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集錦10篇

說課稿2.88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說課稿集錦10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一)、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是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的第一課時,力求引導學生對人類社會追根尋源,探索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起點。課文向學生展示了一幅人類由低階向高階進化的歷史畫卷,目的在於引起學生對人類起源問題的興趣,讓學生初步瞭解由古猿演變、進化到人類的過程。

本課的特點:強調自然環境對人類起源的直接影響;突出了勞動對於人類形成的重要作用,直立行走、手的進化、語言的產生和人腦的形成,都離不開勞動。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分析理解直立行走與勞動在人類起源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瞭解古代人類的主要分佈,知道中國也是人類發源地之一;通過觀察和思考,知道遠古人類從低階到高階不斷進化的過程

2、情感目標:教會學生善於發現自己以及他人的優點;學會對自己和他人的課堂表現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通過評價,激發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課前佈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學會根據相關問題或主題去查詢資料與資訊,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教師指導,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和分析文字材料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四)、學習重點與難點:(1)重點:人類的起源與早期人類的分佈。

(2)難點:直立行走和勞動在從古猿—→人進化過程中的巨大作用。

二、 說教法

(一)、學生情況分析:1、八年級學生表現欲強,好奇心重,學習帶有很大的好惡性,對感興趣的事物接受很快,但注意力容易分散;2、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邏輯分析能力,但仍以直觀思維為主;3、經過一年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已經適應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並且具備一定的自我意識與主體意識,同時也比較關注同學與老師對自己的評價,這些都為小組合作學習與自評互判提供了一定的基礎;4、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學生,不能輕易的給學生做出終結性評價,而要看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每次努力與進步

(二) 根據以上分析,本課教學中要遵循的教學規律:

1、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充分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各類豐富的圖片資料,並進行分析比較,得出正確的結論;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把學習的鑰匙交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教師在課堂中要做好“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去思考,形成觀點,作出判斷;

3、尊重每個學生的心理需要,創設情境,模擬場景,激發學生興趣。

(三)、充分開發利用多種教學資源,為教學服務:

1、充分利用各種圖片資源給學生直觀的體現,在本課中準備出示的圖片有:《古猿生活場景圖》《非洲地形圖》《稀疏的草地》古猿到人類的形態變化圖》《猿手與人手比較圖》《史前人類的勞動工具》《古人類分佈圖》

2、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課前準備:讓學生查詢有關人類起源的傳說;(2)、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討論與合作,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自評互判去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學生角色扮演,感受直立行走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好處。(3)課後反思:反思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並提出今後的改進方法與步驟。

3、教師的作用: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本課中教師所要做的有:為學生展示圖片與資料,啟發學生思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與討論;運用一定的語言與技巧,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起到轉承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本課中,始終做到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辨證統一。

(四)、教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自制學生評價表

三、說學法 應 該說有什麼樣的教法就有什麼樣的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學理念決定了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決定了教法和學法,新課程倡導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 主發展,把表現的舞臺真正地讓給學生,為學生終身學習,持續發展奠定了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所以本課中首先體現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情景設定與場景 模擬,激發學生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其次,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與合作,形成正確的認識與看法;再次,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以及相互評價, 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受到表揚的快樂。

在評價方式上提倡學生自評互判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判:評什麼,判什麼?這也是我們所要研究的課題,我們初步設想:1、淡化知識點的評判,而加強學生在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判;2、評價應從終結性評價轉為發展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從定性評價轉變為定性與定量相結合;3、評價的目的應轉為激勵與調控,通過學生的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4、讓學生初步學會評價自己與他人,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學生自評互判:①這節課,我的注意力集中嗎?②在小組活動中,我能與同學愉快地交流與合作嗎?③這節課,我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為什麼?如果不滿意,今後將如何改進?④你認為這節課中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⑤這節課中,你人為表現最好的小組與同學分別是誰?為什麼?

四、說過程

1、 主體參與匯入新課:新課程下的教學要體現學生主體參與的原則,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並能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肯定。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把展 示的舞臺讓給了學生,讓兩三位同學上來給同學們講述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並且組織學生對這些神話故事進行評論:“你認為這些傳說可信嗎”?然後轉入課 題“人到底是怎麼來的”,以次引入新課。

2、情景設定引發思考:出示《古猿生活場景圖》讓學生觀察圖片並描述當時古猿可能的生活情況。然後利用《非洲地形圖》《稀疏的草地》設定場景:1000多 萬年以前,非洲大陸東部地區形成了一條南北縱向的大裂谷,裂谷東部陸地上升。同時地球上的氣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森林面積減少,出現了林間空地和稀樹草 原。而非洲東部地區由於陸地上升,降水減少,原來茂密的森林變得稀疏起來。這時的古猿就被迫從樹上下到了地面活動,下到地面的古猿為了適應生存環境,就逐 步學會了直立行走,從而開始向人類進化,(出示《從古猿到人類的形態變化》圖),實現了從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的變化。

3、場景模擬加深體驗,合作學習突破難點,新課程強調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在這裡,學生就可以模仿圖中的4種形態,感受到4種形態中的不同體驗,並與本小組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與討論,談一談直立行走對人類體質發展的重大影響,以次來感受直立行走的偉大意義;(轉承)觀察第3、4兩 幅圖他們手上都有工具,說明了在向進化的過程中,人類學會了製造與使用工具,也就學會了勞動。人類的勞動主要靠我們的雙手來完成,那我們的雙手有哪些奇妙 之處呢?請同學們伸出雙手跟老師做一些手指遊戲(打響指、拇指與其他手指的配合),對,這說明我們人類的雙手相當靈巧。觀察《猿“手”與人手比較圖》,請同學們談談它們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人手靈巧,猿手笨拙)

