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觀察水說課稿

說課稿4.98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察水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水說課稿

觀察水說課稿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認識物體的科學方法。

2、通過比較方法認識水是什麼樣的?

3、知道什麼是液體?

過程與方法

1、會利用多種感官從多種液體中找出水。

2、能利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形式表達自己的發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

2、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3、培養學生敢於合作交流,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運用多種感官認識水的各種性質。

難點:選擇器具將水運到遠處的空桶中。

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器材:空果凍盒4個、牛奶、糖水、酒、水

2、演示器材:塑料袋、不同形狀的杯子4個

3、遊戲材料:小杯子1個、長短不一的接水管2根、塑料桶2個、秒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設計意圖:

認識水的重要性,激趣匯入。

1、談話:同學們知道動物、植物的生存離不了哪些東西嗎?

2、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匯出課題並板書:觀察水

二、分組找水、瞭解特點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的自身實踐,把認識物體的經驗上升到用科學方法的層次,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

1、談話: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四種不同的液體,分別是水、糖水、酒和牛奶,可忘了貼上標籤。你們能用自己的方法給它們分辨出來並帖上標籤嗎?

2、學生分組實驗 ,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1)先在小組內討論使用什麼方法。

(2)觀察過後在小組內交流並貼上標籤。

3、學生討論、彙報。

4、教師引導小結:

先用眼睛看找到牛奶,再用鼻子聞找出酒,最後用舌頭嘗分辨出水。這裡我們用到了認識物體的常用科學方法:看、聞、嘗,當然還可以摸。但以後要注意,在不瞭解物體時千萬不能隨便聞、嘗、摸。(板書:眼睛看、鼻子聞、舌頭嘗、用手摸)

5、談話:我們大家都找出了水,可依據水的哪些特點呢?現在請同學們觀察分辨出的水,把你的觀察方法和結果寫下來。

6、學生組內觀察並記錄。

7、組織學生彙報,引導並板書: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

三、實驗演示,認識液體的特徵

設計意圖:

通過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準確的表達能力。

1、談話:現在請大家觀察講桌上的四杯水,都是什麼形狀的。把你的結果寫在書上或畫在書上。(出示裝滿水的不同形狀的杯子)

2、學生觀察彙報。(水可以是各種形狀的,取決與盛水的容器形狀,也就是水本身是沒有固定的形狀的。板書:沒有固定形狀)

3、談話:是這樣的嗎?我們在來做個實驗。

4、演示說明:將杯子中的水倒入塑料袋中,並利用不同的方法變化樣子。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塑料袋是正方形的則水是……;如果塑料袋是球形的則水是……;如果塑料袋是像小貓一樣則水像……。

5、將塑料袋弄個洞,讓水流進容器。

6、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水在流動。)還有哪些物體是容易流動的呢?

7、根據學生回答後板書:容易流動

8、小結:像水這樣沒有固定形狀、容易流動的物體叫液體。(完成板書)

 四、團結合作

設計意圖:

通過遊戲,讓學生感受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帶來的快樂,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培養團結合作精神。

1、談話:下面我們做一個小遊戲。(出示物品,提出要求:哪一組能把這個塑料桶中的水運到另一個塑料桶中,當然不能直接倒。)

2、學生分組討論方法。

3、全班彙報(用管子吸、用小杯子舀)

4、哪一種方法好呢?

