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推薦】讀《三國演義》有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1

《三國演義》是一部我國的古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戰爭故事。

翻開書,第一句話這樣說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書中以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來闡述忠、仁、義、愛的人生道理,給我好好地上了一課。書中介紹了聰明機智、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求賢若渴、內心又複雜的劉備;忠勇的關羽;英勇的張飛;嫉妒人才、心胸狹窄的周瑜;奸詐狡猾、但又是三國中人物塑造的最成功、最偉大的曹操……這些人物給予我了很深刻的思想。雖然人物性格不一,但在我的腦海裡有許多印象很深的人物:

關羽:他有著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配青龍偃月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劉備,因戰敗降敵但一直在打聽劉備的訊息,不辭辛勞。一開始,我對關羽的投降感到很不解,他不是隻忠於劉備嗎?現在怎麼這麼輕易就歸順於曹操了呢?但讀到後來我才理解,他的一時歸順也是一種特殊的“忠”。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諸葛亮:他是封建統治時期最最需要的忠臣,一個能夠為自己主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才應該在書中,作者會毫不吝嗇自己的筆墨,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雖然描寫很簡單,但他的內心可不是就一兩句話就能概括的!

再說曹操。那時劉備是他的甕中之鱉,但是他並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他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從那時的三國英雄到現在的新世紀英雄——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

他們奉獻了就不求回報。像我們身邊的老師:他們是那麼的偉大,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去教育一個又一個無知的小孩,讓他們成為國家的頂樑柱。像工作辛苦的醫生:他們救治了多少生命,把一個又一個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他們是多少人的救命恩人!像英勇的戰士:他們在用自己的生命守護自己的國家,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像勤勤懇懇的工人: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那麼優越的生活條件。像父母、像那些幫助你的陌生人……

現在的英雄不一定是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哪怕是做了什麼不起眼的小事,都稱得上是英雄。

每個人都能成為“英雄”!

讀《三國演義》有感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裡,耳畔就彷彿想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著歌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來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e不詳盡而巨集大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一百一十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著《三國志》為模版,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是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群眾面前,併為人民所喜愛。《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說,作者匠心獨運,以妙筆生花溝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為婦孺皆知。他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他,也成為我心目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為學者們列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確實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書,就如展開了一幅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居然會出朵朵奇葩,使每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中。這裡既有鼓角爭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糾紛,也不乏風華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動聽的講述一個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眾不同之處。

然而使《三國演義》個讓人覺得奇妙的是在於他的戰爭前後經歷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獨樹一幟。這恐怕是包括《史記》在內的其他史書望塵莫及的,比如赤壁之戰,戰爭的起因是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入吳,諸葛孔明舌戰群儒,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經過,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節,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的敘述了這巨集大的戰爭。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渚,典韋的勇猛,魯肅的憨傻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叫我負天下,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毒辣,“安居平王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薄天雲”關公的忠義令然更是被刻畫的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滿腦子都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巨集大一氣呵成的氣勢,令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情感,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三國演義》一部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離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成塵灰,只剩那“刀光劍影,遠氣了鼓角爭鳴”的淡淡哀傷。

讀《三國演義》有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雨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聽到這首歌,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最近我看的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被譽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不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寶,也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傳統歷史寶貴的資料,是中國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龍吟虎嘯的三國傳奇,無疑是千年傳奇,百世經典。數百年以來,一直深受我國乃至全世界各國的人民群眾所喜愛。說起其中的故事和人物,無不令人口齒生香。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各方豪強擴充武力,搶奪地盤,造成了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的慘烈社會局面。亂世梟雄,誰忠誰奸,孰成孰敗。蜀有:劉備、諸葛亮。魏有:曹操、司馬懿。吳有:孫權、周瑜。他們為了爭奪天下,統一天下,用盡心機,機關算盡。

在這書中,我佩服劉備的善於用人,我佩服關羽的忠心耿耿、義字當頭,我還佩服張飛的威猛雄壯,我更佩服趙雲的渾身是膽和周瑜的巧設計謀。曹操的詭計多端、疑心重重讓我不得不感嘆萬千。但我最崇拜的還是諸葛亮。他未出茅廬已知天下大勢,既出茅廬天下震驚。他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借東風、空城計至今為人津津樂道。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等等都讓我讚歎不已。

