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範文錦集六篇

說課稿2.45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範文錦集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中國石拱橋》是篇說明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已明確指出: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要理清說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橋樑專家,他雖然只是向讀者介紹有關中國石拱橋的一般性的知識,卻顯得高屋建瓴,遊刃有餘。作者抓住說明物件的本質特點,舉例說明,要言不煩。多處運用具體數字來說明問題,體現了作者謹嚴的治學態度。

本段的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徵,掌握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方法。

2、品位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二、對教法及學法的處理

教學這篇說明文,要引導學生辨析文體,把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徵;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瞭解說明物件,明確其特徵;區域性探究,趙州橋、盧溝橋是如何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在本課採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儘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採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

具體的教法有:

1、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之以教師的點撥引導,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

2、平等交流法。

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本課中,它包含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完成目標時所需的學習方法和時間,對課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質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學生在朗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工具書或參考資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學習。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應。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在本課中,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動手、勤動口、勤動腦,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對教學程式的安排

(一)、匯入新課。

要是讓你給同學們介紹你熟悉的某一座橋,你會介紹些什麼?

(學生思考,發表觀點。引入關於介紹中國石拱橋的。)

(二)、確定目標。

將教學目標板書在黑板上或用多媒體展示在大螢幕上。

1、辨析文體,引導學生把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徵。

2、研讀課文,初步把握文意。

3、瞭解說明物件,把握物件特徵。

4、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5、揣摩語言,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

第一步:辨析文體,引導學生把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徵。完成教學目標。初讀課文,教師簡介說明文的問題特徵。(說明文是客觀說明事物的一種問題,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型別。)

第二步:再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2:研讀課文,初步把握文意。

1、 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弄清楚生字詞的.讀音;2、注意積累詞語。)

2、 多媒體顯示趙州橋、盧溝橋圖片,聲屏顯示配樂朗讀。

第三步:讀課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學目標3:瞭解說明物件,把握物件特徵。

1、 教師指出說明文是給人以知識的,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從文章中所獲得的知識。

2、 區域性探究。

(1)請以趙州橋為例,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是如何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教師總結:它從四方面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即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成就突出。

3、 教師總結: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徵。某一事物如何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就在這個事物的特徵。要讓別人認識、瞭解這個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徵來介紹。趙州橋、盧溝橋作為中國石拱橋的代表性的橋樑,都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徵。

第四步:完成教學目標4: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多媒體顯示: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裡、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採用什麼順序,主要取決於作者所說明物件的特點。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時間順序容易表示清楚。寫建築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讓讀者看明白。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正便於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絡。

教師總結:說明文的語言有準確、嚴密的特點,綜觀以上例句,可以發現本文:使用數字準確;沒辦法用準確數字的,就用表示估計的數字;對暫時還無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測的語言來表達;恰當地使用限制性的詞語,使表達的意思趨於準確。因此,我們學習說明文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準確”二字。

第六步: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目的是讓讀者瞭解中國石拱橋的有關知識。學習本文,須瞭解說明物件,把握其特徵;理清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既接受科學知識的薰陶,又學到寫作說明文的技巧。

說課稿 篇2

學情分析:

這是學生上中學後第一次學習寓言可以讓學生在大體瞭解寓言的基礎上,繼續閱讀課文體會本文是如何體現寓言特點的。再用精讀法理解課文內容,體味每則寓言所寄寓的道理,並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就兩則寓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2、理解寓言的哲理性和教育性,體會多重寓意。

3、學習課文想象的新異以及動物喻人手法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揣摩想象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讀法理解文章內容,體味每則寓言所寄予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兩則寓言揭示的道理,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美好品德。

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分別是:

教學重點是:理解兩則寓言的內容及寓意,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學難點是:學習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計劃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聽過“蛇心佛口”這個成語嗎?意思就是形容內心惡毒,口頭仁慈,的確,在不少成語中,蛇都是邪惡的象徵。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農夫和蛇》,瞭解這則寓言賦予了蛇怎樣的象徵意義。

二、檢查預習,簡介作家作品。

1、請同學們說說本文作者伊索的有關情況。

伊索,約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寓言作家伊索經常四處漫遊,為人們講述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臘人民的喜愛。

2、誰知道有關《伊索寓言》的資訊?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它通過簡短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哪些不為人們察覺的真理許多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今天,《伊索寓言》已經成為西方寓言文學的範本,也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經典作品之一。

3、誰知道寓言的特點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或譏諷意味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或非生物。總而言之,寓言是通過講諷喻性故事從反面給人以教育,使人明白一定的生活哲理。

4、檢查生字詞。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

2、複述課文

3、體會寓意

善良的農夫救了一條蛇,蛇反而把農夫咬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惡人的本性不會改變,不要憐憫惡人。

四、問題研究,把握主題。

1、怎樣理解農夫臨終所說的話?農夫臨終所說的話中是否講“惡蛇”誤寫為“惡人”?為什麼?

