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悲慘世界》讀後感(經典14篇)

讀後感2.02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悲慘世界》讀後感(經典14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

我強忍住要留下的淚,把媽媽扶到床上,轉身時用餘光看到了媽媽欣慰的笑容;為什麼呢。沒有朋友的人,活著豈非和死了一樣。如果是有意義的等待,那麼,請繼續,也別放棄,但如果是無謂的等待,那麼,你應該回頭了,看看你浪費的青春,浪費的一切?遠遠望去,這座山簡直就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多姿多彩,漂亮極了。

有一位老人被 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麼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才有那麼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於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是冒著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後再一次猶豫了。因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讓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況且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市長”。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而已。可就在宣佈那位老人有罪的時候,他竟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為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那已經呆了19年的牢房為代價,救下了那位又是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看到這裡,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醜惡的社會現象相對應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麼高尚的道德品質。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險,甚至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這是要付出多麼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啊!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靈魂的高尚!

當然我也隱約地感到一層悲劇成分: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命運、與社會醜惡現象的搏鬥中總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不過我認為就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抗,才更凸現出主人公冉阿讓英雄的本色。

冉阿讓,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永遠都不會磨滅。冉阿讓,他是一個真實的人,他叫彼埃爾 莫。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2

《悲慘世界》是一卷輝煌的畫卷。在這裡,整整將近半個世紀歷史過程中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都一一展現了出來:外省偏僻的小城,濱海的新興工業城鎮,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監獄,巴黎悲慘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墳場,郊區寒愴的客店,保王派的沙龍,資產階級的家庭,大學生聚集的拉丁區,慘厲絕倫的滑鐵盧戰場,戰火紛飛的街壘,藏汙納垢的下水道。??

這一漫長浩大的畫軸中每一個場景,無不栩栩如生,其細部也真切入微,而畫幅的形象又是那麼鮮明突出,色彩是那麼濃重瑰麗,氣勢是那麼磅礴浩大,堪稱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聖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

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是那麼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

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我一次又一次在書中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3

“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個站著的天使展開翅膀,在等待著這個靈魂。”

我合上了這本書。

最近,我一直在讀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著名小說《悲慘世界》。這本書描寫的是冉·阿讓的一生,從他出獄到又陷入困境,直到好心的卞福汝教主好心收留他,然後在主教的感化之下洗心革面……十年後,他靠自己的努力當上市長,並救助了許多窮人。但是,就連他的好意也常常會被人們誤解……然而,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有人又看見了他的身影,他英勇無畏,冒著槍林彈雨去幫助人們……

多麼悲慘的人生!冉·阿讓當初進監獄只是用拳頭砸碎了一塊玻璃,拿走了一塊麵包!只是這樣,他就在監獄裡度過了19年!冉·阿讓出獄後,洗心革面,想為社會做出貢獻,但是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冉·阿讓的苦難遭遇是千千萬萬勞動者悲慘生活的縮影!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 被資本家殘酷的奴役勞動人們,文中寫道“是呀,什麼樣的苦都吃過,囚犯穿的紅衣服,腳上拖鐵球,睡覺只有一塊木板,,受熱,受冷,做苦工,挨棍子!病在床上也得拖著鏈子。還不如一條狗快樂呢!”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什麼?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的糟糕!對待些犯人,用的方法是折磨,讓他們連狗都不如,他們還是人!為什麼要用那麼殘忍的方式來對待他們?

