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國小語文說課稿【熱】

說課稿1.0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說課稿【熱】

國小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駱駝和羊》是第三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看圖學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話故事。講的是駱駝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誰也不服誰,因而爭論不清,最後只好找老牛評理的故事。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懂得一個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要懂得自己也是有短處的。要學會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老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圖文對照,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當全面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別人。

3、說教具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flash課件,目的`是利用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讓學生學得輕鬆,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說教法

(1)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童話式的教學情境,師生共同暢遊在童話世界裡,這樣教得生動,學得輕鬆,更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2) 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說學法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這節課我引導學生按“看看—說說—讀讀—找找”的步驟進行探究。即引導學生用心看,想象著說,認真讀,仔細找。

四、說學情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在家中都唯我獨尊,在學校和同學發生衝突總是向老師告對方的狀。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適時教育來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童話匯入新課

出示駱駝和羊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駱駝和羊的特點(高、矮)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他們和你們一樣,也經常發生矛盾。這一天,駱駝和羊碰到了一起,他們就吵了起來。想知道他們為什麼爭吵嗎?請同學們快開啟書,讀讀課文就知道了。讓學生置身於童話情境之中,情緒必然高漲,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能主動地參與活動就能主動地獲得知識。

第二環節學習第一自然段

創設情境讓前排矮個同學表演羊,後排高個同學表演駱駝,分角色朗讀,讀出雙方的不服氣。再同桌對讀。讓學生在生生互動中體驗角色心理,激發他們的表達慾望。這樣學生在有趣的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朗讀興趣。

第三環節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我按照“看看——說說——讀讀——找找”的順序學習。看,看圖。說,說他們幹什麼。讀,自由讀課文。找,在讀的過程中找羊吃的辛苦吃力的詞語。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朗讀駱駝吃樹葉的輕鬆和羊吃樹葉的辛苦,並讓學生表演羊吃樹葉的動作,從而感受駱駝的得意。通過找動詞和表演來理解羊吃樹葉的辛苦和吃力,讓學生明白只有用詞準確語句才會生動。

在總結第二自然段學法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放手讓學生閱讀。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他們學會學習。

第四環節學習第四自然段

先讓學生談談是高好還是矮好。然後聽聽老牛的觀點。最後讓學生討論假如你是那峰駱駝或你是那隻羊,聽了老牛的話,你會怎麼想,怎麼說?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個環節

學生談自己這節課的收穫,結合日常生活說,這樣能引起他們對事情的反思,學會全面地看待一個人和一件事,也就是讓他們能唯物辯證的分析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人都是有優點的,世界上沒有全優的“完人”,也沒有全劣的“庸人”,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讓每一個同學都對自己充滿自信。這種體驗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文章的精華,它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的重點讓人一目瞭然。

國小語文說課稿2

對教材的簡要理解分析

這篇課文出自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第四篇課文,該單元雖然體裁不同,但都是要讓學生學會怎麼去愛。

文章《自己去吧》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語言寓有童趣。讓學生知道做什麼事都要靠自己,不要有依賴性的好教材,是一篇以故事為主的文章,文章主要講的是小鴨和小鷹的媽媽們帶它們的孩子去學會生活的本領。小鴨想請媽媽帶它去學游泳,鴨媽媽鼓勵小鴨自己去遊,知道自己學會游泳以及小鷹想請媽媽帶它到山那邊看美麗的風景,鷹媽媽也鼓勵小鷹自己去看,最後成功了。故事內容能激勵學生自強自立,學生讀後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確立的教學目標及理由

根據我對教材的分析,文章在本單元的地位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要虛心好學,從小刻苦鍛鍊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確立的教學重點及理由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確立的教學難點及突破難點的方法

這篇課文所授的物件是一年級的學生,通過反覆理解這幾個自然段,理解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為什麼要它們的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作為本課學生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對重點句的品讀與體會。學生體會到了“自己去吧”這個短句的含義,由此可以體會到鴨媽媽和鷹媽媽的用心。利用重點句詞的品讀與體會達到對難點的理解把握。

選擇的教學方法及理由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保準》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討論法:由於學生比較喜歡提問,老師則要多鼓勵學生敢提問,愛提問,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張揚個性的需要。小鴨和小鷹問什麼想要學會本領呢?鴨媽媽和鷹媽媽問什麼要它們的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呢?這些問題都可以引發學生討論,自由發揮,是他們對學習此文章有良好的興趣。

2、品讀法:這篇課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兩次成功,我在這裡會讓學生採用齊讀、默讀品嚐這兩次成功,讓學生在學習中更體會自己動手的含義,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感情,提升閱讀的興趣。

教學過程設計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話故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匯入新課,質疑課題。

教師講《自己去吧》的故事或聽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想、邊記,聽清楚故事講的是誰和誰的什麼事?聽完故事之後說說:

1、這個故事講了兩種小動物的什麼事?

2、主要是在誰的幫助下成功的?

3、質疑,讀了課題,也聽了故事,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初讀課文,圖文對照。

1、看拼音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要讀準字音。

2、課文有幾個自然段?請標上序號。

3、檢查自學情況:

(1)、識記生字詞。

(2)、指名說說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分段朗讀課文。

(3)、評議朗讀情況。

4、圖文對照,說說課文哪一段寫第一幅圖的內容?哪一段是第二幅圖的內容?

、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2、分小組學習討論:口頭組詞,看誰組的多?教師巡視輔導。

3、認清字形,記憶生字。

(1)、用熟字加偏旁識字。(加一加)

(2)、用熟字去掉學過的偏旁認記。(減一減)

4、指導書寫。

(1)、指導書寫時,仔細觀察田字格。

(2)、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字的寫法,“自”、“己”、“東”、“西”。

(3)、學生練習時,注意寫字姿勢。

(4)、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圖文對照,講解課文。

1、自讀自悟,領會課文第一自然段內容。

(1)、出示掛圖第一幅。

(2)、自己再聯絡讀讀書中的句子,想想你讀懂了什麼?

(3)、全班討論交流。

(4)、分角色朗讀第一自然段。

(5)、啟發學生想想小鴨剛下水時心裡會怎麼想?

(6)、分小組練習表演,師生共同評議。

2、學習第二自然段,看看有幾句話?都告訴我們什麼?

(1)、讀小鷹和媽媽的對話,體會句子的意思。

(2)、觀察圖,讀句子,體會媽媽為什麼讓小鷹自己去?

