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

說課稿2.13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1

一、活動設計

此教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幼兒無論在園或在家,無時無刻都會和同伴發生聯絡。但到了大班,我發現幼兒之間矛盾逐漸增多,這是由於大班幼兒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見,在一起時很容易發生衝突甚至攻擊性現象。所以針對我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主要以幼兒的情感、認知、接受能力為前提。

活動難點

側重幼兒自由結伴講述部分。初步學習人際交往技能,體驗同伴交往的樂趣。通過小組討論,集體評價,遊戲活動等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瞭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2、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樂意與同伴交往。

3、體驗與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樂趣。

三、 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6張呈半圓形擺放的桌子。

2、物質準備:幼兒自帶一至兩樣食品,多媒體動畫。

3、經驗準備:事先和幼兒一起回憶與同伴交往的經驗。

四、活動過程

1.幼兒齊搬桌子,按老師要求和同伴一起佈置環境:

①.分小組分任務。

②.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

2.共同討論:

①.你剛才和誰合作?為什麼和他合作?

②.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麼嗎?

③.什麼叫同伴?

④.那自己和同伴有什麼區別?關係又是怎樣的?

⑤.什麼樣的人能稱為同伴?

3.自由結伴講述:

①.我的同伴是誰?

②.我們怎樣成為同伴的?

③.我們在一起發生的一件有趣或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

4.個別講述:

“我的同伴”,教師總結。

5.觀看多媒體動畫:

評議這樣的同伴對不對?好不好?為什麼?(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兒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6.遊戲體驗:

遊戲:找朋友。由於我們班幼兒平時音樂活動中教師都很注重幼兒找朋友邊唱邊表演。所以此次活動教師邊彈奏各種教過的歌,請幼兒起立找同伴一起邊唱邊表演。

7.延伸活動:

共同品嚐幼兒帶來的食品,可相互交換分享,在輕鬆的環境中結束活動。

五、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2

一、說設計意圖

今天我給大家展示的是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交通規則我知道》。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我們都知道,交通安全無比重要,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安全意識淡薄,沒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所以增加交通安全知識是必要的。幾次帶幼兒外出活動,儘管老師多次強調注意交通安全,可總會有幼兒在路上東張西望、追追打打。一到橫穿馬路時,很多幼兒駐足不定,不知所措。面對這些即將升入國小,但還缺乏遵守交通規則意識,也不知具體要遵守哪些交通規則的幼兒,我覺得很有必要讓幼兒瞭解、認識交通規則,萌發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加強自我保護,提高危險防範能力,讓孩子真正地走進社會這個大家庭。這也符合新《綱要》所提到的"選擇的教育內容既貼進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同時也符合《綱要》中"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元號的興趣"。標誌以其形象性、直觀性、知識性、實用性等特點運用廣泛,併為幼兒理解接受,讓幼兒掌握生活中常見的標誌的內容含義,有著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為此我選擇並設計了這個活動。

二、根據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社會經驗,我設計了一下幾點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及實際情況,此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嘗試瞭解各種不同的交通標誌圖,能用完整、流暢的語言正確表達它們各自的作用;

2、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得到提高;

3、體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其中活動難點是解讀交通標誌圖。活動重點是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

三、說活動準備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裝置,能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為了使本次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富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交通標誌圖"的資訊圖片。

2、立體的交通標誌(停車標誌、紅綠燈、左右轉彎標誌),"十字路口"場景佈置。

3、教師事先與一位交警取得聯絡。

4、多媒體課件:

(1)喧鬧的馬路;

(2)正確的交通行為與錯誤的交通行為畫面(內容有:紅燈車停,行人過馬路走斑馬線;行人靠左走;在馬路上追車奔跑;在馬路上玩耍、拍球等;過馬路跨越護欄;行人走天橋。)

(3)配樂兒歌。

四、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活動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電教演示法:以多媒體課件再現生活情境,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活動生動活潑、直觀;

