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後感

讀後感9.54K

【第1篇】

《孩子你慢慢來》的讀後感

女兒的寒假作業裡有一項是孩子和家長共同讀一本書,共同寫一篇讀後感。我讓女兒挑選一本書我們一起閱讀,女兒選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

記得女兒小時候,我們經常一起閱讀圖畫書,一開始,我陪她一起翻閱圖書,邊翻邊講給她聽內容,等她有點了解內容後,就讓她獨自再次閱讀圖書。隨著女兒慢慢長大,她自己能夠獨立閱讀後,我就沒有再陪伴她共同閱讀過書籍。學校的這次活動,讓我又回到了親子閱讀的時光,不同的是,這次是女兒自己先讀完書本,再把書給我讀。

我接過書,看著封面上的畫面:一個四五歲的外國小男孩正踩著鋪滿道路的楓葉,低著頭往前走著,很是溫馨、可愛。畫面正下方有一段文字:“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頓時,我被這個有足夠愛心和耐心的作者所感動,對於一個既是母親又是幼兒教師的我來說,內心受到了震撼。

翻開書本,一篇篇閱讀,發覺這本書是作者龍應臺以記日記的形式記錄了自己兒子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哺育孩子,引導他們認識世界的過程,讀著讓人感覺真切、平凡而又偉大,作者是個充滿愛心又極具智慧的母親,她把孩子看作是上帝賜給自己的最好禮物,因此,她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耐心教導孩子。這使我深受啟發,因為同樣作為母親的我,卻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孩子,做什麼事都催促她“快一點”,自己的風風火火也導致了孩子的毛毛糙糙,而且,我還習慣挑女兒的短處指責她,對她很是嚴厲,很少挑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她,與作者相比,真是相差甚遠。另外,我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整日面對的就是五六歲的孩子,更是應該有作者那樣的耐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某些方面發展的特別慢,跟不上同伴的步伐,我這個老師也應該寬容他們,允許他們慢慢來,耐心陪伴他們趕上小夥伴們。

今天讀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感覺十分幸運,因為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教育是一種慢藝術!我也應該學會等待孩子,讓孩子慢慢來!

【第2篇】

很少看書,也靜不下心來看書,前幾天得到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信手翻了幾頁,居然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兩個晚上就看完了這本書。

《孩子你慢慢來》看似平淡、質樸而又簡單的文字中卻透露著作為一個母親對孩子無私、深情的母愛,同時又引人深深地思考……書只看了一半,文字中記錄著大兒子華安成長的點滴片段,時而讓我發笑、時而讓我感動,其中的某些片段讓我反省、思考……

養育孩子是一條漫漫長路,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促進因素無疑是貫穿其中的真誠、愛和尊重。愛孩子首先就應該尊重孩子,將孩子看作是與自己對等的生命。龍應臺在《初識》一文中描述了用黃色腳踏車帶著安安去貓川幼兒園的情景:“一路上,兩個人都很忙碌。是這樣的,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僅僅用“平等互助”來定位母子關係,不足以傳達這本書帶給我們的震撼。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接下來對孩子細膩的呵護和耐心的教育,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日記“一隻老鼠”記錄了作者和兒子安安關於作業要不要重寫的對話,最終安安的“心聲”征服了作者,實現了平等對話。媽媽要求重寫作業,安安不滿的情緒爆發了,他發自內心地吶喊:“為什麼我要多寫一行?你總要我寫得好、寫得漂亮,我只是一個小孩,我沒辦法寫得像你那麼好,我有時也要得一隻老鼠——我也有權利得一隻老鼠,就得一隻老鼠呀……”半晌。媽媽擱下手中的紙,用手背抹了抹安安的眼淚,嘆了口氣,說:“好吧!就一隻老鼠。你去玩吧!”……

想一想,在我們習慣於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時,孩子多少次接受了不平等的教育。教師要求孩子複述故事時情節要完整,畫畫時畫面要整潔,做操時動作要有力,做手工時動作要仔細……每一項都有標準,對所謂做得不好、不認真的孩子,教師總是要求他重做,甚至重做N次……這是以教育的名義在侵犯孩子的權利。平等對話首先要讓孩子把心裡話說出來,還包括接受孩子的“無理取鬧”。

“孩子你慢慢來”不單是對孩子說的,也是對教育者說的,讓我們做一個願意等待的教師,耐心地欣賞孩子慢慢成長吧。

【第3篇】

某天,同事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孩子你慢慢來》,閒暇時,我讀了讀。

對於做了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裡,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裡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裡。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裡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裡,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週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閒,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