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品】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集合4篇

說課稿2.17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集合4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標誌。而且會詢問這個標誌是什麼意思?那個標誌代表什麼?幼兒的這種興趣及好奇。正是我們向幼兒介紹社會,以及社會生活的一個突破口。常用的標誌活動採取了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幼兒通過找一找,認一認,畫一畫等了解標誌的外形及含義,從而發展幼兒的想想力、創造力,本次活動綜合了社會、藝術、語言等領域的內容,運用了多種手段,從而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難點是: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意。

二、活動目標

通過教材內容和設計意圖,吸取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為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綱要》涉及的.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確定本次教學目標為:

1、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興,認識常用的標誌,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講述對各種標誌理解的含義。

2、在認識常用標誌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作創造,設計標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三、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請家長帶領幼兒到公共場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種標誌,並想辦法通過查詢、查資料等辦法理解標誌的意圖。(可通過照圖片、圖示、網上等辦法收集各種圖示)。

2、教具、學具準備:為體現學具、教具是幼兒學習的教科書,在本次活動中,要求幼兒,家長,教師共同收集常用標誌的資料作補充。同時為幼兒提供各色彩紙、彩筆筆等製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種標誌的卡片,有代表性的錄影片斷,如:禁令標誌:禁止通行、禁止進入、禁止鳴喇叭、禁止停車、、警告標誌:注意危險、交叉路口、鐵路道口、、軍人的標誌、電視臺得標誌等

3、心理環境準備:為幼兒在自然的環境下學習,在幼兒園牆壁上設定一塊展覽版,把幼兒找到的標誌拿到幼兒園放在展覽版上進行展示。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借鑑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慧理論及做中學思想。從“尋找標誌――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意――標誌小遊戲――討論設計圖示――製作圖示――”五大塊,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從感知到體驗到創造,使原有的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絡。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創造力。

各環節的具體教法、學法及時間分配如下:

第一環節:帶來幼兒觀看展覽版,“請小朋友看看展覽版上都是什麼”?將幼兒引到“標誌的世界”。目的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該活動中來,此環節在1分鐘以內。

第二環節:運用多種感官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義,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相互談發現。這部分是重點,需8鐘左右。

建構主義理論提示我們,在教學中,要幫助孩子利用情景、協商對話等環境要素,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為此,我讓孩子在“標誌”情景中,與標誌零距離接觸,通過看、摸、聽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義。“你認識哪些標誌?它有什麼含義?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

第三個環節:標誌小遊戲,加強對標誌認識的環節,需4左右分鐘,教師準備各種標誌的圖片,讓幼兒快速認出是什麼標誌?是什麼意思,看看誰的反應快。這環節是難點。

在遊戲中幼兒對常見標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並保持了濃厚的持續探究的願望,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第四個環節:過渡環節,需1分鐘,討論設計圖示,請幼兒想一想,我們幼兒園什麼地方需要掛上標誌?設計什麼樣的標誌?同時把幼兒引到坐位上。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大班幼兒思維處於抽象邏輯的萌芽發展階段,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判斷和推理。《幼兒園指導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等現象產生興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和遊戲中出現的某些簡單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情景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我就選擇本次活動《形色對應合成》,提高幼兒數學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維凝集力。

二、目標分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絡幼兒生活。所以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嚮導的作用。根據教材的需要和本班幼兒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發展的動態來制定。活動目標分為三個:

1、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2、培養幼兒將兩種事物特徵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3、鍛鍊幼兒的觀察力及記憶能力。

三、重、難點

一個活動中最能體現目標的部分辨識活動的重難點部分,抓住重難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程序有波瀾疊起的功效。

本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難點:將兩種事物特徵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通過情境表演,操作遊戲來激勵幼兒思維與記憶能力,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整合的綜合判斷能力。

四、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於遊戲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幼兒的學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為此我準備以下的材料:

1、衣服、帽子:紅、黃、藍三種顏色每人一份。

2、教師自制表格,磁性教具:紅黃藍顏色卡、“√”,幾何泡棉、自制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盒子。

3、幼兒學具:幾何泡棉;幼兒操作紙與蠟筆;和一段柔和的音樂。

五、教學方法: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角色出現、圍繞教學目標,一步一步滲透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讓幼兒在寬鬆自由活動氣氛中學習,獲得有益經驗。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情境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說一說、做一做中完成教學目標。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說活動教材

有關目標“促進幼兒對周圍的社會環境關心、熱愛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會行為規則,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在我的理解中,社會行為規則是那些預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於現成的社會關係和社會制度中的規則。作為一個社會人,就必須無條件地適應、內化、遵守這些規則,很明顯,這是一種他律的規則。

