玩具、各種蘿蔔、籃子每桌一套、創編歌曲、多媒體課件、蘿蔔食品、輕音樂

3、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

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推拙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蘿蔔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對蘿蔔進行分類。幼兒分類是指幼兒把具有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徵的物體聚集在一起的活動,分類活動是觀察活動的延伸和應用。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三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蘿蔔籽,共同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由於我利用了節奏快的旋律巧填歌詞,編成了一首《蘿蔔歌》,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蘿蔔的生長過程,更是創造了一個個可愛的蘿蔔形象。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蘿蔔的生長過程”,讓

幼兒對蘿蔔生長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4、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本次活動的全過程,我就引入了幼兒喜歡的兔子形象,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看蘿蔔、分蘿蔔、品嚐蘿蔔的情境中,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蘿蔔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蘿蔔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動中我們就鼓勵幼兒分蘿蔔,引導幼兒按蘿蔔的特徵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著不同的分法。當然,

幼兒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們不斷以動作調節自己的分類標準。伴隨著動作,幼兒的思維就會靈動起來,因而就有了更豐富、多樣化的分法。通過介紹性評價,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深化了各自的認識,拓展了分類面。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蘿蔔的生長過程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操作分類——遊戲體驗——品嚐交流——審美延伸

(一)激發興趣(情境:小兔的蘿蔔豐收了)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小兔形象,為幼兒創設了“小兔蘿蔔豐收”的語言情境和物質(蘿蔔)情境,引發幼兒觀察蘿蔔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兔作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蘿蔔)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們為每組提供了充足的蘿蔔,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幼兒比比、摸摸、說說各自看到的蘿蔔的特徵。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為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蘿蔔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可結合實物進行,避免了空洞性。為了拓寬幼兒對蘿蔔的認識,教師還結合收集到的圖片和實物蘿蔔作了一個概括,點到了課題中蘿蔔有趣的含義。

(三)操作分類(情節:幫小兔分蘿蔔)

分類活動是前一次觀察探索活動的應用,而幼兒分類往往根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進行,分類標準(依據)也在不斷改變。因此,我們要求幼兒通過說一說、分一分、在嘗試和自我糾正中完善各組的分類。這裡主要是按蘿蔔的自然屬性——形狀、大小、顏色等進行分類。由於中班幼兒還不具備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故分類要求不是十分嚴格標準。我們允許產生錯誤和爭論,引導幼兒在多次操作、反覆嘗試中積極思考,自己修正,學習到科學的態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兒分得有理,他們就完成了幫小兔整理蘿蔔的任務,就可以把分好的蘿蔔送到小兔家,這樣幼兒就有了成功的體驗。

在第二、第三個環節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徵和操作分類的目標(目標1),同時目標三也得到了一定的體現,主要是探索態度和樂於表達方面。

(四)遊戲體驗(體驗蘿蔔的生長過程)

幼兒感受知蘿蔔的.特徵後,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其生長過程。因此,及時設問“你們知道蘿蔔是怎麼長大的嗎?幼兒通過聯絡實際經驗的交流,結合多媒體課件,幼兒真切地理解蘿蔔怎樣由一粒蘿蔔籽慢慢長大的過程,其動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為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全體幼兒又在一曲《粉刷匠》旋律中自編自演了《蘿蔔歌》,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成長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這一環節落實了目標2。

(五)品嚐交流(情節:小兔請大家品嚐蘿蔔食品)

在討論交流蘿蔔的用途後,大家一定很想品嚐了,為了滿足孩子嘴饞、控制能力弱等特點,我就及時安排了小兔請大家品嚐蘿蔔的情節,,很自然地引導幼兒進行品嚐交流蘿蔔的吃法,我們在每組提供的食品有:(生吃的、醃製的、紅燒的、炒的、涼拌的)。大家吃吃講講,在興奮的狀態之中,幼兒也逐步意識到多吃蘿蔔(蔬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使身體長得更捧。在這一過程中蘿蔔的吃法也全面體會,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活動。到這環節,目標3就自然完成了。

(六)審美延伸(蘿蔔小製作展示)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蘿蔔產生興趣。小朋友知道了蘿蔔不僅有趣,它還有很多吃法,接著以加工製作玩具,使幼兒在審美心理、創作慾望上得到滿足。教師通過幾件小製作,引發幼兒對蘿蔔的創作慾望,使審美心理得到愉悅,進而為孩子有意願投入下一個非正規性的自主活動奠定基礎。同時,請幼兒把小兔和蘿蔔帶走,既是為兔子幫忙的表現,又是為可能進行的製作創造條件,相信孩子會對蘿蔔產生持續的興趣,或許還可以從中生成更有價值的活動。

一、設計意圖:

秋天是蘿蔔豐收的季節,在農村蘿蔔隨處可見,取材方便。它是我園“農村綜合主題教育”這一園本課程中的一個鄉土資源。蘿蔔的品種豐富,有長長的白蘿蔔,有桔黃色的胡蘿蔔,有圓的紅色的卞蘿蔔,還有綠綠的水蘿蔔等。平時,孩子們雖然都認識了蘿蔔,但對蘿蔔的種類不太注意;對其營養也不甚瞭解;好多孩子不太喜歡吃蘿蔔,針對這些問題,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看看、摸摸、比比中感受蘿蔔的特徵;分一分蘿蔔,表達分類的過程;演一演,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嘗一嘗,感知蘿蔔的味道和用途。通過小兔請大家看蘿蔔、分蘿蔔、吃蘿蔔等情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從而獲得新的感悟。

二、活動目標:

1、幼兒在感知蘿蔔的基礎上能表述蘿蔔的特徵及用途,並能按蘿蔔的特徵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瞭解蘿蔔的生長過程,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

3、幼兒樂於探索,能大膽表達,在活動中感受蘿蔔的有趣,從而產生愛蘿蔔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訊號音樂;小兔絨玩具一隻;實物蘿蔔、空籃子、蘿蔔食品每桌一份;教師小結用的蘿蔔一份;課件“蘿蔔的生長過程”;蘿蔔食品每桌一套,蘿蔔小製作2—3件。

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驗。

對《粉刷匠》旋律有所熟悉。

空間準備:幼兒座位呈框字型擺放,操作檯呈半圓形放置於幼兒視線前面。

四、活動過程:

活動流程: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操作分類→遊戲體驗→品嚐交流→審美延伸

(一)激發興趣(情境:小兔帶來蘿蔔豐收的喜訊)

1、師利用小兔絨玩具宣佈小兔帶來的喜訊。

2、簡單介紹觀察蘿蔔的要求

(二)自由探索(情節:看小兔的蘿蔔)

1、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探索蘿蔔的特徵。

2、圍繞問題交流發現:你看到的蘿蔔長得是怎樣的呢?

