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學《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學《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數學《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學《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1

《因數和倍數》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起始課,也是一節重要的數學概念課,所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內容較為抽象,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內容,在這樣的前提下,如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主探索,自己感悟概念的內涵,並靈活地運用“先學後教”的模式,達到課堂的高效,在課堂中我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領會意圖,做到用教材教。

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重要的是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靈活的運用教材,讓每個細節都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如教材是利用了一個簡單的實物圖(2行飛機,每行6架;3行飛機,每行4架)引出了要研究的兩個乘法算式“2×6=12,3×4=12”直接給出了“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的概念。這樣做目的有二:一是滲透了從乘法算式中找因數倍數的方法,二是利用數與數之間的關係明確的'看到因數倍數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

但這樣做仍不夠開放,我是這樣做的:課始並沒有出示主題圖,直接提出問題:“如果有12架飛機,你可以怎樣去排列?”學生除了能想到圖中的兩種排法還能得到第三種,這樣做是用開放的問題做為誘因,使學生得到“2×6=12、3×4=12、1×12=12”三個算式,而這些算式不僅能夠清晰地體現因數倍數間的關係,更是後面“如何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的滲透和引導。看來靈活的運用教材,深放領會意圖,才能使教學更為輕鬆、高效!

二、模式運用,做到靈活自然。

模式是一種思想或是引子,面對不同的課型,我們應該大膽嘗試,不斷的積累經驗,使模式不再是僵化的,機械的。只要是能促進學生能力形成的東西,我們不能因為要運用模式而把它們淡化,反之,應該想方設法,在不知不覺中體現出來。

如本課中例1是“求18的因數有哪些”,例2是“求2的倍數有哪些”教材的設計已經能夠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軌跡,那我們何不通過一句簡短的過渡語讓學生進入到下面的學習中呢?而沒有必要非要設計出兩個“自學指導”讓學生按步就搬地往下走,而且讓學生對比著去感受一個數“因數和倍數”的求法的不同,比先學例1再學例2的方式更容易讓學生髮現不同,得到方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更加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這才是模式的真正目的所在。內涵比形式更重要,發現比引導更有效!

五年級數學《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2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概念課。教學時我首先以拼圖比賽為素材,讓學生動手操作快速把12個小正方形擺出一個長方形,再讓學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所擺的長方形,在交流中得到三種不同的擺法和三種不同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這樣,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了難度,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收到了預設的效果。

能不重複、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在根據1×12=12,2×6=12,3×4=12三個乘法算式說出了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後,我緊接著提問:12的因數有哪些?學生看著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地找出12的因數,接著再提問:你是用什麼方式找到12的.因數的?在學生說出方法後,為了讓學生探索出找一個因數的方法,我讓學生自己找一找15的因數有哪些。預設在彙報時,能借此解決如何有序、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但在實際交流時,學生的方法出現了兩種意見,並且各抒己見,因為15的因數只有兩對,無論怎樣找都不會遺漏。作為老師,我這時沒有把我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而是以男女生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分別找16、18的所有因數。由於部分學生運用從小到大一對一對地找很快找出這兩個數的因數,另一部分卻在無序的情況下,不是重複就是遺漏,這樣在比較中,不重複、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學生就能夠很好地接受並掌握。雖然在這個環節上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但對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最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時,由於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藉助這一學習熱情讓學生自己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學生學習興趣更濃。不僅探討出從小到大找一個數的倍數而且發現了倍數的特點。

由於本節課的容量比較大,練習題設計綜合性比較強,學生學得並不輕鬆,還存在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因數與倍數的關係。今後,應努力改進教學手段,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五年級數學《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3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課標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從除法算式的觀察中引入本單元的學習,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過乘法算式來匯入新知。(2)“約數”一詞被“因數”所取代。這樣的變化原因何在?我認真研讀教材,通過學習瞭解到以下資訊:籤於學生在前面已經具備了大量的區分整除與有餘數除法的知識基礎,對整除的含義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出現整除的定義並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因此,本套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學化定義,而是藉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雖然學生已接觸過整除與有餘數的除法,但我班學生對“整除”與“除盡”的內涵與外延並不清晰。因此在教學時,補充了兩道判斷題請學生辨析:

11÷2=5……1。問:11是2的倍數嗎?為什麼?因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數,4是5和0.8的倍數,對嗎?為什麼?

