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說課稿2.31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說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說課稿 篇1

教材簡析:《稱象》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講曹衝小時候稱象的故事,教育我們應該多觀察、遇事多動腦筋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節課的設計我是在學生通過快兩年的語文學習基礎上,已經具有初步理解詞句能力、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的基礎,以繼續抓好詞句教學、落實訓練重點為目的進行教學設計的。

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知識基礎,我將本節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知道多音字“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生活中問題。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生活中問題。

教法:由於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學習曹衝稱象的方法時,我利用了簡單幫助學生理解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本課教學我主要採用多層次朗讀法、啟發式教學法,使學生在以讀代講中理解詞句,引導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以“見過別人稱東西嗎?”的談話方式匯入新課,並相機指導寫“稱”字,目的是使學生“無意識”地進入的學習情境中,再說生字教學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請孩子們自由地、小聲地讀課文,並藉助拼音解決不認識的字詞,然後教師出示生詞和生字,指名認讀,並正音,我覺得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字詞教學落到了實處。接著再讀課文,並提出要求: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這一步,我按照閱讀教學從“整體---部份---整體”的程式進行設計,使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激發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把握。

(三)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並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由於理解曹衝稱象的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課文教學我直奔重點,通過讓學生默讀,說曹衝稱象的步驟,找動詞和表示先後順序的詞,通過層層設疑,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逐步加深,同時活躍學生思維。接著再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口述曹衝的稱象方法,老師演示操作過程。電腦形象地表現課文內容,課文的文字表達是反映圖中的事物。這一操作過程就是突破難點的過程。以讀為主,我採用多種朗讀的形式,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增長詞彙的作用,也是突出本節課教學重點的手段。接著丟擲:“曹操有什麼反應?”引出對第五自然段的學習,同時引出“果然”一詞。幫助學生理解。

(四)瞭解曹衝稱象的原因。

用曹衝為什麼要去稱象呢引出描寫大象大的句子,進而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五) 比較曹沖和官員們稱象的方法。

這一環節我啟發學生把官員們提出的稱像方法與曹衝提出的稱像方法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我便對本節課進行了小結。

(六)課堂作業

我設計了連線的練習,對量詞和名詞的恰當搭配進行鞏固。

課後,我覺得對於指導學生的感情朗讀方面還很不到位,以及多次朗讀之間是否具有層次性和一定的深度,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情況

1、教材分析

《陽光下的物體》是教科版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在陽光下”單元的第5課。通過本單元前面幾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光的特性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用鏡面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在此基礎上,本課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明白物體與反光能力、吸熱能力三者之間的關係。有了這些知識基礎後,下一課《光強與光弱》接著研究不同強度的光與物體溫度的關係。整個單元來看,本課是前面幾課的延伸,也是後一節課的鋪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從教材的安排可以清晰看到,本課分為“觀察反射”“測量溫度變化”2個部分。前一部分的學習是為了後面開展研究做鋪墊,這兩個部分是層層遞進,緊密相連的。

2、教材處理

(1)把第一部分“觀察反射”的活動安排在課前,佈置學生利用課後的時間觀察這8種物體的反光能力,完成記錄表。課堂上,直接彙報交流觀察結果。

一、說教材的分析與處理情況

說明:用數字1-8表示反光能力,數字越小,

反光能力越差;數字越大,反光能力越強。

表1:“不同物體的反光能力”記錄表

(2)把各種顏色的紙都做成紙筒,插上溫度計,然後隨機分發給各小組進行測量和記錄。

實驗裝置

(3)縮短觀察總時間。預實驗表明,溫度計的讀數在15分鐘內已經有很明顯的區別和變化,足以幫助學生髮現物體顏色與吸熱能力的關係,節省下來的5分鐘留給彙報交流環節將更有意義。

3、實施效果

對教材內容進行修改和整合後,學生在課前和課堂上都有充足的時間去開展實驗活動,所有小組都能按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正確記錄實驗資料。這樣就保證了後面的資料分析環節得以順利進行,同時有效鍛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1、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

知識與技能

(1)能用所給的材料自行觀察不同物體的反光情況。

(2)能說出不同物體的反光能力不同。

(3)能正確使用溫度計,對紙筒溫度的變化進行細緻的連續的觀察,認真採集、記錄相關的資料。

(4)能運用表格、折線圖等多種方式分析整理資料。

(5)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物體的顏色與反光能力、吸熱能力三者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6)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不同顏色紙筒溫度變化進行預測、觀測、記錄、比較和分析,發現物體的顏色與反光能力、吸熱能力三者的關係。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7)通過小組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

