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延水平、垂 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本節課的學習主要讓學生掌握一個簡單圖形在旋轉過程中能形成一個較複雜的圖形,這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感悟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一、本節課的內容設計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舊知和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內容的有趣從而讓學生充滿情趣學習數學知識。課伊始,通過對舊知的複習,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結合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我始終將旋轉的三要素分散開來,由學生自己各個擊破,準確的找到旋轉時要注意的三個要素(旋轉點、方向和角度),對後面的學習順利進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通過課件逐步展示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製作出複雜圖形的過程,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總結出的三要素來描述圖形是如何旋轉得到的,讓學生從動態演示中體味圖形旋轉的過程,直觀形成了知識的表象,為新課教學做了良好鋪墊,讓學生不會感到數學學習的枯燥,從而積極投入學習活動,學得高效,學得深入,學得開心。此外在教學中還需要側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一步體會旋轉90°的含義,並將之與所學的垂直知識進行聯絡,使學生初步掌握旋轉的技能,一找:找出關鍵線段,二畫:畫出對應線段,三連:連線,四檢:用三角尺檢驗原線段和旋轉後線段之間夾角是否為90度。以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和加深。

第二、重視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例如,通過讓學生動手在方格紙上旋轉半圓儀,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探索發現旋轉的三要素,通過探索的過程讓學生對旋轉產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讓學生利用三角板來體驗旋轉,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圖形是繞固定點,按照一定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旋轉。旋轉變換帶給學生奇妙的感覺,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慾望;練習圖形的旋轉過程,既讓學生演示了順時針旋轉,又進一步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逆時針旋轉等不同方法得到圖案,培養學生的思維廣闊性。最後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平移和旋轉的圖形,是對本節課的知識的鞏固與延伸。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2

圖形的旋轉是圖形的位置發生變化,而圖形的大小和形狀沒有發生變化。為了引導學生掌握圖形旋轉的方法,教材為學生安排了兩個層次的活動:實物操作和畫圖。藉助實物操作,學生能比較好的體會旋轉後的圖形與原來圖形的某些邊的關係,進而能畫出旋轉後的圖形。但是,一旦脫離了操作,很多學生要把其中的一條或幾條邊的位置畫錯,還有一些後進生對此顯得束手無策。

在備課前後,我們幾位教師都對教材進行了認真分析,發現對於一些圖形的.邊,尤其是沒有從固定點出發的線段,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跟不上。因此,我們認為教材設定的畫旋轉後的圖這一要求實在有些難為學生。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3

《圖形的旋轉》是冀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學習內容,是圖形運動(二)的第3個知識點,承接“軸對稱”和“平移”。本節課是將學生的視角引入到旋轉的實質,不僅要理解旋轉的含義和三要素,還要認識圖形旋轉的特徵,圖形旋轉的畫法。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觀察對比、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討論、歸納概括、參與遊戲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掌握知識、鞏固知識、提升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創設了圖形旋轉情境,展示了一幅幅動態美麗的旋轉圖,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接著讓學生說出圖中看到了什麼?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再讓學生舉一些旋轉的例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的興趣。

2、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實現現代資訊科技與數學學科的'整合。

在認識旋轉三要素這一環節,我用多媒體動畫播放簡單圖形的旋轉運動,通過兩個相同的圖形不同的旋轉運動,讓學生認識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通過動畫演示和對比,進而讓學生用手比劃,模擬,有效用多媒體制作的運動過程能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旋轉的定義、旋轉三要素及旋轉圖形的畫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讓學生體驗數學美,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在學習完新課後,我將本課的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先欣賞由旋轉創造出的美麗圖案,感受旋轉給生活帶來的樂趣和便捷,並能用旋轉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用旋轉知識創造美的熱情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旋轉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4、本節課不足之處。

反思本課的教學環節,我覺得不足之處有:

①課堂中面向全體學生時,對於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來說關注度還不夠。

②教師的激勵性語言不夠豐富。

以上是《圖形的旋轉》這節複習課的教學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銳意創新,更加深入地學習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課程理念更好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4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圖形的旋轉》是在繼平移、軸對稱之後的又一種圖形的全等變換,隱含著重要的變換思想,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樹立運動變化觀點的好素材。本節課的設計本著以觀察為起點,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能力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觀察、比較、操作等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性學習。同時,我還注重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大膽地引導學生在探索、驗證、交流中學習數學。這一設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這節課上完之後,我感覺成功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創設情境,引人入勝我首先以有趣的問題引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接著播放了一組學生熟悉的有關旋轉的畫面,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引入課題,最後讓學生列舉身邊有關旋轉的例子,並說出它們的共同點,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為新課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的能力。