在諸葛亮眾多計謀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周瑜想方設法要置諸葛亮於死地,就逼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不然就要殺掉諸葛亮。但是諸葛亮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化解了周瑜的刁難。他只用了二十艘船、三十名士兵、一千多個草把,趁著漫天大霧,慢慢靠近曹操的水寨。諸葛亮叫船上軍士一齊擂鼓吶喊,曹操怕中埋伏,不敢出兵,只是命令一萬多名弓弩一起向江中放箭。太陽出來了,二十隻戰船兩側的草把上都插滿了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還有“空城計”也是我喜歡的一計。由於馬謖不聽勸告,自作主張,導致街亭失陷,蜀軍失去了重要的戰略要地,不得不全軍撤退。諸葛亮在萬般無奈之下,做出冒險的舉措,巧唱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這些計都充分地說明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遇事冷靜,臨危不亂,實在是讓我佩服。

這些歷史也讓我看到了那時候老百姓生活的艱難和困苦,更讓我感到現代生活的幸福。那時候老百姓的流離失所,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安定。這些又都讓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雲南的旱災、舟曲泥石流、玉樹地震等等無情的天災。要是放在三國時期,那肯定是世界性的毀滅。而在現在,正是因為國家的強大,人民的無私,讓大家互相團結、幫助,很快的度過了難關,建起了新的家園。

所有的這些感想,都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更加愛我的祖國,愛我身邊的每一個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4

世界偉大的發明,都歸於——書,書和社會有著重大的關係。沒有書,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肉體,只有書能改變一切。

書,是一個指南針,它會用它所有的知識指引你。書,是一盞明亮的路燈,讓你在黑暗的迷途中,獲得一絲光亮。書,是一道五色的彩虹,他會讓你在失敗中,獲得溫馨的暖氣。在書中,我們都是一個快樂的“天使”,沒有人能阻擋我們為書瘋狂,為書痴迷、著迷。

一天,我正在悠閒的玩電腦,玩著玩著。突然,靈光一閃,原來——是網頁出一句話,讓我熟悉得不能再熟的一句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心裡暗暗地想:“我們為什麼不能把自己的娛樂時間,放在看書,這樣又可以充實自己、進步,又可以學到一門知識!我們何嘗不多看一書呢?”通過自己的感悟,我馬上召回幾天前訂購的一本叫《飄》的書。

剛開始,我先看第一頁,我發現這個作者是美國的米切爾,原來他只寫了一部作品。就這樣我迷上了這本書,因為他寫得非常生動,我感觸最深的是這句話:“為什麼如今人類都要受著社會的擺佈,要看人臉色,不能做真正的自己,一直活在虛假的世界裡,讓我們從純真變得虛偽起來。”這句話讓我真正明白了該怎麼去做人,教會了我現在的社會太殘酷了,讓我的懂得了如今的社會,在沒有好人與壞人之分了,只有勝利與失敗了,這句話雖然看起來很諷刺,倒著討厭社會的語氣,但是我覺得並沒有錯,因為現在我們已經受著被人擺佈的生活了。當你要反抗的時候,你將會被逼得走投無路了。為什麼有個叫尼采的作者瘋了,他寫的文章讓人很不理解,但是他為什麼還要寫《瘋狂世界》,因為他想讓人知道:一個人一輩子活在虛偽的世界了,是不會快樂的。只有讓自己活得精彩,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煩惱自然少了,那麼快樂就會永駐在你身旁。

