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修辭標點

談消極修辭方法的運用

談消極修辭方法的運用

修辭是運用語言的技巧。它有兩種基本手段:一是積極修辭,即固定的修辭格。如比喻、借代、誇張、排比、雙關、仿詞等。二是消極修辭,即把整篇文章的撰寫過程作為修辭的貫穿過程,通過對語言、詞彙、語法和邏輯乃至標點符號等因素的調動,以求語言完美的一種修辭手法,如詞語的錘鍊、句式的選擇等。
公文是管理政務的工具,公文的語體表現為明確、簡潔、通俗、規範和莊重的風格。由於積極修辭更注重形象、具體和心靈感應,具有較強的感情色彩,因此,公文對積極修辭的運用有嚴格的選擇和適當的限制。而消極修辭所共同遵循的是:樸素實用、完整準確、簡潔易懂的題旨情境的順應,因此,消極修辭應當是公文修辭的主要面貌,對公文的寫作有著廣泛的適應性。
公文中對消極修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詞語的選擇和錘鍊
(一)詞語的選擇
詞語的選擇對寫好公文十分重要。漢語是世界上最發達的語言之一,詞彙浩如煙海,同義詞極為豐富,這為公文意圖的表述創造了極好的條件。但是,要把公文內容表達得明白、準確、簡練、深刻,就要在大量的詞語中,特別是同義詞中象沙裡淘金那樣選擇一個最準確、最有效、最貼切的詞語,恰當地組織到句子裡來為表達意圖服務。如果我們不能找出這個唯一的最恰當不過的詞語來,我們就不能把公文的有關內容表述得最合本意,就有可能在實際 工作中產生不良影響。
文選擇詞語的標準是準確、鮮明、生動,並且這種準確、生動應具有簡潔、質樸、莊重的風格。選擇適應公文語言風格且準確、鮮明、生動的詞語,可考慮以下幾種基本方法:
l、詞義的辨析。漢語中,存在著許多意義相同或相近,但又存在著細微差別的詞語。例如,表達笑容的詞語有“微笑、含笑、大笑、冷笑、苦笑、嘲笑”等三十幾個。雖然這些詞都是表示笑的,但每個詞的“笑意”卻不盡相同。即使是詞義完全相同的兩個詞,例如父親和爸爸,在具體使用上也有差別,“父親”比較莊重,而“爸爸”則比較親切。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公文的內容語言環境,仔細地辨別詞義以選擇最滿意的詞語。詞語的意義比較複雜,辨析的方法也很多,從公文寫作的角度出發,一般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辨別詞義的側重。主要是指以一個共同詞素加上其他詞素髮展而成的同義詞。例如,“連續”和“繼續”,中心意思是“續”,也就是“接連”的意思。但“連續”是“連而不斷”,“繼續”是“斷而後續”。類似差別的同義詞,在公文撰寫中,如不加斟酌,就難以準確無誤地表達原意,還有可能產生誤解,甚至不良後果。
二是辨別詞義的含量。雖然表示同一事物,但一些詞表示個體,另一些詞表示集合體。例如,“詞”與“詞彙”,“書”與“書籍”,“樹”與“樹木”等。表示個體的詞可以加數詞修飾,如“一本書”、“三個詞”、“兩棵樹”。表示集合體的詞不能再用數詞修飾,因為“書籍”就是指所有的書,“一本書籍”就是“一本所有的書”,當然就不成話了。在公文的寫作中,這樣的問題屢見不鮮,例如,“紀委根據收到的一封信件”、“他用津貼購買了三本科技書籍”等等。
三是辨別詞義的輕重。有的詞含義較重,有的詞含義較輕,有的詞表示程度較深,有的詞表示程度較淺。例如,“損壞”和“毀壞”。“毀壞”的程度就深於“損壞”。“損壞物品”,是指物品有壞的地方,還有可能修補,而“毀壞物品”則是使物品徹底破壞,根本沒有可能再修復,而且帶有主觀有意性。在撰寫公文時,一定要精心選用,才能與所述內容完全符合。
四是辨別詞義的範圍。有的詞範圍較大,有的詞範圍較小。例如,“場面”與“局面”。“局面”指整體情形,“場面”指具體情形。公文撰寫中,對這樣的同義詞要儘量選準,以免擴大範圍。
