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說課稿集合9篇

說課稿2.85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集合9篇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創設情境,發展語言——淺談《四季》說課設計。”《四季》是人教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全文用詩歌的形式,擬人的手法和生動活潑的語言再現了四季的特點。

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課件)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徵。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抓住四季的特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德育目標:通過感受、欣賞、創作四季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說教法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件)這節課,我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習語文。(課件)課堂上注重語言訓練,通過朗讀、背誦和說話,實現語感積澱,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生動形象。鋪設階梯,輔以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豐富多采的教學情境中自主學習。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通過觀察自然,蒐集資訊,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總之,教學中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平等、愉悅的教學氛圍,建立親密、友誼的師生關係,培養學生自主、自信的學習品質,讓學生心靈之花在課堂盡情綻放。

說學法

那麼,究竟如何有效指導孩子們學習課文呢?我認為(課件)語文學習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且尤為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學會求知、學會學習。變“我學會”為“我會學”。所以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引導學生用“讀—說—創—賞—畫”

(課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領悟課文主要內容,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說教學過程

過渡:為了實現我以上的教學設想,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步驟。

(1)創設情境,(2)個性朗讀

1、讀有示範,激發興趣

過渡:在第一環節,我以“讀”貫穿始終。(課件2)《語文課程標準》中在第一學段的閱讀教學中提出: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四季》整首詩句式相似,反覆出現,有著鮮明的語言特點,學生讀起來琅琅上口,這本身就是一種優美的韻律。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讀書興趣,我加強自身的範讀。課一開始,我就通過多媒體,展示冬天雪地裡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小雪人。我指著小雪人,親切地說:“小朋友們,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它們各有各的特點。你們看,冬姑娘把小雪人帶來了。”此時小雪人那頑皮可愛的樣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接著我笑著說:“老師可喜歡他了!讓我來讀讀他的話。”

(課件)於是我便聲情並茂地朗讀起來: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頑皮地說:“我就是冬天。”在我朗讀的過程中,我可能發現有的孩子會迫不及待地在底下開始津津有味地讀,調皮的還可能學著雪人神氣地挺起小肚子……於是我抓住學生這種強烈的.讀書慾望放手讓他們自由練讀這一段。我走到學生中給予適當指導,努力保護他們的各種讀書表現,積極引導學生讀出雪人的頑皮、可愛。在學生們饒有興趣的讀完後,我又說:“剛才你們個個都把小雪人說的話讀了幾遍,有的還邊讀邊表演呢!現在讓大家來聽聽你是怎麼讀的,好嗎?”緊接著通過個別朗讀,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讓孩子們感悟雪人的可愛,充滿對小雪人的喜愛和嚮往。也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目的。

2、讀出變化,突出個性。

過渡:“讀”能讓孩子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語言的優美。但它更是一種學生的個性行為。(課件)因而我趁著學生這片興趣盎然的讀書氣氛,再次通過多媒體,把他們帶入充滿生機的其他三個季節的景色中。(課件)並且提示學生:“這三個季節的景色也很美,你們也想讀讀嗎?”有了前一段的讀書體驗,此時孩子們更是躍躍欲試。接著我向他們提出了朗讀要求:每人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兩遍,然後在小組內讀給小夥伴聽,還可以下位找和自己讀相同段落的同學一起讀。在孩子們讀書過程中,我鼓勵他們相互讀,相互評,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合作學習。然後在集體交流中,我通過引導學生看圖,比較草芽、荷葉、稻穗所代表的三個季節景色的不同,應當選擇不同的語氣來朗讀。比如我在指導春天這一節中,我這樣引導學生:“小朋友,你們看,春天來了,小草長出尖尖的嫩芽。他多高興呀!正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小鳥呢!誰來讀讀他的話?”通過指名朗讀、男女生比賽讀等方式,突出春天萬物甦醒,生機盎然的特點。同樣,在反覆的朗讀中,孩子們把荷葉、稻穗的語氣和表情學得惟妙惟肖。並且學生在津津樂道的讀書聲中,已經不知不覺把詩句背誦下來了。這樣的讀背訓練使使學生學會了語言感悟積累和擴充套件豐富的方法。而且課堂上真正做到“我心入書、書入我心。”

(二)巧設語境,創造說話

1、再現情景,自由練說

過渡:語文學習落實了“讀”,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為了啟用學生的語言思維,我再利用多媒體演示大自然中四季的絢麗多彩的畫面。(課件)並且激發學生:“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四季美嗎?大自然可神奇了。細心的小朋友你能告訴我們,平常你還注意觀察過四季的哪些特點?此時在聲、樂、圖中,喚起了學生對四季的真實感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用自己的話自由描述四季的其它特點。

