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1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學童話,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課文采用科學言語的形式,寓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特點。課文結尾小松鼠的問題即與課文呼應又能引發學生的思考,相信學生會有極大的閱讀興趣。這篇課文的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學生讀順了第一自然段,接下來的閱讀就容易了。本課難讀的是第四、五自然段的兩句話。前句講小松鼠始終沒看見花生的果實,間接地說出花生的果實不是結在莖上的這一特點,後一句講小松鼠弄不明白,自己每天都來看花生,花都落光了,怎麼沒見一個花生,於是獨自猜想:是誰把花生摘走了?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們可以製作花生生長過程的課件或掛圖,以幫助學生形象地感知。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材,致力於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在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我作了以下幾點嘗試:

1、注重課題匯入的'情境化

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松鼠,和它打招呼,幫它找東西,運用直觀、形象的畫面創設愉悅、輕鬆的課堂教學情境,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開展創設了鮮活的空間,教師也變換角色參與其中,整個情境立體化,趣味縱橫。

2、注重識字形式的多樣化

新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的識字目標告訴我們: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如何使學生有這樣的願望,我覺得識字的形式應該多樣化。在教案中,我設計了“闖神奇果子林”、“摘神奇生字果”幾種形式開展識字教學。首先是小組交流識字情況,然後小組把好的識字方法推廣到全班。在鞏固識字階段,我設計了“小松鼠過河遊戲”,圍繞課文內容自編了一首帶有本課生字的兒歌。這樣的設計,激發了學生識字的激情,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同時學習中也加入了合作學習,讓識字在遊戲中完成,讓知識在合作中滲透。

3、注重在合作學習中朗讀與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在第一教時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課文城堡”的闖關形式,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參與評價。同時為加強小組的合作性,我設計了每組輔導一名學生參加朗讀比賽,組織記者招待會讓優勝學生談體會,這樣的設計不僅練習了朗讀,也鍛鍊了口語交際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想象力

新教材注重了圖文並茂,所以學生愛讀。我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透過觀察初涉文章內容,透過文章內容想象文章以外的內容,以“讓我們和小松鼠一起去大森林找花生吧”引入課文。

5、注重課內與生活實際的結合

教案中,我還設計了猜謎的環節,這實際上是讓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2

1、《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然而文字畢竟比較抽象,對出學的兒童來說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本課的教學就用多媒體手段,把學生帶進一個童話世界,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2、對於剛剛入學的孩子,如何上好起步階段的閱讀呢?我想就必須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徹底摒棄繁瑣的分析,空洞的說教,代之以引導學生多讀多感悟,引導學生入其境,感其情。本課的教學就以讀為主以讀代講,在讀中領悟,並採用了多種讀書方法,如:自由讀,分角色讀,同位合作讀,小組合作讀,表演讀等。學生們都興趣十足,躍躍欲試,爭著搶著讀,激發了興趣又活躍了課堂,同時又領悟了課文內容,提高了學習效率。今後還要在教學中多探索更好的讀書方法。讓學生樂學!

3、“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探究的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以這一課課前預習和課後擴充套件練習為例,讓學生查閱資料自己瞭解花生的生長特點,通過檢查我很驚訝,有的學生給拿來了簡報,有的學生從網上下載了資料,有的則拿來了十萬個為什麼,從花生的播種到花生的使用價值應有盡有,說明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當然還要進行有的放失的指導。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3

一、教學中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創設愉悅、輕鬆的課堂教學情境,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開展創設了鮮活的空間,教師嘗試變換角色參與其中,整個情境立體化,趣味縱橫。

二、教學中學生按圖想象說話。以“綠油油”、“黃燦燦”為重點說話。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抓住重點,展開想象說話,鍛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朗讀上,根據學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通過學生不同角色轉變,聯絡實際想象說話,師生互動,以讀代講,很有實效。通過從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較,得出“小松鼠三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結果了沒有”這個結論,充分感知“每天”所強調的意思,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