靈 巧的雙手是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反之人類也憑藉著一雙巧手在不斷地製造與改進勞動工具,那麼早期人類的勞動工具有哪些呢?出示《史前人類工具 圖》(兩組工具:打製石器與磨製石器)請同學們談談它們的主要區別。(轉承)這些石器是由古人類製造並使用的,有的距今已經有二三百萬年了,這業說明人類 已有二三百萬年的歷史了,那麼早期人類都分佈在哪裡呢?出示《古人類分佈圖》,讓學生查詢圖中地名所對應的國家,進而引導學生認識中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

4、自評互判發現優點,語言激勵樹立信心。課堂上留下5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填寫自評互判表,在評價時要求學生儘量找自己或他人在本節課中表現好的一方面,最後通過教師激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優點,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教學反思:1、 由於時代隔得比較遠,資料少,所以一些內容學生仍然會難以理解:比如勞動對人類的誕生起著重要的作用,課本仍舊以簡單的形式呈現出來:“在共同勞動中產生 了語言,並且促進了人腦的形成”,這中間經歷了十幾甚至上百萬年的時間,學生根本無法進行體驗與理解,所以我個人認為,關於這一點,讓學生有所瞭解就行 了,不需要學生繼續去探究為什麼,怎麼樣了。

2、學生自評互判,一激勵性評價為主,也就是說學生聽到的可能都是一些讚美與表揚之詞,這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長此以往會不會有一些不良的影響,目前還不得而知,需要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去發現,去解決。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主動溝通,健康成長》。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橋樑,溝通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師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和諧課堂,和諧校園的基礎,也是成功的開端,所以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六個方面來闡述對師生交流的認識。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冊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它把學會交往作為主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主動溝通,健康成長》是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框的內容,它遵循從“觀念”到“行為”的編寫思路,分為“師生交往新觀念”和“共築師生情感橋樑”兩個子目,試圖從觀念和溝通技巧兩個方面幫助學生解決師生交流這個問題,這既是第四課的教學重點,也是全書的教學重點,更是當今社會熱點。因此,本課為增進師生情感,共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也能為構建和諧校園,建設和諧社會作出一份貢獻,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及現實意義。

二、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新型師生關係的特點,能夠說出與教師交往溝通的基本準則;掌握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方法。

能力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運用角色互換的方法理解師生交往中的矛盾衝突,能夠與教師進行有效地溝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願意與教師交往,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地溝通,主動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1)教學重點:時代價值觀和學生心理髮展轉型時期中,引導學生樹立起師生交往的新觀念,如何建立起符合學生需要、社會需要和自身需要的民主、平等新型師生關係。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師生角色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生活中掌握師生交往的原則,並在到師生溝通中有效的運用。

三、學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一年時間的磨練與適應,八年級學生逐步學習穩定的時期,也進入人格獨立的轉變時期,獨立意識飛速發展,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同時也進入家長與老師心中所認為的“逆反心理時代”,其實他們內心是渴望與老師建立平等、朋友似的師生關係,但因為找不到引導他們與人相處的外動力,而自身又難以擺脫對老師的遵從甚至害怕,從而陷入矛盾的局面裡,所以在學生心理髮展的矛盾時期,教師更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如何與老師進行交流以及溝通。而且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傳統的教師觀和學生觀正在向現代教師觀和學生觀轉變,教與學的關係也正在轉變,讓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觀,把握師生交往的基準,掌握師生交流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的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參與者,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框採用

(1)情景交流法。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展開對話,瞭解學生在實際生活的反映,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分析、激勵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集體討論法。利用角色扮演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或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

(3)拼圖遊戲法。結合學生愛玩的天性,利用拼圖的遊戲提出問題,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2、學法:

在課堂改革的模式中,為了讓學生提高其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本堂課中我採用

(1)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法。即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交流學習成果,區分不同師生關係。

(2)活動探究法。在拼圖遊戲中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探究如何解決師生矛盾,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

(3)自我評價法。讓學生總結歸納,進行自我評價,自主反思。感悟自身在師生交往中所存在的方方面面的不足,從而反思出:“老師,我想對您說……”。

針對這種自主式的活動課堂,且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在課堂教學中我選擇了普通教室,利用導學案教學,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增強活動開展的實效性。

五、教學過程設計

對於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模式、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師生關係是否融洽,將直接影響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因此,討論或學習在青春期如何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和處理師生關係是相當重要的,也是極為迫切的。所以本課將以主動溝通為主線,積極創設一種平等交流的平臺,師生共同探討敏感而又古老的話題。為了實現這一主線,我將本節課設定為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1、師生交流,匯入課題。

2、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3、合作探究,出謀劃策。

4、角色扮演,構建提升。

5、課堂小結,心動行動。

(一)師生交流,匯入新課

1、以朋友的姿態和輕鬆的話題與學生交流,滿足學生對新老師的好奇心。

2、引導學生根據剛才與新老師的交流情況,比較生活中與老師的交流情況,談談自身遇到哪些交流瓶頸?(學生自由發言)

設計意圖:本環節利用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渴望與新老師交流的心理設計了本環節,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切入到“交流”的主題。

(二)自主學習,交流展示。

過渡:既然同學們在與老師的交往中有那麼多的矛盾,那我們今後如何來解決這些矛盾呢?本節課Julie就和大家一起來討論如何與老師主動溝通,讓自己健康成長。

(板書課題—-主動交流,健康成長)

1、自主學習教材47頁到53頁。

2、合作交流:①你們最喜歡什麼樣的老師?老師最喜歡什麼樣的學生?

