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六篇

說課稿1.28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六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梅花魂》是一篇文筆優美,情感真摯的好文章。我主要要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四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該單元雖然體裁不同,但都表達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愛國之情。本單元重點訓練的是“前後照應,首尾連貫”與前一組“分清事物的前因後果”緊密聯絡。但是本單元又側重於從訓練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還要在今後的作文寫作中注意應用。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文章。文章講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華僑老人,他十分喜愛墨梅圖,在回國之跡把墨梅圖和繡著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的交給我,讓我好好儲存的往事。文章通過讚美梅花來讚美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單元目標及要求,根據新課標要求,我設了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撩、眷”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梅花魂、縷縷幽香、葬身異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並培養閱讀思考的習慣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

根據語文新課標要求,單元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四)說教學難點:

這篇課文所授的物件為五年級的學生,因此,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為本課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1.討論法:學生都比較喜歡提問,老師則要多鼓勵學生敢提問,愛提問,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張揚個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麼?“魂”又是什麼?標題的含義又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可以引發學生討論,自由發揮,使他們對學習此文有良好的興趣。

2.品讀法:這篇課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淚,我在這裡會讓學生們採用齊讀,默讀,品賞這三次哭,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深入瞭解梅花的含義。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美好的感情,提升閱讀的樂趣。

(二)說學法

我們班的學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普遍較好,班級同學比較活潑開朗,課堂活躍,比較喜歡搶答問題,在課堂上我採取了多討論,多提問,多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們瞭解學習此課。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梅花魂》是一篇敘事散文,結合文章的特點和寫作手法,我借鑑了記敘文的引導發現模式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複習匯入,回憶上節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讓同學們默讀課文,通過默讀了解全文,提出問題,使學生默讀時有重點的把握瞭解點,讓學生能抓住重點事件。同時,在這個環節中我運用了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四)深入理解

1.在這個環節,我會先提出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快速的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朗讀課文在交流中體會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時不小心弄髒了墨梅圖,外祖父拉下臉來訓斥媽媽。老師追問,從哪裡看出外祖父對這幅墨梅圖的喜愛呢?學生會抓住惟獨,分外,輕輕,慢慢,抹淨等詞語來體會。並且我會讓同學們分析這段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學生分析是採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當交流的生氣的原因是一幅墨梅圖時,向同學們提出就是一幅,墨梅圖有什麼好生氣的啊?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學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義。瞭解字詞的作用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對學生寫作手法的積累,併為下一題做鋪墊。其中我在這個環節中運用了討論法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由老師範讀“臨別贈梅”一段,找出在哪幾句體現了梅花的品格,梅花的品格又是什麼?學生們回答後,提出“魂”的含義是什麼?

插入《紅梅贊》音樂,幫助學生理解梅花魂的含義。

設計意圖:範讀中讓學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學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層含義,理解“魂”字的.含義,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顆愛國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與導語相照應。

(四)品味賞析

1.外祖父讚美梅花頂天立地,堅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卻時刻寄託著他的情愫,每當想起就不禁悵然淚下。讀全文,找到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學生回答共有三處。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是什麼?

2.第一次是教我讀唐詩宋詞的時候,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的流淚,此刻祖父想到了什麼?由此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繫祖國。並且在這裡我會指導同學朗讀,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鬱之情。

3.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就要回國的訊息時,外祖父竟然嗚嗚的大哭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想想此時我會想的什麼?

4.第三次在送別之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裡對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到回國的心願,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五)課堂練筆,把讀寫結合落到實處

(六)指導寫法:讀讀課文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絡,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學習“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手法,體會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

(七)擴充套件延伸

課內閱讀《我的中國心》,對課文做有益的補充

(八)佈置作業

對課堂教學進行鞏固。把課內外聯絡起來。

四、說板書設梅花魂

中國心

計意圖:本文由珍愛梅圖——贈送梅圖——三次落淚的過程講起,並且在講解這三個過程時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華僑老人的愛國之心,華僑老人的中國心。這樣的板書使學生一看即懂,看到板書就能夠明白所講內容及文章重點。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白楊》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科書第十冊的第三課。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過讚美白楊樹以頑強的生命力力爭上游的品格,來讚美了和白楊樹具有同樣品格的邊疆建設者。這組課文的學習主題是讓學生認識祖國的西部,激發學生熱愛西部、建設西部的豪情。因此,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認識西部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西部建設者們克服困難紮根西部的奉獻精神,並對學生進行奉獻精神的啟蒙教育;二是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根據這些,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2) 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並學習邊疆建設者們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做貢獻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三、 教學重點

