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集合八篇

說課稿2.1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集合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課是語文s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四課《猴子種樹》,本單元主要是從不同角度反映“快樂”這一主題。而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猴子對別人的話不加思索,一次次把要成活的樹拔掉,結果一無所獲。告訴人們:人要有自己的主見,無論什麼事都要認準目標,要堅持不懈,否則將一事無成。今天,我們上的是第一課時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猴、梨、將、鴉、哇、諺、拔、麻、雀、櫻”10個生字,會寫“拔、掉、杜、肥、短、將、鴉、梨”8個字,具體指導書寫“拔、掉”兩個易錯字。

2、知道課文的大意。

3、讀通課文,

三、說教學重難點:

識字、朗讀

四、教學設想:

1、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並把這種信任的態度傳遞給學生,便學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並對自己的學習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2、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在讀書中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4、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與魅力。

5、及時評價、促進發展。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以上的目標和設想,我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首先談話匯入課題,讓學生讀好“猴子”這個輕聲音節,複習“種’這個多音字,(和都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一個鞏固。)

接著讓看到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二、初讀感知,解決生字詞

過渡:學貴有疑,所有的疑問都靠我們讀書來解決。

然後請同學們用好聽的聲音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接著就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出示詞串,進行詞串教學,並解答學生根據課題提出的問題。

第一組詞串是猴子 烏鴉 麻雀 杜鵑,這就是故事中主要角色

第二組詞串哇哇地 喳喳地 咕咕地這是“烏鴉、麻雀、杜鵑“的叫聲,不僅讓學生讀,還讓學生了解這是象聲詞,還進行拓展,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象聲詞嗎?

第三組詞串梨樹、杏樹、桃樹、櫻桃樹,這是課文中猴子種了那幾種樹,不僅讀詞,而且解決學生在質疑課題是提出的問題。接著過渡,你知道這些果樹幾年結果嗎?

出示第四組詞串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櫻二讓學生讀完詞語後,總結規律,這都是農諺,接著進行一個學習連線,讀農諺是什麼,然後進行拓展,學習幾個諺語(這是對學生進行新知的學習和語言的積累,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與魅力)

最後出示第五組詞串:耐心 等得及 不著急,這是一組同義詞,,讀完詞語後,出示帶有這些詞語的三句話,不同的`三局問句,表達同一個意思,讀完後,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說出類似的不同句子表達同種意思,再一次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與魅力。

接著進行生字教學,由詞到字,在一定的語境中識字,就容易多了,出示八個一類生字

拔 掉 杜 短 將 肥 鴉 梨

讓學生個別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的讀後,讓學生按一定的規律分類記憶,可按結構分,也可按部首分類記憶,然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怎樣記憶字形。

學生彙報,及時鼓勵表揚 ,給學生體會合作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接著教師範寫:拔掉,這兩個字都是易錯字,重點指導,加強記憶。

最後學生描紅,寫字。

三、再讀課文、文從字順

請九個學生當小老師,分自然段讀課文,學生跟讀。

在這節課中我們力求體現第一課時的特點,重在字詞的教學,又力求有自己的特色,雖是童話故事類課文,我的的字詞教學用詞串的形式不僅學字詞,還串講課文的有關內容,並進行一定的拓展練習,字形教學採用小組合作的法師進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能力,在教學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營造幸福課堂。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山東省國小資訊科技五年級上冊第七課的內容。它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幻燈片製作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重要環節。編者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熟悉超級連結的功能,初步掌握文字超級連結的方法,能利用“超級連結”的功能實現簡單的互動,對今後熟練應用幻燈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物件分析及學法

就教學內容而言,對已學習了一定幻燈片製作技能的五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但學生在做返回的超級連結這一教學難點時,容易思維混亂,不知如何操作。因此在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則通過學生自學教材內容、小組學習交流討論以及教師適當點撥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重在促進學生相互的交流和分享,實現共同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學習內容以卡通形象及奧運形象為依託,採用以資訊為主線,任務為核心的模式,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精神,體現了課程整合的思想。根據新課程理念、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心理、智力發展水平和他們的知識經驗、情感需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熟練使用PowerPoint;初步感知“超級連結”的作用,並能利用“超級連結”的功能實現簡單的互動。

過程與方法:能對採集的素材進行編輯加工,來表達自己的主題;學會聯想和類推;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動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使用超級連結的`過程,形成積極主動學習和利用PowerPoint展示自己的態度,培養學生處理資訊能力和表達,通過學習過程獲取快樂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重點:為什麼要使用“超級連結”,掌握“超級連結”的方法,能利用“超級連結”的功能實現簡單的互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設定返回的超級連結。

說課稿 篇3

指導思想:

1、學生是閱讀的主人

葉聖陶先生說:“學語文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本課設計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突出重點,精心品讀”等環節,引導學生漸進有序地讀書,理解、感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課改理念。炮手的心理變化是貫穿全文的一條重要線索,語文教學是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過程,引導學生在感悟文字的過程中接受文字所要傳達出來的資訊,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揣摩人物心理、想象人物心情等設計為學生的寫作做了點撥,在這一堂語文教學課上,教師充分做到了閱讀教學與寫作的有效結合。結合人物當時的心情讀,這一設計使學生能夠運用恰當的方法朗讀出當時真實的感情,通過教師的指導、點撥,學生恰當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真正地走進了文字之中。

2、“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方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整課書的設計,教師引導學生採用朗讀、默讀、分角色讀等方法,有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帶著問題認真、充分地閱讀,細心品讀,以讀促講,以讀代講,以讀代教。學生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突破課文重難點。