2、積累句式,引導創編。

(課件)過渡:當孩子們娓娓道來時,我望著他們說:“你們說得可真好!但小作者更能幹,他只用幾句話就把四個季節的景色寫得這麼生動。/soft/我相信你們更能幹,也能當個出色的小詩人。(課件)老師也想呢!讓我先來試試。”緊接著我給學生示範:(課件)桃花紅紅,他對小河說:“我是春天。”然後我鼓勵學生自己大膽的嘗試創編。並且提出了具體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相互說,而且要抓住四個季節的不同特點。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的想像插上了翅膀,一個個“小詩人”就誕生了。有的可能說:(課件)樹葉黃黃,他對大雁說:“我就是秋天。”有的說:柳條長長,他對大地說:“我是春天。”……雖然是模仿,但仿中會變,學生思維的閘門被打開了,想象能力,語言思維和創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正如“課標”之中所提出的: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

(三)欣賞畫面,豐富積累

過渡:“在以上一系列的語言實踐中,學生對語言文字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將課外蒐集到的有關四季的詞句、兒歌、古詩、圖片等展示出來。於是,有的孩子把生活中常用的詞語一一講出來;有的把家長教他們讀的古詩背了出來;有的甚至將自己外出旅遊時的照片拿出來向別人介紹。這時我也利用多媒體展示多彩的畫面讓學生欣賞,(課件)讓學生進一步鑑賞大自然的美,受到美的薰陶。並且教學生認一些好詞佳句,(課件)讓他們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豐富語文知識的積累。

(四)想象繪畫、拓展延伸

過渡:“在多次的語言訓練中,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優美。在課堂接近尾聲之際,我抓住孩子愛美、愛畫的心理,鼓勵學生拿筆當畫家:“小朋友們一個個真是了不起!都可以成為“小詩人”了!那麼我們趕快把自己想象的這麼美的畫面給留住,用手中的水彩筆畫出來吧!

學生個個動手選擇一個季節開始做畫。在孩子們的筆下,每個季節都呈現出五彩繽紛的色彩,極富想象性和創意性。然後鼓勵孩子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並向他人介紹。再相互評價,以多元化的評價機制給每位學生以激勵。(課件)

 五、說課總結

老師們,綜上所述,本課教學我以《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理念為指導,通過各種有效的教法和方法相結合,讓學生在輕鬆和諧地環境中充分地讀,自由地說,大膽地創、盡情地畫,實現了尊重兒童,發掘童心,張揚個性的課程價值。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是宋代詞人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上饒時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給我們展現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

我對這節課的定位是:以誦讀來“幫助”解析。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概括起來為三個字,即:讀、品、悟

從教學目標的三維目標形式來說,即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朗讀,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三、說重難點:

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詞中蘊含的詩人的情懷。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對六年級學習詩詞的要求:“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想象等來體現作品的內容和感情。”考慮到本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把“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課堂活動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適當點撥。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品讀詞文,通過想象,把平面的詞句想象成為一幅鮮活的畫面,一幕立體的場景,進而理解詞句的內涵,體會詞中的情感。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

五、說教學過程:

結合《課標》要求、我設想了五字課堂教學模式。

1、導

通過曲調《破陣子》和《西江月》的對比,使學生了解詞牌名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選擇什麼樣的詞牌名就決定了詞的風格。

2、讀

讓學生在誦讀中“看見”另一片天空,在反覆吟誦的基礎上實現對古詩詞大意的把握。另外,悟詩人之情,要讀懂詩詞的景,詞的意境就呈現在眼前了。

3、賞

賞析古詩詞,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後的情趣和意蘊。以誦讀想象來“幫助”賞析,帶學生感受詞的'意境美。

4、悟

在賞析中,體會此人對景的喜愛之情和期盼豐年的喜悅之情。

5、寫

把想象到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表現出來,做到文景合一,身臨其境。

六、說板書:

根據板書的科學性、直觀性、藝術性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板書。此設計內容精煉,條理分明,既顯示了課文的結構,展示了課文主要內容,又主題突出,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景(美)情(真)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聲音有很多特點,如強弱對比、節奏快慢、高低起伏、音色的區別,一年級的音樂課使學生大致瞭解了聲音的強弱、長短等特點,本課的學習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是新奇的,教師不僅要設計好如何逐步深入的引導,還要對學生的各種說法和想法都細心傾聽,加以肯定和讚揚,讓同學能夠體驗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的參與感。從心理學角度講,美術與聲音易形成色、聽聯覺,它是由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活動,並相互融合得到一種創新性的新感覺。本課通過讓學生對各種聲音的聽覺感受、心理感受,引導學生合理運用點、線、面進行藝術創造,畫出的感覺最好能引起觀者的共鳴。怎樣才能讓學生從有序或無序,甚至是雜亂無章的線、色彩構成中,感悟到聲音的存在呢,我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了一次探索。

教學目標

1、感受聲音的魅力,對自身的聽覺進行初步的關注和了解。

2、用不用的點、線、面、色描繪聽到的各種聲音。

3、激發熱愛生活、關注自我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不同的點、線、面、色表現不同的聲音。

