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集錦七篇

說課稿1.96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說課稿集錦七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河北版國小科學四年級下冊的18課《分離混合物》,孩子們通過分離溶解於水和不溶於水的物質,從觀察到的現象中親身體驗事物具有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

二、解讀學生

四年級學生從知識和能力體系上看,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具備初步自主研究的能力;從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徵來看,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

三、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課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的課程改革的方向。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能預測、設計簡單的混合物的分離實驗,仔細觀察、記錄實驗中的發現,能說明自己的設計意圖和實驗過程,並體會出一些現象是可逆的。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與其他同學合作進行分離混合物的方法,提高實驗設計能力、操作能力,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樹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

3、科學知識: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初步接觸一些化學變化,滲透"物質是運動變化的"思想。

四、難點定位

本課難點是分離混合物的實驗設計和實際操作。

五、教學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科學課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要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我注重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把溶解和不溶解、分離混合物融合在4個遊戲活動中,著重於學生的預測過程和驗證過程,讓學生親自體驗、感性理解。

在新課教學階段,先用“猜一猜”的遊戲激發興趣,再進行利用各種方法分辨具有不同性質的物體,後進行“分離混合物”的實驗。學生從遊戲中親身體驗了科學探究過程,用自己選擇的工具材料,去探究自己選擇的研究內容,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科學探究融合在孩子的“玩”中,我的任務就是引導他們,讓他們的“玩”變得有目的、有計劃、講方法。把科學教學與“玩”結合起來,讓他們在樂此不彼的“玩”中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其潛力也是無量的。所以,我把這節課整體定位在“遊戲活動”中滲透知識。

1、迷藏遊戲,體驗不同觀察方法

一進教室,我就由遊戲捉迷藏引出,問學生願不願意找出藏在幾個杯子中小客人,從而激發課堂氣氛。在這我特地選擇豆漿、水與鹽水,學生很容易分辨豆漿和水,但是光看是分辨不出鹽水和水的,接下來的環節,順理成章的就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了。

先用問題——“如果不用嘗的方法,你能區別出來嗎?你有些什麼方法呢?”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高起來,紛紛發言,課堂氣氛達到一個小高潮。再利用一個演示實驗:將豆漿分別加入清水和鹽水中,倒入清水中的豆漿成為更稀的豆漿,而倒入鹽水中的豆漿形成豆花,與水明顯分離開。通過這一步讓學生了解不僅可以從顏色、氣味、味道分辨物體,還可以利用其它的東西進行觀察,而且效果更好。

2、猜謎遊戲,根據觀察預測事物。

承此啟發,我又提出新的問題:不開啟桌上的紙包,你用什麼方法猜出裡面的東西?讓學生討論,並彙報各個組是怎麼猜的。有的學生說可以用聽紙包搖動時發出的不同聲音判斷。有的學生說用掂的物體輕重,用手捏時物體的粗細軟硬感覺來判斷;還有的學生利用磁鐵判斷。而學生到底猜得對不對,拆開紙包就知道了。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包一定是泡沫,因為它很軟很輕等等)。我引導學生運用感官和藉助其它工具進行觀察,學生可以到“工具臺”選擇自己需要的工具進行猜測,在“猜東西”遊戲中,學生通過感受物體大小、形狀、輕重、軟硬等來進行簡單預測,同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3、分離遊戲,感受可逆變化現象。

分離固液混合物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將剛才學生猜出來的物體:鹽、細沙、泡沫碎片、小鐵片任選2——4種混合在一起,進行分離。

在分離固液混合物的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己到教室的前面拿需要的實驗器材。並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選擇要分離的混合物,不統一要求學生分離幾種混合物。要求學生在分離混合物前的有一個“設想”的過程,學生經過了思考,設計了分離方法,並在實驗設計單中寫下了自己的計劃:比如利用泡沫能浮,小鐵片會沉的性質,用加水的方法,讓泡沫浮起來,鐵片沉到水裡,來進行分離;用鹽能溶解的性質就能分離出細沙等,這個時候,有的學生就提出意見,說鹽溶解在水中,並沒有分離出來。這個問題難度增大了,要分離出溶解在水中的鹽,有的學生可能一下想不出來,而我,就利用了一個簡單的多媒體課件——海水晒鹽。經此提示,學生立刻想到了用加熱使水蒸發,剩下的就是鹽了。

而分離混合物的實驗過程是個驗證過程,驗證想法(依據)是否正確,方法是否可行。通過這個過程,學生進一步認識了固體的沉浮現象、溶解現象,學會了利用物體不同性質分離混合物的多種方法。這些知識、方法不是由我直接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行學習的。

“小組互相協作”的方式,能使孩子們得到了“資源互補”,得到了相互啟發。合作狀態下的'學生思維顯得特別活躍,各組學生都能“你一言,我一語”地相互“合計”著,完成探究實驗。這種方式,營造了 “人人蔘與,個個主動”的探究氛圍,使學生津津樂道於“科學探究”,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現實應用,童話情景鞏固拓展。