三、教學中讓學生生用“自言自語”來描述,也可以用其說話。通過實際情景再現,讓學生簡單明瞭地明白意思,並用說話來反饋自己的理解。

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表演故事的語言實踐中,教師作為夥伴參與其中,適當點撥、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投入語言實踐,課堂教學才能煥發生命與光彩。語文教學與自然生活相聯絡,拓展延伸環節中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拓展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

寫字教學中給予學生提示與要求後,讓學生小小組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參與到其中適當點撥、評價,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生字,學

生激情更加飽滿,更為主動,師生互動學習更為融洽,氣氛熱烈,收到實效。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4

小馬過河...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在爭論中往往比單獨地思考更能發揮創造性。

在教《小松鼠找花生果》時,同學們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

1、小松鼠為什麼要找花生果?

2、小松鼠在哪裡找花生果?

3、小松鼠怎樣找花生果?

4、小松鼠有沒有找到花生果?

前幾個問題學生通過朗讀很快找到了答案,惟獨最後一題學生意見不統一,有的說小松鼠找到了花生果,還有的說小松鼠沒有找到花生果。在兩種意見爭執不下的情況,我不是簡單地給予評判,而是採用辯論賽的形式,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認識衝突,引導學生朝著有序有利的方向發展,調動了學生的有效參與。

辯論中,學生有的忙於看書、找句子、讀課文,在讀中揣摩、探究,尋找答案,提煉出自己所需的.論點;有的睜大眼睛盯著對方的發言,隨時準備反駁,一組同學說我讀到“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沒找到一個花生果。”來斷定小松鼠沒有找到花生果;可另一組同學說,小松鼠只是暫時沒有找到花生果,但是蚯蚓已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長在泥土裡了,等到秋天,花生果成熟了,挖出來就一定能找到花生果。學生在辯論中,不斷向對方質疑,在相互質疑中,學生調動一切學習因素,啟用自身的一些學習潛能,使自己的認識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在辯論中,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對他人的見解進行評價和補充,這就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利於提高學生敏感的捕捉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最後大家達成了共識:小松鼠能找到花生果。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5

設計理念

關注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的相互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創設實踐活動,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使學生樂於學習。還要注重讀的訓練,讓學生多讀,引導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

教學目標

1、 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故事。

3、 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徵,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教學準備

1、 花生實物

2、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趣味揭題

1、 猜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個白胖子。出示花生實物。

2、 板書課題,全班齊讀課題。

(遊戲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 初讀感知,識記生字

1、 學生藉助拼音讀課文,再把生字找出來。

2、 老師檢查大家生字掌握情況。

3、 鞏固字詞。

(通過多樣的識字方法,讓學生識記生字。)

三、 整體感知,朗讀感悟。

1、 出示插圖,指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誰是小松鼠,誰是小鼴鼠,花生的花在哪裡?

2、 自由讀課文,把自然段標出來。

3、 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些什麼?

(2)學生彙報

(3)看圖,你覺得花生的花怎麼樣?(鮮豔)還有哪些東西是鮮豔的?(紅領巾、五星紅旗等等)

(4)指導學生讀長句子:“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豔。”

(5)指導朗讀,指名讓學生讀好鼴鼠和小松鼠的對話。

(6)分角色讀

4、 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1)小松鼠聽了鼴鼠的話,它是怎麼做的呢?從哪個句子看出小松鼠很關心地裡的花生?(小松鼠每天都到地裡去,看看結花生了沒有。)

(2)結果怎麼樣?(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

(3)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原來花生不是結在枝上,而是埋在土裡的。)

(4)想想還有哪些東西是長在土裡的?(蘿蔔、地瓜、土豆等等)

(5)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5、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教學中,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主。朗讀的形式多樣,有指名讀、自由讀、分角色讀等等。學生從讀中去感悟課文內容,感受語言的美。)

四、 實踐活動

討論:小松鼠後來找到花生了嗎?它是怎樣找到的?

