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15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15篇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自主探究學會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估算。由於教材內容呈現得比較簡單,怎樣才能紮實地讓學生學會,並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數學思想,著實讓我費了不少思想。為了順利突破本節課重點難點,我進行了精心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把估算也融入到口算的主題圖中進行教學。教材安排的例題講完整十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接著是與之相對應的估算。而且估算和口算的主題圖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絡。這在教學上就轉變得比較生硬,不利於學習的順暢性。於是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用主題圖中的氣球把整堂課的口算和估算串起來,讓學生在一個大的情景中學習,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參與意識。

2、講清80÷20的算理。我想班裡中下水平的學生在80÷20等於4還是40時,肯定會出錯,因此算理的講解應該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利用教具邊演示邊講解,清晰、直觀的讓學生理解了為什麼計算80÷20可以計算8÷2.

課堂上我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演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另外,無論是用想乘法算除法還是把除數轉化為一位數的除法,對學生的後面學習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別對學生說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口算,學生學得輕鬆,又通過傾聽和交流得到了發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3、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恰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充分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動性,從而保證了學習效果。

我感到整節課教學思路一般,練習設計具有層次性,在每個環節的處理上有欠到位,時間把握不是很恰當,最後能紮實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2

本課是在學生聯絡生活、收集資料、討論讀法、鞏固與應用下完成的。引導學生不是為了讀數而讀數,而是通過會讀較大的數來了解大數在生活中的意義與作用。

本節課完成較好的部分有以下幾部分:

1、創設了讓學生收集大數這樣一個活動。主要讓學生知道了大數在生活中的意義。

2、在讀數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並關注合作的過程。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讀數,在獨立思考的`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對於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困難及時進行反饋。

3、在鞏固與應用過程中,學生都能認真地練習,但出現的問題不少。如:在讀書時,讀萬級的數漏寫“萬”字。不足之處在於,我有時會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同時沒有很好地把課堂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解決掉。

《人口普查》一課旨在學習億以內數的讀寫法。大數的教學主要存在的困難是。

1、四年級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大數的機會不多,生活經驗極少,基本上都是首次接觸大數的讀寫,需要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2、大數的數位多,數字冗長,對學生的瞬間記憶、細心程度、書寫習慣是一個大挑戰。

3、大數的學習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能不大,不以利於組織教學。

但大數的讀寫是學生後續學習的基礎,課堂教學可採用多種形式的探討和練習逐步引領學生掌握大數的讀寫法。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3

一.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課程標準(20xx版)》指出:過去教育界說得比較多的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來增加了提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是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考慮的。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別人提出的問題固然重要,但是能夠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的問題更加重要。因為創新往往始於問題。

1、 引導學生從情境圖中發現資訊、篩選有用資訊

生1:這是在觀看環城自行車賽

生2:比賽總共進行了5天,26日第1賽段,行程39.5千米,

生3:總里程是483.4千米

生4:已經進行了2天比賽

2、 引導學生從資訊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生1:第一賽段和第二賽段運動員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第二賽段比第一賽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兩個問題都是淺層的一步小數加減問題)

生3:今天第2賽段結束,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課本中呈現的問題,兩步小數加減問題)

生4:第3賽段結束,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在課本提問的基礎上,進行變式提問)

方法一:165+80.7+99.4 (直接求出餘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第二、三種方法是滲透轉換思想,採取間接求:用總路程減去前兩天行的'路程,這種思想方法的培養,對今後解決求多邊形陰影部分面積很有幫助)

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前滲透減法的性質

方法二:483.4 -(39.5+98.8)

方法三:483.4 -39.5-98.8

483.4 -(39.5+98.8)=483.4 -39.5-98.8 模型:a-(b+c)=a-b-c

對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這符合減法的性質,適時對知識進行正遷移,讓學生髮現整數的運算定律也可以擴充套件到小數計算中。

三.存在的問題

過於關注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導致後面學生練習時間相對少了。所以在後面需安排一課時進行練習。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4

本節教學內容是運用分數乘法的意義及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的應用。它是分數乘法解決問題中最基本的一種。不僅分數除法一步解決問題以它為基礎,很多複合的分數解決問題都是在它的基礎上擴充套件的。因此,使學生掌握這種解決問題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找準關鍵句,理清數量關係: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出題目裡的數量關係,找數量關係要從關鍵句入手,因此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通過細讀題目找出題中的關鍵句,抓住關鍵句,找到兩個相比較的量,弄清哪個量是單位“1”,要求的量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後,再根據分數的意義解答。在教學中,我強調以下幾點:

