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師研究心得

教師研究心得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教學應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我們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反思,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謂“閱讀反思”,即是對閱讀過程的再思考,是對已過去的閱讀歷程、閱讀效果作出一種重審。總結成功經驗,反思存在不足,隨時進行拾遺補漏,糾偏救失,從而更好地調整自己的閱讀行為與步驟,有效地促進閱讀質量的提高。閱讀反思既有“質疑問難”或“反躬自問”的個體反思,又有“比較辨別”“修正創造”的群體反思;既有“溫故而知新”的縱向遷移之思,又有“舉一反三”或“舉三反一”的橫向聯想之思。在反思中讓學生的思維向更深、更廣、更全、更新的方向延伸。閱讀反思是“閱讀期待”與“閱讀批判”的中介,“接受”與“創造”的橋樑。閱讀反思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應成為一種閱讀習慣。

教師研究心得

那麼,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反思呢?筆者認為:

一、在自我提問中反思,提高閱讀能力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只有當個體活動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的時候,思維才算真正啟動。

在閱讀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以激起學生主動思索的積極性。學貴有疑,學生提出問題就是其積極思維的結果,是進行閱讀反思的開始。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在課前預習中讓學生按照自我提問的方式進行思考:(1)我理解了課文中的哪些生字詞?用上了哪些理解詞語的方法?(2)我讀懂了哪些內容?我從文中瞭解到了哪些資訊?我從這些重點詞句中體會到了什麼?(3)我找出了不懂的詞、句、段了嗎?我把不懂的地方努力地試著解決了嗎?解決不了的應怎樣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呢?…… 在課堂上,我們讓學生自問“我的朗讀是否精彩”“我的理解感悟是否正確”“我的語言表達是否貼切生動”……學完課文後,我們讓學生自問,我學到了什麼?我學會了嗎?我會學了嗎?我有哪些成功經驗和不足教訓可以總結?……這一次次的自我提問,正是學生閱讀反思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並且隨時通過檢查促使對自己的閱讀過程進行調整、控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通過自我提問這種形式,反思了自己的閱讀過程,提高了閱讀的質量。而且在反思中學會發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完成對自我的激勵與超越。

二、在自我探究中反思,拓展思維空間

自我探究是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惑,面對認知衝突或認知失衡時,通過反思並提出相關問題,促使自己去深入探究,去思考,以使衝突解除,認知達到平衡,獲得對文章內容的真正理解。通過自我探究、閱讀反思,使之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案例:在學習《狼和鹿》一課時,學生對“為什麼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鹿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大壞蛋?”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自覺進行閱讀探究。

生:人們大量槍殺狼,狼不能再吃掉病鹿,從而使得疾病在鹿群中流行,鹿成了毀滅自己的大壞蛋。

生:鹿群失去天敵,大量繁殖。灌木、小樹、嫩枝、樹皮……一切能吃的綠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鹿成了破壞森林的大壞蛋。

生:沒有了狼的威脅,鹿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練習奔跑逃避,鹿的體質就會越來越弱,這樣鹿就容易得病,這成了鹿毀滅自己的原因。

生:鹿群大量繁殖,可供它們吃的食物就會越來越少,它們為了得到食物,就會自相殘殺,而且常常吃不飽,體質越來越差就越容易感染疾病。

生:鹿群大量繁殖,可供它們吃的綠色植物日漸稀少,一旦它們飢不擇食,有時會吃一些有毒的食物,從而更容易得病。

生:鹿群大量繁殖,使得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壞,環境也會變得惡化,環境惡化使得鹿群更容易得一些傳染病。這就造成了惡性迴圈。而這惡性迴圈的原因是人們大量槍殺狼,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

生:對!狼、鹿和森林之間存在著一種密切關係,其實很多事物之間都存在這種關係。這是一種生態平衡,人類不能隨意打破它。

這一教例中,學生通過深入的探究和反思,加深了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學生在探究反思時對課文中相關言語資訊的提取、加工、分析和處理,對與課文相關的生活經歷認知經驗的聯想與溝通,便是閱讀的理解、分析、綜合和對言語的操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認識水平和語文素質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三、在自主品賞中反思,豐富語言積累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為著接受一切美好的東西而敞開著。”讓學生在課堂上對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段落、好的結構寫法等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品評賞析,在品賞過程中,進行閱讀反思,在知道文章寫什麼的基礎上,反思作者“怎樣寫”“為什麼這樣寫”。用“增、刪、調、換”的方法,在積累詞彙探求詞的內蘊中,感悟遣詞造句的準確、貼切、傳神;用“比較、推敲、揣摩”的方式加深體驗,感悟語言表達的方法規律,更好地提高閱讀質量,豐富學生語言積累。

案例:《動物園的晚上》

師:(出示掛圖)說說長頸鹿睡覺時的樣子。我們先看它的身子。

生:長頸鹿的身子伏著。

生:長頸鹿的身子臥著。

生:長頸鹿的'身子趴著。

(師相機板書:伏 臥 趴)

師:再看它的頭、脖子。

生:脖子轉過去,頭擺在肩上。

生:脖子繞過去,頭放在肩上。

生:脖子轉過去,頭趴在肩上。

生:脖子繞過去,頭擱在肩上。

(師相機板書:轉 繞 擺 放 趴 擱)

師:再看看它的眼睛是怎樣的。

生:眼睛閉著。(師板書:閉)

師:請大家先用這些動詞,把長頸鹿睡覺時的樣子寫下來,詞語最好不重複。生:(筆述)

師:請大家翻開書,讀讀課文第3自然段,圈出描寫長頸鹿睡眠動作的詞。生:(讀、圈)

師:請大家比較一下,你選用的詞語和書上的詞語哪個使用得最準確。

生:(自己比較)

師:(出示投影片)我們來看兩個句子

長頸鹿把脖子轉過去。

長頸鹿把脖子繞了個彎。

師:比較一下,這裡的“轉”和“繞”哪個用得準確些?