“科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最後一環節,我把生活中的問題帶入課堂,讓學生回顧生活中見過的分離混合物的現象?並利用課件分析一些例項,加深鞏固。最後創設一個情景,請大家想辦法幫助灰姑娘把豆子從灰裡撿出來,在輕鬆的童話氛圍中結束新課。

另外,我再說一下本課的板書,由於教學物件是中年級,要求板書簡明扼要,富有條理性,而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溶解和不溶解物的分離。因此,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本課教學設計的特色是:

靈活處理教材,積極營造寬鬆探究環境,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本課的教學組織活動中,我將自己的身份定位在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上,為了給學生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探究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實驗。我允許學生自由走動,自已選擇猜測的紙包和要分離的混合物,自己確定觀察實驗的方法,自己選取觀察實驗工具和材料,自己驗證自己的想法。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創新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加開放,學生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以上是我對《分離混合物》一課的說課設計,希望今天的說課能得到各位評委老師的幫助,謝謝!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來伊通第五中學的錢小平。今天,我說課的題目《光的折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4章第4節的內容,為了使本次說課清晰流暢,明瞭直觀。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五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以後幾節凸透鏡的學習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結合學生的情況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將教學目標定位以下三個維度:

(1)知識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學生側重於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將教學重點定為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將教學難點定為: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但是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援,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在前一節已經學習了一些關於光的反射知識,學生能夠密切聯絡實際,擁有簡單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

三、說教法

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特點,為了強化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的教學要求

採用以下的教法:講授法、實驗法和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

四、說學法

選用以下的學法:觀察法。實驗、歸納等活動使學生主動獲取必要的感性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第一環節:聯絡生活實際,引入新知。

在農村教學的幾年中,每年身邊都會聽到學生野外洗澡溺亡的事件,教材中,明確指出清澈見底,看起來不過齊腰的池水,不會游泳的人千萬不要貿然下去,因為它的實際深度會超過你看到的深度,可能會使你驚慌失措而發生危險,為什麼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呢?這與光的折射現象有關。這樣的設計,從身邊例項出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探究新知。

教師演示,引導學生來初步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在碗中放入硬幣,放在一定的高度讓學生剛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幣,再倒入適量的水,請同學觀察實驗現象。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象。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麼。

演示光的折射,讓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體演示)

學生可觀察到進入玻璃中的光線在介面處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教師指出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特別強調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的概念。進而引導學生觀察光的折射規律,(這樣的設計是我個人認為,學生雖然接觸物理學實驗不是很多,而且自主探究能力較弱,但是,在上節光的反射定律時,已經認識了入射點,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角,反射角 及法線,那麼就很容易突破這節光的折射的名詞了。也為後面的實驗中發現光的折射定律順利進行,降低難度。)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由於這是突破探究過程中難點的關鍵,首先由我提出:“光的折射遵循什麼規律呢?”以明確探究目的。緊接著,啟發學生思考,讓同學們進行討論,分析自己之前的猜想,在設計中,學生可能對現象感到困難,我將使學生結合光的反射定律

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再經過一番討論,〖提出問題〗

①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係如何?

③隨著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

④當入射光線垂直於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演示實驗。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並思考規律,得出結論。

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提問〗如果光線從水中到空氣中,那折射角是否小於入射角。

繼續演示:

〖結論〗:

①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於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

②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讓學生動筆畫出光折射的光路圖,並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3、拓展應用

用光的折射解釋以下現象:

〖現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為什麼會彎折[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現象二〗原來碗底的硬幣看不見,倒入水後卻能看到硬幣[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問〕我們看到河水的深度(視深)跟河水的實際深度那個大[利用電腦課件解釋河底變淺的原因]

[提問]若從水中看岸邊的物體位置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

第三環節:感悟收穫,課堂小結。

最後以學生彙報有哪些收穫來小結本節的的內容,因為本節課堂始終保持輕鬆、和諧的氛圍,我相信同學們不僅帶著知識滿載而歸,同時,會帶著新的問題離開課堂,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求知狀態。

第四環節:當堂檢測,鞏固昇華。

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智慧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採用了多層次的練習題,以便於學生能及時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具體問題中。

六、說板書設計

第四節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折射規律

(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質中時:

①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上;

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④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

⑤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2)光從水或其它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4)人從空氣看到水中的物體是看到物體的虛像。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高教版中等職業學校幼兒教育專業《美術》教材上冊第二單元