這個社會上,還有什麼公平的事?人人平等,不管是窮人還是貴族,他們都是人,只是物質上的東西讓他們有了區別。然而,在法國大革命前,社會還停留在不平等社會,法國大革命之後,社會有明顯的改善。

雖然我們現在提倡造就人人平等的社會,但是現在的社會真的是那樣嗎?我們這一代的人還是相當自私自利!面對他人的求助,我們不但不伸出援手,還躲避;騎車撞傷他人不但不揹負責任,卻逃之夭夭……這些是多麼醜惡的行為!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和整個社會都應當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整個社會將會變得更美好,我希望社會上不要出現像唐納第夫婦一樣陰險狡猾、貪婪卑鄙的人,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愛奉獻給每一個像冉阿讓一樣需要愛的人,那麼,我們的世界就會處處充滿愛。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4

這就是《悲慘世界》的結尾,冉阿讓和這個悲慘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別了。但是,本性並不壞的冉阿讓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我手捧著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津津有味地看著:失業工人冉阿讓因為生活貧因,偷了一塊麵包,被抓住監獄,他因多次逃獄,延長刑期。出獄後,冉阿讓受教主的感化立志從善,他對許許多多的人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對自己幫助過的人毫無所求,對犯了錯誤的人寬巨集大量。終於他當上了事長。然而,歷盡種種曲折又被抓進監獄……

當我讀到這裡時,我讀不下去了,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我深深地被感動了。這時我想起了一句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冉阿讓也不例外,為什麼,人們就不能像米里哀教主一樣有一顆寬容的心,原諒他的過去呢?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是人生必經之路,我們不應該將目光侷限於犯錯誤的人身上,應該把目光放遠一點,把心放寬一點。

這時,我不禁聯想到自己。

記得那次去小姨家,我看到了小姨家的電視機上擺放著兩隻閃著銀光的水晶天鵝擺設,覺得非常有趣,便伸手從電視機上取下來。“嘭……”水晶擺設竟然讓我打碎了,當時因為沒人在家,我以為這樣就可以瞞天過海了,可是,這件事卻被媽媽知道了,他拉著我,非要我和小姨道歉,媽媽把我拉到小姨跟前,要讓我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小姨:“我…我…,小姨,對不起!”我低著頭,不敢望小姨。“怎麼啦?”小姨摸了摸我的頭問,這時,我已經落淚了,眼淚不由地流下來。小姨知道了這件事後,並沒有罵我,還表揚了我勇於承認錯誤是個好孩子……我又再次落淚了,我被小姨的那顆寬容的'心所感動了。

感動是什麼?感動是心靈深處湧起並波動全身每一條神經的震顫,是心絃在真善美的彈撥下奏出的美妙音樂,是平靜的情感之湖投進一粒石子泛起的陣陣漣漪,是心與心的感應,是絢麗多彩的人性之光。我不正是被冉阿讓,米里哀教主、小姨這些人物所感動嗎?

於是要學會感動。

學會感動,讓世人有一顆寬容的心。

學會感動,讓世人不再冷漠。

學會感動,讓世上充滿光明,溫暖……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5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交談。自從治安大隊14中隊開展讀書活動以來,同學們積極配合,不僅增加了自己的閱讀量,更引發了讀者們各式各樣的思考。下面讓我們走進眾多優秀讀者中的一位14治安 五區餘科毅,看看他對《悲慘世界》一書的心得體會。

在雨果數量眾多的文學作品中居於首位的是這部《悲慘世界》,它將我們的視線聚攏在19世紀的法國,一個本該是傳頌自由世界的`國家此刻卻處在她最黑暗的時候。那時的雨果正在為革命到處奔走呼告,而拿破崙的稱帝 讓他大失所望,對此大加抨擊而被放逐。

而我們的故事也便由此開始,因偷了一條麵包讓侄子勉強度命的冉阿讓被判刑19年,光陰似箭,冉阿讓年華已逝,心中的憤怒早已轉變為對這個社會的仇視。

然而,雨果相信最高的法律是良心,於是小說出現了轉折,冉阿讓在主教的感召下洗心革面,成為那個黑色的悲慘世界裡唯一一絲亮光。

追隨著冉阿讓的足跡不難發現有另一個人如影隨形—警長沙威,他和冉阿讓的衝突成為了最惹人深思的部分,因為在他眼裡,冉阿讓永遠都是逃犯,永遠都是可悲的24601號囚犯。但是,冉阿讓救下芳汀,在她死後收養了 她的女兒等一系列善舉也不斷動搖著他。最終他無法調停理想與良心的衝突,選擇了自殺。