2、色彩的辨析。詞語的色彩這裡主要是指感情色彩。詞語所表示的思想感情大體有三類:一類是表示喜愛、讚美、頌揚的,我們稱之為褒義詞;一類是表示厭惡、憎恨、貶斥的,我們稱之貶義詞;還有一類既無讚許也無貶斥,不帶任何感情色彩,我們稱之為中性詞。例如,“成果”、“後果”和“結果”。由於他們的感情色彩很不同,在公文擬製中要特別加以注意。凡是給以肯定的時候,應使用褒義的詞,而給以否定的時候,應使用含貶義的詞。一般情況下要使用中性詞。例如,“他做事太果斷.民主作風差”,做事果斷是應該肯定的,不是民主作風差的表現。如果他真是民主作風差,應該是“做事太武斷”。
3、風格的辨析。詞語的風格主要是指詞語在表達中所帶有語體特點。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有的詞比較莊重,有的詞比較隨便;二是有的詞比較文雅,有的詞比較粗俗;三是有的詞適用於書面語,有的詞適用於口語。例如,“誕辰”比較莊重,“生日”比較隨便;“妻子”比較文雅,“老婆”比較粗俗;“大家”適合書面語,“大夥兒”適合口語。在公文寫作中,一般應選用莊重、文雅,適用書面語的詞.否則,不僅有關內容的表達受到影響,而且也會損害公文特有的風格和莊重美。例如,將“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週年”寫成“紀念孫中山先生過一百歲生日”,作為正式檔案發出去,其影響和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詞語的錘鍊
公文寫作,不僅要選擇最貼切的詞語,而且要在這個基礎上把詞用好、用巧,這就叫詞語的錘鍊,古人叫“煉字”,這是對詞語選用的深化、純化和美化。要把公文寫好,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對詞語的正確選擇,因為詞語所固有的含義、感情和風格,在不同的語境中將有所變化,就是說在具體使用中由於方法巧妙,與前言後語配合獨特,就會產生好的表意效果。著名的“推敲”故事,就是一個錘鍊詞語的典型例子。所以,我們還必須注意詞語的錘鍊。公文語言的錘鍊一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寓繁於簡。所謂寓繁於簡就是造成一種詞語雖然簡練,但內涵卻非常豐富並能發人深思的表現形式。例如,“國民黨反人民集團抄襲袁世凱的老路,追求專制的統一,打了整整十年的內戰,結果把一個日本侵略者打了進來,自己也縮上了峨眉山”。這是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中的一段話。其中“把一個日本侵略者打了進來”的“打”字就非常發人深思,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國,不僅是帝國主義本性決定的,而且也是國民黨反共反人民的惡果.因為它打內戰,倒行逆施,才使國家陷於災難,給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機。所以“打”字用在這裡是非常精當的。同時,“縮”字在這時代替了“躲”、“跑”等詞,也含有豐富的內涵,是國民黨不抵抗政策的真實寫照,也是他打內戰自食其果的可恥嘴臉的生動反映。
2、寓深刻於淺易。所謂寓深刻於淺易就是通過對某些簡單詞語的錘鍊,使其思想內容不斷深化。例如,“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策略可稱上‘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在中國人民面前失敗了”這是借用魯迅雜文《搗鬼心傳》中一句話來分析敵對勢力和平演變策略的一段公文。雖然只寥寥數語,而且“有術”、“有效”、“有限”三個詞也非深奧,但提示的問題卻很深廣。“有術”表明了敵對勢力陰險狡猾的伎倆,“有效”反映了這一策略的危害程度,使人聯想到東歐、蘇聯演變的深刻教訓,而“有限”則提示了總的趨勢的不可逆轉。社會主義事業暫時的挫折並不是徹底的失敗,敵對勢力得勢也不是最終的成功。