5、分組近距離演示,測時間。

6、距離較遠,哪種方法快呢?學生預測後再試一次。

7、小結:近距離用杯子舀的快,遠距離用管子吸的快。

五、總結

1、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

2、學生思考討論,教師補充。

觀察水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2課《觀察水》。

教材簡析,本課與《生命離不開水》、《家鄉的水資源》《地球上的水》一起組成生命之源——水這一單元。本課在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同學觀察水的一些性質。首先通過對一杯水的觀察,讓同學描述水,並能鑑別六種液體;然後引導同學觀察方塘在水中的變化,發現水能溶解一些物體;最後引導同學觀察水中紙巾變化和硬幣上杯口上水外表的變化,從而瞭解水的毛細現象和外表張力。課時佈置二課時,根據實際情況,我把水能溶解一些物體作為另外一深時的教學內容。本課的中點是我定位為:讓同學經歷水的毛細現象,外表張力的探究過程,並體驗樂趣;難的是感悟,理解水的毛細現象和外表張力。要根據科學課程規範要求,以和同學全面素質發展的需要,從情感、知識、等方面制訂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能力方面,學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能區分什麼是假改,什麼是事實。

情感方面,在探究過程中,能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他人的意見,喜歡研究與水有關的現象,願意與同學交流看法。

知識方面,瞭解水能發生細水現象,瞭解水的外表張力。

二、說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認為,科學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學習環境下,在教師和同學夥伴的協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自已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對本課的說課稿和學法指導作如下考慮:

直觀教學,依據本課教學思路,聯絡同學生活實際,通過分組實驗和(實物展示)讓同學動口、動手、動眼、動腦,充沛重視同學的直接經驗,感受獲得。

情境教學從兒童身邊自然事物,生活中關於水一些有趣的現象,開始探究活動,利用一些必要的工具,營造科學探究的學習情境,倡議讓同學經歷科學探究拓學習活動,在探究中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強調主動參與,小組合作,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大量的時間讓同學進行參與或探究活動,促使同學自行獲取資訊,讓同學自已找水喝。

繼續運用觀察分析,總結等方法。

三、說教程式

本課的教學準備主要是教師準備,噴水實驗器材,各種液體、硬幣、餐巾紙、滴管、回形針等。本課堂的教學力圖體現基於現代建構主義理論下,運用多元智力理論,將以往“個體戶”式的單向學習,轉為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並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根據教材教學物件分析,教學目標等回來採用如下教學流程。

情爾尋入,利用噴水實驗,刺激同學感官,集中同學的注意力,迅速讓同學進入角色,激發同學對水的探究慾望。

交流已有儲藏,出示一杯水提問“水是一種怎樣的一種物體?”喚醒同學對水的已有認識;通過“找水遊戲”,讓同學從六種液體中鑑別出水,這是對已有的知識的一次綜合運用,並且辨析找水的過程與方法,讓同學建立科學的鑑別液體的方法“看聞嘗”。通“過讓同學說一些生活中關於水的一些有趣現象”這一設計,讓同學從已有的儲藏中檢索並提取出生活中的有關水的現象,滲透了讓同學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關察生活這一思想,並且教學也是從生活中的一些水的有趣現象,進入了另一個環節,體現了新課程探究從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的思想。

探究交流,首先是對毛細現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紅墨水的水,讓同學想方法讓水往高爬,一來是發散同學的思維,二來是為毛細現象的特徵出現,作鋪墊,當同學一時想不到讓水自已往上爬時,教師適時出示餐巾紙,有了抓手,同學的生活經驗一下子被喚醒,方法有了,都並沒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陳設給同學,體現給同學的思維和自由。這一實驗結束後,同學提出“水為什麼會往上爬”這一問題,鼓勵同學分析與交流,並且辯析一此原因,儘量讓同學能找到餐巾紙中有小孔和縫隙這一原因,要是找不到原因怎麼辦,(結合課)這裡就牽涉到“對一個問題探索到什麼程度才停止?”的問題,我們都希望同學能針對某一問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進行螺旋式的、順暢的探究,最終找到原因,圓滿完成,但有時在教師引導下,同學不能理解,仍找不到原因,我認為不必急於讓同學強行記住這一概念,日後適當的時候,同學會明白這一道理的,我認為只要同學根據