在雨果眼裡,拿破崙稱帝扼殺了共和黨人的理想,枉費了他們的努力,並且這成為了民眾苦難的根源。而他所塑造的沙威這一形象則如同寓言一般,暗示著拿破崙的帝國儘管代表法律與正義,但不體恤民情,最終要走向 滅亡。而現實裡拿破崙最終也被推下臺,客死聖赫勒拿島。作者要表達的主旨再明顯不過:一個不能使人民幸福快樂,反而壓榨刀俎人民的悲慘世界註定是要消亡的!

的確,珂賽特是冉阿讓生命的重要支柱,我實在難以想像當珂賽特有了心上人之後,冉阿讓內心那種巨大的失落與痛苦,在他生命的最後,他所能想起的還是和珂賽特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帶著如此美好的回憶,他離開了這個悲慘的世界。

20xx年上映的《悲慘世界》的音樂劇結尾處,冉阿讓在馬呂斯夫婦面前安然合目後,背景音樂緩緩唱到Do you hear people sing?這正是主人公以及千萬受壓迫的窮苦人對那個悲慘世界的扣問。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6

星期五晚上,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對老爸說:“老爸,我想看雨果寫的《悲慘世界》,聽創新的語文老師說《悲慘世界》是世界經典名著,值得我們看一看啊!”老爸聽後問道:“是嗎,是這樣說的嗎?”“當然!難道我會騙你嗎?”我一本正經的說。“好,我們去買吧!Let“sgo!”我們騎著自行車去書店了。

我們一共花了三十分鐘的.時間完成了“任務”。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翻開心儀已久的《悲慘世界》。光是封面就已經讓我愛不釋手了。

我花了一個晚上將它讀完了。小說的主人公有很多:冉阿讓、芳玎、柯賽特、德納第媽媽、德納第······故事是這樣的:冉阿讓在監獄裡蹲了十九年,刑滿釋放,但仍舊遭到別人的嫌棄,沒有人願意收留他,但是他遇到了好心的主教,他收留了他。與此同時,芳玎將自己的女兒柯賽特寄養在狠毒的德納第家,柯賽特在他家裡遭受了很差很差的待遇,而且他們還時不時的找藉口向芳玎要錢,而芳玎卻全然不知。後來,冉阿讓當上了市長,化名馬德蘭。過了一段時間,冉阿讓暴露了,他只好去自首。他哀求沙威讓他見芳玎一面,沙威同意了。但是,芳玎在沙威來臨時嚇死了。冉阿讓被逮捕了,但他又逃獄了,他到了德納第家,救走了柯賽特。他們曾在破舊的小屋內住過,後來又定居巴黎。他們經常到公園散步,從此認識了馬呂斯。馬呂斯愛上了柯賽特,他們在一次大戰之後結婚,然而冉阿讓去世了。

看完《悲慘世界》,我時不時會想起就令我氣憤悲傷的片段:“這就是我的通行證,這東西害我處處受人攆。我知道上面寫了什麼,我在牢裡念過書。你聽聽吧,‘冉阿讓,苦役犯,刑滿釋放,因破壞房屋入內行竊判刑五年。四次企圖越獄,外加十四年,一共十九年,是一個危險分子。’現在你們都知道了,還肯收留我嗎?肯給我吃,留我睡嗎?你有一間馬房沒有?”讀到這一段,我想起冉阿讓入獄的原因,那就是他偷了一塊麵包。他只是偷了一塊麵包,就判刑五年!如果是一個政府官員,他根本就不計較!那時的冉阿讓沒有錢,就像一個乞丐,人們不能“施捨”一點東西給他嗎?警方在釋放冉阿讓的時候,為什麼就不能不計前嫌,不要在他的通行證上烙下他的“罪行”!