生:“繞”用得準確。“轉”只能說“轉過去”。

生:“繞”用得準確。因為“繞”是“圍”的意思。

生:“繞”用得準確。因為“繞”更能說明長頸鹿脖子的長。

師:對!正因為長頸鹿脖子長,所以才能“繞”個彎。而用“轉”就不能表現長頸鹿脖子長的特點。今後大家在寫作文時也要做到用詞準確。

這樣的咬文嚼字,閱讀反思,不僅讓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資訊,而且讓學生認識到課文是如何運用語言來負載資訊的,從中內化語言材料,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貼切,表情達意的準確,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在潛意識裡對遣詞造句要反覆推敲也有了新的認識。

四、在自由評價中反思,發展思辨能力

課堂教學評價不光是教師單方面對學生作出評價,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他們參與評價。這評價的過程就是閱讀反思的過程。讓學生在交流式的互評中,評價同學的朗讀、回答、表演,指出其優點,提出其建議。特別是面對眾多“美麗的錯誤”“可愛的偏見”“荒謬的異端”“靈動的創見”等資訊不迷茫。通過引導閱讀反思,參與評價,形成正確的價值去向,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

案例:

師:閱讀完《狐狸和烏鴉》,請你談談對狐狸的看法?

生:我覺得狐狸很“聰明”,他善於琢磨烏鴉的心理,用自己的話語打動烏鴉,讓烏鴉開口。

生:我覺得狐狸很狡猾,它為了騙到烏鴉嘴裡的肉,盡揀好聽的說,說的話一次比一次動聽。說的話不是出於真心誠意的讚揚,而是在欺騙烏鴉。

生:我覺得狐狸很有“耐心”,在烏鴉不理睬自己的情況下,不放棄,察言觀色,一次次改變說話的內容,直到烏鴉開口。

師:同學們都說了自己的看法。在這麼多的答案中你更欣賞誰的觀點?請同學們再細細品讀狐狸對烏鴉說的三次話及說話時的表情,認真反思一下。

生:我贊同說狐狸“聰明”,因為它確實想出了高招,但我更贊同說狐狸狡猾,因為它沒把它的“聰明的高招”用在正道上,而是用在欺騙上,說的全是假話,不誠實。這種“聰明”只能說是“狡猾”。

生:我贊同說狐狸有“耐心”,因為它確實沒放棄,但我更贊同說狐狸狡猾,因為它把耐心用在歪門邪道上,為了私利而去損壞他人的利益是不道德的,是狡猾的。

生:我更欣賞說狐狸狡猾的觀點,因為狐狸靠騙人的方法獲得食物,而不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

當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文字的價值取向”發生偏差時,在允許學生“自圓其說”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反思,通過協商、討論、辯論的溝通方式進行評價,用“我贊同,更贊同”“我欣賞,更欣賞”等辯證的眼光來評價,從而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斷能力,提高閱讀質量。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學會聆聽、理解、讚賞、爭辯和互助,達成共識。學會共享、共進。

閱讀反思是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從未知或知之不全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追求結論的過程;是學生經歷挫折與失敗、探索與成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對語言感知、理解、欣賞感悟和體驗的過程;是糾正“讀誤”補充“讀漏”,讀出疑問、讀出新意、讀出個性的過程。讓學生學會閱讀反思可以使學生自行調節閱讀策略,選擇閱讀方法,有利於提高閱讀質量。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自我調控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可見,閱讀反思,是一種亟待培養的閱讀習慣。

教師研究心得2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水墨畫藝術更是承載中國文化的藝術形式,屬中國的國粹藝術。雖然中國畫有著它自己的獨特魅力,但是它的色彩並不像油畫棒、水彩筆那樣鮮豔、豐富,主要靠墨色的變化來表現畫面。低年級學生喜歡漂亮的色彩這一特點,使中國畫不能在第一時間裡吸引住學生的眼球,而對它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獨特的藝術魅力,低年級的學生又是很難理解的。那麼如何使學生認識中國畫、瞭解中國畫、喜歡中國畫、會畫中國畫,這值得我們教師好好思考。

一、以遊戲為主調動興趣

愛玩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他們生性好動,喜歡想象。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巧妙地進行利用,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技能。如:在教學《水墨遊戲》時,我用玩遊戲的方式匯入,用毛筆、墨汁、加水、在宣紙上做各種活動。接著又形象具體的進行了演示,讓毛筆站直了走一走,扭一扭,跳一跳,打個滾……然後想一想,添畫完成一幅作品。同學們在瞭解這個奧祕後,都急於嘗試。在這個玩的過程中,

無論學生的水墨塗抹是什麼樣的效果,只要表現出了墨跡的"濃淡乾溼粗細曲直"等變化,教師就應讓學生認識到他的表現是非常優秀的,使其充分感受水墨遊戲的快樂和墨跡變化呈現的美感,讓他們在自由的水墨空間中愉快地散步。通過畫面的展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水墨的濃淡乾溼和線的曲直粗細,並抒發了自己快樂和愉悅的心情。

二、名家故事與欣賞教學開拓學生視野

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繪畫經過各時代、各民族的畫派風格、藝術形式、表現技法等不斷演變、提高,逐漸形成了濃厚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色,一代代中國畫家經過各自終身不懈的追求,創作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繪畫作品,流傳下來的曠世傑作,不勝列舉,各種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它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對於美術教育來說,欣賞課是美術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國小國畫教學中,我經常網上查詢有關畫家的成長故事,比如:《徐悲鴻三請齊白石》、《齊白石和他曾孫的故事》《唐伯虎學畫》等,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把枯燥的欣賞講解,生動有趣的穿插到教學上。學生往往被我惟妙惟肖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也在語言表達上,概括上,瞭解畫家的成長上,進一步認識了他們成長的經歷和優秀的作品。為以後的教學積累了更多的有關知識。通過欣賞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古代優秀繪畫作品和近現代優秀的作品,可以幫助少年兒童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陶冶少兒的思想情操,提高兒童的精神境界、藝術修養、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從臨摹兒童感興趣的事物畫起

