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範文合集六篇

說課稿9.82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說課稿範文合集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做功的快慢

2、教材分析

《做功的快慢》一課是在學完第二章《運動的世界》、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和功的知識後引入的,學生已經知道機械功的含義,如怎樣才算做功(做功的必備條件),怎樣計算功(功的公式及單位),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例項,運用比較的方法,順利引入功率的概念,匯出功率的公式和單位,並通過給出人、一些動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幫助學生認識功率概念和對功率單位“瓦特”具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進一步把功率教學引向生活實際。還通過資訊窗關於機器銘牌中標出“功率”這一引數的介紹,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功率”這個概念的實用價值和意義。

3、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目標:

1、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單位的含義並能形成具體的觀念。

3、會計算簡單的功率問題。

能力目標:

1、使學生能從生活、生產中的例項說明機械功率的含義。

2、培養學生用比較的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能力。

情感目標:

本節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基於這個理念,制定出如下兩點情感目標:

①培養學生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意識。

②培養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意識。

4、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功率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功率的單位是本節的難點。

二、說教法

《做功的快慢》一課是在學完第二章《運動的世界》、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和功的知識之後引入的,通過課本圖9-26和圖9-27示出兩位同學均從一樓搬運物體到三樓上的兩種情景,要求學生討論用什麼方法來判定,誰做的功快,從而自然地引出功率的概念。因此,我覺得《做功的快慢》這個課題非常適合於採用以討論為主、實驗講解為輔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想學、樂學是一種內在機制,是學生形成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條件。本次課改的核心目標是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就是要改變課程過於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實現這樣的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就必須三位一體地融合在具體的學生學習活動中,而不能將它們割裂開來,分別灌輸給學生。對於物理學科來說,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或者用能有效地激發起問題的事物或現象,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觀察和實驗、分析和對比,通過交流和討論,使學生得以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解釋,不僅擴充套件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提高質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學現象的能力。通過真正的“做”科學,學生既學到知識內容,又掌握更深入地運用和探究那些知識所必需的思維方法,使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同時形成正確的對待科學問題的態度。因此,本節課的學法確定為對比討論法。

四、說教學程式

㈠、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在本節教學中,首先組織學生分析討論課本圖9-26和圖9-27示出兩位同學均從一樓搬運物體到三樓上的兩種情景,要求學生討論用什麼方法來判定,誰做的功快,從而自然地引出功率的概念。

引導學生總結出判斷做功快慢的方法:若做功相同,比較做功的時間;若做功的時間相同,比較做功的多少。圖9-26表示男女學生所搬的木板重量相同,克服重力所通過的距離,即高度也相同,這說明他們所做的功相等,但圖中表示出的時間,男生用了40s,而女生卻用了45s,顯然男生做功快些。圖9-27表示男女生在相同的時間即45s內把不同的重物從一樓搬到三樓。由於他們做功所用的時間相同,但做功的多少不一樣,儘管他們克服重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相同,但男生所搬的重物比女生重,因此,男生比女生所做的功多些,故男生做功比女生要快些。

㈡、新課教學

通過上述的分析與討論,接著要求學生回憶運動快慢是用單位時間裡通過的路程來表示的,進而仿照定義速度的方式來定義功率的概念,比較速度公式和功率公式 ,從中可以瞭解物理學中某些公式的由來。接著介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公式和功率的單位。根據課本表格給出的人、一些動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讓學生對功率單位瓦特的大小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最後引導學生閱讀資訊窗,介紹機器的銘牌,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功率”這個概念的實用價值和意義。

㈢、小結、鞏固

根據板書的內容,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小結

激趣鞏固:測算自己的功率

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⑴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

⑵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⑶測算步驟有哪些?

⑷記錄數字的表格怎樣設計

引導學生完成上述問題,並課後完成測算自己功率的探究工作。

注:在課題探究任務完成後,讓各探究小組充分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這個結果可以是實驗過程的展示,也可以是語言彙報(包括實驗資料),還可以是理論推導過程。總之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機會作交流,並且認真聽取其他學生的意見,讓各種想法、各種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最後要求學生寫出簡單的探究報告。在編寫探究報告、設計表格和實驗裝置等工作中,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用盡可能準確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究過程、所得的證據及自己的觀點。