②你們是否是老師的朋友?你是否想成為老師的朋友?是什麼讓你們處於想成為又不能成為的矛盾狀態?

③你們能夠描述一下現在“傳統的師生關係”中老師與學生的角色嗎?(完成教材P48)

④你能談談你心中嚮往中的師生關係嗎?即新型師生關係,新型師生關係中學生、老師的新角色和師生交往的新行為。這種師生關係的特點是什麼呢?(完成教材P49)

3、討論:①是否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②是否贊同“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程理念,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點,發揮學生主體性,以小組合作討論形式分析不同師生關係中不同的角色定位,併合作交流並展示。老師作為引導者,在學生交流展示期間,給予一定的指導,這樣就充分將學生的學與老師的引有效地結合起來。

(三)合作探究,出謀劃策。

過渡:同學們剛剛瞭解了新型的師生關係,那我們如何建立師生共同嚮往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呢?

1、將各小組的任務(情境話題)設計成已經被裁剪的拼圖和卡片,小組成員以最快的速度將拼圖完成,粘至小黑板上。

2、小組成員以朗讀、角色扮演、等形式利用身體、肢體、語言將各個情境展示出來,併為拼圖中主人公出謀劃策,走出師生交往的盲區。

如①心裡埋怨老師時,怎麼處理?②當與老師即將發生衝突時怎麼辦?③被老師批評時,怎麼看待?④老師在處理問題時出現錯誤,你如何對待?

3、小組按老師事先排好的順序分別展示,其他小組質疑或補充。

4、師生共同歸納:如何注意師生間的交流以及禮儀規範。

設計意圖:探究師生間主動溝通的方法以及如何規範自身在與老師交往過程中的行為禮節作為本課的重難點,本環節是任務型教學法,以案例構成拼圖遊戲與活動探究相結合的形式,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完全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寓學於樂,也培養小組內成員的團結協作以及創造精神,

(四)角色扮演,構建提升

過渡:在那些主人公的身上跳動著與老師不和諧的音符,那生活中的你們是否也常常有與老師,與同學,與家人磕磕碰碰的小事上演呢?

學生自由組合,演繹日常生活中與重要他人相處時的不和諧的小插曲,分享你們溝通的小妙招。(參照教材P53)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中,學生自由設計場景,展示現場版的師生交往圖,一方面讓學生學以致用,另一方面讓其他同學共勉。

(五)課堂小結,心動行動

在一曲《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優美的音樂中,老師對“主動溝通,健康成長”進行小結。以“老師,我想對您說……”鼓勵學生回首反思自己在成長道路上與老師最深刻的一次心靈的碰撞,談談自己如今的想法,與老師交流一下你當時的感受,悄悄話兒悄悄說,形式不限。

設計意圖:小結是對本節課的歸納與昇華,讓學生能夠明白,溝通是人心靈之間最美好的事情。並且用優美的旋律觸動學生心底那根平日裡緊繃的弦,開啟心靈裡交流的窗戶。

六、教學評價設計

在新課改的理念中,課堂評價機制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意識,鼓勵學生合作式學習,鍛鍊其團結協作的能力,所以本堂課中我通過師生平等交流,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等模式讓學生探討出師生友好相處的橋樑在於溝通,溝通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讓學生主動掌握幾種交流的方法,並且有效的指導學生如何在情景中學會與老師交流,提高了與其他人交際的能力,達到了教學目標中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初衷。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上)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濃濃親情,動人心絃,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情感,描寫親情的詩文往往最能打動人。在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寫出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引起我們的共鳴。這是一篇選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來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的文章,描寫細緻,中心突出,故事情節緊湊。本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少年的心靈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裡,許多人卻重財輕義,他們也疼愛自己的子女,但並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也並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課文讚美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的心,尊重他們的友誼。

學習這篇文章,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親情,同時更加珍愛友情。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閱讀理解、辨別是非的能力。

2、提高朗讀能力,正確清楚地朗讀課文。

3、學會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文中所讚美的小朋友之間真誠無私的友情,領悟並倡揚文中所表現的純潔真誠的人情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三)學生分析

“代溝”是現代中學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話題。“親情”與“友情”發生矛盾也時有所聞。因此,本文所寫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並不困難。

在當今社會日益強調個性張揚的環境裡,如何看待親情與友情,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如教材中的“我”與萬芳的友誼、“我”與父母的衝突,確實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學生的感情傾向可能會與教材不一致,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可能會觸發學生的另外的感想。教師的眼光不要侷限在如何解決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了解處理這些矛盾的某些必須堅持的原則。而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二、 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理念

該文是一偏反映中學生成長過程中內心情感衝突的散文,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去領悟文章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師要注意使學生的學習方法發生轉變,由過去的被動式閱讀轉變為主動式閱讀,力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像〈羚羊木雕〉這樣的課文,如果不聯絡自己的思想實際,很難有大的收穫。課堂討論時,教師不要用唯一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思考。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以次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實現學生知識與人格的同步發展。

教學思路

1、朗讀與討論並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體而言,即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朗讀,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同時,讓學生圍繞文章的主旨進行研討,從中感悟文章的親情與友情。

2、閱讀與寫作並行。在閱讀中讓學生體會和學習本文采用多種描寫方式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採用拓展寫作的方式,讓學生摹仿學習。