中國畫傳統的學習方法是從臨摹入手,如臨一些古代和近現代著名畫家的優秀繪畫作品。臨摹所選擇的繪畫內容與少年兒童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地聯絡,如一些蔬果、一些可愛的小動物等,因為兒童對這些事物比較熟悉、感興趣。同時,在臨摹的過程,要注意培養兒童多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學會分析畫家們是怎樣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藝術表現的。另外,還要注意培養兒童舉一反三的創造能力。如在學習猴子的基本畫法之後,要求兒童能夠畫出除書本上的不同的猴子動態。

四、多種方法,培養創新能力

在指導兒童學習水墨畫創作時,要用新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等培養。如兒童剛開始接觸水墨畫時,教師可運用演示法,拿一支飽蘸濃淡不同色墨的羊毫筆在潔白的宣紙上看似漫不經心(實是極精心)的勾、點上一些大小不同、錯落有致的點、線、面。然後問學生"老師畫的是什麼呀?我們在這基礎上勾畫,它又可以變化成什麼?接著老師拿出另一支稍微小一點的狼毫筆稍加勾點,一幅姿勢不同、神態各異的、栩栩如生的群雀圖躍然紙上。真棒、真有趣!學生們群情激盪躍躍欲試,教師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隨意點畫,同時啟發學生思考:"我們可以把這些點面改畫成什麼?學生邊討論邊思考,教師稍加勾點,各種充滿童趣的作品便展現在眼前,學生學習興趣濃烈,思維活躍,不知不覺中訓練了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學書法藝術,打國畫基礎

書法是我國的一門傳統藝術,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因為寫意畫的用筆與毛筆字的書法用筆同源,也就是說練習毛筆書法有助於畫寫意畫。所以,國小國畫教師在思想上要明確中國畫與中國書法的密切關係,在進行國畫教學的過程中與國小書法教學聯絡起來,把兒童在書法課堂上掌握到的運筆、控筆能力援引到國畫課教學之中,無疑會大大提高少兒在中國畫中對線條的表現能力,使國小國畫課的教學達到質的飛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授與學習寫意畫均不是一蹴而就、立竿就見影之事,它需要過程,需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之路。少年兒童一旦掌握了中國畫法的基本繪畫技能,其繪畫興趣將會與日俱增,藝術百花園中寫意兒童畫表達這朵小花將會開得更加鮮豔、奪目。這樣,我們的民族瑰寶、民族特色才能一代又一代,被傳承和發揚下去。

教師研究心得3

最近,讀了《中國著名特級教師課堂魅力經典研究》讓我收穫許多。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可以向這些優秀教師學習,在教學中汲取他們的經驗,在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靈活運用各種引導藝術,讓學生感興趣,像磁石一樣牢牢抓住他們,力求學生愛上課堂,愛上學習。賞識是一種尊重,運用賞識教育就要學會尊重孩子。在生物課堂中,如果老師僅僅做到信任學生,卻不注意尊重學生,單有居高臨下的信任是蒼白無力的,是不被學生認可的,一定要懂得教育的藝術。

如何打造我們理想的高效課堂?我認為重在把握以下幾點:

一、與教材對話,作教材的知音。

包括對教材有自己的深刻理解;抓住重點,精心設計問題;找準教學的切入口。還是一句老話:教學內容永遠比教學的方式、方法重要。所以首先鑽研教材,我換了個詞“對話”,與教材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編者對話,做他們的知音。對教材的理解我覺得有兩重境界:一是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把握作者與編者的意圖。我們教師要樹立課程意識,要注重把教材轉化成自己的教學資源,對教材有了自己獨到的理解與感悟,才能高屋建瓴,對教學內容提得起、放得開,在教學上收放自如,得心應手地去教。

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還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啟發性的研究,切實達到“有效”的標準。我們教師在提問時應注重內容和方式兩方面:從內容上衡量,提問應選準切入點。例如教師應在教學重點處設問,以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習質量;應在教學難點處設問,以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疑難,提高學習效率;應在教學生長點處設問,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提高學習能力。 從方式上衡量,提問應注意藝術性。例如教師應掌握利用問題創設情境的技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究熱情。所提問題應有梯度,以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學習;應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儘量使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促進每個個體的發展。

二、教學設計立足於學生,著眼於學生,凸顯學習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我們教師永遠研究不盡的課題。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 新課改中我們提倡讓教學活動化,改變嚴肅呆板的面孔,讓知識披上活潑的外衣,讓我們帶領孩子充滿驚喜地穿越知識的叢林,讓他們在其中做一個快樂的發現者、探究者!

三、教學過程貼著學生走。精彩的學習過程是高效課堂教學的核心。

高效課堂不僅關注教師講得多麼精彩,更加關注學生學得多麼高效主動。“教學過程貼著學生走”,這句話是山東語文教學名師,濟寧的朱則光老師說的一句話。其“貼”字用得好,課堂教學既要精心預設,更注重生成。在高效課堂的研究與實踐中有這樣一個提法——“高效的課堂要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如果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我們只需把知識研究透了即可;如果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學生似生龍活虎難以駕馭,這給精心預設的課堂帶來無限變數,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難度。但高效課堂的精彩之處就在於此,只有精心預設,沒有隨機生成的課堂猶如一朵假花,也許更順暢,但絲毫沒有生氣,只是一場華麗的表演。我們課前精心設計,真到課堂上要敢於拋開課前的預設,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質疑、探究。平時我們常會碰到課上因一個學生的一個問題打亂了我們課前的構想、教學思路。我本來想講那一問題,學生偏引出這一問題。但這難說不是一次難得的教學契機,如果學生的觀點離題萬里,可以三言兩語把它引回來;如果學生的問題與課堂教學目標聯絡緊密,又很有價值,適當延長時間,也未嘗不可。為什麼非得為完成自己的設計而教學?為什麼非要把學生強行拽回來?課堂教學不能按自己的預設牽著學生走,趕著學生走,而應貼著學生走。“課堂無法複製”、“精彩無法預約”就是這個原因,也正因如此,我們的教學才不會重複,才常教常新。打個比喻:課堂教學如峽谷行船,千折百回,也因如此才是最真實、最高效的。