3、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

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本課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蒼白、煞白、慘白”進行比較,仔細體會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幫助其對思想內容的理解。通過對兩組對比句的重點學習,加深了對思想內容的理解和對主人公為國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的犧牲精神的領悟。

4、注重教給閱讀方法

現在的教學是要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教師整篇教學設計為學生提出了一種“整體把握—具體感知—重點突破”的有序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兩組對比句時,又具體設計了“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教學生從整體著眼,從區域性著手,認真研讀,深入理解。持之以恆,學生自己能閱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教材分析:

《炮手》記敘了一百多年前法國軍隊中的一名普通炮手,為了祖國,親手炸掉了被侵略者佔據的家園的感人故事。全文以對話形式為主,以人物的外貌、神態描寫為輔,貫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炮手”複雜的內心世界,讚頌了他令人欽佩的奉獻精神。學習本文要了解那位炮手為維護祖國尊嚴的奉獻精神,學習炮手時時刻刻把祖國放在第一位,為國家利益“舍小家,為大家”的愛國精神。

學情分析:

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生的學習現狀瞭解甚少。通過班主任的介紹知道這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強,語言表達也不錯,但概括歸納和抓重點詞句聯絡上下文體會人物心情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對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所處的年代和地點都還很陌生。可能給教學帶來困難。

設計思路:

第一,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課文。

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士兵神態的變化:他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等詞語,讓學生分三個層次去理解課文。一、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面意思,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確炮手的臉色是越來越白;二、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在意思,反映炮手越來越痛苦的內心;三、體會語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炮手面對不遠處的家園,面對自己家僅有的一點財產……紅瓦白牆的房子,卻要親手開炮炸燬它。他的'內心那麼痛苦,那麼矛盾,可他卻強忍著痛苦毫不猶豫地開了炮,表現了人物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就引導學生經歷了由語言文字到了解內容再體會思想感情的全過程。

第二,創設情境,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課文中有兩處對比描寫:“這時,裹著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可炮手的前額上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將軍連聲喝彩,回頭微笑著看看炮手……炮手的臉頰上流下了兩行熱淚。”在引導學生理解時,先讓學生勾畫出第一處中描寫天氣的詞語,再找出描寫炮手神態的詞語,通過品讀,比較,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產生疑問:為什麼天氣這樣寒冷,而炮手的前額卻流著汗水?通過讀書,教師適時點撥,學生體會到了炮手為了國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的精神。然後逆向設疑:如果炮手不開炮會怎麼樣?學生提出了許多大膽的設想,此時再結合課文理解,學生已深深地體會到炮手捨己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對炮手產生由衷的敬佩,在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會以炮手為楷模,而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的確立緣於對思想主旨的解析,緣於對中體現的主要寫作特點的把握。

一方面情節曲折生動,體現了炮手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的精神,作為一篇充溢著人文氣息的,留給讀者印象最深地就莫過於炮手那句普通中滿帶著人性精彩的話語:“那是我的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這是一個愛國者對於祖國真摯的愛,這份愛既深沉而又凝重。

另一方面講究語言的藝術美。將人的情感的細微變化準確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炮手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又用對比的方法寫出當時“裹著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時,“炮手的前額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這些細膩的刻畫使一個普通愛國者的形象躍然紙上,立體化、人性化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一)教學目標:

1、抓住表現炮手神態變化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揣摩炮手複雜的內心世界。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炮手為了國家、人民利益,默默奉獻、犧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抓住“蒼白、煞白、慘白”等詞語以及兩處對比描寫,體會炮手心情的變化。

(三)教學難點:

對炮手思想感情、奉獻精神的體會。

教學重點定位於由炮手神態變化的表層現象深入感受其精神實質。原因在於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顯著特徵之一。以人文性統駕工具性,是語文教學的一條出路所在。一篇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語言文字本身,而恰恰是字裡行間洋溢的無形之美——情感體驗。人文性是人類靈魂指向的體現,抓住了這一點,即可引發讀者的情感共振。與此同時將對形式美的體悟隱喻其中,則證明了這一點:形式為內容服務。

實施過程:

一、匯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生齊讀課題。

2、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誰?生齊答。

3、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生說。

(開門見山,複習匯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學文感悟

(一)抓住人物對話,體會特點。

1、這篇課文在寫作上非常有特點,尤其是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來推動情節的發展,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請孩子們翻開書101頁,快速讀課文,找到炮手和將軍的對話,揣摩一下人物的語言特點。(給予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和空間,和文字對話。)

2、你們覺得,將軍在發號施令時,他的語言應該怎樣?炮手的回答呢?誰願意為我們讀讀2—10自然段。(抽生分角色讀),生評價。

3、軍人在戰場上,說話非常乾脆,絕不拖泥帶水,讓我們再來感受一次,好嗎?(全班分角色讀)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再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感悟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4、對話中,我們瞭解到,開始將軍讓炮手炸燬的是德軍的什麼?將軍叫炮手炸,炮手就炸,這叫什麼?結果炸燬的是什麼?

(二)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情。

1、炮手親手炸掉的是自己的家呀!難道他真的就這樣忍心把自己的家夷為平地而無動於衷嗎?你從哪些句能體會到他內心的不平靜?默讀課文找一找。

2、生說。這些詞語都是人物的什麼描寫?(生說)我們就通過人物神態的變化去體會他內心的變化。

3、(抽說、出示)炮手的臉在什麼情況下發生了這樣的變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呢?

