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論語

論語讀後感大全(15篇)

論語5.35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後感大全(15篇)

論語讀後感1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為人處世和終身學習的道理,是一部儒家經典著作。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這部書,去感受裡面無窮的智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事先做好了應有的準備工作,自然得心應手,事半功倍。這使我想起了最近吉他考級的事。雖然我學的時間不長,但我堅持每天彈奏練習,即使手皮磨破了,我也從不放棄。考級前的.一個月,我把樂理知識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複習,該背的背,該記的記,做了充分的準備。在考場上我輕鬆應對,最終以優秀的成績順利通過了考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六一舞團組織表演活動,導師給我們每個人發了一套表演服,我發現我的衣服上面有個黑色的汙垢,看上去影響美觀,我就想,何不趁沒人注意的時候換一件好的過來?但轉念一想,我自己不喜歡穿的,別人也不喜歡穿啊!我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這就是將心比心。於是,我決定把這件衣服留下來自己穿。即使己所欲,亦勿施於人。這應該是我們終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則吧!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在生活中,某些人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往往會表現出嫉妒或厭惡,而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會嘲笑或輕視,這都是不好的處世觀念。我們要朝好的行為看齊,學習他人的優點。倘若看到別人身上不足的地方,要引以為戒,不要犯下同樣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讓自己更趨於完美。

《論語》字字珠璣,句句在理。朋友們,讓我們都來讀一讀《論語》吧!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論語讀後感2

《論語》的第一篇是學而篇,也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學做人,學做事。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在學習中的經歷,以及孔子本人的一些感悟,流傳至今,對我們仍有很大的影響。我們今天仍然會學習孔子及其弟子所發揚的這種學習精神。不僅在學習中適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以及我們的做人做事中仍然適用。學而篇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孔子曾說,活到老,學到老,而孔子本人也一直未停止過學習。在他臨死前他都還一直記著老子對他的教誨,仍然不忘記他的政治報負。這也就是他之所以稱之為孔聖的'原因吧,他一心為國為民,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他難以改變的事,他努力過了,他堅持過了,儘管結果不太盡如人意,但他卻為我們做好了一個榜樣,為我們發揚了一種精神,留下了他寶貴的學識,他寶貴的經歷。後人敬仰他,以他為榜樣,雖然有些人會對他產生誤解,但其真正的內在的精神品質永遠不會被人所厭棄。向孔子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孔子曾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流傳至今,仍被人廣為傳頌。我們現代人更應該學習這種精神,不要不懂裝懂,或一知半懂。我們要從容面對我們自己所存在的這些問題,然後能夠解決的儘量解決,不能夠解決的,也要盡力解決。不要不知道的裝作知道,這樣問題會越來越多。只有勇敢的面對了自己所存在的問題,才是一個真正勇敢的人。

論語讀後感3

今天,我們學完了《論語》十二章和《論語》十章,經過幾節課的學習,我有了一些心得和感觸。

孔子雖然已經去世了兩千多年了,但是他的話語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仍然是耳熟能詳,這些話仍然在影響這我們,指導著我們。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以君子乎?”孔子教導我們要做一個君子,要愛學習,樂交友,做有修養的人。現在人們依然保持這種追求,要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高尚的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用自己的經歷來教導我們,要循循漸進,終身學習,還告訴我們學思結合的重要性,短短的三十八個字,孔子敘述了自己的一生,這三十八個字成為多數人都要達到的為之奮鬥的人生理想。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教導我們,當正義和財富發生衝突時,要堅守道義正義。君子不是不愛財,但要通過正當的'手段來獲取。現在,有多少人因為貪汙受賄而被判刑,他們之中不乏都是一些大官員,他們雖說,學識淵博,單絕對不是君子。

我知道孔子頗有盛名,但在學了《論語》中的一點兒之後,我才正真意識到孔子的偉大,他絕對擔的起聖人的稱號。正因為有孔子他們這樣的人存在,我們才能被稱為“禮儀之邦”之一,我們的民族得以延續才有了文化紐帶。《論語》這本書的語句已經融入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那一串串話語早已成了了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性格基因。

論語讀後感4

這個假期,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背了《論語》。我們每天背一兩個小段,邊背邊對照平常的行為舉止,看看有什麼做得不對的。《論語》象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每天給我們講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道理,給了我很多啟迪。