(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 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1、 認讀生字,再給生字組詞。

2、 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 教師範寫,注意“裡”“果”的筆畫筆順。

4、 學生練寫。

5、 集體評議。

(在指導寫字上,注重學生的寫字姿勢,並進行書寫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使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做到正確、端正、工整。)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活動中,以“讀” 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讀一讀,說一說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感。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讀的方法多樣,如,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等,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6

平一波又起,我想語文學習就得這樣不斷地延伸,不斷的拓展。

但是,適得其反,一節課雖然比較順暢地進行下來了,但我心底明顯地感到不踏實,像壓著一塊石頭,有點沉。覺得自己有幾個環節沒有處理好,特別是引導孩子們用“自言自語”說話的時候,我的語言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全部程序就像輕飄飄的雲,浮在半空,沒有落到實處。我知道此時的我:其一,沒有和學生真正融在一起。師生真正融在一起,決非易事。要想和孩子們“混”在一起,我想我們老師自己先要有1顆童心。如果課前我能再深入思考一下這些問題:我的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我的'教學語言、鼓勵手段、和教態是不是兒童化?我的教學是否是孩子的真正需要?那麼上課時,孩子們或許就不會學得那末委曲。與其讓學生用“喃喃自語”說話體會小松鼠找花生的艱辛,還不如直接指點孩子朗誦文中句子來體會更好。其2,我沒有學會放棄,一心要讓孩子們配合我完成教學預設,而沒有去“迎合”學生。老師在課堂中扮演的是個矛盾的角色,既要佔主導地位,又要放棄主導地位“。逢迎”孩子是一門主導與放棄主導的平衡藝術,是營建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的基石。如果我能“迎合”好孩子們,孩子們肯定會全身心腸投入學習活動中,課堂也會從“老師主導”過度到“學生主導”。

通過這次語文教學實踐,冒險小遊戲,我更清楚地認識到:不要以為我們的孩子們還很小(雖然只是一年級學生),不要以為我們的孩子們很好“騙”,不要以為我們的孩子們坐在這裡只需要認識幾個字,會寫幾個字就好了。在我看來,那一個個精靈的小腦瓜裡藏著許多的“願望”。他們需要興趣,他們需要方法,他們需要鼓勵……他們更需要一種畢生享用的東西,那就是對語文的熱愛,我們要讓孩子們在多彩的生活中學習多彩的語文,讓孩子們從小就悟出時時處處皆語文,從小就酷愛語文。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7

第一段教學中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創設愉悅、輕鬆的課堂教學情境,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開展創設了鮮活的空間,教師嘗試變換角色參與其中,整個情境立體化,趣味縱橫。

第二段教學中學生按圖想象說話。以“綠油油”、“黃燦燦”為重點說話。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抓住重點,展開想象說話,鍛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朗讀上,根據學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通過學生不同角色轉變,聯絡實際想象說話,師生互動,以讀代講,很有實效。通過從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較,得出“小松鼠三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結果了沒有”這個結論,充分感知“每天”所強調的'意思,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

第三段教學中讓學生生用“自言自語”來描述,也可以用其說話。通過實際情景再現,讓學生簡單明瞭地明白意思,並用說話來反饋自己的理解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8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通過學文,要讓學生明白花生是在地下結果的這一道理。文章淺顯易懂,學生通過讀書就能自己明白這一道理。越是這樣淺顯易懂的課文,學生越感覺沒有興趣,所以如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實現“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低年段教學目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我想,低年級的課堂尤其要有趣,尤其要注意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下功夫。對於文中小松鼠與鼴鼠的對話我採取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同桌兩個一個扮演“小松鼠”、一個扮演“鼴鼠”,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感受一下小松鼠的心情。先是好奇——“這是什麼花呀?”找到答案之後心裡很高興,這種心情的變化要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對於小松鼠沒找到花生時的失落心情,則通過課文中“他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讓學生體會一下,在花生生長的漫長過程中,小松鼠的`心情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怎樣才能將這種變化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邊讀書邊體會,邊體會邊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沒關係,回到課文中多讀幾遍就明白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比較有成就感,所遇到的問題都是自己通過讀書解決的,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原來我這麼厲害!

