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八篇

說課稿1.77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八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安徽省合肥市和平國小的鞏凡。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的第14課——《埃及的金字塔》。

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的程式進行說課:

一、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築歷史,著重描寫了外觀巨集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採用的方法,讚美了古埃及人民傑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幹。整篇課文條理清晰,語言平實,描寫細緻。

學情分析:

對處於國小高年級學段的五年級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較為紮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語言感悟能力。但由於孩子們沒有去過埃及,所以對金字塔缺乏瞭解和具體形象的感知,對文中語言文字的描寫很難在腦海中形象化,課堂容易顯得沉悶、枯燥。因此,充分發揮資訊科技與文字的優化整合,從而拉近與文字的距離。

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金字塔的特點,悟後朗讀。

教學難點:

以金字塔的建造過程為突破,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根據以上的教學分析,我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悟後朗讀。

過程方法目標:

1、利用資訊科技與文字的整合,感受金字塔的特點。

2、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與他人討論、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激發學生對世界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

為了有效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下的教學環節。

三、教學過程:

1、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不讓課堂顯得沉悶,我在一上課就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彷彿是去埃及觀光,從而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化抽象為直觀,體悟之後朗讀

(1)數字具體化,體會特點

感受金字塔的特點是本文的重點,課文在介紹時出現的只是一系列的數字。(出示原文數字點紅)這些是抽象的,無畫面的,孩子們只能淺層次的、機械的告訴我們金字塔高、大,但如何高、如何大、如何巨集偉,還體會的不夠深刻、具體。於是我抓住了幾組數字,讓它們和周圍的事物作對比,將它們具體化。

(出示樓房對比圖)“146米、40層”的高度,和我們普通的住宅樓作對比,相當於幾個疊加的高度呢?學生很快得出“6個還多,需要費力的仰頭才能看到頂。”有了這樣真實的感受,自然體會到金字塔的高。

(出示巨石文字)文中“平均每塊重2.5噸,共有230萬塊”。這2.5噸有多重,230萬塊代表著什麼,孩子們無法有具體真實的體會,(出示和大象的對比)通過巨石和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作比較,知道平均2塊巨石就相當於一頭成年大象的重量,這230萬塊相當於115萬頭成年大象的重量之和,這樣一來,這一塊塊巨石就像加在孩子們的心中,情感自然流露:金字塔真巨集偉啊!

將數字還原成直接的生活體驗,學生們彷彿站在金字塔腳下抬頭仰望,彷彿親自去抱抱巨大的石塊,抽象的數字在腦海中形成了具體的畫面,引領他們深入體味語言文字,課堂上學生們悟得好,讀得好。(出示學生朗讀片段)

(2)動畫再現,瞭解建造過程

如此偉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這是突破難點的關鍵。(出示課文文字)文中介紹的是概括、抽象的,學生僅僅通過這段文字的描寫是無法清楚瞭解建造的過程,於是我播放了一段動畫(出示建造動畫)。動畫的演示解決了這個難題,學生直觀瞭解了書本上的文字,也形象的理解了建造的過程,此時,我讓學生們畫出文中與動畫演示相對應的文字,再讀一讀。讀過之後,再將動畫與文字相結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將直觀與抽象融合,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了解了建造的過程和不容易就自然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出示學生髮言的片斷)本課的難點也就輕鬆突破了。

3、利用網路資訊,創新作業設計

資訊科技的運用不僅表現在直觀演示上,還應運用在網路學習資源與文字材料的結合上。我將事先在網上查詢到的有關埃及文明的專題網站展示給學生看,(出示網站和部落格專版)由於埃及文明的神祕和課文篇幅的有限,學生們對埃及很感興趣,但不能深入,看到了這些網站,他們個個躍躍欲試。於是我讓他們回家查詢資料,豐富課外知識,將自己的所得、所感發到我部落格中的一個專版中,將文字知識延伸到更廣闊的空間中,還改革了傳統的作業設計。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學反思:

1、資訊科技運用,成為了學生有效學習的好幫手。

通過欣賞直觀、形象的錄影視訊、動畫演示,實現了從紙面閱讀到螢幕閱讀,從純文字閱讀到全面立體式閱讀的轉變,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提高了教學效率。

