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經名句

蒹葭-詩經原文翻譯3篇

蒹葭-詩經原文翻譯1

作品原文

蒹葭-詩經原文翻譯3篇

蒹葭

蒹葭蒼蒼⑴,白露為霜⑵。所謂伊人⑶,在水一方⑷。

溯洄從之⑸,道阻且長⑹。溯游從之⑺,宛在水中央⑻。

蒹葭萋萋⑼,白露未晞⑽。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⑾。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⑿。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⒀。

蒹葭采采⒁,白露未已⒂。所謂伊人,在水之涘⒃。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⒄。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⒅。

作品註釋

⑴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

⑵為:凝結成。

⑶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物件。

⑷一方:那一邊。

⑸溯(sù):逆流而上。洄:水流迂迴之處。溯洄:在河邊逆流向上游走。阻:險阻,(道路)難走。道阻且長,說明是在陸地上行走。從:追尋。

⑹溯游:在河邊順流向下游走。宛:宛然,好像。宛在水中央:是說順流雖然易行,然所追從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⑺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遊”指直流的水道。

⑻宛:宛然,好像。

⑼萋萋:茂盛的樣子。

⑽晞(xī):幹,晒乾。

⑾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⑿躋(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⒀坻(chí):水中的沙灘。

⒁采采:繁盛的樣子。

⒂已:止。

⒃涘(sì):水邊。

⒄右:迂迴曲折。

⒅沚(zhǐ):水中的沙灘。

作品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作品鑑賞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陝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迫近戎狄”,這樣的環境迫使秦人“修習戰備,高尚氣力”(《漢書·地理志》),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儲存在《秦風》裡的十首詩也多寫征戰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晨風》這種悽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之音的風格。

詩中“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出節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為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凌晨,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呈出冷寂與落寞,詩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河水的另外一邊。從下文看,這不是一個確定性的存在,詩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處,還是伊人像“東遊江北岸,夕宿瀟湘沚”的“南國佳人”(曹植《雜詩七首》之四)一樣遷徙無定,也無從知曉。這種也許是毫無希望但卻充滿誘惑的追尋在詩人腳下和筆下展開。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或者沿著彎曲的水道和沿著直流的水道,都不會影響到對詩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長恨歌)中,楊貴妃消殞馬嵬坡後,玄宗孤燈獨守,寒衾難眠,通過道士鴻都客“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尋找,仍是“兩處茫茫皆不見”,但終究在“虛無縹緲”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楊貴妃,相約重逢於七夕。而《蒹葭》中,詩人一番艱勞的上下追尋後,伊人彷彿在河水中央,周圍流淌著波光,依舊無法接近。《國風·周南·漢廣》中詩人也因為漢水太寬無法橫渡而不能求得“遊女”,陳啟源說:“夫說(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毛詩稽古編·附錄》)“可見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著渴慕的程度。詩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隱約縹緲的,或許根本上就是詩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覺。

以下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這種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悽、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採、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定。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表明了時間的延續。

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毛詩序》、鄭箋),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恆《詩經通論》、方玉潤《詩經原始》)。但跟《詩經》中多數詩內容往往比較具體實在不同,此詩並沒有具體的事件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上述兩種理解也許當初是有根據的,但這些根據或者沒有留存下來,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們的結論也就讓人懷疑了。《詩經》的歷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卻得到失之愈遠的相反結果。況且“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見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科林伍德《歷史觀念》),對文字的闡釋也具有當代性。現代大多數學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詩。

詩意的空幻虛泛給闡釋帶來了麻煩,但也因而擴充套件了其內涵的包容空間。讀者觸及隱藏在描寫物件後面的東西,就感到這首詩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詩人拿來單純地歌詠,其中更蘊育著某些象徵的意味。“在水一方”為企慕的象徵,錢鍾書《管錐編》已申說甚詳。“溯洄”“溯游”“道阻且長”“宛在水中央”也不過是反覆追尋與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徵。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依然遙不可及。《西廂記》中鶯鶯在普救寺中因母親的拘繫而不能與張生結合,嘆惜“隔花陰人遠天涯近”,《蒹葭》中的詩人也許是同樣的感覺。