三、教學程式

(一)匯入: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設計構想:設計此環節,使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給學生一個發表自我閱讀感受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設計構想:通過此環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四、交流自主合作學習情況

(一)交流學案上的“我的視角”

設計構想:通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主旨,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或家庭實際,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至愛親朋之間發生的矛盾糾紛。提高學生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強化解矛盾的能力。

(二)問題探究

設計構想:體會本文構思的巧妙,學習本文多種描寫方法,並用之於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三)拓展延伸

1、寫出至少兩則關於友情的名言。

2、給家人寫一封信,委婉地指出他(她)的某個不足的方面。

3、學習本文人物描寫方法,練習寫一個片段,要求選擇班上某一位同學的某一點進行描寫,突出其特點。

設計構想:從語文學習延伸到語文活動,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雙手》是四年級第四單元的課文,文章通過對林業工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迎善一雙奇特的手的描寫,透射出這位普通勞動者為綠化祖國、為大家的幸福甘願奉獻的高尚情懷。課文兩次對張迎善的手做了特寫。第一處:5——7自然段,作者從顏色、紋絡、掌面、手指、左手、關節等方面描寫,並多次運用比喻句,凸現了這雙手的與眾不同。第二處:第17自然,通過數字描寫的方法,讓人感受到這雙手是天下第一號大手。這樣一雙手就在作者濃墨重彩之下像特寫鏡頭一樣展現在讀者面前。透過這雙手我們看到的是張迎善這位普通勞動者甘願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人類的美好願望。

(二)、學情分析

1、知識現狀:本文是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生通過前一課的學習,對手的作用已有了初步的認識,本課教學中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作用應作為重點進行強調。

2、學生狀況:本年齡段的學生求知慾旺盛。但對於寫作往往感覺無從下手,本課教學中以小練筆的片段描寫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上的指導。

(三)、 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學習抓住特徵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2. 學習通過多角度細緻的描寫,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境界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這篇文章,能針對文中所寫事物的特點和寫法圈點批註。

2、學習抓住特徵,多角度地準確細緻描寫一雙手,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在反覆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特徵表現人物的寫法,體會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能在反覆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二、 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方法:

對話式教學

1、課堂上創設特定的話題情境,引發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在群體的交流中思維互動碰擊,產生對主人公敬佩的情感。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利用多種媒體手段,教具等增強直觀感,生動形象。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選自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2節,是學生進入國中階段後,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單項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併、探索、研究的一個課題。合併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整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後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合併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的基礎之上;在合併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可以說合並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2、 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剛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很有限,他們在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國小生的天真活潑、對新生事物很感興趣、求知慾望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象直觀思維已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於是我根據學生和中國小教材銜接的特點設計了這節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多項式中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

(2)使學生掌握合併同類項法則。

(3)利用合併同類項法則來化簡整式。

2.能力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認識同類項,瞭解數學分類的思想;

並且能在多項式中準確判斷出同類項。

(2)、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併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並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併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過程與方法:組織學生參與學習、討論,在合作探究活動中獲取知識。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點,確定以下重、難點:

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難點: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併同類項。

說課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平行四邊形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九冊第五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第一小節的內容。幾何知識的初步認識貫穿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呈現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行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行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後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紮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二、學生分析

新課程沐浴下成長的五年級學生,在靈活開放的課堂中,學生們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課上表現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十分願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本課學生對數格子法、剪割拼補法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是一個難點,需要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操作與觀察,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係,發展空間觀念

三、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以“學生的全域發展”作為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個維度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和平移的思想,並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 、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新課程對圖形與空間的教學要突出探究性活動的要求,體現《數學課程》的“過程性”目標,同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我確立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難點:使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

五、 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及評價方式

教學方式: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靠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

學習方式:數學學習活動充滿著觀察、操作、推理、比較、交流

模擬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活動,本課多次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

實踐,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和討論,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

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梳理來完成探究任務。

評價方式1、恰當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學習狀況、學習態度的評價。

3、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4、評價主體多元化,採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

六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平行四邊形課件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梯形

學具 學生每人一個任意大小的平行四邊形紙片 剪刀

七、 教學流程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結合本班學生特點,設計如下環節。

(一)結合生活設疑 激發情趣匯入

為了跳出陳舊的數學課單純講知傳道的框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伊始,我結合生活實際(課件出示小故事)設疑匯入, 根據學生的興趣特徵設計了學生在現有知識水平中無法解決的生活實際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奧祕的慾望。在探索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不是在學習純碎的數學知識。而是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玩中初步理解了抽象的問題,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二)動手實踐,多維探究

我提出“怎樣比較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大小呢?”這個問題引發學生小組討論。小組學習中,學生不受任何束縛,開動腦筋,各自想盡一切辦法,這樣不但達到大家參與,共同提高的學習效果,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彙報交流時,找準切入點,突破難點。利用從小組彙報中得來的資訊,引導學生確定辦法的可行性。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如:數方格(學生有計算長方形面積的能力)、重疊卡片對比法,剪割拼補法等等。不論哪一種方法都是寶貴的,因為,這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學生自己研究討論的結果,是課堂中生成的收穫。引導學生分析、驗證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的方法。所以,在學生彙報出多種答案時,我組織學生分組實踐各種辦法,並要求說明實踐過程,要合情合理 ,學生在認真、細緻的操作中認知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絡,