2、達標情況分析

從觀察記錄表和彙報交流的情況來看,學生能從實驗中發現不同物體的反光能力不同,而且能提出自己的猜測和解釋;(目標1、2、7)

從學生實驗操作的表現,實驗資料的記錄來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使用溫度計,對紙筒溫度的變化進行細緻的連續的觀察,認真採集、記錄相關的資料;(目標3、6、7)

從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的彙報交流環節來看,學生能夠在表格、折線圖的幫助下比較分析資料,說出物體的顏色與反光能力、吸熱能力三者的關係。 (目標4、5、6)

從拓展延伸的環節來看,學生能把所學到的新知識進行遷移應用,懂得根據季節來選擇衣服的顏色,能夠列舉一些生活中巧妙應用物體顏色的例子

總體來說,學生基本能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兩點不足。一是個別小組沒有在課前按要求完成“觀察不同物體的反光能力”的記錄,二是部分小組的分工不是很合理,出現個別學生無所事事的情況。對於合作性較差的小組,教師應在實驗時給予更多的監督和指導,保證學生全員參與。

三、教法與學法的運用情況

1、教學與學法

為了讓“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得到真正的體現,提高學生與他人的協同、合作能力,本節課我採用了“自主觀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觀察、討論,教師只作適當的點撥和小結。

2、運用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兩個實驗的操作和資料記錄。也能夠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和討論,從實驗資料中發現物體的反光能力與顏色有關。

四、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1、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本課探究活動的關鍵之處在於通過實驗資料的記錄和分析來獲得科學知識,但是本校的五年級學生大部分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不強,因此我把教學重難點定為:通過分析整理資料,探究出物體的顏色與反光能力、吸熱能力三者的關係。

2、落實情況分析

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順利完成資料的記錄和分析,我讓學生用數字1-8來表示物體的反光能力。全班在統一的指揮下同步記錄各種顏色紙筒的溫度變化。

為了幫助學生分析和比較資料,我把各組的實驗資料彙總到同一個表格,並且根據excel表格的資料處理功能,自動生成氣溫變化折線圖,用直觀的方式把實驗結果呈現給學生。

表4:“各種顏色紙筒溫度變化”資料彙總表

五、教學過程的實施情況

情境引入

觀察比較不同物體的反光能力

測量不同顏色紙筒的溫度變化

拓展延伸

教學環節

1、情境引入(1分鐘)

創設問題情景:在白天即使沒有太陽光直接照射的室內,也是亮的,這是為什麼?這些光是從哪兒來的呢?由此引出物體具有發光能力。目的是讓學生回憶前面的舊知識——光可以通過物體的反射而改變傳播線路,為這節課的研究做鋪墊。

實施情況:學生能夠結合生活經驗,用物體對光的反射來解釋這一現象。

2、觀察比較不同物體的反光能力(8分鐘)

(1)學生彙報交流課前的觀察結果,知道不同的物體反光能力不同。

(2)猜測物體的反光能力存在差異的原因。

實施情況:學生所觀察的8種材料具有明顯的差異。材料的這種結構性和針對性,很好地提示學生進一步分析陽光下物體反射光的本領與物體的哪些特性有關。大部分學生能夠想到物體的反光能力可能與顏色、透明度、材質有關。

3、測量不同顏色紙筒的溫度變化(用了32分鐘)

(1)提出問題。物體的顏色與反光能力之間有什麼關係?

(2)猜想假設。哪種顏色的紙筒升溫快?