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邊疆建設者們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紮根做貢獻的高貴品質。

四、 教學難點

理解爸爸借白楊表白心跡的有關句子,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五、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白楊、戈壁的資料和有關新疆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六、 教學流程

1、 談話引入新課

(1) 學生自由交流課前收集到的白楊戈壁和有關新疆的資料。

(2) 談話引入:在茫茫的戈壁灘上,自然條件非常惡劣,卻茁長地生長著許多白楊樹。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收集到的資料的交流,讓學生對新疆和戈壁有個大概的瞭解,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爸爸和他的孩子們在去新疆的列車上談論白楊的事。)

(2) 找出文中描寫大戈壁環境惡劣和爸爸談論白楊樹的具體內容,分別作上不同的記號。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有初步的認識,為後面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3、 研讀課文,體會白楊樹的品質

(1)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戈壁的自然環境狀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渾黃一體。)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戈壁的自然環境嗎?(惡劣)

(2)在大戈壁這樣惡劣的環境裡,白楊樹的生長情況怎樣呢?課件出示爸爸介紹白楊樹那段話,學生齊讀。

(3) 想想爸爸的這幾句話概括了白楊樹的'什麼特點?(板書:枝幹挺直;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堅強

(4) 戈壁灘上為什麼需要白楊樹?(守護著鐵路不被風沙毀壞)假如沒有這些白楊樹會是怎樣的一種結果呢?(鐵路將會很快就被風沙掩蓋)

(5) 這就是白楊樹最可貴的品質,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紮根,茁壯成長。

(6)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介紹白楊樹這段話。

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對戈壁惡劣自然環境的認識,結合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理解白楊樹的特點,為後面理解邊疆建設者的類似品質做好鋪墊。

4、 品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的奉獻精神

(1) 這篇文章只是寫了白楊嗎?從哪句話可以看出還寫了其他內容?(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2) 從哪裡可以看出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望著白楊樹出神、介紹白楊樹時臉色嚴肅,望著白楊樹再次陷入沉思。)

(3) 課件出示課文的最後一句話,想想這句話應當怎樣理解?(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也會和自己一樣紮根邊疆)

(4) 你看到了爸爸什麼樣的品質?(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教育子女。)

(5) 總結:是的,我們的邊疆建設者們和白楊樹一樣,哪裡需要就在哪裡紮根,為了邊疆的建設,獻出了自己,也獻出了子女,這種奉獻精神是多麼的無私啊!思考:我們從這些邊疆建設者們身上學到了些什麼呢?

這個環節由樹到人,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邊疆建設者們和白楊樹一樣的品質,體會到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5、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1) 這篇文章作者要讚美的是白楊樹還是人?(具有白楊樹品質的邊疆建設者)

(2) 課文直接寫人了嗎?(沒有)那是怎樣寫人的?(通過寫白楊樹,從而讚美具有白楊樹品質的人)

(3) 總結:課文的這種寫作方法叫借物喻人。(板書:借物喻人)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並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6、 課堂練習

(1) 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誇誇像文中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

(2) 練習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通過練習,加深對文章內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並在練習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義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一去二三裡》。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專案,培養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本課可以分二課時教學。

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式五部分向老師們彙報。

(一)教材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裡》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二)學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裡"、"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裡)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製作與教學環節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前,CAI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並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匯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CAI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然後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裡".指名學生讀課題,並說說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例項,引導學生理解"裡".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

第一環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範讀,學生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麼變化。讓學生在自我拼讀過程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範讀時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並做上記號,以把握古詩的整體節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

第二環節:生字認識

出示一至十、去和裡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課件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在亂序出現)。採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重點指導"三"、"四"、"十"和"裡"四個生字的發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裡"的聲母是邊音,(這裡可以CAI課件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並組詞,以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三環節:瞭解詩意

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環節之一,首先,我提醒學生:.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彷彿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想像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唸經".其次,出示課件主題圖,著重分析"一去二三裡"和"煙村四五家"並用手勢表明一去二三裡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2)村裡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並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這一部分,應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後,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背的時候想到了什麼?這個小山村熱鬧嗎?美嗎?背誦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援,並再次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還可以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總之,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寫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努力使朗讀教學和寫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後,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解讀:

《醜小鴨》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 《醜小鴨》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爸爸的花兒落了》、《詩兩首》、《傷仲永》同屬於第一單元。這個單元的文章都以“成長”為主題,有的記錄了作者成長的足跡,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長的歷程,都能給學生以有益的啟迪。

《醜小鴨》這篇童話記錄了一隻醜小鴨的成長曆程:它處處受嘲諷,處處受排擠,但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高貴的白天鵝。在國小課本中,學生已經學過大量縮改的《醜小鴨》,“醜小鴨”的故事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隱喻,滲透在各種文字及其他資訊中, "醜小鴨情結"早已經深入每一個學生的心裡,醜小鴨也因此成為了身處逆境而不斷進取的典型形象,它幾乎是奮鬥者的化身,因為它的頑強不屈它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反之一推理,似乎說如果它不奮鬥就不會變成天鵝,可是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你是一隻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裡也沒有什麼關係。”是啊,只要你是天鵝蛋,孵出的他總會是天鵝!看來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白天鵝,在於它本身就是一枚天鵝蛋!而不是鴨蛋。而變成天鵝的過程,不僅僅是拼搏的結果,試想,如果是一個鴨蛋,無論它怎樣的拼搏,是永遠成不了白天鵝的!再讀課文時感到早期的它敢於拼搏、不斷進取的少,反而自卑、輕視自己的多!醜小鴨自卑的原因是它沒認清自我,沒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如果醜小鴨在早期就能認清自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就不會生活得那樣痛苦了!所以我把“要正確認識自我”作為《醜小鴨》這一偉大名著的重新解讀。

二、目標設定:

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人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師,教語文是途徑,語文素養的培養是顯性的,是載體,關懷人的成長和培養人的素養是終極目標。

幹國祥老師曾提倡“深度語文”的教學理念,他的語文教育觀就是“主題、可寫、互文、對話、存在”。幹老師認為文字解讀的內涵應該包括只讀性文字、互文性文字、可寫性文字,在《醜小鴨》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上述理念,由《醜小鴨》的故事情節(只讀性文字)漸漸深入,不斷引進材料,即互文性文字,引導學生對成才觀進行深度思考,對作者的主題進行質疑。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有自己的主題意義。讓整個課堂極有思想深度。學生通過不斷地閱讀課文到課外各類材料,最後讓學生理解:要正確地認清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學生從豐富多元的文字與對話中對原童話的主題有了新的理解。這是本節課的第一個目標,也是語文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

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的語文素養並不能因終極目標實現而得到忽視,通過動作描寫、精彩的心裡活動描寫等方法的賞析、文章線索的把握、重點詞語、句子的揣摩等,來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諸方面的語文素養,是本節課的又一目標。

重點:通過對重點詞句及動作、心理活動描寫的賞析來認識醜小鴨這一藝術形象,

難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既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設定為“醜小鴨給你的啟示” 。

三、教學方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說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情境設定法。

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首先是動畫片《人猿泰山》的片斷,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看後讓學生談談對泰山的看法,讓學生體會身處逆境的泰山對生活的態度――樂觀自信。

2、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為本。對語文教學來說,不能脫離文字,而注重文字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誦讀。通過表情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來感受文字。

3、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將簡單的分組討論引向有組織、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層次的討論形式。

4、談話法

充分利用談話法,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醜小鴨的遭遇,引導他們認識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學法: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初步感受課文、瞭解醜小鴨的形象中。圈出對醜小鴨的心理及語言描寫的句子。

2、誦讀法

對圈點的句子進行朗讀,讀出醜小鴨的心理,準確把握其情感。

3、討論法

充分討論,互相啟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團隊的.力量。

四、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

先播放動畫片《人猿泰山》的片段,生用一句話點評一下主人公。引出課文《醜小鴨》。[說明]: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後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二)合作探究

1、學生讀文章,分別用一個詞概括一下醜小鴨在成長期(醜小鴨)與成熟期(白天鵝)的性格特點。

成長期:自卑、懦弱、窩囊、堅強……

成熟期:善良、謙虛、真誠……

2、劃出你對醜小鴨性格評價的文字依據。

3、篩選出一組最恰當的詞語。

自卑――謙虛

4、抓住關鍵語句或詞語美讀,體會醜小鴨在兩個時期的不同心情。如第二段的“他覺得非常悲哀,因為自己長得那麼醜陋,而且成了全體雞鴨嘲笑的物件”

師:換成第一人稱,用第一人稱的口吻說說這句話;

師:“你”為何悲哀?