同學們,多讀書吧!我讀了書感觸非常深,我認為現在只靠課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多讀課外書,才能充實自己。華麗的外表,表面雖然有著外形美,但是沒有高貴的氣質淵博的知識襯托著華麗的外表。就像一個沒有知識的人,畫者自以為漂亮的畫。換句話說就是用華麗的外表來裝飾自己,還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同學們,不要被華麗的外表,忽略了高貴的知識。知識是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再多“彩色”的金錢,也是買不到知識的。同學們,覺悟吧!讓我們跟知識牽手,跟知識遨遊、飛翔。讓我們用知識補充自己的缺點吧!讓我們與知識飛翔。知識是湛藍的天空,是潔白的雲朵,是雨後的太陽,是狂風暴雨後的彩虹,是夢的原發地,沒有了知識,就是一個虛有其表的人。讓我們一起伸出手去觸控那個耀眼的“光芒”。讓我們擁有他吧!它是那麼可貴,他之所以能創造偉大的發明,是因為他沒有那外表的光芒,卻有著高貴的`光芒。

知識就是力量,只有讀書,你飛翔的翅膀才會更有力!讓我們再次創造那小小卻偉大的奇蹟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5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當聽到這句富含哲理的話,都使我再一次想起了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使我的視線又移到了金戈鐵馬的年代,三國鼎立,刀光劍影,烽火連天。在這明爭暗鬥,分分合合中,總有一段意味深長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留念。

其實在我剛讀這本書的時候,是有一些吃不消的,我無法理解書中的場景及語言包含的意思。但越往後就越進入角色,最後就完全沉醉在裡面了。書中的人物就彷彿在我的面前,訴說著他的喜悅、他的無奈、他的憤怒……

在書中,我非常敬佩大英雄劉備、關羽、張飛、趙雲,他們不僅驍勇善戰,又以義子當先。我想書中最與眾不同、最引人注目的要數聰明機智,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的臥龍先生——諸葛亮。

諸葛亮蟄居隆中的時候就通曉天下大勢:三分天下,人稱“臥龍先生”;出山之始,他就為劉備制定了據蜀聯吳抗曹的戰略;赤壁之戰,他孤身赴吳,舌戰群儒,說服東吳抗曹;他智取荊襄,進軍益州,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他七擒孟獲,鞏固後方;他六出祁山,誓復漢室。

每當事到緊急,在蜀軍將領手中都會出現他的“錦囊妙計”。無論是東吳招親,還是大唱空城計,甚至在他死後還有馬岱殺魏延,死諸葛驚走活仲達等等,他的“計”層出不窮,一次次的令讀者感嘆,充分的反映了他作為軍師的智慧、才能。

書中像諸葛亮一樣有才能的人士,還有東吳的大都督“周郎”——周瑜。他很有軍事才能,但也最令我深思。赤壁之戰,布迷陣讓蔣幹盜書,除去曹操水軍名將;又利用老將黃蓋設計詐降,最終火燒曹軍戰船,大破曹兵。

但在他年輕有為的背後,卻心胸狹隘,嫉賢妒能。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讓他心生嫉恨;取南郡,不僅身受箭傷,南郡仍被蜀兵佔領;劉備招親,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精心設計“假途滅虢”之計要取回被借荊州,結果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與諸葛亮的軍事謀略交鋒,每次都以咄咄逼人開始,臨了都以偃旗息鼓告終。他抵不過諸葛亮“三氣”,在他被氣得吐血身亡時,還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當讀到這裡時,我不禁感慨萬千,在我看來,害死他的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他不容別人比自己強,氣量狹小;他嫉賢妒能,與諸葛亮水火不容,這樣的人難成大業,這也是為什麼作者會把他當作一個悲劇人物來寫。即使再讓周瑜活一回,他也會敗給諸葛亮的,他沒有諸葛亮的容人之氣,更沒有諸葛亮的才氣。

在書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優點使他們功成名就,但缺點卻往往讓其喪命。關羽曾“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但最後不免“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以身殉國;張飛當陽長板一聲吼,嚇退曹操十萬兵,但酒後性格暴躁,亂打兵士,尤其是聞關羽之死後更勝,最終糊里糊塗死在小兵手裡。

而最令我傷感的要數諸葛亮的與世長辭,他自從劉備去世後,為了報知遇之恩和託孤之任,一直兢兢業業,扶持幼主。可是,天妒英才,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那一晚,一顆大如斗的長星落地,但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不忘國事,他把平身所學傳給姜維,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歌可涕。