4、我們來交流交流。

5、(出示2—4自然段)請個孩子來讀讀這部分文字。

6、炮手的臉在什麼情況下蒼白?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抽說,相機評價,並指導讀。)

7、(出示5—8自然段)士兵的臉在什麼時候變得煞白,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8、(出示9—10自然段)士兵的臉在什麼情況下變得慘白,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讓學生看上下文,根據語言環境的變化來體會人物心情的變化。)

9、導讀10自然段,從炮手和軍官們強烈的對比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生說)

(通過品讀,比較,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產生疑問:為什麼天氣這樣寒冷,而炮手的前額卻流著汗水?通過讀書,教師適時點撥,學生體會到炮手內心的掙扎,緊張)

10、可他畢竟是一個軍人,戰場上,一切都要在短時間內作出決定。他服從了命令。

11、導讀12—13自然段,你從中讀懂了什麼?為什麼?相機出示最後一段,指導讀。

(三)昇華情感,學習奉獻精神。

1、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家,為什麼還要瞄準房子開炮?他不炸不行嗎?這可是他家僅有的一點財產啊!(生討論交流)相機指導第一段。(逆向設疑:如果炮手不開炮會怎麼樣?學生提出了許多大膽的設想,此時再結合課文理解,學生已深深地體會到炮手捨己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對炮手產生由衷的敬佩。)

2、如果不炸掉德軍駐地,一旦巴黎被佔領,會發生什麼?炮手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他選擇了炸燬自己的家。儘管他內心痛苦,可他的行動是那樣堅決。(再讀10自然段最後一句)。

3、現在我們再讀課題,和上課時有沒有不一樣?你感受到了一個什麼們的炮手?(生說)

4、他是一個普通的士兵,卻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奉獻精神,是一個軍人崇高的品質。此刻,如果炮手就站在你跟前,你想對他說什麼?

6、小結:革命戰爭年代,有許多像炮手一樣的人,為了他人,為了崇高的理想,奉獻出個人的利益乃至鮮血和生命。在和平年代,在我們當今生生活中,同樣有許多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奉獻著自身的光和熱,像辛勤耕耘的老師,救死扶傷的醫生,為百姓排憂解難的民警……他們的奉獻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充滿感情地讀讀關於奉獻的名言。

7、交流蒐集到的名言。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人美版)第三冊。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本課的目的是通過觀察、分析北京的橋,瞭解橋的結構、藝術特點以及用途,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創作欲,並用繪畫的形式創作北京的橋,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學生分析: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對於橋的歷史、用途、結構並不瞭解。為此,我給他們佈置了一個課前作業:蒐集各種有關橋的知識,目的是讓學生自主的探究、瞭解橋的知識,起到一個先入為主的作用。另外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線描能力,所以本課安排學生用線描的方式表現橋。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仔細品味我國建築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成就,瞭解北京地區古代橋的歷史及現代橋的作用,以及橋的基本結構和外形特點;欣賞橋的造型美。

技能目標:通過查詢資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並啟發學生用多種繪畫形式來表現北京的橋,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表現過程,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培養學生愛家鄉、愛北京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

認識瞭解有關北京的橋的知識、作用以及外形藝術特色;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創作北京的橋。

四、教學難點:

橋的不同結構表現方法以及畫面組織;感受橋的造型美。

五、教學方法:

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學習過程中我採用猜謎語、做遊戲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課堂並從中得到鍛鍊,從認識橋的歷史—橋的作用—橋的結構—橋的表現方法,我採用了“循序漸進”、“情境性教學方法”、“ 演示法”等進行教學。

六、教學程式:

下面我以教學程式為框架,以教學思想為先導,以教學內容為主體說說這節課的教學環節和主要教學方法:

一 匯入部分:謎語: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馱什麼?車水馬龍。(謎底:橋)出示板書課題——北京的橋。

目的:我充分利用二年級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徵,我課前準備了一個關於橋的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通過謎語中對橋的語言描述,使學生對橋的形狀有了簡單的瞭解。

二 講授新課部分:我設計了六個環節,六個環節都緊密相連。

(一)第一個環節:做遊戲

1。首先我們一起玩有關橋的知識的搶答遊戲。

2.出示搶答問題:

(1)中國最古老的橋建於那一年?誰知道我國第一座橋建在什麼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長江。

(2)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傑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什麼橋?

生: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

(3)我國還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較出名的橋,你們知道嗎?(出示南京長江大橋的幻燈片)

生:中國人自行設計、製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橋南京長江大橋。

目的:課前我佈置讓學生了解、學習有關橋的資料還有知識,課上以搶答遊戲的形式,反饋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併為之後的師生互動打好了基礎。讓學生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同時幫助學生初步瞭解橋的歷史和特徵,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為下一步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第二個環節:結合圖片講解關於橋的歷史(展示課件)

我國的最早的橋樑大多是木橋,如:獨木橋。

直到人們發明了磚和鐵器,橋的外形和製作材料也多了起來,從而增添了石柱、石樑、石橋面等新構件,使石拱橋應運而生。

提問:根據你們收集的材料,誰來說一說都有哪些不同材料的橋?(學生回答後出示答案)

學生舉手回答:石橋、磚橋、竹橋、藤橋、鹽橋、冰橋……

隨著科學的不斷髮展,人們設計建造了許多外觀新穎、起到不同作用的橋。

(北京的橋)說課稿 人美版第三冊說課稿,標籤:美術說課稿,美術說課教案,

提問:那你們所知道的現在的橋都有哪些呢?(根據回答展示圖片)

學生回答:鐵橋、鋼橋、立交橋、公園裡的橋、過街天橋

目的:通過對橋歷史的講解,解決了學生缺乏對橋文化的瞭解。在這個過程中我針對古代橋和現代的橋分別進行了提問,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所找的資料,利用回答問題的過程,把知識相互補充,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第二個問題則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並對我國建築的歷史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古代勞動人民和現代的科學技術充滿了崇敬。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第三個環節:橋的作用(展示課件)

設定問題請小組討論:北京的橋很多,它們最早的用途是什麼?在現在還有什麼其它的用途?