讀完《悲慘世界》,我真的感到雨果描述的世界很悲慘!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7

假如世界上所有的書是一片遼闊無邊的大海,那一本書就是茫茫大海的一條小魚;假如世界上所有的書是一片蔚藍的天空,那一本書就是天空一朵潔白無瑕的雲朵;假如世界上所有的書是一座大金庫,那一本書就是金碧輝煌的金庫的一塊小金塊。《悲慘世界》在我的眼是一條稀有的魚兒,是一朵最美麗的雲朵,是一塊最耀眼的黃金。

從那以後,冉阿讓開始竭盡全力地去幫助別人,想用做好事來彌補自己曾經的過錯。可是,當別人知道他曾經是一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一直把他拒之門外,因為在人們的眼他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他一點也不介意,仍然好心地去幫助別人,但是,他最終還是悽慘地死去了。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為冉阿讓感到憤憤不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就永遠都不能悔改了嗎?難道一個只是一不小心犯了錯誤的人就一定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嗎?

冉阿讓雖然死了,但是我相信:他那顆善良和無私的心將一代代地傳下去,讓我們的那個被破壞和諧的社會重新充滿光明。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先生所著的。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因為飢餓過度而偷了一個麵包,這使他在監獄裡度過了他一生最黑暗的'十九年。當他再度從監獄裡走出來的時候,再也沒有一個人願意去理睬他了,每個人都歧視他,就這樣,冉阿讓終於在絕望崩潰了,但是,在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奇蹟出現了,一個善良的主教幫助了他,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

《悲慘世界》這本書讓我瞭解了這個我很少接觸的社會。在社會上,有的人像德納第一樣,他們自私、貪婪,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無惡不作甚至迫害別人。像在20xx年裡,美國為了得到石油,向伊拉克與伊朗這兩個盛產石油的國家開火;在抗日戰爭的時候,甫志高貪生怕死,為了能夠活下來,投靠了日本人,將共地下黨的祕密洩露了出來……但社會上除了有惡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這些人有一顆無私善良的心。他們常常幫助他人,甚至在自己困難的時候也去幫助別人。這些人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的社會有了光明,讓我們在嚴寒感受到一絲溫暖,一絲生機,我們華民族就需要這樣的人。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8

“人間所有的勇氣,所有的美德,所有的英雄品質,所有神聖的精神,他都具備。”這是在小說的末尾,青年人馬裡尤斯知道冉阿讓的身份後對他發出的評價。的確,冉阿讓就是這樣“為自己想得少,為他人想得多”的'一個人。

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冉阿讓揹著在戰鬥身負重傷的青年人馬裡尤斯在下水道中行走。在途中他遇到了認為他殺人越貨的柺子德納第與奉命捉拿他的警探沙威二人。但他始終保持鎮定,並在心中一直秉承把救人放在首位的原則,最後成功送馬裡尤斯到其爺爺家。而沙威被其高尚的行為感動,羞愧難當而跳河自殺。

常理來看,冉阿讓完全可以不去救馬裡尤斯,因為馬裡尤斯可是那個勾引自己“女兒”的不良青年,更何況此人是自願參加學生起義,他最後的死活與冉阿讓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可是冉阿讓毅然決定扛起小夥子,用他有力的胳膊扛著馬裡尤斯在下水道中緩緩前行。此刻他忘了自己曾是苦刑犯,他只是一個老人,為了救助一個青年,甚至是一個自己曾經討厭的青年,竟然不顧自身的安危,義無反顧地、全心全意地幫他。而且他在幫助的時候,多次遭到旁人的誤解,可是他用坦蕩的胸懷包容了一切誤解,永不放棄地堅持走到了最後。多麼無私,多麼寬容,多麼偉大!