3、寓單調於多彩。所謂寓單調於多彩就是在不損害準確表達的前提下,注意同義詞的換用,可以使公文生動活潑,避免呆板、重複。例如,“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這是毛澤東同志《反對黨八股》中的一段話。“廢止”、“少唱’’、“休息”在這裡是三個近義動詞的換用。同時,在這種消極手法中還附有積極修辭的手法:比喻(洋八股),擬物(……調頭少唱),擬人(...教條主義……休息)。如果三句的述語都用“必須廢止”,意思並未變化,但效果卻差多了。不僅會產生一種音調重複的感覺,而且失去了積極修辭的手法所帶來的生動形象的表達效果。
4、寓時境於新語。所謂寓時境於新語就是要注意使用新概念新詞語以反映出社會的進步和時代氣息,這一點對公文寫作來說甚為重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大量新詞語湧入我們的政治經濟生活中來,例如“定向反饋”、“軟體系統”、“智力投資”等。只有積極而恰當地使用這些新詞語,才能準確地反映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其發展變化,提高公文的表達效果。而且由於這些詞語本身是社會發展新時期的產物,因而,不需另費筆墨便可充分反映出時代的特色。
5、寓此義於彼義。所謂寓此義於彼義就是活用詞義。有些詞意義並不相同,但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卻可以互相代替,靈活地選用這些有修辭作用的臨時同義詞,就叫活用詞義。活用詞義往往能產生原詞義所無法包容的意境。例如,“在這種情況下,一切汙衊和謾罵,都從國民黨反動分子的嘴裡噴出來了”。這是毛澤東《論聯合政府》中的一段話。這時的“噴”字取義為“說”,但比“說”更生動形象,從中可以顯示出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區進行誹謗時,那種肆無忌憚的醜態。
6、寓此類於彼類。所謂寓此類於彼類就是活用詞類。一個詞一般都屬於一個固定的詞類,例如,“祖國”、“工人”、“房屋”等都是名詞,“跑”、“推動”、“開展”等都是動詞,“好”、“偉大”、“紅彤彤”等都是形容詞。在一定語句中,將屬於這一類的詞語用為另一類詞,就是活用詞類。保留了此類詞的意義,又增加了彼類詞的意義,由於一個詞能夠表示兩個詞的意義,所以把它看作是一種修辭手段。活用詞類跟誤用詞類性質不同,它不但合乎語言規範,而且有修辭作用,可以使語言表達生動、新穎、含義深刻。但在公文撰寫中應慎重使用,以免產生歧義。常用的:一是名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等。如,“這種對待戰士的連長,不是太‘軍閥’了嗎?”“軍閥”是名詞,一般不受程度副詞修辭,在這裡是形容詞化了。其意是“軍閥作風太嚴重了”,這種用法,顯得洗煉,適用於講話稿等公文中。二是動詞活用為名詞。例如,“有了吃、有了穿。農民自然對改革從心裡贊成和支援”,“吃”“穿”都是動詞,在這裡活用為名詞,表示“吃的東西”、“穿的衣服”。一個詞起了幾個詞的作用,言簡意明。
7、寓今於古。所謂寓今於古就是選用有生命力的古詞語,主要是一些成語、緘言。這些古詞語特別是成語,大部分來源於古代寓言、歷史故事或重要文獻,如“愚公移山”,是從《列子?湯問》中老愚公決心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故事裡概括出來的。“四面楚歌”來源於《史記?項羽本記》。這些成語含義非常豐富深刻,既約定俗成,又言簡意賅,每個成語都有一定的修辭作用,在公文的撰寫中可以適當選用。在這方面毛澤東同志表現得尤為出色,在他的著作裡使用了大量成語,而且每個成語都用得十分恰當。例如,《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無實事求是之意,有譁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一段,用了“實事求是”、“譁眾取寵”、“華而不實,”、“自以為是”、“欽差大臣”五個成語,對主觀主義進行了淋漓盡致地分析批判。短短數語,不僅道出了主觀主義多方面的表現,而且生動深刻又易於接受。
