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

《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索溪峪的“野”》是北京版課改教材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介紹了張家界索溪峪的自然風光的特點——“野”,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愉快的情緒。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敘述和描述:首先把走進張家界索溪峪的整體感受概括為一個“野”字;之後,分別描述了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和遊人的野;最後,寫自己暢遊索溪峪的感受。現將我教學這一課的過程做如下反思:

一、教學設計

假期備課時,我只是根據教參提示的重難點對教案進行了設計,把重點定在瞭解課文圍繞“野”字寫了哪幾方面資料上,沒有設計深入研讀文字,理解語文文字和文章表達方法的環節。進修時教研員張老師對這一課進行了分析和介紹,我認識到“野”字在課文中的解釋是理解文章的關鍵,所以對教學環節進行了第一次修改,把重點放在了對“野”字在課文中的理解上。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主線:藉助朗讀、文字感悟、互動對話來充分感受索溪峪的“野”,從中領悟野的真正含義。

開學後,我們組內的四位老師一齊進行了單元教學的整體研究,我們在確定了單元教學重點的前提下,對《索溪峪的“野”》這一課的共同認識是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課上應重點分析描述“山野”的部分。之後我們根據自己班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各自的備課,由於時間關係,在講課前沒有再次進行交流。

再次備課時,我首先思考到既然前兩篇課文都是寫景的文章,兩篇文章的結構、表達方式有很多相似之處,學生也已經充分的瞭解了《桂林山水》的結構和寫作手法,在學習第二篇寫景的文章時何不放在一齊進行一下比較呢?於是我設計了一個表格,想透過表格幫忙學生把本單元的兩篇寫景的精讀課文進行系統的整理,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寫景文章的特點。因此,設計了結構、資料、特點和寫作方法這四方面資料的比較。學生在見到表格之後在頭腦中構成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對今後的'寫作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接下來我把重點放在了對“野”字的理解上:在安排學生學習“山野”的部分時,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生思考:一是問索溪峪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麼不同;二是“野”字在本段就應怎樣理解。在學生默讀批畫之後,很快認識到與別處的山相比,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透過這樣的比較得出的結論,也就幫忙學生解決了第二個問題,“野”字的解釋也是和別處的山的“人工的美”相對的,也就是“天然的,沒有經過人工雕琢的美。”這兩個問題設計到達了幫忙學生理解“野”字含義的目的,降低了學生理解“野”字的難度。文章中具體中“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的句子是學生品讀的重點,於是我安

排了自讀句子,談自己的理解、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結合圖片進行理解這幾個步驟。理解了野字的含義後,讓學生再次讀課文,感受文章的寫作方法,此時學生就不難得出結論。高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好的自學潛力,此篇文章也較長,我採取了扶放相輔的方式排學生從“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資料自主學習,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野”字,鼓勵學生自主去學習、去思考,最後透過交流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給孩子們學習、思考的空間,讓孩子們的自主性得以發揮。學生談完自己的認識後,再把四個“野”字的含義出示出來,使學生更全面的理解了“野”字。

以上是我在做教學設計時一些淺顯的想法。

二、授課後的反思

20xx年2月19日,我進行了《索溪峪的“野”》第二課時的教學。感受到如下不足之處:

1、對於文章描述“水野”“動物野”“遊人野”這三部分給學生感悟理解的時間明顯不足,只是蜻蜓點水,流於形式。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用心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上,對於語文課以讀為主的思想落實不足,沒有安排學生盡興的讀,課堂上對朗讀的重視不夠,讀書形式比較單一,只有默讀、自由讀和指名讀。讀朗讀缺少評價,沒有給足讀書的時間,難以讓學生在朗讀潛力上真正有所提高。

3、比較之後沒有讓學生進一步談一談透過比較給了我們什麼啟發,老師也缺少適當的小結,沒有幫學生構成系統的認識,使教學目標顯現得不夠清楚。

4、教師的點撥語,過渡語,總結語缺乏感染力。

三、聽評課後受到的啟示

1、批註是國小生務必具備的一項潛力,學會批註對學生的總結概括潛力、動筆潛力、自主學習潛力甚至審題潛力都有很大幫忙。我們課堂上的批註往往流於形式,學生的批註沒有實際好處。今後的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批註,指導學生批註,要麼不批註,要做就要做的有價值。

2、語文學習離不開對字、詞、句、段、篇的理解,高年級教學在關注文章整體的同時不能忽視學生對詞句的理解,要幫忙學生利用工具書、藉助想象、結合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藉助圖片和視訊資源等多種方式理解。學生說理解時,必須要讓學生說透,不能含含糊糊,學生說不清楚時要及時讓其他人補充,不能一帶而過。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作為語文教師,缺少激情是我自身很大的一個缺點,今後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加以改善。例如在感受“驚險的美”、“磅礴的美”時,我自己並沒有進入情境中,頭腦中想的不是那些畫面,而是接下來我要說些什麼,下面的教學環節是什麼。

4、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課堂上看似熱熱鬧鬧,小手如林,但靜下來想想: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訓練嗎?孩子們的學習方法有提高?課堂上的問題有價值嗎?有人曾這樣說: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的問題那不叫有效問題?那隻會教學生學會懶惰。這一連串的問題提醒著我:需要更加透徹的鑽研教材,更加深入地瞭解學情,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多研讀課標,深入研究教材教參,豐富自己的理論思想,多和組內老師交流,多聽他人講課,在實踐中不斷歷練自己。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2

本課教學抓住文中 “野”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作者的表達方法,在讀中悟情理解內容,以達到“情文相生”的目標。