教學難點:聲音的表現和自我感覺、自我意識相聯絡。

二、教法指導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我主要採取“講授法”、“欣賞法”、“演示法”和“啟發──引導法”,從樂器的聲音到生活中其他的聲音再到音樂為主線,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嘗試讓學生對自身的聽覺和視覺形成通感。

 三、學法指導

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用點、線、面去恰當的表現聲音是一件困難的事,因此先讓學生嘗試,自由的表現,再利用大量例項和圖片欣賞分析慢慢形成一種聯覺,並通過老師示範,能夠大膽地畫出聲音,

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全方位的滲透到教學程式中去。

 四、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響板、碰鈴、有關聲音的錄音、音樂、範畫、白紙、彩色紙、水粉顏料。

學生準備:水粉工具、油畫棒等繪畫工具。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由匯入新課、講授新課、學生作業、總結四個環節組成。

在上這堂課前上一堂預備課,認識水粉畫的工具材料,講授執筆方法,並體驗水粉的特性。

<一>、激趣匯入,設疑創作

1、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來了幾位新朋友,它們平時只出現在音樂課上,不過它們今天要來美術課湊湊熱鬧了。看,我們第一位新朋友迫不及待要閃亮登場了。(師拿出響板)見過他嗎?誰能讓它發出聲音?

請1位學生敲響響板。

2、 提問:誰能敲出不一樣的聲音來?

請1-2位學生嘗試,師稍加引導學生髮出弱的聲音,並給予鼓勵。

3、 師小結:你們聽出聲音的不同了嗎?聲音是有強弱的。像響板這樣的打擊樂器還有很多,比如鼓,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打擊樂器,雖然我們課堂裡沒有鼓,但可以發明創造鼓。

老師示範一個“鼓”聲,用鉛筆敲擊講臺。

提問:你們也能發明創造一種“鼓”聲嗎?提示:藉助外物或用身體的某一部位。

4、 過渡:這些“鼓”聲好玩嗎?可是聽過之後就沒有了,誰有好辦法把它留下來?

全班學生嘗試用水粉畫或油畫棒用點、線、面中合適的一種美術語言畫“鼓”聲。

(板書點、線、形狀課前貼在黑板上)

5、 介紹自己是怎麼畫的?為什麼這樣畫?

師簡要評價學生的.作品,小結:像這樣短促的鼓聲,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點表現出來,聲音強我們可以用力點或者把點畫大一點(可用大號筆畫),弱的地方我們可以畫的小些、輕些(可用小號筆畫)。

6、 揭題:通過小朋友們的嘗試我們知道原來聲音是可以畫出來的。(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低年級兒童喜歡遊戲是天性,所以在匯入設計了遊戲環節,活躍課堂氣氛,也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降低難度,讓學生喲選擇性地初步嘗試鼓聲用美術語言表現。

<二>、由扶到放,個性創作

1、 談話:看到第一位新朋友這麼受歡迎,我們第二位新朋友也很著急要出場了。(師拿出碰鈴)

2、 提問:誰能讓它發出聲音?

請1位學生嘗試敲碰鈴,第一次捏著繩子敲,第二次捏住碰鈴敲。

3、 引導學生了解聲音的長短:兩次碰鈴聲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碰鈴碰在一起發出的聲音是不是一下子就結束了?那我們用點還能表現出來嗎?

請2位學生到黑板上嘗試畫碰鈴聲。

師評價作品並在學生作品上示範:線條有不同的形狀,碰鈴聲開始聲音大,後來越來越小,線條可以畫的粗細不同,線條的長短也能表現出聲音的長短。

【設計意圖】用碰鈴的聲音讓學生感受到聲音有長短的特點,並讓學生聯想到線條也有這樣的特點,還讓學生了解線條不僅有長短,還有粗細、形態的不同。

4、 欣賞大師作品

(1)、談話:不僅樂器能發出聲音,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的聲音,繪畫大師們怎麼會錯過神奇的聲音世界呢?

a、PPT出示德庫寧的《喧鬧聲》。

b、提問:你一眼看到什麼顏色?紅色讓你想到什麼?

c、聽一聽喧鬧聲

d、師解讀作品: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大片鮮豔的紅色塊,激動的筆觸像各種聲音混合在一起分不清,這種感覺和喧鬧聲相通,所以就有了《喧鬧聲》這幅畫。

(2)、出示《消防車的聲音》,請一位學生模仿消防車的聲音,再聽消防車的聲音。

提問:他畫面上為什麼會出現紅色和藍色呢?想到了什麼?

師描述:不同的顏色給我們不同的感覺,紅的像火,藍的像水,通過畫面與聲音的結合,彷彿看到這樣的畫面:著火了,火光沖天,消防車呼嘯而來,水從天而降,消防車的聲音和水與火的顏色巧妙結合起來。

5、欣賞同齡人作品

(1)讓學生先聽一聽這三種聲音,分別說說是什麼聲音。

(2)談話:聽完這三個聲音再看看畫面,你們來猜一猜,哪一幅是描繪的小蟲的叫聲,哪一幅是外公的呼嚕聲,哪一幅是嬰兒的笑聲?

