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範文彙總七篇

說課稿2.78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說課稿範文彙總七篇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比大小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二課時 的內容,比大小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會認、讀、寫5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也是進一步學習後面數學最重要的基礎。因此,這一教學內容在本冊教材中佔有重要的作用。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符號“>”、“<”、“=”,知道這些符號的含義,會使用符號“>”、“<”、“=”,能正確進行大小比較。

過程與方法:通過找、數、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比較的過程中學會相互交流,從而掌握更多的比較方法。

說學情:

一年級學生是7-8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錶現自己,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讚許。“比大小”這一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會認、讀、寫5以內各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用1-5各數來表示物體的個數,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實踐活動,增加感性認識,初步接觸集合、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相信本節課內容的教學,學生掌握並不會感到十分的困難。

說教學策略:

結合本班的學情,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眼、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為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引起學習興趣。使學生好學。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會學,在學習過程中有意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

三、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和直觀教學等多種手段,以便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說教具學具:

本節課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教科書、6袋帶有小猴、梨、香蕉和桃子的學具卡片等。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於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採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時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師:一個猴子吃一個桃子,夠吃嗎?你是怎樣知道的?(學生小組合作藉助學具卡片動手擺一擺、比一比)學生交流彙報後,教師在黑板展示:一隻猴子對著一個桃子,從而得出結論:3=3 3等於3 教師介紹等於號的含義與寫法。同理匯出:3<4 3="">2

3、小結方法:大大嘴巴指大數,尖尖嘴巴指小數。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演示讓學生體會等於的含義就是同樣多,並知道表示同樣多的時候要用“=”連線,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同理讓學生體會大於和小於的含義。知道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應該把張口指向大數。

三、層次練習,鞏固新知。

1、教材17頁思考題和18頁做一做。

2、課件出示:不看圖,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3、課件出示:照樣子,比大小。

設計意圖:在練習中檢驗和鞏固所學的新知。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到了什麼?

學生說自己的收穫.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的四季》屬“向青春舉杯”版塊,編者選文的意圖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本文學會“體悟人生”,讓自己的青春更有激情,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彩,讓自己對現實生活有更多的感悟,讓美好的青春更有希望。

(2)教材內容簡介:作者通過對四季的描寫,寫出了自己對人生的一種獨特感悟,生命的勞作、艱辛、期待與收穫,文中充溢著一股強烈的苦難意識,對正處青年時代的高中生進行一次精神的洗禮。

(3)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背誦優美的哲理語句,學習象徵手法,理解文章關鍵語句的含義,揣摩文中作者心境與感受。

b、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通過圈點批註法等學法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賞析文章樸實飽含深情的語言,提高對生活和社會的思考能力。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人生的意義在於奮鬥的過程,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就在於理解和鑑賞象徵性的散文語言。難點在於幫助學生理解人生的意義在於奮鬥的過程,以此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5)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說教法:情境教學法、提問與講授結合的教法、勾畫圈點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列表對比法、藉助多媒體為教學工具等方法

三、說學法:預習質疑法、運用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尋線索抓重點語句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問題探究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總結疑惑:用多媒體打出“自學檢測”請學生注拼音,並朗誦2遍。檢查、總結學生自學過程中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

(二)、匯入激情,創設情境:用多媒體打出名士作家對生命的看法:如冰心:我不敢說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說生命像什麼。“一江奔騰的春水”。張愛玲:“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聞一多:一軸“畫卷”,用生命的畫筆塗抹好自己的人生畫卷。席慕容:“一列疾馳而過的火車”。由此匯入張潔《我的四季》

(三)、整體閱讀,初步感知

通讀文章,整體感知文意。1、理清脈絡結構,並找出貫穿於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條主線? 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態度?2、.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所代表的階段和特點。(特點不超過8個字)

明確:1、(1)(第1段)點明生命猶如四季,四季如同人生的軌跡。

(2)(第2段——結尾)寫生命的四季(勞作、艱辛、期待、收穫與回望),向讀者交代自己對人生歷程的感悟。可分為四層:

1、(2-4)寫生命的'春天,“我”為理想耕種。

2、(5-8)寫生命的夏天,理想的種子艱難成長。

3、(9-10)寫生命的秋天,“我”的收穫。

4、(11-14)寫生命的冬天,“我”反思總結人生。

貫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條主線就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從文中可見作者的執著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縮的人生態度。