師:評價美與醜,總有一個參照物的,“你”把自己跟誰比覺得醜?要是你身邊都是小天鵝你還會覺得醜嗎?為什麼?“你”此時的心情怎樣?

由以上問題學生討論出文章的主旨,教師小結:身處的環境固然對自己影響較大,但快樂與否的根本問題是――能否正確地認識自我。(板書: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很重要,接下來讓學生閱讀《認識你自己》,學生思考“我是誰、我怎樣”的問題,簡單交流一下。

5、找出其他表現醜小鴨自卑的句子或詞語,進行賞析。

師小結:如果不是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把頭低低的垂到水面上),他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是一隻美天鵝,永遠只會活在自卑的世界裡。看來自卑是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啊!不自卑就是要自信,可過於自信就是自負,看看成熟的白天鵝吧,他怎樣教誨我們。(板書:不自卑、不驕傲)

6、如果你就是那隻白天鵝,你在回憶自己丑小鴨時期時,你會有怎樣的感慨?

(三)延伸拓展

1、用一句名言或精闢的話把醜小鴨變成天鵝的過程的感受表達出來。(談啟示)

生:逆境更能出人才;

愛拼才會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分別討論其概括是否恰當?

2、遷移閱讀:《動物學校》、《老鷹和小雞》、《尋找內心的奇蹟》

學生談讀後感受

3、總結(認識自我名言小結)

師結束語:最後就讓我以希臘神託所上的一句名言送給大家:“人啊,認識你自己”不自卑、不自負,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正確認識自我,走好人生第一步吧!

(四)、板書設計:

醜小鴨 → 白天鵝

(認識自我,不自卑,不驕傲)

平凡 → 成功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珍珠鳥》是馮驥才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隻小小的怕人的珍珠鳥。文章以細膩動人的筆觸描繪了人與鳥之間因信賴而形成的美好境界。其篇章結構構思巧妙、語言文字氣韻悠長、人文教育啟迪更是多方面的。

作為美文《珍珠鳥》被多個教材選用。被列入精讀、略讀課文不等,解讀的角度和側重點也不盡相同。

今天,我說課的《珍珠鳥》是教科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第八單元“快樂讀書屋”裡的一篇略讀課文。它所詮釋的單元主題是“信任他人”。繼主體課文《桃林那間小木屋》《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和“快樂讀書屋”《小鳥和守林老人》後《珍珠鳥》以生動真實的故事告訴學生:人與動物之間的信任是一種純潔、高尚的情感,它比金錢更珍貴。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給予別人信任,並珍惜他人給予的信任。文章以珍珠鳥從怕人到一點點與我熟悉,到膽子漸漸變大,到一點點親近我,再到完全信賴我為感情線索,敘述和描寫了我與珍珠鳥的情感交流過程。全文以珍珠鳥的步步試探與我愛的迴應為主線,隨著時間的推移,展開我與鳥的情感交流,最後水到渠成地生髮出文章的主題:信賴創造美好的境界。文章字裡行間蘊含濃濃的愛意和濃郁深沉的詩情,細細品味,本文也是一篇愛與美的詩章。因此對本文的人文教育啟迪也是多角度、多側面的,這也就給了學生獨特體驗與交流的機會。給教者以取捨的空間。

說實話,《珍珠鳥》這樣精美的一篇文章,可講處甚多。在選入中學教材時,我曾講過三課時。而現在,怍為一篇略讀課文,我只有40分鐘的時間。我必須割捨。因此依據文章的特點和單元教學主題及學生實際,我從兩方面入手,首先,作為略讀課文,我要把它作為培養學生默讀和略讀能力的載體功能發揮出來。同時,我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愛與信任營造的美好境界,從而獲得美的享受和愛的薰陶。進而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見解。並外化為具體的愛心與誠信行動。鳴奏一曲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頌歌。具體的教學目標如下:

1、默讀課文,認識文後10個生字。提高閱讀速度,快速理解課文大意。培養學生默讀和感情朗讀的能力。

2、體味與感受我與珍珠鳥之間因信賴而創造的美好境界。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3、進行擴充套件閱讀,擴大閱讀範圍,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