在那政治混亂,民不聊生的年代裡,冉阿讓在這個社會裡曾經因飢餓偷麵包而犯下了時代性錯誤,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墮落,而是在主教的洗禮下改過自新並積極的服務社會。這充分的說明了一個道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最高等的改造就是一個人良知的喚醒。所以犯了錯並不可怕,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決心改。另外,冉阿讓的高尚品質源於他碰到了高尚的人來指點迷津,並且能夠堅持用自己的良知去不斷地服務他人與寬恕他人。

做一天的好人容易,做一輩子的好人難。冉阿讓不失信於人而去養活一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女孩珂賽特並且視其為親生女兒,冒著生命危險救活青年馬裡尤斯,一次次地原諒一直追殺自己的警察沙威……他的“堅持”為他人著想的精神最為難能可貴。

雖然說我們無法與冉阿讓這個高尚的靈魂對比,不過,我們何嘗不可以以他為榜樣呢?雖然在和平年代裡我們還是不太可能做出那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來學習冉阿讓這種無私奉獻、回報社會並默默分擔他人憂傷的精神,那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作文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9

在各種艱難險阻中,他不斷完善自己,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可憐又有同情心的人。

這是《悲慘世界》的結尾。冉阿讓告別了這個悲慘黑暗的世界。但是,本性不壞的冉阿讓,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裡。

我手裡拿著維克多雨果的傑作,津津有味地看著:失業工人冉阿讓因貧困偷一塊麵包被抓進監獄,因多次越獄被延長刑期。出獄後,冉阿讓受了領導的影響,立志向善。他為很多人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對他幫助過的人不求回報,對犯錯的人慷慨解囊。最後,他成為了執行長。然而,經過種種波折,他在獄中被捕了.

讀到這裡,我再也讀不下去了,眼淚奪眶而出,深深地被感動了。這時我想起了一句話:“人不是聖人,會犯錯。”每個人都會犯錯,冉阿讓也不例外。為什麼人不能有一顆寬容的心,像米里亞姆大師一樣原諒他的過去?每個人都會犯錯。犯錯是人生必經之路。我們不應該把目光侷限在犯錯誤的人身上,而應該看得更遠,放鬆自己的心。

這一刻,我不禁想起了自己。

記得去姨媽家的時候,在姨媽家的電視機上看到兩隻銀白色的`水晶天鵝。我覺得很有意思,就伸手把它從電視機上拿了下來。“砰……”水晶裝飾被我弄壞了。當時因為家裡沒人,我以為可以瞞天過海。然而,我媽媽知道這件事。他拉著我,堅持要我向阿姨道歉。我媽把我拉到姨媽跟前,讓我一個一個給她講故事:“我.我,我姑姑,對不起!”我低下頭,不敢看姨媽。“怎麼了?”阿姨摸著我的頭問,這個時候,我已經流淚了,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阿姨知道這件事的時候,並沒有罵我,而是誇我是個勇於認錯的好孩子.我又流淚了,被姨媽寬容的心打動了。

什麼叫感動?感動是心中每一根神經湧起起伏的顫動,是真、善、美的撥動下心絃奏出的美妙音樂,是拋向石頭的平靜情感湖的漣漪,是心與心的感應,是人性的七彩光芒。難道我沒有被米里亞姆的領袖冉阿讓和我姑姑感動嗎?

所以要學會感動。

學會感動,讓世界有一顆包容的心。

學會被感動,讓世界不再是陌陌。

學會感動,讓世界充滿光與暖…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0

我是在大學聯考結束後的那個夏天,看了這本《悲慘世界》。而我卻是在很小的時候,便聽說過《悲慘世界》。

大學聯考,限制了我們太多。很多想法似乎在大學聯考之後,才噴薄而出。或許是內心想看這本書很久了,以至於一開始看,便被深深的吸引了。

主人公冉.阿讓,為了救妹妹快要餓死的孩子,偷了一塊麵包,卻被判處了19年的苦役。從文字中,我讀到的是無法忍受的煎熬,是對人的摧殘。即使他後來被假釋,卻被貼上了罪惡的標籤,再無法融入這現實的社會。連一個可以容納自己短暫休息的地方都沒有,這該是怎樣的絕望的境地啊!他恨這個社會,他怎麼能不恨?所以在善良的主教大人收留他後,反而偷銀器潛逃。因為,他怕了,怕社會的冷眼決絕,怕沒有錢寸步難行。他的心被黑暗與仇恨籠罩。