2、作者的人生春季是生活艱辛但仍充滿希望;夏天是歷經磨難仍不放棄;秋天是感悟收穫但不後悔;冬天是人生黃昏仍有所為。

板書: 四 季 人生階段 經 歷

春 少年 艱辛但仍充滿希望

夏 青年 歷經磨難仍不放棄

秋 中年 感悟收穫但不後悔

冬 老年 品味,反思

(四)、教師點撥,提升能力

象徵是一種常見表現手法。是指通過某一特定具體形象來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種較為普遍的意義,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在特定條件下的類似和聯絡,使後者得到突出的表現。

在文章中找尋使用象徵手法的關鍵字詞,並分析其象徵的內容。

特色欣賞——象徵手法

扶犁耕作——最初的努力奮鬥

不毛之地——惡劣的環境命運

自己耕種的土地——為之奮鬥的工作、事業

種子——事業、理想

風、雨——有利於種子萌芽的條件、機遇

水源——有利條件、機遇

冰雹——困難、打擊

(五)、朗讀體味,自主學習

有感情地反覆誦讀,勾畫圈點出文中充滿哲理的句子,請仿照例句的賞析,再找出兩處語句加以賞析。

例句: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

此句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責任感:一個人既然擁有了生命,他就有責任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人生之路靠自己走,自己生命的質量要由自己來決定。

要求:

1、先誦讀,並選擇句子做批註,要有自己的感悟。

2、小組內分享自己的賞析。組員給予評價和補充。

3、小組討論出組員最好的鑑賞出來閱讀分享。由其他小組點評。

這一環節為重點環節,應引導學生在鑑賞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六)、課堂小結,生化人生

結束語: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七)、當堂檢測,鞏固拓展

仿句:人生是春季時的 ,夏季時的 ,秋季時的 ,冬季時的 。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教材的內容及其地位兒歌貼近幼兒的生活,易於理解,而且兒歌的前三句的格式為重複格式,有利於幼兒進行創編活動。同時這首兒歌的內容符合我們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現有水平,接近中班幼兒現階段的最近發展區,可以發展我們班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組織能力和大膽創編兒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和社會教育。

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喜歡說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創編兒歌內容。

能力目標:知道自己長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感目標:通過創編兒歌讓幼兒體驗創編的快樂與獲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重點:在這裡,我將理解兒歌的內容,設計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創編兒歌的內容。

活動準備:

請家長幫助收集幼兒小時候的用品,照片等。

在發現區佈置"我小時候"的展覽,展覽的內容為幼兒小時候的照片,物品,身高體重增長圖以及小班的美術作品等。

幼兒用書掛圖《別說我小》一副

二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要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援,活動,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探究"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活動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直觀法:以多媒體課件直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使活動生動活潑。

採用提問法:在活動中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於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

交流討論法:皮亞傑指出: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他的活潑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通過直觀法讓幼兒交流討論是個很好的時機。

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他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就引導幼兒扮演故事中獨自在家的孩子,共同體驗合作的快樂,我在幼兒旁邊理由孩子在表演過程中理解的進行表演,和表演以後進行表揚。

三 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活動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直觀法:讓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讓幼兒在討論談話的過程中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也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遊戲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的的活動,人們的記憶效果會明顯提高,採用遊戲體驗法是讓幼兒加深理解所學的知識。

我在活動過程中國共產黨設計了三大環節,第一大環節,讓幼兒學習兒歌,並理解兒歌的內容;第二大環節,談話"我會做的事",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我將這三大環節靈活的貫穿於整個活動過程中。

現在我就先說一說第一大環節: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這一環節共設計了三個步驟:

1。 活動開始,我以木偶引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這裡教師用好聽的聲音有感情的'朗誦兒歌,讓幼兒聽一聽木偶在家是怎麼做的。

2。提問:你們都聽到兒歌裡說了些什麼?小姑娘都幫誰做事情了?幫他們都做了那些事情?這裡我用提問的方法,一方面,是幫助幼兒回顧兒歌的內容,另一方面,讓幼兒用"我會XXX"的句式表述,為後面的創編教學難點作為前期的經驗準備。

3。請幼兒跟木偶一起朗誦兒歌,這主要是為了加深幼兒對兒歌內容、句式、結構的理解,使我的教學重點得以解決。

接下來我就說一說第二大環節:談話:"我會做的事",這一環節我共設計了兩個步驟:

1。通過談話,引導幼兒討論,使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讓幼兒學會用"我會我會XXX"的句式。

2。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當自己在家時,家裡的大人會說你小嗎?為什麼?你承認嗎?你能幫他們做什麼?"鼓勵幼兒積極的回憶自己的經歷,當幼兒提到相關事情時,教師可以將圖片貼在黑板上或出示勞動工具,以增強孩子們對自己所做事情的理解和認識。

