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七年級下冊《月跡》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下冊《月跡》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下冊《月跡》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失敗的“五環節”發展性閱讀課,讓同行們見笑了。上完課,靜下心,覺得真有必要對這堂課作一個深刻的自我反省。對這次賽課,態度不端正,未曾引起重視,覺得敷衍過去就算了。就這一點就足以對我這次賽課判刑了。作為班主任,我還常常教育我的學生,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必須端正態度,態度是第一位的。然而這次,我自己卻犯下這個嚴重的錯誤。實屬不該啊!

首先,對文字沒有進行深入地研讀,以致教學目標的設定產生偏差。正如王洲老師說的學生的學習目標,我們教師不應設定太多,一節課只需要設定一個學習目標。對這一觀點,我非常贊同,平時的教學中我都嚴格把握。然而這篇《月跡》,我卻沒有對文字深入挖掘,設定了兩個學習目標。並且第一個目標“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現在想想才發現這對八年級學生來講顯得太大,所謂“形散”是指散文的運筆如風、不拘成法,尤貴清淡自然,平易近人。“神聚”是指中心明確,緊湊集中。這對我們的學生來講可能難度就增大了,自然也就難以真正地理解。而且就這篇《月跡》來說,將此定為目標的確是偏離了文章的重心。

其次,“探究展示案”中問題2(勾畫出文中體現月亮好的句子,並思考:這些句子說明月亮代表著什麼?流露出孩子們什麼樣的情感?給我們的啟示是?)的設定欠妥。這一問題是根據學習目標二設定的,也就是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解答,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作者流露的情感,以及對當代中學生的啟示。現在想想才發現,要達到這一目的,應該緊緊抓住文章的重心,即孩子們“尋月”這個線索,怎麼尋,在誰的引導下尋,在哪裡尋到的,為什麼要去尋,以及在尋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然後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對以上問題進行探究分析,並指導學生學習從文章中尋找勾畫關鍵詞句,相信通過集合小組各成員的智慧,教學效果肯定是明顯的,而且還能實現合作探究,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引導者的身份。

最後,經過仔細地斟酌、思量以及我對課文的反覆研讀,感覺到這篇文章實屬一篇美文,而這種美又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它的美呢?結合自己這次教學的失敗和對課文的反思,認識到美文就應該美讀。而今天這堂課,我卻完完全全地拋開了“讀”,沒有讓學生在“美讀”中去理解、領會、感受文章流露的情感和它內在的“美”。這也違背了我們語文課需要大聲、有感情地朗誦這一學科特徵。就《月跡》來說,倘若我能將“讀”貫穿在教學過程中,即“鏡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看月”、“水中賞月”、“沙灘議月”這五部分中的任意兩個環節,我相信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必定是水到渠成、心領神會。

此次教學雖然不理想,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從中汲取到了更多的教學經驗,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缺陷,別人都說,認清自己的弱點很難,我現在看到了,真的很好。我也會努力地面對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糾正以往,踏踏實實地對待教學、搞好“五環節發展性閱讀課題”,讓自己在語文教學上得到真正地鍛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