2.過程凸現,緊扣重點旋轉概念的形成過程及旋轉性質的得到過程是本節的重點,所以本節突出概念形成過程和性質探究過程的教學。通過列舉學生熟悉的例子,從生活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本質,引領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然後提出應該注意問題,幫助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徵,再引導學生運用概念解決問題並及時反饋。同時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並引導學生從運動的、變化的角度看問題,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合作交流,激發興趣《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能夠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並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本節課的教學片段中,我設計的一系列問題串給予小組這樣一個爭辯活動,目的在於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辯論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當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層次發展並且趨於一致時,及時表揚了學生,由於大家都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所有的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4.動態顯現,化難為易在匯入新課時,引入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及旋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我都使用了多媒體手段,特別是在探究圖形旋轉的性質時,在學生經歷了實踐、觀察、總結後,再通過多媒體反覆動動態演示,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旋轉的性質並加深印象。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不僅扣開學生思維之門,也打開了他們心靈之窗,使他們在欣賞、享受中,在美的薰陶中主動地、輕鬆地、愉快地獲得新知。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在教學語言方面,尤其是激勵學生的語言還應該更豐富些,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以上是我對“圖形的旋轉”這節課的教學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查漏補缺、銳意創新,更加深入地學習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課程理念更好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5

《圖形的旋轉》是在繼平移、軸對稱之後的又一種圖形的全等變換,隱含著重要的變換思想,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樹立運動變化觀點的好素材。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功能,力求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觀察、比較、操作、分析、推理、交流、反饋等系列活動,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新知。如:讓學生了解圖形的旋轉要具備些什麼條件,即基本圖形、旋轉的中心點、旋轉的方向、旋轉的角度;讓學生了解什麼叫順時針和逆時針,規範數學上習慣用語及用手勢比劃順時針和逆時針;讓學生學會看圖判斷旋轉的角度等基本知識點。

反思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在本課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使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學科融合,將教學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呈現出來,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效率,使本節課基本達到我預設的目標。具體表現在:

1、應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文化氛圍。

課始,我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組織學生欣賞幾組經過旋轉的情景圖,如在多媒體上呈現飛機螺旋槳旋轉、摩天輪旋轉、開關門窗等動態現象,從生活中的例項引入旋轉現象,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並用手勢比畫各種遊樂專案的運動的畫面,並說說它們的運動現象,是怎樣轉動的,讓學生真實感知旋轉現象,給學生更為直觀,更為生動的體驗,從而形成表象,引出課題。

2、應用多媒體課件,把握知識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課中,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功能,力求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觀察、比較、操作、分析、推理、交流、反饋等系列活動,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新知。如:讓學生了解圖形的旋轉要具備些什麼條件,即基本圖形、旋轉的中心點、、旋轉的方向、旋轉的'角度;讓學生了解什麼叫順時針和逆時針,規範數學上習慣用語及用手勢比劃順時針和逆時針;讓學生學會看圖判斷旋轉的角度等基本知識點。在判斷旋轉角度是多少的教學中,我選擇先讓學生猜旋轉角,然後一起來利於課件來嘗試,探討出確定角度的最佳方法,即看基本圖形的多少。這一環節,不僅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下結論的學習過程,也讓學生的嘗試的過程中,欣賞了不同的旋轉角度所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奇妙和數學的美,學生很是開心。最後是根據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來畫旋轉圖形,剛開始學生有點束手無策,我就從畫圖的工具,畫圖的步驟詳細地進行指導,經過我的講解與示範,學生基本上能夠畫出來。

3、應用多媒體課件,實現數形結合,滲透數學思想。

在匯入新課時,引入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及旋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我都使用了多媒體手段,特別是在探究圖形旋轉的性質時,在學生經歷了實踐、觀察、總結後,再通過多媒體反覆動動態演示,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旋轉的性質並加深印象。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不僅扣開學生思維之門,也打開了他們心靈之窗,使他們在欣賞、享受中,在美的薰陶中主動地、輕鬆地、愉快地獲得新知。

當然,課堂是千變萬化的。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所有表現形式只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還需要教師靈活調控。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查漏補缺、銳意創新,更加深入地學習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課程理念更好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6

在眾多老師的幫助下,教學設計幾經修改,特別是在試教本節課後,心裡有很多遺憾,有些是因為自身的理論水平的欠缺和對新課程理念認識上的不足,有些是可以做到但沒能……(這些都是藉口)。面對日以臨近的10月15日心裡在想:慢些來,慢些來……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遵循以上教學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觀察、比較、操作等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性學習。同時,我還注重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大膽地引導學生在猜測、想象、比劃、探索、驗證、交流、操作中學習數學。

首先在新課的匯入階段我力圖改變“注入”之嫌(採納任景業老師、王雪春主任等建議),以輕輕鬆鬆、簡簡單單學數學的狀態,讓學生伴著音樂走進美妙的圖案欣賞中,讓學生感受美,以至於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昨天讓同學們蒐集了好多美麗的圖案,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

老師也蒐集了一些作品,選擇你喜歡的,能說明你喜歡的理由嗎?)

之後,以具體的圖形為例,先以平移的圖案為新知的引入。

(它是怎樣由這一幅圖通過怎樣的運動變換成這幅圖形的?

能否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說一說?