一、自讀自悟,獲得情感。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點批註。接著,讓學生對照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這些語句讀出來,可以是自由輕聲讀,可以是默讀,快速讀,讀完後選出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反覆有滋有味地讀。喜歡哪就讀哪,覺得怎樣能讀出野性美,就怎樣讀。學生彙報讀後感受時,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體驗,聯絡蒐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談談讀後的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欣賞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同,所以要獲取更多的語文學習資源,關鍵是教師要有強烈的開發意識,善於捕捉課內與課外、教材與生活的聯絡,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惟有如此,才能使語文教學進入生動活潑的境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為此,當學生讀懂了課文內容後佈置作業:假如你是導遊,你是畫家,你是詩人,你是歌唱家,你會怎樣讚美索溪峪呢?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彙報,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提升了情感。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3

前言:我上公開課《索溪峪的“野”》時,本著一種理念:追求“豐實”,引導學生品讀出文中的優美,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並在課堂中體現“對話式”課堂文化,體現學法指導。

片斷寫真:(引導體會“山”的磅礴美。)

師:誰能夠把體現山磅礴美的句子讀一讀?可以自己讀,也可以請夥伴合作讀。

(請兩位學生合作讀,效果不理想。)

師:同學們,聽他們讀你感受到磅礴的美嗎?(許多同學搖搖頭。)

師:誰來點評一下。

生:我覺得讀磅礴的部分時,聲音要高亢一些。

師:高亢,你說得出肯定能讀得好。請你讀。

生:“這種美是一種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獨秀,也不是三五峰呼應,而是千峰萬仞綿亙蜿蜒,‘十里畫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氣長舒。”

(讀得很有感情,全班鼓掌。)

師:你的朗讀贏得了大家的掌聲,說明你能把感情融入到朗讀中去。

(轉身向先前兩位同學說)雖然你們讀得還不到位,但我還是要表揚安鋒同學,你今天能在陳森同學的引領下大膽地朗讀課文,如果你今天能繼續以這種參與態度學語文,相信你能夠學得更好。(師範讀)

同伴評課:

評價1:老師很注意到教與學的雙邊對話,注意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在老師熱情洋溢的鼓勵下,那個讀得不怎麼好的同學,體面地坐下了。但如果老師能讓他們再嘗試一下,給予他們再次成功的機會,會教得更“豐實”。

評價2:範讀要在學生讀得不怎麼樣的情況下出現,這樣是不是更能體現範讀的價值。

評價3:我建議要把讀得好的那位同學對朗讀的個體感知推廣到全班,成為整體感知,即把個體資源轉化為群體資源,這樣教才能飽滿。

自我反思:原來,我挺滿意這段教學,沒想到缺憾是這樣的突出。在同伴們的討論中,我品味到了:這段教學還可以教得更“豐實”,改進如下。

事後諸葛:

(在第二個學生朗讀之後。)

師:(面對合作讀的兩位同學)有了仲仁同學做榜樣。我相信你們能讀得更棒。願再讀嗎?

(兩生再讀,效果還是不理想。)

師:“嗯!有進步了!語文的味道就是這樣反覆讀出來的。我也想讀一讀,歡迎嗎?

生:好。(師有感情地朗讀,生鼓掌。)

師:你們為什麼鼓掌?

生:我覺得您語氣在“浩氣長舒”這兒拉得很長,讓人聽了好像看到那無數的峰林。

生:我覺得老師“千峰萬仞,綿直蜿蜒”讀得緩慢、舒展,讓人彷彿感到了山的磅礴的美。

師:很感謝同學這麼欣賞我的朗讀。看來已經對怎樣讀好這一句有了很深的體會。我們一起把這段文字美美地讀一讀,找找“磅礴美”的感覺。(教室裡書聲朗朗)

【教後心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育路上,我牢記著屈原的這句話,也逐漸地品味出其中的味道。這堂公開課,我將許多教育的`理念付諸於實踐,許多地方的處理能夠體現我對生命化課堂的追求,但真實的課總有遺憾,有些地方往往因為自己的操之過急而失去了良好的教育契機。所以,我反思,在反思中再現課堂情景,假如能再讓我再來一次,我會上得更飽滿、更豐實。但教育是不可重複的,期待著明天的課堂教學我能夠更加地……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4

師:請各小組來彙報你們的成果。哪個小組先來?

(“配音小組”先來。)

師:你們打算怎樣配音?組長先來說說你們的創意。

生1:我們是男女生分開,男生讀前半部分,女生讀後半部分。我們讀的和片子的長度差不多。

師:下面的同學看他們的配音是否符合創意,要認真看,認真聽,因為你們現在就是評委了。

其實教師也應該成為評委,這樣既可以參與學生學習,又能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當學生說得不充分時,教師可以比較輕鬆的參與進來,幫助學生,體現平等、合作、互助。

(放風光片,學生面對風光片配音。)

學生表現比較好,此處稱“配音”是不是準確?

(學生讀完後。)

師:組長自己評價一下。

生1:我們比練習的時候(讀的)好。

師:找評委來評一評,你(組長)自己找。

生2:他們讀得非常好,就是沒有音樂。

師:開始他們想配音樂,可是我這裡沒有音樂資料夾,這個男同學想讓女生配音樂,女生不願意,結果就成了這個樣子。沒有合作起來,有我的原因。

(面對“配音小組”學生。)

師:好了,謝謝你們的辛苦勞動,請回。

師:請“水的自述”小組來展示。請組長來說說你們的創意。

生3:我們主要以課文原文為主,加了其他文章的句子,使句子更優美,歡迎大家提意見。

(學生:我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我清澈見底,小魚在我的懷裡游來游去。我隨著山勢……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歌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師:請組長找同學來評價。

生4:他們讀得很認真。師:態度還可以。

生5:你們應該先把那些句子寫在書上,然後一起讀,要不效果不好,感覺好像都沒有背過,應該背得更熟練一些。

師:你自己來說說。

生3:本來我們的分歧大了一點,現在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師:說說你們的創造。

生:我們加進了一些其他句子。

師:加進了什麼?

生(齊):《遊金華的雙龍洞》的句子。

師:你們的創造在哪裡?

生3:我們的創造在後邊。

師:聽出了嗎?