提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它是怎麼表現的?

(3)師描述作品:夏天的田野裡、草地裡,有很多小蟲子在叫,有的在聊著天,發出“吱吱吱”的聲音,有的在唱著歌,發出“唧唧唧唧~~~~~~~~”的聲音,小蟲子們的聲音一起彈奏了一曲夏日協奏曲,這個小朋友用很多點和線條表現出了這種感覺;外公的呼嚕聲忽高忽低的,他用折線表示外公打呼嚕的節奏,呼嚕聲有點毛躁,所以我就在外圍加了一圈黑邊,而且他的胡嚕聲還是帶轉彎的呢,外公的胡嚕聲真煩人,搞的這個小朋友都睡不好覺了,於是他就咳嗽了兩聲,還真管用,外公的胡嚕聲變得越來越輕,到後來就聽不見了,你們看,它的折線也變得越來越平,到後來變成小點,最後就不見了,小作者用不同的點、線、面表現得多形象啊;這彎彎的線條越來越大,有疏有密,好像抱在媽媽懷裡的嬰兒笑聲越來越大聲,越來越開心。

【設計意圖】兩個層次的作品欣賞主要是通過語言描述讓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找到契合點,進一步瞭解如何表現聲音,並在範畫裡學到方法。

<三>、拓展思維,樂趣創作

1、 談話:作曲家們用各種樂器在一起演奏,就變成一曲曲美妙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a、播放幾小段音樂:優美的曲子(夢幻之風)、男聲童聲對比唱、鬥牛進行曲、喜慶的音樂(步步高)。

播放完第一段音樂進行描述並用水粉示範講解:聽這音樂讓老師感覺很夢幻、顏色五彩繽紛,還能聽到風的聲音,我用色塊和線條來表現它,聽,這裡聲音變奏了,變得厚重些,我用較粗的線條。聽著這優美的旋律,我的心情也會變得很舒暢,可以把所有的煩惱都忘掉。特殊技法指導:筆頭同時沾取幾種顏料不調勻能畫出很豐富的線條和色塊。

b、引導男聲童聲音色對比:大人的聲音給你什麼感覺?小男孩的聲音你覺得怎麼樣?可以怎樣表現出他們的區別?

c、鬥牛曲欣賞,身體、手勢跟著音樂搖擺。聽著這音樂你想幹什麼?為什麼呢?(節奏強烈,短促而有力的聲音,也有長音

d、喜慶的音樂彷彿到了歡樂的節日,你想到了什麼美術語言?你會怎樣表現呢?用什麼顏色?

2、 聽了這麼多音樂,哪一段最打動你?用喜歡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要求跟老師畫不一樣的音樂。

3、 學生展開創作,師巡迴輔導。

4、 作業展評

自評:1-2位學生自己介紹畫的是哪段音樂,

互評:你要給他提點什麼建議,讓他畫的更恰當、更美?

同一種音樂放在一個展板裡,看看別人跟你畫同一首音樂是怎麼表現的?不同音樂又是怎麼表現的?學習學習新的方法。

師評:以鼓勵為主。

【設計意圖】在示範的環節老師主要講解這段音樂給我的感受,然後怎樣用點線面怎樣表現這種感受,一年級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能力有限,所以得更多地靠老師的描述、引導,欣賞幾段風格不同的音樂,讓學生多方面感受聲音的魅力,在展開創作的時候也能更好的選擇,作業也能呈現多樣化。

<四>、總結

結束語: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用手裡的畫筆畫出的色彩斑斕的聲音,大自然裡還有很多奇特的聲音,課後我們可以用油畫棒或撕紙的方式表現你感興趣的聲音。

【設計意圖】這堂課主要是用水粉畫嘗試畫聲音,但是聲音是可以用多種方法表現的,學生課後可以去嘗試。

說課稿 篇4

1、說教材

《它的名字叫蓮》是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實驗修訂本)二年級第二學期第7單元“讀課文摘錄詞句”的第2篇課文。本篇課文主要寫了歷代為文人雅士所讚美的蓮。課文一開始以四則圍繞蓮的謎語展開,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第6節主要以優美的語句描繪了蓮的美。第7-9小節介紹了蓮的其它部分,使學生對蓮有更多的瞭解。

2、說學情

學生學習語文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識字能力已經比較成熟,能在生活中、閱讀中自主、有效地識字。另外,他們已經能閱讀較多且較長的文章,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也有了一些閱讀技巧,已較能讀懂、讀好,如何繼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會學生對文字內容進行分析、整理,還需繼續在平時教學中指導、滲透。