㈣、佈置作業

完成本節課後的作業:1、2。

思考本節課後的“請提問”。

五、教學評價

通過討論、對比以及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整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理論探究能力,又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還在探究性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蒐集證據、分析與處理資訊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由於全班的學生程度各異,在理論探究這個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可能會比較多,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的精神,學會與人溝通,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附 板書設計

第四節 做功的快慢

1、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

功率是用來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與功率的測算方法

①功率的概念:

功率等於單位時間內物體做功的多少。

②功率的公式:

P:功率,W:功,t:時間。

③功率的單位: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1J/s=1W。

常用單位:千瓦(kW),1kW=1000W。

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方程的意義》,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流程三個方面展開說。

一、教材分析:

關於《方程的意義》這一內容,不同版本的教材編寫有不同的安排:

人教版教材將方程教學安排在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部分,在學習完用字母表示數後緊接著認識簡易方程及用方程解決問題。教材採用連環畫的形式,首先通過天平演示,說明天平平衡的條件是左右兩邊所放物體質量相等。同時得出一隻空杯正好100克。然後在杯中倒入水,並設水重x克,通過逐步嘗試,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從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為提供更為豐富的感知材料,教材一方面由小精靈要求: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另一方面通過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寫方程的插圖,讓學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樣性。

其次,“做一做” 給出了六個式子,讓學生識別哪些是方程。

再次,“你知道嗎?”的閱讀資料,簡要介紹了有關方程的一些史料。

而冀教版教材將《方程的意義》安排在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時。本單元是承接著學生在四年級學習的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教材首先呈現了六幅不同的用天平表示物體質量關係的情境圖(其中有兩幅天平圖兩邊物體的質量不同),提出了“觀察天平圖、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的要求。在學生觀察、按要求寫式子,以及對式子進行分析歸納的基礎上,認識等式和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幫助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

通過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我覺得:在國小,只要求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所以只要學生知道什麼是方程,能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就可以了。不必在概念上過分糾纏,更不必補充方程與恆等式的區別等等,以免加重學生負擔。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瞭解“等式”與“方程”的意義,能判斷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方程。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瞭解“等式”與“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課件,天平。

二、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較長時期用算術方法解決問題,開始學習列方程解決問題時,往往受到算術思路的干擾。因此,在《方程的意義》的教學中,要注意過渡和對比,克服干擾,對於學生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和特點,初步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具有重要意義。從這意義上說,以前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教學流程: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五大教學環節:1、口算,2、情境,3、自學,4、展示,5、反饋。

1、口算(3分鐘)

每生一張口算卡,12道小數加減乘除口算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採用定量計時,對組交換口算本,一人報答案,互相評判。組長統計全對的,錯的同學當堂訂正。給全對的組加5分。堅持口算天天練,堂堂清。

2、情境(3分鐘)

出示天平實物,師生交流有關天平的知識,情境創設力求有趣、簡潔、為本課教學服務。

3、自學(12分鐘)

自學環節分兩步:

(1)獨學:

出示教材中6幅天平示意圖,仔細觀察,獨立思考:

○1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關係。

○2這些式子可以怎樣分類。

師深入各組巡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尤其是關注學困生的點撥。

(2)對學、群學:

把在獨學中遇到的問題和你的對子或小組同學共同探討一下,組內成員互學,組長彙總形成共識,師深入小組,培養學生傾聽、充分表達自己意思及補充質疑的能力,並確定每個組的展示重點。師及時對各組表現給予適當評價。

4、展示(12分鐘)環節分為三步進行:

(1)小組展示所寫的式子。並交流想法。小組全對的加分。

(2)交流這些式子如何分類。師分類板書:

預設1:

平衡——相等

20+30=50

30+x=80

x+20=70

2x=100

不平衡——不相等

X>30

40<x+10

揭示等式的意義:等號連線的式子表示天平左右兩邊 ;大於號、小於號連線的式子表示天平左右兩邊 。進而揭示等式的意義。

預設2:

30+x=80

x+20=70

2x=100

等式中含有未知數的式子

20+30=50

沒有未知數的式子

揭示方程的意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學生讀書進一步瞭解等式、方程的意義。用自己的話舉例說說什麼樣的式子是方程,重點強調方程的兩個因素:○1等式,○2含有未知數。

(3)討論:等式和方程的關係

師提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這句話對嗎?的要求,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並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等式與方程的關係。通過討論交流,最後得出:等式包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展示中能充分表達,提出有價值的質疑的小組進行加分。

