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18篇

讀後感1.85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18篇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1

本書提出的意義療法認為,努力發現生命的意義正是人最主要的動力。

人對意義的追尋會導致內心的緊張而非平衡。不過,這種緊張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再沒有別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義更能有效地幫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惡劣的環境下)。尼采有句名言:“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納粹集中營裡,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還有某項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來。

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並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於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

按照意義療法,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之意義:

(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

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上三個方面來探尋自己生命的意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樣可以少些焦慮和迷茫,幸福和成功即使暫時不在身邊,說不定哪天也會不期而遇。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2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要是將一定數目的形形色色的人置於飢餓狀態,隨著飢餓的加劇,他們所有的個人差別都會泯滅,取而代之的將是相同的飢餓表情。”弗洛伊德沒有親身感受集中營的生活。他的主題都集中在維多利亞風格的鬆軟沙發上,維克多弗蘭克爾用親身經歷的奧斯維辛骯髒的集中營裡回覆個體的差別並沒有泯滅,相反,人們的差異性變得更大。大家誰也不想掩飾什麼,不管是豬玀還是聖人。

體會最深的是書中提到的悲劇三位一體的第三個方面涉及死亡,但是也涉及生命,因為生命的每時每刻都包含著死亡,而每一時刻都不會再重複。那麼,生命的這種短暫性難道不是使我們儘量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刻的最好提示器嗎?它肯定是的,因此我提出一個忠告:盡情享受你現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樣,錯誤地行事與生活。

最後,面對死亡如我最重要的是第三個途徑:即使是處於絕境的無助受害人,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仍能自我超越,並且以此改變自己。

這就是我想踐行的全部意義和支點!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3

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或許你還會經歷人生中最痛苦的階段。人的一生,總會經歷些磨難。

我的一位朋友,從高中開始,跟男朋友談了將近8年,我們都以為近期會有好事傳來,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分手的訊息。8年的美好和回憶,突然間就全泯滅了。像是一場夢,彷彿從來沒有發生過。

那種痛苦的感覺,好像靈魂缺了一塊,再也不完整了。所有的情感都被這段感情帶走,好像你自己這個人,全沒有在這個世上活過。

後來她說,那段暗無天日的日子,幸虧還有父母和身邊的朋友在支援,不然真的有可能就覺得活不下去了。

我的朋友是幸運的,她成功走出了情感的陰影,依然精神奕奕地活著。她努力賺錢,存錢,為以後的生活做打算,同時她也慢慢接受新的感情,沒有因此因噎廢食,她仍然渴望愛情。

如尼采所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那沒能殺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壯。

生命的意義在每天每時每刻都是不同的,當你勇敢接受痛苦挑戰的時候,生命在那一刻便有了意義。

如果你一直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那你將會永遠看不到生命的意義。你看不到生命給你的`另外的機會,那麼,你也許就錯過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生命的真正意義要在世界當中而不是內心去發現,因為它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

你要記得,只要心中還有愛,生命便不會失去光彩。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4

很多東西是沒有看懂的,這本書是需要不斷的翻閱吧。不過有兩點是稍微理解了一些,一是生命的存在是要負責任的,作為子女的責任,作為丈夫或妻子的責任,為人父母的責任等等你在這個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所要擔當的和在各個角色所享受的樂趣,都應該是你活著的意義。但是,如果是一個智障人士或精神異常(天生或後天的),他們的`責任又是什麼呢,如果沒有責任,難道他們生活就沒有意義了嗎,還是說討論的僅限於可以正常思維的人呢?

二是經歷苦難可以讓你更好的理解生命的意義,比如作者從集中營九死一生悟出生命的意義,就像跑步(當然這不能叫做苦難)當你呼吸急促、口乾舌燥、雙腿發酸時,腦袋裡其實想的只有怎麼堅持下去,怎樣提高1秒的速度,怎樣多100米,不斷的堅持突破,你會發現大汗淋漓後的舒暢,突然發現原來跑步如此的快樂,慢慢的你的身體和精神狀態越來越好,喔,這就是跑步的意義,大概可能弗蘭克爾就是這樣的意思吧。人的生命對於各類痛苦和不適是完完全全Hold得住的,只是越來越舒適的條件讓更多的人忘記了苦難的模樣,生命的意義也就只停留在的慾望的滿足。So,活著的意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5