2、提示法:在活動中教師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於幼兒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的知識和發展智力;

3、交流討論法:在活動中適當的讓交流討論,有助於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

五、說學法

整個活動,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本活動我採用了"觀察法、猜測法、講述法、遊戲體驗法"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玩一玩,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六、說活動過程

要想使活動目標順利實現,要想活動的重難點得於突破,那就要取決於活動過程的開展。本次活動將以"遵守交通規則"為話題,以"設定懸念,觀看交通安全事故視訊"為切入點,通過"討論交流、瞭解標誌"、"交警指導、遵守交通"、"欣賞兒歌、歸納小結""模仿遊戲、體驗生活"四個主要環節,提高孩子獨立在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識,學習保護自己。

第一環節:我以"蘭蘭的爸爸去幼兒園的路上發生了可怕的事情"設定懸念引導孩子觀看交通事故視訊,直觀地再現了生活情景,很快將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該活動中來。緊接著提出"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故?""馬路上為什麼要有紅綠燈?"等問題,啟發幼兒積極思考,討論交流。通過交警解答,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形成了生生互動,師幼兒互動合作學習機制。為下環節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第二環節:解讀交通標誌圖、瞭解標誌的作用,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在。標誌是社會生活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符號,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車輛穿梭的馬路上,除了紅綠燈這個交通標誌外,你還看見過什麼交通標誌?"引發幼兒持續探究、學習的願望。 建構主義理論提示我們,在教學中,要幫助孩子利用情景、協商、對話等環境要素,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為此,我通過展示師幼共同收集的各種交通標誌圖,讓孩子在"標誌"情景中,與標誌零距離接觸。通過看、聽、找,幫助幼兒認識常用的交通標誌,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正確表達它們各自的作用。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

第三環節:交警指導、遵守交通。在這一部分,通過以交警考考幼兒的形式,引導幼兒判斷分析課件中所出示的常見的交通行為畫面,幫助幼兒瞭解哪些是正確的交通行為,哪些是不正確的交通行為,掌握正確的行走方法。活動中,交警的參與,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高漲起來,而交警及時適當的應答和肯定,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第四環節:欣賞兒歌,歸納小結。這是一個過渡環節,目的是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兒歌聲中,進一步掌握過馬路的正確方法。兒歌內容簡單,朗朗上口,句子工整、押韻,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很快就記住了過馬路的正確方法,讓孩子緊張的注意力得到暫時的蔬緩,為下一個遊戲環節作鋪墊。

第五環節:模仿遊戲、體驗生活。這是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也是本次活動動靜交替原則的體現。通過上面幾個環節的學習,孩子們對常見的交通標誌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瞭解。為了讓孩子們的知識、能力遷移到日常生活中,體現教育寓生活、遊戲之中。我組織孩子們和交警玩"過馬路"的遊戲,通過交警的指揮,交通標誌的提示,形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安全意識,提高保護自己的能力。

七、說延伸活動:

幼兒的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因此

1、課後教師可將交通標誌圖放入語言區,讓有興趣的幼兒繼續探索。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充分利用適當時機對幼兒進行遵守交通規則的練習和教育。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說亮點:

整個活動,有三大亮點。

第一、注重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活動當中,我整合了社會、健康、語言等領域的內容,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知識、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第二、活動設計體現了幼兒的認知特點,從設定懸念,再現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活動過程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動靜交替的原則。

第三、活動中我採用"請進來"的辦法,把交通警察請進課堂,給孩子們講交通知識,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活動中因為有交警的參與,幼兒學習興趣很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體現了活動的開放性和真實性。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3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禮儀教學活動《爭做文明小市民》,下面,我將從設計思路,教學準備,教育方法,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設計思路:

