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二年級《認識時間》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認識時間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認識時間》數學教學反思

二年級《認識時間》數學教學反思1

《認識時間》一課的教學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是本學期的一個難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能夠用5分5分數的方法靈活認讀時間,由於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創造機會設計學生自己理解的環節,並藉助多媒體課件的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重要,一個好的課件往往能讓學生更形象直觀的掌握知識。所以,教學開始,我利用關於鬧鐘的謎語引出學生熟悉的鐘表,並出示鐘面,讓學生回憶一年級內容,並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回顧舊知的這一環節,內容過多,導致本節課有點拖堂。新授部分分為這幾個層次:首先,在螢幕上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12個數、指標和格子。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後,再通過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接著,又通過課件的動畫演示和色彩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週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於60分,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但在這一環節中,我是考慮到學生對於“幾時過”這一知識點時,我設計了“幾時多一些”的知識讓學生去理解,但是這一部分中,由於本身自己沒有鑽研教材,語言上比較隨便,把這一部分講的有點含糊。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地掌握新知識,但有的知識光靠教師苦口婆心地講,學生反覆機械地回答問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學中,我明白不能單靠教師的講授,而應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出現了讓學生主動學習的少的現象。這節課中,設計了各種活動,讓學生看看、說說、做做。比如:我組織了撥鍾活動,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撥動鐘面。在教學1小時=60分時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實物操作,對時分關係一目瞭然。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進一步強化了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但是這一部分學生用學具的活動設計的有些少,學生的學具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

但是,雖然我設計有撥鍾這一活動,但是撥的形式還是比較單一,都是老師說學生撥,其實教師可以放手讓同學間相互合作:一個人說時間另一個人撥鍾,或者一個人撥鍾,另一個人說出鐘面上的時間,這樣學生的參與度會更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節課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在課中教師應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這要求教師教學語言要簡潔精練,引導要清楚明瞭,但這點我做得不夠好,教學語言不夠精練,引導的不夠細,使得時間的有效性沒有把握住,導致課還沒完就匆匆結束了。

總之,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做學習的主人。

二年級《認識時間》數學教學反思2

這節課的內容是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認識整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掌握看鐘表的方法,以及認識時間單位小時和分,知道1時=60分。時間單位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單位間的進率也比較複雜,為了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軸”為思想,並能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認識鐘面”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孩子比較熟悉的起床、上學、睡覺等作息時間入手,自然入題,把學生已有的舊知開掘出來,為學習新知服務。在體會1時的持續時間的時候,出緊扣生活實際,通過1節課(40)分+課間(10)分+分是1時的計算,使1小時的持續時間與學生日常活動的時間體驗建立起聯絡。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對整時刻已經有了初步認識,我採用放手讓學生嘗試用漢字寫整時刻的方式教學,老師大膽嘗試,讓學生裝用舊知的遷移,自主探究新知。學生出樂於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出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又例如教學“認讀幾時幾分”教師先撥整時刻,問:“這是幾時?”生答:“11時。”師再將分針往前撥到4,問:“這是整時刻嗎?”生答:“不是。”“那是幾時多?”“11時多。”“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時針剛走過11,還沒到12,所以是11時多”。緊接著展示課件“10時15分”的鐘面,問:“這個鐘面是幾時多?”“10時多”“多多少分?”學生自然而然去觀察分針走到數字幾,後答:“10時15分”這樣的教學分散了難點,並通過點撥、觀察,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逐一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我力求精講,指導學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做中學,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認識了時、分,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顯著。

由於本課教材知識點多的特點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在教學中我實施練習與新授緊密結合,且有層次、有趣味,形式多樣,體會1分鐘的持續時間,開展畫畫、口算、寫字、數脈搏等切實可行的遊戲,讓學生在動中學,做中學。而在鞏固練習中,先設計了看鐘面寫時刻;再設計找相對的鬧鐘與電子鐘練習;還設計了師撥鍾,生搶答,師說時刻,生撥鍾。讓學生既動口,又動手,還動腦,由淺入深,最後還設計了很生動的小組競賽,學生的興致更加高漲,掀起了學習的更高熱潮。