在《論語》這部書裡,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君子有九思”這段。它是這樣寫的: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它的意思是:君子遇到九種情況要思考:看的時候,思考是否看清楚了;聽的時候,思考是否聽明白了,臉色表情,要想到是否溫和;容貌態度,要想到是否嚴肅認真;遇到疑難問題,要思考怎樣向別人請教;發怒時,要思考會有什麼後患;看見可得利益,要思考是否合乎道義。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讀到這句,我不覺有點臉紅。平時我和爸爸媽媽交流討論的時候,態度很差,經常說著說著就不耐煩起來,象一頭莽撞的`小牛,全然不顧媽媽的感受。以後,不管是什麼事情,我對爸爸媽媽態度都要好一點,好好商量。

“事思敬”,在學習中,我也沒有達到這個要求。我有時候做事不認真,學習應付了事。美國航天史上有次航天飛船失事,不是因為什麼重大技術失誤,只是因為有幾個螺絲沒有擰緊。有時候我做數學題錯了,不是因為不會做,只是因為草稿太潦草,數位沒對齊,算錯了。今後,不管什麼事,我都要一絲不苟。

以後,我還要經常溫習《論語》,按裡面傳授的道理去要求自己,和別人友好相處。

論語讀後感5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選自《論語》裡面的《為政》,這是《論語》十則裡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則。是說:“教導你的話明白了麼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就是智慧。”這句話雖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對現代人有著深遠的教育好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句話包含著一個道理: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謙虛誠實,切不可不懂裝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報以謙虛誠實的'態度去對待,有不懂的問題,應當及時向別人求教,甚至是“不恥下問”,如果不懂裝懂,敷衍塞責,最後只會害了自己。

此刻社會上有很多閒雜人員整日靠騙人過日子。就那算命來說,明明是封建迷信,可算命的偏偏要揣著糊塗裝明白,愣要給你的一生說出個所以然來,可笑至極。

再比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應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師同學請教,而有些同學總是偷懶,想湊湊合合混過去,給自己找各種各樣做錯了的理由,總認為自己的錯誤僅僅是個失誤,這樣時間一長,就必然會漏洞百出。

讓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做一個於人於己都誠實的人吧!

論語讀後感6

聽著風的聲音獨自徘徊在幽靜的小路上,手裡拿著本《論語》,邊走邊看,隨著孔老先生,走進了一個充滿智慧的人生課堂,多麼希望我的面前出現孔子,出現一個充滿智慧的老者。

也許,我的願望被願望女神實現了,一位白髮蒼蒼,白鬍子留到胸口的年過花甲的來正披著長衫頭戴高帽坐在草地上誦讀,寬寬的額頭充滿智慧,炯炯的眼神那樣尖銳,我有點不相信了,上前問道:‘‘您是孔丘先生嗎?’’孔丘先生滿臉微笑回答道:‘‘敞人乃孔丘也!’’他悠悠的'扇著羽毛扇,我聽他那麼一說,嘴巴變成了O型,他摸摸鬍子,又有點詫異:‘‘小姑娘,又什麼事嗎?’’‘‘我能和你聊聊嗎?孔老先生。”我恭恭敬敬的問。孔老先生放下書,拍了拍長衫,“我們去湖邊走走,我好散散心。”

我們並排走到湖邊,我望孔老先生,久久凝望他。“您的論語為什麼能感動他人?”“是生活,身活的影響啊。”

孔子和我在一處駐足了,前面一棵柳樹。孔子摸摸柳樹,說“你能從這棵樹上找到什麼亮點嗎。”我望望樹,這棵樹一無所有,沒有粗壯的樹幹,我搖了搖頭,“看他馬上就要死了還那麼頑強。”我忽然想想,生命原來那麼強大。孔子說:“寫作也是這樣,領悟了美,發現了美,就能寫出真遞。”天以暗下,一切歸於寧靜,其實美就在身邊,就在心裡,只是人們把它拋棄了。

論語讀後感7

第二輪通讀《論語》我渴望能夠更深層地理解《論語》中每一篇的寫作目的,並更有概括性地理解每一篇中所講的道理。第一輪的《論語》學習,我停留在對這本書的好奇上,更多的是想了解書中到底寫了什麼內容。第二輪一開始,我就在心裡反覆思考,為什麼我會喜歡上《論語》?為什麼《論語》能流傳至今?回顧第一輪的學習,我發現整本《論語》中經常會觸及到人類所一直努力追求的東西---道。在第二輪學習學而篇之後,我理解到的是,此道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為人相處之道;是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的清靜平等覺悟;是無友不如己,過則勿憚改的淡然與從容。當我們貧窮的時候,我們會去追求事業和財富,而在事業財富有得之後,又渴望精神領域的充盈。

作為《論語》的開篇,學而篇有著統帥整本書的深意。經過第二輪的'學習,我發現學而篇整篇圍繞著三個問題進行編排,即:為什麼學?學什麼?怎麼做?