2、資訊科技的運用實現了對抽象文字的形象內化,再將這種內化轉化成個性理解後的朗讀,使學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意識,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文字語言的感悟和內化。

3、利用網路蒐集資料,可以獲取大量的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強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以上就是我對《埃及的金字塔》一課的說課內容,還望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

(一)教學目的

針對文章特點,本組課文訓練重點及課文在本組中的安排,確定本課的教學目的為: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精彩、糟糕、謄寫、溼潤、一篇、出版、謹慎、引入歧途。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

3、瞭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對父母評價的理解。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是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的。

基於此,確定第一課時的教學目的為:

1、讀準生字字音,正確認讀下列詞語:精彩、糟糕、謄寫、溼潤、一篇、出版、謹慎、引入歧途。

2、正確、流利、比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悟父母的不同評價。

確定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及難點為:引導學生感悟父母的不同評價。

二、說教法

新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形式的形成。”前蘇聯教育家列。符。贊科夫也曾指出:“讓學生們自己提出目標,擬定行動計劃,可產生一種強有力的動機,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務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基於此,結合教學要求、教材特點,在本課時教學中,從看題目質疑入手匯入新課,以親切、平等的談話引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激勵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力求建立起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三、說學法

1、課前:回憶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對你做過的一件事,父母卻有截然相反的評價。如果有這樣的經歷,請寫在日記裡。這一環節的安排,既為新課的學習打下伏筆,又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做好鋪墊。

2、課上:自主、合作、探究。具體表現在自主選擇讀的方式;在一定範圍內自主選擇合作伙伴;自主選擇探究的方式。通過讀、思、議、寫學習課文。

3、課後:自學生字。

四、說教學程式設計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下面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式設計:

(一)直接板書課題,生看題目質疑。

在這一環節,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學生的好奇心就越強,興趣就越濃,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維就越活躍,學生也從一個接受者的角色轉化為一個探究者。並且,為學生初讀課文指明方向,激起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

教師對有價值的問題及時予以肯定並過渡到下一環節: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說明你們很愛動腦。那麼這些問題的答案到哪裡去尋找呢?

(二)帶著質疑時所提問題初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1、學生以各自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小聲讀,也可以默讀、站起來讀。

讀的方式的自主選擇給了學生寬鬆的自讀自悟的空間,而且有效緩解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情緒。

2、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讀後的收穫。教師相機點撥。

3、小結,引出本課時重難點,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通過自讀課文,我們瞭解到面對孩子的詩,父母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一個說“精彩極了”,一個說“糟糕透了”。此時,你的腦中又產生了什麼疑問呢?(生答)是呀,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嗎?

這第二次質疑,進一步激發起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三)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學生可以自讀思考、圈畫、批註,也可與同桌或前後桌同學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此環節給了學生自主選擇探究方式,(在一定範圍內)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的自主權。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並將讀、思、議、寫相結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並用,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

(四)交流、點撥,化解難點。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聯絡實際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在平等寬鬆的氛圍中交流互補。使學生對課文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變到質變。

(五)四人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理解。

(六)適時小結並提示第二課時內容:

同學們是幸運的,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們現在就領悟到了父母那截然不同的評價所飽含的愛。而本文的作者感悟到這一點,卻是在成年以後。他是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的評價中所飽含的愛的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內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編的第12冊第四組教材的首篇重點講讀課文。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為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這是一篇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專案,發展語言、啟發思維、啟迪智慧的好課文。

二、教學目標

本組教材讀寫的訓練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教學時,應當把這一練重點有機地融進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知道草船借箭這件事有它的前因後果,文中每個細節也有它的前因後果。讓學生在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和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後果的方法,並能在學習本組教材的後兩篇課文中加以運用,進一步提高閱讀的能力,並領會其在作文上的作用。基於此,教學目標為: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傑出的才幹和顧全大局的廣闊胸懷。

2.理清文章敘述的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領會其在閱讀和寫作中的作用。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會用“委託”、“輕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學習從重點詞入手讀懂課文、探究課文的讀書方法。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圍繞上述的第1、2 、4進行。教學重點是“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學難點是“瞭解諸葛亮借箭為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啟發誘導,變“教”’為“導”,變為學生探索、發現的過程。針對訓練的重點專案和課文的特點,設計富有思考價值的重點專案,和符合課文特點、富有思考價值的、多層次、多梯度的問題來導讀課文,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三、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的教學方法為:

1.採用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採用“導讀法”教學。導之以讀、導之以思、導之以說、導之以寫、導之以疑。分頁標題#e#

3.採用實物演示法教學。實物演示起著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此外,運用講讀法、板書法等,多法並舉,目的在於變閱讀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為“清清楚楚一條線”。

四、學法指導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教師要成為“善教者”,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因“方法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根據本課特點,著重指導學生運用下面三種方法學習課文:

1.以課題的“借”字為線索:為什麼借箭?怎樣借箭?借箭的'結果怎樣?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2,從重點段入手,加強字、詞、句的訓練,避免面面俱到,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3.抓重點詞語“神機妙算”設疑導讀,以詞繞文,串珠引線,深究事情的前因後果。

五、教學程式

1.複習引入

複習舊課的目的在於溫故知新,為新課作墊鋪,使教學前後銜接。

(1)請一位同學說說草船借箭的前因後果,分別用四個字概括。

(2)諸葛亮為什麼敢於向周瑜立下軍令狀,保證三天之內籌得千萬支箭?請從課文中找出一箇中心詞概括說明,並用上“因為……所以……”(板書:種機妙算)

(3)“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你能從這個詞語提出什麼問題?

2.導之以讀

通過插問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諸葛亮怎樣神機妙算?分別體現在課文什麼地方?為進一步深究因果、回答問題奠定基礎,達到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目的。

生(先讀):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等諸葛亮排程。

師(插問):那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在算?

生(接讀):第一天……去了就知道。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吩咐……朝北岸開去。

師(插問):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麼?

生(接讀):這時候大霧漫天……船已經*近曹軍的水寨。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一邊大聲吶喊。

師(插問):諸葛亮又“算”到了什麼?

生(接讀):魯肅吃驚地說……天亮了就回去。

師(插問):諸葛亮“算”準了沒有?

生(接讀):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箭好像下雨一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種妙法是什麼?分頁標題#e#

生(接讀):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兩邊的草把子插滿了箭。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要追也來不

3.導之以思

這一環節的教學。抓“神機妙算”一詞,出示兩道思考題,深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究竟“算”到了什麼。思考題(一)採用“扶”的方法,指導讀書方法。思考題(二)採用“半扶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其教學目的是運用讀書方法,實現學法遷移運用。

思考題(一):諸葛亮神機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麼?劃出有關句子,用四個字概括,說明了諸葛亮懂得什麼?首先引導學生指讀有關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船已經*近曹軍的水寨。”再指導學生摘錄句子中的“大霧漫天”,最後啟發學生明白:諸葛亮能預測到三天之後“大霧漫天”,是因為他懂天文。思考題(二):諸葛亮神機妙算,他又“算”到了什麼?

劃出有關句子,用四個字概括。曹操說的話體現了他是個怎樣的人?先指導學生看插圖,聽魯肅和諸葛亮的談話錄音,再讓學生摘錄句子中的“不敢出兵”,從曹操說的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用兵謹慎、多疑的人。諸葛亮敢斷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他深知人心。

4.導之以練

“練”就是課堂練習,出示練習題,放手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學法、獨立思考的能力。練習題: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種妙法,劃去有關句子,分別用八個字概括。

先檢查、討論概括為:繩索連線、朝北開去;一字擺開、擂鼓吶喊:掉轉船頭、逼近水寨,齊聲高喊、駛回南岸。再讓學生反覆朗讀有關句子,加深對四種妙法的理解。

5.導之以說

思考題: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種妙法,妙在什麼地方?說明了什麼?這道思考題,有一定的難度,可使用實物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悟出各法的奧妙:“繩索連線”使霧中的船不會離散,“一字擺開”是為了擴大受箭的面積,“掉轉船頭”既能船兩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為迅速撤兵做好準備,“駛回南岸”是說明諸葛亮曉得地理。這一環節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口頭的表達能力。最後,利用板書總結課文,明確因果,再佈置作業預習第一、二段,以果尋因,落實本組課文的訓練專案。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景陽岡》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然後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最後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在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點,前兩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岡,不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而且表現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和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為寫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課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難忘。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錶現武松打虎時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文章寫人虎相遇時,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等動作,把老虎凶猛殘暴、讓人生畏的氣勢顯現無遺。而武松只是“閃、躲”“閃”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內涵有些不同。“閃”是閃避,即迅速側轉身子躲避,它表現了武松動作敏捷、武藝高強。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襲擊,“閃” 是本能反應,說明武松動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離開或隱蔽起來,使人看不見。“躲”是有意為之。閃和躲,同時說明了武松既有優秀的本能又有沉著冷靜和勇敢無畏的性格。