(3)、師小結:小鷹也是在媽媽的.訓練下,慢慢地學會了飛翔。只有很好地掌握了飛行技術,才能夠在藍天上自由飛翔。所以說,無論是誰都要從國小好本領,打好紮實的基礎,長大了才能成為有用之才。

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課文。

總結全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是我們大家都受到了一次教育,只要你肯努力去做,不怕困難,就能學到本領,增長才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你們會有更深的體會。下課後,大家可以在一起互相交流,你向小鴨、小鷹學習什麼?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通過匯入新課,質疑課題。初讀課文,圖文對照。學習生字詞。圖文對照,講解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課文。總結全文的環節。到達了為文章掃清文字障礙,對字詞的積累,提出所學重難點。考查學生時,第一課時的學習程度,利用提出問題,讓同學們通過自讀,通過自讀了解全文,使學生自讀時有重點的把握瞭解點,讓學生能抓住重點理解事件。在此環節運用了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在圖文對照,講解課文環節中運用討論法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範讀中讓學生感受自己去吧的含義。在熟讀課文中利用品讀法,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思想感情。最後總結中,讓學生了解並學習只要你肯努力去做,不怕困難,就能學到本領。

板書設計及意圖

自己去吧:鴨媽媽——————→小鴨————→游泳

(自己去吧) (學會)

鷹媽媽——————→小鷹————→飛翔

(自己去吧) (學會) (關愛他人)

意圖:本文由鴨媽媽、小鴨、游泳,鷹媽媽、小鷹、飛翔的過程講起,在學會游泳和飛翔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因此我採用了詞語式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突出課堂所講重點,使學生一看即懂,看到板書就能夠明白所講內容及文章重點。

國小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畫風》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新選入的閱讀課文,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

(一)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體會三個小朋友能畫風的高興心情。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4品德目標: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二)設重點為:

1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不斷創新的意識。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二、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予、主動獲取。因為這篇閱讀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所以這節課,我基本選用“全放”的教學方法。以一個教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動手畫、動口說以及各種形式的讀,在畫中培養創新能力,說中訓練語言,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境,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三、說學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靈魂,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引導學生運用畫—說—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說課堂

教學行為策略的具體運用

(一)談話,匯入新課,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從談話的方式引入新課,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使學生樂學、易學。畫畫是學生最愛做的'事兒,開始讓學生談自己會畫什麼,這個簡單的問題既能開啟學生的思路,又促使學生敢於說話,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進而談談風吹在身上的感覺,問題稍有加深,但感覺不一樣,答案就各不相同,學生依舊興趣盎然。風這一自然現象在學生頭腦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畫風,啟用思維,體現創新在學生頭腦中建立“風”這個初步的概念之後,讓學生動手在紙上畫風(即畫出有風時各種景物的變化)並配上美妙的音樂。其目的有五:一是檢查學生課前觀察風的情況;二是通過畫風理解課文內容;三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五是創造一種輕鬆、愉悅的繪畫氛圍。

國小語文說課稿4

【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成為口語交際的主體。教師主要的教學手段是創設情境,為搭建廣闊的可供學生充分展示的平臺。讓學生的語言、個性與創造思維得到發展。

本節課我把自己定位為旁觀者,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不作過多指點和限制。充分相信學生,還學生交際的自由。不過也不是袖手旁觀,是觀察和傾聽,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主動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創新。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本身特點、新課程的要求及一年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我在本課制定了以下目標:

1、學習知識和技能目標:

學習用恰當的語言、歌曲、圖畫等表現春天的特點。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2、學習過程和方法目標:

主動參與、交流自己的發現,勇於創新。知道傾聽是交流的前提,交際語言要文明規範。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有自信,有表現美好事物的慾望,敢於發表不同見解。熱愛大自然。正確評價自己和同伴的表現。

【教學流程】

我把本課設計為四個階段:

準備階段(課前進行)

交流展示階段

評價階段

拓展延伸階段(視情況安排在課內或課後)

一、準備階段

課前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感受春光的美好。學生把找到的春天畫一幅畫;教師蒐集春天的資料,製作相關的課件。為順利進行課堂教學,達到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準備的過程就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積極準備了課堂交流展示才有熱情、有內容,氣氛才會活躍。

二、交流展示階段

〖交流階段〗

1、播放《春天來了》MTV,師生一起載歌載舞:

師:春天來了,你發現了嗎?你找到了嗎?春天在哪裡呢?

大螢幕顯示課題《春天在哪裡》

歌舞“熱身”,生動活潑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啟用學生的大腦神經元,為學生進入交際訓練創設愉快和諧的氣氛,為教學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

2、明確任務:

(大螢幕顯示教材中的三點要求)

你找到春天了嗎?跟同學交流交流你找到的春天:

把你畫的春天給大家看,給他們講講你的畫。評一評誰畫得好,誰講得好。

指名讀要求,使學生明確說什麼,安排給學生確定的交際任務,用任務帶動學生的口語交際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3、自主合作交流:

第一組說春天;第二組畫春天;第三組頌春天。

提出要求:

不得大聲吵,要注意聽清別人說話的內容,然後提問或評論。要使用文明語言,違反規則就沒有資格參加五星級明星的評比。

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擇合適的小組進行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可供選擇的展覽和交流的舞臺。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自主學習的宗旨,同時也體現口語交際的`開放性特點。目的是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的開

放式口語交際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探索,主動參與並體現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中想說、會說、善說,並且使用文明規範語言,學生學習運用個性化語言。

〖展示階段〗(由動到靜)

各組選代表當眾演說自己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春天:

第一組合作編成一首詩;

第二組合作成畫;

第三組合作展覽。

三、評議階段

先自評,再互評。

(在評價中發展思維、提高思維的敏捷性、條理性和深刻性,達到語言交流的目的。)

評出五星級的明星。

(欣賞、鼓勵,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快樂。)

四、拓展創新

(延伸活動階段:時間允許就在課堂進行,否則可作為課後作業)

1、春天的引申意義:

說一說與春有關的詞語、句子、成語、事物等。

2、寫一寫:

把你說的話寫一寫。

五、結束階段

小鳥也找到春天了。聽(播放歌曲《小鳥小鳥》),讓我們和小鳥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吧!師生一起作小鳥飛出教室。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

春天在哪裡

說──完整聽──仔細問──明白答──清楚

【教學中要注意的幾點】

1、口語交際的重點是交際,要使人人投入其中,重視規範語言,注意交際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

2、教給學生必要的聽說及交際的方法。給學生適當的示範,有困難的要提供例句。

3、注意形成性評價,在交流過程中以積極、寬容的態度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多給學生一些人文關懷,滿足他們的實際需要,讓他們學會充分表現展示自己,並從中獲得樂趣。

國小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落花生》一文是北師大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通過介紹作者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收穫節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讓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四點: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居然”、“榨油”、“便宜”、“愛慕”、“體面”、“吩咐”、“分辨”等詞語。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

4、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學習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寫法,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教學重難點是: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

二、說教材的教法和學法

本課通過採用借物喻人的寫法,讓學生對課文中花生品格的學習,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什麼是有用的人,什麼是隻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用的.人。所以教學這篇課文,我採用多種新穎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情景教學法、講授法、談話法、啟發式教學法。使用情景教學法是因為課文采用到借物喻人的寫法。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花生外形不美卻很實用的認識,我特意採用這一教學方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新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用講授法是因為本課是一篇講讀課文,對文中的重點、難點教師要講解,這樣學生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有關內容,便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用談話法,在這一問一答的形式下,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文中的疑點、難點。利用這一方法,目的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目的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用啟發式教學法,是確定國小語文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教師對文中的問題給人以點撥指點,指導學生學習,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為調動全體學生直接參與學習全過程起到重要作用。

三、說教學過程

1、用情景教學法來匯入新課。

(直觀匯入)大家都知道一出好戲要演好序幕,一篇新聞要寫好導語,同樣上好一堂課也要重視開好“頭”。因此,教師要上新課時要精心設計課的匯入語。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由於學生剛從外面進教室,心裡還沉浸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之中,他們雖然在上課,但是精神不夠集中,歡欣鼓舞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專心聽為了引起學生的不隨意注意,我特意出示一幅圖,並不失時機地提問:“你們當中有誰乖知道什麼叫落花生嗎?落花生有什麼特徵?等問題來匯入新課。板書課題:落花生。

