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可以用來普及歷史知識,是歷史傳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歷史也是故事取材的重要來源,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1:掉以輕心

公元820xx年,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柳宗元被貶到永州當司馬。在永州司馬任上,柳宗元收到一個青年的來信,表示要拜柳宗元為師。這個青年叫韋中立,是潭州刺史韋彪的孫子。

柳宗元讀了這封信,非常感動,便寫了一封回信,這就是著名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信中寫道:“很久以來,拜師求學的風氣已經不再存在了。如今有人收學生教授學問,就會受到各種攻擊,甚至被誣衊為‘狂人’(這裡指的是韓愈)。這種少見多怪的事是常有的。聽說蜀地南面雨下個不停,很少有晴天,以致太陽出來,那裡的狗就會狂叫。當時我還以為這是傳聞而已。永州從來不下雪,誰知我到任的第二年就下了大雪。這一帶的狗日夜奔跑,對著雪不停地狂叫,直到雪化才停下來。有了這番親身經歷,我才相信從前聽到的話並不過分。”

接著,柳宗元又舉了一個有關禮節方面的例子:“古代男子二十歲算成年,要舉行加冠的禮節,有學問的人對此非常重視。但是,幾百年來沒有人再舉行這種禮節。最後,有個名叫孫昌胤的青年行了冠禮,不料碰了壁。行冠禮的第一天,他和同事們談起了這件事,同事們都莫名其妙,有的甚至說,你行不行冠禮與我有什麼相干,大家聽了都鬨笑起來。這種現象,和現在人們一聽到拜師求學就覺得奇怪是一樣的。其實,雪和太陽有什麼過錯?問題在那些狂叫的狗。行冠禮的孫昌胤沒做什麼錯事,可他的同事偏要嘲笑他。”

下面,柳宗元把筆鋒轉回到韋中立拜師求學方面來:“在這種風氣下,你能拜師求學,使我受到感動,所以願把我寫文章的體會告訴你。我年少時以為文辭好就能寫好文章,成人後才知道文章是表達思想、說明道理的,從此再也不單純去追求形式美了。以後我每次做文章,不敢不經意地、隨便地對待它,而力求像《書》那樣樸實,《詩》那樣永恆,《禮》那樣合理,《春秋》那樣是非分明,《易》那樣富有變化。這就是我寫文章的標準。”

韋中立得到柳宗元的指點和啟發,寫文章進步很快。後來,他中了進士。

成語“掉以輕心”即從柳宗元“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的句子中得來。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2:虛有其表

蕭嵩是唐朝開國老臣蕭瑀的曾侄孫,他身材魁偉高大,容貌秀美,還留著一把漂亮的鬍子,見過他的人都說他相貌非凡。在唐明皇的近臣中算得上是名美男子,甚得明皇寵愛,開元初年被任為中書舍人(宰相助理)。

唐明皇對蘇瑰的兒子蘇珽也十分器重,想拜他為相。事前,曾向宰臣徵詢意見。蕭嵩他們回答道:“任用賢能,皇上自有好眼力,非臣等所及。”經過再三考慮之後,唐明皇決定任命蘇珽為宰相,第二天早朝宣佈。時間緊急,於是派侍從去找個人來草擬詔書。侍從把蕭嵩請來,明皇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他,然後叫他寫一道任命蘇珽為宰相的詔書。蕭嵩不敢怠慢,就到一個書房裡去起草文書了,過了一會兒,他把詔書草稿送給明皇審閱。

古人講話、作文,最忌直接犯用君王或父輩的名字,免獲不敬之罪。明皇見文稿中有“國之瑰寶”一句,對蕭嵩說:“蘇珽是蘇瑰的兒子,頒給蘇珽的詔命中不應干犯他父親的名諱,你得修改一下。”蕭嵩這才發現自己的疏忽。唐玄宗於是讓人撤出帳幕中的屏風給蕭嵩使用。蕭嵩萬分恐懼,又著急又害怕,汗把衣服都溼透了。他躲在屏風後面,心慌意亂,不知道怎樣修改才好。

唐玄宗以為蕭嵩思考了一段時間,應當是很周詳了,就走到蕭嵩的坐席去看,見他只把“國之瑰寶”換成“國之珍寶”,其餘的文字根本沒有變動。明皇生氣地讓他離開,蕭嵩只好羞愧地走了。