1.讓學生用畫圖的方式強化理解一個分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

2.強化分率與數量的一一對應關係,並根據關鍵句說出數量關係。

二、強化等量關係,掌握解題方法

對於“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決問題的'數量關係,理解起來並不是太難,關鍵是它是解決比較複雜的分數解決問題的基礎。因此,強化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方法成為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也是難點。通練習題與例題,利用學生解決稍複雜的解決問題,並從中理解新舊解決問題的不同結構。

三、不足之處

不敢放手,課堂語言較囉嗦,師講得多,生講得少。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5

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文具店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對買4塊橡皮多少元展開討論,列出算式。再讓學生探索0.24等於多少,學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材呈現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義,分別運用了連加、元角分的轉化和藉助直觀模型得出了結果,然後引導學生對這三種方法展開討論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首先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拉近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體會到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學生對到商店購物並不陌生,所以創設一個新開張的文具店的情境讓學生模擬購物,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根據生活經驗提出有關數學問題。另外,注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創設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構建生生互動的開放式教學空間,教學中要密切關注課堂中生成 和開發 ,不拘泥於教材中的例題與形式,放開讓學生大膽的探索和表達,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說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然後用以前學習的知識解決小數乘整數這個問題。最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0.24的結果,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本節課中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們不僅運用了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且運用了類推遷移的思想列出了小數乘法豎式,用轉化的方法把小數化成整數進行計算。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6

學利用量角器畫角時,本節課學生學的還比較輕鬆。比較成功的是新知的探究:

教材畫角的例題呈現了畫65°的角,下面是畫角的步驟,看了教材以後,我想畫角是否讓學生自學教材,然後讓他們動手畫角。但是,就在上課的一剎那,我改變了預設的方案,我讓學生先獨立嘗試畫角,因為學生有一定量角的基礎,可能他們會自己摸索出畫角的方法,如果不會,再採取方案一,自學教材,基於對學生的信任,於是問:“你們會畫60°的角嗎?先想一想,自己準備怎麼畫,再動手。”(沒有選擇教材的65°,而選擇了60°,我想學生可能會現不同的畫法,比如用三角尺畫。)聽說能畫角,學生比較興奮,想了一會兒,個個摩拳擦掌,興致勃勃地動手畫了起來,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彙報時學生出現了:王寧:“我是用三角尺的60°角畫的。”把他的作品反饋在實物投影上,確實是60°,但是角的頂點這兒畫的不太理想。陸雨婷:“我是用量角器畫的,先在本子上畫一條射線,再用量角器的中心點對著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著射線,再在量角器的60°的地方畫一個點,最後從射線的端點出發,通過這個點再畫一條射線。”陸雨婷的說法多好啊!我在心裡佩服學生的能力。“你們喜歡那種畫法呢?”學生說的`不一。“既然這樣,你們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畫一個70°的角吧!”學生動手畫了起來,彙報的時候,學生都選擇了用量角器畫角,我問:“你們為什麼不選擇用三角尺畫呢?”學生都說用量角器畫比較方便。學生同桌交流自己畫70°角的方法後,再讓他們看書,我說:“其實你們的畫法和書上的介紹的方法是一樣的,你們真了不起!”學生開心地喊出了“耶!”看到學生的高興勁,我知道他們此時已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那麼我呢?當然也感到無比的幸福。學生看書以後,一個學生舉手了,“老師,我還有補充,畫好以後還應該檢驗,用量角器測量一下自己畫的角是否正確。多好的的孩子啊!我從心裡感嘆著。

另外:當出現要求畫的角,如:75度、155度……有5度的角時,會出現問題。主要出現在,學生利用內圈刻度畫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內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點,於是找不到記這個點的位置。於是教會學生要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因為內圈70度對應外圈110度的位置,內圈80度對應外圈100度的位置,內圈75度就對應外圈105度的位置。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7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組資料的總體情況,代表一組資料的平均水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很廣泛的。