4、引發學生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激發他們關愛動物、珍視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默讀課文,快速理解課文。培養略讀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珍珠鳥圖片、以自然音樂為主的背景音樂。以此為學生營造一個親切自然的欣賞氛圍,啟用他們的思維,便於他們展開聯想和想象。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引導學生髮揮想像和創造性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感悟文情。

2、朗讀型美讀鑑賞法:(此法由葉聖陶先生提出)。《珍珠鳥》描寫的人鳥相親的感人畫面,語言優美精緻,有著濃郁的詩意,適合朗讀。朱自清先生說“對於寫在紙上的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裡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表情化的朗讀可以把作者感情的流程直接訴諸於學生的`聽覺,加之伴隨著語意的理解,學生的心靈和情感逐漸被打動,從而使他們逐漸展開全面的鑑賞活動。這樣以讀導講,以講導讀,更能使學生明晰而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意蘊。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鑑於時間關係我會在隨文理解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稍加指導,助生體悟.聲情並茂。

3.討論法、解疑法

運用這些方法利於整個課堂上師生的互動,也更容易營造一種濃濃的欣賞氛圍,讓學生享受到交流體驗的快樂。

三、說學法

說學生

(1)從德育角度講,現代學生並不缺少“被人愛”,相反地,恰恰是因為擁有太多的“被人愛”,反而使他們缺少了一種“愛別人”的胸懷,根據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應該是把孩子們對善的嚮往提升起來,把人的良知煥發出來,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建立起獨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愛和自由,樂於創造,熱愛自然,學會生活和懷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與誠信”的教育是責無旁貸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2)從語文角度講,國小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往往還只停留在以情節判斷作品好壞這一淺層面上。因此,幫助學生品味文學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長期任務。

我所在學校的三年級學生,感情豐富,感受力好,思維活躍,常有奇思妙想讓老師耳目一新。因此,我力求以情促生產生共鳴,以情開啟學生愛心之門,達到情文並茂,心領神會的效果。

說學法

(1)朗讀鑑賞法

國小生由於閱歷淺,生活積累少,以及思維能力的限制,他們不可能如初高中生一樣,對作品進行理性的分析。而只能通過對語言的感受體味來切入文字,對作品獲得感性的認識。因此,可課上的讀依然佔很大比重。默讀為主,感情朗讀為輔。學生的朗讀可以讓學生調集各種審美心理因素,去親歷再造作者言語表達生動性的過程,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獲得再創造的興趣和喜悅。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培養他們合作的精神。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而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討論中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在質疑時引發學生求知慾、大膽探究主題,獲得心靈的淨化和美的薰陶。讓學生感受作者用愛心營造的氛圍,從中受到一定的啟發,激起學生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課件出示:兩個故事

遼寧省寬甸縣軍民村有一位叫黃麗傑的婦女,五年前(1999年)她用準備買蔬菜種子和大棚薄膜的300塊錢救下了一隻差點成為人口中食的受傷的大雁。她和丈夫精心治好大雁的傷,大雁不願離開他們,就呆在了他們家裡。他們給它取了個名――雁寶(自己的兒子叫忠寶),還買來大白鵝和它做伴。從此雁寶成了他們家庭的正式成員,並且和那六隻大白鵝日久生情,生下了許多小雁。黃麗傑一家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雁專業戶。

北京有一位老太太,她收養了100只流浪貓,從此這些貓咪有了溫暖的家,不再風餐露宿;老太太也因為有了這些貓咪做伴而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生活充實而愉快。

師:看了這些故事你有什麼感觸?

學生交流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確實,動物是人類的生存夥伴,有了它們,世界才如此豐富多彩、生趣盎然。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珍珠鳥》,去感受作者與鳥之間和諧共處、親如家人的美好境界。)

板書課題:珍珠鳥

課件出示:珍珠鳥圖片

師:看了珍珠鳥的圖片,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學生交流

(珍珠鳥很可愛、珍珠鳥很美麗……)

師:同學們眼中的珍珠鳥是可愛的、美麗的,那麼作者筆下的珍珠鳥是怎樣的呢?請同學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珍珠鳥的句子,並想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珍珠鳥的句子,並想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2、交流

隨機板書:

鳥的變化顯得怕人漸漸膽大開始親近完全信賴

師:是什麼原因使珍珠鳥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呢?