3、拓展幼兒對品種的認識。

4、利用準備好的各種蘿蔔小結蘿蔔的有趣。

(三)操作分類(情節:幫小兔分蘿蔔)

1、要求:小兔收了那麼多蘿蔔,想請小朋友幫忙分一分(小朋友按蘿蔔的特徵來分一分、說一說)。

2、操作指導:允許幼兒嘗試錯誤,自覺糾正,並用語言表達分的過程。

3、評價:小組代表介紹,集體評價,然後把蘿蔔送到小兔家。

(四)遊戲體驗(情節:幼兒扮演蘿蔔生長)

1、商量討論:蘿蔔是怎麼長大的呢?

2、結合課件:“蘿蔔的生長過程”,讓幼兒瞭解蘿蔔從小到大成長的過程。

3、利用《粉刷匠》旋律,欣賞編好的《蘿蔔歌》,再通過唱一唱、演一演體驗蘿蔔生長的樂趣,用身體的形態、動作創造一個個可愛的蘿蔔形象。

(五)品嚐交流(情節:小兔請大家吃蘿蔔食品)

1、聯絡實際商量講講蘿蔔的用途(吃法及營養)。

2、幼兒品嚐蘿蔔食品:邊吃邊講蘿蔔的味道及加工法等。

(六)活動延伸(情境:看蘿蔔製成的玩具)

用蘿蔔製成的玩具使幼兒產生審美愉悅,激發幼兒動手嘗試製作的願望。

中班活動說課稿7

設計意圖:

各位家長你們好,現在我將今天上課的內容以及目標跟大家說一下啊。這節課是中班音樂活動《逗牛》,音樂選自周杰倫的《牛仔很忙》。我之所以要上這這節課是因為我們在一次打擊樂活動中,我在敲的擊大鼓發出輕重快慢的聲音,請幼兒聽鼓聲用動作表達感受。剛開始孩子們還可以根據鼓聲的強音用動作表現狗熊或大象笨重的樣子,可是我當時並沒有對孩子們的表現做客觀的評價,而是泛泛地誇讚他們做得很好。接下來孩子們就認為他們無論怎樣做都能得到老師的讚美,於是孩子們從開始的想像和動作與鼓聲有一定聯絡,逐漸變得不加思考地隨意說和隨意做動作。孩子們只求和別人說的與做的不一樣,而不再聽不停鼓聲的變化,最後他們自顧自地開始自由走動並圍到老師身邊,局面變得難以控制,特別的亂。

其實這次活動出現的`情況是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經常遇到的,由於孩子們過度興奮造成的混亂,讓老師們頗為頭疼。我們知道,對於音樂活動的參與必須強調活動目的的指向性,幼兒在進行音樂參與時要明白自己在幹什麼、怎麼做才是好的。所以,音樂參與的本質是有意識的行為,而孩子們的過度興奮往往源於他們將無意識或本能的行為代替了這種有意識的行為。

本次活動幼兒需要達到的目標有三個:

1、體驗與不同夥伴舞蹈和躲藏追跑遊戲帶來的快樂。

2、在熟悉樂曲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玩音樂遊戲《逗牛》

3、能合音樂做出各種逗牛和交換舞伴的動作。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

讓孩子們熟悉音樂旋律後,可以跟隨音樂節拍做出各種動作。

以及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逗牛》音樂遊戲的規則,自己敢於去訴說。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

在進行集體舞時,交換舞伴這塊。

本次活動的準備有:

1、磁帶、錄音機。

2、幼兒會玩"丟手絹"的遊戲。

3、幼兒每人右手戴一隻腕帶、紅布一塊。

4、幼兒圍坐成圓圈。

本次活動的過程:

此次整個活動我通過三個環節來完成。第一環節是音樂的欣賞,讓幼兒初步感受音樂中的節奏,學習隨著音樂節拍做律動。第二環節是遊戲,先是老師示範第一遍遊戲讓孩子觀察,讓孩子自己敘述遊戲規則,進行第二遍遊戲,讓孩子參與進來,老師當牛仔,孩子當小牛。第三遍遊戲讓孩子自己去參與,教師在旁一邊與其他孩子跟隨音樂做律動一邊在邊指點。第三個環節是集體舞,讓孩子們圍圓圈站立,先學習牛仔逗牛的動作,再面對面找好朋友一起,面對面跳舞,進行第二遍音樂時交換舞伴。

中班活動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秋天已經到了,小樹葉也由綠變黃,一個個好象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著大樹媽媽在秋日裡翩翩起舞,一陣秋風吹來,小樹葉告別了大樹媽媽的懷抱。這是秋天最普通的現象,並結合我班的主題活動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了這節音樂唱歌活動——樹葉,更深刻得讓幼兒體會到秋天的氣氛和特點。同時也發展了幼兒良好的唱歌習慣和音樂表演能力。

2目標定位:

目標是整個活動的起點和歸宿,起著嚮導作用,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確立了成就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