二年級《認識時間》數學教學反思3

《認識時間》這節課是學生在掌握了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學習的,進一步認識分和幾時幾分,並能夠藉助鐘錶模型掌握幾時幾分的正確讀、寫法。在教學中,我用音樂匯入讓學生感受時間時間在生活中的作用,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然後讓學生嘗試讀出例題中的時間,老師質疑,像這樣的時間你會讀嗎?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在之後的學習中,一步一步的化解學生心中的疑問。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對鐘面有更多的瞭解,認識鐘面上有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學生自己動手撥一撥,先一分一分的撥,在5分5分的撥,使學生充分地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老師提問5大格是幾分鐘,10大格是幾分鐘,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分和5的乘法口訣之間的關係。在學生認識了分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索時和分之間的關係,知道1時=60分。多媒體課件演示分針轉一圈時針剛好走一大格的變化,學生用手中的學具撥一撥、動一動形象生動地感受分針和時針的變化。在認識幾時幾分時,先讓學生觀察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然後觀察分針走了幾小格就是幾分或者走了幾大格的時間就是幾個5。但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的預想過高,學生在認讀7:56、4:45、9:55……這樣接近整時的時間時錯誤較多,不能靈活地運動時和分的知識認讀時間。老師在練習中對學生進行輔導,在認讀幾時幾分時,先看時針指向的區域在數字幾和幾之間就是幾時,在看分針指向數字幾,就用幾乘以5。在書寫時間時,掌握普通計時法和電子計時法,注意8時5分的電子計時法書寫格式,在分鐘少於10分時,就要在這兩個小圓點後面加上一個0,然後再寫分。學生在這部分的練習中錯誤也比較多,書寫時總是忘了寫0。

通過教學,我發現在授課中,學生在撥一撥的活動,教師沒有及時對學生評價,教師沒有關注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沒有照顧到學困生的學習,因為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比較抽象難以掌握,老師課堂中對學生的鬆懈,使學生在練習中出現了許多困難。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節省更多的時間啟發學困生的思維,為學生創設良好地學習環境,關注到每一位學生。

二年級《認識時間》數學教學反思4

認識時間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過,本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第一冊已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教學5分5分地數,1分1分地數,一年級學生對此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結合實際。課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家裡的鐘錶,再畫出自己喜歡的鐘面。從觀察到畫,學生對鐘面上有多少個數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再利用課前畫好的鐘面,學生比較輕鬆地瞭解到分針指著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學會了5分5分的數。讀、寫鐘面的時刻,採取學生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麼認這個鐘面的。

時與分的關係難在1時=60分的推導,採取讓學生自己動手撥小鬧鐘,認真觀察分針按順時針方向轉動一圈又回到12,時針有什麼變化?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在相同的時間裡,分針轉了一圈,時針走了1大格。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鐘走一圈是60分。讓學生自己發現1時=60分,即加深了學生的認識,突破了重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練習中發現有學生把5時55分認成6時55分,經過個別輔導,補救過來了。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回憶上課情形,認為經過上學期學習孩子們認識了時針,同時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過於強調的是有關分針指到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的內容。學生也受老師教學的負面影響,造成這種錯誤認識。因此在下一節練習課時,先讓學生觀察時針的位置分為幾時多一些、幾時半、幾時多得多這三種情況,加深對時針的正確認識;接著學習5分5分的數。學完後把時針表示幾時與分針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鐘錶上的這一時刻。

這節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分析原因:

一、沒有對舊知及時的複習,沒有對舊的重點知識強化。

二、對於“分”這塊應該強調一一對應關係,如:2對應10,忽視這塊知識。

三、把學生看的太高,講每一節課前,對學生實際接受情況。

四、不要把課設計的太滿,讓學生消化不了。

二年級《認識時間》數學教學反思5

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我自認為還比較滿意:

1、從生活中來,從上學期學過的“整時”、“半時”引入,複習鋪墊。

2、說說鐘面上有什麼,鞏固時針、分針、大格、數字、小格表示的意義。

3、探究發現時針轉過1大格,經過了多長時間?2大格?接著探究分針轉過1小格,經過了多長時間?2小格?再探究分針轉過1大格,經過了多長時間?2大格?