當然,在書中,這類忠誠的人,無法列舉,只能一次次的令人感動。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忠義當先,誠實守信,性情溫和,氣量寬巨集,謙虛躬瑾……讓我一生受益匪淺。

讀《三國演義》有感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讀起這首《臨江仙》,就想起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心底原本平靜的湖面泛起漣漪,思想像插上了翅膀,隨著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穿越千年,重回這段令人深思的歷史。

《三國演義》中說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北方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佔據中原;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打著“匡復漢室”的旗號,聯吳抗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孫氏家族在六郡八十一州站穩腳跟,擁有長江天險,到了孫權時代,實力更為強盛。三國鼎立局面就此拉開。然後,孫權趁關羽和曹兵交戰時,派兵偷襲荊州,導致關羽死於東吳之手。曹操病死後,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劉備建立蜀漢,為報關羽被殺之仇,討伐東吳,結果被陸遜打敗,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後,諸葛亮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伐魏,病死於軍中,姜維代替軍師之位。司馬炎篡位建立西晉,天下再次統一。

讀《三國演義》我們會發現,書中人物個性鮮明。劉備寬厚仁德,深得民心,寧願自己被曹兵追趕,也不撇下百姓逃跑。曹操善權謀,“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孫權知人善用,東吳文有魯肅,武有黃蓋、呂蒙。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表現出他的英勇無畏與忠心耿耿。“刮骨療毒”表現出他的勇敢。周瑜才智過人,卻氣度狹小,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中死去。諸葛亮是本書中智慧的代表,他博學多才,志向高遠。“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是他一生的功績。

《三國演義》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更是耐人尋味。三顧茅廬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甘願去做,天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刮骨療毒告訴我們:勇敢是我們最寶貴的武器。

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它字裡行間蘊含著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體會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有人說:“每一本書都是一盞明燈,照亮求知者的路。”《三國演義》就是一盞明燈,我心中永不滅的燈。

讀《三國演義》有感7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一鍋五味湯,裡面包含著各種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正直、驕傲、詭異等,也包含了人的善與惡。比如說吧,關羽是正義的化身,他勇猛且機智,對任何惡事都進行戰爭,也是最令曹操畏懼的人之一。還有那曹操用奸詐的智慧和快擇使他成為一國霸主。古話說得好:曹操做事--乾脆利落多疑事,這對曹操來說真是恰到好處。從漢末講到三國末年蜀、魏、吳,三個國家的興起與滅亡。在其中,忠誠義士的殉國,人生的不如意,生與死的交織深深地打動了我。

每一顆“將星”的燦爛與衰敗都給這碗湯撒下了不同的味道,有些苦,有些甜。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則是那千古盛名的“諸葛亮”。我喜歡諸葛亮,並不是他擁有天才的智慧,而是他有泰山般堅強的毅力。“阿斗”這個人物大家都佷熟悉吧?俗話說得好:阿斗的江山--白送。他是蜀國的後主,卻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可以說是一個爛泥敷不上牆的人。而諸葛亮呢?他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情意。儘管爛泥敷不上牆,死水成不了活水,他還是用他的生命緊抓著那似乎存在的希望。在他第一次進攻魏國,勝利遙遙在望時,阿斗聽信謠言,對諸葛亮的忠誠產生懷疑,將他召回來,結果使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儘管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沒有責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抵抗魏國,但人算不如天算,到最後,他還是以身殉國了。有些人可能會問:“諸葛亮傻了嗎,明知蜀國命不宜久,卻還進行無畏的反抗,這不是自討苦吃嗎?”但我認為不是,他可能明白這一點,但他卻一定不會放棄,因為他至少做到“問心無愧”。他不斷地進行反抗,可能不會成功,但是他盡力了。

讀了這篇小說後,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貴在嘗試,不重要結果。諸葛亮那永不言敗的精神使我在學習路上鼓起了信心。