學唱歌曲,能形象地表現歌曲的內容。

在遊戲中感知數的概念。

3活動的準備:根據活動的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學唱歌曲,能形象地表現歌曲的內容,難點是在遊戲中感知數的概念。

二說教法

引題法:為了讓幼兒儘快的把思路集中在活動上,所以必須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話題來拉回幼兒的思維,因此用了適宜的引題話題:秋天落葉的美景。幼兒基本能接受。

教師範唱範念法:要把一首新的詩歌或歌曲傳授給幼兒就免不了教師要進行範念或範唱,這樣能直觀的讓幼兒感受到詩歌或歌曲的美妙之處,激發幼兒想念,想唱的慾望。同時教師親切的語言又能增加師幼的感情,這也突出了師生互動。

音樂欣賞法:音樂唱歌課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幼兒學會一首歌曲,音樂欣賞法不僅能讓幼兒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歌曲的美妙之處,又能陶冶幼兒的音樂情操,激發他們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情景表演法:不僅在活動中起到了動的一面,又能鍛鍊幼兒的膽量。幼兒在表演中更能感受到歌曲的美妙,表演法在另一方面也更加全面的詮釋了歌曲的內容,幼兒在邊跳邊唱的氣氛中能身心愉悅。

遊戲法:在音樂活動中用遊戲來做一個小插曲,對幼兒來說也是很感興趣的環節,幼兒能在自己較熟悉的旋律中進行遊戲活動,更能提高幼兒遊戲得積極性。

四說學法

傾聽法:幼兒在活動中要多次聽教師說,這就需要幼兒在活動中有良好的傾聽能力,然後來正確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在教師範唱時幼兒能仔細傾聽就能對幼兒學唱歌曲有很大大幫助。

欣賞法:音樂活動就需要

幼兒能很好的欣賞音樂,這樣有利於幼兒較好的掌握歌曲的旋律,同時又能在欣賞歌曲的同時感受到音樂活動帶給他們的樂趣。

體驗法:幼兒在唱歌活動中需要自己唱出來,這就是讓幼兒自己體驗歌詞和旋律。在幼兒不斷的體驗中從而學會新的歌曲。

參與遊戲法:活動中幼兒把自己當作樹葉來進行樹的概念練習,這也對本活動進行了簡單的延伸,幼兒在音樂中同時來進行數學的`概念練習,心裡比較愉悅。

五活動流程

一引題:

小朋友,秋天到了,風呼呼得吹著,馬路兩旁的樹會怎麼樣呢?

老師發現秋天的時候樹上的葉子都飄落下來了,看著這麼漂亮的景色,我呀做了一首詩,今天請小朋友也來學學,念念,好嗎?

二以詩歌的形式學念兒歌。出示圖片,教師範念。

1提問:小朋友都看到了什麼?

2教師範念邊做動作,幼兒跟念。

三欣賞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四教師範唱,幼兒學唱歌曲。

五遊戲:樹葉。鞏固幼兒對數的概念。

六活動效果分析:

做為老師的角度,這次用音樂活動的教案來上課也是一個新的嘗試,在音樂課這一快對本人來說掌握的知識是比較缺乏,也需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來提高音樂課的質量,從而達到較好的水平;

本次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來的唱歌慾望還是挺強的,不過由於部分教法的不當,最後幼兒的掌握程度也不是很好。活動的氣氛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更活躍些,可以讓幼兒在自己的思考下來完成歌曲的舞蹈動作,而不應該由教師包辦完成,這樣不利於幼兒的大腦發展,抑制了幼兒的想象能力。

活動的種難點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須在下次活動中努力嘗試改變。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前,我利用平時的散步時間,先帶領孩子觀察樹葉飄落的樣子,和孩子們一起撿樹葉、觀察樹葉,在此基礎上才開展了本次活動。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一片樹葉,我問:“這樹葉是怎麼來的啊!”“這樹葉是從哪裡飄落下來的呀?”等提問,引導幼兒回憶撿樹葉的過程,感受撿樹葉的快樂和發現樹葉飄下來的情景美。活動中,我發揮用動作表現詩歌的內容,幫助孩子理解詩歌內容。

中班活動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我班幼兒聽過故事《小兔乖乖》後,每到戶外活動就自發的邊唱歌曲邊學小兔跳,玩起"小兔乖乖和狼"的遊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對富有情趣的事物容易生美感和興趣。在選擇活動內容時要以孩子熟悉的已有生活經驗為前提,而兔子是中班孩子喜歡的形象,大灰狼凶猛的性格使孩子們非常憎恨,孩子對這兩個動物形象感興趣,因此我選擇了《小兔和狼》這個活動內容來讓幼兒欣賞。歌曲《小兔和狼》簡單活潑、形象鮮明、故事性強,在旋律和歌詞中蘊含著豐富的角色情緒變化,容易激起中班幼兒的表演慾望,使他們在參與歌曲表演和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感受音樂、表現音樂。整個活動以形象的、遊戲的、律動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音樂。中班孩子喜歡遊戲,在遊戲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同時在遊戲中學習音樂 , 使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得發展。

二、說目標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實際發展情況、經驗、需要為依據,我

為本次活動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在遊戲中輕鬆愉快的學唱歌曲。

2.能聯想音樂情境,嘗試創編簡單音樂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3.培養遇到困難不害怕,主動想辦法。

根據目標,我將活動的重點放在在遊戲中輕鬆愉快的學唱歌曲。難點是能聯想音樂情境,嘗試創編簡單音樂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三、說準備

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幫助他們對遊戲內容的理解,加強遊戲的趣味性,我適當地使用了能活動的教具,本次活動我作了以下準備:

1.場地佈置成有草、樹木為主的森林背景。

2.兔子頭飾,老狼頭飾、錄音機

3.事先將歌曲內容編成兒歌教幼兒朗誦。

四、說活動過程

做好了這些準備後,圍繞著目標,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以律動形式進入教室匯入活動。