首先(課件出示數方格圖)要求認真觀察,然後填寫表格,最後討論總結出:即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長方形的寬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並得出兩個圖形面積相同的答案。這一組實踐操作,實際上是組織學生從感性到理性認識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寬與高相同的內在聯絡。學生在充足的時間裡進行合作探究,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個性得到彰顯。彙報交流時,他們爭先恐後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自然形成,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也為下一步推導平行四邊面積計算公式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抓住重點環節,深入推導梳理

學生認知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知道:兩個圖形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底相等,寬和高也相等。但這三個結論之間並沒有在學生思維中產生聯絡,而這個聯絡正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於是讓學生自主操作探索,探究新知

(1)實驗操作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並選取小組代表把拼剪的圖形張貼在黑板上。學生操作方法如有誤,可用課件演示正確方法,使學生學會平移圖形的方法。這一環節的安排,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概念,更為下一步探究面積公式積累了感性經驗,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

(2)合作探究

通過感性經驗的積累和實踐的結果,討論:

a、是不是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都能剪拼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後它的面積有沒有變化?

b、拼成長方形的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麼關係?

c、拼成長方形的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麼關係?

小組通過討論達成共識,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課件展示板書)

整個新知識的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現、比較、歸納,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具體到 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突破了難點,解決了關鍵,培養髮展了學生能力。

(四)分層運用新知,逐步理解內化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

效果。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幾道練習題:

1 基礎練習 出示填空判斷題,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2提升練習 出示例1及實際應用題。熟練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3 發散練習 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麼?

此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使學生明白等地等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本課小結 (課件出示 )

九 板書設計 (課件出示)

說課稿 篇7

本節課我從下面三個方面談一談教學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係;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數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於實踐而又作用於實踐的辯證關係。

3、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於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節,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數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二、教法和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引導轉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啟發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打算採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三、教學程式的設計

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創設情境,實驗引入:

今天上課之前,我帶了幾個小玻璃球準備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科學研究。但在來學校的路上,小玻璃球變髒了。老師給他們洗乾淨了。現在,請兩個同學把玻璃球請出來。(請兩個同學上臺20秒夾球)提出問題:玻璃球為什麼不好夾?--學生討論回答

你認為摩擦力是一種什麼樣的力?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摩擦力。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麼叫摩擦力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並進一步指出,在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中,滑動摩擦是國中學習的重點,自動匯入到本節第二個環節"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學習。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後,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於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侷限於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後,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複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物體運動的方向有關?是否於表面積的大小有關?並將全班分為四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2)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啟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3)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資料,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裡運用了什麼知識?(二力平衡知識)。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後,四個實驗小組的代表公佈自己的實驗資料,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後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為什麼要開展中國古典舞訓練課程)

中國古典舞訓練是舞蹈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與芭蕾基訓、民族民間舞組成了現在舞蹈訓練中的三大訓練板塊。其中芭蕾基訓是以訓練人的身體形態為主要目的,民族民間舞是以訓練人的上下身協調性以及掌握我國各民族舞蹈的風格為訓練目的,而中國古典舞則是以訓練人的氣息,韻律和肢體表現力為訓練目的,而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表現力是最不容易掌握的一個元素,因為中國古典舞是從中國的戲曲舞蹈中演變過來,講究的是身體韻律,內在氣息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正因為中國古典舞有著這樣的優勢,所以它帶來的訓練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對培養學生的樂感、舞感和動作表現力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是舞蹈訓練中的必要手段,在舞蹈課堂訓練中,中國古典舞的訓練就佔了整個訓練內容的一半以上。而這次的新課內容是中國古典舞中的基本手位組合,是學習中國古典舞的最基本訓練,學生只有掌握了基本手位和手位之間的常用變化,以及身體的一些基本動律,做到靈活運用,自主運用才能為今後學習中國古典舞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教學重點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什麼)

中國古典舞起源於中國的戲曲,所以其風格特點在與一個“圓”,在某種程度上和我國的另一種國粹“太極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在古典舞中,任何動作,任何動作變化都離不開圓,“平圓”“立圓”“8字圓”而正是這個“圓”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韻律所在——眼隨手走,欲左先右,起於腰、奔於肋、行於肩的舞蹈風格。所以學生在學習基本動作變化時,至始至終都要貫徹這個“圓”字,只有掌握了圓的規律,才能把握好中國古典舞的風格特徵。

 三、教學難點分析(學生比較難掌握的內容)

本節課學生比較難掌握的部分就是在跟音樂做動作時,要注意音樂的感覺,根據音樂給出來的感覺來做動作,要讓音樂與感情融合,與動作配合,化成整個肌體的動力抒發在流動的形體線條之中。讓情感隨著音樂而流動、延伸、轉換、發展變化。在音樂中發揮豐富的想象。這種構成情感的音樂性舞蹈訓練不是一節課或兩節課就能解決問題的,它必須靠學生不斷地去練習,不斷地去體會,不斷地磨合,不斷地去感受才能找到最佳狀態。所以這種訓練是本節課也是整個中國古典舞課程中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怎樣調動學生的學舞積極性)

舞蹈是美的,但舞蹈的訓練過程卻是枯糙而乏味的。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三年功”。舞蹈的美需要平時百遍乃至千遍的練習才能達到。所以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古典舞的時候不感到枯糙而乏味,始終以積極的情緒投入到課堂是這次的首要問題。

在舞蹈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一個舞蹈的音樂選得好,選的適當,那這個舞蹈就已成功了一半。所以我認為在舞蹈課堂上特別是中國古典舞課堂,音樂的選用也是非常地重要,對學生是否能很快地進入舞蹈狀態,是否能準確地把握舞蹈韻律起著關鍵的作用。特別對初學的學生來說,旋律優美動聽的音樂是激起她們學習古典舞興趣的第一步。