生(齊):沒有。

我的話誤導了全體學生,否定了這個小組同學的創造性,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

生3:我們的創造稍微少了一點。

師:其實,我們都聽出了他們在努力創造,把他們的想法表現出來。非常感謝你們!

師:我剛才看了,導演組最終分化了三個組,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下面我們就讓幾位總導演拿著劇本到前面來彙報一下。

(三名學生上臺。)

師:你們先自我介紹一下。

生6:我叫王榮田。

師:王導。

生7:我叫黃曉玉。

師:黃導。

生8:我叫王恆。

師:又一位王導。看哪一個王導導得好。

師:請各位同學注意,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節目審定委員會的專家,你們決定了這幾位導演的劇本能不能開拍。

生8:我們有三個場景:場景一、在大家歡樂的時候,一個人從樹下經過,猴子惡作劇,向他撒起尿來……

場景二:遊人吃飯,一群猴子來和大家鬧,有些人嚇得大叫,有的忙著趕猴子,小孩和猴子一起玩耍。

場景三:人們向猴子扔吃的(東西),幾隻調皮的猴子爭搶食物,那可愛的樣子逗得人們哈哈大笑,猴子向遊人鞠躬。

師:咱們等他們三個說完一塊評價。

生6:我們的就遜色一些了。場景一:人們來到野生動物園,猴子在樹上飛騰跳躍,猴子到遊人面前,人們和猴子合影,到處充滿笑聲。場景二:猴子走了,大象豎著鼻子,旋轉著走來。遊人和大象拍照,有些遊人把花生餵給大象吃,大象衝過來,一群大象搶花生吃。

師:大象為花生打起來了。

(笑聲。)

生7:場景一:一群人來到索溪邊,把香蕉給猴子,猴子抓耳撓腮,得到香蕉的猴子很高興,沒得到香蕉的來搗亂,人們只得向猴子道歉。

場景二:人們給猴子拍照,猴子怕閃光燈的亮光,紛紛逃跑,人們去追,想和猴子和好,猴子拿樹上的水果向遊人投擲。

場景三:人們看到樹上的果子非常誘人,就摘樹上的果子品嚐,沒想到這裡是猴子的聖地,猴子發怒了,人們拿香蕉和猴子交換(水果),人們和猴子和睦相處。

師:下面請大家評論,決定他們的劇本能不能開拍,下面我來採訪一下給為專家。

生8:我覺得王榮田把大象都拍進去了,很好!王恆的有欠缺,只摘抄了課文中的一些句子。

生9:我覺得黃曉玉他們設計好,有連貫性,從始至終圍繞猴子,有變化,最後人類和猴子和睦相處。

生10:我也覺得黃曉玉的好,他們的劇本演起來更滑稽有趣。

師:下面請各位總導演談談他們的想法。

生8:我們要吸取意見,改進一下我們的劇本。

生6:我要謝謝組員,他們幫了我不少忙,我們也要吸取別人的優點。

生7:聽了王榮田的劇本以後,我覺得我們的(劇本)死板了一些,應該考慮到其他動物。

師:我希望你們再組織一個導演組,把劇本放在一起,各取所長,肯定能拍得更好!謝謝你們。

〖反思

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對課文有更深的體驗,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當時的場面比較熱烈。但是,整理時發現,對學生的某些說法,教師當時並沒有作出積極反應,學生的有些話偏離了課文的中心,教師作用發揮不好。再就是,強調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但是組長說得多,其他組員沒有多少機會,從而降低組員的積極性。小組合作時,發現學生是比較積極的,但是彙報時,還是強調了組長的意見,有的組是合作的結果,有的組不是,沒有能充分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作用。引導學生評價也存在不足,在場面熱鬧,積極參與背後還應該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切活動都應該為語文學習服務。

師:我的任務大家幫助我完成了,我心裡特別輕鬆。得到大家的幫助,非常感謝的大家。你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山、水、動物之美我們通過活動都體會到了,你們能不能把這種美讀出來。讀山你就是山,讀水你就是水,讀猴子你就是……

(學生自由朗讀。)

師:你們讀到什麼了?除了山水之美,還感受到什麼?(學生無語)那我請同學來讀讀,看能不能喚起我們的感覺?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

(學生有感情的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讀得太好了,又讓我們重遊了索溪峪的山。你們感受到什麼?

生11:作者很喜歡這裡的山。

生12:我感受到作者非常激動的'心情,因為他看到這麼高的山,他當然會很激動了。如果是我,我一定驚歎山的高、陡。

師:你體會到了作者的情感。還有嗎?

生13:我感覺到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師:作者的情感、想象力我們是通過什麼感受到的?

生(齊):讀課文。

師:對,是通過課文的語言。

師: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是作者的語言美帶給我們的感受。(板書語言之美)

師:學習一篇文章我們不但要體會景物之美,思想之美,好要體會語言之美。作者通過他的語言告訴我們這種美是野性的美,是自然的美,自然的美就是不加修飾的美,就是天然的、質樸的、純真的美。索溪峪的山水如此之美,猴子如此可愛,人返樸歸真,可是卻有人把他們告上了法庭,並且法庭已做了宣判。現在他們想請律師為他們辯護。二審馬上就開始了,你們能不能幫助他們?

生(齊):能!

師:你們想先為誰辯護?

生:山。

教師課件出示:

原告:某些人

被告:索溪峪的山

狀告理由:索溪峪的山太“野”了,讓人仰頭而掉帽,望石而驚心,半邊懸空的石頭在山風中搖搖晃晃……直插雲天,敢戲白雲……

法庭宣判:把懸空的石頭用水泥固定。直插雲天,敢戲白雲的山峰,削平或者炸掉。

(教師朗讀,學生笑。)

師:他們的命運就握在你的手中.你可以保持沉默,但是你的每一句話都關係他們的命運。我來提醒大家,只有感情是不夠的,法律更相信證據,最好能運用你們手中的課本和資料。誰來辯護?