適合所有人的書,強烈推薦。

再現人類史上極端的一種經歷和體驗,讓我們不但感受到納粹的惡,也會體會到人類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的自由,有保持尊嚴的自由,哪怕活著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死,不會餓死或者累死病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我們需要回答生活提出的問題,滿懷責任心去回答生命的問題,去實踐和行動。瞬間的意義就在於可以通過行動而固化下來。

我們應該聽從書裡的建議,對待每一天應該像第二次去選擇,我們普通下棋的人,每落一個子,想到後面的N種情況,然後反過來決定該怎麼落子。同樣,我們應該不停的用80歲的自己,五十歲的'自己,三年後的自己,三個月後的自己來觀察當下,自己聯想個上帝之眼出來,於是便可以從容應對,不虛無,不焦慮,不狹隘,不悔恨,不嫉妒,不貪婪,不沉淪,不雞毛蒜皮,不得意忘形,不聲色犀利,不萎靡不振。

我們會擁抱時間,從事業或者家庭責任中挑戰自己的高度,從興趣愛好中尋找大自然或者技能極限的美妙,從幫助他人中過去幸福快樂,從不可避免的疾病和苦難中檢驗自己意志力的堅強和內心的自由。

不喜歡弗洛伊德的“深度心理學”,感覺更像消極,為了解釋而解釋。喜歡“高度心理學”或者因為我們閱讀和嬰兒期幸福的體驗,讓我成為“悲觀的樂觀主義者”。

生命有太多種可能性,哪有時間虛無呢?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6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弗蘭克爾說,是追求生命的意義。

人能夠自由嗎?

弗蘭克爾說,人能夠達到內心的自由。

苦難痛苦對人意味什麼?

弗蘭克爾說,讓人發現生命的意義。

所以,弗蘭克爾的心理療法叫意義療法。他相信人之存在,需要有一個意義。我以為,因為人無法創造自己的生命,會終其一生去尋找生命的意義,也就是活著的理由,以求能給自己安全感——有了活著的理由,我就能好好活。弗蘭克爾認為,不同的時期,生命的意義是不同的。是的,活著是一個過程,變化多端。我們會追求很多意義,也得到很多意義。

對於那些,我們不願不想不要的人生呢?那些讓我們痛苦的部分呢?那些我們覺得不好,覺得虛度了的部分呢?那些讓我們眼裡心裡流淚的部分呢?弗蘭克爾引用聖經的話:上帝會保留你的眼淚。不要軟弱,但要允許自己流淚。這是那個創造人類生命的'人所給予我們的禮物。我們痛苦、不快、膽怯、乃至犯錯,是我們在追求人生意義的旅程中一定會遇到的風景,接受它們,寬恕自己。這樣,才能有力量面對以後的路,好好地走以後的路。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7

思考死亡,是為了更好地活著。說起如何面對生死,在這本書裡,對於活著、生存、苦難、過去和未來的思考,死亡就像驕陽,難以直視又無所不在。每一次選擇都意味著放棄,而每一次放棄都使我們意識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暫。只有知道怎樣面對死亡,才能更好地活。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們或許都默默地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曾經是心理醫生的維克多·弗蘭克爾在納粹集中營裡九死一生,觀察了各種人的心理行為、人格的扭曲與變化,如何面對死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對待生命。

在生與死之間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更深更多地講透生死,以及生死的意義,教人如何從對死亡的恐懼中解脫出來。接近死亡,可以帶來真正的覺醒和生命觀的改變。我們的.生命消耗在各種衝突與不快、快樂與歡愉、抽菸喝酒、熬夜以及沒完沒了的工作之中。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者,你是唯一能能夠改變自己、改變你所在社會的人。現在的你,是過去的你所造的;未來的你,是現在的你所造的。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放棄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算是痛苦也有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8

所謂活出生命的意義,就是不要去想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而是活好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永遠記住:“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或“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本書的前半部分主要講述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面對侮辱、被剝奪,時刻可能會到來的死亡等感受時,弗蘭克爾不斷地從人類特有的能力,如天生的樂觀主義、幽默、心理審視、短暫的獨處、內心的自由和決不放棄也決不自殺的意志力中獲得力量。

後半部分主要講意義療法:

對於面對不利的'局面:

如果它是能夠避免的,那麼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事,因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與其說是英雄行為,不如說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變造成你痛苦的處境,那你仍然可以選擇採取何種態度。

我們無法選擇遇不遇到厄運,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讓厄運摧垮我們!