在這節課上,我選用了《牧羊曲》,作為手位訓練組合的音樂。《牧羊曲》讓人聽了就有一種心曠神怡,抒發情懷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正是手位組合中的軟亮相、眼神的收放等動作元素所需要的,而《牧羊曲》的優美旋律所創造出的舞蹈意境是任何鋼琴曲都比不上的。

 五、教學過程(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一)站姿和舞臺方位的練習:

站姿和舞臺方位的練習是學習古典舞的基礎,一個優美的舞蹈形象完全來自於紮實的基礎。沒用一個正確規範的站姿以及標準無誤的方位概念,那麼古典舞的學習就無從談起。所以基礎的學習與鞏固至關重要

(二)學習組合:

這裡是本節課的核心。手位組合是古典舞中最基本但又最常用的元素之一。基礎打不好,就容易出現歪份兒,就影響了古典舞的韻律特徵。所以在學習組合時,必須將動作分解開來做,直至每個單一動作學生都掌握了以後,才可以串連合音樂。

(三)分組練習、糾正錯誤:

在集體訓練後,把學生分開練習,讓他們相互觀摩。一是可以讓教師的注意範圍縮小,更精確地注意到每個學生身上易出現的錯誤。二是讓學生通過觀摩自己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六、課後放鬆遊戲

這個環節主要是根據國小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設計的,一堂課如果光是學習動作,這對於正處在活蹦亂跳年齡上的國小生來說無疑是枯燥而壓抑的,所以設計遊戲的目的就是讓他們得到充分的釋放和休息。

 七、行禮下課、佈置作業:

規範學生的課堂習慣,培養她們的舞蹈修養,提高她們的學舞自信心。督促她們課後練習。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我對本課的教材是這樣理解的:《絕招》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幾個小夥伴兩次比絕招的事:第一次,主人公小柱子和小夥伴比絕招,沒能取得好成績,感到很羞愧。於是暗下決心要練一種“絕招”,“鎮”住那些小夥伴。後來,在奶奶的啟示下,他認識到絕招是可以練的,終於他下了一番苦功夫練出了一手絕招:那就是速算兩位數乘法。在第二次比絕招時,小夥伴們都對他的絕招讚不絕口,羨慕不已。

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鮮活欲出,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學生可以從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因此學生在閱讀時很容易產生共鳴。課文中還蘊含著豐富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這是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的一種價值認同,對學生很有啟發,也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

課標倡導閱讀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基於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對教材的理解,基於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點,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我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體會小柱子兩次比絕招的前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和童真童趣。

3、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刻苦求知的願望。

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體會小柱子兩次比絕招的前後不同,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難點是如何去激發學生刻苦求知的願望。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使得教學思路也越來越清晰了,教法和學法也就明朗了。先說教法:葉聖陶先生說:“略讀知道需要提綱挈領”。我打算在學生自學前,通過核心問題,減少學生自主學習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我儘可能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感受,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並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周圍的生活聯絡起來,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的道理。

朗讀、質疑、討論、評價和想象將成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法,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在品讀感悟中積累語言、豐富語言並運用語言。

三、說教學設計

緊扣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為達成三維目標,促進學生髮展。我設計了這樣五個步驟的教學流程:

理解題意,激發興趣

初讀課文,梳理脈絡

一賞絕招,走近人物

二賞絕招,感知主題

迴歸整體,昇華內涵

根據以上教學流程,我將詳細展開以下教學:

第一步:理解題意,激發興趣

1、一開始,我直接揭題: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板書課題,在學生讀題後,我這樣匯入:“招”這個字在這裡是本領的意思,那麼,你認為怎麼樣的本領算得上是“絕招”呢?(根據學生的理解,可能會說:特別的,拿手的,很了不起的,超越別人的等等)

2、只要學生說的在理,我都一一給予肯定。隨後就切入課文:村東頭,大樹下,幾個孩子就在比絕招,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利用剛才的這一兩分鐘,對“絕招”一詞給學生一個正確的理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體內容,產生閱讀期待。讓他們帶著極大的興趣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第二步:初讀課文,梳理脈絡

這樣就順利進入第二步驟的學習:初讀課文,梳理脈絡。我請學生翻到64頁,先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讀流利,再思考交流兩個問題:小夥伴們比了幾次絕招?分別是什麼絕招?

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自讀,同時,我可以巡視並針對性指導幾個難讀字詞的讀法。學生帶著問題開始閱讀,很快就能找到文中的答案。在學生彙報交流時,我相機板書:首先是兩次,“第一次” “第二次”,然後相應地將各個小夥伴的絕招名稱板書出示。

【這一步我著力讓學生自讀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在整體感知課文,明理思路後,我帶著學生走近第三步的教學:一賞絕招,走近人物。在欣賞第一次比絕招,我將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想象與文字對話,體會人物心情,瞭解人物特點。

我先問學生:孩子們,在第一次比絕招中,你覺得誰的絕招最有意思?