救人救心,主教大人善意的'謊言讓他倖免再次被捕,也拯救了他的靈魂。多年後,他成功的成為了一個為人欽佩的人,但是命運卻不讓他從此一帆風順。為了救一個被誤認為是自己的可憐人,他勇敢的站出來了。他本可以用著現有的身份,繼續生活,從此安然,但是,他沒有。我不知道,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放棄現有的所有成就,去繼續那苦役的生活。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已經被釋放的人,還會被一直跟隨抓回。大概這就是雨果筆下當時的法國社會的風雨激盪所在吧!

他站出來了,卻逃跑了,因為他答應了臨死的芳汀,那個可憐的女人,最後的遺願——撫養她的女兒珂賽特。八年的四處藏匿,一次機緣巧合,珂賽特與馬裡尤斯一見傾心,但是在得知冉?阿讓的經歷之後,卻拒不接受他。看到這裡,我的心被擰成了一團,那麼多年的付出,我為冉?阿讓感到不值,也為這現實的人性而痛心。最後的結局,垂死的冉?阿讓終被接受,他的唯一願望,是在他死後,珂賽特能為他立一塊無字墓碑。如同我們中國古代女皇武則天般的,或許他也想是非留與後人評吧。

我們的世界是複雜的,身邊的人是複雜的,人心是複雜的,但愛是單純的,靈魂是單純的。這本書激發了我對人性的思考,也給了我靈魂的洗禮。縱使社會複雜,或許所經歷的事情並不如我們想象般美好,唯願一直遵循本心。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1

在我大約七八歲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名叫《悲慘世界》的書,書中主人公的精神從那時起便一直陪伴和鼓勵著我,直到現在。

《悲慘世界》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冉阿讓的人因為飢餓所以偷了一塊麵包,卻被人家當場抓住,被判了五年苦役,其間因為思念姐姐和她的孩子,他企圖越獄,共有四次,但不幸的是每一次都被抓住了,每一次都加刑,一共要坐十九年的監獄。十九年,最初卻只是因為砸碎了一塊玻璃,偷了一個麵包

冉阿讓感到很憤怒,他認為這個社會愧對了他,總有一天他要報復。在出獄的那天,冉阿讓來到了迪涅城。他到處借宿卻沒有人肯接待他,最後他來到了迪涅城主教莫里哀先生的家中,莫里哀先生熱情地接待了他,並請他在自己家中住宿一晚。

半夜,冉阿讓忽然醒來,他想起了他痛苦的'往昔。他決定偷走主教的東西來補償自己的人生,冉阿讓成功偷走東西后,立刻逃走了。

第二天,女僕發現東西被偷了,便馬上告訴了主教,但主教並沒有生氣。過了一會兒,警察抓來了冉阿讓,來到了主教的家中。主教不僅沒有怪冉阿讓,還把那些東西送給了他。冉阿讓感到很吃驚,他說不出來現在是什麼感覺,他逃也似的出了迪涅城。

後來受到主教感化的冉阿讓決定棄惡從善,他來到了濱海蒙特勒伊城,化名馬德蘭,併發明瞭一種東西,成為了本市鉅富,成為鉅富後,冉阿讓經常幫助窮苦的老百姓,被任命為市長。但是好景不長,不久,冉阿讓從警察沙威口中得知,偷走主教東西和別人的蘋果再次犯案的冉阿讓已經捕獲了。但他明明還在這裡,難道說有人成了替死鬼?