文明禮儀是展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現,更是衡量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綜合水平的重要標尺。《幼兒園工作綱要》明確指出,我們要擴充套件幼兒對社會生活環境的認識;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激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為了促進幼兒學習文明禮儀,增強自身素質,做一個文明小市民,我將通過適當的語言引導,遊戲競賽,繪畫表現等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其符合目的性的發展,所以設計了這節禮儀活動課《爭做文明小市民》。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點,對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社會領域提出:教師教學目標要以社會領域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確定。因此,我認為,在整個活動中要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整個活動中起一個引導和支援的作用,和孩子們一起活動,一起感受,下面我將從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動的目標。

(1)情感上: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力上:積極參與遊戲活動,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3)認知上:提高對社會公德的判辨能力,萌發做文明市民的美好願望。

(4)重難點:根據目標,把如何做一個文明的小市民設為重點。我把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萌發做文明市民的美好願望設為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結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地制宜的選擇材料,我做了一下兩方面的準備:

物質準備:ppt課件,水彩筆,白紙,對錯牌,記錄板,小紅花。這些都是為了更直觀的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活動過程。

知識的準備:幼兒對我們生活的城市有一定的瞭解,對有一些禮儀也有一定的認識。

四、 說教法,學法:

《綱要》中強調,幼兒是中心,整個教育活動要以幼兒的學習興趣特點,尤其是幼兒已有經驗來進行,在活動中教師要作為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來參與整個活動,根據本班的幼兒特點,我分別運用了提問法,直觀演示法,遊戲競賽法。

(1)說教法

1、提問法: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問幼兒,並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回答。我的提問並不需要單一的答案,而是改成開放式的提問如:"你覺得家鄉美嗎?哪裡美?看完視訊後你有什麼感受?等類似開放式的問話,這樣,既可以啟發幼兒的思維能力,也能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多給予他們說的空間。

2、課件演示法:配合談話,把視訊呈示給幼兒,來表現家鄉的美麗,既激發了幼兒的觀察力,又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多給予他們看的空間。

3、遊戲競賽法:遊戲應該是我們幼兒園的主要活動,結合大班的特點,我設計了遊戲競賽環節,不僅能增加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多給他們玩的空間。

(2)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以幼兒為主題,圍繞主題,突出重點,抓準難點,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全面發展,也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遊戲競賽法,練習法。

1、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談話,可以發展幼兒的思維,傾聽能,口語表達能力。

2、遊戲競賽法:陶行知老先生曾經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正是體現了綱要的精神。具體遊戲是根據手上的對錯牌判斷圖片中人的行為正確與否。

3、練習法:這裡指的是繪畫表現,以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已有的知識、觀念,並培養相應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中圍繞目標,動靜交替,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的過程:

(一) 談話,匯入活動。

需要過渡, 提問:我們的家鄉叫什麼名字?你們覺得家鄉美嗎?哪裡美?(這樣直接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二) 觀看視訊,啟發幼兒說出感想。

1、教師播放視訊,幼兒欣賞。

2、提問:片中有哪些景點,你還知道哪些景點?看完視訊後你有什麼感想?

3、教師小結城市的美景。(讓孩子直觀欣賞,初步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 觀察本地市民行為圖片,引導幼兒分辨是非。

1、提問:看了視訊,圖片,我和你們一樣,都覺得我們生活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那你們知道為什麼會越來越美嗎?

2、過渡語:城市的美麗和我們每一個都分不開,只有我們每個人都熱愛這座城市,愛護我們的環境衛生,做一個文明的好市民,才能使我們生活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

平時,我見過不少這裡的市民,我把他們的行為拍了下來,請你們來當評判員,看看他們做的對不對?