生14:我想問法官,這麼美的山,直插雲天,敢戲白雲,如果炸掉了,就看不到這樣的風景了,你不覺得可惜嗎?

師:是很可惜,但是很安全。法庭相信證據,不能僅憑感情用事,希望各位律師能用證據說話。

生15:直插雲天,敢戲白雲這些是山的特點,就像書上說的:桂林太秀了,廬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黃山太貴了──它們都已經“家”化了。人工的美不是野性的美,我們需要的是自然的美,不應把索溪峪的山再家化了。

生16:我們國家高的山峰很多,如果都炸掉,還有珠穆朗瑪峰,你能炸掉嗎?

師:太大了,不好炸。

生17:我想問法官,索溪峪的山對人類造成了什麼危害?

師:讓我們害怕它。

生18:俗話說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索溪峪的山就是用野性美吸引遊人,它們不應該遭受這樣的折磨。

生19:既然遊人害怕,還來遊覽幹什麼?不如不來。

師:你是說不遊也可以。

生20:不能固定,如果固定了就不是自然的美。我認為山也是有靈性的,只要人類不破壞,石頭就不會掉下來。

生21:遊人因為想看直插雲天,敢戲白雲的山才來遊覽的,人們到索溪峪就是看這些山的,如果沒有了這些山,就沒有人到這裡來了。

師:看來我們再也不能把索溪峪的山“家化”了。我宣佈,索溪峪的山無罪。

師:下一個?

生:水。

課件出示:

原告:某些人

被告:索溪峪的水

狀告理由:索溪峪的水太“野”了,想怎麼走就怎麼走,連山路都沒有了,給我們造成了很多不便……

法庭宣判:索溪水只能順著一條路走。在溪上覆制“趙州橋”,讓美的景物更美。

師:誰來辯護?

生22:不應該這樣,因為索溪峪的水太“野”了,給人帶來歡樂,老叟複習童年的功課他們不是覺得很美嗎?

生23:咱們肯定能看到路邊的小溪,文中作者也寫到“平生沒走過用鵝卵石在水底鋪成的路”,如果索溪水只能順著一條路走,就和別的水一樣了。沒有什麼新鮮刺激,就沒有遊人來觀賞了。

生24:有溪水的特點,才叫索溪峪,如果只順著一條路走沒有這個特點,就只能叫“索峪”了。

生25:因為索溪是在山裡面,水不會太大,趙州橋這麼大,怎麼能建上去呢?

師:不能建趙州橋,不能家化了,那樣就不是索溪水了。看來我也要站在你們一邊,你們的辯護能力很強,我宣佈釋放他了。

課件出示:

原告:某些人

被告:索溪峪的猴子

狀告理由:索溪峪的猴子太“野”了,竟敢向人類溫柔善良的女性頭上撒尿……

法庭宣判:在城市裡建一座猴山,把索溪峪的猴子統統抓起來,關進籠子。

師:你們覺得滿意嗎?

生26:如果把猴子關起來,他們就放不開膽子了,失去了在大自然中的自由自在。

生12:如果猴子被捆起來,性格自由自在的猴子就沒有了,就不會有樂趣了。

師:沒有樂趣了嗎?

生27:可以給人樂趣,但是失去了他們自己的樂趣。

生8:把猴子關起來就和動物園的猴子一樣了,失去了調皮的性格,就看不到這種“野”猴子了。

生18:被告是“索溪峪的猴子”,如果關起來就不是猴子了。不是索溪峪的猴子了。

師:為什麼?

生18:不是猴子性格的猴子。

師:是別的猴子。

生28:如果猴子把你捆起來,你感覺會怎麼樣呢?你願意嗎?

師:你願意嗎?

生17:我想被告是“索溪峪的猴子”,我覺得他們就應該有自己的特點。

生29:如果把所有的動物關起來就只能欣賞靜物了。

生30:人們到這裡就是要貼近自然,觀賞自然就要到大自然中去。如果把猴子關起來,就只能到動物園去看了。

師: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欣賞到自然的美。

生31:我反對,如果猴子向你頭上撒尿你會有什麼感覺?

師:就是,你有什麼感覺?我採訪一下你。

生8:猴子是動物,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如果向我頭上撒尿,我當然不願意。

師:你也把他們抓起來。

生8:我不會,猴子不像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師:想法是什麼?

生8:他們並不懂向頭上撒尿是什麼意思。

師:其實文中有個地方可以說明,大家一起找一找。

生8:“惡作劇”,猴子表示友好,但是他不知道應該怎麼表示。

師:他們就用這種熱烈的方式表示。

師:雖然方式不能接受,但是他的本心是好的,是想和人類建立聯絡,和人類親近。無罪釋放。

課件出示:

原告:某些人

被告:到過索溪峪的人

狀告理由:這些人太不像話了,60歲的老頭在石頭上蹦來跳去,摔壞了怎麼辦?大姑娘啃玉米棒子,成何體統?

法庭宣判:只能呆在城市裡,永遠不能到索溪峪去,不能到大自然中去。

(生自由讀。)

師:讀完了嗎?有什麼話說?

生33:要把人放回自然,人就是自然給予的,就跟關猴子一樣,如果把人類關起來,整天愁眉苦臉,沒有自然人就沒有快樂了。

生34:我想問法官,你想不想去索溪峪啊?

師:我保密,不告訴你。

此處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引導學生深入討論的機會,如果說:我當然也想去了。引導學生討論下去就好了。這種避重就輕的調侃,看似機智,其實是教師缺乏引導的策略,沒辦法了。

生35:城市裡烏煙瘴氣,到處是垃圾,造成汙染,如果到了大自然去……

師:就去汙染大自然。

生35:不是,到大自然中才能體會那種純淨。

師:文中說到的六十歲的老人蹦來跳去,多危險!