第二章內容《色彩基礎知識》。本章的目標可分為兩部分來完成,第一部分著重瞭解、研究表達色彩分類與要素,第二部分則進一步瞭解色彩的調和與應用。在這裡,我將以第二部分內容作為我的說課內容。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色彩的產生、色彩的要素等內容,並在前面的美術鑑賞課中積累了大量對色彩的直觀感受,可以說對於色彩很熟悉,但平時並不會很積極、有意的觀察和了解,本課則是要讓學生深入的來了解色彩的特點,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進一步探索色彩的對比、調和及搭配,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色彩,親身體驗如何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也為後續內容水彩畫、水粉畫的實踐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並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創造生活的美。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瞭解色彩與人的密切聯絡,認識並理解何為色彩的知覺與感覺、色彩的調和,能夠辯識各類色彩帶給人們的不同心理感受。

(二)能力目標:通過講解、示圖、作用輔導,使學生體驗色彩給人們帶來的共同啟示與情感,體會到不同色彩組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讓學生在色彩的情感體驗中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提高自我表達能力。繼而培養學生畢業後能夠擔任幼兒園美術教學工作及組織幼兒美術活動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事物,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培養學生從色彩知識運用與審美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美的創造願望,增強藝術修養。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色彩的聯想及色彩的心理效應並會運用色彩知識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難點:運用色彩表達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四、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而對於色彩,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因而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可以引導學生髮現身邊世界的色彩的精彩和神奇,並通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以及直觀的色卡紙、繪畫作品、圖片等刺激學生的感官系統,開啟學生的眼界和思維空間,促進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表達,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因此我選用以下教學方法:

學生: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充套件——情感昇華

互動 老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五、學法分析

學生只“學會”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如何激發學生“願學”,指導學生“會學”。 要讓學生們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課我具體採用以下方法:

(一)自主探究:通過一次次的觀察,自己先討論色彩的不同特徵與對應的心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肯定,使他們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二)遊戲學習法: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快樂,這樣的學習方法是出於學生的興趣,可以變被動為主動。

(三)嘗試操作法:增強互動性,掌握色彩的實際運用。

(四)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的見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整體協調能力,既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在團隊合作中突顯個體創造能力。

(五)作業練習法:要求運用所學的色彩知識、用色彩構成來表現出春夏秋冬、喜怒哀樂的情感。

(六)創新學習法:鼓勵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在觀念上突破以前的定式,在表現手法上大膽突破,力求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六、 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新課:

視聽、感受,誘發學生內心對色彩的感受。(以美引疑)

傾聽幾段音樂,播放中國民樂《喜洋洋》、鋼琴《命運》,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生命的不屈。

問題:這兩段音樂帶給大家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內心感受呢?

生:1、歡快的、充滿活力的、熱情地、奔放的-----有明亮的感覺

2、寒冷的、悲傷的、淒涼的------有灰暗的感覺

問題:哪些顏色可以表現出這兩段音樂帶給我們的內心感受?

[設計思路]:在本環節中,音樂中的節奏美、曲調美、節奏美、旋律美等,這些美感激發的就是一種審美實踐,運用音樂形成同感,實現美感的遷移,強化美感體驗,幫學生理解繪畫中的色彩美。

 (二)新授:

1、黑板上寫有4個表示味道的詞—甜、酸、苦、辣

出示9種不同顏色的色卡紙。

教師:請從這9種色卡紙中選擇可以分別表現以上4種味道的色卡紙(分組討論、選擇,每種味道只能選9種顏色中的一種顏色做代表。)

比較發現:結果90%相同(根據學生反饋,得出此百分比。)

問題:色彩如何與味道有了聯絡?大家又如何會對色彩的這種表現力的認同如此一致呢?

[設計思路]:把人的味感與色彩感覺聯絡起來,讓學生主動感受和區分色彩的表現性,通過直觀法,再一次強化色彩的心理特性和情感作用。

 2、色彩的共同啟示(聯想)與共同情感體驗

色彩的情感體驗在不同年齡、性別、性格甚至不同的地域上有各種差異,但是由於人們的心理、生活環境、生活方式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在色彩的心理方面也有共同體驗。在感受這些體驗以前,先回顧一些以往所學的色彩基礎知識。

問題1:三原色是哪幾種顏色?

問題2:什麼叫色相、色彩的純度、色彩的明度?

[設計思路]:這些都是學生在國中色彩知識中的學習內容,提出這些問題,一是讓學生回顧以往所學的基礎知識,二是為接下來的調色遊戲做好準備。

 3、出示不同的色卡,讓學生自己感受以下幾種色彩的共同體驗。

(1)色彩的冷暖感; (2)色彩的輕重感;

(3)色彩的軟硬感; (4)色彩的興奮與肅靜感;

(5)色彩的明快與憂鬱感; (6)色彩的華麗與質樸;

(7)色彩的遠近感; (8)色彩的擴張與收縮感。

學生有了這些感受以後,對接下來用色彩表達情感有了一定的表達依據。

[設計思路]:此環節是為了鞏固舊知識,延續本課第二個環節的內容,使學生對色彩的意義有更豐富很深刻的感受,為學生下面參與活動做鋪墊;