文中寫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寫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處,而每一處所用的動詞均不一樣。這些動詞,用得無一不是恰到好處。請看:“靠、提、拖、插、拿、掄、劈、丟”,這些動詞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強、無畏的性格特點。

當武松躲閃過了猛虎的“一撲、一掀、一剪”之後,便立即轉守為攻。在文中,這部分內容又準確地運用了幾個動詞“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神采飛揚,打虎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

再看,經過一場惡鬥,打死了老虎之後,武松的精力已經耗盡,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會兒,隨後,便“一步步挨下岡來”。一個“挨”字,可以說比用任何一個表示“走”的意思的動詞更合適不過了。它精確地寫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鬥後,手腳疏軟、筋疲力盡的狀態。武松畢竟是血肉之軀,經過一場激烈的人虎相搏後,他疲勞了,睏倦了,這是很自然的現象。這樣的描寫,非但無損於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樸實、豐滿、逼真、可信。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氣概,體會其豪放、勇敢、機智的性格,並能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從而進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同時,在閱讀中積累閱讀名著的方法。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是課文重點,也是教學重點;瞭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

(1)認識“倚、著”等19個生字,會寫“岡、飢”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晌午、篩酒”等詞語。

(2)指導學生遇到難理解的詞語,聯絡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把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弄清楚,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能簡要的說一說故事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等了解人物的特點,瞭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5)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聯絡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瞭解人物的特點,瞭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3.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聯絡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把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弄清楚;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等了解人物的`特點,瞭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三、說學情:

我國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這本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是課程標準推薦閱讀書目之一。學生在此之前的學習或生活當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觸,影視節目在多次滾動播放。因此,他們對其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有所瞭解,但這種瞭解不夠深刻、全面,在學生平時的閱讀中,他們大多隻關注故事情節,而忽略了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教學中帶領學生通過對重點段落章節的閱讀、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深入地瞭解它的表達方法。並通過片段教學引導學生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欣賞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選用“自讀、自悟、自得”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理解課文內容,積累閱讀方法。展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2.說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自主閱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讀中發現”,引導學生積累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學會讀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激發探索,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達到讓學生“會學”的目的。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流程:

1.交流小說,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交流激趣。

由欣賞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主題歌《好漢歌》入手,引出對《水滸傳》的探討和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了解《水滸傳》的創作背景、語言技巧和描寫人物的筆法,初步瞭解《水滸傳》的語言平實樸素、準確、洗練而生動,富於濃烈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個性;在描寫人物上,粗筆濃墨,色彩絢爛,酣暢淋漓,神情面貌如見其人。無形中拉近了欣賞與《水滸傳》的距離。

(2)匯入課題。

在拉近了學生與《水滸傳》距離的基礎上,匯入課題,並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和景陽岡的有關資訊,進一步拉近了學生和文字的距離,調動了學生閱讀文字的興趣。

2.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本課生字新詞數量多,很多詞語都遵照原文,未加改動,與現在的用法差距很大,因此學生理解詞語難度大,在教學中我嘗試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結合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猜一猜詞語的意思,在交流環節教師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理解古典名著中詞語的方法。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指讀完一篇文章後產生的心理感觸,是對課文的整體領悟,是閱讀者通過直覺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課文要點進行大體上的領會和把握。它是閱讀者著眼於全域性,通過自己的主觀認識,綜合運用學過的各種語文知識和語感,對閱讀材料進行巨集觀的理解。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讀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也就是先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有個整體感知。這樣,有助於學生能迅速進入狀況,融入文章,對文章各部分內容的把握與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準確。

在學生初讀課文時對文章的線索有個大概的瞭解,然後總攬全文,並整理線索,這樣學生對文章的情節發展過程就有了總體上的把握,這就為下一步作進一步的細緻的區域性分析作了充分準備。

