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上下五千年

故事是傳承歷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歷史教學的重要部分,在歷史課堂上引入故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對於掌握理解歷史知識,突破重難點,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歷史故事上下五千年,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歷史故事上下五千年

歷史故事上下五千年篇一:緹縈救父

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漢高祖在世的時候是個不得寵的妃子。她怕住在宮裡受呂后的陷害,就請求跟著兒子住在代郡。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宮裡那麼闊氣,因此,孃兒倆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

漢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詔書說:“一個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為什麼要把他的父母妻兒也一起逮捕辦罪呢?我不相信這種法令有什麼好處,請你們商議一下改變的辦法。”

大臣們一商量,按照漢文帝的意見,廢除了一人犯法、全家連坐(連坐,就是被牽連一同辦罪)的法令。

公元前167年,臨淄地方有個小姑娘名叫淳于緹縈(淳于是姓,緹縈音tíAyíng)。她的父親淳于意,本來是個讀書人,因為喜歡醫學,經常給人治病,出了名。後來他做了太倉令,但他不願意跟做官的來往,也不會拍上司的馬屁。沒有多久,辭了職,當起醫生來了。

有一次,有個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請淳于意醫治。那病人吃了藥,病沒見好轉,過了幾天死了。大商人仗勢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狀,說他是錯治了病。當地的官吏判他“肉刑”(當時的肉刑有臉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長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個女兒,可沒有兒子。他被押解到長安去離開家的時候,望著女兒們嘆氣,說:“唉,可惜我沒有男孩,遇到急難,一個有用的也沒有。”

幾個女兒都低著頭傷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兒緹縈又是悲傷,又是氣憤。她想:“為什麼女兒偏沒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親一起上長安去,家裡人再三勸阻她也沒有用。

緹縈到了長安,託人寫了一封奏章,到宮門口遞給守門的人。

漢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書的是個小姑娘,倒很重視。那奏章上寫著:

“我叫緹縈,是太倉令淳于意的小女兒。我父親做官的時候,齊地的人都說他是個清官。這回兒他犯了罪,被判處肉刑。我不但為父親難過,也為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砍去腳就成了殘廢;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情願給官府沒收為奴婢,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這個小姑娘,又覺得她說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們,對大臣說:“犯了罪該受罰,這是沒有話說的。可是受了罰,也該讓他重新做人才是。現在懲辦一個犯人,在他臉上刺字或者毀壞他的肢體,這樣的刑罰怎麼能勸人為善呢。你們商量一個代替肉刑的辦法吧!”

大臣們一商議,擬定一個辦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來判砍去腳的,改為打五百板子;原來判割鼻子的改為打三百板子。漢文帝就正式下令廢除肉刑。這樣,緹縈就救了她的父親。

漢文帝廢除肉刑,看起來是件好事。但是實際執行起來,卻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給打死了,這樣一來,反而加重了刑罰。後來到了他的兒子漢景帝手裡,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罰減輕了一些。

歷史故事上下五千年篇二:劉邦進咸陽

秦軍在鉅鹿打了敗仗,可章邯還有二十多萬人馬駐在棘原。他上了一份奏章,向朝廷討救兵。二世和趙高不但不發救兵,反而要查辦章邯。章邯怕趙高害他,只好率領部下向項羽投降了。

章邯投降的訊息到了咸陽,秦王朝內部也發生了混亂。

那時候,秦朝的權完全操在趙高手裡。趙高害死了李斯以後,知道大臣中有人不服他。有一次他牽著一隻鹿到朝堂上,當著大臣們對二世說:“我得到了一匹名貴的馬,特來獻給陛下。”

二世雖然是個糊塗蟲,是鹿是馬還分得清。他笑著說:

“丞相別開玩笑,這明明是頭鹿,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繃著臉說:“怎麼不是馬?請大家說說吧。”

二世就問大臣們。不少人懂得趙高的用意,就附和著說:

“是匹好馬呀!”

也有的害怕趙高,不吭聲:只有少數大臣說是鹿。

沒過幾天,那幾個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找個藉口辦了罪。

打那以後,宮內宮外大小官員都害怕趙高,再沒有人在二世面前說趙高的不是了。

公元前220xx年,劉邦的人馬攻破了武關(今陝西丹鳳縣東南),離咸陽不遠了。二世嚇得直打哆嗦,連忙派人叫趙高發兵去抵抗。趙高知道不能再混下去,就派心腹把二世逼死。

趙高殺了二世,召集大臣們對他們說:“現在六國都已恢復了,秦國不能夠再掛個皇帝的空名,應該像以前那樣稱王。我看二世的侄兒子嬰可以立為秦王。”這些大臣不敢得罪趙高,只好同意。

子嬰知道趙高殺害二世,想自己做王,只是怕大臣們和諸侯反對,才假意立他為王。他和他兩個兒子商量好,到即位那天,子嬰推說有病不去,趁趙高親自去催子嬰的時候,就把趙高殺了。

子嬰殺了趙高,派了五萬兵馬守住嶢關(今陝西商縣西北)。劉邦用張良的計策,派兵在嶢關左右的山頭插上無數的旗子,作為疑兵;另派將軍周勃帶領全部人馬繞過嶢關正面,從東南側面打進去,殺死守將,消滅了這支秦軍。

劉邦的軍隊進了嶢關,到了灞上(今陝西西安市東)。秦王子嬰帶著秦朝的大臣來投降了。子嬰脖子上套著帶子(表示請罪),手裡拿著秦皇的玉璽、兵符和節杖,哈著腰等在路旁。

劉邦手下的將軍主張把子嬰殺了,但是劉邦說:“楚懷王派我攻咸陽,就因為相信我能待人寬厚;再說,人家已經投降,再殺他不好。”說完,他收了玉璽,把子嬰交給將士看管起來。