 (三)學生操練

 1、色彩的情感表現

·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分別用單純色彩組合(不依靠外形輪廓)來表現同班同學的性格特徵。

遊戲規則:

(1)每組請出一位同學作為被試者,先從9張色卡紙中選擇可表現自己性格特徵的1—3張,然後交錯回到其他組參加遊戲。

(2)每組用不容的色彩組合來表現本組被測試者的性格特徵,並請一位同學根據完成的習作做簡單的說明。

(3)被測試者出示自己所選色卡,看是否與本組表現的色彩組合相近。

[設計思路]:這個遊戲是想讓學生通過單純的色彩組合來表達情感,體會色彩的特殊語彙,幫助學生通過色彩來理解純抽象性的繪畫。

·遊戲“連連看”:給出若干種色彩,根據色彩在不同地域、年齡、性別的各種差異,以及色彩色相、純度、明度的變化組合,找到適合運用的物件。

問題: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件就是根據色彩的不同色性進行色彩表現和設計的,你能看看它們都適合什麼樣的顏色或可以用什麼顏色表示嗎? 醫院 遊樂場 交通警示 非洲人

老人 女人 天空 森林

聯絡日常生活,找一找身邊的不同色彩之間的搭配關係。

分段欣賞圖片(建築類、生活用品類、文具用品類、食品類、裝飾畫、標誌招貼類)

[設計思路]本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學以致用,把所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討論能增強學生感受力並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遊戲與塗色練習,解決難點——色彩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素描靠功夫,色彩靠天賦”,色彩是靠感悟出來的,光練習是不夠的,所以我在欣賞部分分類引導學生一起感受了一把同類色與對比色的不同色彩魅力,為下一階段的設計應用打下良好基礎。

 2、色彩感悟

出示兩張繪畫作品——梵高的《向日葵》、米羅的《樂迪幼兒園》。 問題:你能通過畫面的色彩,理解此畫所要表達的情感嗎?

[設計思路]:學生嘗試用色彩來表現自己熟悉同學的性格特徵,體會色彩的特殊表現,讓學生感受抽象性的繪畫作品時,能使他們很自然地體會到色彩作為一種繪畫語言,在繪畫中所起的作用,並在今後學習中嘗試通過色彩來分析、理解繪畫作品。

(四)知識延伸,體驗創作的快樂。

1、教師演示如何運用搭配色彩。

2、再出示兩份色彩搭配的設計圖案,供學生欣賞。

3、提出作業要求:以正方形做水平、垂直的疏密分割,在相應的空格中做色彩搭配訓練。教師巡迴輔導。

[設計思路]本環節的設計主要是針對繪畫練習的。在作業設計上打破了常規的劃分區域練習,而是選擇了簡單圖形的色彩設計,這樣的圖形更直觀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在色彩搭配上,為了色調的統一,選擇同類色的層次變化不僅降低了難度學生更容易理解而且畫面層次分明效果顯而易見。

(五)課堂小結

進行多元評價,師生共同感受畫面中色彩的認識之美。

在黑卡上展示學生作品,並請學生欣賞評價

教師點評:通過欣賞和創作你發現了哪些色彩搭配的規律?總結出色彩搭配的規律:對比中求和諧、協調中求變化。

[設計思路] 黑色與其它色彩組合時,屬於極好的襯托色,可以充分顯示其它顏色的光感與色感,其色彩效果比較明顯。採用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互動進行,集思廣益,讓學生在自主體驗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相互合作,共同促進,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後練習

用點、線、面的形式結合認識色的知識創作表現自己一種難忘的心情。

[設計思路]:學生通過色彩的心理特性的學習和色彩情感的體驗,對色彩的理解和運用將會和以往大不一樣,根據美術教學探究性的特點,設計此課後作業,有利於課堂知識的深化,使學生在生活中能更好的運用美術。

說課稿 篇4

各位尊敬的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號考生。

我說課的題目是《亞非文明古國》。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展開本次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下面我將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課選自嶽麓版國中歷史九年級上第二課的內容,本課主要分為三個子目:第一子目主要講述埃及的統一和舉世聞名的金字塔,第二子目主要講述古巴比倫王國的建立和《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及實質,第三子目主要講述印度的的發展歷程及種姓制度。本課內容是幫助學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國的重要一課,在世界古代史中地位十分重要。

二、說學情

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深入的把握。

本課教學活動的主體是九年級學生,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善於表現,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但認識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需要教師正確引導,適時點撥。因此,教學過程中可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以達到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是制定教學目標的出發點和依據,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四大文明古國的地理位置,瞭解亞非文明發展歷程,掌握亞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過程與方法】

利用地圖找出四大文明古國的地理位置,瞭解這些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分析它們與亞非文明的內在聯絡,培養識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感受人類文明的偉大,認識到遠古文明蘊含著的人文精神對今天人類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以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亞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難點】