四、留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時間

我認為課堂高效的本質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高效。高效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有三個基本持徵: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其中自主性是基礎, 讓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敢於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激發和提高。針對問題,留給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自主探究的時間,就如同戲曲藝術中的“留白”,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這是一般課堂往往忽視,但是又非常重要的,是實現自主學習最關鍵的一步。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組內合作探究,還是組間交流共享,無論是遷移運用,還是自我總結反思,都必須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的原則。不注重學生自主思考的課堂往往流於浮華!只有充分調動學生人人蔘與,自主思維,在此基礎上形成自主高效的課堂。另外,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適時的總結、反思、沉澱是高效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一堂課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動靜結合,注重學生思維訓練才是高效的。

五、充分發揮小組優勢,全面提高效率

有調查發現:影響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造成“差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走神兒”。在小組學習時,學生人人蔘與,自主學習,交流辯論,積極動手動腦,成為學習的主人。由於學生時刻參與到學習之中,大大減少了課堂上走神兒現象的發生。 影響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造成“差生”的主要原因之二是“問題累積”。在平時的課堂上,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學生,時間和機會有限,很多學生,尤其是“差生”和“內向”學生,沒有機會發表見解,沒有機會向老師提出疑惑。於是,學生存在的疑惑和思維障礙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出現兩極分化在所難免。在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中,一個老師一下變成幾十個“老師”,而學生的疑惑,便在“老師”、“學生”之間及時地交流、反饋、矯正,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解決。同時,學生也鍛鍊了思辨的能力,獲得了知識,培養了合作與交流的習慣。學生在每節課都能學得會、學得懂,不留問題,大大減少了分化。小組成員之間互勉,互助,互愛,教學相長,合作共贏。這樣,課堂效率很高,從而能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過程不只是單向的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思維對話的過程。在課堂內追求學生學習的高效,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這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在追求高效課堂的道路上讓我們真誠合作,共同去探索。

書能讓愚人變智者,落後變先進,平凡成偉大。讀書的人生是美好的,美好的人生要讀書。我將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轉變。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應該通過向這些優秀教師學習,不斷在教學過程中汲取他們的經驗,找出自己的不足,使我的學生愛上課堂,愛上學習。我深知,得法於書中,最重要的還是要用法於教學中,並且不拘泥於法,才是真正的學會貫通。

教師研究心得4

通過學習,我對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有了新的認識。

以前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做研究是理論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沒有足夠的認識。在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受益匪淺,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和意義,什麼是研究型教師,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師,還有如何寫教育部落格,等等。我逐漸認識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要成為一名研究者,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只有研究型教師才能勝任教育的改革和創新。

當今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週期不斷縮短,每個人都要加強學習、終身學習。新課程的實施,更對教師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新課程尤其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觀和人才觀;注意學習有關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論書籍,從而能夠適應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需要。教師從根本上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是教師專業化、自主成長和提升自己人生質量的重要前提。

要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就要不斷地進行教育教學的`反思,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夠成功。教師要做一個善於研究的人,善於反思的人。經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養成對自己的教學與教育活動進行評價與反思的習慣,這是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基點。可以通過教學日記與教育筆記較好地記錄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教師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動研究。教師應立足於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累大量的教學反思筆記,彙總一系列教育教學案例,並且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對教育教學實踐的感悟、領悟,在實踐中始終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變得更貼近學生髮展的實際需求,更接近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的行動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作為研究物件。

教師研究心得5

如何做課題,這是困擾了我這個教師非常久的問題,離開大學校園已經比較久遠,而且在大學殿堂也真的沒有接觸和了觸過如何做小課題。當今教育的發展又要求一線的教師能做、會做課題研究。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教師要自學成才,自我我修練,這對我還真是有點難度啊。

當前教育科研存在的問題

據瞭解很多課題就是匆匆開題、迅速結題,沒有過程。學校有課題,教師也有課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都忙於事務,忙於應付,末了寫一個報告什麼的算是課題的小結或者成果,這種只注重形式,忽視過程的研究對老師的幫助是意義不大。

做課題研究要選好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那麼課題從哪裡來?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新意——物件新、視角新科學性原則:可行性、應用價值。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

選題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首先要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同時不要貪大求全。如國小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國小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另外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要多思考,多積累。

做課題還要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是:課題名稱、問題的提出、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物件、研究步驟、研究保障、成果預測、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經費預算、資料附錄等。

課題的階段要求

準備階段包括:理論準備、方案設計和課題論證。實踐階段包括:

1、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策略進行紮實的實踐。

2、記錄、收集實驗的原始材料。

3、發揮團隊作用,群策群力。總結階段包括:整理資料,總結研究實驗情況,對相關資料做理性分析,做好結題準備,以及撰寫科研報告、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另外,做課題還要儘可能得到教研員、科研專家等專業人員的指點,使研究的課題更具有嚴密性、科學性。

《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語言通俗,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通過閱讀《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讓我對課題研究有進一步的瞭解,我以後研究課題的道路將會更清晰。

教師研究心得6

在華師大學習的第二週,又陸續領略了幾位“名師”的風采,其中15日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楊玉東教授向我們主講的“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通過上午三個小時的講解,使我對課例研究有了重新的認識。

“課例”是一個課堂教學改進的例項,是對教學改進過程中的問題和教學決定的再現和描述。以前我沒有認識到“課例”在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和價值,平時把它當成一個負擔,更談不上在管理中指導教師進行“課例研究”。課例研究的價值在哪裡?就參與教師來說,可以聚焦課堂、聚焦學科,促進學科教學內容知識發展,是傳統教研活動的'精緻化研究。優秀教師積累的豐富的“實踐智慧”需要通過課例加以傳遞;同伴的經驗可以通過課例讓大家共享;大量的教育教學案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

課例研究起源於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產生於醫學領域,後來哈佛商學院將案例研究引入教學領域來培養和教育學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學院的學生都要研究300多個案例,因此而獲得巨大成功,併為其它領域所借鑑。中國小教育教學借鑑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課例研究”。