生20:老年人有自己的自由,如果人們只是呆在城裡,智慧就會死板。

師:就是僵化。

生27:人們去索溪峪是想追求一種野性美,想在自然中獲得這種快樂。

生36:看“滿溪的嘻嘻哈哈,滿山的親親熱熱,人們,全在這山水中返樸歸真了”索溪峪的山水就是讓人們欣賞的。

師:所以人們到了這裡就“返樸歸真”了?什麼叫返樸歸真?老頭變成小孩兒就叫──

生(齊):返樸歸真。

師:有這個意思。

師:這個律師很好,他找到了證據。

生30:我想問法官,整天呆在城市中,不去大自然中,你有什麼感受?

師:我想我的感受跟大家一樣。看來自然還要去,到索溪峪去感受自然,在大自然中返樸歸真。

師:我宣佈撤消原判,重新宣佈:遊人無罪。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模擬了法庭。我們感受了自然的美。下面,讓我們再到這些影象中領略一下索溪峪山水的美?

(放配樂錄象。)

師:同學們看完了,能談談你們的感受嗎?

師:其實大自然是很美的,人類善意的、無意的、有意的、惡意的破壞,大自然的形象每天都在被破環。西湖的水渾了,西雙版納的天暗了,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垃圾,青藏高原上偷獵者的足跡……本來完美的大自然正在悄然改變模樣。索溪峪的明天仍然會這樣“野”嗎?老師心中有隱隱的擔憂。

師:請同學們以《我心中的索溪峪》為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引用文中的詞句,也可以根據大家查閱的資料。把自己心中的索溪峪描寫得更美。

下課!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5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寫景散文,本文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教學時我由導語引入,並讓學生自主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理解每段講了什麼,感悟文章的結構,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分以下幾個步驟操作:

一、創設情境,初步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為此,上課伊始通過播放張家界索溪峪的錄影,引導學生去看一看,聽一聽,理解文中的詞語初步感受索溪峪的“野”再讓學生說說在此過程中自己的感受。這樣有選擇地運用媒體,在學生品詞品句、揣摩表達方法的學習過程中,或是再現形象,或是營造情境,或是突破理解上的難點豐富學生感知和體驗,為學生的“情動而辭發”奠定了情感基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興趣盎然,議論紛紛,課堂氣氛活躍。

二、自讀自悟,獲得情感。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點批註。接著,讓學生對照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這些語句讀出來,可以是自由輕聲讀,可以是默讀,快速讀,讀完後選出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反覆有滋有味地讀。喜歡哪就讀哪,覺得怎樣能讀出野性美,就怎樣讀。學生彙報讀後感受時,各抒己見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體驗,聯絡蒐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談談讀後的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欣賞品味、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同,所以要獲取更多的語文學習資源,關鍵是教師要有強烈的開發意識,善於捕捉課內與課外、教材與生活的聯絡,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惟有如此,才能使語文教學進入生動活潑的境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為此,當學生讀懂了課文內容後佈置作業:假如你是導遊,你是畫家,你是詩人,你是歌唱家,你會怎樣讚美索溪峪呢?欣賞文章後在欣賞《神奇的九寨》,讓文字美與音樂美交融在一起,給學生以美的薰陶。學生憑藉文字,吸收、內化語言文字,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將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歌曲填詞、繪畫描述等方式創造性地表達出來,這是作者情感與學生情感的碰撞,是對全文閱讀感受的再昇華,學習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自然而然,情真意切。

四、昇華情感,環保教育

講完課後,從播課件,讓學生從遊索溪峪,讓學生陶醉景物中後,師提出:“野”趣天成,這裡會永遠地自然純淨嗎,我們能做些什麼呢?自然引入環保教育,達到情感的昇華。

現在的教材不但貼近了生活,而且挖掘了生活豐富、靈動的一面。現在的孩子更渴望表達,和諧寬鬆的氛圍有助於孩子們沉浸其中。讓他們說,讓他們議,讓他們評,讓他們做,努力挖掘他們最純真善良的一面,是我們所追求的。

以上幾點是自己認為做得好的地方,不足之處首先是課堂氣氛略顯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夠。表現在每個環節發言的學生不多,沒有顧及到整體,有待於今後改正。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6

同樣的風景對於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感受。這篇略讀課文,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遊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在教學本課時,我沒有什麼“牽引”與“指導”,更沒有針對重點語段進行分析,而是讓學生緊扣課題,讓學生充分質疑,抓住一個問題“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索溪峪的野的?”深入研讀課文,採用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學習,讓他們在交談中理解課文,掌握知識,然後集體交流評議,在交流中讓學生從課文中收集詞句,看哪些詞句能反映“野”,通過體悟關鍵詞句片段,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獨具。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是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就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因此,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首先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把山路、石頭稱做“山路哥哥”、“石頭弟弟”的用意,這樣的描寫使索溪峪變得靈氣飛揚,野趣盎然。使文章變得生動活潑,童趣十足。然後配樂進行朗讀,學生在閱讀中開闊了眼界,受到了美的感染,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7

本文圍繞索溪峪的“野”,具體描繪了山、水、動物及遊人的“野”,讚揚了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的愉悅心情。讀過本文,心中頓生一遊之念。你看:奇山異水索溪峪,物“野”人“野”自然情。索溪峪那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野”性美,讓人怦然心動,心生嚮往。真想爬一爬那“野”山,趟一趟那“野”水,做一回“野”人,享受一份“野”趣。

這篇課文學生理解內容不成問題,重點應該放在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本文最突出的表達特點,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採用先概括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這也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堂上,由於時間關係,和本課篇幅較長的特點,內容和寫作方法不可能全講。然而,抓住課文在每一段的寫法上的非常相似的特點,所以安排學生擔任“導遊”,重點指導第一部分內容,後面幾部分學生自己學習,這樣重點突破,避免平均用力,從而鍛鍊了學生的能力。教學中,我幫助學生找準切入點——“野”,由“野”入手引導學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學習貫穿其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自主讀書,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語言,既重文字,又超越文字,使學生的創新潛能真正張顯。其次,讓學生進行欣賞性的品讀,讀自己覺得寫得特別好的地方,要求讀出感受,讀出韻味,讀中想象,讀得入情入境。讓本課學習在讀中感悟,從而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8

