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職場勵志

關於職場勵志文章兩篇

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後也是兩手空空。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準備的微信關於職場勵志文章兩篇,希望能幫助你們。

關於職場勵志文章兩篇

關於職場勵志文章一:聰明人會犯的7個錯誤

聰明才智可以使你領先一步,卻也無法為成功打下保票。即便高智商人群天賦出眾,他們有時候也不免和資質平平的人一樣,在職場中止步不前,在生活中悶悶不樂。原因何在?問答網站Quora中最近的一條帖子提出了這個問題。

“聰明人會做哪些蠢事?”這位好問的Quora使用者如此寫道,這個問題引出了一眾高手,企業家,技術人員和學生們就聰明人最常見的昏招給出了各自深刻的見解。如果你自認聰明,那這裡就是給你的警告(準備好克服這些錯誤吧)!

1、重思考,輕行動

“聰明人喜歡思考。他們天生適應並擅長思考。”企業家Chris Yeh深思熟慮後回答道,“但思考的作用是有限的,特別是當你希望改變世界時。在某些節點,你必須行動起來。研究和計劃適合張弛有度的外界環境,卻不免在評估進度時造成偏差。說到底,實幹方能興邦。幹起來!”

2、忽略設計和美學

如果你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就很容易忽略一點:普通人對細節問題的感興趣程度遠不如你,他們更在意的是事物給人的整體感受。

“初版iPod上市時,科技界人士紛紛抱怨功能缺失,價格昂貴,比如macrumors論壇的這個帖子寫道:切,又一個mp3播放器,在百思買我花 50美元就能買一個。”企業家Lee Semel舉了這個例子,“與此同時,普通人發現iPod so酷so好用,紛紛掏錢購買。”

3、過分敬重權威人物

“好吧,這個錯誤不單單聰明人會犯,但如果你看重優秀的教育背景和智力水平,就更容易掉進這個陷阱。耶魯的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是對的,很多人(包括聰明人),無論結果有害與否,毫不懷疑地遵從權威。”創業者Arsne Hodali警告道。

“很多聰明人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這有可能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始終通過學業和課外成績來取悅他人,而沒有找出自己真正愛好的工作或嘗試特別的生活方式。”Semel補充了這一點。

4、低估勤奮的作用

就成功而言,堅持比天賦更重要,聰明人有天賦,有時就難以培養出堅韌不拔的意志,很多回帖的人強調了這一點。軟體工程師Maurice Stephens認為“聰明的人在人生早期可以較快地消化吸收復雜的概念,然而隨著韌性和紀律慢慢在成長中成為更加重要的品質,聰明人在隨後的人生中就常常陷入掙扎。”

聰明人只要做事做得好,就常常被別人表揚“真聰明”,長期如此就有依賴症的風險,他們過度依賴“聰明”這種感受和他人的讚美,就會避免嘗試那些他們無法很快上手的事務。

5、自負

你在某個領域很聰明,並不意味著你事事擅長,也不意味著你有捷徑可走。很多聰明人對這點有錯誤的認識。

“我們在人格和社會心理學學報(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發表的研究有如下發現:當人們在解決邏輯題目時,聰明人比智力普通的人更容易犯錯誤,這由於聰明人的自負讓他們走了捷徑或做了不恰當地假設。”Sayan Chaudhuri報告說。

Semel指出“聰明人有時認為他們在自己的領域是專家,就在別的陌生領域也自信滿滿,結果自然可想而知。比如醫生在投資方面的表現之差,已是遠近皆知。”

6、事事追求正確

“正確性當然重要,但善良和理性也同樣重要。聰明人並不太知道何時該堅持真理,”Semel如此寫道,“很多聰明人把‘正確’凌駕於其他一切事物,每到一處,都直截地指出人們所犯的錯誤,好似這樣便能博得人們的好感。聰明人也相信通過論據和事實可以改變他人的觀點,完全無視了實際決策和信仰過程中,人們情緒化和非理性的一面。”

“很多聰明人沉溺於一種自我/邏輯/行為一體的危險狀態中,以為事事正確可以博得人們的好感。”Chaudhuri也認同這一觀點。

7、過分看重教育背景

“上學和自身教育是兩碼事”,這是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但從回帖中我們發現,聰明人不但經常犯這個錯誤,而且忽視了其重要性。軟體工程師和企業家Tim Scott簡述“聰明人低估了經驗的重要性”,Chaudhuri則說“頂尖學府的學位會使人通過高校出身判斷一個人的聰明程度。”很明顯,這種判斷通常不太可靠

Semel如此描述“聰明人使用智商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他們無法看到人的內在價值,甚至也無法看到其他不同型別的人身上所蘊含的價值。”

關於職場勵志文章二:資產從一萬到一百億的經營智慧

臺北有一位建築商,年輕時就以精明著稱於業內。那時的他,雖然頗具商業頭腦,做事也成熟幹練,但摸爬滾打許多 年,事業不僅沒有起色,最後還以破產告終。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裡,他不斷地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想破腦殼 也找尋不到答案。論才智,論勤奮,論計謀,他都不遜於別人,為什麼有人成功了,而他離成功越來越遠呢?

百無聊賴的時候,他來到街頭漫無目的地閒轉,路過一家書報亭,就買了一份報紙隨便翻看。看著看著,他的眼前豁然一亮,報紙上的一段話如電光石火般擊中他的心靈。後來,他以一萬元為本金,再戰商場。

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從雜質鋪到水泥廠,從包工頭到建築商,一路順風順順水,合夥夥伴趨之若鶩。短短几年內,他的資產就突飛猛進到一億元,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

有很多記者追問他東山再起的祕訣,他只透露四個字:只拿六分。又過了幾年,他的資產如滾雪般越來越大,達到 一百億元。有一次,他來到大學演講,期間不斷有學生提問,問他從一萬元變成一百億元到底有何祕訣。他笑著回答,因為我一直堅持少拿兩分。學生們聽得如墜雲裡霧裡。

望著學生們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終於說出一段往事。他 說,當年在街頭看見一篇採訪李澤楷的文章,讀後很有感觸。記者問李澤楷:“你的父親李嘉誠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 錢祕訣?”李澤楷說:“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記者大驚,不信。李澤楷又 說:“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說到這裡,他動情地說,這段採訪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終於弄明白一個道理: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厚道,所以精明的 最高境界也是厚道。細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誠總是讓別人多賺兩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和他合作會佔便宜,就有更多 的人願意和他合作。

如此一來,雖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卻多了一百個,假如拿八分的話,一百個會變成五個。到底哪 個更賺呢?奧祕就在其中。我最初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過於精明,總是千方百計地從對方身上多賺錢,以為賺得越多,就越成功,結果是,多賺了眼前,輸掉了未來。

演講結束後,他從包裡掏出一張泛黃的報紙,正是報道李澤楷的那張,多年來,他一直珍藏著。報紙的空白處,有一 行毛筆書寫的小楷: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

這位建築商就是臺北全盛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林正家。他說,這就是一百億的起點。

個人發展的可持續觀就是合作共贏。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厚積薄發,氣勢如虹。 只懂追逐利潤,是常人所為;更懂分享利潤,是超人所作。 人生百年,不可享盡世間所有榮華;惠及百人,能夠得到人間更多真愛。

當我讀完這篇房產人物傳記時我深刻反省自己,也警醒自己要做一個厚道而非精明的人。給別人借過時實際是在給自己修路,厚道的人,人生路總是很寬很長…厚德載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