(3)實驗驗證。明確實驗方法和注意事項,到陽光下測量記錄不同顏色紙筒的溫度變化。

(4)分析資料,得出結論。彙總各小組的實驗資料,在表格、折線圖的幫助下比較分析資料,發現物體的顏色與反光能力、吸熱能力三者的關係。

(5)小結並板書。

實施情況:

學生能夠經歷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excel表格的應用節約了學生的整理資料時間,折線圖的方式也使實驗結果更加直觀,學生能順利地從資料中提取資訊,得出結論。

但是這個環節花費時間較長,如果學生的紀律情況不好,就會直接影響後面的環節。由於實驗需要,學生需要從實驗室轉移到學校廣場開展實驗,來回集隊和安排各小組的活動位置上,花費了至少5分鐘時間,也間接導致這節課拖延了3分鐘。

4、拓展延伸(用了2分鐘)

運用剛學的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達到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實施情況:親身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物體的顏色對物體反光能力和吸熱能力的影響,能根據季節變化選擇不同顏色的衣服,也能列舉出一些生活中巧妙應用物體顏色的例子。比如室內牆壁的粉刷一般採用反光能力強的白色或者其他較淺的顏色,提高室內亮度。黑板則採用反光能力差的黑色,避免出現反光現象。

六、教學反思

1、教材的修改和整合,節省了一些時間。

教材修改和整合後,學生在課前在和課堂上都有充足的時間去開展實驗活動,獲得豐富地親身體驗,也能在活動前後留有時間去思考和交流為什麼要這樣做,做完實驗後發現了什麼。避免出現活動有餘,思維不足的現象。

2、實驗方法的改進提高了實驗效率。

(1)對於紙筒內溫度計的安放,我發現教材有點誤導,溫度計的玻璃泡應該接觸到紙筒的表面才行。對此,我是做了對比實驗的。如果溫度計的玻璃泡懸空,那麼測的應該是空氣的溫度,不是紙的溫度,而且實際測量顯示溫差很小,甚至沒有變化。應該讓玻璃泡接觸到紙筒的表面,才能測出紙筒的溫度變化,因此我用透明膠帶把溫度計的玻璃泡固定在紙筒內壁。這樣改動之後,溫度計的溫度很快就上升了,15分鐘內可以看到明顯的區別和變化,也大大節約了活動的時間。

(2)為了方便比較,我把8種不同顏色卡紙都做成紙筒,隨機分發給各小組,測量記錄好資料後,再統一輸入到彙總表,利用excel表格的圖表功能直接生成溫度變化折線圖,讓實驗結果視覺化直觀化。雖然學生在四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過氣溫變化折線圖的繪製,但是由於課堂時間緊湊,沒有讓學生自行繪製,而是直接由電腦生成。

3、不足之處

整節課拖延了3分鐘,其中課堂的第三部分 “測量不同顏色紙筒的溫度變化”花費了32分鐘,原因在於轉移活動地點時,來回集隊和安排各小組的活動位置上,秩序有些混亂,花費了至少5分鐘時間。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覺得如果學校條件允許的話,這節課的前面幾個環節最好在室外進行。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就直接搬小凳子到操場的的背陰處等候上課,直到學生完成實驗資料的記錄,再集隊回課室利用多媒體輔助彙總和分析資料。當然,所有的活動前提是要保證學生的秩序和安全。

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麥哨》》描寫了盛夏時節鄉間田野裡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這一是篇文質優美的課文。一是意境之美:文章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兒童在田園無憂無慮玩耍的歡快場面,讓我們感受到田園風光的動人,田園生活的愜意。其二是語言之美美:文中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許多語句都值得學生去品味積累;首尾呼應,兩段表達相近意思卻用了不同的措辭。能夠使學生在體會語言美的基礎上感受到田園生活的美,激發了他們嚮往大自然的情感。所以本文是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語感,豐富他們語言積累的好文章。

學情分析:我們都知道,由於聽力障礙,聾啞學生語言相對比較貧乏,閱讀理解能力相對與同年齡的來說差距比較大。再加上本文描寫的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的田園生活,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距離比較遠,因而體會其中的情趣也比較難的。在教學中,要從彌補缺陷出發,從發展學生語言的角度去考慮。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據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能結合對文字的理解,展開想像,感悟出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

情感目標: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嚮往大自然的情感。

其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悟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讓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生活嚮往的情感又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我採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教學工具,補充了一些美麗的鄉村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

結合以上分析,我預設本課用三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學習課文,感受語言之美、意境之美。第三課時,鞏固知識,昇華情感,完成練習。

首先我簡要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想,本節課我打算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