特別是第2小題極具價值。價值不僅體現在它幫助學生通過辨析明確了在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我們所說的數都是指整數(一般不包括0),及時彌補了未進行整除概念教學的知識缺陷,還通過此題對“因數”與乘法算式名稱中的“因數”,倍數與倍進行了對比。

五年級數學《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4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過除法算式來引出整除的概念,每個除法算式對應著一對有整除關係的數,如b÷a=c,表示b能被a整除,b÷c=a,表示b能被c整除。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而現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沒有用數學語言給“整除”下定義,而是利用一個簡單的實物圖(2行飛機,每行6架)引出一個乘法算式2×6=12,通過這個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我覺得這部分內容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內容。尤其對因數和倍數和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單獨存在,不是很好理解。我通過捕捉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絡,幫助學生理解因數倍數相互依存的關係。所以在上課之前我特意和孩子們玩了一個小遊戲。用“我和誰是好朋友”這句話來理解相互依存的意思。即“我是誰的好朋友”,“誰是我的好朋友”,而不能說“我是好朋友”。學生對相互依存理解了,在描述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就不會說錯了。對於這節課的教學,我特別注意下面幾個細節來幫助學生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一是教材雖然不是從過去的整除定義出發,而是通過一個乘法算式來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但本質上任是以“整除”為基礎。所以我上課時特別注意讓學生明白什麼情況下才能討論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我舉了一些反例加以說明。

二是要學生注意區分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本單元中的“因數”的聯絡和區別。在同一個乘法算式中,兩者都是指乘號兩邊的整數,但前者是相對於“積”而言的,與“乘數”同義,可以是小數,而後者是相對於“倍數”而言的,兩者都只能是整數。三是要注意區分“倍數”與前面學過的“倍”的聯絡與區別。“倍”的概念比“倍數”要廣。可以說“15是3的5倍”,也可以說“1.5是0.3的5倍”,但我們只能說“15是3的倍數”,卻不能說“1.5是0.3的倍數”。我在課堂上反覆強調,幫助孩子們認真理解辨析,所以學生一節課下來對這組概念就理解透徹了,不會模糊了。

五年級數學《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5

本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內容較為抽象,為讓學生理清各概念間的前後承接關係,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在學習《因數和倍數》這節課時,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係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

因數和倍數是最基本的兩個概念,理解了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對於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等結論自然也就掌握了。因此,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情景圖引出乘法算式2×6=12,讓學生在多說中體會、理解乘法算式中兩數之間的因數與倍數的關係。學生在交流中輕鬆地理解了兩數之間因數與倍數之間的關係,同時引出12的所有因數,讓孩子感受到用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為後面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做好鋪墊。

二,引導孩子在自主探究中學習新知。

在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時,讓孩子們動腦思考,小組合作中探究方法,孩子們想出的方法很多,充分發揮了他們智慧,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中優化了方法,孩子們在體驗中逐步掌握了方法,學得深刻,方法熟練。

三、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動腦思考、觀察,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究學習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一些特殊的例子,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總結概括一些概念,逐步形成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能力。

五年級數學《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6

《倍數和因數》這一章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由於這一單元概念較多,學生要掌握的知識較多,所以掌握起來較難。我上的這節複習課分以下四部分。

1、先從自然數入手,由自然數的概念讓學生總結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又根據生活實際試著讓學生把自然數分成奇數和偶數。點名說出什麼數是奇數,什麼數是偶數,是根據什麼分的,這樣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2、由偶數都是2的倍數,複習2的倍數的特徵,5的倍數的'特徵,3的倍數的特徵。學生邊複習老師邊板書,由於大家共同協作,很快找出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然後總結同時能被2、3整除的數就是6的倍數,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意義。讓學生隨便說一個算式,說明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學生列舉乘法或除法算式,準確表達倍數與因數的關係,加深了學生對倍數與因數相互依存關係的理解和認識。

3、隨便給出一個數找出它的所有因數,得出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身。根據因數的個數把自然數分成質數、合數和1。複習什麼是質數,什麼是合數。最小的質數是幾,最小的合數是幾。20以內的質數。為什麼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這是根據什麼分類的呢?任意給出一個數判斷是質數還是合數,若是合數讓學生分解質因數。先說分解質因數的方法,然後點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出錯誤。

4、帶領學生一起做練習,讓學生邊做邊說思路。這節課比較好的地方是條理清晰、內容全面;練習的設計不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而且注意到了練習的層次性、趣味性。

不足之處是我缺乏個性化的語言評價啟用學生的情感,以後需多努力。

五年級數學《倍數和因數》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很難結合生活例項或具體情境來進行教學,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係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記硬背。還有要引導學生用聯絡的觀點去掌握這些知識,而不是機械地記憶一堆支離破碎、毫無關聯的概念和結論。

今天這節課的教學的倍數和因數是講述兩個數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關係,於是我利用課前談話讓學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關係,課中遷移到數學中的倍數和因數,這樣設計自然又貼切,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又幫助學生理解了倍數因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然後我讓學生根據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數關係的存在,從而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併為下面學習如何找一個數的'倍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我還出示了一個除法的算式,讓學生來找找倍數和因數的關係,這樣不僅溝通了乘法和除法的關係,也讓學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據乘法還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數和倍數。

找出一個數的因數要做到不重複和不遺漏,有些學生還不能找全,沒有掌握方法,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注意對學困生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