5、反饋(10分鐘)

在反饋環節我安排了不同層次的練習。

(1)出示試一試,判斷是否是方程,並說明判斷理由。

(2)根據方程的意義讓學生自己試著寫兩個方程。

(3)練一練。

第1題:讓學生觀察三幅圖,說一說圖中的.資訊,試著列出一個方程。

第2題:讓學生先讀懂題,再試著列出方程。

第3題:通過判斷題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第4題:把文字敘述的數量關係用方程表示出來。學生獨立完成。

(4)將人教版中的“你知道嗎?”作為本課的結尾,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滲透數學文化。

教學反思:

《方程的意義》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是今後學習更深一層知識,解決更多實際問題的知識支柱,因此在教學時應重視概念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與概念形成的自然性。因此,本節課我注重了:

實踐操作,建立方程模型

1、用天平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有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個數學概念。如果離開現實背景出現都是已知陣列成的等式,雖然可以通過計算體會相等,但枯躁乏味,學生不會感興趣。如果離開現實情境出現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學生很難體會等式的具體含義。天平是計量物體質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過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斷出兩個物體的質量是否相等,天平圖創設情境,利用鮮明的直觀形象寫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2、在“看”“說”和“寫”中體會式子

當方程的意義建立後,我讓學生觀察一組式子判斷它們是不是方程,通過判斷說明這些式子為什麼是“方程”,為什麼“不是方程”,體會方程與等式的關係,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再讓學生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寫的方程。

通過反饋練習,學生對於等式、方程的意義理解得還是比較好的。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動能與勢能”是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六節“合理利用機械能”中的一部分內容,主要是介紹能量、動能和勢能以及機械能的初步概念,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功”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今後學習各種形式的能的起點,因此,引導組織學生學好,能為後續的教學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動能、勢能、機械能的概念;

(2)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知道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相關因素。

2、能力目標:

(1)在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對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培養學生分析與歸納概括物理規律的能力;

(2)進一步瞭解利用“控制變數”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發現探索問題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重視實踐,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心理品質;

(3)有意識地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知道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

2、教學難點:用控制變數法研究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

二、說教法:

1、例項講授法

能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由於它比較抽象,所以在引入能量概念時,運用舉例法進行教學,並結合例項中共同存在著的“有做功的能力”這一因素,推出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概念。

2、實驗探究法

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規律、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對於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的教學則採用實驗探究法進行,以實驗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

3、交流討論法

對於實驗結論的正確與否,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科學性,則採用交流討論法,讓學生相互交流實驗情況形成共識,得出可靠的正確的實驗結論,從中也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意識。

此外還採用講練結合的方法鞏固本節的知識,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說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了解控制變數的研究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怎樣對實驗資料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和總結出物理規律,這就要指導學生主動的根據實驗逐項觀察,逐項分析,再綜合考察,綜合分析,達到從實踐到認識上的飛躍。另外要學生充分利用教材“加油站”幫助理解,拓寬知識。

四、教學程式設計

(一)複習提問:

1、物理學上所說的功指的是什麼?它包括哪兩個必要因素?

2、功的單位是什麼?

(為引入能量概念以及能的單位的講授做準備)

(二)舉例引題,建立能量、動能、勢能等物理概念

1、首先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關於“能”方面的俗語,如風能、水能、電能、太陽能、能源等,引入“能”這個概念。

2、從例項中抽取出能的基本含義。如流動的水、風、張開的弓、壓縮的彈簧、舉高的鐵錘等都能夠對其他物體施力,並能夠使其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即都能對其他物體做功,從而概括出能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就說它具有能。做功越多,表明具有的能量越大。強調做功的過程就是能的轉化過程,從而指出能的單位與功的單位一致也是焦(J)。

3、針對例項中共同存在著的“有做功的能力”這一因素,並結合例項中的物體是由於運動還是舉高或是發生彈性形變等而能夠做功,得出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概念。

在講完概念後再舉一此例項讓學生分析,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例題:公路上賓士的汽車具有_______能;空中飛行的飛機具有_______________能;壓彎了的撐杆具有_________能。(三)進行實驗探究發現物理規律

實驗探究1: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探索課本圖8-35和8-36的實驗,引導學生用控制變數法研究、探索出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和規律。