生:它們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再向左平還可以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再向上平移)

從而探討旋轉圖案的特點,讓學生在方格紙上利用學具擺一擺、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力爭體現“做數學”。

在教學中我儘可能的留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機會,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再次練習以闖關的形式呈現啟用學生利用新知解決問題的.慾望。

在課尾處,我創設了“設計圖案”這一情境,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將教學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培養了應用數學的能力。同時通過欣賞不同的設計圖案,在數學課中讓學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不足之處:

1、教師的語言在過渡和銜接上還不夠精煉。

2、通過觀察圖形中一條邊的旋轉角度,找到整個圖形旋轉角度的方法比較抽象,若能事先在黑板畫好方格或在一張大紙上畫好方格演示,再讓學生在方格上旋轉效果或許好些。

3、學生在探索後的敘述中,語言不夠完整,教師應及時給與指導,並投入精力讓學生語言敘述儘量完整。

4、課堂開放的程度還不夠高。

5、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還不高,時間結構不合理。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7

圖形的平移與旋轉是《課標》新增加的一個知識點,三年級學生只是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並初步接觸了將一個簡單的圖形向一個方向平移一次)。本課是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第三種圖形變換——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複雜圖案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後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而言,接受起來又絕非易事。開課伊始,通過欣賞漂亮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形成了知識的表象,為新課教學做了良好鋪墊。教學中,先利用鐘錶(線的旋轉)探索旋轉的三要素,再上升到圖形的旋轉(面的旋轉),學生知識的建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自然的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始終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投入學習活動,學得高效、學得深入,學得興奮。

教學中教師在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與點拔,注重引領學生認識和體會數學內在的美感。如“旋轉點”、“基本形”等數學語言所體現的簡約美;再如,旋轉變換帶給學生的奇妙感覺,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推力,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慾望;練習圖形的旋轉過程,既讓學生演示了順時針旋轉,又進一步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逆時針旋轉等不同方法得到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思維廣闊性。 總之,“圖形旋轉”的教學,應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直觀教學為主,逐步從形象思維向空間想像過渡,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的作用,注意教學的層次性,使學生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感悟不足:

1.學生在探索後的敘述中,語言不夠完整,教師應及時給與指導,並投入精力讓學生語言敘述儘量完整。其實,課堂上必要的時候,教師的引導是必須的。

2.課堂容量比較大,圖案設計沒有如期完成,最後留為課外作業。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8

《圖形的旋轉》學生已經對平移進行了初步地 學習, 並對旋轉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旋轉的概念讓學生用語言表達是比較困難的 事情, 但是讓學生構建準確的概念又是必要的。 旋轉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 到的現象。從數學的意義上講, 旋轉是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 圖形的旋轉對於幫 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掌握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1、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教學伊始, 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從“轉風車”遊戲開始讓學生們說運動 的`方式, 這一活動的設計, 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 求知慾, 接著, 呈現兩幅鐘面圖通過“觀察這些旋轉你發現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此環節的設計又使學生認識了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旋轉, 為之後的用語言描 述打下基礎。

2、動手實踐、讓學生親身經歷新知識的形成過程。

整個數學課堂留給學生較多的空間, 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立思考、 動手實踐、 合作 交流的機會, 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拓寬學生的空間, 引導學生開展觀 察、操作、比較、概括、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尊重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處理,從生活實際入手,先完成錶針由 12到 3的描述,再去描述書上的例題。由 於學生們知道三整時十時針和分針所形成的角度是90度,這樣為例題中指標旋 轉 30度、 60度的認識減少難度 , 更有助於學生的認知。動,從而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旋轉的三要素:旋轉的中心點、旋轉的方向(可分為順時針、 逆時針兩種)和旋轉的角度描述物體的旋轉,感悟不足。

1、學生在探索後的對旋轉現象的敘述中,學生語言不夠完整,教師應及時給與指導,並投入精力讓學生語言敘述儘量完整。在這一點上做的不夠。

2、 在方格紙上畫出旋轉 90度之後的圖形是本課的難點,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 組內交流, 在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知到了找圖形旋轉角度的方法就是看圖形中 一條邊旋轉的角度。 並且在畫圖形旋轉之前安排了將一條線段繞一點旋轉, 使學生們知道了畫旋轉 90度後的先導和原有的畫垂涎的方法一樣,最然後再畫圖形 的旋轉, 但是學生們畫起來仍然很困難。 之後百思問題所在,終於在之後的練習 中發現與圖形的平移可以建立起聯絡, 設想如果課上練習圖形的平移效果會不會 好一些?