等蕭嵩一走,皇上就把草稿揉成一團,狠狠地扔在地上,說道:“此人真是虛有其表,根本沒有用!”左右的人忍不住失聲笑了出來。

其實,蕭嵩也還不是那麼窩囊。他雖然缺少學術,可是處理行政公務卻很慎密周到。後來出鎮邊關,又為朝廷立下許多軍功。唐明皇終於改變看法,不再說他“虛有其表”。

開元十七年(公元720xx年),蕭嵩被任為中書令(即宰相),他的兒子蕭衡也被明皇看中,招為附馬,匹配新昌公主。每逢蕭嵩夫婦進宮謁見,明皇總是親切地稱呼嵩夫人為“親家母”,賜贈珍貴禮品。蕭嵩晚年名位雖高,可是後人在使用成語“虛有其表”時,仍不免會牽扯到他,甚至誤以為他是個毫不中用的角色。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3:斷章取義

春秋後期,齊國的大夫崔杼和慶封合夥殺死了齊莊公,立莊公的異母弟杵臼為國君,史稱齊景公。崔杼和慶封功分右相和左相。

莊公有兩個忠誠的衛士,一個叫盧蒲癸,一個叫王何。他們在莊公遇害後逃到國外去。盧蒲癸在出逃前懇切地囑託弟弟盧蒲敝:“你要千方百計取得崔杼和慶封的信任,在適當時候使我回國,為莊公報仇。”

盧蒲敝不忘哥哥的囑託,後來當了慶封的家臣。他很快發現,慶封雖然是左相,但朝政大權全被右相崔杼攬住,慶封只是名義上的相國而已。於是他幫慶封施出一條計謀,利用崔杼幾個兒子爭奪繼承權的矛盾,殺了崔杼一家,崔杼也自殺身亡。此後,齊國的朝政大權全落入了慶封手裡。後來,慶封迷戀上了盧蒲敝的妻子,不再關心朝政大事,便讓兒子慶舍來掌管。

盧蒲敝在逼死崔杼的過程中立了大功,自然成了大紅人。他根據哥哥盧蒲癸的囑託,設法讓哥哥回到齊國,當了慶舍的侍衛。盧蒲癸本來是衛士,勇力過人,慶舍很欣賞他,不久把自己的女兒慶姜嫁給了他。在受到慶舍寵信後,他又設法讓同時逃到國外去的衛士王何回到齊國,與自己一起當慶舍的侍衛。從此,兩人私下聯絡了一些不滿慶氏父子的人,準備殺滅慶氏,為莊公報仇。

盧蒲癸的妻子慶姜發現丈夫的行為很神祕,便問他究竟在幹什麼,能否與自己一起商量商量。盧蒲癸心想,我在幹殺滅你們慶氏的事,怎麼能與你商量呢?但經不起她一再詢問,便對她說:“如果我告訴了你,恐怕自己難逃一死。這樣的話,就會壞了大事。”慶姜聽完後,說:“相公的事也就是我的事。你告訴了我,我能出力就與你一起策劃,不能出力也決不洩露出去。”

在這種情況下,盧蒲癸把準備殺滅慶氏的事告訴了慶姜。慶姜表示要大義滅親,幫助丈夫完成這一義舉,並嚴守祕密。預定舉事的日子,選在慶封外出打獵的那天,慶姜又說服父親慶舍隨同齊景公去太廟舉行祭禮。就在這時候,盧蒲癸突然將長戈刺進了慶舍的胸膛。慶舍死後,盧蒲癸率兵殺滅了慶氏餘黨。慶封在出獵途中得知這個訊息後,帶著隨從的士兵回城,因城堅無法攻克,逃奔魯國,後被殺。

事後,有人問盧蒲癸道:“慶氏和你們盧氏都是姜姓的後裔,你怎麼會和同宗的慶氏聯姻,娶慶姜為妻呢?”

盧蒲癸回答說:“慶舍不因為我與他是同宗而避開,把女兒嫁給我,我又為什麼要去避開呢?就像有人常常擷取《詩經》中某首詩的某一章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我只取我所需要的,管它什麼同宗不同宗!”

標籤:成語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