4.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1)“喝酒”這一部分,主要突顯了語言方面的特點。我先讓同學們默讀這一部分內容,並標註出人物對話,特別是著重標註武松的語言。引導學生在朗讀和分角色朗讀中感受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特點。

(2)武松“上岡”這一部分,作者著重從心理描寫入手。教學中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有關內容,畫出描寫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讀一讀,深入體會,並引導學生在互相交流通過體會武松心理心理活動的變化,感受武松的倔強、固執和無畏的英雄氣概。向學生滲透側面烘托這一表現人物形象方法。

5.“打虎”這一部分,主要突顯了動作方面的特點。教學這部分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動作進行探討和交流。引導學生從“掄、劈、揪、按、踢、提、打”等詞語感受武松虎虎生風,感受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感受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從武松三次“閃”感受武松的“機智”或“機敏”。

6.“下岡”這一部分,主要突顯了動作和心理活動方面的特點。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武松的心理活動感受他的機敏;引導學生探究“挨”字,感受作者用詞的巧妙。

7.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課堂總結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感受課文內容,把握課文主旨,並在理清課文順序的基礎上繼續生如感受人物形象。

在拓展延伸環節,引導學生了解《水滸傳》中許許多多人物都有表現自己特點的綽號,並通過交流了解學生比較熟悉人物的綽號,感受人物的特點或品質,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傳神又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提出有爭議的問題:對於課文中的武松,人們有不同的評價——“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魯莽,不聽別人善意的勸告,虎口逃生只是僥倖。”引導學生在交流中發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教師在講評環節對各種看法都予以肯定,目的是向學生滲透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要辯證的、發展的看待問題,評價事物。

七、說作業設計:

閱讀《三國演義》中自己感興趣的章節,在閱讀中檢驗自己掌握的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鞏固自己學會的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八、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了人物特點,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景陽岡

喝酒——豪放、倔強

上岡——倔強、固執和無畏

打虎——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下岡——機敏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課內容

《人物描寫一組》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講課文。本組教材以“作家筆下的人”為專題,刻畫了一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本課由三個獨立的片段組成,《小嘎子和胖墩比賽摔跤》細緻刻畫小嘎子頑皮機敏、爭強好勝、富有心計的個性;片段二《臨死前的嚴監生》刻畫了愛財如命的守財奴的形象;片段三《“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向我們展示了王熙鳳這個潑辣張狂、口齒伶俐、見風使舵,喜歡使權弄勢的人物形象。作家描寫的每個片段都是人物描寫的經典。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課程目標設計的三個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我特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摘錄課文中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

(2)能通過閱讀感受到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這三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3)能夠通過自主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動腦思考、同學交流、表達反饋的學習過程,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依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這三個人物形象,學習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四、說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為此,我採用以下三種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教學策略:

2、示範—模仿教學策略:

3、以讀促悟策略: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六、說教學程式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我把本課分為三個課時來學習,現在我以第一課時“小嘎子和胖墩比賽摔跤”為例來說教學程式。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節展開。

第一個環節:觀看影片《小兵張嘎》片段匯入新課

藉助電視劇《小兵張嘎》,和學生暢談小嘎子這一人物,建立起與學生已有經驗的聯絡點,縮短本文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一種輕鬆的氣氛和高昂的興趣中展開教學。

第二個環節: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感受小嘎子的人物形象;並請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讀文,使他們在讀中學習表達。同時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在初讀課文和學習完生字詞後,指導學生說一說小嘎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小嘎子和胖墩兒是怎樣摔跤的?這樣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根據學生交流句子的順序朗讀感悟重點,抓住人物的動作來體會人物的形象,讓學生邊讀邊感悟,邊讀邊想象,體會人物的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把文章中的摔跤片段概括成幾句話,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動詞如:(1)倆人把“槍”和“鞭”放在門墩上,各自虎勢兒一站,公雞鵮qian架似的對起陣來。

什麼叫“虎勢兒一站” “公雞鵮架”?神態是怎麼樣的?是一雙怎麼樣的眼睛?手和腳又是怎麼放的?請學生做一下動作。並讀出老虎的勇猛,把這種逼人的氣勢讀出來,更加虎虎生威些,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並且默讀課文,進行品讀,感悟,進一步感受小嘎子的形象。這時,不僅引導學生抓住動作描寫,還隨機引導學生關注人物心理描寫,真正做到走進人物內心世界。同時,不忘感受胖墩兒的形象,從另一面看到嘎子的性格特點。而這些環節滲透著讀書,讓學生讀中感悟,悟中讀文。