實驗1:利用同一個鋼球來控制質量相同時,從不同的高度滾下(速度不同),觀察被撞擊的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判斷鋼球做功的多少,即具有的動能的大小,得出動能與運動的速度有關,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實驗2:利用木球和鋼球(質量不同)從同一高度滾下(控制速度相同),觀察被撞擊的木塊在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判斷木球和鋼球做功的多少,從而判斷出動能的大小,得出動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以上兩次實驗是在“加油站”中所提供的兩點結論的基礎上完成的,要注意引導學生閱讀“加油站”中的資訊。

實驗探究2:重力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探索課本中圖8-37和圖8-38的實驗,引導學生用控制變數法研究、探索出決定勢能大小的因素和規律。

實驗1:同一重物從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到特製的小方桌上,觀察小方桌的桌腿下陷的深度,進而推斷出重物的勢能與重物所處的高度有關——高度越高,勢能越大;

實驗2:讓兩個質量不同的木塊和鐵塊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到小方桌上,觀察小方桌的桌腿下陷的深度,進而推斷出重物的勢能與重物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勢能越大。

實驗探究3: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將一隻彈簧橫放在一個丁字形架子上,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手將一小鋼球向固定端壓縮彈簧,叫學生認真觀察放手後能將小鋼球推出多遠。用大小不同的力壓縮彈簧做兩次,再引導學生探究,最後得出決定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

(四)小結、鞏固練習

1、讓學生對本課中的知識要點進行小結,訓練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

2、鞏固練習:

例1:跳傘運動員勻速下落時,動能、勢能、機械能怎樣變化?

例2:一物體機械能為35J,勢能為27J,則它的動能是多少?

例3:灑水車沿街道勻速行駛,將水灑向路面。在此過程中,它的動能將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佈置作業:課後作業第1題;《學生用書》P116補充習題中的(1)和(2)

五、板書設計:

第六節:動能與勢能

1、能量的定義:物體能夠對別的物體做功,就說物體具有能量。

動能:物體由於運動具有的能

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或發生彈性形變具有的能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

2、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具有的動有就越大。

3、決定勢能大小的因素:

物體的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物體的彈性勢能與物體的彈性形變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也越大。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是一篇生動而又飽含深情的記人敘事的散文。本文通過記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作為學者的梁任公先生獨特的魅力和崇高的品質。文章篇幅短小,辭約意豐,對任公的敬仰之情化於敘述描寫之中。文章開篇介紹梁啟超,中間講述梁任公演講的過程,結尾評價梁啟超,期間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評價。文章似淺實深,平實的敘述中蘊含豐厚的文化韻味。

二、單元目標與課文目標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人教版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第三單元學習寫人記事的散文。該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描寫,仔細揣摩人物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對人物品行的評價,如何在敘事中表現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據此,我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的三維目標定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的寫作手法;

方法與過程目標:品味文章典雅、雋永而樸實的.語言特點,培養學生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蒐集和歸納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品悟梁任公的真性情和愛國情懷,喚起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散文這一文學體裁已比較熟悉,文章結構的把握,線索的梳理及作者情感的體會都不是難事。不過由於學生缺少一定的文學積澱,任公演講中引用的詩句對學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任公憂國憂民的情懷不易被學生所體察。不過,如果課堂上學生的知識積累被調動,愛國情感被觸發,他們定會對梁任公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文重點放在對先生演講中旁徵博引的詩句的理解上,以此來體會先生憂國憂民的情懷。

難點在《箜篌引》的理解和賞析上。同學們這首詩比較陌生。因此,我引導學生先學習《桃花扇》、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初步領會梁任公的愛國情懷,再結合任公的經歷進一步賞析《箜篌引》,這樣就相對容易了。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難點,因為這是體察人物個性、情操的關鍵,也是使學生通過文字受到人文薰陶的關鍵。

五、說教法與學法

朱熹說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要突出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交給學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在教學中,我將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藉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並作旁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整體把握課文時,採用默讀法和圈點旁註法,之後採用討論探究法,由學生髮言、總結;針對教學重難點,我立足文字,運用分析法、點撥引導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進取精神;佈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所學的細節描寫的手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詩經》中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高山,景行。今天,我們就跟隨梁實秋先生一起走進清華,去領略梁任公的風采。

(二)整體感知

閱讀課文,品味並思考:梁實秋先生印象中的梁任公是個什麼樣的人?(“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課文哪些語句分別體現了梁任公的這些性格特點?在課文相應處修改旁註,並分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體察本文描寫人物的手法)