3、說教學目標

本著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生的定位,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見教學目標)。因為本課中四字組成的好詞語較多,優美的語句也比比皆是,我結合本單元的要求,即“讀課文摘錄詞句”,教學中幫助學生如何摘錄這些好詞好句,並積累內化。另外,本文知識性也較強,進行交流拓展,讓學生更加了解蓮,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4、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時間是2課時,所以,進行教學時內容相對可以安排得更加豐富,訓練更加到位一些。

我緊緊圍繞識字和閱讀展開教學,在讀中識字、在讀中體會、感悟。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和情感活動,在多法品讀中有所理解與感悟。並在讀中積累語言,學會運用語言。

課文主要以抒情為主,為了營造一個優美抒情的課堂氛圍,我的課堂用語也力求優美、豐富。我還結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採取多種教學,創設生動情境,營造活躍課堂,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學,每時每刻都主動投入在學習活動中。

5、說學法

二期課改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要讓學生吃到更多的魚,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教學生學會打魚。

6、說實施

我把本文分為了三個部分實施教學,首先是一開始的四則謎語,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在上本課前幾天就在班級中進行了為期幾天的猜謎活動,學生一能在比喻、擬人、壓韻等手法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和趣,二又為本課順利有效地實施奠定了基礎。

其次是對第6小節的品讀。讓學生在讀中品,讀中學,感受蓮的美,積累好詞好句。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讓學生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從學生喜歡的句子出發隨機學習課文句子。採用各種形式的讀,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朗讀中多角度體驗文字,在賞讀中培養審美語感。

最後,第7-9小節的學習側重在蓮的知識的拓展方面,讓學生多瞭解蓮的特點、習性等等,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課文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兩篇講讀課文,三篇閱讀課文。

《安塞腰鼓》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本文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宣洩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上的影響是深遠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是學生學習、感悟的好素材。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主閱讀感悟能力,但有些感悟層次尚淺,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點撥、培養,特別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絡不是很緊密的文章,學習起來更是有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能力目標:立足課文,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標:開放課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的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的陽剛之美的。

教學流程:

一、動畫匯入,激發興趣

1、欣賞安塞腰鼓的表演,說說看後的感覺或者讓你想起了些什麼?

2、簡介安塞腰鼓

3、簡介作家劉成章及其作品

二、初涉文字,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說說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的安塞腰鼓”對其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自主研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2、四人小組分工朗讀,右上角的學生擔任組長,邊讀邊尋找文章的美點。讀完後在組內用“我覺得這篇課文很美,美在——”的句式敘述出來,再推選同學準備全班交流。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學習。比如,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從四個方面來描繪安塞腰鼓的,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最喜歡的來學習,一切以學生為主。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主要是採用"朗讀"策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1、指導學生採取"替換式品讀",目的是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中的典型的句子形式變為別的形式再讀,比較、品味其中的美。)

如將文中的排比句改寫成內容相同,但形式一般的句子,要求學生反覆朗讀、體味。

2、指導學生採取"評點式品讀",目的是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字、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體會作者對語言的錘鍊。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予評價,並引導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對同學的回答進行一定的點評。

四、拓展延伸,內化語言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讀背背

2、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試著用上排比、反覆等修辭。

五、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1、學生總結:說說自己的收穫

2、教師總結,提出要求,佈置作業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努力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品味語言,開展研究性閱讀,以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精神,實踐新課標的理念。

1、突顯主體地位,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任務是引導、點撥、扶助,儘量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創造條件。比如,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我們南方的學生來說,大都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對課文的理解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用學生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的內驅力和積極性。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發現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成功,並及時給予鼓勵和欣賞,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與喜悅,能更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如朗讀課文,學生感情不到位時,可以鼓勵說:“你讀得很認真,如果能把自己內心的感受也讀出來,肯定能更好,不信,你再試試!”當需要學生齊讀時,又可以鼓勵:“老師始終相信,集體的力量大於個人,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感受其神奇的魅力。”我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成功而快樂,為他們的困惑而出謀劃策,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有了安全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習效率也就事半功倍了。

2、化煩為簡,構建簡明的教學主線

課堂上的時間是一個此消彼長的定量,煩瑣的提問應答,冗長的情節分析,會失落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學時,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設計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變“煩瑣”為:“簡易”,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去讀去練,有更廣闊的空間去思去想,有更大的學習能動性和自主性。《安塞腰鼓》一文,我設計了兩個中心問題:(1)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怎樣的安塞腰鼓?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目的是讓學生初讀課文時,緊扣課文語言,說說對安塞腰鼓的初步感受。(2)你覺得這篇課文美嗎?美在哪兒?目的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感受課文。這兩個問題串成一條比較簡明的教學主線,從而支起整個教學框架,給學生以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還課堂的主動權於學生。

3、板塊化軟性設計,體現教學彈性

板塊是指在一篇課文中比較集中而又相對獨立的大部件。軟性設計是指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並不一定是按事先的教學設計而一成不變的執行的',而是充分考慮到師生生命活動的多樣性,教學過程的多變性,根據課堂的實際進展,及時反饋、調整教學設計,進行教學過程的現場生成。