2、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五、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人性善惡的名言警句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上節課咱們學了《農夫和蛇》第一則,善良的農夫救了毒蛇反而被它咬死,這使我們深思無論何時面對惡人,都要隨時做好防範。那麼我們遇到比自己強大的惡人時,又該怎樣做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農夫和蛇》第二則,探究這則寓言給我們的`思考。

二、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糾纏後患無窮懇求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並根據自己理解點評朗讀課文時要注意的問題。

3、概括內容,整理課文結構。

(1)農夫的兒子被毒蛇咬死了,他去找毒蛇報仇沒有成功。

(2)農夫的妻子擔心丈夫,勸他放棄復仇。

(3)農夫懇求毒蛇與他和解,毒蛇不答應。

4、體會寓意

對惡人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深仇大恨難以言和。

四、比較探究

《農夫和蛇》這兩則寓言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情節上起伏跌宕,結局耐人尋味。

不同點:第一則寓言借用農夫臨終所說的話,點明寓言的主旨。第二則運用了擬人手法,抓住蛇的凶殘本性,刻畫的逼真形似,以評論的方式點明寓意更耐人尋味。

五、總結擴充套件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希望同學們讀寓言,不僅要讀懂故事,更重要的是體會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六、佈置作業

大膽想象,以農夫和蛇為主角編一則“新農夫和蛇”的故事。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教學內容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欣賞與設計 ,課本第71頁。

教學地位:

本課是在學習了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先向我們展示了幾幅設計精美的圖案,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幾何圖形,並從中感受到圖形的美。接著,讓學生用已學過的圖形設計圖案,其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創造美,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審美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幾何圖形

2.方法與過程: 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增強合作探索的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點:

是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幾何圖形,

教學難點:

是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二、說學情

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之前已經對一些平面圖形有了認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色彩鮮豔的圖案能夠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但他們從中還不能完全感受到圖形的美,也沒有主動發現其中規律的意識。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去觀察和發現。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並初步具備了收集資訊和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方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巧設疑問、小組合作交流、展示法、歸納總結。

運用遷移,深化提高: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四、教具與學具

教師需要準備 課件、各種基本圖形若干、彩色卡紙、白紙 學生課前準備:膠水、尺子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式:欣賞圖案、尋找規律、設計圖案、展示作品 。

1.欣賞生活中的圖案

教師播放PPT,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你的發現。 學生談看法

感受圖形的美,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

(1)教師出示準備的四幅圖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人從中找一幅最喜歡的圖案說一說它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用教學課件出示圖案,學生介紹哪幅圖案)

(2)請學生交流意見

師:你認為這幾幅圖案,我們可以把它用在什麼地方?(學生各抒己見,想法多種多樣。)

請學生說說看了這麼多圖案有什麼感覺。(他們感到能用這麼簡單的圖形繪製出美麗的圖案,很了不起。)

(3)教師小節

這些圖案都是由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所組成的,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的,配上豐富的色彩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案,由此看出,圖形也是很美的。

2.尋找規律

我通過設疑,指明學習方向,營造探究新知的氛圍,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經歷了觀察、合作交流,提出自己質疑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圖形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討論、研究等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設計圖案

師:欣賞完別人的設計,現在請你們自己當設計家,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圖案,進行參賽。在設計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什麼圖形,什麼顏色,怎樣來組合,可以仿照著老師的圖案來設計,有自己獨特設計方法的當然更好。

4.展示學生作品

對一些有獨創性、設計新穎、美觀的作品,可在展臺上展示完後再貼在黑板上展覽,對於其他學生也要給予鼓勵。

利用展示臺能夠放大的特點,向全班展示作品,讓學生再次熟悉學過的幾何圖形,感受圖形的美。同時,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並親身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

5.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圖形的美,感受了美,並用雙手創造了美。老師希望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不僅能畫出美麗的圖案,還能夠用美的語言、美的行為和美的心靈去裝點我們的生活!

