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與鄧世昌相關的歷史故事

鄧世昌是清末海軍傑出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愛國精神感動許多人,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與鄧世昌相關的歷史故事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與鄧世昌相關的歷史故事

1.潛龍入海

1868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船政局,在福州馬尾效仿西方建立造船廠,後清廷派林則徐的女婿沈葆禎總理船政大臣,創辦福州船政學堂,培養中國自己的艦船和海軍人才。當時,招收了廣東籍通曉英文的學生共十人到福州船政學堂肄業,鄧世昌便是其中之一。由於他學習目的明確,且又聰穎過人,入學後的各門課程考核皆列優等,深受沈葆楨的青睞和器重。

然而,儘管表現優異,鄧世昌的事業卻並非一帆風順。在以福建學生為主的福州船政學堂,廣東籍的鄧世昌可能受到一定排擠,如達到條件卻因“人才短缺”這樣的藉口,錯失出國學習的機會,從側面也印證了這一點。

1880年,直隸總督李鴻章聽聞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便調鄧世昌到北洋差遣。隨後,鄧世昌隨丁汝昌赴英國接購新船,期間,他趁機考察西方海軍的發展情況,以彌補未能出國學習的遺憾。

1882年,朝鮮政局發生動亂,日本擬趁機發動戰爭。署理直隸總督張樹聲奏調浙江提督吳長慶率師東渡援助,命鄧世昌以兵艦護送。鄧世昌駕“揚威”,“鼓輪疾駛,迅速異常,徑赴仁川口,較日本兵艦先到一日”,“日兵後至,爭門不得入而罷”。事平後,薦保遊擊,並被賞勃勇巴圖魯勇號。

北洋大閱海軍時,英法美日等國水師提督借來觀操,會辦海軍大臣李鴻章以鄧世昌訓練得力,奏諭旨賞換噶爾薩巴圖魯勇號,覃恩賞給三代一品封典。鄧世昌深知國家處危亡之時,報國的心情殷切,常與身邊的人說:“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耳!袵席波濤,不避艱險。”

2.碧海丹心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清政府派淮軍增援鎮壓,日軍也藉口保護使館與僑民派兵進駐漢城。日方對戰爭蓄謀已久,因此不斷增兵,最終發動豐島海戰,引發甲午戰爭。

日本不斷增兵的同時,也向清政府丟擲要求共同改革朝鮮方案,侵略意圖十分明顯,清政府令李鴻章備戰。而此時,李鴻章仍不主張添兵赴朝,並希冀中日能共同撤兵。直到中日談判破裂,日本正式發動戰爭後,李鴻章才不得不應戰。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護送4000餘名援軍入朝,返航時在大東溝遭遇日軍襲擊,北洋水師倉促應戰,黃海海戰爆發。

接敵途中,丁汝昌命令將艦隊由雙縱陣改為橫陣,由於向兩翼展開需要時間,不待隊形完備,旗艦“定遠”的管帶劉步蟾便擅自下令發動攻擊,此時,距離敵陣還有5300米,北洋艦隊僅形成了較為散亂的人字形陣型,完全未處於有效的對陣狀態。劉步蟾此炮將其緊張的心情暴露無遺,相比較日軍在北洋水師發炮後,繼續挺進達三分鐘之久,直至距離3500米時,才在有利陣型上開炮還擊的舉動,或許第一炮就已經暗示了戰爭的勝負。

日軍甫一開炮,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將定遠望臺打壞,在望臺上督戰的丁汝昌受到重傷。丁汝昌的墜艦,給士氣帶來極大的損傷,進一步也加劇了北洋水師的混亂狀態。由於日方艦艇具有快速的優勢,很快形成太極陣,裹住北洋水師的人字陣,並漸漸攻入人字陣腳,將致遠、經遠、濟遠三艦隔絕於陣外。

鄧世昌駕駛致遠一艦,由於他抱著必死的決心,故而攻敵最力,兩陣甫合,其他船還在後面,致遠便獨自向前猛駛衝鋒直進,開放船首船尾英國製造的十二噸大炮,並施放機器格林炮,先後共百餘出擊。

此時其他艦艇已在一片混亂之中,無一艦能勇往協助致遠,致遠顯示出孤軍深入,無復後繼的態勢。日艦見有機可乘,便以四艦環攻致遠艦,致遠多處中彈,船身傾斜,情況十分危急。

在此危急時刻,鄧世昌認為:“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船,則我軍可以集事。”他激勵將士說:“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這時吉野艦迎面駛來,鄧世昌於是下令以最快的速度向“吉野”衝去。日軍發現了致遠的企圖,便集中火力,轟擊致遠,最終,致遠在炮火下沉沒,鄧世昌墜入海中,此時,鄧世昌的隨從劉忠遞給他一根浮木,但他堅決不接,憤然地說:“事已如此,誓不獨生!”有義犬見主落水,也跳水相救,鄧世昌按犬頭入水,最終殉國,年僅45歲。英法各國水師觀戰者皆感嘆世昌之忠勇為不可及。

3.甲午軍魂

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在1894年9月海戰中捐軀報國。

在中日海戰中,致遠艦不幸艦體受傷,彈藥斷絕。管帶(艦長)鄧世昌沉著鎮靜,指揮部下令加足馬力衝向日先鋒指揮艦吉野號,決計與敵寇同歸於盡。吉野見狀倉皇躲避,集中所有快炮及魚雷攻擊致遠艦。致遠艦不幸被魚雷擊中,鍋爐迸裂,艦體下沉,全艦二百五十名將士落海。這時,鄧世昌的隨從劉忠抓過一個救生圈投給他,鄧世昌沒有接受,大聲說道:"全艦弟兄都為國盡忠,我又怎能苟且偷生!"鄧世昌平時養有一條體型碩大的狼狗,非常忠於主人,日夜不離他左右。狗當時也在致遠艦上。見主人落水,愛犬游到鄧世昌身邊,銜著他的胳膊,被他推開。愛犬不忍離去,又銜住他的辮髮。最後鄧世昌望海浩嘆,卡住愛犬的脖子,沉入了海底。

鄧世昌及其將士壯烈殉國後,舉國上下一片悲憤,威海百姓自發出海打撈英雄們的屍體,當地到處流傳著"通商賣國李鴻章,戰死沙場鄧世昌"的歌謠。

海戰失利,朝廷震動。光緒皇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並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諡號,追封"太子少保",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鴻章也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說:"……而鄧世昌、劉步蟾等人功不可沒。"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三百兩黃金製成的"教子有方"金匾,撥給鄧家白銀十萬兩以示撫卹。鄧家用此款在原籍廣東番禺為鄧世昌修建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

標籤:鄧世昌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