為什麼學?丘哥哥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的學習就是為了徹悟,為了明心見性,為了修一顆晶瑩剔透的清靜心。所以,丘哥哥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什麼?學仁學禮。仁禮兩字不僅是學而篇的重點,在其他篇也經常講到。

怎麼做?丘哥哥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彙總一下就是我們要向丘哥哥學習做一個“溫、良、恭、儉、讓”的人。

以上就是本次蘇菲要分享給大家的《論語》學而篇的讀後感,理解不周之處還請方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的鼓勵!

論語讀後感8

這是一本20xx年6月份出版的新書,雖然說是《新論語》,但書中論述的論語是重新進行了編寫。其實是對於孔子有一個全新的解說,非常值得一讀並且會收穫良多。我曾經看過《論語》的註解與解說,但一直沒有能從大處理解與掌握《論語》,無法深度地學習到核心。拿到了此書,學習我們老祖宗的寶貴的財富,就有了一種新的途徑與方法。

《新論語》是一本重構的經典,是以孔子的思想脈絡重構《論語》原文,不增不刪一字一句,令孔子思想的邏輯和深刻直接顯現。將孔子和弟子的言論分列內編和外編,保持了孔子思想的純粹和完整。文字的新意仁為核心,孝悌信為呈現形態,禮為外化形式,學習和修身是求取途徑,治國和處世是實踐方式。孔子抨擊時政、評論人物,則如案例教學,旨在讓弟子學習如何在事例中評判仁。重構後《論語》變得有主題、有論證、有展開、有層次、有案例;成為無需繁瑣註釋、人人都能讀懂的經典。

看過《新論語》後我才真正的.發現《論語》的核心,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渴望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它對於當今社會,每一個人的生活,有著實際的意義。書中涵括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讀了《新論語》後我才知道,它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以及後人,讓每個人都成為一粒種子,把生活的態度、生活的智慧廣為傳播。

論語讀後感9

這個假期,我讀了《論語》,其中有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其不善者而改之”,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總會有一個人可以當我的老師,學習他的優點。發現他們有缺點,就要趕快檢查自己是否也有那種不足,如果有,馬上去改正,這樣就會做得更加完美。孔子這種謙虛好學的精神,令人欽佩。

我們班裡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的作文好,有的體育好,有的唱歌好,有的樂於助人……他們的優點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也會越來越優秀。

《論語》讀後感200字4

今天我看了《論語》中好幾段,下面,我來說一下其中一句中的含義吧。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向他好的'方面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應該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在生活中,我們要謙虛,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要想他的優點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取長補短,相得宜彰。比如說:我們班的某些同學的學習不好,但他的體育好,畫畫的好,就應該向他這方面學習。某些同學體育不好,但學習好,寫字好。向他寫字,讀書學習。我的跳繩跳得好,琴彈得好,但是膽子小,不敢上臺朗誦,應該向膽子大的,聲音大的同學學習。及時改掉自己的缺點。

論語讀後感10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義”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為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為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展!其實,我們現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驗!我們只有瞭解了其中的道理,才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於個人和社會發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論語讀後感11

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論語,輕坐於窗前。悄然翻看,彷彿那哲理底蘊隨熱氣在空中嫋嫋升騰,氤氳了空氣,舒適了心靈。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我們生活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不如意的事情,但為何總感覺童真和快樂離自己越來越遠。一旦想起過去的種。種不愉快和遺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釋懷,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總覺得內心壓抑著覺得活得很累。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幾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給了後世一條人生的真諦,他告訴了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正確的面對過去的一切,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讀完《論語》這部書,我從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

論語讀後感12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有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今天是一週《論語》七天任務結束的最後一天,同時也在隨筆中談一下交朋友的事。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實的人交友,同見多識廣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阿諛奉承的人交友,同口蜜腹劍的人交友,同誇誇其談的人交友,便有害了。益者就是那種對我們有用的人,可以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修養,豐富你的內涵的人,那便就是益者。友直是指正直,這種朋友為人真誠,坦蕩,剛正不阿,帶有一種朗朗人格,這樣的人可以在你怯弱的時候給你勇氣,也可以在對於某一件事自己猶豫不決時給一個最終答案,如果你交的朋友是這樣的.或有這樣的那就是自己收穫了一種好朋友。友諒,指的是誠實,和這種朋友交往,我們的內心是安穩的,這樣也可以使我們的精神得到淨化。友多聞,是指那些見多識廣的人,和他們交朋友,自己的學習能力、成績和方式也能逐漸增強,所以我們也要多和見多識廣、知識廣泛的人交朋友。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友便辟指的是專門喜歡拍馬屁,很留心觀察別人的眼色,巴結他人,他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讓他人開心,自己並從中得利。友善柔是兩面派的人,在你面前和顏悅色,滿面春風,在背地裡卻常常說你的壞話並四處傳播謠言。友便佞就是指很會耍嘴皮子的人,除了一張好嘴,其他什麼都沒有,肚子裡空空如也。