生:在過去橋是過河的。現代橋的作用不僅僅用於便利人的過河,還可以實現四通八達、人車分流,並可以節省土地的作用。美觀、實用的橋給我們居住的城市帶來了美。

目的:發散學生的思維,為設計橋作鋪墊。

(四)第四個環節:介紹北京橋:

1。教師:那有一首關於橋的歌曲,你們聽說過麼?知道這首歌的名字麼?

學生回答:聽說過,叫《北京的橋》。

教師播放《北京的橋》的歌曲片斷。

學生欣賞歌曲。

2.北京古代的'橋:(1)金水橋:天安門前的金水橋,通體的漢白玉,連線成五坐並列的石橋。(2)沁芳庭橋:處在大觀園中軸線上,白石為欄。(3)頤和園裡十七孔橋:猶如一道彩虹,凌空飛架在昆明湖上。(4)北京蘆溝橋: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始建於金朝,全長267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柱頭上均雕有大小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5)頤和園玉帶橋:都是大型石拱橋。玉帶橋全部用玉石琢成,配有精製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始建於金朝,全長267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柱頭上均雕有大小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3.北京現代的橋:玉蜓橋、天寧寺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三元橋、過街天橋。

目的:利用聽《北京的橋》這首歌曲過渡到介紹橋,我使用了“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環境,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在介紹北京的橋的過程中,我是按照從古至今的順序介紹的,這樣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橋的變化。古代的橋我選擇的都是外形美觀、各具特色的古橋,金水橋的選擇,抓住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有了崇拜之感並增加了民族自豪感。現代橋樑首先介紹玉蜓橋是因為我校李玉蜓橋比較近,學生對玉蜓橋的印象非常深刻,對玉蜓橋的造型也比較瞭解,所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能夠拉近橋與學生之間的聯絡,使學生有親切感。過街天橋的選擇是為了加重橋的現代感,過街天橋的介紹突出了他的特殊的功用,從而向學生滲透交通安全意識的重要性。我選擇的橋基本上都是大家所熟悉或見過的,因此學生如果對那些橋有了解我就讓學生來介紹這些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第五個環節:橋的結構特徵

1。小組討論橋的結構:每組分別拿出材料袋裡面的古代橋和現代橋的圖片,分組進行討論。

學生:拿出圖片,進行觀察,分組討論分析橋的結構,進行總結,並彙報結果

2。教師根據學生髮表的結果,播放課件,出示答案:橋身、橋墩、橋欄、橋洞、橋面裝飾物。

3。橋的形式多樣,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它們的共同之處?也就是說它們有什麼相同點?不同之處?(師出示課件,進行對比)

學生討論結果:相同點:橋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點:橋樑的橋墩粗細的變化、護欄的變化、橋燈的變化、橋的裝飾的變化。

4。教師展示圖片,提問:說一說古代的橋與現代的橋有什麼不同之處?

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5。鞏固學習:通過拼圖的形式鞏固學生對橋結構的認識。

學生到黑板上面按照橋的結構把拼圖拼正確並且完整,如果遇到困難相互幫忙。

目的:我把橋結構的分析作為本課講解得重點,只有清楚瞭解橋的基本結構,才能更好的設計橋、創作橋,並能更好的體現橋的功用性。這個環節我選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觀察、分析橋的圖片,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從中發現橋的結構,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彙報討論結果的時候間接鍛鍊了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事先製作了一些橋的結構的拼圖,請學生到黑板上按照橋的基本結構親自動手拼一拼,並且講一講各部分得結構和名稱,這時候就可以針對橋的各部分的作用進行滲透,加強學生對橋結構的理解。

(六)第六個環節:橋的繪畫

1。教師請學生充當小橋樑設計師,想一想怎樣用什麼樣的方法表現這些橋。

學生:假設自己是橋樑設計師,開始構思。

2.範畫:老師根據學生地拼圖,用線描的形式示範作畫過程。

學生:觀看教師演示,學習線描表示方法。

3.欣賞書中學生作品。

學生:欣賞學生作品,拓展思路。

目的:讓學生充當小設計師的角色,能使學生有自豪感,樹立信心,使學生能夠認真思考將要用什麼方法進行繪畫。我運用“示範法”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鞏固橋的知識。學生在教師直觀的示範過程中明白將要採用的作畫步驟。有一些孩子在畫畫時容易出現畫面內容不夠豐富、構圖不夠飽滿、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弱的現象。在這個環節中,我就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指導。

通過欣賞學生作品,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感受豐富多彩的學生作品,體驗美術作品的美。

三 佈置作業部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難度不同的作業要求,認知能力一般的孩子完成作業(1),能力較高的孩子可以完成作業(2)。