2、授新課。

(1)、初讀課文。為了直接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我先教學生字,以便解決學生們朗讀過程中的困難。接著讓學生邊朗讀課文,邊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一件什麼事?文中可分幾段?讓學生理清課文的段落,為下一步學習課文內容鋪下階段。學生在給課文分段時,可能會出現幾種不同的分法,這時我會巧妙地處理以下情況,並歸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法,你們的分法是正確的,但是老師這裡還有一種分法,下面老師就把它寫出來共同討論,看哪一種比較合適我們理解這篇課文的內容。然後教師板書課文的段落。

(2)、深入理解課文。為了理解花生的品格。我運用談話法來匯入課文

a、同學們請找出:我們姐弟認為花生有哪些好處?(板書)花生的好處(談話)父親說花生有哪些好處呢?父親是怎樣評議花生的?

b、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我還精心設計問題。設計的問題是根據班內學生的程度來設計。由容易到困,由淺入深,讓全體學生在輕鬆、歡快之中學到新的知識,讓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他們探究新知的主動權。父親用什麼方法來議論花生的?你們認為什麼是有用的?什麼是隻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生活中像花生一樣的事物還有什麼?身邊有沒有具有花生精神的人?(提問個別學生,教師小結)

3、鞏固深化。

在教學結束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花生品格的深刻認識,我巧設了兩道小練筆

(1)我愛花生,它的好處很多,它雖然沒有___,但可貴的是___。我們的___不正像花生一樣嗎?他___。

(2)我愛___,它的好處很多,它雖然沒有___,但可貴的是___。我們的不正像一樣嗎?他___。

4、總結全文。

為了深化主題:“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我朗誦了許地山的生平,最後引領同學們銘記許地山的一段話。四、說板書設計。板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鋪助手段,是通過學生的視覺器官感受教學內容的一種方式。一篇課文的板書設計好與不好,是直接影響學生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又反映課文的中心,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總結全文。板書設計:落花生好處多:味兒美、榨油、價錢便宜(物)最可貴: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春蠶、蠟燭、粉筆……)↓(借物喻人)人:實在、求奉獻(護士、清潔工、老師……)

國小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紅樓春趣》選自《紅樓夢》,《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的巔峰,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本課講述的是寶玉、黛玉等人在大觀園裡放風箏的故事。對於本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紅樓夢》不是很熟悉,因此本課在教學時,要多向學生介紹《紅樓夢》的相關資料。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屜、鬟”等12個生字,讀記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3.瞭解文中各人放風箏的過程。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難點:

瞭解文中各人放風箏的過程。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默讀法

本課篇幅比較長,因此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默讀。通過默讀,讓學生學會快速瞭解課文內容,瞭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節。

2.拓展閱讀與點撥法

課文節選自《紅樓夢》,課文的語言屬於古白話,學生讀起來不容易理解。可以先讓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紅樓夢》,教師講解《紅樓夢》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讓學生先了解小說的背景,再瞭解課文內容。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紅樓夢》以及作者施耐庵簡介,還包括課文生字、詞語等內容,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初讀課文,嘗試讀一讀《紅樓夢》前五回,查詢資料,瞭解《紅樓夢》的故事梗概。課內主要是瞭解課文講述了什麼內容。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課前要安排預習,教學流程如下:

(一)佈置預習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圈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

通過這麼幾天的學習,大家說說我國的四大名著分別是什麼?我們已經學了其中三部名著的片段故事了,今天就來看看《紅樓夢》中的一段故事,請大家翻開書,齊讀課題,說說你從課題中知道了什麼。(板書)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齊讀閱讀要求,明確學習要點。

2.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出示生字和詞語。

生字:屜鬟諱晦釵敞襲帕紈咯絞姊

指導讀音,提示易錯:“釵”讀chāi,不讀chā;“諱”讀huì,不讀wěi。

3.梳理層次:第1段(1-2)放風箏的起因;第二段(3-5)眾人放風箏;第三段(6)剪斷風箏。

三、合作交流,學習感悟

1.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課文講述了賈寶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觀園內一起放風箏的開心熱鬧場面。

2.自由提問,互相解答,教師點撥。

(對不解的詞語引導歸類,對人物分析引導學生關注課文,具體來說)

3.印象深刻的情節。(插敘、語言描寫)

4.說說哪個人物給你的印象最深?(關注人物語言、動作描寫,具體分析)

黛玉:嬌嫩柔弱、弱不禁風(“用手帕墊著手,頓了一頓、我也要去歇歇去了”)

紫鵑:利落乾脆、明事理有主見(“難道天下沒有一樣的風箏”“姑娘不放,等我放”)

5.總結方法:經典的文字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的人物刻畫精細,我們熟知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在一本經典著作中都是運用自如的,我們在讀的時候要做到抓大,就是抓住大概內容,瞭解故事大意,不要被一些拗口的生僻的字詞堵住,然後尋細,這個細就是關注人物的細節,譬如我們在分析感受人物時,老師總要求大家結合內容,具體分析,通過人物細節發現人物性格。

6.自讀閱讀連結,說說自己放風箏的趣事

四、課文小結

課文寫了大觀園的裡的人們一起放風箏的開心熱鬧場面,寄託著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和嚮往。

國小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蘆花蕩》,它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收錄的五篇文章有三篇是新聞,一篇書信,一篇小說。雖然體裁不同但都是與戰爭有關的內容。可見編者是用戰爭題材的作品來讓學生了解過去的歷史,來了解正義戰爭的威力與非正義戰爭的罪惡。我所說的這篇文章是一篇小說,它通過塑造生動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當時特定歷史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勇氣與威力、信心與信念,揭示戰爭給受害國人民帶來無盡的傷痛以及侵略者被勇敢者無情的殺戮。這看似殘酷,反映的卻是一個不屈民族的抗爭之魂,永不示弱的民族之氣,體現了以其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勇武精神。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學生通過對此文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從而激發起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弱國無尊嚴,以此引出梁啟超說的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來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發奮學習的強烈慾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文以載道的目的。

《蘆花蕩》是中學語文教材傳統篇目,是孫犁的白洋澱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說《荷花澱》),此篇小說是他在延安時期的作品,因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過文藝界的注意⑴。小說通過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一樣的年近六十的老頭子用船護送兩個女孩子(大菱、二菱)通過敵人封鎖的葦塘,由於他過於自信和自尊而被敵人發現,大菱負了傷,就此引發了老人在水中用鉤子鉤敵人的腿、用竹篙砸敵人腦袋的復仇過程,從而讓老人洩了民族之憤、找回了自尊。老頭子與侵略者之間的對立關係實際上是中華民族與侵略者之間不可調和的關係,是瘋狂的侵略與勇敢的反侵略的一個縮影。所以作者自己說,只有我們這個時代(抗戰),英雄像是一種志向,和必要完成這種志向,死無反顧,從容不迫,卻是壯烈的千古一致的內容。⑵如果我們為民族有如此的英雄擊節而歌的話,那蘆花蕩裡的老頭子便是高唱易水新曲的荊軻。作者借用這樣一個及不惹人注意卻很有個性的小人物,設定了一個簡單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表現了一個在反侵略戰爭的偉大背景裡湧現出來的中華民族抗戰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的主題。

2、教學設想:

《蘆花蕩》是以白洋澱地區軍民抗日鬥爭為題材的'小說。隊伍駐紮在葦塘內,裡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來完成。我們可以試問一下,維繫整個葦塘內抗日隊伍生命的交通全由一個老頭子負責(他的工作範圍廣的很:裡外交通,運送糧草,護送幹部;而且不帶一枝槍)不覺得奇怪嗎?但我們從老頭子那雙尖利明亮的眼睛以及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便可知其身上早就賦予了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得緊緊把握住老頭子的性格特徵來分析,分析他愛與憎的價值取向、智與勇的執著表現,以此來揭示人物情感的附著點,找尋他能夠不負抗日軍民之厚望獨自一個人擔當交通員的深層原因,從而展示作者思想和寫作意圖,揭示小說主題。