《安塞腰鼓》的第二部分(主體部分)分別是從“巨集偉的場面、雄壯的鼓聲、擊鼓的後生、奇麗的舞姿”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好一個安塞腰鼓”。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理解能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板塊研讀,而且選擇同一板塊的學生可以一起學習研討,取長補短,形成自己的感悟。交流時,也不一定要按照課文的先後順序依次交流。學生對哪個板塊最感興趣、感悟最深,就先交流哪個,一切以學生為主,體現教學設計的彈性。

4、以讀為本,讀悟結合,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語文是有聲的藝術,不只是死寂的字元。學語文就要朗讀,對於文章中的情趣,也只有通過反覆朗讀才能體味。朗讀是理解、感悟、積累語言的前提。《安塞腰鼓》是一篇氣勢恢弘的散文詩,對這樣的文章,首要的就是要指導學生朗讀,從誦讀中體會它的氣勢,實現整體感悟。對一些精美的語句,可採取“替換式品讀”、“評點式品讀”,從而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意蘊美、情味美。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排比與反覆,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這些需要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產生共鳴,得到提升,從而達到“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界。

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本著體現教學的重點、難點,清晰、美觀、提綱挈領的反映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說課稿 篇6

一、分析教材

《過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錄》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文天祥於1278年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囚於零丁洋的戰船中,元軍強逼文天祥寫信招降在海上堅持抗元鬥爭的宋軍將領。文天祥斷然拒絕。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心潮起伏洶湧,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光照天地的愛國詩篇。詩歌回顧了詩人從讀書入仕到救亡報國,直至被俘所經歷的艱辛危難,抒寫“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國的決心。前六句寫國家和個人遭遇的悲慘。先從自己的出身說到報國。表明原先就有艱苦奮鬥的閱歷,暗示經得起後來的艱危的磨鍊,而儒家思想則是他的精神支柱。接著連用兩個形象、貼切的比喻概括抒寫奮戰中的感受:以“風飄絮”表現大好河山遭受蹂躪的慘相和詩人對時局的悲痛,以“雨打萍”表現詩人在抗元鬥爭中遭受的種種打擊和挫折。“惶恐”二句則借典型事件實寫感受。上句說兵敗,“說惶恐”含有與士卒共度艱危的意思。下句說被俘,“嘆零丁”兼有將士傷亡殆盡的孤獨感。巧用地名作對,運用語義雙關,把紀實與抒寫特有的心情結合得天衣無縫。尾聯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置生死於度外的愛國忠心。出語斬截有力,氣貫長虹,是千古名句,曾鼓舞無數仁人志士取義成仁。前六句悲涼沉痛,後二句轉悲為壯,構成了全詩沉鬱悲壯的風格。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古代詩歌的教學要求,結合授課學生實際情況,及本課內容為古代詩歌的特點,我認為教學詩歌,首先應引導學生從整全上把握內容,領會詩歌的意境,其次通過研讀、賞析,領悟詩作的精妙,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反覆吟誦,只有朗讀成誦,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所以本人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設計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本文的關於作者,作品的文學知識。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過程和方法目標:閱讀理解詩歌內容,品味鑑賞詩歌語言。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摯誠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1、理解詩歌的內容。2、熟讀並背誦詩作。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特別是古詩詞。詩的.節奏、韻律,所蘊含的感情內涵都要靠讀來感受體會,因此,朗讀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 2、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法: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相互討論,主動質疑,以學定教。

四、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同學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優秀的傳統。那麼,大家知道哪些愛國的名人名言或愛國故事呢?(學生回答,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順勢匯入)

(二)、 簡介作者:簡介文天祥生平

(三)、 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於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於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傑,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於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範讀錄音,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及感情基調。

(五)、教師進行適當的朗讀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合課本註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鬥了四年。

2、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麼?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3、 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麼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後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4、 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明確:表明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

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讚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 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 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操。

(十二)、佈置課堂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 韻,韻腳是 。

2、《過零丁洋》前三聯與尾聯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別?

3、熟誦並默寫這首詩。

(十三)、板書設計:

首聯:讀經入仕、起兵抗元

頷聯:“風飄絮”、“雨打萍”

頸聯:“惶恐”、“零丁”

尾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說課稿 篇7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組的一篇略讀課文《刷子李》。

《刷子李》是人教版第七組的一篇略讀課文,主人公“刷子李”是生活於市井裡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絕妙的粉刷技藝無人可比,文章通過 直接描寫和側面描寫,突出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藝,在刻畫人物形象時,採用細節描寫,抓住寫刷子李刷牆的動作和效果,以及通過曹小三的視角展現四次“黑衣黑褲”這些描寫,把刷子李這個人物形象寫活了,使讀者對此留下深刻印象。本文生動有趣,幽默風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傳奇色彩.是一篇藝術性和趣味性都較強的文章。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過相當多的寫人的文章,而且這一類的文章比較貼近生活,學生容易接受,也感興趣。本文的主人公具有神祕的傳奇色彩,文章突出這個“奇人”具有高超的刷牆技藝,渲染了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心,激起了學習的熱情。基於文章語言的特色,學生讀起來比較有趣、易懂。