讀《三國演義》有感8

《三國》有別,英雄亦有不同。作為一部國別體書籍。《三國志》以其簡潔的語言,嚴肅的用詞使得歷史的嚴肅又添幾分,歷史的肅穆可謂在這體現得非常全面。相較於《三國演義》的話這篇文章就現得骨感了。《三國演義》具有很好的觀賞性和閱讀性。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讀了《三國演義》後就發現其內容非常豐富,構思也猶為巧妙,人物編排,情節設計,遣詞造句都很考究。特別是與《三國志》相比較後就更凸顯這些優勢了。例如“三顧茅廬”這一情節:《三國志》中“凡三往,乃見”如此寥寥幾字就帶過了,表現極為枯燥。而《三國演義》則就不同了。在此情節作者洋洋灑灑寫了近五千字,文章就被充實得豐富了,增添了文章的可觀賞性、可閱讀性,帶給讀者極為深刻的印象。人物描寫頗為細膩:如此章節中對諸葛亮此人的描寫:“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帶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這一外貌描寫讓諸葛亮的形象躍然於紙上,和《三國志》枯燥、骨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三國演義》與《三國志》在真實性方面有區別。《三國演義》是七分真實,三分虛假的,雖然豐富了情節內容但同時對歷史的真實性還是差些準確又如人物方面,《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形象被醜化了,顯然不符歷史,諸葛亮的形象被神化了,這顯然有失歷史真實性,給後人誤導,影響人們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認識與評價。

《三國演義》其實是一副連環畫或者說是一部電影,那生動的場面猶如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那硝煙的戰火瀰漫在這書中,這不是一部電影又是什麼呢? 三國,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三國,那莊嚴肅穆的歷史;三國,那充滿韻味的讀本。真可謂是三國有別,英雄不同!

讀《三國演義》有感9

寒假裡我帥帥哥哥送給了我一本《三國演義》,我高興得不得了,我翻開書,在扉頁寫著一行字:

趙雄偉:文海漫漫,

暫取一瓢贈與,

望共勉之。

辛卯

正月初八

隨著就有一種強烈看書的想法油然而生,是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啟書,我開啟書後,看了看,真賽,還是文言文的呢!

這本書我半年才看完,看完以後,我為曹操八萬精兵大敗袁術的幾十萬大軍而驚歎,為呂布這個天下無雙的英雄的死亡而嘆息。樊城之戰告訴我:打仗不在兵多將廣,而在於計謀,就算有天大的勇氣沒有謀略也是沒有用的。

“趙雲單騎救主”告訴我要有勇有謀,“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告訴我勇和謀缺一不可。曹操雖然奸詐,但是他的才華是前古沒有的,是舉世無雙的。呂布雖然勇猛但是他還是死在了自己部將的手裡,劉備一開始只有幾千人馬,但是幾年以後,劉備竟然發展成了一個國家。這告訴我: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許褚裸衣鬥馬超”足以證明他的忠心,董卓的遭遇告訴我們:正義必定能戰勝邪惡。

我們要吸取這本書的教訓,曹操的計謀,呂布的勇猛,都是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鑑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三國演義》,其中有一個章節最吸引我——趙子龍單騎救主。

這一章主要講的是:新野之戰劉備兵敗,遭曹軍追趕,同家小失散。劉備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趙雲,他文武雙全,單槍匹馬去找小主人和夫人。最後情急之下夫人投井,趙雲帶著小主人去找主公,半路遭曹操百萬大軍攔阻,趙雲帶著小主人衝出曹軍陣地,去找主公了。

我在《三國演義》中最喜歡趙雲了。他武功高強、機智勇敢,勇於承認錯誤,他尊人敬人,從來不小看別人。他還善於隨機應變,殺過許多敵將,是後來蜀國的棟樑之才,他騎的白馬名叫夜照玉,是一匹寶駒。他身上有這麼多優點,所以我很敬仰他。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暑假中,我在學校圖書室借了一本《三國演義》,讀完此書,我從中受益匪淺――世紀少年應有“膽”有“識”。

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裡面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通過設定大量巧合,化不可能為可能,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把一個個場面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即使拋開了書,它們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麼“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如草船借箭,連環計,空城計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看過之餘,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要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這對當時的周逾和現在我們看來,真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瞞“過了多疑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萬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試想,諸葛亮不講究“策略”能行嗎?