通過本節課教學,使我意識到今後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教學觀念還要不斷更新, 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 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充實自己頭腦,指導新課程教學實踐。

3、注意評價的多元化, 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 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 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 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建立 信心。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9

《圖形的旋轉》是在繼平移、軸對稱之後的又一種圖形的全等變換,隱含著重要的變換思想,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樹立運動變化觀點的好素材。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觀察、比較、操作等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性學習。同時,我還注重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大膽地引導學生在猜測、探索、驗證、交流中學習數學。這一設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節課上的比較成功的地方是:

1、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我以“豐富的生活中的旋轉”作為情境引入,這一活動的設計,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接著,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共同點,再讓學生舉一些旋轉的例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的興趣。並由圖形平移的定義引導學生自己說出圖形旋轉的定義,大膽地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去同化和引入當前要學的新知識,再從概念中尋找出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角、和旋轉的方向(可分為順時針、逆時針兩種)。

2、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實現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實現現代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新課引入時生活中旋轉現象的舉例及紫荊花至少旋轉多少度能與原先的圖案重合,旋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等,都使用了多媒體的手段。特別是在研究圖形旋轉的性質時,旋轉中心在圖形外的圖形的旋轉過程,用多媒體制作的運動過程能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旋轉的特點和性質。

3、知識板塊清晰,課堂語言科學規範,板書清楚。本節課的板塊分為圖形旋轉的定義,性質,應用,聽課老師均反映課堂板塊很清楚,板塊之間銜接自然,在進行旋轉性質的探索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猜測,動手測量,驗證,這一系列的活動,培養學生參與的能力和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1、教師在提問時需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分析習慣。

2、圖形旋轉的方向有順時針和逆時針,但書上的定義並沒有說到方向,學生在考慮問題時一般也不會想到兩個方向,所以在作圖時老師可以故意不提“順時針,逆時針”,就讓學生自由作圖,再把學生的練習投影給大家看,讓學生評,此時學生的思想上就會產生衝突,加深對旋轉方向的印象。

3、如何將“創設情境”有機地與教學結合起來,更有效地為教學服務。問題情境的創設不能流於形式,而應更多的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多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創造。

4、還應大膽對教材進行重新組合,設計,安排更合理的教學環節,來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主動建構。

5、教師的教學語言,尤其是激勵學生的語言還應更豐富些,以便更好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從更高層次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以上是“圖形的旋轉”這節課的教學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銳意創新,更加深入地學習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課程理念更好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0

《圖形的旋轉》是第一單元的第三課時,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後,第一次教學旋轉的方向和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明確圖形旋轉的三個關鍵要素:一是旋轉的中心,即圍繞哪一個點旋轉;二是旋轉的`方向,是按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三是旋轉的角度。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第一步我讓學生明確旋轉的含義。讓學生伸出手臂,自己感受兩種不同的旋轉方式,使學生弄清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含義,同時,讓學生起立後做一個旋轉90°方向的小遊戲,使學生實際感受旋轉的意義。第二步再來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旋轉後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第三步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畫一畫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一開始學生有點束手無策,經過提示學生明白了,只要找到與中心相關的幾個關鍵邊,把它們一次進行旋轉,找到對應點,再連線,最後畫上小弧和箭頭就可以了。讓學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說一說、畫一畫等充滿童趣的情景中玩數學、學數學,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課上完後,雖然學生在畫圖形的旋轉圖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糕,但自己覺得上得很“累”,特別是引導學生的過程有點“累”。

課後我也詳細地分析了一下原因:就是缺少對旋轉意義的深入研究。學生對圖形旋轉的三要素掌握得比較好,也體會到了旋轉後位置變了,形狀和大小沒有變,但課堂教學中並沒有進行一步深入研究,特別是對圖形旋轉後的圖形上的每一個點都相應地旋轉了這一知識點,學生無論在直觀上沒有形象地感受,思維更沒有得到提升,感覺到這節課學生對於旋轉的理解比較淺顯,作業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雖然本節課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從課內大部分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旋轉的意義是可行的,而且是很必要的。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1

經過長時間的備課、試課、打磨、賽課,加之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和同行的評論,讓自己對本堂課的反思活動異常的持久和深入。

作為一堂競賽課,從學校,到區裡,到市裡,這一路走來,這對於一名青年教師,尤其是一名農村一線青年教師來說,其困難是難以想象的。首先,這堂課所需要的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是豐富多彩的。這對於青年教師來說,可不僅僅是做做PPT,選選背景音樂,還涉及到現代多媒體裝置的'操作使用。在區裡賽課時,面對全新的一臺多功能投影儀,我是選擇了放棄使用的,僅僅是因為自己完全不懂操作。這使得在學生在學習成果展示環節上,就只能選擇傳統模式下的站立口頭彙報形式。這樣,不僅檢測教學效果的範圍縮小,耗時長,還造成了學生積極性下降的後果。然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教師對新生多媒體裝置的畏懼和缺失,而造成的嚴重後果。

在教學過程上,一些環節雖然設計比較靈活,也體現出了探究性學習和小組合作性學習。然而,學生主體性表現不強,整堂課越到後面,教師主體性越突出。這個問題的產生,反思再三,只能怪自己對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缺少了解,過於沉溺在農村粗糙的、傳統的、落後的的教學手段和教育思想上。當然,這也體現出了自己在教學上的懶惰情緒和教師職業缺乏崇敬心理。這都是危害巨大的,它會使得自己愈發的落後下去,直到被新社會所擯棄。