六、說板書設計

設計與欣賞

說課稿 篇4

每節課學習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把教學的過程分四部分去完成。

1、用提問匯入--引發幼兒對水的興趣幾個問題是從幼兒感興趣的幾個問題入手:

(1)你最渴的時候,首先想到什麼?

(2)你手髒的時候,想到怎麼辦?

(3)媽媽下面條的時候,首先將什麼倒進鍋裡?

(4)你喜歡玩水嗎?為什麼?教師提問時一環扣一環,幼兒從回答問題到提出問題,從提出問題到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都表現積極主動真正引發了幼兒發自內心的興趣。

2、操作探索--水有什麼特點教師運用操作探索的方式來學習水有什麼特點,幼兒可以從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吸取知識。

把水的性質是透明、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會流動充分掌握起來。操作學習時用了四個實驗去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實驗一、水是流動的。實驗二、水是沒顏色的。實驗三、水是透明的。實驗四、水是沒有氣味的。實驗時,幼兒是主體,教師主導。運用了觀察法、引導法、親身體驗法、互相交流等方式方法去完成這四個實驗。例如:作實驗一時,教師提壺把水到入臉盆中,讓幼兒觀察水的流動;當盆中盛滿水後繼續到水,盆中的水會是什麼樣的?觀察後讓幼兒提出自己的見解,幼兒的主動性得到發揮。例如:做實驗四:讓幼兒親自聞一聞水和醋,判斷水是沒有氣味的。幼兒通過親身體驗更能掌握知識。這四個實驗的過程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做的設計。學習時,幼兒對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不自覺中完成了學習水的性質

3、開動腦筋想一想:

水與人、生物、生產建設等方面的關係,認識水的用途。教師利用掛圖及幻燈片等教具來認識水的用途,在學習這一部分時,可事先請幼兒觀察平時所見到的水有什麼用途:媽媽做飯的時候需要什麼?農民伯伯澆莊稼的`時候需要什麼?蓋房子的時候需要什麼等等。讓幼兒把觀察到變成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然後教師讓幼兒觀察掛圖或幻燈片,對幼兒講述他們所不知道的水的用途。例如;水能發電、利用水來搞運輸等等。最後放錄音兒歌《水是寶中寶》進一步讓幼兒認識到水有許多用途。

4、“從我做起”小討論:

發表自己的見解,闡述自己的意見。討論從四個方面進行:(1)地球上的淡水夠用嗎?(2)為什麼不夠用?(3)不夠用怎麼辦?(4)小朋友應該怎樣做?教師提出的這幾個問題環環相扣讓幼兒進行討論。討論的中間可利用幻燈片或課件進行,當看到有關的地方教師定格、抓住畫面讓幼兒討論破壞環境對水的影響,把水與人們日常行為、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真正體現了幼兒園課程來源於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的理念。教師對幼兒的討論進行總結,也告訴幼兒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號召全世界的人都要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舒適的地球上。

說課稿 篇5

人人都向往溫情的友誼,如何讓友誼之花遍開,讓友誼之樹常青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友誼橋》這一課吧!

這篇童話中作者給我們講述了一群有著不同膚色的蠟筆娃娃的爭吵,到後來他們聽從了紫娃娃的勸告,聯手共同描繪了一道象徵友誼的彩虹橋的故事。全文共十三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敘述的重點是蠟筆娃娃們為炫耀自己的長處而引發的爭吵,第二個部分敘述的重點是在紫娃娃的提議下所有的蠟筆娃娃共同合作,畫出了令他們驚歎不已的美麗畫卷。文中沒有空洞的說教,孩子們通過閱讀、比較、表演、感悟,就能夠照見自己的影子,自然而然的懂得其中蘊藏的道理——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他人合作,追求真摯、美好的友誼,珍愛我們的集體。

我打算本課分兩課時完成,在這裡我著重分析第一課時。

本單元教材編寫的意圖是通過學習,讓孩子們細細品味多彩的童年,感受童年的無限樂趣,並且《新課標》中對低年級閱讀提倡讓孩子們喜歡閱讀,能感受閱讀的樂趣。教學時,應抓住蠟筆娃娃們情感、態度、言語、行為的變化,引導學生多方位的朗讀二~七個自然段感悟蠟筆娃娃的爭吵是因為只看到了自己的本領大,看不到別人的長處,引發學生迫切地想要去認識友情。將圖畫與八~九個自然段的學習相結合,讓孩子們在看看,說說,演演的形式中去發現友誼,體驗友誼,從而激發孩子們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領悟友誼的真諦。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讓孩子們建立友誼,感受合作的快樂。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本課的具體情況,我將“通過在研讀蠟筆娃娃們的對話和認字、識字中,品味語文學習的樂趣”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而如何讓孩子們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學會與他人合作,追求真摯的友誼,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將其作為難點來處理。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結合《友誼橋》一文的具體情況,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一、圖畫匯入。