一、實物匯入,理解課題。

由於學生沒有見過麥哨,而且對於聾啞學生的來說直觀形象的實物能夠幫助他們理解,加深印象。所以我在直接明確題目,讓學生用“麥”和“哨”分別組詞後,出示一些麥杆,讓學生知道麥哨就用麥杆做的哨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聾生的朗讀有時候是比較盲目的,有的就是為了讀而讀。為了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我設計了: “讓我們在這麥哨聲中,走進文字,去聽聽這是怎樣的聲音?”“在這哨聲中,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邊度邊思考,去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讀通課文,學習新字詞。

指導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相機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比較,舉例說明,組詞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生字詞的含義。學會“和”“應”兩個多音字的詞義及運用。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引導學生再次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幾次寫到了麥哨聲。然後朗讀比較,體會省略號的含義和兩段文字不同的措辭。

下面我具體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這一課時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受意境之美,品味語言之美,在“歡快、柔美”的氛圍中陶冶情操,產生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這一目標,這堂課我圍繞“讀—說—抒—寫”進行教學,力求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組織教學,完成教學目標。

一、複習回顧,走進文字。

上課伊始,我用“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麥哨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嗎?”“這聲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兩個問題,引領學生回顧知識,走進文字。匯出“歡快、柔美”兩個中心詞,並讓學生學習一、二兩個小節。

二、圖文結合,感悟意境之美。

緊接著我讓學生說說“歡快”“柔美”的詞義,然後自由輕聲朗讀3—6小節,去鄉村的湖畔、田野、湖邊走一走,找一找哪裡還能讀到歡快、柔美的感覺。在交流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白、彩、紅”以及“鵝黃嫩綠、金黃、黑白相間”等一些表示色彩的詞,來感受鄉村孩子的閒暇、歡快,即將豐收的歡快以及田園的景色的柔美。同時補充一些田野風光的圖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加深印象,感悟意境之美。這種藉助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可以深入淺出地化複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縮短學生認識過程。

三、品讀賞析,體會語言之美。

為了讓學生對文中的語句有更深的理解,培養他們的語感,幫助他們積累和豐富語言。在通讀3—6小節後,我又安排了細讀品味的環節。讓學生再來讀一讀,並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和段落多讀一讀。想想這個句子的意思,說說你喜歡的理由。然後組織學生交流,主要從“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一層晶瑩的細漢,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捧捧的種子。”“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這些句子中,學習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品味語言的美。

四、小結全文,昇華情感。

最後學習7、8兩個小節,讓學生說說“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為什麼這哨聲是如此的歡快、柔美?總結出:是這閒暇的生活、即將豐收而美麗的田野讓這哨聲如此的歡快、柔美。然後再讓學生來學一學“嗚卟、嗚卟……”的麥哨聲,一同來感受。

五、課堂延伸,走進鄉村

為了更好的彌補缺陷,發展聾生的語言,聾校的語文課堂,應該有它的側重點,那就是寫作的指導。所以為了昇華本文的中心思想,讓學生感受鄉村孩子快樂的生活。我在最後安排學生觀察課文的插圖,把孩子們在湖邊嬉戲、玩耍的情景寫的再具體些的小練筆。

六、作業安排:

1、熟讀課文,摘抄文中優美的詞句

2、結合今天的學習方法,自主閱讀《可愛的草塘》一文

板書設計

結合聾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板書設計上我力求體現出語文可工具性,保證讀寫訓練的落實,結合人文性的教學思路,故而結合實際設計了這個板書。

湖畔 孩子(白、彩、紅)

24、麥哨(歡快柔美) 田野 到處都是農陰

湖邊 青草孩子茅茅針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是青島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個主題《我換牙了》第二課時的內容。教材《我換牙了》是針對正處在換牙時期的學生而設計的。

教學目標

1.瞭解牙齒的保健措施,從小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會正確刷牙。

2.知道怎樣保護牙齒,在合作交流中學習正確刷牙的方法。

3.明白珍愛生命,健康成長從護牙開始,培養學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知道牙齒的重要作用,學會刷牙的正確方法。

2、難點:引起對牙齒保護的重視,達到保護牙齒的作用。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換牙時期,刷牙、洗手看似微不足道,卻是讓兒童健康成長最基本的習慣。換牙是孩子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但是他們關於牙齒的保健常識卻知之甚少。況且每個家長的態度和具體做法有很大差異,會直接影響孩子牙齒的生長,所以必須儘快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瞭解牙齒的保健常識。另外,學生在換牙時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牙病,可是又往往怕去看牙醫,這就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努力克服牙齒檢查與治療帶來的恐懼心理,願意接受牙齒檢查或治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牙齒模型、餅乾、塑料杯、清水、 各種食物小卡片、學生牙刷及牙膏等