詩人的追尋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終究還是水月鏡花。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說坦塔羅斯王因自我吹噓犯下罪過而遭受懲罰——忍受永遠的焦渴和飢餓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頷,湖岸長著果樹,累累果實就懸在他的頭頂。可是,當他口渴低頭喝水時,湖水便退去;當他腹飢伸手摘果時,樹枝便盪開,清泉佳果他始終可望而不可即。目標的`切近反而使失敗顯得更為讓人痛苦、惋惜,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敗是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失敗。

探索人生深刻體驗的作品總在後代得到不斷的迴應。“蒹葭之思”(省稱“葭思”)、“蒹葭伊人”成為舊時書信中懷人的套語。曹植的《洛神賦》、李商隱的《無題》詩也是《蒹葭》所表現的主題的迴應。而當代臺灣通俗小說家瓊瑤的一部言情小說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歌就是以此詩為本改寫的。

詩經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編成於春秋時代,據說是由儒家創始人孔子編定,本只稱《詩》,後被儒家奉為經典之一,故稱《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起點,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詩經》共分風(160篇),雅(150篇),頌(40篇),三大部分。它們都得名於音樂。“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陝西調、山西調、河南調。“雅”是正的意思,分為大雅小雅。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崑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頌”是用於宗廟祭祀的樂歌。《詩經》對中國兩千年來的文學史發展有深廣的影響,而且是很珍貴的古代史料。

《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蒹葭-詩經原文翻譯2

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註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 茂盛的樣子 3.為:凝結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物件。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遊”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幹。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迴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賞析

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這讓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鷗喬納森》的小說。海鷗喬納森從不願像自己的同類那樣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魚爛蝦,總想飛得更高,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為了練習飛翔,他的翅膀被折斷受傷,依然不改初衷。同伴們引誘他,譏笑他,他照樣堅持自己的追求,寧願餓著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喬納森想達到的,是對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盡善盡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衝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盡善盡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於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指向。達到目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就存在於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值和意義也存在於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

蒹葭-詩經原文翻譯3

蒹葭

佚名〔先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註釋】

①兼(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②伊人:指所思慕的物件溯洄從之:在河邊逆流向上游走追尋她。從,追尋。④宛在水中央:是說順流雖然易行,但是所追尋

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算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即也。宛,宛然,好像。 ⑤晞(ī):晒乾。⑥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⑦坻(chí):水中的沙灘。⑧(si):水邊。⑨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蒹葭-詩經拼音解讀

jiān jiā

yì míng 〔xiān qín 〕

jiān jiā cāng cāng,bái lù wéi shuāng 。suǒ wèi yī rén,zài shuǐ yī fāng 。sù huí cóng zhī,dào zǔ qiě zhǎng 。sù 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 。

jiān jiā qī qī,bái lù wèi xī 。suǒ wèi yī rén,zài shuǐ zhī méi 。sù huí cóng zhī,dào zǔ qiě jī 。sù 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 zhōng dǐ 。

jiān jiā cǎi cǎi,bái lù wèi yǐ 。suǒ wèi yī rén,zài shuǐ zhī sì 。sù huí cóng zhī,dào zǔ qiě yòu 。sù yóu cóng zhī,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 。

相關翻譯

河邊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結成霜。我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的河邊上。逆流而上去找她,前方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去找她,她彷彿就在河中央。

河邊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尚未乾。我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的河邊上。逆流而上去找她,前方的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去找她,她彷彿就在水中小洲上。

河邊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尚未蒸發幹。我的心上人啊,她就在河岸的那一頭。逆流而上去找她,那道路曲折又險阻。順流而下去找她,她彷彿就在水中沙灘上。

相關賞析

《蒙葭》這首詩是寫一個男人痴情苦戀的心理感受。

獲葭蒼茌、白為霜”河的蘆青鬱蔥蔥、深秋的白露霜凝漸濃。作者以革草花、白露成霜的清涼景象起筆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那位讓我日夜想念的人,就在河水對岸的那一方。主人公是一名青年男子有位讓他一直神不守舍、魂牽夢繞的姑娘。在此秋景寂寂、秋水漫漫的境地裡更讓他痛苦地思念著她。他彷彿在徽風吹拂的秋葦中望見對岸霧氣籠罩中的她,心也隨之飛到她的近前,纏繞在她身上不去