這樣,秦始皇建立起來的強大的王朝,僅僅維持了十五年,就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滅亡了。

劉邦的軍隊進了咸陽,將士們紛紛爭著去找皇宮的倉庫,各人都揀值錢的金銀財寶拿,鬧得亂哄哄的。只有蕭何不希罕這些東西,他先跑到秦朝的丞相府,把有關戶口、地圖等文書檔案都收了起來,保管好。

劉邦在將士陪同下,來到了豪華的阿房宮。他看見宮殿這麼富麗,幔帳、擺設兒好看得叫人睜不開眼睛。還有許許多多的美麗的宮女。他在宮裡呆了一會,心裡迷迷糊糊的簡直不想離開了。

這時候,他的部將樊噲(音kuài)闖了進來,說:“沛公要打天下,還是要當個富翁呀?這些奢侈華麗的東西,使秦朝亡了,您還要這些幹麼?還是趕快回到軍營裡去吧!”

劉邦不聽他的話,說:“讓我歇歇吧。”

恰巧張良也進來了,聽到樊噲的話,對劉邦說:“俗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樊噲的話說得很對呀,希望您聽從他的勸告。”

劉邦是一向很信任張良的,聽了他的話,馬上醒悟過來,吩咐將士封了倉庫,帶著將士仍舊回到灞上。

接著,劉邦召集了咸陽附近各縣的父老,對他們說:“你們被秦朝的殘酷的法令害苦了。今天,我跟諸位父老約定三條法令:第一,殺人的償命;第二,打傷人的辦罪;第三,偷盜的辦罪。除了這三條,其他秦國的法律、禁令,一律廢除。

父老百姓可以安居樂業,不必驚慌。”

劉邦還叫各縣父老和原來秦國的官吏到咸陽附近的各縣去宣佈這三條法令。

百姓聽到了劉邦的約法三章,高興得了不得。大夥兒爭先恐後地拿著牛肉、羊肉、酒和糧食來慰勞劉邦的將士,劉邦好言好語地勸他們把這些東西拿回去,他說:“糧倉裡有的是糧食,不要再讓你們費心了。”

打那時候起,劉邦的軍隊在關中的百姓中留下了好的印象,人們都巴不得劉邦能留在關中做王。

歷史故事上下五千年篇三:燕昭王求賢

打從孟嘗君被撤了相位以後,齊湣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他一心想兼併列國,自己來當天子。這一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面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國本來也是個大國。後來傳到燕王噲(音kuài)手裡,聽信了壞人的主意,竟學起傳說中堯舜讓位的辦法來,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燕國將軍和太子平進攻子之,燕國發生大亂。齊國借平定燕國內亂的名義,打進燕國,燕國差點被滅掉。後來燕國軍民把太子平立為國君,奮起反抗,把齊國軍隊趕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國強大起來,下決心物色治國的人才,可是沒找到合適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見識,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國家內亂侵略我們,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現在燕國國力弱小,還不能報這個仇。要是有個賢人來幫助我報仇雪恥,我寧願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薦這樣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鬍子,沉思了一下說:“要推薦現成的人才,我也說不上,請允許我先說個故事吧。”接著,他就說了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國君,最愛千里馬。他派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都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遠處某個地方有一匹名貴的千里馬,就跟國君說,只要給他一千兩金子,準能把千里馬買回來。那個國君挺高興,就派侍臣帶了一千兩金子去買。沒料到侍臣到了那裡,千里馬已經害病死了。侍臣想,空著雙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帶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馬骨買了回來。

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說:“我要你買的是活馬,誰叫你花了錢把沒用的馬骨買回來?”侍臣不慌不忙地說:“人家聽說你肯花錢買死馬,還怕沒有人把活馬送上來?”

國君將信將疑,也不再責備侍臣。這個訊息一傳開,大家都認為那位國君真愛惜千里馬。不出一年,果然從四面八方送來了好幾匹千里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說:“大王一定要徵求賢才,就不妨把我當馬骨來試一試吧。”

燕昭王聽了大受啟發,回去以後,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緻的房子給郭隗住,還拜郭隗做老師。各國有才幹的人聽到燕昭王這樣真心實意招請人才,紛紛趕到燕國來求見。其中最出名的是趙國人樂毅。燕昭王拜樂毅為亞卿,請他整頓國政,訓練兵馬,燕國果然一天天強大起來。

這時候,燕昭王看到齊湣王驕橫自大,不得人心,就對樂毅說:“現在齊王無道,正是我們雪恥的時候,我打算髮動全國人馬去打齊國,你看怎麼樣?”

樂毅說:“齊國地廣人多,靠我們一個國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齊國,一定要跟別的國家聯合起來。”

燕昭王就派樂毅到趙國跟趙惠文王接上了頭,另派人跟韓、魏兩國取得聯絡,還叫趙國去聯絡秦國。這些國家看不慣齊國的霸道,都願意跟燕國一起發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奔齊國。

齊湣王聽說五國聯軍打過來,也著了慌,把全國兵馬集中起來抵抗聯軍,在濟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於樂毅善於指揮,五國人馬士氣旺盛,把齊國軍隊打得一敗塗地,齊湣王逃回臨淄去了。

趙、韓、秦、魏的將士打了勝仗,各自佔領了齊國的幾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樂毅不肯罷休,他親自率領燕國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打下了齊國都城臨淄。齊湣王不得不出走,最後在莒城被人殺死。

燕昭王認為樂毅立了大功,親自到濟水邊勞軍,論功行賞,封樂毅為昌國君。

標籤:五千年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