第四個環節: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本著“走進文字——深入文字——走出文字”的理念,我佈置了這樣的小練筆

小嘎子和胖墩第二次比賽摔跤引導學生通過剛才的學習,看到兩個特點鮮明,天真可愛的少年形象。同學們也一定注意到了徐光耀爺爺把這兩位人物寫得如此鮮活,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麼來進行描寫呢?(主要是動作描寫,兼有語言和心理描寫)

那麼第二次比賽,他們會比什麼呢?小嘎子會想到使什麼巧招兒呢?請大家抓住人物的動作和其他描寫方式,展開想象,寫一寫嘎子和胖墩兒的第二次比賽片斷。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 ,這個片段的板書我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22、人物描寫一組

小嘎子 和 胖墩兒比賽摔跤

氣勢逼人 站 摔跤慣手

機靈鬼透 轉 憨厚沉穩

鉤 贏得勝利

結束語:“雲無定姿姿萬態,教無定法法自在。”在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過程,是我們每位一線教師不斷探索的目的所在!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絡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 教學目標

根據20xx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並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

四、 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絡、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五、 教學思路:

在傳統教學手段的執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由於本課憑藉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加之,本課件製作採用網頁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網頁式多媒體課件支援下,本課可採用兩課時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覆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這裡,我著重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說說你對李白和孟浩然的瞭解,背一揹他們的詩。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詩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書(依依惜別)

2、課件出示詩句,配樂範讀,並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麼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句子,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和語句。

第三步:說: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著把全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4、師生共同小結:讀通順並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課文一、二兩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拔“你已經知道這裡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並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依依惜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友誼永不絕,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並分角色表演,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品讀談體會。

3、感悟三、四兩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詩句,並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句子。

二看,看課件演示。

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能談談你認為讀得好的經驗嗎?”並配樂朗讀。

四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撥學生品讀。

4、師生共同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昇華理解,嘗試背誦。

這一部分教學先以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引導學生相互挑戰朗讀,並根據自願配上音樂激勵,在稍作準備後讓學生嘗試背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五)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蒐集送別的詩。

2.蒐集和朋友有關的名言。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西師大版國小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八課《金蟬脫殼》。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法指導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說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所選的四篇課文主要介紹了自然界的神奇現象以及偉人觀察事物認真細緻甚至為之獻身的精神,學習這個單元,能夠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真細緻地觀察周圍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並進而培養出做事認真細緻的習慣。

《金蟬脫殼》這篇文章中,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清晰細膩地為我們呈現出金蟬脫殼的整個過程,對金蟬脫殼前、脫殼中、脫殼後三個不同時期金蟬的行為作了詳細敘述,在對關鍵場面中動作的描寫都各有特寫,字裡行間充分洋溢著作者對觀察到金蟬脫殼過程的喜悅以及對大自然神奇的熱愛與讚歎之情。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可以積累一些生字詞,瞭解到大自然中類似金蟬脫殼等現象的神奇,從中得到強烈的震撼,還能學習到作者觀察事物認真細緻的態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啟發:只有觀察得認真細緻,才能寫好文章。

2.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基於對教材結構和教材內容的這種認識,結合著國小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本課我確立了三個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中的10個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③(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樂於觀察事物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認真細緻的精神。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在本單元前幾課學習的基礎上已經初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並體會到認真細緻觀察事物的重要性,因此,結合此情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本課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掌握金蟬脫殼的神奇過程以及在金蟬脫殼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作者觀察的認真細緻。

教學難點:本課的難點是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樂於觀察事物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認真細緻的精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學方法和教學上談談。

第二、教法、學法

本課作者觀察金蟬脫殼過程認真細緻,敘述詳細生動,語言極富有表現力,充滿了情趣,根據文章的這一特點,我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啟發式教學法,結合圖片等教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播放視訊真實再現金蟬脫殼過程的神奇變化,激發學生觀察認真細緻觀察事物的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問題來啟發學生進入對金蟬脫殼神奇過程的濃厚興趣中,展開對本課的學習。