在這一大環節中,我創設了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孩子們講話的慾望一下子被激發出來,在幼兒自由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把兒歌內容遷移到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中,同時,我會適時出示圖片和常用工具,自然地過渡到教學的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

接下來就是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

我引導幼兒用分部創編兒歌的方法,來突破教學難點。

首先,引導幼兒將自己做過的事情創編到兒歌當中,前面部分不變,只創編後一部分,讓幼兒學會用句式"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XX"創編。其次,當幼兒把後半部分編好後,繼續創編前半部分,讓幼兒學會用句式"XX你別說我小,我會XX"創編。再次,在創編的過程中,我會將小圖片提供給他們,幫助幼兒記錄兒歌創編。最後,鼓勵幼兒把創編的兒歌在集體面前進行朗誦。主要是為了讓幼兒取得成功時,為幼兒提供展示和感受成功的機會。

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個循序漸漸的培養過程,為此,我鼓勵幼兒將自己創編的兒歌說給爸爸媽媽等人聽,並且和幼兒一起將幼兒自己創編的兒歌圖片貼好,裝訂成冊,投放到圖書區,供其他幼兒欣賞、交流,作為活動延伸。

活動特色:本次活動中,我在中班已有實際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用討論問題和分步驟的方法,幫助引導幼兒進行創編兒歌的內容,並在創編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相應的圖片和勞動工具支援幼兒創編。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評委老師:

您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第三冊第六單元的《可愛的娃娃》。下面我將從說理念、說教材、說教學法、說教學程式、說板書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理念

這課我主要想突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說教材

《可愛的娃娃》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第三冊“6.誠實”裡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以“誠實”為主題,講述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在工藝館參觀時,由於被布娃娃的美麗損吸引而悄悄拿走了布娃娃。她身心飽受痛苦,最終在還回了布娃娃之後又找回了從前的快樂。告訴我們: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誠實的行為,誠實的人才能生活的快樂。文章雖短,但卻是一篇情文並貌,引人深思的好文章。

根據學情和學段特徵,這一課我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能力:認字13個。能選擇不同的方法識字,並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以讀代講,學習在閱讀中想象,結合自身體驗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閱讀,讓學生懂得勇於承認錯誤是誠實的行為。誠實的人才能生活得快樂的道理。教學重點:會用不同的方法識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結合自身體驗體會珍妮複雜的心情。

三、說教學法

1.由於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徵,學生往往對故事內容比較感興趣,而對人物心理體驗較少。因此,教學時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讀課文”與“生活感悟”融為一體。這是運用了啟用原有知識策略中的聯絡實際法進行教學。

2.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鼓勵他們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與能動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讀,在讀中感悟,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人物情感。這是運用了閱讀策略教學中的質疑釋疑策略。教學準備:生字、詞語卡片、布娃娃、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學程式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設計瞭如下四大環節:

1.談話匯入,激發情感

①用生字、詞語卡片顯示生字詞,讓學生學會生字詞。

②出示手中的娃娃,與學生一起進行課前交流。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進入課題,由“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娃娃?”“如果你有個這樣的娃娃,你的心情會怎麼樣?”等問題進入文中。 ③布娃娃是課文的主要線索,對於學生熟悉並喜愛的事物,課文裡與現實中卻產生了情感反差,利用這種情感的碰撞,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

2.讀文識字,積澱情感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請同學們輕聲讀文,邊讀邊畫出自然段序號,同時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然後引導學生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並試著有感情地朗讀“渾身溼透、又冷又餓、心驚肉跳”等詞;做動作理解“盯”字,為後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基礎。在這一環節中,要注意對生字掌握較好的學生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就感。

3.精讀品悟,體驗情感

①在學生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試著用“誰、在什麼地方、做了什麼、結果怎麼樣”這種句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用默讀的方法將課文內容讀通、讀懂;邊讀邊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

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④在課文的重點部分——第四自然段,播放多媒體課件(電閃雷鳴)創設情境,在讀中體驗珍妮由不安到害怕再到心驚肉跳的心理變化過程。

⑤啟發學生由文中內容想開去:媽媽看到女兒‘哇哇大哭’會怎麼說、怎麼做呢? ⑥最後由“珍妮又變得活潑快樂了”迴歸文字,引導學生初步體會一下“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4.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這樣以讀代講,讀想結合,通過感情朗讀,角色體驗,讓學生將自己和課文中的形象合二為一,啟發學生思考:“你覺得珍妮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如果她就在你身邊,你願意和她做朋友嗎?”這樣不只讓學生學到知識,還把情感目標落實在每個個體身上。