如果恐懼死亡,那麼生命的短暫就是儘量過好此生最好的提示,那就盡情享受你現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樣,錯誤地行事與生活。

積極的態度既可使人備感歡樂與滿足,也能使人經受苦難和挫折。消極的態度則會加劇痛苦,削弱快樂、幸福和滿足感,甚至導致抑鬱或疾病。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9

我對作者對這本書前半段的描寫十分著迷,讓我切身的瞭解了集中營的生活,那裡充滿了恐懼,屠殺,暴力,不平等,飢餓,扭曲。猶如地獄一般,但是作者利用他的智慧,和上帝恩惠,活下來了,這就是奇蹟。記得作者描述的,集中營的人就是用紙一樣面板包裹著骨頭的骷顱,嚴重營養不良;每一次調離集中營,他們都不知道下一個目的地是死亡還是繼續著苦難的日子;睡覺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要抓完身上的蝨子,要不睡不好覺;集中營的人要努力表現的能幹活才能活下去;看到身邊的人做噩夢不捨得叫醒他,因為害怕他覺得醒來以後發現這裡的生活還不如噩夢……活下去,需要強大的意志,作者做到了。感謝和平的時代,讓我們這些平凡的'人有飯吃,有衣穿,有覺睡。文章的後半段的各種療法可能有效,但是我沒有看進去,文章最後的點評部分有一句話觸動了我:他努力啟發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要明白通過選擇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我們的目標。同時這個世界的情況不妙,我們只有竭盡所能,否則情況只能越來越糟。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10

首先,讀完整本書,對作者心生崇高的敬佩。作者的經歷,作者對生命的意義的探索與思考,真的讓人頗受啟發。作者的生命是充滿意義的。作者也是偉大的。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存在之虛無,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迷茫而空洞地活著,有時候真的是一種莫大的痛苦。但是個人感覺當代的精神特徵之一就是存在之虛無,迷茫與空虛。

這段時間算是對我個人來說頗為關鍵的`轉折期吧,我在這段時期內也會感到些許的迷茫。懷著這樣的心情,這幾天斷斷續續地看完了本書。

我感覺自己也算有點幸運,在這段特殊的時間正好與這樣的一本書相遇。雖然讀的不是很連貫,但是也算有了一些收穫,對自己的當下甚至未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生命的意義,說起來很虛,但是我認為它對於一個個體來說真的很重要。找到並去踐行自己生命的意義,可以說是每個個體人生的終極使命。生命的意義,讓我們得生命變得充實,而不易陷入空虛和迷茫。

作者也在本書中也提到了三種找尋生命的意義的途徑:工作;愛;痛苦。生活肯定會有許多困難,在尋找並實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也必定會遇到許多挫折。但是無論外界條件多麼惡劣,我們仍然擁有自由,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和心態去面對的自由。很多時候,很多困難,都會涉及到心態的問題。而我希望自己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做一名悲劇性的樂觀主義者,能夠實現自我的超越。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讓自己的生命充實,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實現。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11

人在悲傷的時候總喜歡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如死了吧。

絕望到谷底的人選擇了自殺,我曾經也動過這樣的念頭,但我問自己,你敢死嗎?你能承受死前的痛苦嗎?我想了想說,不能。最後不得不嘆口氣說,那就好好活著吧。

這本書是在看史鐵生先生的《病隙碎筆》中提到的,他在回答生命意義的.時候引用了這本書的觀點,那就是——生命的本身就是意義。

痛苦也好,歡樂也好,都是意義的體現。作者維克多是一名精神學家,在集中營殘酷的環境中倖存了下來,研究了一套心理學的精神療法他稱為——意義療法。

前幾天奇葩大會上一個得躁鬱症的女孩說,她時常感到生命毫無意義,想自殺,她問很多心理醫生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所得到的答案都不能令她滿意。最後她問了一個哈弗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教授笑了笑說,意義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是啊,我們在追求意義本身,可是意義的意義又是什麼呢?與其陷入哲學的迴圈命題,不如去感受,去真實的活著,去擁抱,去諒解。