教學過程:

(一)動畫匯入,讓學生初步感知牙齒的重要性。(時間預設:3分鐘)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有趣的動畫片。

看完以後你想說什麼?是啊,有牙的大老虎威風凜凜,而沒牙的`大老虎卻可憐巴巴。牙齒對於動物和人類都很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 (板書:保護牙齒)會學習的孩子會和老師一起板書。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怎樣保護牙齒。好,上課。

【設計意圖:我用動畫的形式匯入到學習中,吸引學生的興趣,知道保護牙齒很重要,為課堂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並引出課題。】

(二)討論探究全面護牙的好壞習慣。(時間預設:9分鐘)

1.同學之間互相觀察牙齒,瞭解什麼樣的牙是漂亮。

2、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暢談護牙小祕訣、

3、小牙醫診斷護牙好習慣及損壞牙齒的壞習慣。

師小結:小牙醫們真是火眼金睛,讓老師學到不少知識。我會回去告訴我班的同學,一定要和壞習慣告別,做到(指板書:合理飲食、勤刷牙、定期檢查),這樣才能(指板書:保護牙齒)。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老師的引導,明確自己身邊正確與錯誤的習慣,瞭解到保護牙齒的小祕訣。】

(三)小組合作,討論食物分類,瞭解牙齒健康與飲食的關係(時間預設:8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說保護牙齒要合理飲食。平常我們要吃的食物那麼多,哪些是對牙齒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呢?

請同學們看大螢幕:小組合作,找一找,貼一貼,把對牙齒有利的食物貼在左面這欄,將不利的貼在右面,貼的時候要互相說說為什麼?

學生小組合作。

交流時教師趁機點撥。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到我們平時的飲食中,哪些食物營養豐富,對牙齒有好處的,哪些食物對牙齒沒有好處。同學們通過動手操作,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了小組間團結合作的精神和交流展示的能力。】

(四)探究活動,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時間預設:15分鐘)

1、探究為什麼要每天漱口、刷牙

(1)學生吃餅乾,用清水漱口

(2)讓學生摸用醋泡過的雞蛋殼

2、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1)藉助牙模,介紹上牙,下牙,咬合面

(2)視訊播放正確的刷牙方法

(3)體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4)總結刷牙兒歌,進行刷牙演示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刷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五)課件總結,課後延伸(時間預設:5分鐘)

好,今天我們學習了《保護牙齒》一課,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麼樣?有收穫嗎?

其實要保護好牙齒,我們要學習的知識還很多,課前老師蒐集了四方面的材料,(①健齒運動②蛀牙形成原因③牙刷小常識④現代護牙新法)你想了解哪一項?生選。

據調查,現在牙齒疾病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疾病了。為了增強大家對牙齒的保健意識,我國把每年的9月20日定為全國愛牙日。看,這就是愛牙日的標誌:牙齒健康,才能快樂生活。

【設計意圖:為學生拓寬了視野,適時的補充豐富了學生的愛牙常識,將品德課堂的空間無限地擴大。】

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課題是《動能和勢能》。

一.說教材

我先對教材進行一下分析:《動能和勢能》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十一章第3節的教學內容。本節教材首先在學生學過的功的知識的基礎上,直接從功和能的關係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嚴密性,這是因為國中只要求學生對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通過本節課的內容為“機械能及其轉化”的學習做準備。

二.說學情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對學情進行如下分析 :日常生活中,有的學生聽說過“能”,但同時也存在很多疑惑。因此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好奇心,喜歡動手進行實驗。 “能”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八年級學生又是首次接觸“能”這個概念,學習的難度較大。

三.說學習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三個學習目標,

(1) 知道能量、 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概念。

(2) 在探究實驗中理解影響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因素。

(3) 用能量的初步知識理解分析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鑑於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及其影響因素。教學難點是:能的概念的建立及動能、勢能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五.說學法和教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創設開式的'教學情境,構建體驗性教學模式”為指導,使用我校的“學生自學、展示反思、小組互學、彙報反思、教師導學、練習反思”的教學模式。