3、教學目標:

按照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m)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以及本單元編者的要求,我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認知能力目標、動作技能目標和情感取向目標。

⑴ 認知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概括口述故事的能力。

體會人物愛與憎的情感、智與勇的靈氣。這是本課的重點。

啟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⑵ 動作技能目標:

揣摩老頭子用竹篙砸敵人腦袋時的心理獨白並把它寫下來,字數300左右。

⑶ 情感取向目標:

樹立正確的愛憎意識,反對侵略、主張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和諧友好的原則。

二、說學情及學法

1、說學情:

高爾基說,小說是時代的生活和情緒的歷史。我們鑑賞小說,應仔細尋味一個特定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人物是怎樣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⑶。坐在課堂裡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從現有的八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上看,對小說的閱讀已有一定的感性認知和具備初淺的理性分析能力,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尋味小說中人物生活、思考、憎愛和追求的依據與出發點。雖然班級學生語文素質良莠不齊,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基礎差,但本文文字淺顯,通俗易懂,情節引人入勝,再加上有一部分學生對抗日戰爭題材的故事已相當熟悉或懷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課堂上應通過激趣促使學生保持濃厚的注意力。

2、說學法:

⑴ 自主學習法:

自主學習是學生感性認知文字的實踐基礎,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文字的漸進過程,也是教師發現學生聰明才智的不渴源泉,所以必須要求學生自主、獨立地預習,並收集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篩選資訊的能力,為上課作好準備。

⑵ 探究學習法:

本文是一篇必修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學生通過摘要性的預習可基本把握人物概貌與故事情節,但老頭子的核心性格過於自信和自尊的傳奇色彩是他功與過產生的淵源,值得我們仔細咀嚼品味與探究。如,對丟人現眼、沒臉見人等詞語就包含著一種強烈的自責,愧疚得無地自容的心理。所以就應引導學生好好的品味,進行重錘敲打,細細琢磨。這是釋惑的重點,也是學生個性化閱讀最易出彩的環節。

⑶ 合作學習法:

由於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的個性化發現進行交流、比較、補充,激發並牽引底子薄、基礎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享進步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有必要進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

三、說教法

1、學生中心法:

此課文由於語言淺顯易懂、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就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讀完課文後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當堂用紙條的形式把問題告訴老師,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後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如果學生還有困難就再去引導他們生成知識與能力,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中心觀的新課標要求,也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特點。當然,學生所提的問題也許反映不了課文的重點與難點,這就需要老師敏銳感知有沒有補充問題的必要。如,學生往往會忽略的老頭子為什麼一個人能承擔內外的交通重任?從老頭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等等深層次的問題也許就需要教師及時提出來。

2、對話教學法:

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活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過程。⑷這種對話並非師生間一問一答的簡單操作過程,而是智慧火花的碰撞與融合、是愉悅氛圍的分享與共處、是精神陶醉的呈現與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人格的平等與溝通!如,也許有學生會問:既然老頭子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殺滅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麼會藏在葦塘裡不敢出來呢?這個問題在現有的任何參考書裡都找不到答案,如果有學生提到這樣的類似問題,表明學生真的讀出了個性、讀出自我對老頭子的看法,在此老師就必須說明這篇文章的體裁歸屬,是作者在宣揚一種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反侵略戰爭中呈現出來的一種旺盛的民族鬥志。以此來貼近與學生的對話。

四、說教學程式

1、第一步:匯入,展示背景圖片,理清故事概況。

課件播放背景音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及蘆花蕩的圖片,教師作適當的解說,讓學生感知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和時代背景,感知作者在作品中藉助形象傾注的情感(哪兒是對大菱二菱的愛,哪兒是對敵人的恨)並口述故事情節。再找出本文的主角──老頭子的性格特徵:老頭子過於自信與自尊。

(約3分鐘,3~4個學生。)

2、第二步:速讀,勾畫性格寫照,呈報疑難問題。

哪些地方是老頭子性格的具體寫照呢?

這裡要說的是人物的性格寫照都散落在課文中,請學生圈點出並用從這一句看出了或這一句表現的句式獨自舉手發言。例如,從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可以看出老頭子的自信。完了後學生還需把要解決的問題寫在字條上呈報上來,老師整理、分類、篩選後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再反回合作小組進行交換討論、解決。學生自己找的問題一般都比較淺顯,這些問題在書裡大部分能直接找到,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但教師有必要對一些問題進行補充,以完善文字對學生的要求,從而引領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合作探究。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意在檢查學生從自主預習到效果反饋過程。

(約6分鐘,全體學生參與。)

3、第三步:研讀,走進人物內心,增強情感體驗。

好的小說總是把思想隱藏在形象深處的。小說形象的描寫的最基本的方面,往往是典型人物的塑造⑸。這篇小說中的老頭子對大、小菱的拳拳愛心與對侵略者的切齒憎恨、在同敵周旋中的智慧與以少勝多的勇敢都寄存在這個形象中並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於是在此就有必要深入課文再次研讀相關語段:

(注:由於教師對學生當堂呈報的問題有不可預知性,所以只能暫時用文字要求學生掌握的問題來表述教學過程,不過後面還留有機動的時間可作調整。)

⑴ 分析人物性格的作用,合作小組討論: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⑹。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可越俎代皰。如果只有教師的侃侃而談或者只讓學生獨自思考,一部分學生可能會陷入罔然而一無所得,在此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創設學生對話氛圍,激揚學生閱讀思維,讓智慧在碰撞中產生,讓知識在交流中生成,讓能力在互惠中提升,這是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在此學生討論後可能會因思考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看法。如:具有象徵的作用──愛國抗日的勇毅,愛憎分明的正氣,自信自尊的嚴苛,智勇雙全的寫照;或者按教參的說法──貫穿全文的線索;甚至還有可能會說到是對二個小姑娘對老頭子抱懷疑態度的反襯等等,在此教師有必要給學生以相應的肯定和正確的引導。

(約5分鐘,8~10個學生。)

⑵ 全體學生朗讀這時那受傷的才痛苦地哼哼起來。怎麼張嘴說話?我這老臉呀!

問題:此段屬於什麼描寫?有什麼表現力?