出示CAI課件:蠟筆娃娃們合作畫的一幅畫,在學生欣賞的同時,請孩子們說說自己對這幅圖畫的感覺,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小組合作檢查字音。出示CAI課件檢查生字和生詞的讀音,誰讀對了就可以過橋。

三、細讀課文。

品讀感悟,認識友誼。

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與文字對話,如小組讀,師生合作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範讀,男女生賽讀等等。以教學藍娃娃的話為例,先老師範讀藍娃娃的話,請學生評價,你聽出來了藍娃娃說話的態度是什麼樣的?抓住詞語“傲慢”,鼓勵學生誰還能讀出傲慢的語氣,並進行現場的表演。男女生再次賽讀藍娃娃的話。

(設計意圖:感受課文的情感美,離不開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葉聖陶先生稱之謂“美讀”。葉老說:“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因此,要想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充分感知,應進一步將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在對課文的美讀中體會課文的情感。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通過以群體和個體的形式讀蠟筆娃娃的爭吵,並進行自我評價,引發他們想要去尋找蠟筆們爭吵的原因,從而突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創設角色,發現友誼。

在這部分教學中,創設了一個角色"智慧老人",演演當小蠟筆們爭吵的時候,智慧老人會怎樣勸說小蠟筆們?過渡到紫娃娃的話,通過讀紫娃娃的話,領悟到不能只說自己的本領大,還要看到別人的長處。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把學生變成了一個發現者,首先為他們創設了一個角色"智慧老人",使他們親身參與到童話中,讓他們來勸勸小蠟筆們,接著過渡到紫娃娃的`話,通過讀紫娃娃的話,領悟到不能只說自己的本領大,還要看到別人的長處。)

昇華情感,體驗友誼。

出示CAI課件,再次欣賞蠟筆娃娃們的畫,談談當你再看到這幅畫時,自己有什麼新的感受嗎?引導學生帶驚歎、欣喜的語氣讀第八~九自然段,體驗小蠟筆的感受。

(設計意圖:本單元教材編寫的意圖是通過學習,讓孩子們細細品味多彩的童年,感受童年的無限樂趣。所以我將"品味樂趣,感悟友誼"作為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在開課時先用CAI圖片,讓孩子們欣賞蠟筆娃娃們一起畫的"藍天、白雲、青山、小溪、麥田……"詢問孩子們對圖畫的第一體會,當學到課文的第九個自然段時,再次將圖片拿出,繼續引導學生看圖,因為在前段學習中學生的情感已經被調動起來,尤其是讀蠟筆娃娃爭吵的對話中和扮演智慧老人的親身體驗中,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和體驗,再次看到圖畫的時候無疑是情感的一次昇華。這時他們再聊的不僅僅是圖畫很美了,他們會談到自己受到的思想的啟迪,即對友誼的自我理解。在此時教學的難點得到了突破。在這個片段教學中,給學生充分和開放的思維空間,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體驗,學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都給予認可和鼓勵,並利用這種差異進一步推進教學。)

四、識字、寫字。

合作創新,建立友誼。

小組合作學認生字"娃、膚",比比哪一小組合作得最愉快,效率最高。師範寫,生評價。描紅,相互欣賞。

五、課後練習。(任選一題)

自由組合創作一幅畫,寫寫感受或收穫。或是排演一次課本劇,寫寫感受或收穫。

(設計意圖:當孩子們經歷了認識友誼―――發現友誼―――體驗友誼這三個過程以後,對於"友誼是什麼"有了更深的瞭解,那麼該聯絡實際來體驗一下,友誼的魔力了!於是安排了一次小組合作識字和選作的練習,讓學生有了實踐的體驗。)