現象亂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這一探究過程能給同學留下痕跡就可以了。其次是對“水”外表張力的探究,共兩個實驗,硬幣裝水和滿的水杯中加回形針,都是讓同學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並由同學提出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然後交流、分析、辨析一些原因,這兩個實驗之前充沛讓同學進行猜想,作出假設,通過列數字的方式,讓假設和事實之間形成強烈的反差,震撼同學的心靈,關於水的外表張力在腦中刻下永久的痕跡,水的外表張力我的定位主要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讓同學體驗探究的過程、樂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探究欲;科學知識方面我認為是次要的,只要同學能觀察到水面發生了變化,水面鼓了起來就可以了,至於外表張力這一概念我認為不一定要揭示。我認為“一節課下來教師不一定給同學一個肯定的、標籤式的結論”,這也是一種“留白藝術”,希望所課堂上引發的科學學習延伸到課外。4歸納總結,讓同學談收穫,談感受,也主要是偏重於情感態度價觀方面,再讓同學提出觀察研究的關於水的問題,讓課堂探究延伸到課外,使同學的探究活動不因課堂教學的結束而中止,課的結束成為同學新的探索的起點。當然,這只不過是我的單相思,課例沒出好,只會與這裡,說課以和課堂中有很多問題存在,希望大家毫不儲存地給我指出來。

觀察水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2課《觀察水》。

教材簡析,本課與《生命離不開水》、《家鄉的水資源》《地球上的水》共同組成生命之源——水這一單元。本課在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水的一些性質。首先通過對一杯水的觀察,讓學生描述水,並能鑑別六種液體;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方塘在水中的變化,發現水能溶解一些物體;最後引導學生觀察水中紙巾變化和硬幣上杯口上水錶面的變化,從而瞭解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課時安排二課時,根據實際情況,我把水能溶解一些物體作為另外一深時的教學內容。本課的中點是我定位為:讓學生經歷水的毛細現象,表面張力的探究過程,並體驗樂趣;難的是感悟,理解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要根據科學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需要,從情感、知識、等方面制訂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能力方面,學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能區分什麼是假改,什麼是事實。

情感方面,在探究過程中,能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喜歡研究與水有關的現象,願意與同學交流看法。

知識方面,瞭解水能產生細水現象,瞭解水的表面張力。

二、說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認為,科學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學習環境下,在教師和學生夥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自已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作如下思考:

直觀教學,依據本課教學思路,聯絡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分組實驗和(實物展示)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充分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感受獲得。

情境教學從兒童身邊自然事物,生活中關於水一些有趣的現象,開始探究活動,利用一些必要的工具,營造科學探究的學習情境,倡導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拓學習活動,在探究中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強調主動參與,小組合作,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參與或探究活動,促使學生自行獲取資訊,讓學生自已找水喝。

繼續運用觀察分析,總結等方法。

三、說教程式

本課的教學準備主要是教師準備,噴水實驗器材,各種液體、硬幣、餐巾紙、滴管、回形針等。本課堂的教學力圖體現基於現代建構主義理論下,運用多元智力理論,將以往“個體戶”式的單向學習,轉為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並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根據教材教學物件分析,教學目標等回來採用如下教學流程。

情爾尋入,利用噴水實驗,刺激學生感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讓學生進入角色,激發學生對水的探究慾望。

交流已有儲備,出示一杯水提問“水是一種怎樣的一種物體?”喚醒學生對水的已有認識;通過“找水遊戲”,讓學生從六種液體中鑑別出水,這是對已有的知識的一次綜合運用,並且辨析找水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建立科學的鑑別液體的方法“看聞嘗”。通“過讓學生說一些生活中關於水的一些有趣現象”這一設計,讓學生從已有的儲備中檢索並提取出生活中的有關水的現象,滲透了讓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關察生活這一思想,並且教學也是從生活中的一些水的有趣現象,進入了另一個環節,體現了新課程探究從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的思想。