綜合來看,這次教學活動的意義是巨大的。希望,自己能時刻警醒自己,時刻鞭策自己,時刻督促自己,向著一個目標,謹言厲行,持之以恆,以求達到自己的教育理想,展示出自己的教育情懷!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2

反思與評析

今天聽了XXX老師的《圖形的旋轉》一課,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 《圖形的旋轉》是課改後教材新增加的一個內容。 從課程標準的要求上來看,國小階段只是初步認識圖形的變換,具體目標可概括為:積累感性認識,形成初步表象,其外顯的表現就是“能識別”,“會畫圖”,離定性地認識、定量地研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學習的主要方式是結合例項,通過觀察與動手操作,如畫圖等活動來進行。而且還規定了畫圖的行為條件“在方格紙上”。這是教學的需要(提供參照系),自然也是降低學習難度的需要。這部分知識更進一步的目標就是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這節課從教學的設計及教學的實踐上來看,教師能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合理使用教材的素材,從學生年齡特徵與認知特點出發組織教學。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為學生提供感興趣的學習素材,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發展了學生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覺,讓學生感受、欣賞圖形的美,感受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體驗到學習“空間與圖形”的樂趣,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激發了創造的潛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不但能有始有終,而且能恰到好處。新課伊始時把複雜的、靜態的圖案還原,通過動態的演示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目光,讓學生親身感受到了“旋轉”帶來的美,從而產生出探索的慾望;新課中,又是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演示幫助學生明晰了旋轉的三要素;拓展延伸環節,更是通過演示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體會到圖形旋轉前後形狀和大小不變,只是位置發生了改變。可以說,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既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置身於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而不知疲倦;又通過教師的預設,讓學生的每一個設想成為現實,促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地發展。

2. 教師適當進行了知識的拓展,如旋轉的中心點不同,形成的圖案不相同;旋轉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相同。

3.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我們看到,這節課的“新知”環節,教師並沒有一次性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因為對學生來說,探索全過程要面臨的難點過多,沒有扶持會感到不知如何去做,缺少探索的著力點;但又不能走回老路——“一步一步”地小步子“教”,這是不利於學生思維發展的。於是薛老師從學生的認知起點去考慮,以“既要給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又能讓學生在探索中有所發現”為出發點,設計了三次不同的操作。這樣的設計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把學生真正置於“教學”的核心。課上學生探索過程的流暢與和諧,是對這一設計理念的最好迴應。

4.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適時扮演學生的“同事、參謀、建議者、欣賞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始終關注學生,本著“引”而不“教”的原則參與學生的活動,“發現”由學生說出,尊重了學生的主體願望;並通過教師鼓勵的眼神與話語,讓學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下一個活動中。

5.欣賞與設計圖案。這一環節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與認知特點。國小生正處在好奇心濃厚的階段,通過圖形的變換,可以引出無數美妙的圖案,可以使數學更生動地與現實世界聯絡起來。從而誘發學生主動探索其中的奧祕,激勵他們用圖形變換的觀點去審視周圍的事物 。

當然,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完美。儘管這節課有許多的優點,但我覺得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讓學生觀察圖形旋轉前後發生的變化,使學生認識到圖形大小、形狀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生了改變。這一環節的教學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以簡單的原始圖形的一條邊為標準,讓學生感受到圖形的位置變化(順時針旋轉90度),可以為下節課的在方格紙上作圖奠定一定的基礎。

2.開課時的課件視訊在教師沒有定格四個畫面之前,很少有學生注意到它用了什麼數學知識。從兒童的生活世界來看,他們已經接觸到了大量的物體,圖形的平移、旋轉的變換現象。例如,電梯、地鐵列車在平行移動,時針、電風扇葉片在旋轉。這些現象為兒童學習圖形的變換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現實背景。如果採用生活中學生更加熟悉的物體變換現象,可能更有助於學生對平移、旋轉變換的感性認識。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3

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75人,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積極動腦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空間想象能力較強,也有一部分學生各個方面需進一步提高。教材分析 《圖形的變換》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56頁。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複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後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特徵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教學難點

1、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繞固定點順時針旋轉90°並說出旋轉過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每桌一個學具袋(基本圖形、彩筆)。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引入:

這是一隻小朋友很喜歡玩的風車。

請兩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請注意觀察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誰來說說,在風車的運動中,你看出了什麼?

(解決旋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

出示鐘面

在數學裡,我把向這個方向旋轉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手勢,比劃。

小結:在剛才的運動方式中,我們可以說,風車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 或者風車繞中心點逆時針方向旋轉。

會說了嗎?

二、 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有的是簡單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得到的。

你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嗎?(想知道嗎?)

那我們今天就進一步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那麼我們選一副簡單的圖案,由易到難研究它是通過怎樣的簡單圖形,怎樣旋轉而成的,請仔觀察。

課件展示

為了便於研究,老師還專門做了一個這樣模型把它貼上在黑板上。

討論:

組內相互說一說,剛才,你看到了什麼?