例如,跟學生息息相關的'一項就是平均分問題。而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到數與計算,統計初步知識,應用問題等較為豐富的數學內容,已經具備了初步分析推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與能力。因而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應緊密聯絡生活實際,注重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主動參與中學會數學思考,在獲取基本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及解決數學問題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給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四(1)班有30人,數學月測試總分是2496,四(4)班有35人,數學月測試總分2687。問通過以上資訊哪個班成績好?為什麼?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情境,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經歷、感悟到了求平均數的重要性,在交流、合作中認識到了平均數的本質意義,這一點我深感欣慰,孩子們在自學的應用數學解決問題。比起以前單純地教給孩子們解題方法,更讓孩子們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

其次,這節課與以往教學平均數的呈現方式不同。在這節課上我注重了讓孩子們在數學活動中學習,首先讓孩子們產生對平均數的強烈需求,在經歷了平均數產生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數的本質意義,學會了求平均數的方法,然後再去解決問題。 再次,關注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改提出:數學要體現生活性學有用的數學。本節課我在設計練習時設計了小河游泳: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10釐米,小明身高150釐米,他下河游泳會不會有危險?使孩子們在討論中加深了對平均水深的理解,從中體會到了應用數學知識要靈活。 本節課的遺憾:課堂上未能對每個學生舉出的平均數例項進行探索、拓展應用,課結束時學生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時只是泛談體會和收穫。 學有價值的數學,培養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更深入地投入。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8

本次期會考試,應考48人,實考48人,均分是60.47,及格率是60.42%,各分數段都有,40-49的6人,50-59的7人,60-69的11人,70-79的9人,80-89的7人,90分以上的只有2人。總體來說,成績不太理想。通過閱卷,我覺得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審題不清,對題目的意思沒有弄清楚。表現尤為突出的是第23題操作題。

第⑴小題大部分學生繞到D點,然後到AD的邊上,對“最近”其實就是走“垂線段”的路沒有理解。此題只有2人做對。第⑵小題學生畫出來的平行線沒有經過B點,有的雖然經過B點,但並不平行。評卷的時候,教師簡單的提示了一下,學生才恍然大悟。這兩道小題全部做對的只有2人。

另外還有第28題,沒有弄清楚問題是“平均每月”,有31人是用總和除以4,如果學生再細心一下,想想一年12個月,5分的題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二是學生粗心的毛病太嚴重,沒有養成驗算(檢驗)的.好習慣。

如47-29有13、58、16等。90÷15有40……10、41……1、26、60、58、8……5等。540÷3有15、18、19、170、193等。可以說像這樣的問題很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把粗心表現得簡直是淋漓盡致。

三是對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夠牢固。

如第9題,三個空全部填正確的只有4人。學生雖然知道平行和垂直,但放在具體的數字或漢字中,就不能舉一反三了。

再如第11題。要根據運算順序填括號,學生加的括號真是讓人無法想象,有加在兩個數字中間的,有的學生加的括號根據看不清是先算哪一個,再算哪一個。如果學生稍加檢驗一下,回過頭自己再加了括號的算式算一下,我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四是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

如第27題,學生對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對應關係把握不清,同樣一段路,就應利用同一段路的路程除以時間。另外,部分學生對“同樣的速度”這一概念模糊不清,導致錯誤較多。

再如第29題的探索規律,學生雖然能數出擺1-7個正方形所用的小棒數目,但不能準確找出數字之間的規律,也不能用算式正確的表達出來。

通過上面的分析,也充分的說明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沒有抓好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對知識的應用和技能的掌握訓練不夠。根據這些情況和平時的課堂教學,我想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以期改正學生粗心、不檢驗的不良習慣。

1、強化口算意識,逐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平時教師對口算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今後要在每節課上滲透一些口算練習,並逐步提高口算的難度,為筆算和豎式計算打下良好的計算基礎。

2、重視檢驗(驗算)習慣的培訓,逐步減少粗心的出現機率。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和練習中強化學生的驗算意識,要求每道題都必須進行驗算或檢驗。

3、重視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要求學生多讀題、多觀察、多動腦,抓住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讓學生多說,不要怕浪費時間。

4、注重題型的多樣化練習。本次考試中也發現學生對題型的變換不太適應,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和課程標準,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通過多樣化、開放性題型,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不要太拘泥於教材。

二、努力提高自己業務水平,重視教學能力的提升。

1、多與其他教師探討教學方面的問題,經常參與聽課和評課活動,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儘管學校雜事比較多,但也應抽出時間多與同學科教師進行交流。

2、發現問題要及時記錄,分析問題的來源,多做反思,及時改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足,要做到讓學生“多說、多做”。同時要注意改正自身一些不好的教學行為,如語速過快、表達不明等問題,讓學生聽得明白,說得清楚,做得準確。