2.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來進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並通過視訊的播放為學生還原金蟬脫殼的全過程。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見到過金蟬,卻很少有學生見到過金蟬脫殼的過程,因此在教師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可以思考自己以前見過的'金蟬是什麼樣子,在教師出示金蟬圖片的時候,學生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力,結合課文內容去想象金蟬脫殼的過程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的。在此基礎上,通過觀看教師播放的金蟬脫殼的視訊,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發自己觀察事物的興趣並培養認真細緻的精神。學生要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第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由於本篇課文是自讀課文,因此我把這篇課文設定為一個課時。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藉助多媒體等相關手段,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1.匯入新課:(2~3分鐘)

複習上節課的基礎上通過提出新問題來匯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既概括和複習了舊知識,又通過問題引出新知識,從而展開本課題的學習。這是教學過程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的導語是這樣的:我們之前對《火燒雲》的學習,讓我們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也體會到只有認真細緻才能看清楚自然界的神奇景象,自然界的神奇現象是非常非常多的,比如——金蟬脫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見過金蟬嗎?見過金蟬脫殼嗎?金蟬脫殼的過程會是什麼樣子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學習《金蟬脫殼》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一下。

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併為學生出示本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同時,大致理解生字詞的寫法和意思,把握課文大意。(5分鐘)

2.講授新課:(25分鐘)

在學生掌握生字詞並對課文又大致理解的基礎上,出示金蟬脫殼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圖片,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金蟬脫殼的情形。

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大致歸納出課文從“脫殼前、脫殼中、脫殼後”三個部分寫金蟬脫殼。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戰鬥,堅貞不屈,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蹟。

2、能力目標:理解能力、朗讀體會能力的培養。

3、情感目標;學習他們愛護群眾,英勇殺敵,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在這堂課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合作,小組交流,朗讀體會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創設情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還採用了課件、網路等現代教學媒體。

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彙報交流,朗讀體會,閱讀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們主要從六個方面來進行教學。

(一)運用電教,激發興趣,理解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明理.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為了調動學生學可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老師巧妙播放狼牙山勢險峻的片段,學生如身臨其境,懷著濃厚的興趣開始了本課的學習。

國小生情感易受感染.在課文重點處,運用電教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重點內容,老師在講“頂峰殲敵”時,演示五壯士在頂峰用石頭砸敵人的壯烈場面,使學生像五壯士一樣進入了“陣地”,學生深深被五壯頑強的英雄氣概和高度的革命責任感所感染。

明理是閱讀的重要階段。為了突破五壯士為什麼要跳崖這個難點,特別是五壯士當時的心情及內心感受,老師出示了五壯士英勇跳崖的片段,使學生理解五壯士完成任務後的喜悅和對祖國無限依戀,對人民無限熱愛之情,體會他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二、以情促讀,總結讀法,運用學法,讀中感悟。

老師先指名朗讀:初讀想象五壯士的形象。接著通過“頂峰敵”的影片回顧又讓學生品讀好詞段句,體會五壯士與敵人作戰到底的目的,是為了部隊和人民,更加為了祖國,所以,學生對五壯士無比崇高敬的真情實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這時我們及時總結:品讀體會感情。

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學法,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英勇跳崖”部份,這樣既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又體現了從扶到放的.教學特色。

三、自主釋疑,合作探究。

《新課程標準》提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在這課裡,要引導學生提問,把學生的主動權放給學生,這樣做,為學生指明瞭方向,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作為一種啟用課堂資訊交流,促進學生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老師多次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如運用學法合作探究英勇跳崖部分,老師先讓學生初讀並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麼?在學完本段後,再討論:同學們,看到五壯士應英勇地跳崖後,你們想對五壯士說些心裡嗎?

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室呈現一種“個性思想展現,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

四、整合資源,課堂延伸,情感昇華。

語文資源十分豐富,充分整合課內外資源,以點帶面,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課外知識,全面提高語文水平。我們在學習頂峰殲敵的片段中,讓學生用成語彙報腦海中出現的五壯士形象,豐富學生語彙。在學完課文後,老師提供網址,讓學生瀏覽抗日戰爭的資料,使學生愛英雄、學英雄的感情得到昇華。

五、板書設計直觀形象。

這節課的板書既形象又條理清楚,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發展脈絡,中心突出。

六、作業佈置大膽創新,體現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