回到學校, 我要“學以致用”,要開展課例研究的探索,首先發現問題、確立主題、設計方案:要對教師的需求進行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統計分析,瞭解大多數教師的實際需求,摸清教師的認識和行為現狀,然後據此確定課例研究的主題和形式。入口要小,便於深入研究,儘量避免“大”而“空”的主題。然後觀察課堂、研究課例。課例研究需要先進的理論和課改理念做支撐。在課例研究過程中,有些教師缺乏理論底蘊,在自我反思、課堂觀察、課例研討等環節,僅僅停留在經驗層面上,不善於對課堂中發生的問題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致使課例研究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理論學習是課例研究走向深度的關鍵。圍繞主題學習理論,使理論學習與實踐有效對接。最後行為跟進、持續研究。在課例研究活動的最後階段,要集中大家的智慧,要對問題解決的多種策略加以比較和甄別,從中篩選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辦法和有效策略,供大家在今後的教學中自主選擇。當然,歸結總結,達成共識,不是為了追求單一的、權威的改進建議,而是為了教學策略對於實際問題的解決更具有建設性,更容易被教師認同和理解。

課例研究是提升教師教學實踐智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與教師的專業成長密切相關。從日常聽課、評課到主題課例研究的開展,是一種課堂研究方法的改進,更是一種學習文化和研究文化的重建。

教師研究心得7

通過學習《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一書,我真正懂得了課題研究的過程和好處,一個教師要作好課題研究會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有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有價值、有意義的課題總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矛盾的基礎上提出的,為了選取有研究價值的課題,就需要學習、鑽研教育理論,收集與分析有關的教育研究資料;需要對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經驗進行回顧;對面臨的各種教育現象細心觀察、思索,對大大小小的教育實際問題進行整理、辨析;還要對主觀條件作出正確的分析、估價,所以課題的研究,又是教師自我提高的過程。下面我對進行課題研究應如何選題發表一些簡單的看法:

(一)選題必須有價值。

一是所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否符合社會發展、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是否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

二是所選的研究課題是根據教育科學本身發展的'需要,是為了檢驗、修正、創新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的教育理論體系的需要。

(二)選題必須有科學的現實性。

選題的現實性,集中表現為選定的問題要有科學性,指導思想及目的的明確,理論根據充實、合理。

(三)選題必須具體明確。

選定的問題一定要具體化,界限要清,範圍宜小,不能太籠統。課題是否具體、適度,往往影響全域性的成敗。那種大而空、籠統模糊、針對性不強的課題往往科學性差。只有對選題有清晰透徹的瞭解,才能為建構指導研究方向的參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據。因此不宜把課題選得太寬、太大、太複雜。

(四)選題要新穎,有獨創性。

選定的問題應是前人未曾解決或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通過研究應有所創新,有新意和時代感。

(五)選題要有可行性。

所謂可行性,指的是選題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現實可能性。

通過初步的簡單學習,首先讓我感受到了選題的重要性,也從而反思到了我以前所研究的課題,可能從一開始選題就存在問題,所以造成了結果的不樂觀。對於《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我還將繼續認真學習,相信學後會有豐厚的收穫的。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時刻面臨著來自社會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自我的挑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如果沒有挑戰的意識和準備,那麼就面臨著失敗乃至落後,因為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之後,我們才能明白得更多,理解得更多,也學得更多,在挑戰的浪潮中洗禮與充實自我,以至向成功一步步靠近,最後到達成功的殿堂。

教師研究心得8

假期裡,我認真閱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通過學習,我對這門學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且深有感受。

首先,我瞭解了一些理論知識,包括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等。也將學習本身當作一個學習的內容,講述了學習的分類:表徵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發現學習。以及不同類別的學習運用於不同的知識和採用不同的方式。接著又對學習的流程進行分析,以及學習的動機等。書中廣泛地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全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群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衛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判斷是否受學生熱愛,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高爾基曾經說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

再有,我明白了學習的動機問題。這是自己成長和以後組織學習中都會遇到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保持學習的興趣,或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將這些興趣儲存下去,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前者是自己學習成長的必要條件,後者是當一個好的老師需要的能力。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有來自於學生內部的內部動機;也有來自於外部,比如學校的獎勵,老師的表揚,家長的稱讚等的外部因素。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本身又是由一些因素所影響的,這些影響就是我們如何處理自己學習和教學中出現問題所要考慮的。現在的教學中如何對待對學生進行的獎勵?原來我認為獎勵可以帶來學習的動力,但是這是外部的,不能持久。在學習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帶著興趣主動地去學習。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未來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教師研究心得9

最近讀了一本《幼兒教師適宜行為研究》的書,書中向我們展示瞭如何通過教育研究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也提及了幼兒教師理念對產生教育行為的重要性。我看了這本書以後發現,當前的幼兒教師理念更新較快,但是理念不能夠很好的落實到行為上,但教師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對幼兒的教育行為是否適宜又是十分的重要的,所以產生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幼兒教師要及時更新理念,並且掌握正確的教育觀念,還要將其落實到正確的教育行為上,這是幼兒教師不足的地方,也是必須要學習改正的地方。只有解決了這一個關鍵的問題,幼兒才能受到全方位的健康的成長。

書中指出:長期以來,人們的認識中都存在這樣的一個誤區,即教師的發展已經是完成的了,對於教師不需要進行太多的研究,只要將先進的教育觀念告訴他們,他們自然而然會去行動。而這個卻是許多教育改革難以取得預期結果的重要原因。

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對幼兒全面素質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同時,觀念的更新並不能完全保證教師行為的相應轉變。一些教師雖然能夠清楚地講述教育觀念,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常常出現與之相悖的教育行為,可謂“會說不會做”“說得好,做得不夠”。我們知道,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將教育觀念中的“應如何”轉變為教育實際中的“如何做”。教育觀念對於幼兒發展的影響主要是以教師的教育行為為中介的,做一,教師的日常教育行為是影響幼兒身心健康、良好個性形成或者導致幼兒心理行為問題產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是書中提及的在幼兒園中常見的教師不適宜行為。其中黑色字型為相對較常見的現象以及本人感受較深的部分,並且發表了一些個人的拙見,可供大家參考。