3、展示ppt,幼兒討論,分組,並進行分組舉牌比賽。

4、總結出文明市民的標準。(守法,講衛生,愛護公物,舉止文明,幫助他人,健康生活···)(通過分組遊戲競賽的方式,對社會公德有一定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並總結出爭當文明市民的標準。)

(四) 學做一名好市民。

1、討論:如何做爭當文明小市民。

2、那我們把剛才說的畫下來,貼到我們的作業欄,提醒別人也要做文明的市民!(孩子們把自己所想的在紙上表現出來,對之前的活動有一個鞏固,也有一定的拓展。)

六、說活動的評價和反思

本此活動,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發展特點來設計的。活動中的亮點就是:我遵循了《綱要》中"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原則和精神,滿足了孩子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當然,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社會公德也不是一節課可以學會的,這需要我們老師,家長,整個社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希望教師多設計這樣的活動課程,讓每個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活動名稱:社會《一分鐘》。

我們對孩子一日生活進行了觀察和分析,不少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有有磨蹭習慣的幼兒很多。在家中,幼兒磨蹭的行為習慣更為嚴重,特別是早晨起床讓家長很頭痛。所以來園時間晚,有30%的幼兒每次晨間桌面操作材料都玩不到。大班孩子將要升入國小,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現狀急需改變,於是,我設計組織了這個社會學習活動。

二說學情

我們大一班的孩子大多都在6歲左右,有了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孩子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了提高。我班男孩子多,較為活躍,也喜歡操作活動,樂於思考,大膽發言、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有了提高。雖然一部分幼兒發言韓還是比較被動,但通過操作體驗後,我想能夠表達他們的想法。

三說目標

1、知道時間的價值,初步樹立時間概念。

2、體會一分鐘的長短,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

大班幼兒逐漸開始理解時間和生活的關係,如知道每個星期那天玩大型器械,哪天開展角色遊戲。知道幾點上學、幾點午餐,幾點放學,但是對具體的時間長短的概念是模糊的。我設計上述目標適合班內孩子目前的年齡特點和近期教育目標相一致。同時目標具體,可操作。

 四說準備

1、故事中元元晚起床導致遲到的系列圖示。

2、一分鐘沙漏一個。

3、幼兒操作用材料:衣服、被子、繩子、圖書、剪紙材料等人手一份。

4、事先完成的幼兒早晨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點時間調查表每人一份其中物質準備是前面三項,第一項是幫助幼兒理解元元遲到是因為浪費時間;第二項沙漏在開始和操作部分都要用到,這個教具可以讓幼兒清晰感受到時間的長短和流逝過程,從而督促幼兒抓緊時間做事;操作材料是讓幼兒體驗時間的長短。第三項是知識經驗準備,先讓幼兒對做具體事情需要化多少時間有個粗淺的認識,為活動中的交流討論提供材料。

 五說流程

整個活動一共有三個環節。

一是初步感受時間運用故事《一分鐘》匯入,初步瞭解故事中的元元小朋友因為懶床一分鐘導致遲到20分鐘的結果。

二是體驗一分鐘的長短這個環節是在操作中體驗一分鐘的長短。這個環節分兩塊,先是認識一分鐘沙漏,讓幼兒靜靜地感受一分鐘時間;然後說說一分鐘可以幹多少事情,接著幼兒操作交流教師總結。

三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

這一環節通過交流調查表,明白同樣做三件事,為什麼有人用的時間長,有人用的時間短。從而知道時間不等人,學會抓緊時間做事。

 六說教法、學法

教法包含:直觀圖示法、提問法等,學法包含:操作體驗法、討論法等在第一個環節中,我運用故事匯入法初步感受時間。在講述故事後提問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元元只是在床上懶了一分鐘,最後到學校卻遲到了20分鐘?”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明確晚起床一分鐘為什麼會遲到的,我再用直觀的圖示法讓幼兒明白元元是因為浪費了時間而遲到的。圖示為:①晚起床一分鐘→②十字路口遇紅燈耽誤時間→③沒趕上公共汽車走著上學,耽誤時間→④上課遲到20分鐘。但是,一分鐘到底是多長呢,其實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還是不清晰的。

在第二環節中我運用體驗和操作法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我提問:一分鐘到底有多長?這是時間沙漏,是一個計時工具,裡面的沙子全部流完就是一分鐘,現在咱們就靜靜地等一分鐘,看看一分鐘到底有多長?