這篇課文,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愉快的心情。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意境優美,是學習語言的好題材,更是憑藉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本教學實錄中,我憑藉網路資源,引導學生利用資訊科技,以提高語文素養為總目標,以發展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為主線,多層次指導朗讀。教學充滿情趣,學生學得紮實,情感受到薰陶,思維得到啟迪,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

體現在三大方面:

一、教學目標定位體現三維融合。

本課的設計者力圖在教學中使學生在讀中體悟文字內容,感受到索溪峪的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受到美的薰陶,同時學會一些體悟課文的方法:抓住文字重點語句體悟,邊讀邊想象體悟等我還關注學生語言的積累,三維目標自然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二、自主學習講究實效。

教學時,讓學生憑藉網路資源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看看,讀讀,說說我把學習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染學生有充分的自由去自主探索,去讀書研究。教學課文“索溪峪的山”時,讓學生進行個體自學,使學生有個體的'體會和感受,然後讓學生選擇喜歡的一處交流學習方法及學習所得,這樣的學習有方法的指導,有個體的思考,有思維的碰撞,學生自主學習有了實效。

在組織個體學習,交流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又給了學生充足的自由空間,讓學生談自己喜歡的內容,並在有所體悟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然後,通過師生賽讀,學生評議,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深化學生對文字內容與情感的體悟;在次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再次感情朗讀,讓學生將自己體悟到的美好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教師巧妙的將學生的讀,悟,議結合在一起,讀中感悟,以議促悟。老師始終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參與者,引導者,點撥者上,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不僅體悟了課文,而且學到了悟文的方法,從而真正實現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三、資訊科技功能有效發揮。

網路技術的運用是文字的延伸和拓展。在這次教學中,蒐集整理了相關的資料,製作了教美觀,豐富的網葉。我憑藉網路豐富的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帶領學生網上衝浪,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願,在這裡教師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而且,學生憑藉網路,朗讀課文,欣賞圖片,觀看錄象等活動,通過多種感官,旁徵博引,實現了感悟語言,理解語言,遷移語言直至運用語言逐步深入的語文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使語文走進生活。資訊科技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了語文學習與資訊科技的整合。

四、關注學生個性化解讀。

在教學中明確指出:只要學生談自己所學的,談出自己的感受,只要合理就行,我只適當點撥。可見,教學者充分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以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以學生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

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可以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中,自主學習學得很紮實,如在其中安排一定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一定會更生動,更紮實。如讓學生自主學習後,讓他們在小組中交流,這樣既有個體的思考,又有同學互動交流,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集思廣益,不僅能讓他們相互間學習,也能通過交流獲得更多的學習所得,課堂教學會更熱烈,煥發光彩。

(二)、語文實踐機會少。

在教學中除檢視資訊,朗讀之外,學生缺少實踐的機會。我可以讓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戰士,或通過表演表現動物的特點,或通過朗讀表現,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體驗,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情趣,如設計“如果是你來到這裡,看到這山會怎麼說”“你也會提著鞋走嗎?”等,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饒有興趣。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9

六上第2篇課文《索溪峪的“野”》就是一篇很好的習作範文。全文采用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謀篇佈局:在概括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別從“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野”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描寫。每一方面的描寫都採用同樣的方法。例如,寫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芋野性的美,接著從山具有“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來具體描寫。另外,課文用了擬人手法和聯想的表達方法,把“山”、“水”、“動物”描寫得別具一格、富有情趣、野趣盎然。

品讀著這麼靈動有趣的美文,孩子們的心情也是十分愉悅的,都被作者深厚的`文學底蘊深深折服了。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一個個躍躍欲試,也想嘗試著創作一篇美文。

先仿課題。通過探討,一個個擬人化的作文題目出爐了:《苗寨的“美”》、《喀納斯的“秀”》、《日湖的“青春活潑”》……

再仿結構和語言。因為有了範文的引路和老師的指導點撥,學生在佈局謀篇時,完全沒有問題,就是遣詞用語得花心思。不過,學生寫起來還是比較得心應手,有幾個學生的習作投稿後即被錄用發表。

用好教材,超越教材,材盡其用,就能讓閱讀和寫作的互動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就能讓習作教學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朗。

超越,在萬山之巔,永無止境,但我會執著前行,爭取讓自己的習作教學上有所作為,盡其所能讓自己的學生獲益。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0

作為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在一節課內要求學完,只有直奔主題,讓學生弄懂”野“的含義,”野“表現在哪裡?文中的”山野“是文章精華所在。這時我聯想到對學生來說,寫景的作文歷來是重點也是難點,我就想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給學生體會寫景文章的方法。開課時我讓學生回顧寫桂林山水的特點,後通過自讀討論找出索溪峪的山的特點:野、驚險、磅礴、隨意。這時追問”野“的意味是什麼?學生很快就找到不過是自然一意,不經人工雕琢之意。有感情地讀讀後,其他部分放手讓學生自學。在學生彙報中我不露痕跡地讓學生明白寫景的'文章要重在有自己的感受!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1

《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達了作者暢遊其間無比愉悅的心情。

課文先總述,最後講自己的感受。課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總起段,點出了索溪峪的特點:野。第二部分作者分別從山、水、野獸和遊人四個方面描寫索溪峪的“野”。最後一個部分抒發了作者的感受。

一、課堂教學成功之處

1、執教者在教學中能理清文章脈絡,抓住“野”這個重點,圍繞“野”設計教學,製作網路課件。教師所上的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整合課充分考慮了網路環境下的語文教學目標預設,比較全面、具體,要求適度。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始終是圍繞索溪峪的“野”來展開的。準備瀏覽的網頁,是為了給學生一個形象化的可視平臺,通過真實、生動、鮮明的影象、圖片,引發學生的感受。從最初的教學匯入語,到最後的總結,教師始終突出了“野”,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在轉動。