這種朗讀指導雖然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但我覺得是非常值得的,通過時間的積累學生慢慢會掌握這種方法,慢慢會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雖然要實現這一步會很艱難,但我會一直嘗試這樣引導學生的。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9

【案例】

師:課文學完了,課文中也給小朋友留下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小松鼠每天到花生地去看花生,但是等到花生的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這是為什麼呢?

生1:小松鼠這麼貪吃,我如果是花生,也不結果子給他吃……他應該叫小夥伴鼴鼠一起來等,花生就會結果子了,這樣大家都能吃到花生了……

生2:不對!花生又沒有眼睛的囉,怎麼知道小松鼠很貪吃……

生3(怯怯地):可能……可能……花生給鼴鼠偷摘了吧!

生4:可能花生開了花,沒結果,我們家的梨樹去年也開花的,花很多的,但只有結了幾個果子。

生5:花生被蟲子咬掉了吧。

(學生想象力真豐富。)

生6:你們都錯了……花生開著花,花開完了,我們都看不見果子的,它的果子是長在地底下的'……

師(順勢):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6(自信地):我在《十萬個為什麼》上看見的。

師:你懂得的知識真多,那是課外書的功勞,對吧?大家也要向他學習。那小鼴鼠怎麼知道,花生的花會結果子的呀!他也看過《十萬個為什麼》嗎?(學生大笑)

師:老師把這個問題留給大家,作回家作業,你們可以去查書本,問爸爸媽媽,還有……

生:也可以上網找……

【反思】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好:“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本課有著一種濃郁的生活化氣息,讓學生知道“花生的果實是結在地下”的常識。旨在通過學文,滲透一種生活意識和生活情感,培養一種生活技能。現在的學生,不能小看,這堂課,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雖然他們的想法不乏幼稚,甚至可笑,但這正是孩子的世界觀,生活觀;是我們成人所無法感受到的。同時,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新事物的不斷湧現,孩子接觸的外延也不斷地擴大,他們知道的很多,包括:植物開花後會結果(雖然花生結的不是果),上網查資料……,這些知識都是來自於平時生活所見、所聞。在本課中,我自始至終把學生置入生活的情境中,使學生享受到了生活化的語文給他們帶來的歡樂。努力貼近學生的生活,以學生喜愛的方式進行,喚起學生的全部熱情,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敞開,情感得到釋放,個性得到張揚。少一些灌輸,多一些引導、點撥,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說穿了一點,語文教學回歸的本身,就是學會生活,學會生存。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10

《小松鼠找花生》採用科學童話的形式,寓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的特點。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

上完這篇課文,我感覺以下幾個方面還是值得反思:

一、識字教學,適時放手

識字是一年級的教學重點,而對於我們班的個別孩子來說,識字是他們最頭痛的事情。因此在教學本課生字時,我逐步放手給孩子們,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記憶。如“找”,孩子們都知道“找東西”需要用到“手”,它有一個提手旁;“種”則通過加一加的方法“禾加中”,也有小朋友說:我們種的是“禾苗”的,小朋友一聽就成記住它是“禾字旁。學到“生”時,小朋友講到了“生日”,也有人說道了:牛加一橫等於生。而“言、語”我們平常能接觸到的,孩子一眼就記住了。講“許”字時,小朋友能較快說出“言字旁”,旁邊的“午”字也時常能在黑板上看到,講到詞語“許多”時,讓孩子們說說什麼意思,有孩子輕聲嘀咕“很多”,我就讓他大聲告訴大家,這對課文的'理解還是很有幫助的。

二、朗讀教學,循序漸進

除了識字,朗讀也是教學中的重頭戲。僅以第一段的教學為例:

教學片斷:學習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師:你從第一段中讀到了什麼?

生讀了第一句,追問:你想告訴大家花生是在——

生:大樹旁邊的地裡

師:那就用朗讀告訴大家吧。生讀第一句。

師:那裡的花生有多少啊?引出“許多”。“許多”表示什麼呀?生答:很多。

用朗讀表現“多”。

師:你還看到了什麼?