五、說板書

布娃娃

美麗

可愛的娃娃

看娃娃

珍妮 …

拿娃娃 還娃娃

這一板書設計,不但將課文的主要內容十分簡明地體現在黑板上,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涵——“可愛的娃娃”不但指美麗的布娃娃,還指知錯能改的小姑娘珍妮,更指每一個能做到這一點的孩子。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奇異的繪畫天地》是國小資訊科技教材第一冊(下)第二課中的內容,教學物件是國小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著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瞭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繪畫工具箱”中前7種繪畫工具的名稱,使用方法。重點是掌握利用畫圖的“塗色”、“噴槍”、“刷子”、“取色”等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色彩是國小生在受到美術教育後最感興趣的,它蘊涵了許多感性和理性的內容,如黃色象徵寧靜,綠色代表生命,藍色象徵高尚等,豐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畫面,還可以讓人感受理性美的薰陶,尤其是學生在學習了新的一種繪畫方法計算機畫圖的基本操作要領之後,學習興趣更是被大大激發,學習熱情也空前高漲,表現慾望極其強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基於此點,我才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在於進一步讓學生掌握畫圖功能的使用,同時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拓展“奇異的繪畫”的豐富內涵--美麗的色彩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是整合美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畫圖知識教學提高課。

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畫圖操作技能的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學習交流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幫助解決。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畫圖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繪畫工具箱”中前7種繪畫工具的名稱,使用方法。

難點:“奇異的繪畫天地”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四、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資訊科技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資訊科技教育(課程整合),創設一個電子畫展的情境(創設情境法),設定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操作(任務驅動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

思考討論——合作操練”。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三)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可用FLASH模擬一個場景),學生通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的作品是多麼多姿多彩。最後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學生自己選擇圖畫,要求注意工具的用法。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為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

1、學生選擇圖畫工具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2、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小結過渡。

第二層次:

1、教師指出畫面內容的不豐富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德育教育,集體討論,引導拓展“奇異的繪畫天地”的意義——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我風采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資訊科技教育的目標任務:自我創作一幅體現自我個性的圖畫。要求對於畫面設計(如內容、顏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組協作方式來解決。遇到技術問題可通過小組討論,向老師求助來解決。

3、集體討論交流、評價。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1)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思想品德和資訊科技三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通過課程整合後的優點,丟擲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自我創新,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時使用優越有效的也是資訊科技學科所特有的激勵制度,為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積極性。

(三)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互評互助。

(2)教師幫助學生輸理知識,歸納總結。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資訊科技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同時注意了資訊科技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資訊,掌握操作。

4、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丟擲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北京版第十一冊第八單元第30課《一個這樣的老師》第2課時.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衛.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它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又獨具一格的老師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與學生常見的文章有所不同: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能夠結合正側面描寫來了解人物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這種側面描寫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中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是對學生的一種“衝突” 分別從視覺、心理、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這四方面加以展現。在此,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寫作的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是安排兩課時教學.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們已經掌握了“覷”“黠”“抿”這三個生字及面面相覷、狡黠、鄭重其事、饒有興趣、絕跡、反駁這幾個詞語。認讀了兩個生字“蒂”“嘛”。能夠說出文章敘述了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會學生“新懷疑主義的”的這樣一個故事。並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在此基礎上我確立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1.瞭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並寫出對他的評價;

2.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教學重點:瞭解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教學目標,我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為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從“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動作、神態”“我的心情變化”“我們的行為變化”三個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在三種不同角度的學習交流中豐滿人物形象,達到立體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對此我開展教學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1.檢查預習,初步感知課文

2.自主學習,深入理解課文

3.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下面一一說明。

第一環節:檢查預習,初步感知課文

課始,老師告訴學生,今天我們繼續深入的學習課文,要求學生齊讀課題並回答這是怎樣的一個老師? 這裡預設了學生可能會說(喜歡、博學、敬佩、獨特、與眾不同、用心良苦、特別….. 等評價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

看來學生們在初讀課文後都有了自己的見解,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課文寫了誰的什麼事情?學生通過思考彙報。[設計意圖:通過課前的讀文,熟悉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概括出懷特森老師的特點,學生完成對懷特森老師第一次評價的同時也為他們繼續深入的學習課文理解懷特森奠定了情感的基調]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深入感知課文

(一)批註理解

教師出示自學提示:

1)靜心默讀課文1——11自然段。

2)思考:在經歷的這些事件中,我對懷特森老師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在文中標畫出來。

此環節中,教師給足時間,學生充分自學,並提示學生抓住我的心情變

這條線來分析文章,而後學生彙報交流。學生可根基課文中的內容總結出我的

心情變化:預設喜歡-——懷疑——不滿——理解(良苦用心)預設學生可能標註這些句子.