1.(1)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一座你熟悉的或喜歡的北京橋。

(2)自己設計一座北京未來的橋。

目的:通過創作,提高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目的:能夠及時瞭解學生的情況,並給與學生適當的幫助。

四 評價總結部分:

1.學生畫好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互欣賞。

2.師生評價作品。

目的:通過作業展評的方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養成學習─評價─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評價,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師生、生生間的共同評價,發現作品的優秀之處和存在問題,有利於形成正確的認知能力。

五 知識拓展部分:

2。教師引申人們“心中的橋”:

(1)電話——溝通的橋:出門在外,想和家人、朋友聯絡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打電話。電話彷彿是在地球上的千家萬戶之間架起了一座座溝通的橋樑。

(2)家長——成長的橋:爸爸媽媽用他們的愛連成橋讓我們茁壯成長。

(3)捐資助學——希望的橋:有些小朋友因為沒有條件,不能上學。如果我們可以出一份力。就像是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橋,讓他們也能得到教育。

目的:知識拓展我選擇了看不見的橋,這些橋比較特殊,是人們心中的橋。這樣選擇是想讓學生了解人與人之間也會有許多看不見的橋,這些橋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聯絡,讓生活變得根美好。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先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藉著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書的插圖,圖上畫著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讀書。這幅插圖使郝副營長陷入對未來的憧憬之中;戰鬥打響後,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絡。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用火光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結果暴露了自己。戰鬥勝利了,郝副營長卻犧牲了。

電燈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卻是戰爭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詞。為了全國解放,為了讓後代過上安寧生活,郝副營長和很多革命志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作者用平靜的口吻寫出自己的回憶,卻蘊涵著深沉動人的情感。

與《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樣,本文采用倒敘的手法,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敘述過去的事情,結尾又回到寫燈光。首尾照應,結構緊湊,文脈相通,含義深刻。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對往事的回憶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調詳寫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而郝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作者卻用白描的手法“略寫”,兩相對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執著的理想。

本課的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絡。

二、說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革命先烈對未來的憧憬和為此作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當我們面對清晨第一縷燦爛的陽光,揹著書包快樂的去上學時;當我們躺在母親的懷裡,享受溫暖寧靜的母愛時;當我們面對豐盛的餐桌,盡情的享用佳餚時;當華燈初上,我們欣賞著繽紛絢麗的美景時,我們可曾想過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用鮮血築就的。今天,我們將跟隨著作家王願堅同志走近他們,瞭解他們。

(二)、引導自讀,感悟“多好啊”

1、通過課前預習: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3、邊讀邊悟,體會感情:

⑴ 默讀課文,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可能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⑵ 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鬥中郝副營長是怎麼做的,標出相關語句,寫寫自己的感受,並有感情地讀一讀。

4、交流討論。

(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評價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郝副營長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堅貞不屈、勇往直前的犧牲精神,同時關注作者善於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的表達方式。)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讀寫結合,深化“多好啊”

1、交流課前蒐集的關於革命先烈的動人故事。

2、偉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換來了這盞照亮黑夜的燈,可是僅僅是照亮黑暗的燈嗎? (實際上是照亮我們新中國的燈。)

3、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麼?以“多好啊”為題寫一寫,可以是一首小詩,可以是一段隨想,可以是心靈的獨白……

4、集體交流。

四、迴歸整體,體會寫法

“多好啊”在文中出現了幾次?你覺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前後呼應、以一句話貫穿全文、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等表達方式。)

五、延伸課外,提升情感

1、找一兩本革命題材的書讀一讀。

2、出一期緬懷革命先烈的小報。

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生理與適應》是河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科學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奇妙的人體》單元中的一課。

學生在上一單元的學習中,對建築物的形狀、結構、功能、結構與力的關係等已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學習了分析一個系統層次構成的方法,為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單元將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引領學生利用類比的方法探究人體的組成,認識從細胞到系統的層次關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消化、呼吸、迴圈等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體驗運動協調、身心健康、生長髮育的快樂;鼓勵學生關注醫療技術的發展及其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幫助。

本單元按照整體—區域性—整體的思路編排各課,“人體的組成”是本單元的起始課,起著統領本單元學習內容的作用。本課將引領學生從整體上學習人體的構成,此後3課則分別側重人體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神經系統,從系統的組成、主要功能、衛生與保健等方面引導學生加以學習;“健康成長”作為本單元的結束課,與“人體的組成”一課相呼應,幫助學生認識到人體作為一個複雜的整體,是在各個系統共同作用、相互協調下,達到一個相應平衡、穩定的狀態,促使孩子健康成長,進入人生中最關鍵、最寶貴、最美好的青春期。

在學生學習了消化、呼吸、血液迴圈等系統的功能基礎上,本課將在引導學生學習感覺、思維、情緒等功能的過程中,滲透神經系統在維持人體正常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通過真實的體驗活動感悟人的心理感覺、思維等功能。

學情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掌握了一些科學概念和規律,在教學中重在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力。

教法、學法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體驗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我將在教學中採用探究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討論法、歸納法、比較法,讓學生親身體驗,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教學。

教法的選擇固然重要,但是學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在活動和交流中產生個性化的經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提倡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結合學情,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主要採用“提出問題-----大膽猜想-----科學證實------解釋現象(應用)的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以觀察、提問、記錄、討論、小組合作等活動為載體,開展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協作能力。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產生“反應時”現象的原因。

能舉例說明什麼是錯覺。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對遊戲中出現的反應現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設。