“洄從之,道阻且長。”我想逆流而上去追尋她,可是道路艱難阻隔又怎趕得上。表面是說青年追尋苦戀的姑娘的路上有艱難障礙追趕不上,但在青年心裡,哪裡真的是路難追不上,其實是她如水中仙女一樣高貴難攀,但他又放不下這顆朝思暮想的心

“遊從之,宛在水中央。”我想順流而下去尋找她,她宛然就在站立在水中與我相望。青年男子心中設想著從水中游向她的身邊,這樣也許能夠得到她,可他嘗試過,就是遊不到她的近前。其實他此時出現了幻想、幻覺,姑娘變成一個浮動的人影,撲朔迷離亦真亦幻,彷彿立在水中央向他招手也彷彿對他輕蔑一望隨之隱去身影。因而他在水邊眺望對岸和水中,神魂不安,視覺模糊,出現向她游過去的幻象。他這是愛得太深以致失魂了。青年男人迷戀某人又求之不得時常會有這種失魂落魄的感覺,《蒹葭》即把這種心理感受描寫得人木三分。

下面兩章較第一章只換少許字詞,疊唱的效應加深了詩的意旨,翻譯過來就是:

河畔的蘆葦青鬱蔥蔥,清晨的露水未乾天色朦朧。那位讓我日夜想念的人,我想逆流而上去追尋

不停,可是路有艱難阻隔又怎趕得上而去跟從。我想順流而下去尋找她,她宛然就站立在水中與我心意相通。

河畔的蘆葦更是繁盛,清晨的露水仍在晨色彌矇我那苦苦思念的人,就仁立在茫茫的對岸或水中。我想逆流而上去追尋她,可是路有艱難阻隔力不從。我想順流而下去尋找她,她宛然就站立在水中與我心相通。

全詩反覆詠唱“未晞”、“未已”,變換使用“湄”、“躋”“”、“坻”、“右”、“沚”,繪出的是一幅白露橫江、霧鎖清河的迷濛圖景,描寫的是求情難得、如隔深水、水中望月、鏡中看花的惘然況味,演現了一種痴迷的情感使整個詩篇都塗滿了迷茫而傷感的色調。

古羅馬詩人桓吉爾有一句名詩:“望對岸而伸手嚮往。”被後人理解為追求情人而不得才隔水伸手嚮往,仍是求之難得。德國古民歌描寫追求女子不得也多稱被深水阻隔。正所謂“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滄海”(但丁《神曲》)。人類戀愛的情感以及求之不得的失戀感受大概是相通的,不然古歐洲與古中國為何都以隔水嚮往來描述苦戀苦求的感受?

這首詩用水、蘆葦、霜、露等自然事物烘托出出一種清涼、朦朧的意境。秋晨淡霧,煙籠寒水,露凝霜結,煙水縹緲中一位少女隱現迷離,彷彿真的的存在,又彷彿只是虛影。女人柔如水,詩中的水象徵了女性的柔與美,但寒水是否又象徵這女性的狐高難求將主人公苦苦折磨。女子一會兒在水邊,一

會兒在洲上,一會兒在水中,如魅影,如遊仙飄忽不定,牽人腸肚。再配以兼葭、白露、秋浦,越

發顯得難以捉摸,變得神祕、眩惑、難捨,甚至令人痴狂。來描述苦戀苦求的感受?

這首詩用水、蘆葦、霜、露等自然事物烘托出出一種清涼、朦朧的意境。秋晨淡霧,煙籠寒水,露凝霜結,煙水縹緲中一位少女隱現迷離,彷彿真的的存在,又彷彿只是虛影。女人柔如水,詩中的水象徵了女性的柔與美,但寒水是否又象徵這女性的狐高難求將主人公苦苦折磨。女子一會兒在水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