如果你在追求生命的意義不如看看這本書,它會讓你有所感悟,對你悲傷甚至絕望的心理有開示作用。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12

本書作者是以心理學家的視角來描述他在集中營的倖存歷程, 換一個角度來看,是在極端情況下的人類適應的實驗歷程,極具研究價值——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比如:

1、集中營的人群,普遍的價值滿足感和慾望需求,降低到了“馬斯洛需要層次”的最底層:麵包以及香菸,就能給他們帶來如同“天堂”般的短暫快感——因為生理飢渴的驅使,大腦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機能上,如同電腦記憶體不足時的降頻,人類降階返回到動物層級。

2、看到人類的心理適應性的極致:集中營後來的時段,作者看到營友屍體時的感覺是“完全沒有感覺”,沒有悲痛,沒有恐懼,沒有想法,即使這是昨天同組聊天的朋友。集中營的'任何殘暴行徑,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發生——溫水煮青蛙,青蛙也是這般適應的麼?

本書後半部分,講述“意義療法”。

作者是集中營的少數倖存者,並且是更極少數的始終保持“高貴人性“的集中營生存者。通過回溯自己的親身經歷,作者認識到“賦予生命意義”——對妻子的愛和渴望,以及必須完成的心理手稿——讓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終線上,最終藉助”命運之手”,渡過浩劫。

書中有些具體的案例,講訴“意義療法”是如何運作於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初步感覺:

1、和《祕密》中的願景模式的構造有相似之處?

2、和日本“森田療法”結合起來應用會更好?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13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作者從納粹集中營恐怖的經歷中汲取了力量。在那段經歷中,犯人活的就像牲口一樣,每天關心的是能不能吃飽,會不會被捱打或者拖到毒氣室。人和人的精神狀態也大有不同,有寄希望於被解放卻因為一年年聖誕節還被困在集中營而心理崩潰的,有忍耐不了這種痛苦去撞擊電網自殺的,在這種牲口般的生存環境中,人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維克多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去幫助別人找到他們的意義,好好地活著。於是便有一部部的著作產生了。

對於我們來說,他給到的幫助是什麼呢?如何發現自己的生命意義呢?按照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方式來發現生命的意義。

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者從事某項事業;

2.通過體驗某件事情或者面對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

文章的最後,想起來最近看的黑澤明的一部電影《生之慾》。當男主人公患癌走到生命的盡頭,看著不理解自己的兒子,無所事事的工作,沒有任何朝氣的`自己,自己應該要如何獲得快樂?花很多錢沉浸於酒色玩樂中都無法找到自己,後面通過不顧一切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幫助群眾修建好公園,安詳地死去。專心做一些有意義開心的事情,少花些精力在自己的得失和別人的眼光裡,會讓自己純粹的多,開心的多。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14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作者從納粹集中營恐怖的經歷中汲取了力量。在那段經歷中,犯人活的就像牲口一樣,每天關心的是能不能吃飽,會不會被捱打或者拖到毒氣室。人和人的精神狀態也大有不同,有寄希望於被解放卻因為一年年聖誕節還被困在集中營而心理崩潰的,有忍耐不了這種痛苦去撞擊電網自殺的,在這種牲口般的生存環境中,人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維克多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去幫助別人找到他們的意義,好好地活著。於是便有一部部的著作產生了。

對於我們來說,他給到的幫助是什麼呢?如何發現自己的生命意義呢?按照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方式來發現生命的意義。

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者從事某項事業;

2、通過體驗某件事情或者面對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

文章的最後,想起來最近看的.黑澤明的一部電影《生之慾》。當男主人公患癌走到生命的盡頭,看著不理解自己的兒子,無所事事的工作,沒有任何朝氣的自己,自己應該要如何獲得快樂?花很多錢沉浸於酒色玩樂中都無法找到自己,後面通過不顧一切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幫助群眾修建好公園,安詳地死去。專心做一些有意義開心的事情,少花些精力在自己的得失和別人的眼光裡,會讓自己純粹的多,開心的多。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15