2、教學方法多樣,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在設計中能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提出自己所要了解的問題,以此問題為中心,組織學生選擇相應方法進行學習。能根據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了整體處理,利用網路課件的形式重新科學安排教學程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思路清晰,脈絡和主線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那就是索溪峪的“野”,;利用網路渲染,啟用學生思維教學時,根據課文的要求製作了網路課件,蒐集了大量的圖片、視訊以及相關的文字資料,讓學生在網上觀看索溪峪的視訊,讓他們初步感知的野、逼真的畫面使學生們興趣大增。因此,欣賞完後,學生無拘無束髮表了自己的見解,也大大地激發了學生閱讀文字的興趣。學生通過朗讀全文來初步感知的.“野”。

3、在教學方式上,網路背景下的學生獲得了與教師同等的學習資源:

教師的作用更多體現在問題設定,組織實施上。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探討成為可能。教師在建設主題網站時以優美的風景錄象和圖片,為了方便學生理解索溪峪和桂林、廬山、泰山、黃山等中國名山的區別,站上關於桂林、廬山、泰山、黃山等名山風貌的圖片,既使學生直觀在感受到了桂林的秀,廬山的俊,……,也使學生感受到了索溪峪和桂林、廬山等名山相比所具有的獨特的“野性”的美。

4、在教學效率上,教師將張家界索溪峪、桂林、廬山、泰山、黃山等中國名山的有關資料、圖片都放在了站上,省去了學生直接上網際網路蒐集資訊的過程,使課堂效率更高。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講,更貼近學生實際,可操作性更強。

二、課堂教學不足之處

1、語文教學中應在師生平等對話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教師利用網路課件來組織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相互協作的網路平臺。但是因為有了網路,而忽略了生生之間、生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

2、從這節課中我發現多媒體資訊科技的應用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是否適時適度,是否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應用。本次教學也有遺憾之處,教學預設還沒有完全達到,還應該充分體現學生、教師、計算機的互動,靈活運用教學平臺,缺少課堂生成。

3、學生還沒有切實參與到評價當中,教師的評價也是以知識評價與操作技能評價為主,對情感與價值的評價還體現不夠,評價內容只是以結果性評價為主,而對過程和方法評價少。

4、語文教學味不濃,情感、價值觀的目標達成不夠,學生的朗讀缺少個人體驗。對文中的重點佳句指導不夠。

三、新的教學設計

要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多種媒體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通過視訊匯入後,讓學生了解張家界。初讀課文,緊抓索溪峪的“野”。突出山、水、動物、人四個方面,提供相關的學習提示。利用網路論壇,提出自己所感興趣及所要了解的問題,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在學習彙報中後完成相關的習題。【浙江省紹興市國小周建國】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2

今天上午,上了這一課。由於只有一節課,我只重點探究了索溪峪山的野。我覺得那個“野”味,在我的課堂上還沒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究其原因,我覺得存在如下問題:

1、 課件資料準備不夠豐富,遠遠沒達到欣賞的效果。所以,整堂課顯得比較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2、 讀的層次不夠,沒有把索溪峪的“野”讀出來。主要是讀的形式不夠多,學生還沒有入情入境。

3、 在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方法上還不夠,學生的領悟較淺顯。

在今後的課堂上,要做好充分準備,儘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在如何指導學生朗讀上,也需要下功夫多鑽研,力爭發揮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3

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敘述和描寫。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佈局時,採用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的。在授課之初,我們通過業研,確定了教學目標,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具體問題:

1.瞭解課文圍繞索溪峪的“野”寫了幾方面的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緊扣課題、充分質疑,理解“野”在什麼地方。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的。

4.聯絡上下文體會句子的意思。

一、本課教學設計的一些淺顯的再認識:

(一)、由“野”存疑,切入教材

學生們學過的寫景的文章不少,但是從來沒有哪一篇文章用“野”字來形容景色的美麗。課後靜下心來重新審視這篇課文的題目,感覺我這節課的導語設計的太平淡了。沒有最大化的激發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匯入部分再設計:

師:同學們小小年紀,但眼界卻很開闊,請用三言兩語,講一講你到過的景區。

生1:我去過華山,自古華山一條路,那裡很險。

生2:我遊覽過桂林,姿態萬千,那裡很奇。

師:中華大地蘊涵豐富,風景名勝數不勝數。請欣賞圖片。

師:我們今天足不出戶,卻要一起神遊索溪峪。結合你查閱的資料談一談。

生: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暢所欲言。

師:大家都暢談了自己眼中的索溪峪。在作者看來一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腦子裡一切意念遍都淨化了,單單地剩下了一個字——野。就讓我們在作者的引導下,去體會一下它所感受到的.野。

設計的意圖:創設情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絡,激發學生與文字的共同點,培養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貼近生活,讓教材“活化”是學生所需。天性愛玩的孩子們上課伊始就暢談遊山玩水的感受,情緒必然高漲。接下來的美圖欣賞給了她們更為新鮮直觀的刺激,對資料的歸納也是理性的提升。這樣引出課文水到渠成。

(二)、自讀自悟,獲得情感,領悟表達方法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在教學時,從全文的角度設計問題,如:課文寫了索溪峪哪幾方面的野?每一部分都採用了怎樣的寫法?引導學生從佈局謀篇的角度去考慮,瞭解課文的組織結構,從而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我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然後找出作者介紹了索溪峪山哪幾方面的美。然後用師生對讀的方式引導學生細讀品味,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體會作者佈局謀篇的方法。