這裡把教師行為問題與表現分成了四個環節,是按一日活動的時間段來分析的。

一、 晨間接待

1.對於新教師來說,晨間接待的問題更多一些,可能不知道自己應該與家長進行怎麼樣的交流,只簡單的打招呼“來啦”等等。

2.晨間接待中只注意與幼兒的交流,忽視了與家長之間的交流。

3.對有哭鬧現象的的幼兒說:“怎麼老哭呀,有什麼好哭的呢。”“再哭,爸爸媽媽等會就不來接了。”等等。

4.很少與幼兒有身體上的接觸,如撫摸等。

5.有時候只忙著接待幼兒,忽略了班上其他幼兒的指導與關照。

6.與家長交流時候,回絕家長要求“幼兒園沒有這規定,我們很難做到。”

7.決絕要求:“這藥您交到醫務室,班上不管。” “衣服交給阿姨,別給我。”(這些行為也比較常見,但是這也難為老師了,因為確實要按照幼兒園的管理來做事,一邊是家長,一邊是學校,老師的行為也有為難的時候。但是這裡,教師可以改變說話的語氣,可以更誠懇更委婉的告知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與健康,用藥要慎重,所以有學校的保健老師管理,並作登記,請把藥拿去醫務室。”表達同樣的意思,教師應該體現自身的良好素養。)

8.向家長告狀:“您家孩子又打人了。”

9.只與個別家長交流,忽視其他家長幼兒等等。(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關注較多,會比較主動地與教師談話,相對而言,教師說起來也會多一些話,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像我是一個新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雖然有進步,但有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與有些不善交流的家長話會很少,而另外一些家長則特別說的起來,主要還是自己不夠主動,每個家長都會很關注自己的孩子,新教師應該要注意那些不善交流的家長,讓他們同樣瞭解自己的孩子。)

二、 教學環節

1.確定目標內容的時候,願意選擇以往上過的熟悉的內容。(很多老師都喜歡選擇自己上過的活動,或者自己比較熟悉瞭解的`相關主題,因為這樣的活動有經驗,需要改動的地方都知道,可以設計的更好,課堂也比較能好掌控,包括幼兒的積極主動性,重難點的把握等等,往往會把那些需要較多操作材料的活動,如科學探索活動排除。科學探索活動需要較多的材料準備,有些活動材料十分難以收集,並且豐富繁多,是很麻煩的,但是科學探索活動往往能夠更多的體現幼兒的自主學習。)

2.創設環境時,指令或者暗示幼兒“畫什麼”“做什麼”“貼在哪兒”“怎麼佈置”,幼兒沒有正真發揮自主性權利。環境佈置一經確立,很少有調整、改變、增添等等,多的是讓人觀賞的行為,而不是與幼兒的發展共同體現。(我園新老教師在環境佈置方面進行了不斷地學習,參觀,交流。已經有所進步,重視環境對於幼兒的發展。)

3.教具材料完全有教師準備,幼兒參與很少,幾乎沒有參與。材料準備不充分,讓幼兒坐等。觀摩課材料豐富、充足。日常教學材料簡單、說教偏多。(這些現象可能在年輕的教師中比較多見。)

4.對於活動過程中搶話、接話、接下茬的幼兒,多關注了課堂秩序,對幼兒說“搶什麼,亂死了。”“誰讓你說了,越著急,越不叫你。”“老師不喜歡插嘴的小朋友”“你回答問題舉手了嗎?老師叫你了嗎?”等等。(這些幼兒的行為確實影響了一個活動的正常開展,教師做出這樣的迴應是直接有效的,但是也傷害到了幼兒的自尊心與積極性)

5.對不舉手問答問題的幼兒或者在做小動作,注意力分散的幼兒強行叫起來:“你來說一說。”其實幼兒根本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我有過,應為有個別幼兒上課經常會做小動作,注意力很不集中,別人都十分積極的回答問題的時候,他總是摸自己的拉鍊,褲子,手帕等等,提問他們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有意識的傾聽教師以及其他幼兒的回答,但是同時也傷害到了幼兒。教師應該採用有效的教育手段。)

6.迴避、敷衍、拒絕、甚至否定幼兒的提問:“下課了在討論”“一會在討論”“老師也不知道。”等等。(有些時候教師沒有時間來回答幼兒的問題,或者幼兒的有些問題比較難,教師連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會很敷衍的回絕幼兒,這樣會漸漸打消幼兒的積極性和探索的慾望。)

7.不重視幼兒操作活動,怕麻煩,常被教師的示範演示所代替。(我有時候就經常採用示範演示的方法,因為覺得直接有效,節省時間好讓幼兒進行重點的環節,其實幼兒的自我探索學習的只是更多,價值更高。)

8.對於沒有興趣不願意參加活動的幼兒,經過一番引導不起作用,教師還是會強迫其參與。(這裡體現了教師的教學策略是否適合,如果教師使用了一個很好的教學策略,引起幼兒的興趣,那麼,他一定會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但有時候有的幼兒就是不願意參與,教師一時想不出辦法,就會強行,也許有的教師不會這樣,就讓他在旁邊看,但是我往往會拉他進入活動,雖然幼兒參與了,但其實並沒有的到經驗的提升,反而會影響幼兒的情緒。)

9.不讓幼兒在操作中過多交流:“別說話,自己做自己的。”

表揚過於籠統:“好”“對”“真棒”“真聰明”等等。(這也是較常見於年輕的教師,教師經驗的缺乏,不會有效地進行語言引導等等。不會對幼兒回答的問題進行正確的評價)

教學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對幼兒行為產生較深刻、較持久影響的活動,也是教師觀念與行為最容易產生問題的環節,以上的問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師需要知道自己不適宜行為有哪些,並且有意識的逐步改正。