《漢謨拉比法典》及種姓制度的實質。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我將採用如下的教學方法:問答法、小組討論法、史料分析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會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部分。

環節一:匯入新課

眾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使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為此我採用創設情景法匯入新課。

在課堂開始,我會以情境匯入的方式匯入新課。在多媒體上呈現《四大文明古國位置示意圖》,引導學生回憶四大文明古國。強調亞非文明都源於大河流域,這些國家都曾給我們的地球留下一段輝煌文明的痕跡,然後和大家一起步入對文明古國的探索之旅。順勢引入本課。

【設計意圖】讓學生一開始就參與到課堂中來活躍課堂氣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置身其中,為新課的講授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走進文明古國

我以旅遊的形式將學生帶入三個文明古國的具體學習,首先會出示《亞非文明古國區域》地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地圖並閱讀教材,完成表格四大文明古國的地理位置、建立奴隸制國家的時間。之後我會明確,並引導學生得出亞非文明都源於大河流域,自然環境與文明的形成有著重要的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表格的整理,幫助學生學會知識的梳理,並掌握歸納總結的學法。

(二)古代埃及

旅行的第一站是神祕莫測的古代埃及,我通過播放《古埃及文明》視訊,讓學生當導遊介紹古埃及的統一及著名的金字塔。在對金字塔的介紹時我會讓學生認識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徵,也是古埃及國王殘酷奴役埃及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最後補充在公元前6世紀,古埃及被西亞的波斯所滅。

【設計意圖】通過視訊的播放,可以拉近學生跟歷史之間的距離,同時增強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古巴比倫

旅行的第二站是浪漫神韻的古巴比倫。首先我會出示《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疆界》圖片,讓學生思考:古巴比倫王國位於兩河流域,兩河流域分別指的是哪兩河?這一地區什麼時候出現國家?在學生回答後我再加以強調:兩河流域位置相當於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國。接著我會播放《全盛時期的古巴倫王國》紀錄片並請學生當做歷史小記者介紹古巴比倫王國建立的概況。

由於古巴比倫的主要成就《漢謨拉比法典》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這一重點,首先我會出示《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圖片,提出問題:結合課本知識說一說石柱上部浮雕人物是誰?是用哪種文字銘刻的法典原文?法典原文由哪幾部分構成?接著我會出示黑色石柱上刻印的條文內容,請學生以歷史小組為單位思考:法律第六、七條有什麼共同之處?第七條和第一九九條把奴隸看做什麼?材料所反映的法典的實質是什麼?學生通過討論後得出《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是保護奴隸主利益的法典,體現了奴隸主的殘酷性。之後我會強調這部法典是現存的第一部體系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並講述古巴比倫的滅亡,加深學生對古巴比倫王國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也真正彰顯了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

(四)古代印度

旅行的第三站是梵音繚繞的古代印度。首先我會播放《世界通史——古代印度》紀錄片,請學生當做小導遊介紹古代印度文明的發展歷程。為了引出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我會這樣過渡:由於雅利安人入侵併建立國家,為了鞏固統治,雅利安人制定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接下來提出問題:印度的種姓制度分為哪些種姓?各種姓之間有什麼職責?並請學生同桌交流後完成表格。

學生完成表格後,我會繼續追問:婆羅門祭司編造說,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創造出婆羅門,用手創造出剎帝利,用腿創造了吠舍,用腳創造出首陀羅。其用意是什麼?通過問題探討,學生認識到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實質是一種等級制度,各等級之間的關係是不平等的,並有著嚴格的界限。這也是古代奴隸制國家的重要特徵。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

我會採取情感昇華的形式進行小結。在此強調做為古代人類文明代表的四大文明都產生於大河流域。可以說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和水是分不開的,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水資源。

2、作業

在課程的最後我設定了開放性的作業,請學生課下從四大文明古國中任選其一,就相關內容動手製作一張板報。

【設計意圖】開放式的作業設計,更能夠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熱愛歷史。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秉承著清晰簡潔、重難點突出的原則。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說學生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學生特點

《敬畏自然》是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單元主題為人與自然,要求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富有哲理性的語言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八年級的學生,主要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文章,也還沒有進行過對宇宙的思考,所以,在教學中要把這篇議論性很強,又兼有學理性的文章,轉化成豐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另一方面,八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立論,論證等基礎知識。所以學習這篇文章,只能給以科學思維情感上的關照,使其獲得一定的現代意識。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品味文章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蒐集資料,教師引導;抓住文章的關鍵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與價值觀:瞭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三)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辯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培養探究性閱讀能力

二、說教法

本課以引導、分析、啟發、探究、比較閱讀為主要教法,輔以多媒體課件,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來理解課文主要觀點,在一定情景下進行讀、寫、聽、說活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辯論等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圖片、畫面、激發同學的閱讀興趣。