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不也一樣嗎?也應講究方法,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讓大了大腦得到調節,為下一節課積蓄精力,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是這樣,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裡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分鐘,洗杯子約要五分鐘,分放茶葉約三分鐘,這樣一來,就要共花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法:在燒開水的同時,就洗杯子,分放茶葉,等水燒開後,其餘兩項工作早已完成了。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去做其它事情,還讓客人在短時間裡感受到了主人的熱情。

做事情不僅要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識”,還要有“單匹救主”的趙雲的“膽”。記得那次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讓我們練習跳高。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就像猴子一樣一躍而過。輪到我了,生怕摔著的我及得額頭直冒冷汗,膽卻的內心使我的動作變得縮手縮腳,最後落得個“嘴肯泥”的下場。體育老師摸透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又耐心地給我講解跳高的要領,在老師和同學們地鼓勵下,我大膽地又重試了一次,這次終於成功了!漂亮的動作還博得同學們地歡呼,齊聲叫好。唉沒有膽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們雖是新世紀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雲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年幼承兄業,權據江東,招納賢士,此人便是孫權。兄長孫策的死,猝不及防,因而十九歲的他,倉促繼位,也是他能屈能伸的原因,也詮釋了為何江東基業的流傳。如此之人,天下三分有怎無他那一份?

孫權令人無比敬佩,辛棄疾更是抒發“生子當如孫仲謀”。他對古今人民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實乃令人敬佩之士也。

忠言逆耳,失利孟德

袁紹兵多卻敗給了曹操,這便是有名戰役——官渡之戰。袁紹之所以敗給曹操,是因為不聽忠言,造成身死而內亂的局勢,也就是河北風雲。趁著袁氏兄弟自相殘殺,曹操得利,攻陷鄴城,正所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千古名話“忠言逆耳利於行”,可惜袁紹偏就不聽取,不採納,故戰敗是必然的。人生也如此,學會聽取他人意見,再做出決定,這樣更有利。

識清天下局勢,辨別利弊是非

袁紹戰敗,劉備投靠劉表。只有慫恿劉表攻打曹操後方,才能滅曹。劉備選擇了於自己有利的一方,可見其會審時度勢,故必成一番大業。劉備與曹操,一個能審時度勢,一個有勇有謀,如今是敵對,將來定有一番爭鋒。

學會觀察局勢,謹慎走出每一步,分清楚是非利弊,是有利於自己。

天下三分,雛形初現

眾所周知,三國講述的是魏蜀吳三國間的故事。如今,孫權權據江東,曹操獨霸一方,劉備投靠劉表,三國雛形漸漸有了模樣。各有各的風姿,各有各的大志,究竟誰是最終贏家?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讀了《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書中200多個人物栩栩如生,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時統一的一系列故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句話讓我對英雄的含義產生的新的理解,三國中諸葛亮的“智絕”,關羽的“義絕”,曹操的“奸絕”,劉備的忠於漢室,周瑜的心胸狹隘,張飛,魯肅,姜維,趙雲,龐統……各個特點鮮明。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亂世出英雄,劉備飲酒時結識了賣酒屠豬的張飛,逃難江湖的關羽,桃園三結義。他為匡扶漢室,剿滅黃巾。又遇董卓,郭汜,曹操等漢室奸臣,在走投無路之時遇到鏡水先生為他出謀劃策。三顧茅廬之後,孔明協助劉備討賊匡扶漢室,奪得漢中,益州等地。在眾將的逼迫之下,進位漢中王,正位續大統。關羽,張飛被殺,為血弟恨他興兵伐吳。但他以為憑雄厚的兵力定能取勝,連營七百里。被陸遜燒盡。致使他白帝城託孤。他雖沒有完成“匡扶漢室,攘除奸凶,還於舊都”的重任,但他一生中寬人愛民,禮賢下士,足智多謀,是一代“梟雄”,為很多人所敬服。