三、 遊戲環節

教師口頭上重視遊戲,但一有突發任務或者其他因素造成需要佔用時間的時候,教師往往會佔擠幼兒遊戲的時間。(說明對於遊戲的重要性理解的不夠深刻)

活動區域設定和遊戲玩具材料多由教師提供,即便幼兒參與,也是教師下發指令“明天要做機器人,每個小朋友帶一個空紙板盒子來。”等等,這樣的指令不再少數。

在開展新遊戲和投放遊戲材料的時候,教師總怕幼兒玩不好,因此,反覆的給幼兒講遊戲的玩法、材料的使用甚至讓幼兒練習等等。

在遊戲評價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四、 生活環節

1.教師情緒外露、不穩定,這個一般在青年教師中表現較多,易導致幼兒感到緊張,缺少安全感。

2.時常與幼兒在根本不重要的小事上“較勁兒”,如:排隊時要站直,排直,做操要有力度,做不到就不行。在幼兒的生活上關心不夠,如:陰陽領,錯位扣,露小肚皮等等有時候會忽略。

幼兒的一日活動中,集體教學活動與遊戲的環節是教師與幼兒相互之間溝通最多交流最豐富的部分,所以,在這裡,教師的不適宜行為出現的也比較多,教師平時應該更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與幼兒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都可以進行簡單的思考,其實,有時候,我們在說話與行動的同時,我們已經在思考中了,但是,往往會不確定是否應該這樣去做,特別是對於年輕教師來說,我們的各種教育行為還不夠成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我們更應該多思考,多學習。如果說,要避免不適宜的行為出現,我想那是十分難的,但也不是不可能的,對於我們青年教師甚至老教師來說,我們應該儘量減少不適宜的行為,儘量是我們的每一個教學策略或者只是一句話,都能夠起到有效地教育效果,久而久之,我們會有很大的進步。

在幼兒的一日學習與生活中,每個環節都很重要,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對幼兒的提問所給與的每一個回答,對其行為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都無時不刻的影響著他們,有些也許只是暫時的,對其影響不深,他們的記憶會他們忘卻。但是,教師的很多語言與行為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他們的心理,塑造他們的個性,所以,教師細心地積累各方面的教學經驗,運用正確的教學手段,讓幼兒受到全方面的正確的引導,讓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教師研究心得10

我有幸參加了省教科院和教研室組織的這次研究性學習培訓班,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我感到十分榮幸,同時要感謝學校給了我不斷完善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培訓期間我們先後學習瞭如何選題、撰寫開題報告、撰寫研究論文及如何答辯和評價。在這短短几天的培訓生活中感受頗多,收穫頗多,以下從幾方面總結此次學員培訓。

一、 機會難得,學習氣氛濃厚。

參加這次培訓的同志們都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學生的角色轉換,認真、虛心、誠懇地接受培訓,學習氣氛十分濃厚,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

二、 培訓形式好,要求高。

培訓採用互動形式,白天聽講,晚上上網查資料做作業,第二天彙報作業情況並修改直到合格。

三、 異彩紛呈,點評全面系統。

在培訓中大家踴躍發言,各位專家、教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們知道究竟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大致是什麼樣的流程。我相信研究性學習一定會開展的`越來越好。

四、 學無止境,更新學習觀念。

培訓學習雖然已近尾聲,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在後面。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工作在我們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我們借省教科院和省教研室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東風,重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為培養出更多創新人才努力工作。

教師研究心得11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校的土壤,學校的教學質量離不開教師的整體素質,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學校管理者絞盡腦汁的事情,其實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更恰當的說就是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的整體素質,也就是師德的建設、業務的提高、政治水平的整合、敬業精神的培養等多方面的結合體。下面就在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幾點做法供大家借鑑

一、通過理論學習,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首先要給青年教師創造學習的條件和氛圍,在學期開始學校根據訂閱教育刊物的狀況,給每位青年教師一套教育教學刊物,讓教師有書可看,有理論課尋。

其次要給青年教師創造學習的空間,學校每週要都進行一定時間的集體理論學習的時間,讓他們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政治理論,努力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

再次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思想水平的提高,學校要組織青年教師進行理論業務的學習,從思想上認識教育的本質,從思想上認識中國教育的教學方針,讓他們認識到目前教育的困境和現狀,不斷認識自身在教育事業中的位置。從而讓青年教師在思想上不斷認識教師肩負的使命,使他們能夠在平時的工作中兢兢業業,使他們的教育理論和政治理論上不斷提高,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

二、通過校本研訓,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首先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研修計劃。分解給符合每位教師的校本研究主題,每位教師一份研修計劃,讓他們心中有數。其次改變校本研修的模式。改變原來一個人說其他人聽的研修模式,確定每個人每週一個主題,讓主講青年教師積極準備,每位參加研修的教師都來收集資料。在研修的時候改變以往的方法,圍繞主題各自評價主講教師主題實施情況,每位教師不再把課堂常規評價作為評價的方式,必須用理論指導審視主講教師圍繞課題開展情況。讓每位教師都發言,而且要求每位教師的發言必須有理論的依據。用理論來指引教師課堂教學的專業發展。不再是單純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的評價方式,切實讓每位主講青年教師,通過校本研修能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理論實踐水平,極大的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專業引領,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由於學校規模小,參加專家講座的機會變得少之又少。基於這種狀況,利用網路資源和現有的光碟資源和遠教資源,組織教師來觀看專家光碟課堂實錄,專家教育講座,極大的提高和促進了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觀看完成後給他們留給一定的時間來反思,專家講座的內容及感受,每位教師寫出自身的體會,並且組織有能力的青年教師模仿專家的課堂教學,讓全校教師觀摩,綜合評定得失,找出原因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從而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素養和駕馭課堂的水平。

四、通過反思,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通過常規檢查,看到大多數青年教師的反思緊緊是應付性的工作,大部分都沒有任何對自身教學成長有實質意義,都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反思。針對這種情況及時調整方法,逐個評價每位青年教師反思的實效性,並且利用網路資源分析專業人士的教學反思,逐個的進行分析,反思究竟反思什麼,怎麼寫反思,組織教學骨幹和教導主任認真研究反思的內容,確定什麼樣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讓青年教師通過聽課,看反思,起到了有實效性的和針對性,極大的提高了青年教師教學反思的水平,真正的從自身的成長角度來進行反思,確實起到反思的實效性和可行性。因而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課堂評價不斷多元化。