2、討論點撥法。

3、比較閱讀法。

4、辯論法。以小組方式展開辯駁,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樹立環保意識。

5、句子賞析法。

6、仿寫法。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出示兩組圖片,讓學生找出哪些表現自然智慧,哪些表現人類智慧,並思考問題: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學生保留觀點,一起看作者嚴春友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匯入新課。

2、整體閱讀,感悟兩種智慧,在文中讓學生畫出哪些句子是自然智慧,哪些句子是人類智慧,並讓學生感悟作者的感情傾向,用四個字來概括,概括出標題——敬畏自然。

3、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我想應該有質疑的精神,所以,我給學生安排了一場以小組合作為形式的討論賽,討論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通過學生課前預習所蒐集的資料,小組內交流,並課堂展示。讓學生得出結論:這個討論的問題其實是不成立的。並且否定我前面匯入提出的哪個問題,讓學生重新認識人類和自然的關係。得出結論:人類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兩者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依存的。並在文中找出作者有沒有相關的表述。學生找出,齊讀作者的觀點。

4、讓學生在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大聲讀出來,而且要闡明自己喜歡的理由,讓學生從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上進行句子分析。在此,給學生重溫部分修辭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5、作者能用這五種修辭手法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情感,那麼學生能不能用至少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感受。鍛鍊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

6、學生大多都表達出對大自然的情感後,我接著問:難道我們就應該順應自然嗎?學生整合這節課的觀點:熱愛自然、敬畏自然、合理改造、和諧相處。

7、最後回顧整節課收穫,不僅學習了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傾向,還學習到了與自然應該是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

與學生約定環保口號: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樹立環保意識。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早期閱讀《我要大公雞》,活動來自於省編教材的中班主題活動《#》。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1、說教材

《微笑》是一個幼兒早期閱讀故事,語言簡練,講述了胖胖想得到張伯母家的大公雞就要答應張伯母的要求:收集五十張不同的郵票。最後,胖胖成功了。通過閱讀這個故事,孩子們可以瞭解實現願望的不同方法。但是,無論通過什麼樣的方法,要想實現願望,都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

我選擇這樣的題材有兩方面考慮:一是提升幼兒語言能力,二是通過閱讀,使幼兒理解故事的有趣情節,明白要實現願望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選用合理的辦法。。

2、說學情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把握好這一關鍵期,將對幼兒今後語言的運用有很大的幫助。根據《綱要》所述,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可以概括為傾聽、表述、欣賞(文學作品)和閱讀(早期閱讀)四個方面。根據這四個方面,我對本班孩子的語言能力進行了評估,發現他們對文學作品欣賞較少,對早期閱讀的興趣還不明顯。傾聽能力進步最大,到了中班上學期,已逐漸轉向有意識的傾聽。表述能力最弱,對一些連貫性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仍有困難。

當班上的孩子看到別的同伴帶來一樣有趣的玩具或自己沒有的玩具或書本,就想佔為己有。佔有的方式也很野蠻:有的用搶,有的用打,有的用偷偷翻他人的書包,因此我選擇了這節閱讀課。通過閱讀,使幼兒理解故事的有趣情節,明白要實現願望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選用合理的辦法。

3、說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語言水平、年齡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知識目標:閱讀理解故事的有趣情節。

能力目標:討論實現願望的不同辦法。

情感目標: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情感基調,感受達成心願的快樂情緒。

第二部分: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散文以情感薰陶為主,因此,我採用了講述法:在優美的音樂輔助下,運用恰當的語言、語速、音量,完整講述童話故事內容。直觀演示法:運用優美的FLASH課件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提問法:通過解釋性提問、假設性提問等,鼓勵幼兒積極動腦。

2、說學法

觀察、討論、發現、表述,最後是操作練習,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來突破教學重難點。

3、說準備

a 自制多媒體課件、優美的音樂。

b 可移動的音符、房子、信的卡片。

c 空白圓形卡片若干(男女顏色分開)、油畫棒。

第三部分: 說教學程式

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展示玩具激發興趣、閱讀《我要大公雞》、朋友共同分享

三個環節來實現教學目標。

(一)教師出示漂亮的大公雞玩具激發幼兒興趣。

漂亮的物品大家都喜歡,運用一個玩具讓大家開動腦筋——想得到要運用什麼合理的辦法?不僅激發了幼兒討論問題的積極性,還讓幼兒學會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喜歡的東西。

1.提問: 這是什麼玩具?你想要嗎?

只有一個,你想得到要用什麼方法?

2.教師對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選出合理的辦法。

3.今大我請來一個和你們年齡相仿的朋友胖胖,他也有個動物朋友大公雞。他擁有這個好朋友可是經過了一番努力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吧!