4、探究怎麼讀、寫時間。

5、應用。似乎層次很清楚,可實際教學效果很不好。失敗的原因在哪兒?我認為:

1)過分強調設計的層次,變成了把知識點集中,教完一個,再教下一個,無形中又回到了“滿堂灌”的誤區。

2)急功近利,只重視了自己的設計是否清晰,只關心我是否能按設計完整地上完課,卻忽視了最重要的——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

3)以後我在教學中,要真正的重視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差距,親身去體會學生的真實想法,讓教學真正為每個學生服務,讓課堂成為人性化的課堂。

二年級《認識時間》數學教學反思6

《認識時間》一課的教學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是本學期的一個難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用5分5分數的方法認讀時間,並通過實際的操作,知道1時=60分。

由於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創造機會設計學生自己理解的環節,並藉助多媒體課件的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教學開始,讓學生回憶一年級內容,並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回顧舊知的這一環節,內容過多,導致本節課有點拖堂。新授部分分為這幾個層次:首先,在螢幕上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12個數、指標和格子。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後,再通過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接著,又通過課件的動畫演示和色彩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週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於60分,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但在這一環節中,我是考慮到學生對於“幾時過”這一知識點時,我設計了“幾時多一些”的知識讓學生去理解,但是這一部分中,由於本身自己沒有鑽研教材,語言上比較隨便,把這一部分講的有點含糊。

有的知識光靠教師苦口婆心地講,學生反覆機械地回答問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學中,我明白不能單靠教師的講授,而應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出現了讓學生主動學習的少的現象。這節課中,設計了各種活動,讓學生看看、說說、做做。比如:我組織了撥鍾活動,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撥動鐘面。在教學1小時=60分時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實物操作,對時分關係一目瞭然。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進一步強化了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但是這一部分學生用學具的活動設計的有些少,學生的學具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但是,雖然我設計有撥鍾這一活動,但是撥的形式還是比較單一,都是老師說學生撥,其實教師可以放手讓同學間相互合作:一個人說時間另一個人撥鍾,或者一個人撥鍾,另一個人說出鐘面上的時間,這樣學生的參與度會更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節課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在課中教師應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這要求教師教學語言要簡潔精練,引導要清楚明瞭,但這點我做得不夠好,教學語言不夠精練,引導的不夠細,使得時間的有效性沒有把握住,導致課還沒完就匆匆結束了。

總之,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做學習的主人。

二年級《認識時間》數學教學反思7

一、圖象的直觀

在本節課當中,根據需要我製作了各樣的鐘面幻燈片,有整體的,有區域性的,也有動畫的,清晰地顯示出鐘面各部分聯絡,在吸引孩子眼球的同時也幫助了孩子觀察鐘面變化的過程。如引入新課的時候,我就為孩子展示了各種各樣的鐘面圖片,看到這些可愛的小鬧鐘,教室裡一陣沸騰。在指導孩子觀察鐘面的時候,我就出示了一個大而簡潔的鐘面,孩子清晰明瞭地看到鐘面的各個結構。在觀察大格的時候,我把幻燈製作成動畫,孩子每數到哪一個大格,哪個大格便以不同的顏色顯示出來。在觀察小格的時候,我展示的是一個區域性的鐘面,還給每一小格添上不同的顏色,讓孩子一目瞭然。

二、實物的直觀

鐘錶是測量時間的工具,認識時間自然離不開時鐘。課堂上我準備了一個真實的孩子常見的時鐘,在為孩子講解時針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時的時候,在幫助孩子理解1時到1時55分這段時間內時針的位置變化的時候,我都直接通過撥鐘面,簡單、明白、真實地把知識呈現在孩子眼前。

三、模具的直觀

現實生活中的小鬧鐘款式精美,如果課堂上我把生活當中的小鬧鐘作為學具,孩子往往容易被這些小鬧鐘美麗的外觀所吸引,而且鐘面上時針、分針、秒針同時存在,容易對孩子認讀時間造成困繞。而外觀簡潔、鐘面只有時針和分針的學具小鐘就剛好能突出孩子的主要觀察部分,不易讓孩子分神。而且,運用學具,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發展了孩子的思維能力,更重要是通過操作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認識整5分的知識難點。

回顧整個課堂,雖然不盡完美,也有遺憾,孩子的觀察和操作超出了預想中的時間,導致不能順利地完成所有的教學內容。但是,在有限的時間成本里,我仍然堅持喻之與形的直觀教學,只有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形象地把知識呈現在孩子眼前,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發現和探討,才能培養孩子有序觀察、合理想象、直觀表達的知識素養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