生答:黃色。

師:是黃色嗎?再仔細找找。

生糾正:金黃色。

師:是呀,這就是花生花的顏色,它不是淡黃色,不是鵝黃色,不是橙黃色,而是金黃色的。多美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讀)

師:聽著你們的朗讀,感覺真美。就像是課文中說的——格外鮮豔。但是,老師還有個疑問:只是“金黃色”,就能用上“鮮豔”,而且是“格外鮮豔”嗎?

生思考,一生回答:因為是金黃色的,而且是在太陽底下,所以“格外鮮豔”。

師:你說得真棒。通過朗讀來表現它的“格外鮮豔”吧。(指名讀、齊讀)

師:如果是一朵金黃色的小花,在太陽下,你會覺得鮮豔嗎?

生齊讀:不會。

師:那為什麼是“格外鮮豔”呢?

生:因為有很多花。

師:那裡說明有很多花?

生:一朵朵。

師:真好。那請您來讀一讀吧,一起讓我們看到美麗的小花。

朗讀從字入手,隨後由詞再過渡到句子,循序漸進。學生也能一次比一次讀得好。不要求每個孩子每一篇課文都能讀得很好,但求每個孩子都能拿出一句讀得很棒的句子。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11

我是這樣開始的:在樹林裡的一棵大松樹上,住著一位可愛的朋友,它是誰呢?瞧,它來了———隨即出示小松鼠的圖片,問學生:你認識它嗎?大聲地和它打聲招呼吧!就這樣和孩子們輕輕鬆鬆地進入了課堂,讓他們和小松鼠打招呼好象是身臨其境了一樣,這樣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創設愉悅、輕鬆的課堂教學情境,使他們感到很有趣,很生動。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開展創設了鮮活的空間,趣味縱橫。其次“以讀生趣,深入感知”。

進入教學後,一句過度語:那就讓我們一起和小松鼠去找花生吧。走,我們出發了!出示圖一:一片花生地。……請小朋友來分角色朗讀,通過朗讀的通過實際情景再現,以及想象說話,表演激趣,讓學生簡單明瞭地明白意思,並用說話來反饋自己的理解。最後“以展存趣,拓展延伸”。在指導學生理解“綠油油、黃燦燦”兩個詞語之後,問學生:這類詞還有很多,你能說一說在它們家庭中還有哪些嗎?啟發引導說說ABB形式的詞出示:綠油油、黃燦燦、藍湛湛……在最後還幫助學生拓展課外知識,組織學生交流:除了花生果,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供我們吃的部分也長在泥土裡?(土豆、山芋、藕、蘿蔔……)

一節課下來,我也發現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課堂剛開始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積極的,但是隨著教學的深入,他們的興趣沒有了。對老師的問題也不思考了,對同學的回答也不注意聽了,課堂上一時很沉悶,只是幾個孩子還在狀態。讓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做到“一趣到底”?低年段教學目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我想,低年級的課堂尤其要有趣,尤其要注意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下功夫。例如,故事中的小松鼠和蚯蚓的對話,我為什麼不鼓勵學生分角色來演一演。朗讀的時候為什麼不採用比一比的`方式呀,可以生生比,師生比,組與組比,男女生比。這些教學手段都能很好的激起和保持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同伴的點撥讓我發現,在實際教學中自己對低年級的年段目標把握的還是不夠準確和到位。每個年段有每個年段的教學特點和目標,需要我們認真的鑽研分析,上出每堂課的特點來,讓學習的興趣始終圍繞在學生周圍。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12

【章國麗的修改】

學習一、二自然段:

1、指名讀一、二自然段,評價。

2、認識兩中的生字。

3、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豔,格外和鮮豔是什麼意思?(格外:表示超過一般,有特別、更加的意思。鮮豔:指顏色明亮而好看。)你會說鮮豔的什麼?