探究交流,首先是對毛細現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紅墨水的水,讓學生想辦法讓水往高爬,一來是發散學生的思維,二來是為毛細現象的特徵出現,作鋪墊,當學生一時想不到讓水自已往上爬時,教師適時出示餐巾紙,有了抓手,學生的生活經驗一下子被喚醒,辦法有了,都並沒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陳列給學生,體現給學生的`思維和自由。這一實驗結束後,學生提出“水為什麼會往上爬”這一問題,鼓勵學生分析與交流,並且辯析一此原因,儘量讓學生能找到餐巾紙中有小孔和縫隙這一原因,要是找不到原因怎麼辦,(結合課)這裡就牽涉到“對一個問題探索到什麼程度才停止?”的問題,我們都希望學生能針對某一問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進行螺旋式的、順暢的探究,最終找到原因,圓滿完成,但有時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不能理解,仍找不到原因,我認為不必急於讓學生強行記住這一概念,日後適當的時候,學生會明白這一道理的,我認為只要學生根據

現象亂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這一探究過程能給學生留下痕跡就可以了。其次是對“水”表面張力的探究,共兩個實驗,硬幣裝水和滿的水杯中加回形針,都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並由學生提出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然後交流、分析、辨析一些原因,這兩個實驗之前充分讓學生進行猜測,作出假設,通過列數字的方式,讓假設和事實之間形成強烈的反差,震撼學生的心靈,關於水的表面張力在腦中刻下永久的痕跡,水的表面張力我的定位主要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樂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探究欲;科學知識方面我認為是次要的,只要學生能觀察到水面發生了變化,水面鼓了起來就可以了,至於表面張力這一概念我認為不一定要揭示。我認為“一節課下來教師不一定給學生一個肯定的、標籤式的結論”,這也是一種“留白藝術”,希望所課堂上引發的科學學習延伸到課外。4歸納總結,讓學生談收穫,談感受,也主要是側重於情感態度價觀方面,再讓學生提出觀察研究的關於水的問題,讓課堂探究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因課堂教學的結束而中止,課的結束成為學生新的探索的起點。當然,這只不過是我的單相思,課例沒出好,只會與這裡,說課以及課堂中有很多問題存在,希望大家毫不保留地給我指出來。

觀察水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內容的基礎上,初次接觸“物質世界”的內容,以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水作為研究的切入點。水是組成世界萬物的重要物質,可以說我們的一切都離不開水,但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水雖然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觀察水的活動就是嘗試著利用自己的感官和藉助一些實驗器材進行觀察活動,將學生腦海中的零星認識提升到水的內涵屬性層次上,能準確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斷物體的特徵,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從而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情趣,培養學生勇於探究的科學態度。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1、能通過眼、耳、鼻、舌等多種感官來認識水的性質

2、初步學會設計各種方法,快速準確地在幾種液體中鑑別出水

3、能對實驗做出猜測,並通過實驗結果進行驗證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認識物體的科學方法

2、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

2、願意與同學交流看法,學會傾聽,善於從同伴的發言中發現問題。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認為讓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認識水的各種性質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選擇工具,制定方案把水運到一米以外的空水槽中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師用的實驗材料:牛奶、白酒、糖水、冷開水各一杯,燒瓶、大燒杯、方便袋、水槽、量筒、量杯、滴管等。

2、學生用的實驗材料:海綿、抹布、水、粗細不等的水管、漏斗、膠管等,還有每組兩個水槽、一燒杯水和幾根筷子。

五、說教學過程

說為了真正達成課時目標,體現新課程學生為主體、探究為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一)猜謎激趣,探究觀察方法。