為了達成本節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開放性學習,我選擇的學法有:自學、探究、展示交流、練習反饋等。教法有:聆聽、導學、提問、精講等。

六.說教學流程

我設計的教學流程是:

一、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展示彙報、反思交流

這一環節我要求學生把在課外利用20min時間預習的能量、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概念,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等知識,在課堂上利用10min的時間檢查、展示彙報,使學生初步理解“能量、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概念”, 初步瞭解“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彙報過程中我認真聆聽,適時點撥精講。

二、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彙報結論、交流反思

本環節我讓學生分組利用18min的時間,用實驗驗證影響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我不斷巡視,觀察學生做實驗的情況,個別指導,引導學

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歸納總結能量。我預設的實驗方案如下,學生也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方案。

(一):動能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1、動能與速度的關係:

實驗方法:我們用同一個鋼球做兩次實驗。

第一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低的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第二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高的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比較兩次實驗中木塊被推的距離大小。 實驗結論: ( 學生完成)

2、動能與質量的關係:

實驗方法:第一次,我們使小玻璃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注意木塊被推的距離。第二次,我們換一個質量大的鋼球,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到達平面上時和剛才的小鋼球具有同樣的速度,再觀察木塊被推動的距離。 實驗結論:( 學生完成)

(二):重力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1、勢能與高度的關係:

實驗方法:我們用同一個鋼球做兩次實驗。第一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低的位置自由下落,落入沙中;第二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高的位置自由下落,落入沙中。比較兩次實驗中鋼球砸入沙中的深度。

實驗結論:( 學生完成)

2、勢能與質量的關係:

實驗方法:我們用體積和形狀相同的鋼球和玻璃球做兩次實驗。讓鋼球和玻璃球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落入沙中,比較兩次實驗中鋼球和玻璃球砸入沙中的深度。

實驗結論:( 學生完成)

(三):什麼樣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大家做一個實驗。把一塊硬紙片放在彈簧上,用力將彈簧壓縮,使其發生彈性形變。大家猜想,彈簧能不能做功?放開手,我們觀察到什麼現象?

三、練習反思、激化悟性、精秒拓展、啟用能力

本環節學生利用9min的時間,獨立完成練習並彙報反思,我進行巡視,觀察學生做題的情況,然後聆聽學生的彙報,並作適當的講解。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和鞏固。我設計的練習題如下。

1、判定下列物體是否具有動能或勢能,假如有,說出能量的名稱,假如沒有,說明原因:

①在水平地面上滾動的鉛球: ;

②懸掛在室內的電燈: ;

③玩具汽車中被卷緊的發條: ;

④彈簧: ;

⑤在空中飛行的波音747客機: ;

⑥靜止在水平軌道上的列車: ;

⑦高速升空的火箭 ;

⑧被拉彎的鋼板尺 ;

⑨被水電站攔河壩攔住的上游水 ;

⑩空中下落的皮球 。

2、質量較大的喜鵲與質量較小的燕子在空中飛行,假如它們的動能相等,那麼 飛得快。

3、假如卡車空載和滿載時都以同樣的速度行駛,那麼空載時具有的動能 滿載時具有的動能.(選填“大於”、“小 於”或“等於”)

四、課堂小結

我引導學生利用2min的時間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進行小結。

五、佈置作業

我利用1min的時間佈置作業。

1、獨立完成P70“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1-4題,第5題不做共同要求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也可以選做。

2、預習:第4節 機械能及其轉化。

六、板書設計

第3節 動能和勢能

一、能量

1、概念

2、單位

二、動能

1、概念

2、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三、重力勢能

1、概念

2、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四、彈性勢能

1、概念

2、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

說課稿 篇6

《體育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主要目的實踐性課程,要保證絕大多數教學時間用於體育活動實踐。只有讓學生經常參與體育活動,他們的身體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引領學生自練自悟。用學生自己對籃球的“玩練”體會動作過程和方法,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和體驗感知取代統一答案,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揚學生靈性服務。同時,課標特別強調“練”的重要性,提倡讓學生充分地練,在練中整體感知,在練中產生感悟,在練中培養球感和球性,在練中受到小組同伴合作情感薰陶。在這種教學指導思想下,我將摒棄繁鎖的講解分析和動作示範,力求在動作講解和示範時簡練,直接切入要點,把“體”“練”作為這堂課的重點,讓圍繞籃球的“練”貫穿課堂始終。

