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屬於成語的歷史故事

國中階段是學生初次接觸歷史課程,因此在難度設定上不應過高,同時還應增加歷史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屬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屬於成語的歷史故事

屬於成語的歷史故事1:模稜兩可

蘇味道是初唐的政治家、文學家,趙州欒城(今屬河北欒城)人。九歲能詩文,少有才華,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20歲中進士,早年為咸陽尉,因吏部侍郎裴行儉賞識,隨裴行儉兩徵突厥,為書記。聖歷初官居相位,先後三度為相,深得武則天賞識。

當狄仁傑垂垂老矣之際,武則天向他諮詢誰能接班,狄仁傑答道:“文學蘊藉,則蘇味道、李嶠固其宜矣。”蘇味道能夠獲得一代名相狄仁傑的賞識,自可說明他必非平庸之輩。

可是,蘇味道任宰相的時候,最大的毛病是“尸位素餐”,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作為”,凡事明哲保身,一味地和稀泥,處事十分圓滑。

有一次,一個人向蘇味道請教當官的訣竅,他得意地說:“要想當好官,必須記住一點:處理任何事情,都不要決斷得清楚明白。否則一有錯誤,就必定受罰。

應該像用手摸稜角那樣,這一面可以,那一面也過得去,就不會出事了。”這番話傳揚開來以後,大傢俬底下都稱他為“蘇模稜”。史料記載:“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稜以持兩端可矣。”

然而,蘇味道並非遇事一律模稜,不置可否。在有些事情上,他的態度又鮮明得出奇。比如,長安元年(公元720xx年)三月大雪,蘇味道以為是祥瑞之兆,率領百官向武則天進賀。

殿中侍御史王求禮當即指出:“三月雪為瑞雪,臘月雷為瑞雷乎?”還說:“今陽和布氣,草木發榮,而寒雪為災,豈得誣以為瑞?”又一次,有人向朝廷呈獻一頭三條腿的牛,蘇味道又帶頭上朝祝賀。蘇味道如此不顧常識,昧於事理,必然招致“舉朝嗤笑,以為口實”。但蘇味道不管這些,笑罵由爾笑罵,依舊我行我素。難怪宋人孔平仲的《續世說》,將他的言行編入了“奸邪”一列。

屬於成語的歷史故事2:數典忘祖

春秋時期,晉國以荀躒和籍談為使節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設宴款待二人,宴席中所用的酒壺是魯國進貢的,景王於是問起:“各諸侯國都會進貢一些物品給周王室,為什麼獨獨晉國沒有物品進貢呢?”

籍談回答說:“每個諸侯國都曾領受周王室的贈與,所以必須進獻寶貴的器物回饋王室的恩典。由於晉國地處深山邊塞,與周王室距離遙遠,皇恩實在是沒辦法惠及,我們又窮於應付戎狄的騷擾,哪還有什麼東西可用來貢獻呢?”

景王聽了頗不以為然,於是細數從晉國祖先開始,周朝王室曾經贈與的種種賞賜,並責問籍談:“你的先人是負責掌管國家典籍的,為什麼你會忘了這些史事呢?”

籍談聽了景王這番話後,張口結舌。等荀躒與籍談離開後,周景王又評論籍談說:“我看像籍談這麼忘本的人,後代子孫應該不會有什麼出息吧!竟然會列舉一堆典故來評論事情,卻反而將自己祖先掌管典籍這件事給忘了!”

後來“數典忘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忘本。

屬於成語的歷史故事3:簞食壺漿

戰國時期,七國爭雄,各國之間經常發生戰事。公元前320xx年,燕王把燕國的政權交給了相國子之,然而,將軍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氣,想殺掉子之。

於是,子之率軍反攻,殺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國大亂,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這個時候,齊國軍隊趁機取得了燕國百姓的支援,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時間,就一舉擊敗了燕國軍隊,攻佔了燕國的大部分領土。

齊宣王非常得意,想借這個機會完全佔領燕國,便對孟子說:“有人勸我佔領燕國,而有人不同意我佔領燕國。我想,燕國並不比我們弱小,我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勝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這恐怕是天意吧!看來,天意是要我們吞併燕國,如果我們不這樣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災禍懲罰我們。我想,我們還是徹底佔領燕國吧。你認為怎麼樣呢?”

孟子聽完齊宣王的一番話,說:“佔領不佔領燕國,要看燕國老百姓是否歡迎我們。如果他們歡迎我們,那麼可以佔領。古人也有這麼做的。比如武王滅商就是如此。

如果燕國老百姓不歡迎我們,就堅決不能佔領。古人也有這樣做的。比如文王不滅商就是這道理。現在,燕國老百姓用簞盛著吃的,用壺裝著喝的,來歡迎齊國的軍隊,這還能有別的原因嗎?無非是想結束原先那種水深火熱的沉重生活。

如果您佔領了燕國,使水更深,火更熱,老百姓就會避開這更為痛苦的日子,離您遠遠的,那麼即使您佔領了燕國,統治時間也不會太長的。”

“簞食壺漿”即從孟子的言辭中引申而來。此外,還引申出成語“水深火熱”。

標籤:成語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