(三)問題探究

(“有學問”,“有文采”這兩個問題比較容易解決。重點分析“有熱心腸”)

1、先生講到《桃花扇》,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禎的死,大明王朝的滅亡;梁啟超悲的是變法的失敗,光緒帝被囚禁。他為國家悲,為民族悲,為百姓悲。

2、為何講到杜甫的詩,“先生又真是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此詩為杜甫平生第一快詩。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他為國家而憂,為百姓而憂。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結束,久久壓抑在杜甫心頭的陰霾終於煙消雲散,他自然喜極而泣。任公也處於亂世之中,杜甫的喜與憂他感同身受。滿腔的愛國熱情。

(以前兩個問題為基礎,進一步分析《箜篌引》,加深學生對任公憂國憂民的理解)

3、先生為何開篇講到《箜篌引》這首古詩?

明確:有一狂夫,披髮提壺,涉河而過,被水沖走,其妻緊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絕,對江彈箜篌,一曲終,遂投河。王國維先生曾評:“這十六字構成中國詩壇最悲壯悽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渡河人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但他為何毅然而行呢?是什麼讓他赴河而王呢?是強大到瘋狂的人格力量。這種瘋狂的人格力量就是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義無反顧,是“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視死如歸。

戊戌變法的領導者們明知變法會流血,會犧牲卻依然堅定地實施變法的執著與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講時的哀痛可想而知。他為犧牲的戰友而哀,為百姓而哀,為國家而哀。

(四)拓展提升

1)描寫手法

1、正面(語言、動作、神態、肖像等)

2、側面

2)課堂練習:

學習本文寫人手法,描寫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師。

1、抓住細節,突出特徵;

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

3、不出現老師姓名、學科。

(五)總結

梁任公為革命奔走呼號,向死而生;為學術篳路藍縷,筆耕不輟;為學生他強忍病體,孜孜不倦。我蒼白的語言無法訴請先生才情之萬一。斯人雖逝,精神長存。先生的諄諄教誨依然如黃鐘大呂般響徹耳畔。(投影顯示《少年中國說》,學生齊讀)

說課稿 篇5

說教學目標:

1、能用和諧的聲音演唱二部合唱《龍裡格龍》,並能準確表現歌曲的力度變化。

2、能積極認真地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感受京劇音樂的美。

說教學重點:

唱好二部合唱《龍裡格龍》。

說教學難點:

二部合唱時能根據指揮的手勢準確地演唱。

教學準備:CAI課件、鋼琴

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複習上節課瞭解的京劇的基本知識。

三、京劇的四大行當

1、師:京劇根據人物的性別、個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類,就是我們所說的四大行當,你們知道是哪四大行當嗎?(生、旦、淨、醜)

2、CAI出示圖片,說說行當的門類,教師簡要介紹。

“生行”一般指男性演員,在每個行當裡,不同年齡職業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檔名,比如:老生、小生、武生;

“旦行”是指女性角色,年齡大的叫老旦,年紀輕、性格較活潑的叫花旦;

“淨行”指“大花臉”,就是我們介紹過的有臉譜的`角色。

“醜行”是指詼諧滑稽或小奸小惡的人,就像畫面上這位《水滸傳》中的時遷一樣。

3、演一演。(請學生上臺演一演各種行當的人物)

四、京劇的表演形式

1、師:京劇不僅在角色上內容豐富多彩,還有形式多樣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就是京劇中的“四大工夫”。

唱——演唱;念——唸白,具有音樂性,像唱歌;做——只表演,不出聲,有節奏性,像舞蹈;打——打鬥時的表演動作。

2、欣賞與分辨。

(1)CAI播放視訊:京劇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2)交流:這段戲裡有幾個角色?出現了幾大工夫?(兩個角色:鐵梅、奶奶。鐵梅是花旦,奶奶是老旦。出現了唱、念、做三大工夫)

(3)模仿這段戲裡的唱、念、做。

3、模仿四大工夫中的“打”。

請兩個學生上臺表演:我砍、我擋、我刺、我閃、我掃、我跳。

4、CAI播放視訊:《孫悟空打鬧無底洞》中武打戲的片段。

師:在這場戲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鬥表演,人們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的精彩表演,都是在臺下用汗水和淚水換來的。

五、唱一唱《龍裡格龍》

1、CAI播放《龍裡格龍》,教師帶領幾個學生表演京劇中的走圓場。

2、再聽歌曲,說說聽後感。

師:歌曲《龍裡格龍》是利用傳統京劇音樂素材,採用現代歌曲創作手法創作的一首“京歌”。音樂風格既有京劇傳統的神韻又有時代精神。演唱它將給大家帶來一種愉快而又別具一格的京劇音樂體驗。

3、三聽歌曲,思考:歌詞和曲譜有什麼特點?