基於這樣的設計理念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積極熱情的參與小籃球上手胸前傳接球練習和遊戲,敢於在同伴面前自我展示。

2、能初步掌握小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方法,提高傳接球的能力。

3、在練習中和遊戲中表現出與同學合作的行為,培養良好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

為達到上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安排四個環節進行: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課程伊始,老師和學生通過語言交流及通過老師的鼓舞,讓學生隨著音樂一起做球操,使學生在快樂中接觸籃球、喜愛籃球。

2、親歷體驗,自主探究。通過語言的匯入,使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掌握籃球的運球動作,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創新、團結協作的精神。

3、挑戰遊戲,拓展練習。在技術拓展階段,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創新活動和穿越迷宮使學生的運球本領有了用武之地,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此環節既鍛鍊了學生的機智反應能力,培養了學生不怕困難、敢於挑戰的精神,又使他們更加懂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4、共舞放鬆,共話收穫。最後在《我們都是好孩子》的音樂中,師生共跳律舞、共話本節課的收穫。這一設計充分讓學生體會到體育課的形體、技能、音樂、舞蹈等藝術的結合,從而使學生受到運動美的薰陶。

在這四個環節中,以快樂大本營為主線,設計了一系列的闖關活動:

第一關:熱身運動,學生在《大家一起來》的音樂聲中做球操。

第二關:運球探究營——主要是學習籃球運球要領。

安排了一下環節:

1、自由運球 2、小組交流

3、學生示範

4、總結運球要領

5、鞏固運球要領

6、小比賽——看誰拍球的個數多。

第三關:運球創新營——主要是學生自己創新各種運球方法,安排了三個環節:

1、以小組為單位創新運球方法

2、交流展示

3、練習自己喜歡的方法。

第四關:運球娛樂營,設計了遊戲:穿越迷宮。

第五關:快樂放鬆營 ,最後學生在《我們都是好孩子》的音樂聲中進行放鬆活動。

在課堂中,學生喜歡的運動情景,將發展學生素質、掌握動作技能、關注學生情感和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有機整合,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新理念。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自主創新、小組合作等形式感受新知,掌握新知。教師在這期間利用展示交流、觀察評價、遊戲競賽、激勵評價等手段,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探究發現、合作交流中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

總之,本課以籃球作為發展學生個性與特長的一種手段,通過籃球運球動作的學習,讓學生對籃球建立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使籃球運動成為學習中的一部分,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本課《課程標準》要求:

5-1 根據個人家庭理財經驗,領會合理安排收入、支出的意義。

5-4 列舉個人儲蓄、保險等經濟行為,領會它們對保障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意義。

2、本課的教學地位和作用

《媽媽的賬本》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第八單元第三課第一個框題。 本課從家庭賬本入手,把抽象的經濟概念寓於生動、具體的事物中,滲透理財觀念,既是前面消費與創業內容的深入與拓展,又為下一課講述國家財政奠定了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據課前調查,我們南聯學校七年級的學生對家庭預算問題是很感興趣的。尤其對於儲蓄、國債和保險等投資手段,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有一定的接觸。

但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學生大部分學生對自己家庭收支情況並不瞭解,對如何更好地規劃個人和家庭的生活問題,也很少考慮。因此,這節課的教學意圖,關鍵是幫助他們形成一定的理財意識和理財觀念,從而使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關注自己的消費狀況,改掉不良的消費習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人對教材的理解,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聰明花錢的消費觀念,崇尚勤儉節約的美德,樹立家庭責任感。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調查,課堂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的體驗,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與人溝通的技巧,學會自主合作學習。

(3)知識與技能:瞭解經濟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如收入、支出、預算等。掌握儲蓄、保險、國債等投資方式的相關知識,初步形成家庭理財的觀念。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合理安排家庭預算、科學規劃個人和家庭的經濟生活。

2、教學難點: 儲蓄、保險等專業理財方法的講述。

五、 說教學方式

本課我主要採用調查訪問法、角色體驗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探究活動與教師啟發相結合。

六、說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學方案和製作多媒體課件,並多瞭解有關投資理財的知識。

(2)課前讓學生調查自己家庭總體收支狀況如何?父母是否有做家庭收支預算的習慣?