3、多利用網路的便利條件,進行教學設計的優化選擇,切合本班學生實際,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合理搭配,教給學生一些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逐步利用自學完成認知系統的補充和重建,為終身學習打下最基本的保障。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9

《角的度量》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度量各種角的度數。

曾看見過學生拿著量角器手無足措的樣子,用量角器的直邊和圓弧夾的角比在角上,原來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角,並讓學生在紙量角器上畫出各種不同大小的角,這樣在動手過程中認識了量角器的中心點、0度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度的角,還掌握了度數的寫法。接著我讓學生觀察畫在紙量角器上的各種角,找找它們的共同點:角的頂點都在量角器的中心點、都有一條邊在0度刻度線上,從而讓學生明白量角的本質就是讓量角器上的角與要量的角重合,也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疊在要量的`角上。怎樣重疊呢?我安排學生討論,並且動手操作。通過討論與操作,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線表示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大小。這樣量角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教師的教怎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這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會量角,還理解了量角的本質。也正因為理解了量角的本質,學生變得“自能”“自得”了,真正實現了在技能教學中還學生一個獨立思考與創新的空間。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10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接觸到的活生生的知識,學生在原有的生活中就時時能看到,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理解數學的真實。課中我適當地放手,讓學生多去探索,討論,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學生去總結出線的'特點出來。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去為一些線編字母,然後讀出來,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教學中利用生動的課件,具體的生活例項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歸納出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徵,並且利用表格的方式,很直觀地把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點比較出來,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我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根據圖試著畫一畫,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了“學生體驗知識與形成技能的過程”。

但美中不足的是臨時運用了一些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如用平板展示學生的作業。因操作不熟練沖淡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干擾了學生學生的思路。所以說應用不熟的教學手段要謹慎拿到課堂上來用。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11

時間飛逝, 本學期是緊張忙碌而又收穫多多。在不斷的探索、學習中,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高效課堂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學創新,實現高效。

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同時積累教學經驗,找出不足,有利於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教學中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因此努力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使學生走進自己的課堂,使之樂思、善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為此,作為數學教師要以創新求發展, 進

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二、評價創新,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從點滴入手,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詢資料,充分利用共享資源,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學有所得。

一分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做好本職工作。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12

教學片段:

1、師出示資料:這些數你會讀嗎?(在萬以內資料中選擇:一般數、中間有0的數,末尾有0的數、中間、末尾都有0的數)

5347 5067 5006 5070 5500

學生自由讀----讀給同桌聽一聽

2.師:哪位同學來讀給大家聽。

(小結萬以內的數的讀法。)

3.師:關於萬以內的數,你還知道什麼知識?

生1:我知道這裡有很多數位。有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生2:我還知道這些數位的計數單位是一(個)、十、百、千。

生3:我還知道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如: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

師:還能想到什麼?

生4:我看到5030,就想到了它是由5個千和3個十組成的'。

4、師:同學們真棒,看著這些數,想到了那麼多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今天啊,我們要帶著這些知識去認識一下這些數。(螢幕上隨即展示我國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及北京人口等有關資料。)

5、師:看到這些數,你後什麼想法?

生1:這些數很大。

生2:這些數又很多數位。

……

6、師:對這些數,你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是怎麼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課後反思:

經過第一學段數的認識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大量的關於數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尤其對萬以內數的組成和計數單位等有了較深的瞭解,這就為將數的知識擴充到萬級、乙級做好了鋪墊。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啟用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等知識和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為學生提供了萬以內的各種形式的數,力圖用“讀一讀”、和“關於萬以內的數,你還知道什麼知識?”這兩個步驟,喚醒學生對萬以內數的已有認知和學習經驗,為下一步“遷移”工作做好鋪墊。在教學的第二階段,又用一個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對“遷移”這一方法進行了及時點撥,使學生在學會新知的的同時,學習方法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13

在本期中我擔任了四年級(1)、(2)班的數學教學,一學期的教學有得也有失。

一、加強小數加減、整數中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分數加減法的筆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容易算對,但在口算中容易加錯數位,分數加減法注意最後結果寫成最簡分數,為了避免在這些題目中失分,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 二、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書中例題的型別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應變,讓學生心中有數,做到有的放矢。 三、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絡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四、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一、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二、我發現我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想聽就聽,不聽就幹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

針對這些問題,擬定了以下改進的措施:

1、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2、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14

當代兒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成果是:兒童是通過活動來學習的。俄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智慧在他手尖上。”對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國小生來說,數學是枯燥的、嚴肅的。教師如果把數學知識轉化成有形有色的學具操作時,他們會倍感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驅力,變“苦學”為“樂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那麼,如何在國小數學實踐活動中使學生的雙手閃爍出創造性思維的光芒呢?