通過孔子說的這一句話和我給他們做的對比,相信大家也能分辨出益友和損友了,朋友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照亮自己,但是在選擇朋友之前一定要想想《論語》中的這句話,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益友。

論語讀後感13

當你灰心喪氣時,名著為你排憂解難;當你高興快樂時,名著與你一起歡笑;當你無所事事時,名著給你笑聲連連。四書之一《論語》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主要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品讀這本書,讓我們在一句句話、一幅幅畫、一個個人物中悟出許許多多的人生哲。

為人處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主張“仁”,而這句話正好體現出“仁”。“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像“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等都能體現出。我的感受是: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並且做到“仁”,那麼我們就會博得別人的好感和青睞。

道德品質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孔子認為,作為一個人,不能驕傲自大而且吝嗇小氣,要寬容大氣而且謙虛一些,這樣就算得上是一個接近於完美的人了。我的感受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才能,如果驕傲自大,聽不見別人的意見,這樣的人也不會得到重用。

學而不厭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十分重視“博學”,全篇共四十三章言及學,共出現六十五個“學”字。由此可見孔子十分重視學習,並且教導學生也要勤思敏學。我的感受是:當我們學習時,一定要學透徹,學明白,不懂就問,不要不懂裝懂。《論語》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朋友們,快快再次拿起這本書讀一讀吧!你會發現,《論語》其實充滿了奧祕與神奇。朋友們,讓我們多讀好書,多讀名著,豐富我們的知識,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攜手共同創造明天的輝煌吧!

論語讀後感14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習後實踐,不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請教,不應該很開心嗎?別人不瞭解自己,自己卻不怨恨他,不是君子嗎?”

心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會讀書並不是有本事,很多人都是書呆子,懂了一個道理不去實踐,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懂得一個道理後不去實踐,終究會一事無成。只有經過實踐,道理才會轉化成我們的能力。有人會說:“難道不應該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論語》裡一個“苦”字都沒有,所以看得出來,孔子以及他的弟子都把學習當做了樂趣。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方面,我們可以從空間上來理解。假如有志同道合的人來訪,我們一定要開開心心地接待他。尤其是古代,交通不方便,來個朋友,是很稀罕的事。因此,我們和朋友交往時,應該發自內心地開心。如果有朋友來我家,我會高興地迎接上去。當客人走時,我還會將他送到門口並送一份禮物給他。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從時間上來理解,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意見,獨尊儒術,不也是把孔子當成了遠方的朋友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當我們出於好心卻被冤枉時,不應該惱羞成怒。古語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只有心胸狹隘的人受委屈時,才會到處抱怨,變成類似祥林嫂一樣囉嗦的人。而君子則是心平氣和,坦然面對,不抱怨,不惱怒,不放棄,繼續行善積德,探求真理,一如既往。只要我們做事無愧於心,就不必追求被所有人理解。這就是孔子說的君子坦蕩蕩的境界。

論語讀後感15

一個故事之所以人盡皆知,是因為它包含著永不泯滅的人性;一段歷史之所以千古流傳,是因為其蘊含著不朽的精神傳奇;一部文學作品之所以享譽中外,是因為它時時奏響著真與美的旋律。當它們彙集到一起,就搭建起世間最神聖的文學殿堂。暢遊其間我們將跟全世界的人們的一起,欣賞美麗,感悟真諦,與他們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論語》就是一部享譽中外的文學作品,其間經典名句,含義深刻,值得咀嚼,耐人尋味。如: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是說:溫習舊知識,從中悟出新的體會和見解,這樣的人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從中我體會到及時複習的重要性,我今後學習時,一定要認真複習。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學習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受到矇蔽,只是空想而主動學習,就會疑惑不解。這真是說到我心裡了。我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總是不能專心學習,老師也因此常常批評我。聽了孔子的勸導,我明白了,學習時思考的重要性。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說,由,我教給你的知識都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這是一種多麼令人敬佩的學習態度。想到自己有時候為了顏面,不懂裝懂,真是不應該!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集子,更是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這裡面有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而其“仁”、“禮”的核心思想自始至終貫穿全書。其中不少言論在當今仍被公認為至理名言。在倡導青少年學習國學的今天,讀讀《論語》,不失是很好的選擇。我愛《論語》!我一輩子都要讀《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