接著讓幼兒自由講述:一分鐘是長長地還是短的?一分鐘可以幹什麼事情?

然後向幼兒介紹準備的材料,請幼兒自選一份材料,計時操作一分鐘操作。操作後交流:我用一分鐘做了什麼事情。老師小結:一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幹這麼多事情,我們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鐘的時間!

第三環節中重點運用討論法交流自己的調查記錄表。首先交流調查結果:幼兒說一說自己幹完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並根據幼兒所說時間的長短來比較大小。

讓幼兒通過比較得出:做同樣的事情,用的時間越短越好。教師總結: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樣的事情,動作慢了,就會花很長時間,動作抓緊了,同樣一分鐘就會做很多事情。

活動延伸:開展制定作息時間表活動,強化珍惜時間的行動。

教學反思:

活動中的材料與環境的投放,為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創設了一定的條件。如孩子在看大鐘體驗一分鐘中,瞭解到了一分鐘就是60秒,在嘗試做一件事體驗一分鐘時,孩子通過自己做事,體驗到了短短的一分鐘,卻可以做許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在活動中我又為孩子創設了許多體驗後的交流時間,讓孩子們毫不拘泥的大膽講述,擴充套件了已有目標的涵義。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說課稿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xx,希望今天我能給大家帶來輕鬆的十分鐘。今天我的說課內容是大班社會活動《電話禮儀》。

《綱要》社會領域目標明確提出:“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電話是幼兒熟悉並經常使用的通訊工具,正確的接聽、撥打電話是幼兒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和交往規範。大班的幼兒平時已經有多次撥打電話的經驗,同時,隨著幼兒生活範圍的擴大和交往需求的增多,與人通過電話交流溝通已經成為幼兒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有些幼兒在接聽、撥打電話時常常出現不文明的行為,這不利於幼兒建立起和諧的人際交往關係,也從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因此,幫助幼兒習得電話禮儀,文明與人交往是必要的。本次活動主要通過情境演示、討論、操作等方式幫助幼兒學習正確、文明接打電話的語言和行為,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禮儀素養和親社會行為,這也是幼兒社會教育的重要部分。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學活動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我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和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我確定的活動目標是:

1。知道並掌握撥打、接聽、轉接電話的禮儀要求。

這條目標的設定,主要是從認知的角度,讓幼兒瞭解並掌握打電話的禮貌用語。

2。在活動中感受打電話的樂趣。

設定這條目標,主要是從情感的角度,讓幼兒獲得文明打電話的樂趣。

3。在模擬遊戲、討論、操作等活動中鞏固禮貌待人的行為習慣,進一步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判斷力和人際交往的主動性。

設定這條目標,主要是從行為技能上,通過模擬打電話遊戲、圖片操作等活動,鞏固禮貌待人的行為習慣,發展幼兒語言表達等能力。

(我把目標一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在認知上,掌握撥打、接聽、轉接電話的禮儀要求。)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

1。經驗準備:

(1)幼兒已有打電話的多次經驗。

(2)教師與配班老師事先準備好一段電話禮儀示範表演。

2。材料準備:圖片3種,自制迷宮圖等操作卡2類,筆、橡皮、五角星貼紙若干,電話機2部。

《綱要》強調以幼兒為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為了使活動新穎有趣,我採用以下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

1。討論法討論法是一種體現教學民主、充分調動幼兒思維的好方法,通過互相討論,自由發表,讓幼兒從中獲得正確的社會行為規範2、演示法通過出示情景圖片、情景表演等,直觀、形象的展示給幼兒,提高幼兒學習情趣,啟發幼兒接打電話的文明行為的意識。