此題讓學生獨自思考回答,以瞭解學生對重點語段的理解能力,考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天賦,為課後的面批面改、分層教學提供事實依據;如果學生回答不理想,教師可以適時扮演起課堂中首席的角色。

(約3分鐘,3~4個學生。)

⑶ 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並說明原因:

本題將採用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學習,先由同學自己選擇喜歡或感受較深的句段在組內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和組內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再由組內派代表講出所選句段喜歡的原因並把該句段朗讀出來;教師可就學生的語氣、語速、音準、句逗、輕重等閱讀問題進行評價並作適當的調整,提高學生對自己所選語段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如,過於毒蛇即要讀得重又要讀得稍慢些才能品出該詞在語段中的作用。採用這種方法可以體現:

①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確保個性化閱讀的時間。

② 培養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③ 啟發與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而新穎的見解,化解本課的難點。

(約8分鐘,6~8個學生。)

⑷ 讀語段練筆: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裡去。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問題:老頭子在用竹篙砸鬼子們的腦袋時,他心裡會產生怎樣的獨白?請同學們揣摩並寫出來,字數300左右。

(寫作加交流約10分鐘,全體學生寫作,4~5個學生交流。)

設定這兩個問題就是要學生仔細品味揣摩老頭子愛與憎、智與勇的具體內容,增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閱讀與練筆中發現自己,融入作品創設的環境,從而達到在情感的體驗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4、第四步:反饋,鼓勵學生提問,創設對話環境。

學生有可能會提到我在前面講到的問題,那就是:既然老頭子這麼厲害一個人能滅殺十幾個鬼子,那抗日隊伍怎麼會藏在葦塘裡不敢出來呢?等這樣富有創新思維的問題,在此我們就有必要進行預設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案。設定這樣的環節為的是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裡擁有了真正平等對話的機會。

(約2分鐘,3~4個學生。)

5、第五步:延伸,摘引相關材料,拓展閱讀空間。

課件展示《生死攸關的燭光》片斷:一天晚上,屋裡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蠟燭熄滅了。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以課文為原點形成閱讀輻射,擴大學生閱讀視野,提高學生對語言材料外化資訊的鑑賞與內隱素養的結合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世界和平的意識。

(約3分鐘,教師讀材料,2~3個學生回答問題。)

6、第六步:小結,教師適時煽情,引發學生共鳴。

用一些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和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九·一八》來襯托小結,渲染中華民族在外敵入侵時那種誓死抗爭的悲壯歷史,以此表現正是有許許多多象老頭子一樣的英雄存在,才顯示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⑺這一事實。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

(約2分鐘,教師準備小結稿約300字左右。)

以上共42分鐘,留約3分鐘時間作機動處理。

五、說教學手段

1、多媒體課件提供《蘆花蕩》相關的資料及簡略的作者介紹;用二首歌曲一前一後渲染時代氛圍。

2、在分析人物性格及相關的研讀內容時,多媒體同步顯示教學內容,外帶穿插些中國人民抗敵鬥爭的圖片或者編輯的視訊材料,與課文主題相扣。

3、拓展材料列印成課件隨時呼叫。

運用多媒體,可以扣緊課文與課堂的環節,勾連課內與課外的脈絡,提高課堂結構的密度,保證課堂前後程序的流暢。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隨課堂進度而同步呈現(用手寫在黑板上):

蘆花蕩

老頭子 一切保險 (自信) 愛憎分明

(過於自信 過失(大菱負傷) 民族

與自尊) 我沒臉見人(自尊) 英雄

復仇(竹篙砸鬼子) 智勇又全

【註釋】

⑴⑵⑺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P16

⑶⑸ 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試驗本)語文第四冊《現當代小說鑑賞》P45

⑷⑹ 《國家課程標準·第四學段·閱讀》

國小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白楊》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講讀課。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國小的兩個孩子,在返疆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本篇課文,一、是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思考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見解的能力,並能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因此,我擬定了以下幾個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4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紹、新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

3、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見解。

課文重點、難點,是要了解白楊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達含蓄,意義深刻。在課文裡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變化描寫和人物對話描寫,突出了人物的不同個性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幫助理解,並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投影、放錄影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

在指導朗讀時,可分角色朗讀,讀書時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動揭示出來,如爸爸的神態變化;兩個孩子的對話要讀出天真和稚氣來,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個性特點;爸爸說的那段話,因為是對孩子說的,嚴肅中又不失親切和循循善誘。本文的教學以讀為主,通過朗讀一理解一朗讀,並結合多媒體等方法教學本課。而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做適當的提示或點評,讓學生當學習的主體,老師則起主導作用。

三、說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為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我著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直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四、說教學程式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講列車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駛,車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第二部分從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講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第三部分從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講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爸爸希望孩子們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課文重點是二、三、四段,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我計劃兩課時授完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初步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並學習第一部分內容,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精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在不停的設疑、釋疑中,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表白了什麼樣的心,從而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從小要樹立個人要服從祖國需要的人生觀、價值觀。現在我單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式。

(一)複習新詞:匯入新課,直奔重點。

一上課我將投影出以下詞語:“戈壁、界限、介紹、新疆、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然後提問哪個詞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

(渾黃一體)此時在螢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車窗外閃過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並配上兄妹倆的爭論錄音。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疑。

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二至四部分的內容,琢磨出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接著分角色朗讀。讀完後,讓學生談談他們從朗讀中知道些什麼,不理解的是什麼?我再把他們有價值的問題歸納出來,估計有:①白楊有什麼特點?②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借白楊表白什麼樣的心?③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④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最後嘴角會露出微笑?

(三)討論、釋疑。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通過反覆朗讀,學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內容大概講的.是什麼,接著我重點組織引導他們逐步釋疑,深入地學習課文,體會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1)我重點讓學生朗讀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的話,提示:讀時要體現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然後請他們討論爸爸的三句話說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根據他們的回答,板書:高大直立、生命力強、堅強不屈。接著螢幕展示出白楊與風沙、雨雪搏鬥的情景,觸景生情,老師引導全班齊讀這些話,讀出對白楊的讚美之情。

(2)學生了解了白楊的特點,由樹及人,逐步加深,讓他們自學第15至17小節,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麼共同之處。

完成練習:

①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在邊疆不管遇到,還是,他總是那麼,,也。

②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裡紮根。邊疆需要,就在這裡紮根。

完成練習後,我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並點評: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

(3)學生領悟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寫法,就不難明白最後一小節中,大白楊是指爸爸,小白楊是指孩子們。然後重點討論,課文中爸爸兩次沉思,思些什麼,最後為什麼會露出微笑?

學生明白了爸爸是因為相信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發出心底的微笑。這時我深情地轉述在邊疆建設者中流傳的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板書(無私奉獻)。

(四)總結課文,激發情感,教育學生。

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後面貌,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裡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在《小白楊》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五、說板書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板書設計(略)

國小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第三單元以“大自然的啟示”為主題,主要是通過課文來進行觀察自然、保護環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學常識為主的敘事文章。它以事情發展為順序,講述了我和同伴去旅遊時看到一隻幼龜被嘲鶇啄食。他們不顧嚮導的勸阻,讓嚮導把幼龜放入大海,結果指使更多的海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截然相反的結果。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匯入,範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複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後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著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說教學要點

瞭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發是重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閱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說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說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 一)釋題

板書課題,什麼是“道”?自然之道是什麼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麼規律呢?

(二)回顧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麼?

2、出示圖片,瞭解太平洋綠龜的相關知識。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螢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這是一件什麼樣的事令作者如此後悔呢,自由讀課文3~7自然段,說說這是一件怎樣的事。

(作者他們救了一隻幼龜而害了許多隻幼龜。)

概括板書“救龜”──“害龜”。

“救龜”與“害龜”分別是哪幾段?(3~4,5~8)

(四)抓關鍵詞,學習“救龜”(3~4)

讀讀第三段,你覺得這一段裡值得你積累的詞語有哪些?(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找到這兩句話讀一讀,聯絡上下文,用你的動作來說明這兩個詞的意思。(指名錶演)

從這兩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幼龜非常謹慎,寫出了“偵查”之意。)

還有一個詞也說明了幼龜很謹慎,你知道是哪個麼?(突然,說明其動作快。)

齊讀第三段。

正在這時,一隻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麼做?

是啊,憐憫之心人皆有之啊,咱們來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們是什麼樣的反應。

找找遊人和嚮導不同反應的詞語。

1、遊人:緊張 焦急 呼喊

2、嚮導:若無其事 極不情願 冷淡

出示:

嚮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分角色朗讀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龜,你會怎樣感激嚮導呢?