(形狀、大小都不變)

師:從圖形A到圖形B是如何變換的?

是如何旋轉的。(繞點O順時針方向。。。。。。)

旋轉了多少度?

你是怎樣判斷它旋轉了90°的呢?

(有什麼方法,想一想,互相說一說)

結合圖例,圖中畫出對應邊,標出旋轉角。測量。

這個度數叫做旋轉度數

小結出,圖B可以看作圖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90°

誰能完整地再說一遍。

強調三要素。

師:從圖形B到圖形C是如何變換的?

圖形A到圖形C呢?

同學們,我們可以說圖形A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180°得到圖形C;還有其他的說法嗎?(配合手勢)

逆時針方向

看到這副圖,你還能像這樣說些什麼嗎?

師小結,只有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度數三者都確定了,旋轉以後的位置才能確定。

三、鞏固練習:

1.轉一轉。(動手操作)

說一說這些三角形是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

2. 自主完成p55“說一說”第1、2題

四、欣賞,昇華。

感受旋轉的美,數學的美。 由什麼簡單圖形旋轉而成的?

作業佈置:

P56“試一試”第1、2、3題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一開始為了讓學生認識關於“順時針”和“逆時針”這兩個概念,我藉助了時鐘,這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對於中面上的指標旋轉的方式學生也是有生活經驗的,因此關於這兩個概念的教學比較順利。

在教學三角尺旋轉90度時,我先讓學生在空白的格子圖上畫,許多學生知道要從“順時針”和“逆時針”兩個方面考慮,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就無從下手,於是,我就出示一塊三角尺,讓學生在掛圖上演示,通過動手操作感受旋轉的過程,然後觀察每一條邊是怎樣運動的,從而總結出:旋轉一個圖形,可以先考慮圖形中一些邊旋轉以後的位置,然後再連成線。話雖簡單,但是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限,類似於這樣的習題錯誤很多,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題時,大部分同學能畫出拼成後的長方形,但是隻想到了一種,殊不知將另一個圖形拼過來也行,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讓學生剪了這三個圖形,然後去動手去拼去感受。我想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一定要建立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之上,然後再逐步過渡到想象。

1、一段題外話:先入為主

家裡有個放玩具的箱子。小老鼠總會說:把箱子拿下來,我要玩。慢慢地,他就會說:我有一箱子玩具呢。一箱子,好多呀!

小老鼠和老鼠洞在田野裡玩。春天的田野真好呀!可是,天空中總有些小蟲子在飛舞著。小老鼠就大叫著:“老鼠洞,一箱子蚊子呀!”

先入為主的一箱子呀,不管大花貓怎麼糾正是一大群蚊子,小老鼠還是堅持著一箱子。

2、說說今天的旋轉。

昨天晚上作了預習,題目很簡單。找找生活中一些旋轉的例子,再讀讀書的文字。

今天我第一個問題就是:通過昨天的預習,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馬上就說;知道了什麼是順時針旋轉,什麼是逆時針旋轉?然後我就引出了了這兩個概念,並讓學生看著教室後面的時鐘來明確順時針旋轉與逆時針旋轉的方向,並讓學生試著用圖形來表示。這一部分的內容解決得很輕鬆。也留下了遺憾,讓學生觀察時鐘的時候應該再用語言明確一點:是從12到1、2這樣轉過去。逆時針是從21、11、10倒著轉。

這樣可能一些困難學生對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分辨得更加清楚一些。

二是旋轉的作圖。

預料到有問題,但沒有預料到問題會這麼嚴重。探究題是畫直角三角形的旋轉圖,正旋轉和逆旋轉都行。我先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直角三角形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的圖形。就這麼畫只有少數幾個學生能畫出來,儘管前面我讓他們用直尺操作過,但真正在方格紙上旋轉學生就不會了。

這兒讓會的學生介紹了經驗,又作了示範。接下來是想想做做的第2題,倒是還可以,小旗圖大部分學生都弄對了。我想就可以了。一到補充習題上旋轉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梯形,又開始發昏了。

好吧,對事物的認識總是有一個反覆的過程的,有了昨天自己給自己打的底,今天也不動氣了。錯就錯吧,沒有錯誤哪兒來失敗。今天堅持了一個原則,我給時間,你去試,你去想,你去畫,畫對了就行了。果然,經過書上的直角三角形圖,經過了小旗圖,長方形和梯形圖,學生在錯誤中累積了經驗,也稍稍地摸索到了畫一些旋轉圖的方法,今天的一課一練上畫圖的錯誤出現得比較少。