五、積極組織青年教師走出去,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為了改變教師的專業素質的真正成長,學校積極組織教師走出去向先進學校去觀摩模範教師示範課、同堂教學對比課、遠端教育實踐課等公開課。每次聽課回來後讓參加聽課的青年教師寫出自己的感受,評價每位講課教師的得失,讓聽課的青年教師上示範課,讓沒有參加聽課的教師通過模仿性的課堂瞭解現在課堂的模式轉變,在讓集體來評價講課教師的整體狀況,通過評價不斷提高講課青年教師的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和觀摩教師的專業水平。

六、組織公開課,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在學期初,制定了公開課安排,讓每位教師都當臺亮相,學校組織教研組長、教導主任、骨幹教師,對參講的教師進行評價,除了對教師教的方法進行評價,每節課後都要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發放當堂知識檢測表,隨機抽取學生進行檢測,看教學效果首要的是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結合課堂教師的教態、教師設計教學環節的處理、環節與環節的過度、學生的學習效果綜合性的評價教師當堂課的效果,這樣極大的促進了教師講課的水平,提高了教師在備課時對於整體學情的把握,不再是為了完成任務了進行備課,教師的.備課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不斷提高,極大促進了教青年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七、讓青年教師參與學校管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學校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其工作的瑣碎程度是每個參加過管理的人都知道的事情,要全面的、全方位的考慮整體工作的推進,學校的每項教學改革都要組織教師進行討論,讓他們知道改革的緊迫性和必然性。讓值周教師參加學校管理,讓值日教師參加學校的日常工作,這樣每個學期每個教師都能有多次參與學校管理的機會,讓他們知道學校工作千頭萬緒,要想辦好一所學校,要全方位的綜合性的考慮每位教師的能力,還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和評價方法,極大的提高了青年教師專業的成長水平。

八、讓青年教師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每個班級的生源不同,學生的整體感知狀況有很大的差異,用學校統一的一套班級規章制度,必然限制了每個班級的發展。因而讓班主任會同科任教師,制定符合自己班級管理的規章制度,學校只是制定一套班級整體評價制度,比如學生的上下學管理問題、班級學風問題、班級衛生問題等等,讓教師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班級規章制度,最終能在學校的各種集體活動檢查中,突出自己班級的特點和特色,能完成學校對於班級的整體評價就行了,這樣不僅促進青年教師會教書,也極大的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師研究心得12

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資訊化的社會裡,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

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行為習慣、道德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課題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做課題時少不了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為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教學。

綜上所述,課題研究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由“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變。

教師研究心得13

學習了《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一書,我受益匪淺,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刻領會,我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明顯提高,但培養國小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需要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要求和訓練,讓習慣成為自然,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增強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我們還要在大量的具體實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理論、觀念,提煉出一整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廣出去。現就學習此書,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1、在教學中,教師的工作物件不同於一般的工作,他們面對的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學生,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需要老師有一種冷靜的'頭腦和處事不驚的態度,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是必須的,還要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調控課堂的能力要強,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課堂事態的發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由於我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課題研究的成果不是盡善盡美。今後在課題研究中要邀請一些理論基礎雄厚、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來參與、指導我的課題研究工作。

3、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症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4、要對教材充分理解。對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鑽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

5、要對所教的學生有一定的瞭解。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感受到我們新教師擁有激情,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才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並轉化為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

教師研究心得14

20xx年11月17日,聽李斬棘老師講了《國小教師專業成長從課題研究開始》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

李老師從“為什麼做課題研究?”“做課題研究需要什麼?”“做課題研究基本程式是什麼?”“如何進行課題研究?“這四個方面展開了這次講座。

我認為做課題研究是一線教師理解孩子、深入掌握教育教學方法的有效途徑。但是,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對於課題研究一直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如何去有效的進行課題研究是十分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而李斬棘老師就像一場及時雨來到了我們身邊,給了我們最需要的課題研究方法指導,讓我們對以後的課題研究不再迷茫,不再為研究什麼而苦惱。

確實,以前選擇課題研究總覺得新的就是好的,沒有聯絡實際的研究都是泛泛的空談,只有立足於教學工作,平時課堂,結合自己課堂上的活動風格,孩子們養成的遊戲習慣,從小處著手,注意對日常教育現象進行反思,那麼研究的素材自然而然就多了,而且從實際出發,對於研究的.各種現象都能仔細觀察、記錄,然後整理變成有用的理論依據。

李老師的講座既廣泛又細緻,廣泛之處引領我們尋找到了課題研究的方向,細緻處讓我們規範了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式,包括研究程式中的各個環節,如如何表述題目等都一一舉例為我們做了詳細的解說。

感謝李老師的此次講座,讓我們瞭解了課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實施課題研究的方法!

教師研究心得15

我有幸聽了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的申宣成博士《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的報告,申博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將深奧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解的淺顯易懂,讓我們興趣盎然的同時,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對所學內容回味無窮。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通過各種途徑讀了不少課例,自己也寫課例,但卻沒有深入地對課例進行研究,缺乏理論的指導。聽了申博士的講解,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曾認為很驕傲的課例,發現自己曾有多嚴重的不足而不自知,明白了今後的課例研究該如何做起:課例是課堂教學的實錄,是關於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案例;課例研究是以教師的教學實踐為基礎,通過對一節課或其中若干教學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在互助與反思中提高教學水平的教研活動。

我們做課例研究可以用專題分析法、情景填空法、結構覆盤法三種方法,結合自己課堂實踐進行。申博士結合大量生動、具體的課例來為我們解析這些理論,如拂面春風、如甘露入喉,我迫切地認識到自己思考、反思自己課例的需要。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教師的成長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能讓自己不斷提高的,是自己不斷的研讀與反思,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倍感動力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