(二)在遊戲中欣賞曲子,幫助幼兒熟悉樂曲的旋律,學唱歌曲。

(三)傾聽音樂,聯想音樂情景。

(四)嘗試創編簡單音樂遊戲。

(五)律動形式結束本次活動。

現在我就具體談談每個活動環節的設計。

1.以律動形式進入教室匯入活動。

活動一開始,我就以兔媽媽的角色向小朋友說:"兔寶寶,今天兔子媽媽要帶你們到樹林裡玩?高興嗎?(高興)好,那麼我們現在就出發吧!"我首先利用小朋友喜歡的'兔子身份幫助幼兒匯入到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同時我還考慮到以兔子媽媽身份可以提醒幼兒在活動中要跟好我,以為接下來我為小朋友所提出的要求做好鋪墊工作。接著,我又說:"你們要跟好哦,不要離開兔子媽媽,我們念著兒歌出發吧!"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幼兒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跟著媽媽,再配以幼兒感興趣的形象"兔子",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幫助幼兒邊兔跳邊跟隨音樂旋律進入活動室,這樣既激起參與的興趣又可以為幼兒接下來學習音樂埋下伏筆。

2.在遊戲中欣賞曲子,幫助幼兒熟悉樂曲的旋律,學唱歌曲。(二個步驟)

(1)請幼兒聽音樂做遊戲。

在帶幼兒律動進入教室後,我採用遊戲法,讓幼兒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反覆傾聽音樂,進一步熟悉音樂旋律,歌詞內容,既避免生硬教唱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又滿足中班幼兒愛玩的需求,有效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樂趣。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請幼兒第二次聽樂曲學唱歌曲。

在有了第一次欣賞的基礎上,我便讓幼兒隨意地坐在地上,這時所鋪的海綿墊就起到了在冬天為幼兒提供安全、衛生又舒適暖和的作用了。

同時請幼兒隨地就坐還可以縮短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給幼兒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這時我再說:"兔寶寶們,讓我們在草地上休息一下,來聽媽媽唱一首好聽的曲子,你們可以跟著曲子拍手搖著小腦袋。"由於中班幼兒年齡小,對欣賞音樂的方法運用還較匱乏,為了提高幼兒聽的注意力和興趣,因此我在這裡就提醒幼兒在聽的時候可以拍手搖搖腦袋,幫助幼兒在聽的過程中培養了對樂曲節奏的瞭解,同時我採用示範法可以幫助幼兒清楚地記住旋律和歌詞使幼兒輕鬆學唱。

3.傾聽音樂,聯想音樂情景。。(2個步驟)

(1)請幼兒討論:風兒呼呼吹,樹葉沙沙響是誰來?

(2)請幼兒聽歌曲和狼的音樂進行聯想。

為激發幼兒的興趣,我利用幼兒的好奇心,運用啟發聯想法讓幼兒猜猜"是誰來了?"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能認真傾聽有關狼的音樂並進行聯想為接下來的遊戲創造條件。

4.嘗試創編簡單音樂遊戲。

這兩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主要是引導幼兒聯想音樂情景,自編、自創遊戲按自己的意願遊戲,大膽想象,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

五、說活動特色

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本次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幼兒的自主學習為活動設計的主導思想,創設自主的學習環境,重視幼兒的快樂體驗,通過在遊戲中學習音樂、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角色形象和肢體動作配合輕快的節奏,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整個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快樂情感體驗,讓幼兒真正自主快樂地參與到音樂中。

中班活動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中班幼兒個性開始形成、獨立,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急於去探索與體驗,對醫生也很好奇,很多幼兒喜歡模仿醫生的動作。去醫院看病是很多幼兒都有過的經歷,是幼兒所熟悉的。《去醫院看病》此活動來源於幼兒,又服務於幼兒;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視野。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滿足幼兒的認知、能力、情感需要,我把目標定位如下:

1、瞭解去醫院看病的主要流程。

2、知道醫生看病是常用的工具及作用。

根據目標,我把重難點定為:瞭解去醫院看病的主要流程。

三、說活動準備:

1、錄影、課件、看病流程圖。

2、邀請醫生(家長)參與活動、排列好情境表演

3、針筒和布娃娃、佈置醫院場境。

4、聽診器、手電筒、棉籤。

四、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我適宜地採用以下教學方法:①激趣匯入法、②提問啟發法、③分組操作法、④直觀教學法、⑤情景表演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演演等活動中,能夠感受到建構知識的成功喜悅之情。

五、說學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學活動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本次活動我能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觀察分析法、②交流討論法、③操作法、④多種感官參與法、⑤角色遊戲法。讓幼兒更有興趣的學習,讓活動氣氛溫馨和諧具有現代氣息。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的設計思路是以《新綱要》為指導,主要有五個環節:激趣匯入——瞭解看病的主要流程——瞭解醫生的工作——瞭解預防甲型h1n1流感和乙肝的方法——角色遊戲鞏固、延伸。活動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感知到體驗,使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的學習。

1、 帶入情景,引出主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我用貝貝沒來上幼兒園的事例,問題:“他怎麼了?”幼兒的興趣馬上被調動起來,我順勢又問: “貝貝可能得了什麼病?該怎麼辦?”“我們去醫院看病,到醫院後都要做些什麼事呢?”通過這些提問將幼兒的思緒引入實際生活中。

2、瞭解看病的主要流程和醫院主要部門的作用。

通過錄像,讓幼兒觀察阿姨是怎樣看病的。看完後讓幼兒分組排列流程圖,再說一說為什麼這樣排。在幼兒大膽表述後,教師出示相應流程圖課件並小結。本環節運用討論法、分組操作法,幼兒通過討論相互啟發和補充,從而獲得正確、統一的認識。