8、寓節奏於音韻。所謂寓節奏於音韻就是注意詞語的音韻美,通過對音韻的調理,以產生和諧的、有節奏感的閱讀效果。這種修辭手法除了詩歌充分講究外,在公文寫作中也常有使用。例如“周恩來同志的一生,高瞻遠矚,深明大義,處處以大局為重,事事從大局出發。他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功蓋中華,譽滿天下,從不居功。”這裡一系列的詞語,音節整齊勻稱,聲調平仄相間,形成了和諧的音節,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讀起琅琅上口,聽來和諧悅耳,平地產生一種波瀾起伏的氣勢和抑揚頓挫的表達效果,確實達到了熱情歌頌周總理崇高品質的目的。
對詞語音韻進行錘鍊的修辭手法更適於文學作品。因此,在公文寫作中要慎重使用,一定要從公文內容表達的需要出發,防止背離公文語體風格的錯誤和追求形式主義的傾向。

二、句式的選擇
同一個思想內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示。但句式不同,強調的重點、表達的語氣和風格不同,修辭效果也就不同一樣。選擇最能恰如其分地表達思想內容,最能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句式,是公文寫作中常用的修辭方法。句式可以分為長句與短句;單句與複句;整句與散句;緊張句與舒緩句等。長句嚴密細緻,短句簡潔活潑;單句集中清晰,複句層次顯明;整句整齊勻稱,語氣貫通;散句參差錯落,靈活機動;緊張句一氣呵成,舒緩句從容有力。
公文中對句式的選擇有以下幾種情況:
1、判斷、揭示一個事物的性質特徵時,宜用長句、緊張句。例如,“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這是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中的一段話。在“民族英雄”之前,用了很長一段定語,但卻十分必要,它從幾個方面周密而準確地說明了魯迅是什麼樣的民族英雄,並且一句緊似一句,融通連貫,一氣呵成。
2、用於宣講的公文宜用短句、散句、舒緩句。例如,“同志們,我們的前途無限光明。我們的責任十分重大。我們任務異常艱鉅。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這段講話幾乎全是短句、散句、舒緩句,一句一個意思。簡潔活潑,又從容堅定。講起方便,聽來明白,這種句式適用於各種場合的宣讀式講話稿。
3、公文在議論時宜用長短結合、整散並用的句式。例如,“為了健全民主集中制,以擔負起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執政的歷史重任,必須加強黨的紀律。現在,不少組織中,紀律鬆弛,是非不分、賞罰不明,該批評的不敢批評,該處分的不敢處分。如果聽任這種現象滋長,黨還能有什麼戰鬥力!”這段話,先用一個目的的關係複句,提出了“必須加強黨的紀律”的論點。接著用一組短句和整句,提出了紀律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後用一個假論關係複句和反問句,提出了加強黨的紀律的必要性。這種長短結合、整散並用的句群,在公文議論中能產生較好的效果。
4、公文在闡述說明時宜用長句、複句、整句。例如,“這樣做了,我們黨和政府的面貌就將為之一新,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會風氣將為之一變,我們的隊伍將更加堅強有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事業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這是一個較長的複句和整句,設因推果,邏輯嚴密,有利於把道理說透徹,修辭效果很好。
5、命令、號召類公文宜用短句、單句。例如,“總隊黨委號召,學習“祕書工作”同志,就要做一個‘四有’新人,努力學習,勤懇工作,團結同志,遵守紀律,在本職崗位上多作貢獻”。這段話,全是短句單句,顯得短而有力,乾淨利落。
標籤:修辭 消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