(二)閱讀《我要大公雞》

給幼兒提供自己閱讀的機會,很有必要。它可以讓幼兒自主地去認讀畫面內容,在活動中獲得有關的資訊。閱讀前提出適當的閱讀要求,這一環節很重要,這樣可以保證幼兒在一個安靜地環境中閱讀圖書,還可以逐漸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1)閱讀時沒有聲音。

(2)閱讀時一頁一頁地翻看,學習按順序自己閱讀。

(3)看書時要像國小生一樣身體坐正,眼睛注視圖書使幼兒初步

在幼兒自己閱讀的基礎上,採用分段理解並加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一頁頁地翻閱圖書,利於幼兒瞭解故事發展的程序,正確理解畫面的內容。

引導幼兒完整閱讀,使幼兒對故事內容有個完整的概念。運用指讀的'方法能進一步吸引幼兒閱讀的注意力。

(三)請幼兒拿出自己的玩具,和朋友共同分享

最後一個環節運用了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玩具的方法,是故事內容的延伸。也繼續幫助幼兒鞏固了要想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要如何努力才能擁有,體驗達成心願的快樂情緒。

要求:拿出自己的玩具想想:想玩別人的玩具時應該怎樣得到?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引導幼兒繼續鞏固實現願望的不同方法。

第四部分:說活動特色

1、注重情感基調的渲染。

活動調動了幼兒的看、聽、說、動等多種感官體驗,來體驗願望實現帶來的快樂。明白要實現願望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選用合理的辦法。

2、注重多維遊戲的互動。

這不是一節單純的語言活動,在語言學習中,我加入了不同形式的遊戲活動。體現了一種師幼交融、生生交融、物我交融的互動狀態。

3、注重知識建架與撤架。

中班幼兒仿編短句是有難度的。在第一次仿編時,我提供了可移動的圖片,給幼兒建立一個支架,幼兒根據圖片裡展現的內容仿編短句。多次練習之後我會撤掉框架,不提供圖片而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生活經驗仿編,體現了遞進性,發展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

4、體現了教育的多元和整合。

多元指的是語言、社會、藝術、科學領域的知識內容,這些領域不是獨立的,而是

相互整合的,這使得活動更具綜合性的特徵。如在語言交流中傳遞關愛的社會性教育,在繪畫中鞏固語言的知識性學習,在音樂中感受語言的優美,在舞蹈中交新朋友,體會微笑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所有內容。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給予指導。謝謝!文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章學習是在學生完成函式的第一階段學習(國中)的基礎上,進行第二階段的函式學習。而對數函式作為這一階段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式之一,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指數函式及對數的內容,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對數函式"這節教材,是在沒學習反函式的基礎上研究的指數函式和對數函式的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關係,同時對數函式作為常用數學模型在解決社會生活中的例項有廣泛的應用,本節課的學習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參加生產和實際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

2、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依據新課標和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育教學目標:

(1) 理解對數函式的概念、掌握對數函式的圖象和性質。

(2)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綜合歸納、數形結合的能力。

(3) 培養學生用類比方法探索研究數學問題的素養;

(4) 培養學生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5) 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中,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

3、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重點:對數函式的概念、圖象和性質;在教學中只有突出這個重點,才能使教材脈絡分明,才能有利於學生聯絡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難點:底數a對對數函式的圖象和性質的影響;

關鍵:對數函式與指數函式的類比教學

由指數函式的圖象過渡到對數函式的圖象,通過類比分析達到深刻地瞭解對數函式的圖象及其性質是掌握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關鍵,在教學中一定要使學生的思考緊緊圍繞圖象,數形結合,加強直觀教學,使學生能形成以圖象為根本,以性質為主體的知識網路,同時在例題的講解中,重視加強題組的設計和變形,使教學真正體現出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特點,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啟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根據這樣的原則和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併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實驗、探索、歸納。

(2)採用"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

(3)體現"對比聯絡"、"數形結合"及"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

(4)投影儀演示法。

在整個過程中,應以學生看,學生想,學生議,學生練為主體,教師在學生仔細觀察、類比、想象的基礎上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加以引導點撥,與指數函式性質對照,歸納、整理,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對原有知識的回憶,自覺地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絡,使新學知識更牢固,理解更深刻。

 三、說學法

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儘可能地增加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我進行了以下學法指導:

(1)對照比較學習法:學習對數函式,處處與指數函式相對照。

(2)探究式學習法:學生通過分析、探索,得出對數函式的定義。

(3)自主性學習法:通過實驗畫出函式圖象、觀察圖象自得其性質。

(4)反饋練習法:檢驗知識的應用情況,找出未掌握的內容及其差距。

這樣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四。說教程

在認真分析教材、教法、學法的基礎上,設計教學過程如下:

(一) 創設問題情景、提出問題

在某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個數y是分裂次數x的函式 對數函式說課稿 ,因此,知道x的值(輸入值是分裂次數)就能求出y的值(輸出值為細胞的個數),這樣就建立了一個細胞個數和分裂次數x之間的函式關係式。

問題一:這是一個怎樣的函式模型型別呢?