能辨別出每一個刺激——反應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應行為和參與反應的結構。

能用比較法從實驗結果中分析出“適應現象”。

3、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目標

能舉出3個以上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適應現象的例項。

能設法找出自己身邊利用錯覺現象的例項。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樂於探究的興趣。

(圍繞著教學目標,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整個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相關:適應現象圖片,錯覺圖片

2、小棒

3、P38遊戲記錄表

4、實物500克鐵和500克棉花

(二)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知識和技能目標,我將本課分為體驗刺激與反應;認識適應現象;體驗錯覺;教師小結四個板塊。教學環節設計如下:

1、體驗刺激與反應

①激趣匯入

這一課的教學,如何匯入才能夠激發起學生勇於探究的慾望呢?最終我選擇了這樣的匯入方式:“上課!”“起立!”“請坐!同學們,在剛才的這一幕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家同時聽到老師的指令,但起立的動作卻有快有慢,這是為什麼呢?想知道其中的來龍去脈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科學去尋找答案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大家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的生活現象中卻蘊含著深奧的科學知識,因而激發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做遊戲體驗刺激與反應

接下來的探究活動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我以“做一個快速抓棒遊戲,來考考你的反應能力”引領學生進入下一個活動。“請四位同學到講臺前做遊戲,其他同學認真觀察,你能從中發現什麼?”學生的積極性高漲,下面的同學對遊戲程序也很關注。

③ 大膽猜想

學生通過觀察遊戲中的現象展開研究,交流遊戲中的發現:有的同學抓住小棒了,有的沒有抓住小棒,掉到地上了;有的同學抓住了小棒的上部,有的同學抓住了小棒的下部,有的同學抓住了小棒的中間部分;有的同學快,有的同學慢。“三位同學都抓住小棒了,如何區分誰快誰慢呢?”我適時發問,啟發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有的同學說:“可以從抓棒的位置來判斷速度的快慢。”有的同學說:“小棒抓得越靠上,速度越慢,抓得越靠下,速度越快。”“同是一根小棒,在它下落的過程中,為什麼大家抓住的位置會不同呢?你能試著說說其中原因呢?”我再次發問,同學們有的在回憶遊戲過程,尋找答案;有的則幾個同學湊在一起交流討論自己的想法。最後彙報猜想結果:有的說動作越快抓小棒就越快,位置就越靠上;動作慢抓棒就慢,位置就靠下;有的說反應快抓棒就快,反應慢抓棒就慢。

④應用科學解釋現象

在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之後,我給予大家充分的鼓勵:“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大家剛才親身體驗了一下科學家探索奧祕的過程,充分發表了自己的猜想,再加上科學的理論依據,那我們離真正的科學家就越來越近了。開啟課本38頁,認真閱讀‘科學線上’的內容。”閱讀之後,鼓勵學生再運用科學知識解釋課前的現象以及遊戲中的現象。教師適時小結並示範填表。

⑤ 合作探究

初次體驗之後,學生自選喜歡的刺激——反應遊戲:正說反做遊戲、指認五官遊戲、逃避打手遊戲、快速抓棒遊戲等等, 再次體驗刺激與反應,遊戲之後小組討論整理填表,並展示學生作業。

在科學探究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不是不要老師的指導。探究前的活動主要是圍繞著要探究的問題而設計的。學生由於受知識經驗和能力的限制,考慮問題缺乏周密性和嚴謹性,這時就需要老師的指導。為此,我在遊戲中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各種現象,在遊戲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最後示範填表。這一環節讓學生親身體驗了刺激與反應的過程,大膽猜想之後的科學知識學習,讓學生對“反應時”這一概念有了深刻記憶,再用科學知識去解釋剛才的現象,學生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此環節讓學生經歷了一次完整的探究過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2、認識各種適應現象

“在生活中,我們的人體對某些刺激反應很敏捷,但對於某些刺激卻不那麼敏捷,甚至感覺不到。我發現咱們班好多同學都戴著手錶,誰想說說你第一次戴手錶和現在戴手錶的感覺?”科學教育要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首先我以“第一次戴手錶的感受”為話題,引導學生進入第二板塊,進行科學探究。學生交流第一次戴手錶和現在戴手錶的感受,教師適時小結。

接著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認識各種感覺上的適應現象,鼓勵學生列舉生活中的適應現象的例項,並試著分析每一適應現象的刺激物、所作用的感覺器官是什麼。這些圖片喚醒了學生的生活記憶,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有的同學說爸爸愛打呼嚕,一開始和父母在一起睡時怎麼也睡不著,後來就慢慢適應了;有的同學說老是吃糖就感覺不出甜來了;有的同學說剛一上課時覺得老師的聲音很小,可是上到現在已經感覺不出聲音小了。我笑著說:“那是因為大家已經適應我了!”