3、觀察瞭解醫生的工作。

選擇幼兒喜歡的情景表演,選擇他們熟悉的生活題材,使他們在看錶演時明白醫生在看病時要問問、聽聽、看看、摸摸。並且通過討論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看完後先鼓勵幼兒說說,最後我用課件進行小結。幼兒在說的時候,他們所表達的知識是零碎的,這就要求作為活動支援的'老師,在幼兒充分回答的基礎上,把孩子所說的知識加以整理,讓孩子在本節活動結束時,對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有個整體的印象。

瞭解預防甲型h1n1流感和乙肝的方法 先讓幼兒通過交流討論,說出自己對預防疾病的認識,再通過看課件總結一些預防甲型h1n1流感和乙肝的方法。通過看課件調動幼兒的視覺,讓幼兒直觀的瞭解預防甲型h1n1流感和乙肝的方法。從而從心理上對幼兒進行干涉,讓幼兒不但知道怎樣看病,而且知道怎樣預防疾病。

5、角色遊戲,鞏固、延伸活動

幼兒玩帶娃娃看病的角色遊戲,通過演一演進一步鞏固去醫院看病的流程和了解醫生的工作。這樣做不僅增添了活動的樂趣,而且真正做到了將幼兒習得的經驗轉化為能力,是實現本次活動重點和難點的關鍵環節

七、說活動效果預測

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遊戲之一,中班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表達能力。在看完別人表演後,都有很強烈的表達的願望,都想說說自己的答案,紛紛舉手發言。最後我鼓勵想表演的小朋友上臺表演,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和表演能力。

中班活動說課稿11

導讀:新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幼兒需要知道必要的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嘗試新鮮刺激的事物,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愛做向下跳的動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壇上往下跳、甚至樓梯上最後幾步時也會迫不及待的跳下來,但是有些年齡小、運動能力差的幼兒在向下跳時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護的方法,造成身體某些部位受傷。因此我在中班設計了“從高處往下跳”的健康活動。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新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幼兒需要知道必要的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嘗試新鮮刺激的事物,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愛做向下跳的動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壇上往下跳、甚至樓梯上最後幾步時也會迫不及待的跳下來,但是有些年齡小、運動能力差的幼兒在向下跳時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護的方法,造成身體某些部位受傷。因此我在中班設計了“從高處往下跳”的健康活動。通過創設不同的難度,使不同程度的幼兒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懂得從高處跳落的保護方法。在動作技巧上通過練習並腳輕跳、腳尖落地促使幼兒在落地前適時調節屈腿的速度和幅度,以減少對身體的震動。有效發展幼兒的深度知覺、速度知覺、力度知覺。桌椅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常接觸的,本次健康活動利用桌椅作為幼兒遊戲的物件,通過幼兒自由的嘗試搭跳、搭高跳,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讓

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培養幼兒勇於挑戰的精神。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的作用,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以布壚坶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能力、認知、情感方面的目標,本節課共設計了兩個目標,1、學習尋找合適的地方並腳從高處往下跳,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2、嘗試用不同高低大小的桌椅搭高跳,培養幼兒勇於挑戰的精神。根據目標,我把重點放在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對於中班的幼兒對於向下跳並不陌生。我經常發現有許多幼兒從高處往下跳,但卻不能很好的掌握落地的動作,不會很好的保護自己。動作還不夠熟練和鞏固,在複雜的變化的條件下,動作易變形,從而出現有些幼兒落地時臉、身體,膝蓋著地,影響了跳的安全性。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繼續鞏固和提高已掌握動作,使動作更加熟練和不斷提高。根據幼兒運動能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動作質量。在活動中,著力鞏固幼兒向下跳的正確姿勢,以增加落地時的安全性。

活動難點:嘗試用椅子桌子搭高跳。當高度創設到一定程度時,幼兒會產生一定的害怕,這時需要老師鼓勵他們勇於挑戰、提醒他們保持正確姿勢。同時老師也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空中平衡能力、落地緩衝能力和落地點的彈性和柔軟程度來幫助幼兒確定向下跳的高度,為幼兒創設不同高度的目標,由易到難,逐層深入。使活動呈現出挑戰性和活動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

三、說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創設多個嘗試區。

2、

物質準備:椅子若干把,不同高度的大椅子。桌子若干。墊子。

四、說教法

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體現綱要中: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原則。激發幼兒學習和鍛鍊的興趣。活躍幼兒的思維,發展其能力。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1、演示法:教師在幼兒自由探索如何從椅子上向下跳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跳姿勢。教師把正確的向下跳和落地的方法演示給幼兒,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2、激勵法:教師在幼兒嘗試不同高度的向下跳後,激勵幼兒嘗試更高的難度,提議幼兒幾人合作搭高往下跳。滿足不同程度的幼兒的學習要求。

3、交流討論法:通過練習、集中交流,再練習再交流,使教師和幼兒共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活動中出現的不正確姿勢、和特殊情況師生共同探討使之得到經驗的積累和提高。

4、自主探索法;活動安排了四次探索,第一次,分散練習嘗試不同的跳法,能夠選擇合適的地方跳。第二次探索,著重練習一種方法(並腳輕跳)懂得保護自己腳尖著地、輕輕落地。第三次探索,嘗試從高低不同的椅子往下跳,再次強調保護自己的方法,並要求穩穩得落地。第四次探索引導幼兒搭高並腳跳啟發幼兒想出利用墊子和要求老師加強保護。四次探索的活動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在對保護的要求上也逐層深入,體現了一節課中層層遞進的要求。

5、觀察法:教師通過觀察幼兒分散練習,糾正部分幼兒不到位的姿勢,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跳法。及時對勇敢的幼兒加以鼓勵。

6、對比法:在集中展示的時候,教師通過邀請幼兒逐個示範,通過對比展示,讓幼兒發現正確落地保護自身的方法。

此外我還採用了重複練習法、問題設定法、動靜交替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經驗。

五、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設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採用了以下學法。