葉聖陶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指導卻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因此,我在這課的教學設計定位在讀寫結合上,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文字的解讀,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突破難點——領悟刻畫人物的不同手法。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圍繞訓練重點,我確立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師傅、刷漿、包袱、透亮、清爽、搜尋、威嚴、露餡兒、發怔、發傻、半信半疑”等詞語。

2.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技藝。 繼續領悟並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領會這位普通的手藝人的高超技藝。

教學難點: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抓住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目標涵蓋了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著三個維度。

基於上面的預設,以下是我的教學流程,一個課時,4各板塊:

一、初讀課文,感知奇人

(一)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紅樓夢》中的一位大人物,人稱“鳳辣子”的王熙鳳,她可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今天我們將要去認識一位小人物,小人物也有大智慧,這小人物啊是位手藝人,他就是——刷子李。(板書——刷子李),怎麼會叫刷子李呢?你能從題目裡得到了什麼知識資訊?誰能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這位小人物的相關情況?由學生來介紹相關內容。

(二)這樣一位小人物,他的粉刷手藝到底如何呢?自己朗讀課文先去看一看。按照學習要求完成。

接著教師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且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談談體會。這裡由題目入手,讓學生的興趣圍繞著課題慢慢延伸開來,學生自己學習課文,朗讀作批註,並且談體會,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合作探究,認識奇人

(一)“孩子們,你們讀了課文,又讀了那麼多自己喜歡的句子,那麼現在李師傅給你留現了什麼印象?結合課文大概用幾個詞來概括一下”。學生大概能說出技藝高、派頭十足、認真仔細等詞。老師引出“俗世奇人”。“那麼這是個俗世奇人,他到底奇在哪裡呢?”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找出“奇”的地方,並朗讀所找句子,做閱讀批註。在這裡作者是怎樣寫出他技藝高超的?由這三個問題來完成這一自然段的教學。

(二)“關於李師傅刷將的高超技藝只是一個傳說,有人信,也有人不信,行外人沒見過不信,行內人生氣愣說不信。那麼就讓我們隨著李師傅的徒弟曹小三,一起來見證李師傅的高超技藝,看看這到底是個傳說,還是真的是位“俗世奇人”?”通過教師帶領學習第一自然段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找出李師傅技藝高超的句子,邊讀遍思考並作一些批註。全班一起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學習的成果。

學生重點會找到第五自然段的正面描寫李師傅的句子(①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像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②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牆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③啪啪聲裡,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牆面,真好比平平整整開啟一面雪白的屏障.)“順學而教”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加以深層引導句子的動作奇,顏色奇,聲音奇,感受刷子李的動作嫻熟和把牆刷得很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這些重點句子。

(三)曹小三做學徒的第一天,看到了李師傅刷牆得如此高超技藝,他心裡都有些什麼想法,從他那裡,你有沒有感覺到李師傅的“奇”?學生一般能列舉相關的句子(①幹活前,他把隨身帶的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包袱開啟,果然一身黑衣黑褲,一雙黑鞋。穿上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的一桶白漿較上了勁。②他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③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體會關鍵詞如“必穿”、“果然”、“居然”、“神聖不可侵犯”等詞的表達效果,讓學生談談,從中看到了個怎樣的李師傅?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有理即可。本環節的學習,讓學生認識李師傅這個俗世奇人,刷牆技藝高超。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學習,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發展了學生的多角度考慮問題,持了一種讓學生可持續學習的發展觀。

三、品讀課文,研討寫法

“孩子們!在你們的引導下,老師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李師傅站在我面前,大家注意了去朗讀體會句子,有自己的理解,這是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再來讀讀你找到的句子,在剛才學習的基礎上,你還看出,文章

在刻畫人物形象時,用了什麼方法來寫李師傅的奇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作者的細節描寫,文中正面描寫李師傅的手藝,包括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側面描寫是通過曹小三心理的變化過程,襯托李師傅的“奇”,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讀讀文中的句子,讓學生學學這樣的人物細節描寫,寫寫生活中的家人,同學。培養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用讀悟文章的寫法,用讀體會文章刻畫人物的細節描寫的重要性,用讀鋪墊後面的寫作,學生得法才會寫,使得學生的能力得以遷移。