3。行為練習法讓幼兒通過不斷的嘗試,操作練習和表演,在活動中自主自覺地學習,鞏固和豐富了幼兒接打電話的知識與經驗。

接下來介紹以下教學過程,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

首先,出示電話機,讓幼兒學習撥打電話、接聽電話、轉接電話的禮儀。在對電話禮儀認知的基礎上,利用圖片進行辨析和操作,鞏固並拓展電話禮儀經驗。

環節一:出示電話機,匯入活動,調動幼兒已有經驗環節二:學習打電話的禮儀。

環節三:學習接聽電話、轉接電話的禮儀。

環節四:利用圖片進行辨析和操作,鞏固並拓展電話禮儀經驗。

教學開始,我是這樣設計的:出示電話機引入主題,並提問幼兒:“你給誰打過電話,是怎麼打的?”請幼兒自由表達,並鼓勵幼兒上前嘗試和教師一起玩“打電話”遊戲,(既調動了幼兒的興趣和已有經驗,又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接著我運用討論法,請幼兒集體討論:“剛才的表演中哪些做法是禮貌的?還有哪些不足?”幼兒可以對問題發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見,為第二、三環節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第二個環節是學習打電話的禮儀。教學方式演示法,圍繞著“我們什麼時候需要給別人打電話?”的問題,教師出示3張電子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分別為:過生日打電話邀請好朋友、生病打電話向老師請假、過新年打電話給遠方的爺爺奶奶。(這三種電話情境與幼兒的生活聯絡緊密,有助於幼兒將習得的基本禮儀在生活中學以致用。)首先,請幼兒自主選擇圖片情境和同伴兩兩合作,進行打電話練習,並請幼兒上臺展示,師幼一起分析、總結三種情境下的基本電話禮儀。

第三個環節是學習接聽電話、轉接電話的禮儀。運用行為練習法的教學方法。教師與配班老師事先準備好一段電話禮儀示範表演請幼兒觀看,(內容:紅紅看書時電話鈴響了,紅紅就拿起話筒:“喂,您好。請問您找誰?”“你好,我找你媽媽,她在家嗎?”紅紅說:“請稍等,我馬上讓媽媽來接。”媽媽來接電話了,說:“你好!……再見。”)讓幼兒回憶錄像內容,並練習學說:“喂,你好”;“請稍等”。組織幼兒與同伴討論:“假如要找的家人不在家該怎麼辦呢?”引導幼兒選用合適的方法轉告他人。這也就成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最後幼兒和教師練習接電話,鞏固剛才所學。

第四個環節是利用圖片進行辨析和操作,鞏固並拓展電話禮儀經驗。此環節我採用讓幼兒辨析和操作訓練的方式拓展和鞏固電話禮儀知識與經驗。首先,出示不同小圖片提出問題:“這些圖片中的小朋友接、打電話時有禮貌嗎?”請幼兒辨析回答。(引導幼兒說出:“當他人休息時不要打幹擾電話;當對方要找家人接電話時,一定要主動轉達,而且不要隨便結束通話電話;特殊電話如119、110、120都不能隨便打。”)接著請幼兒進行操作訓練:看看這些卡片上誰是有禮貌的小朋友?貼上電話禮儀之星獎花;並幫助卡片上的小朋友連上電話線。此環節將電話禮儀知識巧妙融合,不僅新穎有趣,且有助於幼兒自主自覺地學習。

活動延伸1。日常生活:引導幼兒主動給生病在家的同伴打個電話,送去問候。

2。家園共育:讓家長鼓勵幼兒撥打好朋友電話、主動接聽電話,並使用禮貌用語。

小結:

以上是我對大班幼兒社會教育活動電話禮儀的設計。採用讓幼兒先認知,再練習的設計思路,即讓幼兒先學習撥打、接聽、轉接電話的禮貌用語,然後利用圖片讓幼兒在操作、模擬遊戲等活動中訓練並拓展電話禮儀常識,鞏固禮貌待人的行為習慣,在這一活動中,也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判斷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