最後我指導學生用左手寫自己名字,體驗另一類適應現象。五個表格,在第5格用右手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換左手寫。一開始寫時,左手很彆扭,後邊幾個越寫越順手,逐漸適應了寫字這個動作。比較5個名字,左手寫出的第一個名字越看越難看,而後面的幾個名字越來越順眼,越來越好看,越來越像右手寫出來的。活動之後展示學生作品,交流寫字時的感受。

此環節又是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再次親歷科學。

3、體驗錯覺

第三板塊“體驗錯覺”是本課的拓展活動,目的在於讓學生較全面地認識人體對刺激的感覺。科學課不但要動腦、動手,還有手腦並用。下面來考考你的眼力和手的感覺。

①考考你

看看老師準備的這倆樣東西棉花和鐵,給你的第一感覺哪個重?學生搶答,“誰想來用手掂一掂,分辨一下輕重?”學生踴躍來體驗,並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學說鐵重,有的同學說好像棉花重,還有的同學說好像一樣重。聽到這裡,我笑著說:“告訴大家一個小祕密,這塊鐵和棉花都是500克,所以它們應該是——一樣重!你眼睛看到的,身體感覺到的和真實情況並不相同,這就是錯覺。”接著出示幾幅錯覺現象的圖片,先讓學生判斷。

②眼睛也騙人

學生交流自己的判斷之後,再讓他們實際量一量,才發現自己的的判斷與實際並不相符,這是我及時解釋“這就是錯覺”,也就水到渠成了,學生的理解也就更加形象深刻了。

③巧用錯覺

這時教師啟發鼓勵學生去生活中尋找錯覺現象以及巧妙運用錯覺的事例,沒想到學生的觀察力是如此敏銳,知識面是如此廣闊:有的同學說利用鏡子來裝飾房間可以增大面積;有的同學說老師你比較適合穿橫條的衣服,因為你很瘦,橫條會讓你看上去胖一些;還有一個同學從網上下載了有名的《老婦與少女》圖畫,來和大家分享。這些例項鞏固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和興趣。

4、教師小結

這節課的最後我是這樣小結的:“今天我們大家一起研究了神經系統刺激與反應這一複雜的心理過程,還認識了生活中的錯覺和適應現象。原來科學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用心探索,就會有更多的發現與收穫。”

學生的探究活動不應該因課堂教學的結束而終止,課的結束應成為學生新的探索的起點。

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這節課我突出了以下幾點:1、充分體現了科學要以探究為中心。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在體驗中探究,在探究中體驗,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任務,提高了自身能力。2、關注學生科學概念的形成。其實,知識與能力、知識與技能、情感價值觀這三者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只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忽略了科學知識,是不恰當的。因此這節課我在學生充分體驗遊戲之後再閱讀“科學線上”的知識,這樣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刻。3、注重引進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機制,靈活運用教師觀察、與學生談話等方法,通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瞭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情況,並運用語言和體態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評價得到各方面的發展和提升。

因為前面遊戲環節佔用的時間過多,後面錯覺部分沒有充分展開,有些前鬆後緊了。以後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還要在科學一些。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選自《左傳》的《曹劌論戰》,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說教材】

《曹劌論戰》是現行教科書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古文。這篇課文可以說是文言知識的再積累、再鞏固。而且,本文線索分明,語言樸素簡練,意蘊深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識性、思想性於一體的課文。

《曹劌論戰》記載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例,語言簡練概括,重點突出,剪裁極為得體,體現了《左傳》長於記事的特點。

【說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發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文言文的體裁特徵,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1、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

2、理清本文敘事的線索。

3、激發學生對以弱勝強的戰術的興趣,並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相關的知識。

據此,確定本文的學習重點為:

1、掌握重要詞語的解釋,從而理解全文。

2、理解本文詳略的處理。

3、能結合實際談談從文章受到的啟示。

【說教法】

1、這課主要採用問題導引法、啟發式、講解法。對於文言文,學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詞語需要老師直接點撥;有些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及整體感受通過啟發喚起學生的認知;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疑激趣問題導引,使學生在問題中閱讀,目標明確,提高效率。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產生好的視聽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擴大教學容量。

【說學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通過以下方式學習本文:

1、加強文言文的朗讀。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朗讀,聽示範朗讀,以讀帶學。在朗讀中找準語感

,在朗讀中體會語言特色,在朗讀中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在朗讀中背誦積累。

2、鼓勵學生課堂討論,課堂討論可以節約時間,擴大容量,交流知識與方法,這是達到學生自主性

學習的重要途徑。

3、注重及時訓練。以訓練(包括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訓練)為主線,檢測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說教學過程】

一、回顧史事,激趣匯入

同學們,在我國的軍事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大家知道的有哪些?……他們取勝的`原因雖然各異,但是又有其相似點:注重人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文章也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讓我們一起走進《曹劌論戰》,去感受一下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吧。

設計導語時我是這樣考慮的: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學完了國中階段的中國歷史課,對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戰役也略有所聞,也知道一些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而這些內容學生一般都是比較有興趣的。因此,讓學生先回憶自己學生過的一些著名的戰役,這既能夠鞏固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又能夠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好的氣氛中開始新課的學習。

二、多樣誦讀,感知課文

1、聽讀課文(事先準備好課文的配樂朗誦)

學生任務:異讀、生僻字注好字音;較長句子劃好朗讀節奏;體會朗讀語氣情感。

2、試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看清原文,速度稍慢。

3、互讀互評。教師提出評讀標準,同桌或前後學生配合,或讀或評。

4、譯讀課文。提示學生獨立思考,邊讀邊譯。教師提示學習方法:查閱法、圈點法(為下環節做準備)。

這個環節我的設計依據是:學習文言文必須有大量的誦讀,在學習的過程中,訂正字音要靠朗讀,劃分節奏要靠朗讀,熟悉課文要靠朗讀,初解含義要靠朗讀,鞏固所學要靠朗讀,背誦默寫也離不開朗讀。所以,古文教學中以朗讀為線索,讓學生都讀起來,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質疑探究,理解課文

1、合作解疑,掃清閱讀障礙:

第一步:就圈點的疑問,四人組成自然小組自行解決;第二步:提問共同解決。學生通過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舉手提出,教師進行點撥;第三步:教師就文中重要詞句作強調性講解。

總結:翻譯文言文詞句的方法──查閱法、回顧法、組詞法、推測法……

2、鞏固訓練:學生回譯(兩兩配合,一出原文,一答譯文或一出譯文,一答原文)課文。

3、根據理解,講解文章故事。要求其他學生作好評價刪補

這環節我的設計理念是:學生通過兩年文言文的學習,的理解翻譯文言文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而這篇課文的難度也不算太大,因此。完全應該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動產自主地尋求它的含義。老師也需要適當引導,注意學習方法的歸納,讓學生真正學會翻譯淺近文言文。

四、分析人物,探討寫法

提問引入:

1、你認為曹劌是怎樣的一個人?文章是如何表現這個人物的?