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可是這個村莊正在被人類製造出來的各種環境災難所威脅:水汙染、空氣汙染、植被萎縮、物種瀕危、江河斷流、垃圾圍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如何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生存空間已經迫在眉睫。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保工作,但我們完全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環境保護不僅僅包括動物、森林的保護,防止大氣和水的汙染這樣一些“大事”,也包括我們周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小事”。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美麗的花壇旁邊有人們丟棄的果皮,穿著時髦的阿姨會隨手丟下用過的餐巾紙。這些現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對待生活的態度。畢竟,幼兒期的孩子在行為上還處於他律階段,他們並不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別人這樣做,他們也會這樣做。作為老師應該用各種方式讓幼兒獲得正確的情感體驗,要讓幼兒明白不文明的.行為對我們社會、我們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關心、愛護周圍環境,關注自身的生存空間,養成講衛生、愛清潔、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使他們在內化的過程中成為良好行為習慣的宣傳者、執行者,並將良好的習慣泛化到周圍人身上,從中找到快樂。

“垃圾”作為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我們可以將它分為以下幾個型別:

選擇“垃圾回家’’作為教材,使幼兒瞭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讓幼兒在丟棄垃圾時就能做到分類投放,真正做到讓垃圾“回家”,萌發幼兒愛護生存環境的情感,從小幫助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引導幼兒願意為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動重點:幫助幼兒區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動難點:是為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種類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對人類有害,要弄清楚這些問題,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確實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將它定位為活動重點。讓幼兒將環保行為在自律的基礎上用各種有效方法去監督、宣傳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將它定為本次活動難點。

為解決這些,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錄影、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動,又為幼兒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討論環境,活動延伸有利於幼兒將環保活動持續進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基礎上,本次活動目標及重難點幼兒可以接受。

說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兩段錄影短片(整潔和髒亂小區的環境錄影、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科技短片)。

2.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說活動流程

環節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採用方式:播放錄影(錄影內容:整潔美麗的小區.又髒又亂、蚊蠅飛舞的小區景象),提問討論。

提問設計:“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為什麼?”“垃圾從哪裡來?”“垃圾有什麼危害?”

解決的問題:讓幼兒瞭解滿地的垃圾是因為人們不講衛生,隨意丟棄雜物而造成的。骯髒的環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許歲危害,使幼兒產生送垃圾“回家”的願望。

環節二: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採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類和處理

提問設計:“垃圾可以分成幾類?”

“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解決的問題:通過短片讓幼兒瞭解垃圾的種類及不同的處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對人體有害,對我們的生存環境有影響,從而產生分類丟垃圾的意識。

環節三:送垃圾“回家”

採用方式: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環保垃圾筒內。

提問設計:“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為什麼它們有不同的顏色?”“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麼顏色的?你們能將這些垃圾送回它們的‘家’嗎?”

解決的問題:認識環保垃圾筒,瞭解綠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黃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紅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遊戲中,能正確分類投放,幫助幼兒樹立環保從我做起的意識。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誌”。

採用方式:結合自身說說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環保標誌”。提問設計:“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解決的問題:鼓勵幼兒為環保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爭做“小小環保宣傳員”。設計“環保警示標誌”,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宣傳畫。活動延伸: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中,具體內容如下:

活動區

材料收集

方法 <>說活動特色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動的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於生活,通過垃圾引出環保,從生活中小事體現環保這件大事,以小見大,激起幼兒關注生存的環境,樹立環保意識,並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獲得了無窮樂趣,也懂得環保從身邊點滴做起這個道理。2.先進的視聽教育手段。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傳輸資訊的方式是全方位的,並具有形象生動、資訊刺激、範圍寬廣的特徵,在這個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比較形象地瞭解環境汙染帶來的危害,並很快獲取一些垃圾分類的知識,加深了幼兒的感性認識,加快了獲取知識的速度。3.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於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美工區

可樂瓶、紙盒、果凍盒、各種玻璃瓶

製作小娃娃、掛件、裝飾瓶子;製作環保服裝;環保宣傳畫展 <>

棋類區

可樂瓶蓋

製作環保棋 <>

音樂區

各種罐子、瓶子、美工區製作的環保服裝

製作成樂器,進行伴奏。進行時裝秀表演 <>

計算區

小木棍、貝殼、紙盒

練習數數、製作幾何體 <>

建築區

各種紙盒、瓶子 作為建築的輔助物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題材是大班的語言聽說遊戲《堆饅頭》,活動設計方案如下: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聽說遊戲《堆饅頭》遊戲兒歌是:堆饅頭,堆饅頭,饅頭堆得高,饅頭堆得好,香噴噴,甜蜜蜜,吃得大家哈哈笑。該遊戲充滿童趣,貼近幼兒生活,易於理解。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聽說遊戲是為培養幼兒傾聽和表述能力而專門設計的,以遊戲的形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幫助幼兒進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兒歌及仿編兒歌的能力。