1、嘗試法: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的.椅子向下跳,當然幼兒在練習過程中會發現問題:跳下的時候姿勢的掌握。選擇跳的位置的合適性,他們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法,自己借鑑同伴的經驗。嘗試用正確安全的方法從高處往下跳。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想這次健康活動“從高處往下跳”一定會對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快樂,和勇於挑戰的精神也將會永遠讓他們回憶。與此同時他們不僅學會了正確的保護自己往下跳的方法,也會回憶與同伴老師一起遊戲的情景,從而進一步體驗成功的樂趣。

六、說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來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熱身運動——嘗試花樣跳——各種高度跳——搭高跳。

1、開始部分:熱身運動是開展體育鍛煉必不可少的環節。我讓幼兒在“椅子操”的音樂聲中開始學做韻律操。使幼兒的身體各個關節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鬆。為活動能夠安全的開展提供了生理上的準備。

2、基礎部分:通過以嘗試不同高度、難度的跳為主線開展各個環節。鼓勵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往下跳,著重練習並腳跳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幼兒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嘗試合作搭高跳。整個活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層深入。

3、結束部分:教師帶領幼兒做各種放鬆肌體的動作,也是動靜交替。讓幼兒從先前緊張的情緒中平靜下來,並對活動進行評價,整個過程考慮到幼兒的運動負荷,激緩結合。

中班活動說課稿12

中班美術活動《畫朋友》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分析

《畫朋友》選材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中班上冊,是主題教學活動《我和朋友在一起》中的一節美術活動。經過一年的集體什麼生活,中班兒童與同伴建立了日益密切的同伴關係。每個小朋友對自己的好朋友都具有獨特的情感,但大部分幼兒都不能會向好朋友表達自己的情感,《綱要》指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於是我通過這種繪畫的方式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情感。活動選材源於生活,貼切幼兒的日常生活,符合《綱要》提出的“幼兒園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

(二) 活動目標

《綱要指出》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條目標:

(1)認知目標:會用從整體到區域性有序的觀察方法進行觀察,能用描述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

(2)能力目標:,通過拼擺、繪畫來表現好朋友不同的表情。。

(3)情感目標:通過繪畫,增強熱愛好朋友的情感。

(三)活動重點與難點

活動重點:會用從整體到區域性有序的觀察方法觀察好朋友的表情,並通過拼擺、繪畫來表現好朋友不同的表情。

活動難點:拼擺、繪畫來表現好朋友不同的表情

二、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 遊戲法: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猜猜他是誰”遊戲中大膽地表現自己。

2、 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

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活動中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的表情其五官的變化特徵。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

4、觀察法: 觀察法就是提供大量的直接經驗讓幼兒觀察探索,讓幼兒通過觀察表情圖來發現,不同表情的五官特徵,從而獲得具體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表情的概念。

5、評價展示法:每個幼兒都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操作後的教師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及展示

,既是對幼兒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又是對幼兒勞動成果的一種肯定,讓幼兒充分體驗成就感,使之更樂於參與這一系列的活動。

三、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畫一畫多種感官的參與,激發幼兒對錶情的變化產生興趣。

2.交流討論法:討論包括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在這個活動中,討論貫穿了整個過程,不僅達到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分享,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四、說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音樂磁帶《哈羅哈羅》或CD。

2.作畫工具,畫有臉型輪廓的畫紙人手1張(可略多備些)。

3.各種各樣能體現不同表情的'眉毛、眼睛、嘴巴的圖片(可以是幼兒自己畫的、也可以由教師提供)。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遊戲“猜猜他是誰”,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好朋友,並學學好朋友的某個表情。 ------請幼兒模仿好朋友的樣子,並說“我學的是xx高興(生氣、難過)的樣子”。

(二)認識不同的表情圖

1、觀察不同的表情圖。出示代表各種表情的圖片,引導幼兒從眉毛、眼睛、嘴巴觀察得出哪些是快樂的,哪些是生氣的。

2、與幼兒一起討論、拼擺眉毛、眼睛、嘴巴等圖片,表現各種生氣的樣子。 ------與幼兒一起討論如何表現難過的樣子。如眉毛、眼睛、嘴巴都掛下來;非常難過時,張大嘴巴哇哇大哭。

(三)有趣的表情畫下來

1、請幼兒和好朋友面對面坐在一起,互相觀察對方的表情,並畫下來。

-----在音樂聲中,引導幼兒觀察好朋友的表情變化,並在紙上畫下好朋友的一種表情,可鼓勵幼兒邊觀察邊繪畫。如果幼兒在表現時遇到困難,可請好朋友再現那種表情。

2、教師評價作品。

3、幼兒互贈畫像。(高興地接受朋友送給自己的畫像,並表示感謝。)

(四)朋友表情大集合

1、將幼兒完成的作品展示在牆面上,相互欣賞作品,激發幼兒進一步與朋友互相畫像的願望。

2、和同伴一起模仿作品中有趣的臉部表情,感受模仿表現的快樂。

中班活動說課稿13

一、主題活動名稱:

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中班下學期主題四《春天,你好》中的一個活動:醒來了。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春天裡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幫助幼兒記住故事主要情節,簡單瞭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冬天動物冬眠及春季天氣特徵的知識經驗。

2、故事課件,小魚、青蛙和小蜜蜂的頭飾,幼兒操作卡片。

3、《郊遊》磁帶、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學說動物間的對話,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是激發幼兒產生主動探索小動物的好奇心,產生愛惜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情感,並對文學作品產生一定的興趣。

五、活動內容分析:

《醒來了》這一活動是主題《春天,你好》中的第五個活動,前面的四個活動,如《春遊去》、《春回大地》、《郊遊》等都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春天的勃勃生機,使幼兒進一步萌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尤其是小動物 ,幼兒天生喜歡,但是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怎麼樣了?出來了沒有,它們又在幹什麼?這一切的問題都在吸引著幼兒,去求知、去探索。《綱要》中明確規定: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還應敏銳地捕捉到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新的關注點、興奮點和新的發展需要,適時適宜的組織活動,培養孩子的好奇、好問、樂於探索的精神等。基於此,《醒來了 》這一活動是前幾個活動的深化、昇華。通過這一活動的組織,不僅能進一步增進幼兒對動物與季節變化的認識,還能使幼兒通過不同形式的學說 故事 角色的對話。強化語言的學習,增加對動物的情感認識及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從而在趣味性活動中自然地突破本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六、活動過程實際思路:

(一) 讓幼兒走進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祕密,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兒的感性經驗。

這個目標主要是通過本主題的前四個活動來實現的。第一個活動帶幼兒去春遊,主要是讓幼兒走進大自然,去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的氣息,發現大自然中蘊藏的春的祕密; 其它三個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進一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天氣特徵,自然變化的認識 ,在春的懷抱裡,在不同的活動中,幼兒身心得到陶冶,會不斷髮現一些新奇的事物,如小草發芽了,小花開放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總之,幼兒的好奇心會不斷增加,興趣也越加廣泛,感性經驗也愈加豐富 。尤其是活動開始,聽著熟悉的《郊遊》樂曲,做著舒展。優美的動作入場,更能自然引發幼兒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二)開展概述活動:

1. 首先 以遊戲引題: 溫暖而又美麗的春天來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教師分別扮演小魚遊,青蛙叫跳,小蜜蜂飛、叫等動作來引導幼兒猜。這種師演生猜的師生互動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同時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 接著 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哪個季節的畫面?為什麼?”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春季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醒來了,看見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裡怎麼樣?”“它會怎麼說?”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 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 、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3. 幼兒自我發現後。結合課件,師配樂講述故事,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裡有哪些動物?小動物在什麼季節醒來了?為什麼?”本環節主要是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通過幾個問題的思考,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魚,小青蛙等,春天來了,它們就醒來了,從而簡單瞭解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係,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面。

4. 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 、小青蛙、 小蜜蜂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5. 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三)幼兒合作佈置“醒來的春天”的畫面:

幼兒操作卡片,討論並思考:“春天來了,還有哪些小動物也醒過來了?這些小動物會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以拓展幼兒的思維,使幼兒從對故事中小魚、小青蛙、小蜜蜂的瞭解與喜愛轉到對春天其他小動物的關心與喜愛上。討論之後,請幼兒分組、合作把自己圖片上的小動物送到事先設計好“美麗的`春天裡”,共同佈置“醒來的春天”的生動畫面,然後師生一同來欣賞幼兒合作完成的作品。通過操作幼兒愛動物的情感得到昇華,動手能力,合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培養。

(四)活動延伸:

通過操作活動的評價:小動物都回到美麗的春天裡,自然中院子裡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歡小朋友.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動物,喜歡動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後,聽著《郊遊》樂曲,師生一同到尋找春天裡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使活動目標再次通過延伸活動得到強化與落實。

這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通過這種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注重了活動設計的整合性、趣味性。

《綱要》中規定: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本活動就較好地融入了語言、藝術、科學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對話等有趣形式,較好地完成了本活動的目標,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2.讓情感教育融入活動的每個環節。尤其是最後,把醒來的小動物送回大自然,使幼兒愛動物的情感由意識變為行動,對動物的喜愛,保護之情得到很好的強化、延伸活動中,教師情感式的過度語“小動物都回到了春天的懷抱裡,它們會感激小朋友,喜愛小朋友,咱們一起到院子裡,大自然裡去找醒來的小動物交小朋友吧,”使情感教育得到進一步延伸。

3.幼兒主動探索貫穿始終。如活動前,讓幼兒到大自然中主動探索春的祕密;活動中,幼兒自主思考,主動發現故事中存在的祕密;活動延伸中,再一次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醒來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幼兒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探索中。

以上即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及粗淺認識,其中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中班活動說課稿14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謎語,請學生猜一猜。

師:小朋友,上課之前呢,老師這裡有一個謎語,想請小朋友來猜一猜,這個謎語是:"一片兩片三五片,掉到水裡看不見。"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指名學生回答,謎底:雪花。)

2、回憶想象下雪天的情景。

師:猜對了,那你們看見過下雪時的情景嗎?

(學生回答,有也有可能沒有。)

師:有同學說有,有同學說沒有,這都沒關係,接下來,請小朋友閉上小眼睛,跟著老師,展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飛向小雪花的世界。

(教師配樂朗誦有關雪花的詩歌,學生閉目回憶想象下雪天的情景:下雪天,真好看,房子變成胖老漢。小樹好像大白傘,地上鋪了白地毯。我也變成小神仙,嘴巴鼻子冒白煙。

小朋友來堆雪人,小朋友來打雪仗,下雪天,真好玩。)

3、 欣賞《雪野》,感受下雪天的情景。

師:好,請小朋友睜開小眼睛,看,多美妙的景色啊!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白色的樹、漫天飛舞的雪花、一望無邊的大地……)

師:請你用一句話來讚美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吧!

(學生略作思考後指名回答:"漂亮極了!""多麼美麗的景色啊!""我真喜歡下雪天!"……)

4、揭題:《下雪天》。

師:那好,這節課,我們就來集體合作創作一幅有關下雪天的畫。

(出示課題。)

〔點評:用猜謎來安定學生情緒,又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回憶想象為學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激發興趣,欣賞感受豐富學生的下雪天的情景儲備,自然地揭示課題。〕

(二)、交流欣賞,加強體驗

1、交流下雪天最想說的一句話和最想幹的一件事。

師:小朋友,如果你剛好碰到這一天下雪了,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呢?而最想幹的一件事又是什麼呢?

(學生相互間交流,再指名說說。)

2、欣賞雪花造型。

師:剛才我聽到有的小朋友說想打雪仗,有的小朋友說想堆雪人,那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一朵雪花,它究竟是長什麼樣子?