讓我感悟最深的是關羽的“義絕”,他在敗給曹操之後,為保證二位夫人的安全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屢立戰功。曹操給他了無數的財富,但他絲毫沒有動心。在知道兄長的訊息後,得到赤兔馬。不辭而別,不分日夜帶著嫂嫂往劉備那趕去。因沒有曹操的文憑,一路上歷經坎坷。各關拒不放行,便只能五關斬六將。曹操在兵敗之後,敗走華容道。關羽為報曹操的恩情,不顧立下軍令狀的殺頭之罪,義釋曹操。後來荊州失守,刮骨療毒,敗走麥城,最後被殺。他的一生可謂是壯烈的。

諸葛亮的“智絕”也展現的淋漓盡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難得的一位忠臣,他為報劉備的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在白帝城受劉備託孤,幫扶庸主劉禪。從三顧茅廬起他就輔助劉備,在一旁出謀劃策。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七星臺祭風,三氣周瑜,巧布八陣圖,七擒孟獲,空城計,以木像使司馬懿喪膽……這都是他的所作所為,令人歎為觀止。若沒有他的輔助,劉備可能早以死於亂世之中,周瑜也不會有火燒赤壁的壯舉。就是因為他超人的才智,才會引起心胸狹隘的周瑜的嫉妒之心,他曾多次想要殺害孔明,但卻被孔明用智慧一一化解了。當他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之箭的難題來為難孔明時,他的野心已完全暴露了出來,但孔明早以預料三天後有大霧,將期限改為三天。於是,借霧草船借箭,令周瑜也為之折服。後來,孔明三氣周瑜,周瑜氣量狹小,智不如人。為置孔明於死地,他賠了夫人又折兵,自討沒趣,最後連自己都被諸葛亮給氣死了。當陸遜憑智慧大破劉備的雄師之時,自己也陷入孔明早已佈置好的八卦陣中,陸遜也自嘆不如孔明。面對蠻橫無理的南蠻王孟獲,孔明是苦心感化,七擒七縱,孟獲每次以不同的計謀來加害孔明,但都被識破,最後使得孟獲心服口服。當孔明用計謀將司馬懿困入陷境時,但天公不作美,天下大雨,澆滅了大火。諸葛亮一生操勞而死。在死之後他以木像退司馬,用錦囊計殺魏延。他的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演義》中人物有長有短,人物特點鮮明,各具其態。總的來說,真本書值得我們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在寒假中,我看了許多許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三國演義》。

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回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博學多才,讓周瑜很嫉妒,所以周瑜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做出十萬支箭,如果做不出就要懲罰,諸葛亮胸有成竹的答應了。

他開了幾十艘草船,叫士兵把稻草人插在船四周,然後把船開到曹操兵營旁,在那裡敲鑼打鼓,驚嚇曹操,曹操讓士兵不停射箭,而諸葛亮在船裡喝茶。他看到一側射滿了箭,就反過來射另一側,最後,輕而易舉得向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完成了任務。

看完了《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瞭解了歷史,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三國演義》這本書相信大家都知道,它主要講了:東漢、魏、鐲、吳、西晉,是五個王朝。曹操、劉備、孫權三個雄才大略的領導者。這是個號稱“三國”的時代,干戈處處,戰火四起。粗魯的張飛、神勇的關羽、暴躁的孫堅、詭詐的曹操。

其中我最佩服關雲長,刮骨療毒這個故事說的就了他。在與吳軍大戰中,他中了一直毒箭,華佗要幫他把箭取出來,說打麻藥就不疼了,但關雲長為了打仗時能保持清醒,忍著痛不打麻藥。開刀時華佗劃開關雲長的膀子,取出毒箭用刀颳去留在骨頭上的毒,然後縫上。旁邊的人看呆了,而關雲長卻依舊喝酒下棋,談笑風生,好像刮的不是他的骨頭一樣,他這種以大局為重,非常人的忍耐性讓我佩服不已!與關雲長相反,我很討厭董卓。在大戰中,他逃到洛陽,殺了有錢人拿走財寶,又拿乾兒子呂布換了一些錢,最終被氣憤的呂布一刀殺了。這種唯利是圖的小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物,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讀一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