設計意圖:複習指數函式

問題二:現在我們來研究相反的問題,如果知道了細胞個數y,如何求分裂的次數x呢?這將會是我們研究的哪類問題?

設計意圖:為了引出對數函式

問題三:在關係式 對數函式說課稿 每輸入一個細胞的個數y的值,是否一定都能得到唯一一個分裂次數x的值呢?

設計意圖:一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函式,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對數函式的概念。

(二) 意義建構:

1. 對數函式的概念:

同樣,在前面提到的放射性物質,經過的時間x年與物質剩餘量y的關係式為 對數函式說課稿 ,我們也可以把它改為對數式, 對數函式說課稿 ,其中x年也可以看作物質剩餘量y的函式,可見這樣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的。

設計意圖:前面的問題情景的底數為2,而這個問題情景的底數為0.84,我認為這個情景並不是多餘的,其實它暗示了對數函式的底數與指數函式的底數一樣有兩類。

但在習慣上,我們用x表示自變數,用y表示函式值

問題一:你能把以上兩個函式表示出來嗎?

問題二:你能得到此類函式的一般式嗎?(在此體現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問題三:在 對數函式說課稿 中,a有什麼限制條件嗎?請結合指數式給以解釋。

問題四:你能根據指數函式的定義給出對數函式的定義嗎?

問題五:對數函式說課稿與對數函式說課稿中的x,y的相同之處是什麼?不同之處是什麼?

問題六:對數函式說課稿與 對數函式說課稿中的x,y的相同之處是什麼?不同之處是什麼?

設計意圖:前四個問題是為了引匯出對數函式的概念,然而,光有前四個問題還是不夠的,學生最容易忽略的或最不理解的是函式的定義域,所以設計這兩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對數函式的定義域

2. 對數函式的圖象與性質

問題:有了研究指數函式的經歷,你覺得下面該學習什麼內容了?

(提示學生進行類比學習)

合作探究1;藉助於計算器在同一直角座標系中畫出下列兩組函式的圖象,並觀察各組函式的圖象,探求他們之間的關係。

(1) 對數函式說課稿

(2) 對數函式說課稿

合作探究2:當 對數函式說課稿 函式 對數函式說課稿 與 對數函式說課稿 的圖象之間有什麼關係?(在這兒體現"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

合作探究3:分析你所畫的兩組函式的圖象,對照指數函式的性質,總結歸納對數函式的性質。

(學生討論並交流各自的發現成果,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適時歸納總結,並板書對數函式的性質)

問題1:對數函式 對數函式說課稿 ( 對數函式說課稿 )是否具有奇偶性,為什麼?

問題2:對數函式 對數函式說課稿 ( 對數函式說課稿 ),當 對數函式說課稿 時,x取何值,y 對數函式說課稿 0,x取何值,y 對數函式說課稿 ,當 對數函式說課稿 呢?

問題3:對數式 對數函式說課稿 的值的符號與a,b的取值之間有何關係?請用一句簡潔的話語敘述。

知識拓展:函式 對數函式說課稿 稱為 對數函式說課稿 的反函式,反之,函式 對數函式說課稿 也稱為 對數函式說課稿 的反函式。一般地,如果函式 對數函式說課稿 存在反函式,那麼它的反函式記作為 對數函式說課稿

(三) 數學應用

1. 例題

例1:求下列函式的定義域

(1) 對數函式說課稿

(2) 對數函式說課稿 ( 對數函式說課稿 )

(該題主要考查對數函式 對數函式說課稿 的定義域 對數函式說課稿 這一限制條件根據函式的解析式求得不等式,解對應的不等式。同時通過本題也可讓學生總結求函式的定義域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例2:利用對數函式的性質,比較下列各組數中兩個數的大小:

(1) 對數函式說課稿 , 對數函式說課稿

(2) 對數函式說課稿 , 對數函式說課稿

(3) 對數函式說課稿 , 對數函式說課稿

(4) 對數函式說課稿 , 對數函式說課稿 ,

(在這兒要求學生通過回顧指數函式的有關性質比較大小的步驟和方法,完成前3小題,第四題可通過教師的適當點撥完成解答,最後進行歸納總結比較數的大小常用的方法)

合作探究4:已知 對數函式說課稿 ,比較m,n的大小(該題不僅運用了對數函式的圖象和性質,還培養了學生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

本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引導點撥

1.本題的難點在哪兒?

2.你希望不等式的兩邊的對數式變成怎樣的形式,你能否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絡

本題也可以從形的角度來思考。

 (四) 目標檢測

P69 1,2,3

 (五) 課堂小結

由學生小結(對數函式的概念,對數函式的圖象和性質,利用對數函式的性質比較大小的一般方法和步驟,求定義域應從幾方面考慮等)

(六)佈置作業 P70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