在讀文之後,適時地出示索溪峪山的圖片,美圖的欣賞給了學生更為新鮮直觀的刺激,起到了幫助學生理解文字的作用。但是,課後自我反思時發現,這部分內容處理的還是太粗糙了,還可以再細緻一些。例如:可以把圖片的賞析,按照山美的三方面內容分別出示,品讀完“驚險的美”這部分內容,立即出示圖片欣賞,然後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談自己的理解,再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通過讀表現出索溪峪的山驚險的美。這樣安排更細緻,效果更好。

品讀再設計:

師:你從哪些詞語當中感受到了這種驚險的美?(板書: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膽顫)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這種驚險的美?(一線天、百丈峽,它們的名字聽著也讓人覺得害怕。)

師:通過你的讀,如何讓大家感受到這種驚險的美?(然後引導學生互評互議,如此這般逐漸提升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三)、學法延伸,領悟“野”

精講完山“野”後,讓學生自學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這三部分。根據學習山“野”的方法,讓學生認知: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的段落。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讀讀,說說為什麼喜歡?並在課文中做批註。教學設計中的設想是好的,但是課堂上所反映出來的缺失,這些內容學生都瞭解了,但是都浮於表面,感覺是走馬觀花。如何長文短講,精講精煉,還需要今後多研究。

二、針對業研的再認識: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但須有法,這個法就是老師自己獨有的教學特色和風格。但是這一風格也要基於對教材的準確把握上。教材整體的準確把握還有賴於集體業研。本次業研,雖說工作都已經作了,但是從實際的情況看,做的還是不夠細緻。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4

天,我們組六人進行了“同課同構”中的做課活動。為了講《索溪峪的“野”》一課,我們精心備課,製作課件,上網下載了許多有關索溪峪的圖片,如百丈峽、一線天等。我想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積累些寫景的好詞句,體驗到索溪峪的奇妙,從而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意識。為了讓學生達到這些目標,我在課上提問學生對“野”的理解,之後讓學生閱讀文字,欣賞下載來的圖片,分析不懂的詞語,最後問學生們索溪峪美不美,有什麼感想。一堂課下來,雖然很累,但是滿懷激情的我毫無放棄微笑和甜美的語調。

這樣美的索溪峪,我沒有去過,但是在備課過程中,我的腦海中不斷閃現出那“野”的`山,那“野”的水,那“野”的猴子,甚至感覺著自己就是那“野”的人群中的一個。為什麼學生們課下不談談自己的感受呢?難道他們沒有體驗到──是的,就是這樣,一堂課中,學生也讀了,也聽了,也講了一些詞、句、段,但是沒有聯絡自己的生活。所以,一堂課下來,並沒有實現與文字的對話,自然那些圖片、動人的詞句隨著下課的鈴聲也過去了。我自認為的一堂好課,滿堂的激情,就這樣的過去了。

我和同事談論山水有關的課文時提到最多的是《桂林山水》,景色多美啊。而讀國小時,學完《桂林山水》之後,總沒有今天的想象。教了這堂《索溪峪的“野”》,我才明白:十幾年的.生活體驗,為我想象插上了翅膀。沒有來自生活的體驗,再美的文章,也只是一篇文字。那麼,一堂好課,也應該是學生從自己的經驗起步,對照著走進文字,最終才會沉浸在文字的美妙中。下課了才會戀戀不捨,回味無窮。

學習文字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實質上是“逗”學生,而不是把學生看作風箏用線“牽”在手中,“牽”到自己的設計中。應該是學生自己走進去,和老師一同欣賞,一同談論分析。雖然課講得不成功,但我明白了:我遺失了學生的童心,文字是教師與學生共同面對的。更重要的一點應該記住,學生沒有教師那麼多年的人生經歷。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寫景散文,本文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教學時我由文導語引入,並讓學生自主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理解每段講了什麼,感悟文章的結構,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匯入時,我就用飽含激情的語調帶領學生走進風景如畫的張家界,交流通過預習瞭解的張家界的迷人風光,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極其濃厚的興趣。然後以“野”為線索,問道:題目是《索溪峪的“野”》,文章一開篇就指出野,那你們知道“野”是什麼意思嗎?學生立即回答,是淘氣的意思。那麼索溪峪的“野”是指什麼呢?學生就這樣帶著疑問來學習這篇課文。學生自主進行探究,那麼索溪峪的“野”體現在哪?為什麼說索溪峪是“野”的?學生自由讀課文,並及時作出勾畫、批註,再全班交流,弄清課文從山、水、人、動物四個方面來具體描繪索溪峪的野,而每一節都是總分結構,先總寫,再分寫。這時我提出讓同學們想一想,作者是分哪幾方面來寫山的“野”的?同學進行交流,學生很容易找出作者是分三方面寫的,分別是“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這時我又提出,同桌之間合作,請選擇喜歡的一方面讀一讀,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把特點寫具體的?適時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指導。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問:你最喜歡哪個自然段,為什麼?你能有感情地讀一讀嗎?學生帶著無比的興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朗讀中去。我還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並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大部分都讀得很好。個別學生朗讀不能到位的時候,我請其他的同學來評價,讓他們自己討論應該怎樣讀。有些段落,如談到遊人野那一部分時,有的同學都手舞足蹈起來,讀的時候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明確了從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心理來看,越是跟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就越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學生積極有效的自主參與。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自主地參與學習,在課堂上處處閃現出學生智慧的火花和成功的喜悅。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5

本文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遊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1,課前,我讓同學們收集張家界,索溪峪的有關照片,文字資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2,把握題眼"野",突破難點。

(1)邊讀邊圈點。思考:索溪峪的`"野"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2)為什麼說索溪峪是"野"的 小組選擇內容,讀書討論,並說說自己的理解。

(3)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畫出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3,教學時,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朗讀。這樣讓學生入情入境,讀中想象,讀出感受,讀出韻味 。

收穫:在觀賞圖片時,我和同學們都不約而同的被索溪峪的"野"所震撼。等有機會一定要身臨其境,讓自己真正的"野"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