(“我”的照料、我的呵護……)

師: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作者是如何呵護珍珠鳥的句子。(可以根據鳥的變化過程來找相應的句子。)

3、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我的舉動的句子,

4、交流

隨機板書:

“我”的呵護提供環境不管它不去傷害不去驚擾

師:是啊正是由於作者這麼細心地、耐心地照料珍珠鳥,尊重它們的生存空間,給它們提供寬鬆、自由的活動場所,不驚擾它的活動,甚至寬容它的淘氣搗蛋。就像許多寵愛孩子的爸爸媽媽遷就他們調皮的孩子一樣。所以贏得了小鳥對人的信賴,它才敢這樣膽大妄為地到處蹦跳,才可以這樣放心大膽地睡覺。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此時此刻,小珍珠鳥已經把我當作了(朋友),我的肩是它(既溫暖又舒適的巢,鳥親暱的趴在我肩頭睡著了,還呷呷嘴,似乎在做夢。想象:此時的鳥做了一個什麼夢?這是一幅多麼溫馨的畫面,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合適的名字嗎?

5、交流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看著熟睡的小鳥,作者也寫出了自己的感受: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件出示:齊讀這句話)

6、用你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7、、交流

師:在作者的眼中,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就是作者所說的美好的境界。其實,在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課件出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圖片)

師:人和動物竟能達到如此的境界,使我們得到一個啟示:人與人之間只要互相坦誠,互相信賴,理解、寬容、和睦相處,也能創造能美好的境界,請你也仿照作者的寫法寫一句有關信賴方面的你自己的格言吧。

8、交流

信賴,是友誼天長地久的橋樑。

信賴,是建立友誼橋樑的工程師。

信賴,會使我們的家園充滿和諧與溫馨。

信賴,是開啟和諧美滿生活的金鑰匙。

信賴,往往能創造出奇蹟。

信賴,雖不是金錢,但比金錢更可貴,因為他能使人與人變得理解、寬容。……)

三、拓展延伸

1、“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來,為了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創造這種境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這個環節讓學生聯絡實際生活感悟)

2、自讀教科書選讀課文5《詩兩首》中的《雨中我和一隻白色鳥相遇》,讀出感情,讀出詩的深刻意蘊。體會作者愛鳥護鳥一生一世的承諾。感受鳥兒與人類不是暫時友好接觸,而是永遠的朋友。

四、總結昇華

今天這節課我們在作家馮驥才的書房裡,目睹了一幅人鳥相親的畫卷,又在雨中觀賞了人鳥傾談的畫面。這是“信賴“創造出的這美好的境界!“信賴”是一種關愛,一份寬容、一點呵護,是彼此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滿了愛,老師相信不僅在作家馮驥才的書房裡,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創造出更加美好的境界。(課件出示:我愛我自己,也愛雛鳥。我愛我的雙親,也愛雛鳥的雙親。——冰心)讓我們把這句話送給天下所有愛鳥的人們。

多媒體展示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畫面,配以優美的音樂旋律,結束今天的課堂學習。

五、作業

1、這篇文章為我們描繪出很多美好的畫面,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任選一個畫下來。

2、你和小動物之間發生過什麼故事嗎?喜歡寫作的同學可以把這個故事寫下來

板書設計:

尊重

“我” 珍珠鳥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這是一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通過一個年近九十的老人帶領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後感動天帝,把山移走的情節,反映了人類征服自然的理想和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具有樸素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它有如下特點:①濃郁的神話色彩。②可讀性強,易於背誦、記憶。③人物形象鮮明,寓意深刻。

本篇課文安排在國中階段最後一個文言文閱讀單元,而且作為略讀課處理,從編者意圖及教學目標上看,是希望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達到:藉助書下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章內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及意義,提高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學生分析】

經過兩年半的國中語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並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註解進行閱讀,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

【教法學法】

為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原則,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科特點,主要採用啟思、點撥式教法,藉助多媒體課件,激趣、啟思、點撥。分四個版塊進行教學。學法則以誦讀、發現、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通過對教材及學生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幾個方面:

1.知識目標:積累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寓意,理解對比、襯托手法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

2.能力目標:朗讀本文注意語氣語調,運用辨證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情感目標:學習古代人民戰勝艱難險阻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二、教學重難點的分析

1.通過對情節和人物的分析,體會本則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學習的重點。

2.愚公與智叟對待移山問題的觀點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步驟】

依據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分為四個版塊:

第一版塊:匯入新課,激發興趣。(3分鐘)

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匯入。

此設計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現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別有一番風味,讓學生先被樂曲震撼一下,渲染氣氛,再走進文字,啟用課堂,先聲奪人,使學生頓生興趣,

讓學生很快走入文字。

第二版塊:整體把握,感知課文。(15分鐘)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尤其要注意語氣、停頓。

關於這一小環節,可通過2個渠道完成:①由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並朗讀,教師點評。②生字、生詞可以參考註釋、工具書等一一落實,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檢查練習,鞏固反饋。

此部分主要讓學生做學案中的基礎練習,教師巡視,後評講,重點給予學法指導。如翻譯文句的方法:換、留、刪、調、補這幾個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

3.再讀課文,複述故事,聯絡語境,突破難點。

學生再讀課文,對照註釋,複述課文。複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力求生動。此部分分為2個小環節:①先在小組內講述。②學生小組講述後,推薦優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塊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拿到一把開啟文言文之鎖的鑰匙,使之能自由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塊:合作討論,探究質疑。(26分鐘)

此版塊共設定了四個問題,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條件與有利條件分別是什麼?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為什麼要寫智叟?

3.故事結尾寫神仙把這兩座大山揹走了,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4.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愚公精神有沒有過時?

這四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下面具體談談問題的展開。

第一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研讀課文1。3段,瞭解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經過。教學流程是先將學生分為男女兩大組,男生找不利條件的語句,女生找有利條件的語句,並以讀代答,進一步作口頭翻譯,教師適當點撥,並擇要板書,可用多媒體逐一顯示(板書內容詳見最後的板書設計)。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學生可能對愚公其妻和智叟就移山這件事都提出疑問會混為一談,認為都是移山的.不利條件。對此,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讀課文,讀出兩個疑問句不同的語氣以及他們的話在情節發展上的作用,從而使學生明確:愚公之妻的話是從“獻疑”的角度說的,帶有關心的語氣;智叟的話是從旁觀者的角度說的,帶有責難、譏笑和輕蔑的語氣。他們的話在情節發展上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愚公之妻的話引起大家對運土石地點的討論,促使大家立即行動起來;智叟的話引起愚公的反駁,並在反駁中闡明瞭人力無窮盡的觀點。由此過渡到神話結尾,這才顯得自然合理。 第二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領會本文運用襯托和對比的寫作特色。教學形式可採用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愚公有實現“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後代子孫的巨集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京城氏之

子聽說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的冷漠態度。

第三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本文富有神話色彩的結尾的含義。它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學方式是採用比較的方式,教師把結尾改為:“愚公子子孫孫挖山不止,挖啊挖啊,終於把兩座山挖掉了。”再將它與課文的結尾作對比,讓學生比較優劣,充分發表意見。通過比較,明確課文的結尾好,好在兩個方面:一是詞語運用生動,山神“懼”,上帝“感”,誇娥氏二子“負”二山。“懼”、“感”、“負”三字,表現出愚公移山的壯舉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二是富有神話色彩,當時科學不發達,在與自然的鬥爭中,人們往往“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第四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寓意,並正確評價愚公精神,這是學生感悟形象的重要環節,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之一。突破難點採用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就“愚公移山是一時感情衝動嗎?現在提這種精神過時嗎?”各抒己見,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都要給予鼓勵,當然最終要明確:愚公精神並未過時。愚公知道人力是可以戰勝自然,並決定將這個道理付諸實踐,且不怕困難,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繞山麗行或乾脆搬家則是害怕困難、停滯不前的觀點。而人世間無處不存在著艱難和險阻,那是人們不可能時時、事事迴避的。愚公的決心和精神,代表了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的願望,現在我們仍需要這樣的精神。

(學生互動交流後啟發,能使學生從文字中走出來,走進現實生活。發掘文字的最大價值。讓學生在情感認知上達到實質性的飛躍。這一環節可啟用課堂,使文字與學生現實生活相勾連,形成活潑熱烈的辯論局面,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拓展視野活躍了思維。進一步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貴及現實意義,培養自己頑強的毅力。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從課本走出課外,從關注書本到聯絡生活。培養了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第四版塊:拓展延伸,能力訓練。

學生交流結束後,要求學生將觀點整理成文,寫一篇小作文,題為《小議愚公精神》或《也談愚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