圖形的旋轉一課教與學要相對難一些,課前佈置學生製作一個有時針、分針的鐘面,觀察家裡的時鐘的分針、時針的運動方向。課始學生交流、操作了鐘面上時針、分針的運動方向,大多數學生能知道時針、分針的`運動方式是繞著鐘面的中心點在旋轉,還知道旋轉的度數。在此教學了順時針方向與逆時針方向的概念,便讓學生運用手勢表演了順時針、逆時針運動。學生經過實際觀察、操作、表演對兩種運動方向掌握得很好。這對後面的實際操作做了鋪墊。學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沒有學生出現錯誤。在把三角尺繞點A旋轉90度時,學生因為是用實際的三角尺實際操作的也沒有問題,再提問:為什麼你認為這樣是把三角尺繞A點旋轉了90度?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差異就體現出來了。會操作但不會表述操作發放及理由。在實物投影上根據學生的表述特別強調了抓住過點A的兩條邊旋轉後分別與原來的邊互相垂直。但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原三角形與旋轉後的圖形時學生出現錯誤了。會用語言的描述操作過程方法卻又不會實際操作。這種兩分離的現象影響了學生數學的學習質量。事實亦是如此,在後面的練習、作業中出現錯誤的學生在個別輔導時我一一提問,先旋轉哪條邊?再旋轉哪條邊?怎麼知道是旋轉了90度?他們反而能慢慢的做對。細想緣由,學生在例題探究、師生分析交流時並未真正理解分別旋轉經過所繞點的幾條邊的實際意義,沒懂旋轉度數是怎麼來確定的。還有就是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們班有一學生平時總在幾個邊緣徘徊,但圖形的旋轉他基本不會出錯。的卻學生學習數學也要講一點自身學習數學的能力的。而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教給學生數學知識,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也要注重研究怎樣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15

一、教學背景

教學反思的內容是魯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91—92頁“圖形的旋轉”一課。“圖形的旋轉”是繼軸對稱、平移之後的又一種圖形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圖形的旋轉”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本節課,正是讓學生經歷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複雜圖案的過程。同時“圖形的旋轉”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知識,隱含著重要的變換思想,為進一步學習圖形的變換做準備。

四年級學生普遍具有求知慾高、模仿能力強,思維多依賴於具體直觀形象的特點;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學了軸對稱、平移這兩種圖形基本變換,對旋轉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具有一定的變換思想。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參與者,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學習。

二、教學流程:

1、圖形魔術,揭示課題

師:圖形王國正在表演魔術,想看嗎?請同學們邊看魔術邊想:參與表演的有哪些基本圖形?你能用數學名詞來描述它們的表演嗎?

【播放課件:依次出示四個個基本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得到新圖案】

生1:參與表演的基本圖形有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生2:可以用平移和旋轉來描述它們的表演。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這些漂亮的圖案都是由一個簡單的基本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運動得來的。我們已研究過平移現象,這節課一起來探究“圖形的旋轉”。【揭示課題並板書】

師:生活中就有許多旋轉的例子,誰來說說?

學生彙報交流。

師:我也給同學們蒐集了一些旋轉的圖片,一起看看吧!【課件播放】

師:這些物體的運動,有哪些共同特徵?

生:物體繞某一點轉動。

【設計意圖:在欣賞過程中,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說生活中的例子,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效果: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更好的進行探索性學習。】

2、旋轉指標,引出度數

師:我們一起從最常見的指標一起來探究旋轉運動吧!

師:(課件演示)分針從12轉到3,怎麼旋轉的?

生:順時針。

師:旋轉了多少度?

生:90度。

師:兩句話合起來說。

生:分針順時針旋轉了90度。

(師撥分針順時針、逆時針各旋轉4次,鞏固旋轉方向,引出度數)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指標是圍繞一箇中心點進行旋轉,和指標旋轉方向相同是順時針旋轉,和指標旋轉方向相反是逆時針旋轉。在探索中,通過演示分針從12指向3的旋轉過程,讓學生初步建立旋轉的要素。

教學效果:這個環節的設計把複雜的圖形的旋轉轉變為學生熟悉的線的旋轉,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經歷描述物體旋轉的全過程。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了順時針和逆時針的不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旋轉小棒,引出旋轉點。

(1)轉小棒引出旋轉點。

師(出示方格紙上的小棒):誰能將這根小棒順時針旋轉90度?

生1:繞A點旋轉,並畫出旋轉後的位置。

生2:繞B點旋轉,並畫出旋轉後的位置。

師:同樣是順時針旋轉了90度,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結果呢?

生:因為一個是A點不動,一個是B點不動,所以結果就不同。

師:哪一點不動就是繞哪一點旋轉,繞不同的點旋轉,結果就不一樣。看來小小的'旋轉點不可輕視。

(2)旋轉小棒,加深理解。

師:拿出1號方格紙和小棒。將小棒放線上段1上,繞A點順時針旋轉90度。

(學生旋轉小棒,訂正)

師:再將小棒放線上段2上。這一次誰想當小指揮官給大家下命令?

生:將小棒繞B點逆時針旋轉90度。

(學生旋轉小棒,訂正)

4、小結旋轉定義與要素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指標旋轉和操作小棒旋轉,你對於旋轉有怎樣的認識?