教師先出示四杯液體。提問: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在四個杯子裡裝了些東西,請大家仔細觀察,猜猜杯子裡裝的是什麼?學生說出自己所想的答案後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學生說出觀察方法:用眼睛看,教師適時板書。然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現象,確定了一隻杯子裡裝的是牛奶,可是其它的三個杯子裡的物體看上去差不多,所以無法確定,引導學生想出另外的觀察方法,即用鼻子聞和用舌頭嘗,教師邊板書邊提示:聞到的是氣味,嚐到的是味道。在指導正確的聞的方法後指名學生上前聞和嘗,要求學生說出自己聞到的氣味和嚐到的味道,學生確定杯中液體名稱後,教師揭示正確答案。然後小結出觀察物體常用的科學方法,特別強調觀察不瞭解的物體時為了安全,只能用眼睛看,不能隨便聞,更不能隨便嘗。這樣匯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激情,科學的方法由學生提出來,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也為下一步正確觀察水和概括出水一般特點做了鋪墊。

(二)分組觀察,形成水的認識。

教師匯入:下面我們就用剛才總結出的觀察物體的方法仔細觀察水(板書:水)的特點。在提出觀察活動的要求後組織學生分小組開展觀察活動,提示學生做好觀察記錄。在小組活動時教師巡視,表揚做得好的小組。活動結束後全班交流。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板書出水的一些特點,交流結束後,引導學生用一句話總結出水的特點?即水是透明的、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這個活動看起來簡單,但由於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在小組活動中教師要加強行間巡視,引導學生分析出水的特點,做好實驗記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得出科學的結論。

(三)實驗演示,認識液體特徵。

實驗一:把燒杯中的水逐次倒入其他形狀的容器中。

三年級的學生是剛剛接觸到科學實驗中的儀器,對許多儀器都不認識,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去比較、去認識。教師首先出示一個燒杯,介紹名稱,引導學生觀察,說出它的特點,通過比較瞭解燒杯口的作用,在倒水過程中依次介紹量杯、量筒、燒瓶、漏斗的名稱和作用,這樣做,雖然要費一點時間,但是一方面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了實驗的儀器,初步瞭解儀器的作用,這個時間一定要捨得花。在倒水過程中引導學生說出水的形狀的變化,倒水結束後,水沒有固定形狀的這一特點的概念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實驗二:用一個有洞的方便袋裝水,水從破口處流出。

師操作後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一定能說到看到水從袋子的洞口處流到了水槽裡,揭示水容易流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出其它的方法來證明水沒有固定形狀和容易流動的特點並交流,學生的思維立即就會被啟用,想出很多的方法,如把水滴在桌上用嘴吹,還有用筷子攪拌燒杯裡的水等,適時出示“液體”這一概念,再練習用一句完整的話描述水。即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這樣就使學生從對水的零星認識提升到水的內涵屬性層次上,將前概念發展到概念水平。

(四)開展比賽,拓展運用性質

根據瞭解的水的特點,老師丟擲問題:在不直接搬著有水的水槽往空水槽裡倒的情況下,把水槽裡的水運到1米以外的空水槽裡。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由小組代表交流搬運方法如用燒杯舀、用毛巾吸、用手捧等。如果學生想不出方法時出示其它的實驗裝置,引導學生說出運水的方法和運水過程中的注意點。然後開展運水比賽,比賽前提示比賽要求:既要比運水的速度,還要比在運水過程中合作中的默契度,在實驗小組領取相應的實驗材料後開展運水比賽,比賽結束後及時小結比賽活動,表揚先進小組。搬運水的活動,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水的流動性,間接瞭解有關虹吸現象的初步知識。活動中學生能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感受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帶來的快樂,同時使教學氣氛達到高潮。

(五)課堂小結,引導後續研究。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取了知識,滿足了情感的需求,研究的熱情高漲,因此在教師小結本節課的內容後,引導學生課後能繼續觀察、研究水,把自己的發現記下來,這樣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去認識水的另外的一些性質。如果學生有了親身經歷的研究活動,他們的思維一定會更加開闊,今後在課後開展研究的興趣會更濃。

當然,以上只是我根據個人的理解對教材進行初步解讀後形成的教學預案。三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相關的知識基礎將會對本節課的教學帶來一些不確定性,如何成為學生探究活動的有效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激勵者,在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中尊重學生學習的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成為本課教學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