4、指導讀句子與對話: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豔。突出“金黃色”、“格外”要讀出讚美的語氣,欣喜的心情。

【章國麗的反思】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如何使學生有這樣的願望,我覺得識字的形式應該多樣化。在教案中,我設計了這樣幾種形式,首先是小組交流識字情況,然後小組把好的識字方法推廣到全班。在鞏固識字階段,我設計了摘蘋果遊戲,最後圍繞課文內容自編了一首帶有本課生字的兒歌。這樣的設計,激發了學生識字的激情,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同時學習中也加入了合作學習,讓識字在遊戲中完成,讓知識在合作中滲透。

【陳幼敏的修改】

創設情境,理解重點詞

老師用生動的語言再講《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邊講邊操作。如講到“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豔”,可出示一盆鮮花,讓學生感受花的鮮豔,再可將花放在太陽底下或強光下,讓學生體驗“格外鮮豔”,並用“鮮豔”或“格外鮮豔”說說話。還可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從而指引學生用恰當的語氣讀出。

當講到“小松鼠感到很奇怪”時,可提問:小松鼠怎麼會感到奇怪?從而更好的理解課文。當說到“自言自語地說”時,可問:哪位小朋友知道自言自語的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自己學著小松鼠自言自語地說一說。

故事講完後,老師以“花生真的'被偷走了嗎?”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從而明確花生的果實是長在地裡的。可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可以吃的東西也長在地裡。

【陳幼敏的反思】

這是一篇科學童話,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可討論交流得知花生的果實長在地裡這一特點,從而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中其他植物的特點,初步培養觀察的興趣。此文圖文並茂,利於老師創設情境;小松鼠找花生中,心情由高興變焦急再變奇怪,利於學生朗讀練習;課文最後留下疑問: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利於學生續編故事,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口語表達能力。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13

本篇課文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課文結尾小松鼠的問題既與課題呼應又能引發學生的思考。課文采用科學童話的形式,寓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活潑、淺顯,符合兒童特點。

1、形象揭示課題,學生質疑。

教學時通過實物和圖片讓學生分別認識花生和松鼠,再把兩樣事物組合成課題〈小松鼠找花生果〉,然後讓學生齊讀課題,大膽猜測一下課文會圍繞小松鼠找花生果寫哪些方面的內容呢?學生的學習慾望一下被激發了出來,基本能圍繞

(1)小松鼠為什麼要找花生果?

(2)小松鼠怎樣找花生果?

(3)小松鼠找到花生果了嗎?這三個方面提出疑問。

2、感悟語言,訓練朗讀。

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回答“小松鼠為什麼要找花生果?”學生很快就會找出答案即“等花生結了果,就摘下來留著冬天吃。”這是課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在這部分內容中,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十分華麗,是要引導學生好好感悟的。怎樣讓學生理解並體會“綠油油,黃燦燦”這兩個詞語呢?我沒有采用傳統的與“綠色、黃色”做比較的方法,而是讓學生想象一下小松鼠看到的花生葉子是什麼樣子的,用自己的話來形容。學生很快說出葉子是很綠很綠的',綠得亮晶晶的,好象有光一樣的,這時,我就馬

上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肯定“對了,這就是“綠油油”的意思。”感悟“黃燦燦”我也採用了同樣的辦法。在學生充分理解語句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第二自然段,學生朗讀得十分出色。

3、發揮想象,進行表演。

課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交代了小松鼠怎樣找花生果,這兩段文字比較簡單,學生一讀就能理解。我把這部分內容作為學生語言訓練的基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分小組合作表演小松鼠天天都到花生地裡去看花生結果了沒有。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還加深了對課文的掌握。

4、課外延伸,拓展知識。

課文的第五自然段通過蚯蚓的話道出了花生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科學知識,從語言的理解上學生很容易接受和掌握,不過學習這篇課文的最終目的不應是隻讓學生掌握花生這一植物的生長特點,我教學本文時,引導學生展開課外蒐集,通過各種渠道蒐集其他植物的生長特點,學生蒐集到的有草莓、蘋果、紅薯、藕等好多植物結果的不同方式。更為可貴的是有一位學生找到了無花果的開花結果方式,從字面上理解,無花果是不開花就結果的,這位學生就告訴了大家,無花果並不是不開花,而是它開的花太小了,人類的肉眼很難看到。如果不通過學生的課外蒐集閱讀,連我也不知道這個知識呢!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14