A “我們饒有興趣的傳看,記筆記,有的同學還畫了圖。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喜歡)

B“可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怎麼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麼地方弄錯了。”(懷疑)

C “那你為什麼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的講?為什麼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麼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脣,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教室裡響起了不滿的議論聲。”(不滿)

D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麼(理解)(一)此環節設計學生運用“質疑探究的方法”自行學習並

再學生概括的說出我對懷特森老師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之後讓學生結合著批註的句子說出自己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們自主學習,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此體現在聯絡上下文探究“我”心情的變化的本原,從而感受“我心情變化的過程:喜歡-——懷疑——不滿——理解(良苦用心)]

(二)讀中悟情

師追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學生再次讀文走入人物的心理,體會懷特森老師這個人物的特點。

1、指名讀1-2自然段,

2、分角色指名朗讀(3-8自然段),

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如果當時你就在這間教室,面對此情此景,面對這樣的一個老師,你想說些什麼?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使學生們走入文字,直接與文字對話,體會換位思考,體會當時議論的場面,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3、自由讀9—10自然段

面對我們的無理,懷特森老師又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此時你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學生自由讀9—10自然段。讀後找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

3、齊讀11自然段

從老師樸實的話語中,我們總能學到點什麼?我們也漸漸地明白了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不同尋常——學生接讀11自然段。教師追問: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設計意圖:根據科學課的“故弄玄虛”和要求我們寫反駁小汽車是活的生物這兩件事,一祥一略,體現懷特森老師是一個不同凡響的老師形象,他教會了我們學會質疑,學會探索。]

(三)讀寫結合

懷特森老師的課生動、幽默、不同尋常,他的課又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呢?

1、請小組結合“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科學課之前和之後,我們又是怎樣學習的呢?”這一問題在自讀的基礎上展開討論。

2、句式比較:文章14自然段出現的“正視”一詞換成“看著” 行嗎?學生通過反覆研讀,從中體會其中的不同含義?

此時此刻,你認為“懷特森”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寫出自己的看法。

請你把這個句字補充完整:我正視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你錯了。”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的人,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我們”行為的變化過程:不習慣質疑——學會了新懷疑主義——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我們的生活,感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老師。讀寫結合的設計,不僅提升學生對懷特森老師瞭解,展現其人物的特徵,同時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學法指導

教師設計問題:學到這裡我有一個問題,這後三個段落看似多餘,能否刪去呢?學生結合問題,展開討論回答。老師適時介紹這一部分的描寫是對懷特森教育結果的深入描寫,是寫作的一大特點,這叫做側面描寫,也叫做間接描寫。它指不從正面描寫人物,而是通過有關的人、事、物、景的描寫,渲染氣氛,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徵。本文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描寫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二者相結合,懷特森老師的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

第三個環節 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就不會有今天的大衛.歐文。讓我們記住這位與眾不同的老師,記住他帶給我們的“新懷疑主義”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郭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雨點兒》。我的說課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說教材

《雨點兒》一文是人教版實驗版教材第五單元的一騙錢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裡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本課內容淺顯,情節性強。文中第五小題給我們留下了研究空間,有利於學生在閱讀時根據自己的審美體驗加以探究。

二、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通過兩個多月的拼音、識字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大多數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是受他們的歡迎。所以我把識字教學滲透在課文朗讀理解中。避免了因識字而識字。鞏固生字我採用多媒體《送雨點兒回家》這種遊戲。但他們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好動、好玩。因此我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讓看 聽 說 想有機結合。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目標

(1)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正確的讀準”雨點兒、地方“。

(2)初步瞭解雨點兒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認識本課中的11個生字。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11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瞭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關係。

五、說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引導性。而要一年級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如:在整體感知這一環節:我在讓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出示卡片“數不清”時,讓學生結合生活說“數不清的東西” 等

(2)讓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中主動探究中識字。讀懂故事,初步了(9解雨點兒的作用。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實現教學目標。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個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薰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美麗暢想的情感空間。培養語感提高學習興趣。在課文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等為學生學習創設好的想象空間。

(4)力求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統一。語文學科有其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在體現人文性的同時,關注人文性、尊重 學生的個性體驗。同時注重朗讀感悟。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我也力求在教學設計中落實語言訓練點。如: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說話。 小花從xxx。小草從xxx。xxx從xxx。

六、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即是對課文的 一種再創作,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