花了兩天時間讀完了這本書,星期一本來計劃星期二準備星期三將要進行的班級講課,但是星期二早上偶然打開了微信讀書改變了這一切。這是我用最短的時間讀完的一本書。對於很少讀書,拖沓讀書的自己,讀完這本書已經是對自己的一種超越。

生命的意義不知道周圍的人是否會思考,我經常會想到自己究竟為什麼而活,活著到底要追求些什麼。記得自己在國小四年級之前,具體記不清了,就有過自殺的.想法,曾一度覺得生命並沒有什麼意義。第一次明確的覺得生命可愛是在高中喜歡一個女孩子的時候,記得當時就是走在教學樓外邊都覺得柳樹可愛,微風暖暖。後來當然也就逐漸意識到,豐富著生命的意義。

大學以後不像高中那樣規劃自己的時間。自己大概從國中就有規劃和給自己制定規矩的習慣,雖然絕大多數都形同虛設,哈哈,但是確實還是有作用的,並且到後來,規劃也越來越實際,行動率也越來越高了。但是到了大學,除非特殊時期,很少再給自己制定段時間短內的規劃了,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自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虛無狀況。這種情況亟待解決。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16

所以,我看到了《活出生命的意義》。

名字很雞湯,後來發現並不是雞湯文,對於現在狀態的我,它給了我重拾人生意義的勇氣和方法(對的,這是本工具書)。如果你也像我一樣,那麼看到這篇文章,希望能夠給你一點幫助,儘快走出陰霾。

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是一位精神病學家,作為一個猶太人,在二戰時期,他遭受到了非人的對待。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集中營這樣殘酷的環境下,弗蘭克爾堅強活了下來。他不僅超越了這地獄般的痛苦,同時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相結合,開創出獨特的“意義療法”。替千千萬萬的人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是其意義療法的`內容。既有理論,又有例項,互相印證。

文學角度來講,這本書可能不那麼引人入勝,不那麼吸引人的眼球,不那麼有讓人繼續讀下去的慾望。但是,作為一本心理學工具書專著,它無疑是非常成功的。書中闡述了找到人生意義的三大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也許你會問:有這麼神奇嗎?一本書就人間值得了?接著往下看,本文會給你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17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包含兩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講述了他在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介紹了意義療法,這一療法替人們找到了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

書中介紹意義療法,是著眼於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對這種意義的追求。

意義療法既非說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勸戒也不是邏輯推理。用一種形象的方法來比喻就是,治療師扮演的角色好比眼科專家而不是畫家。畫家試圖向我們表達他自己所見的世界是什麼樣子,而眼科醫生試圖讓我們自己去觀察世界實際上是什麼樣子。意義療法師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視野,使他意識到其生命潛在的所有意義。

意義療法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之意義:(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

作者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匯聚在書中的一字一句中。告訴我們無論怎樣解釋生命的意義,只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短短一生如蜉蝣,若能看透生命的本質,找到生而為人的'源動力,認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我們的生活。這一世才真的沒有白白來過。

正如詩人尼采所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後感18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這本書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納粹時期被關在集中營的故事,集中營的殘酷剝削吞噬著裡面的人們,通過一個個故事去探討活下去的意義,印象比較深的是那個做夢夢見31日會得到自由的男人,在31日越來越臨近的時候覺得一切都是泡影,意志消沉,最後在31日當天死去的故事。

集中營裡每天都在上演著死亡的戲碼,但是死亡率最高的時刻卻是聖誕節期間,他們不是累死、餓死、病死,而是因為心裡的預期被大大降低,失去勇氣變得沮喪,最終減弱了他們身體的`抵抗力,導致的死亡。致辭作者用尼采的話引出全書宗旨“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通過哲學、心理學結合自己的經歷總結出的“意義療法”的深入探討。人主要關注的不是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無論你處在什麼樣的痛苦逆境之中,只要找到了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甚至有人會準備去受苦,在這個意義上,他的痛苦有了意義。作者列出的找到生命的意義有三個主要途徑,第一個是創造或從事某種工作。第二是經歷某件事或是面對某個人。第三個是即使是處於絕境中,也要勇敢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只要敢於面對就仍能超越自我從而改變自己。

覺得這本書中不僅僅教會了我們在挫折中如何自救,也能讓我們在作出人生重大選擇時保持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複雜的百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