《小松樹找花生》是一篇科普童話,主要講了花生果長在泥土裡這個知識,這個我們農村的孩子都知道,所以我沒有把它作為重點。我在教學時重點進行了表演朗讀、想像說話。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出示圖畫,讓學生觀察,然後抓住“綠油油、黃燦燦、真好看”這幾個詞語,圖文結合來朗讀品味。接著我就進行拓展用ABB式的詞語來說話。紅彤彤的太陽,紅豔豔的'花朵,綠茵茵的草地……通過說話,學生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課文的最後,有一個“空白”,我讓學生觀察圖畫, 想象小松鼠聽了蚯蚓的話後會怎樣說,怎麼做呢?蚯蚓又會說些什麼呢?學生扮演蚯蚓,告訴其他小朋友還有很多植物的果實也是長在泥土裡的,如山芋、土豆、芋頭等。讓學生從課堂走向了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好:“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讓我們的學生學會處處留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吧。

《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15

蘇教版一下中的課文《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話。通過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訴國小生花生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特性,激發學生認識大自然的興趣。全文以“找”為線索,但是又隱含著小松鼠在找的過程中的一系列心理的變化。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找”和小松鼠在找的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這兩條並行的線索為設計主線,引領學生和小松鼠一起去找花生果 ,走進它的內心世界,和它一起去體驗找花生果的樂趣。整節課有得有失,課後同事們對我的課也作了點評,收穫很大,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一、請給學生一些動筆的時間

例如在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的時候,我問學生:“從那以後,小松鼠是怎麼做的?”學生儘管讀書了,而且我也讓他們反覆讀了幾次,可就是效果不佳。課後,我想這裡為什麼不讓學生邊讀邊想再邊畫下來相應的句子呢?古人有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適當的動筆可以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可以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文中來,也可以為學生學會默讀打下基礎。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所以有時當學生老師或者同學說到文中某一個句子時會出現很多學生找不到句子在文中什麼地方的現象。現在想來,和平日裡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邊畫的機會太少了,這樣的訓練必不可少。

二、請不要吝嗇自己的範讀

記得在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到整篇的課文的時候,他們才會指讀,為了不讓他們養成唱讀的習慣,早讀的時候我都帶著他們一句一句的讀。漸漸的他們上路了,讀書也有點摸樣了,我也就放手了。今天,課後有同事說到了課堂上老師的範讀。他們的一番見解讓我茅塞頓開。課堂上的範讀可以激起學生讀的興趣,不是常有學生和老師比的環節嗎?再者教師的範讀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是給一年級的學生一個示範的作用。

三、對低年段的教學目標的研讀再精細一些

這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通過擬人化的形象向學生講述了一個童話故事。課堂剛開始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積極的,但是隨著教學的深入,他們的`興趣沒有了。對老師的問題也不思考了,對同學的回答也不注意聽了,課堂上一時很沉悶,只是幾個孩子還在狀態。低年段教學目標也明確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我想,低年級的課堂尤其要有趣,尤其要注意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下功夫。

例如,故事中的小松鼠和蚯蚓的對話,我為什麼再多不鼓勵學生分角色來演一演。朗讀的時候為什麼不採用比一比呀,可以生生比,師生比,組與組比,男女生比。實際教學中,我的高年級教學的一些痕跡還是過重了一些,對低年級的年段目標把握的還是不夠準確和到位。例如在第二自然段中我問學生“小松鼠會怎樣地問?”隨即我又出示了一個句子:小松鼠問蚯蚓:“這是什麼呀?”旨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可是效果卻不是很明顯。我想這裡完全可以藉助課本中的圖畫來幫助學生,讓學生通過結合圖畫再來發揮想象,效果會好一些。再說課標上低年段的教學目標中也明確指出: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課後交流時,有老師指出我的課堂教學的中高年級的教學痕跡中了一些。我想,確實是的。每個年段有每個年段的教學特點和目標。不要讓我們的課堂一個摸樣,沒有年段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