4、唱曲譜。

分聲部視唱後進行合唱。

5、唱歌詞。

6、教師指揮進行合唱。

7、評價。

六、總結全課。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飛天暢想》選自於湘教版國小美術五年級下冊第7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主要內容是運用太空這個極具想象力的話題來實現想象畫的練習,通過欣賞與太空相關的視訊及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從而發展學生對美的感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能客觀地理解並表現事物。他們興趣廣泛,思維活躍,但形象思維仍佔據主導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注重引導性和延伸性,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提升豐富的想象力,學會以繪畫的形式描繪未來世界人類去太空旅行、探索的情景。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激發學生探索太空奧祕的濃厚興趣,啟發學生大膽想象,描繪未來世界人類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激發熱愛航天事業的濃厚興趣和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激發想象力,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奇思妙想的太空城。

【難點】

激發探索太空奧祕的濃厚興趣,大膽想象繪畫,能有所創新。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本節課我所選用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提問法、情境法以及實踐練習法等。

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所選用的學習方法則是:直觀感受法、實踐練習法等。

六、說教學準備

課前蒐集的資料,多媒體課件、彩筆、油畫棒、素描紙等繪畫工具。

七、說學過程

(一)談話暢想,匯入新課

教師運用語言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太空是一個無限而飄渺的空間,它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奧祕,認識和征服宇宙是我們全人類夢寐以求的幻想,那麼你們對浩瀚神祕的太空有哪些遐想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神祕的太空去看一看。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勢匯入新課。

(二)拓展視野,認識太空

教師多媒體展示衛星圖片,帶領學生觀察思考:你看到了什麼?它是什麼形狀的,是什麼顏色的?繼而組織學生自主欣賞教材中神舟七號安全著陸、宇航員自主出艙的圖片,並鼓勵學生交流討論: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如何?宇航員的服裝與我們的日常著裝有哪些區別?

本環節設定的目的在於使學生直觀感知和了解衛星的造型與色彩,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交流探討,神“遊”太空

1.教師組織學生把課前收集的圖片和資料,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出來。並分小組發言:太空那麼神祕和美麗,仔細觀察,太空中的人或物分別呈現出了怎樣的狀態?你們想不想去遨遊一番?

小組內代表逐個發言,教師總結並向學生講解人或物在失重狀態下,會呈現出漂浮的情景。

2.教師追問:去太空“遨遊”,需要做哪些準備?大膽說一說,你們在太空都會看到哪些奇特的景物?

小組交流,開闊思路。師生共同總結:需要飛行器、太空服等準備。在太空可能看到五顏六色的星星,各種人造衛星,無邊無際的宇宙,美麗的城市,和地球一樣有各種生命,可愛的外星動物,兒童樂園,高速公路……

通過學生的深入交流和探討,帶領學生進一步認識太空,理解人或物在太空中呈現出的不同狀態,開闊眼界,養成仔細觀察,善於總結的好習慣。

(四)欣賞作品,大膽創想

新課標明確指出:美術教師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我設定了學生實踐環節,在具體的實踐練習前我會為學生展示教材中同齡人的作品,分析他們所運用的繪畫工具材料以及繪畫技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創作慾望和創作熱情。

在學生直觀掌握了設計的基本步驟以及注意事項後,提出本節課的作業要求“大膽設計造型獨特的航天飛行器、奇異的外星人和壯觀的太空城市,描繪出一幅未來人類在神祕太空世界進行探索、旅行的作品。”

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我會巡視輔導並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更多作品,幫助學生開啟思路,解決技法上的難點。

在大部分學生作品已完成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講述創作構思。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評價,最後我會做出總結。在展示點評的過程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過程體驗,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我會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加以總結概括,並引導學生課後將設計好的作品貼在教室展示區內,對比效果,進行賞析。

八、板書設計

為了方便學生更加便捷的掌握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我的板書比較注重系統、直觀的設計,給學生起到提示以及梳理內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