(老師出示一些雪花的圖片,學生欣賞造型。)

師:其實雪花形狀多樣,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些,還有其它各種各樣的造型。

〔點評:交流下雪天最想說的一句話和最想幹的一件事,進一步激發興趣,欣賞雪花造型,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也為下面環節剪雪花作鋪墊。〕

(三)、教師示範,學生練習

1、教師示範剪折三折的雪花。

師:看了那麼多不同造型的雪花,接下來,就請小朋友看老師怎樣用一張白紙,把它表現出來。

(教師示範剪折三折的雪花,一邊示範,一邊解釋每一步驟的要點,並重點強調難點的解決方法,學生仔細觀察,並記住步驟及要點:一折,二畫,三剪。)

2、出示不同造型的雪花作品,欣賞討論。

師:那,我們再看,這些雪花各有什麼不同?該怎麼剪呢?

(學生欣賞並思考剪法。)

3、學生嘗試剪折雪花。

師:其實呢,方法差不多,只是畫的花紋不一樣,你能不能也來試著剪一朵跟老師不同造型的雪花?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折、剪,教師適時提醒每一步的要點,如折時注意"角"的問題,畫的圖案不要過分細小,剪時要細心,注意力度等。)

〔點評:教師的示範,讓學生有"法"可依,能迅速掌握剪折方法,範例欣賞,拓展學生思維,嘗試動手,讓學生剪折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集體合作,創作表現

1、提出創作要求。

師:如果,我們只在這張紙上貼上剛才剪出來的雪花,老師總覺得這幅下雪天的畫不夠美,好像缺了什麼。小朋友,請想想看,還可以加上點什麼景物?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後,小結:這節課,我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一幅雪景圖,先是將剪下來的雪花貼在背景紙上,注意在底部留出適當的空白,在空白的地方添畫或拼貼一些簡單的景物,如雪人、樹、房子等,同時,請把你的心情也表現出來。)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

(學生以大組形式完成一幅作品,教師分發背景紙,播放背景音樂,並作一些指導,如下雪時景物的變化,用恰當的方法和工具材料進行合理地表現。)

〔點評:利用小組合作,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教師的適時指導,幫助學生創作出更加優美的畫面。〕

(五)、作品展示,綜合活動

1、交流展示作品。

師:差不多,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幅雪景圖,請各組組長將作品拿上來。看了這些畫,你有什麼話想說的?

(學生上臺展示作品,同時師生共同評評作品。)

2、唱唱有關下雪天的歌。

師:是啊,那麼美的畫啊!下雪了,冬天到了,新年也邁著腳步向我們走來了,就讓我們在《新年好》的歌聲中,一起迎接2008年,一起迎接我們的北京奧運吧!會唱的一起來唱一唱吧!

(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聽聽,並跟著唱一唱。)

〔點評:賞析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在遊戲中,讓學生的興趣達到極點。〕

(六)、小結拓展,課後研究

1、教師小結。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通過折、畫、剪、貼等形式創作出了美麗的雪景圖,小朋友們個個都表現不錯。

2、課後延伸。

師:下課以後,小朋友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些跟雪有關的知識,如天上為什麼會下雪?雪是怎麼形成的?雪的種類有哪些?等等。

〔點評:鼓勵學生,激發持續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開闊眼界。〕

九、作業設計

通過訪問、查資料等形式瞭解跟雪有關的知識,如:天上為什麼會下雪?雪是怎麼形成的?雪的種類有哪些?等等。

中班活動說課稿15

一、說課題名稱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小紅帽》。

接下來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二、說設計意圖

音樂是表達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可以選取由幼兒熟知的故事改編的歌曲,《小紅帽》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幼兒在此之前已經在語言活動中對故事有所瞭解,很容易對歌曲產生興趣。並且這首兒歌簡單易懂,同時兒歌中有不同情緒之間的轉變,可以使孩子們在學習歌曲的同時體會感情的轉變。

眾所周知,中班幼兒在初期雖然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是他們已經展現出活潑好動、主動積極的特性,思維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強,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歌曲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完成《綱要》中“在支援、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所以,此音樂活動很適合在中班進行開展。

三、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基本動作的發展情況以及《綱要》中制定的目標“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情感目標:體會兒歌中感情的轉變,感知音樂的美。

2。認知目標:學會唱此兒歌,並且能夠有大膽的在眾人面前進行表現。

3。動作技能目標:根據兒歌情境設計動作,並表演。

四、說活動重難點

在活動目標的指引下,結合本次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將此活動的重點定位為:學會唱此兒歌,根據兒歌情境設計動作並表演,並且能夠有大膽的在眾人面前進行表現。需要突破的難點為:體會樂曲中感情的轉變,感知音樂的美。

五、說教法、學法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納曾經說過,:“要給幼兒適合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教學方法尤為重要。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選擇了以下教學法:

教師注重輕鬆的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採用以下教法:

①提問法: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②示範法:教師親身示範兒歌唱法,便於幼兒進行模仿。

③視聽唱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形象生動的圖片,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視覺,引導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和音樂的動人薰陶。唱就是指幼兒歌唱掌握正確地唱歌方式,在體驗音樂不同變化的同時,能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幼兒注重自由地學――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採用以下學法:

①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學一學、聽一聽、學一學,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②師幼合作法: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兒歌有更深一步的熟悉,我採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接唱的方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並學習了兒歌的歌詞曲調,感受兒歌中感情的轉變。

這些教法學法都能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積極的去參與到活動中,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有效的實現目標提供了依據。

六、說活動準備

為了能讓幼兒在一個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教學目的,活動前做了如下物質準備:

①物質準備:兒歌畫冊四幅。

②經驗準備:已熟知童話故事《小紅帽》。

七、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為了實現活動目標而設計的,為了能讓幼兒在快樂中學,在本次活動中採用的是一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五個環節:

激發興趣———教師範唱———理解歌詞———練習活動———創編動作

八、說活動延伸

根據綱要要求,教育應該與生活相結合,所以此次活動延伸教師給幼兒佈置任務,回家邊唱邊跳給父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