(五)學“害龜”,體會心情

1、故事到這裡結束,該是完美的結局。可是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指名讀5、6段,看圖,想象慘狀,體會“飽餐一頓”。

2、一隻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於得到錯誤的資訊,成百上千的幼龜爬了出來,成了食肉鳥的美餐。我們真是幹了一件_____的事。此時此刻,作者和同伴們的心情怎樣?吃驚、震驚、後悔、自責。

3、填上適當的詞語,讀句子。

同伴( )地說:“天哪,看我們做了什麼!”

(六)明道

1、沙灘上的`慘劇正在發生,我們應該怎麼辦?補救。讀第七段,把描寫嚮導和我們的動作的詞語畫出來。

此時的心情怎樣?

交流:摘下、放進、抓起、奔跑。

此時嚮導和我們的心情怎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這些幼龜──趕緊、迅速、氣喘吁吁)

朗讀體會心情。

2、我們的補救有效果嗎?儘管我們竭力搶救,可不少幼龜還是成了食肉鳥的美餐。

讀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麼?)

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我們此時會想些什麼呢?

嚮導由若無其事到不情願,現在心情又是什麼樣?

3、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說的那句話(出示)還會勸告他嗎?你還會哀求他嗎?還會去指責他嗎?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現在你對嚮導的話,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嗎?誰來說說。

(七)作結

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麼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課外探討;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麼不制止,反而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國小語文說課稿10

一、教材編排意圖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爭論,故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要像小鳥站得高,看問題,認識事物才全面。十三課之前,我們已經學過兩篇寓言,因此學習《坐井觀天》這一課,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這一課的銜接作用顯而易見。

教學目標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材料,積澱語感經驗的基本認識和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結合新一輪課改精神,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充分發揮想象,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寓意。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角度,引導學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樣自以為是,學習小鳥的誠懇勸告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圖文結合,利用簡筆畫找“井沿”,找黑板或是體會位置不同。課桌的“邊際”,學生模仿動作(“井口大”和“無邊無際大”),理解詞意;

(2)做實驗,體驗“觀天”。站在視窗看“天”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引出目光短淺,所見自然有限來揭示寓意;

(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識廣;

(4)初步體會出寓意後,將知識轉化,學習遷移,設計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麼,會說什麼,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

(一)動畫匯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一半,國小生認知很直觀,一開始,我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一幅圖(文中插圖,會動,但沒有聲音)讓學生觀察畫面,說說畫上都畫了些什麼?並啟發學生猜一猜兩個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在交流中對課文產生興趣,在不知不覺中輕鬆自然進入學習。

(二)初讀課文,略知文意,引導自主識字

一堂成功的語言課必然充滿朗朗的讀書聲,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小精靈兒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剛剛開啟課本,我鼓勵學生自己嘗試著讀課文,爭取讀正確,讀順暢。具體要求是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來幫忙多讀幾遍,這樣體現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個人情況;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鍛鍊勇於面對主動解決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2、再讀課文,畫出生字。

給學生兩分鐘時間完成任務,邊作記號,老師邊巡視,指導認讀。

3、藉助拼音,把生字和生字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語境中識字)

4、指導識字,出示卡片,先帶音節出示,再去掉音節出示。讀準“信”、“青”。

(三)研讀

在能夠流利讀懂全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有感情朗讀。

1、錄音範讀課文。

2、找生嘗試有感情朗讀課文。

學生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讀後思考時間兩分鐘。先小組內交流讀書收穫,老師適時點撥,傾聽學生的討論。這裡給學生充足時間(5分鐘)。

3、再讓學生自由閱讀,讀後自由表達。

打好自主學習語言的基礎,《語言課程標準》強調“在語言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於學生的發言只要言之有理,就應予以表揚,對不當之處及時點撥,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四)精讀(多樣讀法,達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效果。)

1、個別讀,想象故事情境。(讀重點段落——三次對話)

2、齊讀本課詞語(圖文結合理解生字、詞)。

3、範讀,語氣感悟,瞭解青蛙和小鳥的不同心態。

4、對話讀,聽中感悟。(師讀小鳥,生讀青蛙)。

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影、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引讀法、美讀法(把自己當小鳥、青蛙,體會他們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讀感悟他們的語言)、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讀中學生自己評價,通過不同形式的讀,進一步理解;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鳥的理解才是正確的。

(五)理解寓意,開拓延伸

1、在上面通過多形式、多方法的朗讀課文的基礎上,交流讀書收穫,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適時引出課文寓意。

2、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內涵,培養形式創造性思維。

三、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解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自然呈現,而不是老師單方面效應的體現。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1、字詞上圖文結合,插圖上找“井沿”、找“邊際”。指導書寫,讓學生自己觀察“沿”應該注意什麼筆畫,“信”字、“際”字。寫一寫,認一認。

2、指導學生讀中發現問題,問一問,探究問題,辯一辯,解決問題,論一論,以讀悟法、想象情境、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直

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3、設計科學啟發性的習題:

(1)用“因為……所以……”說一說,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的理由,小鳥說……;

(2)青蛙和小鳥各自笑的含義;

(3)用簡筆畫設計板書,讓學生一目瞭然理解寓意。

國小語文說課稿11

【教材分析】

《春的訊息》是我國著名詩人金波為孩子們寫的一首春天的詩歌,介紹了春天的幾個特點:蝴蝶飛舞、雛菊開放、枝頭吐出綠苞、田野鑽出嫩綠小草等,意境很美,讀起來琅琅上口,非常適合學生品讀。這樣的詩歌,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材料。

【教學目標】

課標裡對詩歌教學的建議是應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根據詩歌特點和兒童情感、年齡的特點,學習這課我定了四個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詩文。

(2)在讀中理解“牽引”、“雀躍”、“明麗”、“面頰”等新詞的意思。

(3)有感情朗讀詩文。

(4)仿照第三、四小節格式寫詩。

第一課時完成前兩個目標,這樣確定是因為課標對一到九年級的閱讀都提出了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詞語。只有在第一課時完成了這些初級目標,才能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完成後兩個目標,這樣確定是因為這篇詩文適合學生品讀,只有讓他們反覆品讀才能品味、積累語言,而仿寫是讓學生學習運用的過程。下面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想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充分感悟文字,體會語言的魅力,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能聲情並茂地誦讀詩歌並仿寫。

【教法學法】

教法

本節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所以我準備採用以下四種教法指導學生感情朗讀:(1)範讀。低年級學生模仿能力強,範讀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指導方法。 (2)兩種不同讀法對比讀。(3)抓重點詞語品讀。(4)想意境讀,比如這句“風,搖綠了樹的枝條”讓學生想春天的風是輕輕地,枝條就像坐在搖籃裡盪鞦韆。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想到這種意境,讀出味道來了。(5)由扶到放,重點指導難讀的一、二小節,第三小節的“愛憐”一詞,剩下小節放手讓學生採用前面學過的`方法練習讀。

學法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於二年級學生,依據他們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的。所以本節課我重點採用以下兩點學法:(1)讀中感悟法。課標講“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2)提供遷移機會,鞏固運用學法。《國小課程與教學論》裡講閱讀教學一方面是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這裡我引導學生仿寫就是一個學習運用的過程。