一、為學生的思維提供廣闊的馳騁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來陶冶學生的情感,啟用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身心愉悅地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例如教學“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我曾是這樣教學的: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罐頭盒,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操作,把它側面上的商標紙展開,看看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的。結果學生的展開圖各種各樣,有的是把商標紙沿著圓柱的'一條高剪開的,展開後得到一個長方形。有的是沿著圓柱側面的一條斜線剪開的,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是沿著側面上的一條弧線剪開的,得到的是一個不規則圖形,有的是沿著圓柱的側面在地上滾動一週,就發現壓過的痕跡是一個長方形,說明圓柱的側面展開是長方形。教師對同學們的勞動成果一一地進行表揚(全體學生沉浸在喜悅之中),並把學生的展開圖一幅幅地用多媒體演示出來,並且引導學生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得到啟發,把其中的展開圖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通過再剪拼成一個長方形。象這樣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了圓柱的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鼓勵了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想象和創新意識,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廣闊的馳騁空間。同時,學生的智力潛能得到了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養,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發展。

二、鼓勵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創新意識。

兒童的動作思維佔優勢,他們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地想像、猜測、推理、驗證,使他們充分展現自己的創新意識。例如,在學習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我曾嘗試讓學生親自去操作。以三角形面積公式為例,學生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絡,利用轉化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推匯出三角形面積公式。有的同學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

也有的同學用一個三角形進行割補,轉換成了不同的圖形。

同學們不斷地畫著、剪著、拼著……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終於在他們的動手操作中產生了,即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以高除以2。在這個充滿探索的過程中表現了國小生的旺盛的創造思維能力。

三、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創造。

現代教學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因此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極力將數學教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化實踐活動,並且要充分相信學生,承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創造。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我是這樣教學的:讓學生用三根小棒在數位表上擺出三位數,再計算判斷這些數能否被3整除。用3根、6根小棒擺出的數呢?學生經過擺數、計算、觀察、比較,發現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與數字的位置、順序無關,而與小棒的根數有關。3根、6根小棒擺的數均能被3整除,而4根擺出的卻不行。學生們不斷地擺著、想著、算著……能被3整除數的特徵,終於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中產生了。在這樣的教學中,我沒有過多地講解,只是做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工作,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只要充分相信學生,學生肯定會發揮出自己聰明的才智。

總之,運用學具操作,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代替國小生的操作,學生的思維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並隨著學生活動的深入而得到發展。學生們只有親自參加活動,在操作活動中不斷地積累感性材料,才能促進學生觀察、試驗、猜測、驗證及推理概括的能力。因此,課堂上要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和諧、寬鬆的環境下滿懷信心地參與數學教學實驗活動,使學生的雙手閃爍出創造性思維的光芒。

國小四年級數學反思15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數學,與我一齊任教四年級的老師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心裡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當然這是一次鍛鍊的機會,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

我力求使教學結構貼閤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教學的改革主要體此刻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潛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年級組長對我的教學也起了很大的幫忙,經常和我討論教學和互相聽課,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軌,一個學期即將過去,下面就這學期的數學教學反思總結一下。

1、教學方法有待提高

本學期有幸參加了數學教研活動,但不管是上公開課也好,還是平常的“常態課”,我始終有一個感覺,自己對課堂如何把握、對怎樣才能到達最好的教學效果、對如何準確嚴密的使用數學語言等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對教材、教法、教學中就應注意的問題的處理以及和學生的融合等方面。

2、課堂上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

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就應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因為我明白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3、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課堂紀律得不到保證。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

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幹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

4、務必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要先做好表率。國小生很會看樣,他很會關注老師怎樣做,我經常聽到有學生說“老師說話不算話,答應我們的事自己沒有做到”。是啊,教師可能是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出現太多,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當然也不要放鬆對學生的要求,該完成的作業,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不良學習習慣。

總之,數學教學充滿學問充滿魅力,數學課堂更是魅力無窮。教師只有做有心人,善學善鑽善創新數學課堂就會生機勃勃,課堂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