(3)按調查的內容的不同把全班分成儲蓄、國債、保險和其他四大小組,並指導學生按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到銀行網站上搜索相關資訊,或向保險銷售代表瞭解相關知識,或直接到銀行、保險公司實地調查。

(4)課前把課桌分投資小組成品字型擺放,課室中間留出空地,便於師生同臺演出。

七、說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程式

設計意圖

新課匯入

課件展示一組圖片,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人們稱它是月“光”家庭!如果這戶人家注意合理安排支出的話,他們完全可以做到天天都吃飽吃好。那如何科學地理財呢?

作為家庭的一個重要成員,瞭解家庭理財是我們在座每一個同學的必修課,讓我們從調查媽媽的賬本開始吧。

以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凝神、起興、點題”的作用。

家庭理財三大招:

招:進行家庭預算。

活動一:智力體操

我的調查報告

——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回去向父母親做一個關於家庭收支狀況的調查,通過這次調查你們有什麼收穫呢?(生答,教師點評)

然後出示教師本人的家庭賬本,請學生找出:賬本中哪些是屬於收入,哪些是屬於開支?

請觀察8月份的賬本,算一算,發現什麼?

找一找:觀察9月份的賬本,你

有什麼新發現?

請比較這兩個月的收支狀況有什麼不同嗎?

教師順藤摸瓜,通過步步引導、層層深入,讓學生進一步弄清概念,培養學生探索事物的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得出家庭理財的第一招:進行家庭預算。其主要表現是:開源節流。

通過學生的課前調查及對賬本的分析,使學生了解經濟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如收入、支出、預算等,同時也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既符合認識新事物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規律,又培養了學生對比事物和探索事物的能力。

招:進行合理投資。

活動二:模擬公關

活動內容:賽一賽——誰能打動我的心?

學生分成四大組:儲蓄組、國債組、保險組和其他組。

學生根據課前的調查,先分組討論本組投資方式的優越性和風險性,然後各推選一位同學作為投資代理人,接受教師的諮詢。

在這個情景模擬過程中,教師看似一個諮詢者,實質是學生的引導者。

通過諮詢,讓學生明白各種投資方式在收益與風險方面的不同,並且能夠從中找出兩者之間的規律,就是收益越高,風險越高。從而告誡投資者,在選擇任何一種投資的時候,都要考慮規避風險的原則,做到合理地投資,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從而,使學生掌握了家庭理財的第二招:進行合理投資。

這是本課的一個高潮,通過師生同臺演出,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形成教學高潮,也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掌握了知識,輕鬆地使本課的難點得以突破;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鍛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招:學會聰明花錢

家庭理財第三招:學會如何聰明花錢。

生活大比拼: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聰明花錢小竅門吧!

問:如果這個月父母給你100元零用錢,你打算怎麼處理?

學生活動:我的打算是

本環節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從學生的體驗出發,尊重學生的經驗,結合實際,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深化主題。並進行情感體驗教育,崇尚勤儉節約的美德。

通過這一環節能很好地突破本課的重點。

家庭理財的重要性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引用古人的一句話:財者,家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現代社會更是如此,學會理財,是現代人生存的必備能力。

鼓勵學生爭取做一個理財小能手。

通過學生對古文的分析,更加認識到家庭理財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爭做理財小能手。

課堂自我評價

通過課堂自我評價表,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同時,教師對學生給予寄語。

評價是鞏固課堂知識、反饋學習效果、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評價更是可以起到強化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的作用。

拓展延伸

拓展體驗——幫媽媽管管錢

“幫媽媽做一個日常支出的周計劃,並說說你在這一週將如何從自身做起幫家庭節約開支?”

通過學生的活動,既起到了評價作用,又理論聯絡了實際,擴大了教學目標,使課堂得以延伸。

八、說板書設計

遵循板書設計的實用性、直觀性、藝術性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我設計板書時做到在體系中表現知識點,幫助學生系統把握和理解知識點。

媽媽的賬本

一、 家庭理財三大招

第一招:進行家庭預算

第二招:進行合理投資

第三招:學會如何聰明花錢

二、家庭理財的重要性——爭做理財小能手

九、說教學反思

本課的主題是理財。讓學生了解理財知識,樹立起科學理財的意識、家庭主人翁的意識是本節課的落腳點。課前的調查是本節課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幾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使這節課真正做到了“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