2、除了曹劌之外,文章還寫了一個魯莊公,寫他有什麼作用?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急躁冒進、愚昧無知的昏君,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問題解決途徑:問題一採取教師啟發式;問題二採取學生辯論式。

教師及時作出總結歸納:文章表現人物──語言描寫、對比;評價人(事、物)──要全面,一分為二。

設計依據:人物是文學作品中一個重要的元素,我們既要教給學生結合作者的描寫去分析人物、全面認識人物,又要讓課本成為學生寫作的“示範”,讓學生領會寫人物的方法。

五、分析結構,討論用意

學生討論:課文對戰前和戰後作了詳細的描寫,而對戰爭的過程則一筆帶過,這與他們平常觀看的戰爭類影視作品大不相同。在這裡就要引導學生去討論: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材料?

教師可以設定坡度題進行引導,如:戰前和戰後主要是對人物的什麼描寫?體現了標題的哪個字?如果對作戰過程交代仔細,對錶現人物的戰爭思想有無很大作用?

教師最後聯絡學生寫作實際總結:材料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為了表達的需要,有時則惜墨如金,有時則潑墨如水。

我的設計依據:這一環節不僅是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詳略的處理,同時以課文為例,指導學生的寫作。

六、學以致用,鞏固練習

作業一:課外收集歷史上著名的戰例、軍事家、有關戰爭的名言各2~3個。

作業二: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後,結合生活實際,從以下題目中任選一題,進行小練筆。

選題1、我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選題2、以“機會”為話題作文

作業的設計,我是這樣想的:作業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延伸,要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又能把握課文內容和主旨,同時也要給不同層次學生展示的空間。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恐龍》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內容通俗易懂。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生存時間和地點。第二,三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和形態特點。第四,五自然段介紹了恐龍的生活習性,最後一個自然段說到了恐龍的消失至今還是一個謎。

2。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特點,內容通俗易懂。藉助圖片、遊戲等手段,幫助學生體悟恐龍的種類、形態特點,進而有感情地朗讀,並學習掌握課文描寫恐龍的說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較、列資料)。

二、說教法學法

將“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有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

1.情境渲染

通過視訊、遊戲、文字、圖片,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了解恐龍的特點,認識各種恐龍並積累語言。

2.分層遞進

由淺入深,從教師精講雷龍特點到自學感悟,並在此基礎上自主創作。從扶到放,把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改變為以學為主,並按照最有效的個人化原則來學習(如選擇喜歡的恐龍圖片進行交流),體現了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規律。

3.賞識成功

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之間的多向互動,讓學生交流自主學習成果,激勵了學生的創造慾望,促進了學生自信心,自我意識,自我概念的形成。“讓學生感受一個成功的,主宰的自我。”

三、說教學過程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學生心中最神奇的一類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識介紹性質的自然課。因此,根據學生實際,針對課文特點,本課教學首先應立足“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利用這些知識進行語言能力訓練,在閱讀中學習如何運用說明方法增加知識性文章的'可讀性。其次,以本課為載體,通過生動活潑地學習,激發學生課後繼續探索研究恐龍世界的興趣。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出示恐龍的圖片,並提問,你們認識它們嗎?讓我們一起喊出它們共同的名字——恐龍。

螢幕山形象逼真,生動直觀,新穎鮮活,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從而使教學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目光,並延續至整堂課,並順利展開教學。

(二)、創設情境,認識恐龍

創設遊恐龍園的情境,讓學生逛恐龍園,在瞭解課文內容後,對自己感興趣的恐龍反覆研讀。在此基礎上,結合圖片,教師講讀課文,從重點講解到半扶半放到自品自讀書本描寫的語句,瞭解了恐龍的特徵以及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適時給予獎勵,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提煉,最終達到品讀的目標。

(三)、猜猜我是誰

這是一個遊戲環節設計,讓學生操作一個將恐龍圖片拖移到相對應的文字上的遊戲,這個遊戲練習的設計,在於讓學生達到對恐龍外形特徵進一步瞭解的目的,因此遊戲的完成也促進了文字的鞏固。

(四)、恐龍園招聘解說員

這一環節是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提升,在學生通過學習瞭解了恐龍的特徵以及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後,給自己喜愛的恐龍做介紹,將語言積累進一步內化,講出恐龍的特徵,達到了知識的遷移。並積極鼓勵學生在介紹時加入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讓自己解說的恐龍更加生動具體,對解說精彩的同學頒發“小小解說證”,充分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樂在其中。

(五)、課外延伸

語文教學絕不僅侷限於課文知識,同時要求適當拓寬。在可結束時,給學生關於恐龍的網站,讓他們課後自己查閱,記下相關資料,組織交流討論。課外延伸要求學生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熱情,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