於是冉阿讓也關注了這次案件,知道了原來那個替死鬼叫商馬第,他其實沒有犯罪,他只是從地上撿的蘋果枝罷了,並沒有偷。如果要證明商馬第的清白,他就必須要去自首。冉阿讓只要一想到他又要變成監獄裡時的樣子,便覺得沮喪不已。但他的良知告訴他,他必須要去自首,只有這樣才能使商馬第不白白受罪。

最後,冉阿讓還是決定去自首。雖然他犯了罪,但他的誠實和坦然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也感動了我。捨棄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榮華富貴,為了一個不相干的人去自首,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我頓時被冉阿讓的可貴的精神感動了。冉阿讓的一生,在苦難中掙扎,卻有著捨己為人的情操,雨果用這樣的人物形象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每當我拿起這本書,我便想到了冉阿讓那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懷,他將在今後的歲月裡一直陪伴我前行。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2

我喜歡讀書,在許多書籍裡,有一些我最喜歡的書,讓我愛不釋手,總是看不夠。其中有一本書我看後啟發很大,這本書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寫的《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這部作品被稱為“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全書講述了一個刑滿釋放的苦役犯冉阿讓受到米里哀主教的感化,洗心革面,立志做人的事。冉阿讓是個普通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7個可憐的孩子。在他失業時,曾為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麵包,被判5年徒刑;又因不堪獄中之苦4次逃跑,刑期加到19年。出獄後二勞改的名聲使他找不到工作。後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改惡從善,做了許許多多好事,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使他終於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這部作品從公道、人性良心的角度,反對世間的一切壓迫和苦難,表現了人類社會永恆的矛盾。

讀了這本書,我對冉阿讓改惡從善的事情很感動,因為人想從惡變成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冉阿讓卻做到了。這要感謝米里哀主教的感化,因為一個改惡從善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好人在幫助他,但遇到這個好人的'人往往都非常少,而冉阿讓卻遇到了,他是幸運的。如果沒有米里哀主教的幫助,他就不會從一個勞改犯變成一個為窮苦人做好事的人;同時,冉阿讓的命運也是悲慘的,他一生為人民做盡了好事,卻孤單地死去,連他的墓地也是簡單的,埋著他的地方隻立了一塊石頭。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冉阿讓這樣的人,一生為人民服務,而死後卻沒有人能記住他們。比如說那些為了人民解放而犧牲的戰士,他們是為人民而死的,可我們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他們也沒有巨集偉的陵墓。這不正是冉阿讓精神的充分體現嗎?

冉阿讓的命運值得我們同情,也值得我們深思。為麼他做了那麼多的好事,警察還是追著他不放?答案只有一個:當時社會的不公平,勢力對人們的壓迫。可現在就不同了,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做了一件好事就會被別人記住,有的還會得到獎金,與冉阿讓截然不同。

這部作品不僅是雨果的大作,更是人類文學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3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寫的《悲慘世界》是我最喜歡的書籍之一。

文中人物眾多,但我最喜歡,也最敬佩的便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冉阿讓。冉阿讓是一個伐木工人的兒子,他從小就成了孤兒,長大後失業,為了撫養姐姐的7個孩子而偷竊麵包,被判苦役,中途三次越獄失敗。他雖歷經磨難,卻仍有一顆善良的心,出獄後被米里哀主教感化而成為一個善人。他永遠在背後默默付出,總是真誠的去對待每一個人,哪怕這個人與他素不相識,哪怕這個人與他毫無血緣關係,哪怕這個人是他的仇人……。後來,他因救助別人暴露身份,重新遭到通緝,到處飄泊,受盡不白之冤,在痛苦和孤獨中度過晚年,臨終時才得到親友的理解。