四、點面結合,拓展延伸

這樣一位俗世奇人,他對曹小三說:“好好學本事吧!”曹小三當學徒的第一天,見到聽到學到的,恐怕別人一輩子也不一定明白呢!我們也要好好學本事。把剛才的小練筆完成一篇小作文,閱讀相關的文章《泥人張》、《快手劉》等。在訓練學生抓住細節描寫去刻畫人物形象的同時,也應該引導學生拓寫成篇,更好地達到習作的教學階段性目標,相關作品閱讀,使學生加深對這類人物的感受,對擴大學生的視野,便於學生較全面地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我的說課就是這些,謝謝老師指點!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為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字,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字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並能正確讀寫;完成課後“讀讀說說”的練習。

第二課時:複習生字詞;深入解讀文字,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學資源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和學生要做好這樣一些準備:

教師:1製作相關課件; 2 收集一定量適合學生閱讀的關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並認真感受。

七、本課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於:

1、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體驗激情:由於該文字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絡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關於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四步完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課前營造情感氛圍,撥動學生心絃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對孩子來說,生字始終都是枯燥、乏味的資訊。但是,通過老師真誠豐富的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絡,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就使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後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為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非常自然地匯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還記得嗎?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字。

(二)體悟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

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會依據自己平日裡所觀察並感受到的媽媽這一角色的特點,去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當然,學生不是封閉的個體,他們需要交流,喜歡合作。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因此,自讀完畢後,讓學生帶著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在發表個人見解、評價他人意見的同時,深化個人體會。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說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交流平臺: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誇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才在誇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麼樣啊!

生:我為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為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後一定能成為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

以上預設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範朗讀,聲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此時,掀起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高潮。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點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於第二個媽媽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為他們提供練習提高的空間,將“授之以魚”轉換成“授之以漁場”。

教學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朗讀來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在充分的閱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三)尊重教材特點,引導情感表達

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裡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我在這裡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的環節。孩子們在仔細閱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個層次的讀——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個層次的讀——動作體驗讀:藉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為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並非常明晰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體會。

(四)模擬文字情境,促進情感昇華

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又有動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奇怪了,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您為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來誇一誇第三個兒子中,掀起了課堂又一次高潮。最後,我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在總結課文的同時,相機推薦幾個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中情感得到再次昇華。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訣》是二年級上冊(人教版)第六單元表內乘法的內容,乘法口訣是表內乘、除法計算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後進一步學習乘法除法計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的呈現是在學生學了2~7的乘法口訣以後學習的,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歸納出8的乘法口訣,體現了學生學習獨立性要求的編寫意圖。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經歷獨立探究,編制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8乘法口訣的來源。

⑵ 、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熟記8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掌握口訣的特徵,並熟記口訣。並用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說教法

開始上課,我就為學生設計了闖關遊戲,在遊戲結束時,創設生活情境引入新課,並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索交流嘗試編寫乘法口訣。因此本節課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遊戲教學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本節課主要採取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複習鋪墊

遊戲:闖關

1、第一關:口算下面各題,並說出用哪一句口訣。

46= 73= 55=

27= 56= 45=

指名回答,並說出用了哪一句口訣

2、第二關:藍貓跳數軸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並獨立完成。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

1、學校的儀仗隊有哪些樂器?

2、每一行有多少人?

3、第一行和第二行一共有多少人?

4、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同桌討論,再彙報。

(二)回顧第二關藍貓跳數軸

1. 由藍貓跳數軸引出一個8至8個8的連加。

師:“再來看看藍貓又幹什麼?”(電腦演示)

師: “這是藍貓,它可愛運動了,是我們數學王國的.運動健將哩,你看,它又在那裡跳了。”(展示數軸)

師:“請小朋友一起來觀察一下,藍貓是怎麼跳的?藍貓第一次從0跳到了幾?”

師:“接下來它要順著數軸繼續跳,每次跳的長度與第一次相同,那麼藍貓第二次會跳到幾呢?”

師:“誰能來說說為什麼?”

師:“那麼藍貓第四次、第五次第八次分別能跳到哪裡呢?說說為什麼。”

學生反饋。

師:“求幾個8相加什麼方法更簡便?”(乘法)

反饋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三)學生同桌討論,編出乘法口訣

1、學生同桌討論,編出8的乘法口訣

2、引導學生根據8的乘法口訣寫出另一個乘法算式。

3、這些算式有什麼相同點?(都有數字8)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8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四)全班齊讀口訣,試著背一背。

(五)當你忘記下一句口訣,怎麼辦?

師:“藍貓在背口訣時,直撓頭,忘了六八得多少,怎麼辦?”

學生探討,彙報。

(用前一句口訣的得數加上8,或用下一句口訣的得數減去8。)

三、鞏固練習

1、智慧樹

師:“這是一顆智慧樹,只有有智慧的同學才能讓它結滿成功果實。”

2、一隻螃蟹八條腿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

五、佈置作業

背誦8的乘法口訣

六、板書設計:

8的乘法口訣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十六 82=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3=24

48=32 四八三十二 84=32

58=40 五八四十 85=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6=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7=56

88=64 八八六十四

標籤: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