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故事-言猶在耳成語故事

言猶在耳指說的話還在耳邊,比喻說的話還清楚地記得。那麼你們瞭解過關於該成語的故事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言猶在耳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四字成語故事-言猶在耳成語故事

言猶在耳成語故事

公元前620xx年,晉國君襄公去世,決定將在秦國的晉公子雍迎接回國,準備繼承國君位。但是晉襄公夫人穆贏不同意,她每天著抱著太子在朝廷上哭鬧,說: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捨棄嫡子不立而到外邊求國君,將太子置於何地?出朝後,她拉著太子到卿大夫趙宣子(趙盾,趙國國君的先人)家,向趙叩頭說:先君在日捧著這孩子囑託於您,說:'此子成才,我就是受了您的賜予;若不成才,我就唯您是怨。'現在國君雖死,言猶在耳,而您都把這些忘了,不管了,想怎麼著?趙宣子和諸大夫都怕穆贏,又怕她威逼,就改立了靈公為國君,發兵抵抗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並打敗了秦軍。

言人人殊成語故事

曹參,沛縣(今江蘇徐州西北)人,秦始皇時曾主管沛縣監獄,是蕭何的同事,與劉邦是同鄉。蕭何是文職人員,曹參既能衝鋒陷陣,又善於指揮作戰,是個文而兼武的全才。曾參與蕭何年輕時交情不壞,後來二人封侯拜將,關係劉邦做皇帝時,分封他的兒子為諸侯國王。曹參交還丞相印,出任齊王劉肥的相國。劉邦死後,惠帝繼位,當年重新頒佈諸侯國相國的職責條令。曹參意識到責任重大,開始著手研究治理齊國的方針政策。由武轉文,由軍政到民政,曹參深感力不從心,當下召集齊國有威望的老人及知識分子開會。會上曹參很誠懇地說:“今天請來諸位是想請你們介紹一下齊國的風俗人情,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治理齊國的方針大計。今天在座的老人經驗豐富,年輕人學問淵博,請大家不必客氣,暢所欲言,不要忌諱。”當時與會的有百十餘人,他們見曹參的態度誠懇,便開誠佈公地說出各自的想法。會是開得十分熱烈,但各人說法不一,曹參不知究竟哪種意見切實可行(言人人殊)。後來聽說有一位蓋公,據傳,他對黃帝、老子的思想很有研究。曾參立即派人帶上一筆鉅款,禮聘蓋公來商議治國大法。二人一見面,蓋公很坦誠地說:“老子說過‘治大國就像煎小魚一樣(治大國若烹小鮮)’,不能亂翻動,那樣會將魚煎碎了。同樣,治國不要亂生事,擾亂人們固有的安靜。百姓安定了,國家自然安定。”曹參聽了,認為非常有道理,當下將自己的辦公室讓給蓋公,並採用蓋公的思想治理齊國。曹參在劉邦分封的齊國當了9年丞相,齊國一直富足安定。

憂心如焚成語故事

西周從周厲王起一撅不振,政權越來越不穩定。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當政時,情況更是糟糕。他統治期間,對百姓加重剝削:再加上地震與旱災,人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幽王又驕奢淫逸,根本不把人民生活放在心上。他重用太師尹氏,讓他掌管朝廷大權,致使政治日趨混亂,國勢日趨衰敗,人心離散。當時,有個名叫家父的大臣對這種狀況非常憂慮,希望周幽王能看到政治上的危機,保持周王朝的天下。於是他寫了一首詩,一方面揭露大師尹氏的罪惡,一方面表達老百姓的憂憤。這首詩共十節,第一節寫道:“巍峨的終南山啊,層巒迭嶂岩石壘壘。太師尹氏威名顯赫,人民的眼睛都盯著你看。心裡憂愁得像火在煎熬,但也不敢將你笑談。眼看王業已衰國運將斷,為何你卻看不見!”周幽王不聽家父等人的勸諫,後來申侯聯合大戎等攻周,他終於被殺死在騙山腳下,西周也因此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