文中的畫面歷歷在目,印象最深的便是冉阿讓明明有機會可以殺了一直在追捕自己的沙威警官,他卻放了空槍,讓沙威逃走,最後沙威警官自己投河自盡了。我看了以後不禁驚訝了,冉阿讓竟然寬恕了追捕自己多年的仇人,真是不可思議啊!如果我們是冉阿讓,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開槍殺了沙威吧!可冉阿讓卻放了他,這正應了明代學者薛日宣所說的:“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他的氣量,他的寬容大度,讓我更是欽佩幾分。

冉阿讓的大愛無私更使他高大無上。他對“不會唱歌的小云雀”珂賽特更是如同自己的親生女兒一般疼愛,珂賽特是他收養的孤女,和他並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這其實是出於對芳汀和珂賽特的憐憫。珂賽特是芳汀的私生女,芳汀把珂賽特託付給了開旅館的一家人。芳汀天天省吃儉用,過得十分困難,只為了珂賽特能活得更好,但珂賽特的生活也不理想,天天被德納第夫婦折磨。芳汀死後,冉阿讓完成了她的遺願,把珂賽特接回了自己身邊,從此,珂賽特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有人說,珂賽特是書中人物的`一個亮點,她的堅強令人動容,這無可厚非。而我卻想補充,珂賽特是何其幸運,因為她有冉阿讓的付出,冉阿讓的關愛,是冉阿讓成就了她完美幸福的人生!

《悲慘世界》是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雨果不僅告訴了我們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還告訴了我們一些美好的東西:憐憫、寬容、善良。在生活中大家難免會犯錯,當別人犯錯時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懲罰怪罪謾罵……,但是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不是這些而是——寬容。一顆寬容善良的心,能夠拯救一個犯錯的人。同樣的,保持一顆真、善、美的心靈,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無比美好。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4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完全被裡面的情節和人物所吸引。

這部作品主要刻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實。故事主人公冉阿讓迫於生計,砸破玻璃偷了一塊麵包,被判4年徒刑,又因4次越獄,又判了14年。可是當他獲取自由時,卻沒人願意幫助他,原因就是他犯有前科。當他受到主教的關照時,他決心一定要做好事,於是一系列的故事就發生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化名馬德蘭當市長的那段時間。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底下,命懸一線。大家圍在一起不知所措,在旁議論紛紛。馬德蘭市長看到了,顧不上生命危險,在千鈞一髮之際用盡自己所有的力量救出了老人。我看到這有些驚訝,他為什麼不顧自己危險卻要救一個老人?他可以派人去救他,要知道他是市長呀,他應該在市裡也是呼風喚雨的人物!後來為了讓一位長得像冉阿讓的人被釋放,他竟大膽地承認自己就是苦役犯冉阿讓,為的只是救出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人,而拋棄了榮華富貴,進了那簡陋的牢房。生活中,我想這種事可能再也不會發生吧:誰不想榮華富貴,誰最不想整天大魚大肉,錦衣玉食,這樣多痛快、多自在。怎麼會為了一個老人,放棄了一切?他還為了實現可憐的妓女芳汀的遺願:找到自己的.女兒柯賽特。冒著死的危險逃出了牢房,去找在一方受苦的柯賽特,將自己所有的錢用在贖回小女孩身上,將女孩一直照料到他死。我不理解:他為什麼要遵守一個與他毫不相干的死人的承諾?他為什麼要冒著被海水淹死的可能逃走去找孩子?他為什麼要將所有的錢都用光就只是就出一個與他無關的孩子?他為什麼要一直照顧這個小姑娘一直到閉上眼睛?我心中有無數個為什麼,我完全不能理解他的種種行動。因為他像一個聖人那樣,只想為別人付出,卻從不為自己切身利益考慮。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不要刻意地去偽裝任何東西。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個心中充滿光明、善良、寬容的人,這樣世界才會充滿光明,不被黑暗勢力所吞沒!

其實,我們看書不僅要看紙表面上的文字,更要看到紙背後的一切。這本書讓我真切地明白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什麼樣的感情才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