學生彙報交流(略)。

教師介紹說明:在平面內,把一個圖形繞一點按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的運動叫做旋轉。旋轉時繞的點叫做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度叫做旋轉角度。(生齊讀。)

師:要把一個圖形完成旋轉運動,必須具備哪些要素呢?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

彙報交流,明確:必須具備---旋轉方向、旋轉角、旋轉中心這幾個要素。

師:同學們學得很認真,總結得很全面。請大家看大螢幕上【課件出示】這個三角形的旋轉,誰能從各要素上完整敘述它的運動?

生: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了90°。

師:你怎麼知道旋轉了90°呢?整個圖形都旋轉了90°,怎樣能最快確定?

通過學生的彙報交流,強調:以一條邊為標準旋轉,(板書補充到要素裡)以與方格紙水平或垂直的那條邊為標準。

師:旋轉後的圖形與原圖比較有什麼異同?

生:位置變了,圖形的形狀和大小不變。(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節學生充分操作學具,發揮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體課件和學具有機結合,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感受圖形旋轉的三要素:旋轉點,旋轉方向(順時針、逆時針),旋轉度數。引導學生完整地說出基本圖形旋轉形成複雜圖案的過程。:

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及操作學具,擴充套件學生思維,加深理解新知,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大膽想象、主動探索、合作交流。】

5、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用學具擺圖案。

師:小棒大家旋轉得很好。你能不能用準備的半圓形學具用旋轉的方法擺個風車麼?(示圖)

生:(信心十足)能!

(學生試著自己擺,教師指定一名學生展示)

師:你能用準備的直角三角形將圖形繞O點順次旋轉,擺成一個風車嗎?

(學生試著自己擺,教師指定一名學生展示)

【設計意圖:在學生學會描述旋轉過程後,再次出示上課伊始學生感興趣的風車,通過學生準備好的半圓形學具,在方格紙上操作,體會風車到底是怎樣得來的?使一個情境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

教學效果:製作風車圖案,是學生比較熟悉和喜歡,因此,此環節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出現了課堂的二次高潮。】

(2)不用學具旋轉三角形。

師:剛才我們一直是在動手擺,要是脫離實物學具,你想用尺子畫出旋轉90度的圖形嗎?

生:想!

師:(課件出示)要把這個三角形順時針旋轉90°,應確定什麼?

生:確定以哪條邊為標準,應以與方格紙水平的那條邊為標準。

師:(演示畫),然後呢?

引導學生明確再找對應點,師完成畫圖。

6、實踐體驗,拓展應用。

學生按要求畫圖。

(1)把方格紙中的三角形順時針旋轉90°。課本93頁第4題圖1。

學生試著自己畫,教師指定一名學生展示。

(2)請用旋轉的方法將格中的三角形,設計成一個風車。第4題圖2。

學生試著自己畫,教師指定一名學生展示。

(3)欣賞與設計:課本第94頁第6題。

要求用旋轉的方法為學校設計一個獨具創意的標誌。

【設計意圖:通過例項觀察,感悟數學的美,瞭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深刻理解旋轉的三要素(點、方向、角度);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度。注意引導學生探索以及動手操作。這一環節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設計效果:通過例項觀察,瞭解由簡單圖形經過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學生能夠準確的掌握一個圖形旋轉的全過程,鞏固了所學新知。】

7、結課。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些什麼收穫和體會呢?

生:……

師:把一個基本圖形旋轉,可以增添圖形的魅力,使圖形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同學們不僅會欣賞美,更會創造美,老師相信:有了大家的創造,世界會變得更加美麗!無論是旋轉、平移還是軸對稱,它們都象是一支神奇的畫筆,只要我們善於運用這支畫筆,就能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加多姿多彩!

三、回顧反思、效果評析:

1、成功點滴。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內容設計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玩中學、樂中悟”“層次分明、循序漸進”是本節課最突出的特點。

圖形的旋轉變化是課標中新增加的內容,對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具有重要意義。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而言,接受起來又絕非易事。開課伊始,通過看魔術表演,讓學生從動態演示中體味圖形旋轉的過程,直觀形成了知識的表象,為新課教學做了良好鋪墊。教學中,努力做到對學情把握充分,將旋轉的三要素分散開來各個擊破。旋轉的順序:實物鐘錶指標的旋轉——旋轉小棒——藉助學具旋轉圖形——不用學具旋轉圖形——自己設計風車圖案,將教學的重、難點置於師生的平等對話中,在教學環節的自然推進中逐步得以突破。

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與點撥,注重引領學生認知和體會數學內在的美感。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己的發現與感悟,學生知識的建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如:新知的生成過程,讓學生先用學具操作,然後交流彙報,再通過電腦的動態演示,二者結合使學生獲得圖形旋轉的三要素,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利用課堂上學生生成的資源。而且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充分感受旋轉點的重要。探究旋轉點、旋轉方向、旋轉度數這三要素的作用。

2、感悟不足。

學生在探索後的敘述中,語言不夠完整,教師應及時給與指導,並投入精力讓學生語言敘述儘量完整。其實,課堂上必要的時候,教師的引導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