不要只說自己的本領大,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

2、友誼橋

板書設計

我覺得板書是我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在板書的設計上我抓住低年級孩子喜歡圖畫的特點,瞧,蠟筆娃娃發生爭吵的時候,他們臉上帶著難受的表情,當他們聽了紫娃娃和智慧老人的勸告後,一起合作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蠟筆娃娃們開心地笑了,合作令人多麼的愉快呀!學生通過板書也能直觀地感受到友誼給人帶來的快樂。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探究、發現和創作的完成,勢必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和人性美的薰陶感染,我想這就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最後願我們的語文課堂在探究、體驗、實踐中更加的精彩;願我們的孩子在創新、合作、個性中更健康的成長!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人類的“老師”》是國小語文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最後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是一篇有關仿生學的課文,重點介紹了人類在飛機、輪船、建築設計等方面向生物學習的例子,具體說明了人類以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收穫。結構完整:開篇引路-舉例說明-點題作結,中心明確,層次井然。注意運用典型的事例增強說服力,而且詳略得當。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初步瞭解仿生學方面的知識,激發他們探索大自然的願望。

二、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及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如下三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8個生字,並能聯絡上下文理解生字詞的意思。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具體例子。能夠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3)體會各種生物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大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

2、教學重點: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具體例子。

3、教學難點:能夠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教”,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體現。為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課文特點,遵循閱讀規律和兒童認知規律,本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提問法,討論法,引導點拔法、演示法等,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自然學習的例子,激發他們主動探索大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程式

我打算安排兩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第一課時主要完成掃清閱讀障礙、理清課文脈絡、講解課文第一部分的任務,下面我重點說說我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具體例子。能夠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3)體會各種生物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大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

(一)溫故知新,複習匯入

以兩個上節課已學過的問題匯入今天的新課:1、人類的“老師”指的是誰?(自然界中的種種生物)老師板書。2、誰能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自讀自悟,對話文字

1、向學生丟擲問題:文中列舉了哪些事例說明自然界的種種生物是人類的“老師”?給予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深入文字,自讀自悟。

2、學生彙報,教師相機點撥,講讀結合。隨文理解“教訓”、“輕而易舉”等詞語。多媒體適時出示相關圖片,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例如 “流線體”。在學生彙報到雞蛋的“薄殼結構”帶給人類的啟示時,我出示一個生雞蛋,請有自信能捏碎它的學生上來實戰,這樣既活躍了課堂,又現場驗證了課文中的論斷是正確的,相信學生一定會留下深刻印象。

3、教師引導,出示表格幫助學生理清內容。先指名回答“老師”一欄,教師板書。隨後同桌討論剩餘空格該如何填寫最為恰當。

“老師”特點啟發

4、師生互動,共同完成表格。

【設計意圖:“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具體例子”是教學的重點內容,所以為了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較為清晰的思路,我先通過抓關鍵詞語、出示相關圖片、進行小試驗等形式陪學生“走”了一遍課文,後又以表格這種更加直觀的形式幫助學生對內容有了提綱契領的認識,領著他們站在文字外再“看”一遍課文。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是探索者,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與文字,與教師進行了真切的對話,在這個過程中,也訓練了學生分析與探究的能力。】

5、迴歸課本,練習概括課文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這個任務就靠每一節實實在在的語文課來實現。“能夠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又是教學的難點,所以在這節課中我著重訓練學生的是總結概括的能力。我認為想要突破這個教學難點,教給學生有效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節課中我打算教給學生通過找中心句,抓關鍵詞的方法來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內容。除了第三自然段需要抓全兩部分內容外,其他兩個自然段都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出主要內容。】

6、學生完成《評價手冊》上的填空題。

【設計意圖:我覺得這道題是對本篇課文一個很好的總結,學生在做的同時相當於站在一定高度上又“望” 了一遍課文。另外,將《補充習題》、《評價手冊》與課堂有機融合也是一種提高課堂效率的有益嘗試。】

(三)拓展延伸,迴歸課題

1、補充人類以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其他例子。

【設計意圖:引入課外資料的目的在於:第一,豐富課堂內容,使課堂更加高效;第二,激發學生課後主動求知的慾望。】

2、深化對課題中“老師”的認識,體會人類並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不斷主動探索。

3、總結全文,昇華主題——學會懷抱感恩之心熱愛萬物。

五、說作業設計和板書設計

(一)作業設計

查詢並閱讀介紹仿生學的資料,並以“人類的‘老師’”為主題,四人小組合作出一份小報。

【設計意圖:這樣的作業形式更具彈性,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他們的潛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語文能力方面的發展。】

(二)板書設計

本著突出重點難點,理清條理的宗旨,我將這一課板書設計如下:

“老師”特點啟發

魚兒自由升降潛水艇

鳥兒飛行飛機

蜻蜓等昆蟲飛行特點新式飛機

鯨“流線體”輪船

雞蛋“薄殼結構”建築物

袋鼠跳躍越野汽車

貝殼堅固坦克

……

以上就是我對《人類的“老師”》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