[三胖]

1、學生們可能會說三胖的絕招最有意思。這時,我相機出示三胖的句子,這段文字確實挺有意思,我先叫一兩個學生讀一讀:三胖挺著大肚子,說:“咱們看誰一口氣憋的時間最長!”結果一個個先後都憋了氣,唯獨他,鼓著腮幫子,蹬著眼珠子,憋的時間比別人長兩倍。

2、學生讀完後,氣氛一定活躍起來了,我順勢讓學生想一想:要是讓你來演三胖的絕招,你覺得哪些詞語一定要演到位才夠有意思。學生肯定能說出:挺、鼓、瞪、憋,在學生指出的同時,帶著學生一起在座位上連起來演一演,再挑一兩個特別生動的學生進行上臺展示。

3、在學生讀、想、演、看等體驗後,對三胖的絕招有了深刻的體驗,我再引讀:真是絕招,讓我們記住三胖的這個絕招,再來讀一讀。這樣一來,學生的

[二福]

讀完後,我這樣過渡:三胖的絕招可真有意思啊,我們來看看二福的絕招又是什麼?我出示文中描寫二福的句子:二福曾經練過武術,他站起來,剛來一個空翻,夥伴們就禁不住叫起好來。

1、我先讓學生齊讀這句話,然後問道:孩子們,你們看過空翻嗎?在哪裡看過,誰來介紹一下。

2、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我出示視訊的空翻動作。接著請學生藉助文中插圖和剛才的視訊,具體地說一說二福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

學生可能會說到類似於:二福信心百倍地說:“看我的!”只見二福拍了拍雙手,緊握拳頭,兩腳一蹬,身子凌空而起,隨即又穩穩地落地。當然,學生言語上可能沒有這麼緊湊精簡,還需要老師做指導。

通過看空翻和說空翻,學生領悟到了二福的本領。

[小柱子]

三胖和二福的絕招學習後,我直接匯入:這回該輪到課文作者小柱子了,小柱子在露絕招的時候,遇到了什麼事?

1、請大家讀讀課文第四段,體會小柱子當時的心情。

2、在學生自由朗讀後,我引導交流:你體會到了小柱子怎麼樣的心情?

學生可能會說:垂頭喪氣、沮喪、灰心喪氣等詞語。我在學生說的時候指導讀好句子:小柱子覺得自己太丟人了,低下頭撒開腿跑了。

3、學生體會朗讀後,我順勢接話:“小柱子回到了家,心理在想什麼?”

相信學生在對文字的整體把握後,會想到小柱子肯定不服輸,在暗想決定,一定要練出絕招。

【在這一步教學中,我時刻關注學生的主體反應,多元解讀文字,搭建起學生語言對話的橋樑,讓學生真真切切地走進人物,並引導學生初步體會小柱子是個不服輸的孩子。為第四步教學架橋鋪路】

第四步:二賞絕招,感知主題

通過剛才的鋪設,第四步的教學就水到渠成了。我先匯入:小柱子有沒有練好一手絕招呢,我們去看看他們第二次的比試。

1、我先指名學生讀課文13-15段,引導學生思考:你覺得小柱子的絕招怎麼樣?

2、在學生讀完後,學生都心知肚明瞭,不難流露出對小柱子這一絕招的誇讚。我出示文中速算:99×76=7524,我們也來算算他到底對不對,老師計時,看看誰算得最快。

3、在學生競相驗算得出結果後,我將學生計算的時間和小柱子的“不假思索”和“脫口而出”進行對比,相信學生的羨慕之情也會油然而生,而小柱子這時候的心情也是不言而喻,學生已然體會到了這些,我就不再進行指導體會了。

4、接下來我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孩子們,小柱子的進步怎麼這麼大呢?想象一下,他是怎樣練習速算這一絕招的呢?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後進行交流對話。

【這一步的教學將目光關注到小柱子上,通過“聯絡學生生活體驗”,把靜止的文字變成充滿情趣的立體生活畫面,既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作者的絕招,又有效啟用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第五步:迴歸整體,昇華內涵

下面,我說說最後一個教學步驟:迴歸整體,昇華內涵。我先這樣匯入:孩子們,第一次比絕招給小柱子帶來恥辱,而第二次卻給他帶來了快樂。誰來幫小柱子總結一下練絕招的祕訣?

我預設學生可能會說出:堅持、青學苦練、刻苦等詞語。

最後老師總結激勵:沒錯,大家說得都很對,有句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或者說“天下無難事,是怕有心人。”這些都告訴我們生活中,只要肯刻苦練習,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絕招,老師也很期待你們的絕招!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課件1)

《橋》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教學本組課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動我們的地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認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橋》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穩,高風亮節和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群眾,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上很有特點:1.構思新穎別緻,設定懸念,前後照應;2.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氣氛;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2、學情分析。(課件2)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的能力。對於本課扣人心絃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對共產黨員面對危險時,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也不容易聯想到橋的深刻含義。

3、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課件3)

基於我對教材的認識和分析,結合課標中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出現的生詞。

2)、通過對文字的感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精神世界。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進一步對教學的重難點進行了把握,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抓住文章內容,感悟人物品質”。難點為“理解題目的含義”。

二、說教法、學法(課件4)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取引生入境,感悟體會的方法引導學生實現與文字的對話。並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換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體會人物思想,領悟文章寫法。

三、說課前準備

蒐集和了解生活中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

四、說課時安排。

本課分兩課時完成,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中的2、3項。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將設計以下教學環節:(課件5)(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二)感受危況,引生入境。(三)解決重點,體會精神。(四)重回題目,解決難點。(五)領悟寫法,體會效果。(六)課後練筆,延續情感。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我將以檢測學生學過的詞語入手(出示詞語)(課件6),並引導學生用上這些詞來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事情。這樣可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對學生進行了語言訓練,同時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印象,初步瞭解老支書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感受危況,引生入境。