2、要求幼兒愉快地參與遊戲活動,並遵守遊戲規則。

3、引導幼兒和同伴協調、友好地共同遊戲。

(三)教學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幫助幼兒進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兒歌能力,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仿編兒歌。

(四)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實物教具:小饅頭七個。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堆饅頭遊戲

2、課前讓孩子們談談並將他們畫出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的作品製成展覽板。

二、說教法

根據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討論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實物操作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能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實物操作用語言描述來串接兒歌,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討論法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堆饅頭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三、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讓孩子們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堆饅頭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串接兒歌,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四、活動程式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四個部分:

(一)出示幼兒繪畫展板,激發幼兒的興趣。

首先我以賞識、鼓勵的口吻介紹幼兒自己的繪畫展板:“小朋友,你們都畫出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現在請你們來說說,你畫的是什麼?你為什麼喜歡吃?”以此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我發現大班的孩子表現欲極強,他們往往是在瞭解了一些資訊或完成了作品後都急於想說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堆饅頭遊戲

給別人聽,而我在這設計的這一環節正好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說話平臺,讓孩子們從實物的顏色、形狀、口味來介紹,讓他們想說,願意說和有機會說,充分體現了孩子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其次,這一活動又為本次活動的難點,仿編兒歌做好鋪墊,激起了孩子活動的興趣。

(二)瞭解兒歌內容及相關遊戲規則。

這時我又會以神祕的口吻對孩子們說:“你們都介紹了你們喜歡吃的東西,那請你們也來猜猜我喜歡吃什麼?”再次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我這裡,讓孩子們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去搜索想象老師到底喜歡吃什麼?此時我出示小饅頭,讓孩子們一下子發現答案並以兒歌的形式說出我喜歡吃小饅頭的原因。讓孩子對兒歌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緊接著我再出示事先準備好的饅頭,告訴孩子們老師不光喜歡吃饅頭還會玩堆饅頭的遊戲。我會邊堆饅頭邊念兒歌。教師的實物示範直接刺激了孩子的視聽器官,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教師再次實物操作時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念起兒歌來。在這一基礎上,教師請孩子們邊念兒歌邊自己想象堆饅頭的動作,進一步幫助孩子們熟悉、掌握了遊戲的內容。以往的遊戲規則都是事先規定好的遊戲規則,教師強加於給孩子,規定這該怎樣那該怎樣,而這次的活動設計我放手給孩子們,我會提出以下問題:

①怎樣用手堆饅頭比較高?比較好?

②遊戲時,怎樣才能使大家玩得高興?怎樣才能使每個孩子都參加?讓他們在我的啟發性的引導下討論定出遊戲規則。教師再根據討論的結果,歸納出3條規則:

①幼兒必須輪流邊串接念兒歌,邊伸出右手做4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動作。

②兒歌唸完後,手在在最上面是幼兒為勝利者,下次遊戲活動由他領先開始。

③提醒幼兒注意傾聽前面幼兒唸的兒歌,不能隨意重複、亂改兒歌的結構。這一部分通過提問、實物操作示範、學念、設疑,而後再討論,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瞭解掌握了遊戲的規則。是解決活動重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三)引導幼兒開展遊戲活動。

分為兩個環節:

一是請能力強的孩子上來示範遊戲過程和組織孩子和旁邊的同伴,兩兩相對學習玩遊戲,讓每個孩子都親自實踐整個遊戲的具體過程。

二是教師引導孩子進一步擴充套件遊戲經驗,啟發孩子仿編遊戲,使遊戲的內容更加豐富。如:啟發孩子說堆蘋果(甜甜的,脆脆的)、堆橘子(甜甜的,酸酸的)、堆包子(白胖胖,香噴噴)等,由於在活動的開始孩子已把自己熟悉喜歡的食物向大家作了介紹,自然而然地就能創編出相應的遊戲兒歌,也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引導幼兒獨立遊戲

隨著活動的進行,孩子們一定很想自己去獨立遊戲,此時我將孩子們領到了戶外。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活動慾望,我設計這一環節讓孩子們自由結伴開展遊戲活動。活動前,我會鼓勵他們開展仿編的兒歌遊戲活動。

這樣能充分滿足孩子們的活動慾望,孩子們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開展遊戲,玩他們自己創編的喜歡吃的遊戲,教師提供了給他們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