【教學設計】

1、板書課題,整體感知

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要注重教學的細節。板書課題時,為了吸引每一位孩子,我讓他們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板書課題,並引導他們注意“春”字捺的起筆位置,“息”的心字底三點起筆落筆位置。這樣孩子們不僅記了字還懂得怎樣寫字更漂亮。讀了課題後,我這樣引導:這首詩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的畫卷,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讀,看看你腦海裡出現了哪些畫面?我聲情並茂讀完請同學們說腦海裡浮現的畫面。然後引導學生在黑板上寫下枝條、小鳥、蝴蝶、雛菊、溪流、陽光、小草等這些春天的景物。因為這首描繪春天的詩歌孩子們都有生活體驗,詩歌的語言簡練意境優美,讓他們去概述內容不容易講出來,但通過想象畫面就非常容易講出來了。

2、品讀詩句,領悟語感

這首詩歌最難讀的是第一、二小節,第三小節的“愛憐”一詞。品讀第一小節,我重點指導讀第一、三、四句話。第一句“風,搖綠了樹的枝條”,我引導他們想春天的風是輕輕地吹,枝條就像坐在搖籃裡,輕輕地、柔柔地讀,就讀出意境了。第三句“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引導他們理解整整寫出了冬天的漫長,要讀出漫長就必須拉長重讀。第四句“你看,春天已經來到!”引導學生體會盼望了那麼長時間,春天終於來了,心情的興奮該如何讀?並請他們注意標點歎號,讓他們知道讀出感情不僅僅要抓住重點詞語,想象情景,還要看標點來品讀,來體會情感。品讀第二小節,我重點引導兩處,一處是“讓我們換上春裝,就像小鳥換上新的羽毛,飛過樹林,飛上山岡”。這處我採用兩種不同讀法對比讀,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孩子們著急地到野外去玩,要讀出著急的心情就必須語速加快。一處是“到處是春天的歡笑”,到處寫出了孩子們高興地玩了很多地方,處處都留下孩子們的歡笑,這裡我這樣處理:會讀書的孩子能讀出文字背後的意思,那“到處”除了樹林、山崗還有哪裡?孩子們會想象還有田野、校園、花園等一些地方,我引導他們思考,這麼多地方,怎樣讀才合適?第三小節,“愛憐”一詞,我準備採用換一換的方式來理解。這樣問他們“愛憐不如高興好,高興地捉住再高興地放掉多好,換掉吧?”這時學生就會從兩個高興重複了不能換,放掉蝴蝶時是不捨,不是高興來反對我的建議。我趁機板書出愛憐,告訴他們憐在字典裡有兩種意思一種是“可憐”、一種是“愛”,在這首詩歌裡應該是哪種意思,得出是愛後,再試著讀出這種意思來。

在引導學生品讀完這些難讀的地方後,我讓他們依據剛才的方法練習朗讀其他小節。

大家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更應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本詩語言簡潔,節奏明快,有強烈的情感,所以在品讀這個教學環節我採用一些適用的教法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既理解了詩文,達到了感情朗讀這一目標,又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

3、仿照第三、四小節寫詩

有一位詩評家說:“只讀不寫,眼高手低;只寫不讀,眼低手也低。”這些話形象地說出了讀詩與寫詩的關係,我讓孩子們仿寫不是為了成為作家,指導孩子寫詩,並不是要讓孩子個個成為詩人,而是為了引導孩子走向生活,引導孩子有一顆“詩心”,將自己融入社會、融入生活,學會去觀察、思考、想象,並從中學會表達。

4、推薦閱讀詩人金波的另兩首詩歌。談談感受。

此環節設計緣由有二:一是引導學生讀詩、品詩,創造出詩的氛圍,讓詩進入學生生活。這就會給他們心靈上播撒下詩歌的種子,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詩歌就會在他們心中發芽、長葉。二是讓學生知道詩歌有意思,只要多觀察、多動筆,也可以寫出詩歌來。

四、說板書

1 春的訊息

枝條 小鳥 蝴蝶 雛菊 溪流 陽光 小草 杜鵑 風箏 桃花

愛憐 雛菊

本課的板書設計力求突出重點,反映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孩子們上臺板書,不僅對這些詞語加深了印象,而且在老師對字的品評中更加清晰地明白怎樣寫字更漂亮。凡是孩子們理解有困難的的詞語如“愛戀”、“雛菊”我都端端正正板書到黑板上,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更好地學習運用。

國小語文說課稿12

  《掌聲》是蘇教版教材國小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因生病落下殘疾後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鼓起生活的勇氣變成了一個樂觀自信的孩子。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感人至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絡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環節:設定情境,匯入課題

課伊始,我就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從而帶領學生走進文字——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5小節與第1—3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1—3小節,通過自由讀,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驗小英的內心世界,認識得到掌聲前小英的性格特點。然後以“可是,現在的英子是這樣的嗎?”自然引入到第5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閱讀後,感知到英子的開朗、快樂與憂鬱、自卑之後,我以::“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第三環節::聚焦“掌聲”,感悟內涵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細讀描寫掌聲的兩個重點句,品字詞,談體會,再讀重點段,這樣層層深入指導朗讀,以讀代講,保證讀的時間,豐富讀的形式,激發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再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體會掌聲在小英內心深處發生的神奇力量,深刻感悟掌聲的內涵。

第四環節:填補空白,發展內涵

用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小英邊走邊在想些什麼”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通過採訪的形式,讓孩子們與小英對話,設定這樣的問題:“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裡,你會給她掌聲嗎?為什麼給小英掌聲?想通過掌聲告訴她些什麼?”等生動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接著,讓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公益廣告《掌聲》的錄影片。問學生你認為哪些人需要掌聲,為什麼?現在你認為掌聲是什麼?(鼓勵、是讚賞、是尊重、是關愛……)。進一步發展了掌聲的內涵。

第五環節:聯絡實際,昇華主題。

課文學結束後,我設定了讓孩子學寫詩歌,用一兩句詩的語言寫出自己對掌聲的認識,內化掌聲。然後,點明掌聲就是一種愛,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愛的表達方式,水到渠成,昇華了主題,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學會表達愛。最後的作業設計“在我們的生活中,掌聲無處不在,你得到過別人的掌聲嗎?當時有什麼感受?你曾把掌聲送給誰?為什麼?把它寫成一段話。”

國小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開滿鮮花的小路》是一個溫馨浪漫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擬人的手法,講述了長頸鹿大叔給鼴鼠先生寄來郵包,鼴鼠先生不知道里面一粒粒的籽是什麼?就去問松鼠太太,到了松鼠太太的家,發現郵包裡面是空的,松鼠太太發現了郵包上有個小洞,春天的時候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條開滿鮮花的小路的故事。該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人物對話簡單潔明瞭,但為孩子營造了一個浪漫溫馨的氛圍,小路上,花朵簇簇,花香飄動,多美呀!這花是誰種的呢?富有懸念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生動淺顯的語言,又便於孩子理解、記憶、學習。

二、說教學目標: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孩子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的目標和指導要點提示以及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認識“裹、寄”等12個生字,會寫“鮮、郵”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美好的禮物”的意思,體會寓意,受到啟發和教育。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學生自主識字,反覆朗讀,懂得“美好的禮物”的意思。

下面我來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三、教法和學法

觀察是孩子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於是,我選擇了運用傳統教學手段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方法。由於,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以及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對故事所蘊涵的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傳統的圖片有助於孩子仔細觀察畫面,讓孩子有想象的空間,能給孩子創設一個想說、敢說的語言環境;多媒體課件則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可以分段播放,鮮明、生動的形象,容易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幫助兒童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四、說教學設計:

(1)激趣匯入

通過謎語匯入,讓學生認識故事的主人公。

(2)整體感知

老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內容,不用任何教具,依據孩子無意注意站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響孩子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和抑揚頓挫的語氣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幾個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稱?有哪些角色?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一條什麼樣的小路?(3)品讀課文

引導孩子按數字順序觀察畫面,老師根據畫面再次講述故事,接著老師提出問題:長頸鹿大叔給鼴鼠先生寄來了什麼?學詞:郵包。鼴鼠先生把郵包給誰看?郵包裡面有什麼鼴鼠先生是什麼表情?學詞:奇怪、懊喪。刺蝟太太、松鼠太太都看到路上的鮮花是怎麼說的?鼴鼠先生怎麼回答的?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是怎麼樣的?學習片語:花朵簇簇、花香飄動。請你猜一猜,這花是誰種的?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經驗探索討論,並充分想象講述。此環節鼓勵孩子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並抓住教學的重點。

國小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要下雨了》是人教課標版第二冊四單元中一篇生動有趣的科學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白兔與小燕子、小魚和螞蟻的對話,介紹了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這三種預示即將下雨的現象,使學生知道,通過觀察大自然也能預測天氣變化。課文是一篇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目標:以讀促解,瞭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係。

情感態度目標:學會觀察大自然,善於動腦筋、想問題。重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

教學難點:理解三種自然現象與下雨的關係。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他們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他們的思維方式以直觀、形象為主,但同時又存在理解能力較弱、注意力永續性較差等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課堂的有效調控,採取一定激勵措施。

三、說教法、學法

1、設計理念:《新課標》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2、說教法。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可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圖畫、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

習興趣。在突破重點和難點時,教師通過語言描繪及提問、啟發、點撥,以讀帶講、以讀帶問,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

3、說學法。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及理論依據

根據以上講述,我把教學流程分成五個環節:1、檢查複習;2、整體感知;3、難點突破;4、指導朗讀;5、認真寫字。

1、檢查複習,鞏固舊知。通過開火車和小老師教讀等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復習檢查,既能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氛圍輕鬆、平等。

2、聽看結合,整體感知。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播放課文動畫片,能激發學生興趣,渲染烘托氣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氛圍中感知課文,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後讓學生說出本課講了哪幾種可愛的小動物,貼出圖片,再讓學生說說哪些自然段提到了它們。在圖文結合中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感悟書面語言,提高讀圖能力,感受形象魅力。

3、由扶到放,難點突破。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文要求學生弄清下雨前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和螞蟻搬家這些現象。弄清這三種自然現象,根據本課特點,結合新課標理念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可採取“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首先抓住“燕子為什麼低飛”這個問題,讓學生認真地朗讀課文的1——3自然段,抓住燕子說的話,邊讀邊想,燕子說的話中,哪一句是與燕子低飛有關係,引導學生知道:空氣潮溼,翅膀沾上小水珠,蟲子飛不高,小燕子正忙著捉蟲呢。再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連起來回答,進行思維訓練。

學完這部分,師生共同總結這部分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後就用這一方法自讀課文,自己去理解“小魚為什麼游出水面”和“螞蟻為什麼搬家”的真正原因。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還讓學生學會了理解課文的方法,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大自然。

4、指導朗讀,加深理解。《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通過想象讀、思考讀、體會讀等方式進行感知課文內容。本課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注意朗讀的語氣。本課可以根據提示語及標點符號來指導朗讀,也可以結合詞句理解來對比朗讀。如“燕子為什麼飛得這麼低呀?”和“小魚為什麼今天有空出來呀?”要讀出問話的語氣,這是小白兔對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的不理解;但是在讀“要下雨了嗎?”卻要讀出疑問的語氣,從中體會小白兔對燕子說的話表示懷疑。“是要下雨了,我們正忙著搬家呢。”這一句要用非常肯定的語氣來讀,讓學生在讀中明白螞蟻搬家不是小白兔告訴的,而是螞蟻事先就知道了。“大雨真的下起來了”中的“真的”要加強語氣來讀,證明小燕子、小魚和螞蟻說的話沒有錯。朗讀之後學生從中明白了小白兔一系列的思想變化(懷疑——有些相信——完全相信)。為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集體讀、分段讀、對話讀,還有戴頭飾的分角色讀等等。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學重點非常突出。

5、觀察比較,認真寫字。《新課標》提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本課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書寫“得”“很”二字,並讓同桌互送五星,給學生及時進行寫字評價。指導過程中注意書寫習慣的培養,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讓學生養成認真寫字的習慣。

五、說板書

板書是教師精心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資訊的視覺渠道,是發揮了敘述智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的橋樑。我的板書圖文結合,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還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16要下雨了

小燕子 低飛

小魚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

螞蟻 搬東西

六、本課設計的特色

(一)做到以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讀中求解,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學。

國小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大還是小》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文章,內容淺顯易懂,同時富有教育意義。課文用簡潔平實的語言寫了“我”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大,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很小,並舉了一些具體的事例,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小朋友對“長大”非常向往,但是有時候又有一些力不從心的事情,讓他們意識到自己還沒有長大。這篇課文能讓他們對“長大”有更確切的認識,能夠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和學情,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驗長大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驗長大的快樂。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所以本節課主要採用媒體演示、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合作學習、合作解疑的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五、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因此,上課伊始,我先出示“大”和“小”兩個字,讓孩子們說說覺得自己是大還是小,為什麼?順勢引出課題,激發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

(二) 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老師先範讀課文。

2、孩子們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向小組內其他的同學請教後,多讀幾遍。

3、學習生字詞。首先,課件出示詞語,再出示生字進行認讀,接著讓學生先小組合作交流識記方法,再全班交流,認識雙人旁,豎心旁。並利用遊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然後,把生字詞放到句中讀,再放到文中分段朗讀課文。這樣,一層層的推進,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相結合,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只有將漢字及時納入詞中、句中,並在語言環境中會認、會讀,才算真正“會認”,這樣的'識字也才是有意義。

4、指導寫字。出示生字,讓學生先自己觀察,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麼,強調筆畫順序。然後老師範寫,學生在練習。

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一年級學生是訓練寫字的關鍵時期,上課時有選擇地滲透一些書法知識可為學生以後的書寫奠定良好的基礎。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我從學生實際出發,以“紮實、樸實”為目標,利用課件,認讀字詞,努力在字詞上抓落實,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合作探究,細讀體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學法的指導和滲透。

1、自由朗讀課文,勾畫語句,思考: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大”, 用“____”畫出來;“我”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小”,用“﹏”畫出來。在小組內交流,想一想為什麼。在彙報交流中,課件相機出示句子引導理解,並進行朗讀指導。

2、仿照課文的句式說一說:你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小?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己探究並找到答案。,以“畫一畫” “說一說”“讀一讀”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同時,合作學習的方式,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四)聯絡生活,拓展昇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結合課內外資源,多途徑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說一說,你是盼望長大,還是希望一直這樣小小的?為什麼。在全班交流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體驗長大的快樂。

2、出示兒歌《別說我小》,齊讀。

教師總結:我們覺得有時候很大,有時候很小。這是一種正常的想法。因為在我們的力量範圍內有些事能做到,有些事做不到。但是我們能做到的事,我們要儘量去做,不給長輩增麻煩。課下做一些事證明自己長大了。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絡,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拓展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突出重點,起到一種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一課我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對比的方式來設計板書的,這樣可以使學生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