在學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後,課堂教學的重點就進入了教學重點的解決上。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質,我把引生入境作為一個搭建的梯子。入境入的就是當時的那種危境,那種似乎無路可退的死境。在這裡,我首先設定這樣一個問題進入,(課件7)文章講述的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什麼樣的情境之下,請找出文中描寫當時自然環境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在學生自主學習過後,進行討論和體會,讓同學讀相關的句子,在這裡,重點從以下幾個細節引導學生體會環境,領悟寫法,從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麼,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你能不能讀出當時情景的危急。在畫,悟,讀三步之後,我及時讓學生說出形容形勢危急的詞語(並適時板書:洪水勢不可當)這樣對學生進行了一個詞語積累和運用的綜合練習。

引生入境的第二步:因為學生對洪水比較陌生,通過前面入情入境地品讀、體會,學生已經在腦子裡初步感受到洪水的可怕與瘋狂,但並不能更深的觸及學生的心靈,因此我適時出示洪水的圖片(課件8、9)同時設疑:“同學們,假如這場瘋狂的洪水衝進了我們的村莊,衝進了我們自己的家,你該怎麼辦?”這樣設疑,學生能將自己真正融入這場洪水中,為下文理解人們的表現埋下了伏筆。同學們,在這洪水肆虐,萬分危急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的表現呢,找出描寫人們表現的句子,交流,體會。然後進行第二個語言文字的訓練,人們的這種種表現,可以讓你聯想到哪些詞語。(適時板書:人們驚慌失措)隨著這兩步教學的遞進開展,此時的學生已經隨著那氾濫的洪水,驚慌失措的人們進入了課文為我們鋪展的這幅洪水圖之中了。也為下一步的教學做了有聲有形的準備。

(三)解決重點,體會精神。

這一步與上面的教學環節是緊密聯絡的,當我這樣過渡:在這個時刻,在這個洪水發出死亡的獰笑的時候,人們都慌了,可你看,卻有一位老漢出現在所有人的面前,此時此刻,他表現得怎樣呢?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悟一悟。(出示句子10)教學的重點也自然的轉移到了老支書的身上。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緊接著我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學生從“像一座山”感受到了老漢的沉穩、冷靜,從“黨員排在後邊”感受到老漢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然後我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猜測老漢的內心想法,學生會深刻體會到在生死關頭老漢心裡時刻裝著群眾,在危急關頭老漢為群眾的安危而擔憂,在緊要關頭老漢用沙啞的聲音發出了一道鏗鏘有力的命令,引導學生從三個感嘆號來體會,學生紛紛入境地朗讀,他們不是用聲音,而是在心來體驗呀!

在洪水面前,老漢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黨支部書記,他像一座山,巍峨屹立,巋然不動。這位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老漢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無情,但人間有愛,這樣的老漢怎能不受人擁戴呢?可是當情況越來越危急,洪水已經漫到人們腰際的時候,又出現了一位小夥子,誰知道他和老漢什麼關係?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激情的話語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教師、文字、學生已經融入在了一起,這時話鋒一轉,將學生帶入故事的高潮。接著我將配樂朗讀老漢與小夥子對話的一個片段,將文中的“老漢”與“小夥子”改換成“父親”與“兒子”這樣更能讓學生如臨其境。(出示片斷11)

(父親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裡揪出兒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父親凶得像只豹子。

兒子瞪了父親一眼,站到了後面。

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父親的胸膛。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兒子。

兒子推了父親一把,說:“你先走。”

父親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兒子推上木橋。

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兒子被洪水吞沒了。

父親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我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想象揣測父親與兒子的內心獨白,(出示12)想一想,老漢與兒子的內心獨白。

①父親從隊伍裡揪出兒子,心想,兒子啊,

②兒子瞪了父親一眼,心想,父親啊,

③兒子推了父親一把,心想,父親啊,

④父親推了兒子一把,心想,兒子啊,)

然後學生暢所欲言,真正領悟父親“揪”和“推”與小夥子“瞪”和“推”的矛盾動作後的心理世界,更是對人物精神世界的又一次感受。

(四)重回題目,解決難點。

教學進行到這裡,已經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此時教學難點的解決已經水到渠成。指課題,文中的那座橋已經垮掉了,可是我們心中的橋已經搭建起來了,這座橋是誰?他是一座什麼橋?請用一句話把老漢和橋聯絡起來說一說。(教師適時板書:血肉之軀永不坍塌)在學生深入學文,研讀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已感悟了老漢的高大形象,這時對“橋”的含義的理解就會迎刃而解,即突破了教學難點。

(五)領悟寫法,體會效果。

這篇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我引導學生瀏覽課文,說出自己的發現。學生交流後,(出示13)表達方法:1、構思新穎別緻,設定懸念,前後照應。2、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4、通過自然環境描寫的烘托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刻畫人物表情、動作、語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閱讀教學上教給學生文章的表達方法,學生會在今後的寫作中加以運用,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六)課後練筆,延續情感。(課件14)

同學們,老漢犧牲後,村民們會怎樣做?怎樣說?想象當時的一個場景,以不同的身份寫個片斷。參考題目:

爺爺,我們想您!

老支書,慢走!

揮淚送別老支書

洪水退後……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課後進行小練筆,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的機會,搭建了傾訴情感的平臺。

六、說板書設計。

洪水勢不可當

老漢像一座山驚慌失措人們

這樣設計板書,簡潔明瞭,既體現了環境的緊張,又能將人們與老漢在危急時刻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烘托出老漢的高大形象,同時用紅粉筆畫了一座橋的形狀,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橋的深刻含義,突破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