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錦集6篇

說課稿2.87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錦集6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景陽岡》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然後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最後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在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點,前兩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岡,不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而且表現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和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為寫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課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難忘。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錶現武松打虎時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文章寫人虎相遇時,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等動作,把老虎凶猛殘暴、讓人生畏的氣勢顯現無遺。而武松只是“閃、躲”“閃”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內涵有些不同。“閃”是閃避,即迅速側轉身子躲避,它表現了武松動作敏捷、武藝高強。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襲擊,“閃” 是本能反應,說明武松動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離開或隱蔽起來,使人看不見。“躲”是有意為之。閃和躲,同時說明了武松既有優秀的本能又有沉著冷靜和勇敢無畏的性格。

文中寫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寫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處,而每一處所用的動詞均不一樣。這些動詞,用得無一不是恰到好處。請看:“靠、提、拖、插、拿、掄、劈、丟”,這些動詞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強、無畏的性格特點。

當武松躲閃過了猛虎的“一撲、一掀、一剪”之後,便立即轉守為攻。在文中,這部分內容又準確地運用了幾個動詞“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場面寫得有聲有色,神采飛揚,打虎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

再看,經過一場惡鬥,打死了老虎之後,武松的精力已經耗盡,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會兒,隨後,便“一步步挨下岡來”。一個“挨”字,可以說比用任何一個表示“走”的意思的動詞更合適不過了。它精確地寫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鬥後,手腳疏軟、筋疲力盡的狀態。武松畢竟是血肉之軀,經過一場激烈的人虎相搏後,他疲勞了,睏倦了,這是很自然的現象。這樣的描寫,非但無損於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樸實、豐滿、逼真、可信。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氣概,體會其豪放、勇敢、機智的性格,並能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從而進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同時,在閱讀中積累閱讀名著的方法。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是課文重點,也是教學重點;瞭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

(1)認識“倚、著”等19個生字,會寫“岡、飢”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晌午、篩酒”等詞語

(2)指導學生遇到難理解的詞語,聯絡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把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弄清楚,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能簡要的說一說故事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等了解人物的特點,瞭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5)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聯絡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瞭解人物的'特點,瞭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3.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聯絡上下文和閱讀經驗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把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弄清楚;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動作等了解人物的特點,瞭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三、說學情:

我國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這本家喻戶曉的文學名著是課程標準推薦閱讀書目之一。學生在此之前的學習或生活當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觸,影視節目在多次滾動播放。因此,他們對其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有所瞭解,但這種瞭解不夠深刻、全面,在學生平時的閱讀中,他們大多隻關注故事情節,而忽略了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教學中帶領學生通過對重點段落章節的閱讀、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深入地瞭解它的表達方法。並通過片段教學引導學生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欣賞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選用“自讀、自悟、自得”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理解課文內容,積累閱讀方法。展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2.說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自主閱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讀中發現”,引導學生積累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學會讀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激發探索,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達到讓學生“會學”的目的。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流程:

1.交流小說,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交流激趣。

由欣賞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主題歌《好漢歌》入手,引出對《水滸傳》的探討和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了解《水滸傳》的創作背景、語言技巧和描寫人物的筆法,初步瞭解《水滸傳》的語言平實樸素、準確、洗練而生動,富於濃烈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個性;在描寫人物上,粗筆濃墨,色彩絢爛,酣暢淋漓,神情面貌如見其人。無形中拉近了欣賞與《水滸傳》的距離。

(2)匯入課題。

在拉近了學生與《水滸傳》距離的基礎上,匯入課題,並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和景陽岡的有關資訊,進一步拉近了學生和文字的距離,調動了學生閱讀文字的興趣。

2.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本課生字新詞數量多,很多詞語都遵照原文,未加改動,與現在的用法差距很大,因此學生理解詞語難度大,在教學中我嘗試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結合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猜一猜詞語的意思,在交流環節教師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理解古典名著中詞語的方法。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指讀完一篇文章後產生的心理感觸,是對課文的整體領悟,是閱讀者通過直覺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課文要點進行大體上的領會和把握。它是閱讀者著眼於全域性,通過自己的主觀認識,綜合運用學過的各種語文知識和語感,對閱讀材料進行巨集觀的理解。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讀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也就是先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有個整體感知。這樣,有助於學生能迅速進入狀況,融入文章,對文章各部分內容的把握與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準確。

在學生初讀課文時對文章的線索有個大概的瞭解,然後總攬全文,並整理線索,這樣學生對文章的情節發展過程就有了總體上的把握,這就為下一步作進一步的細緻的區域性分析作了充分準備。

4.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1)“喝酒”這一部分,主要突顯了語言方面的特點。我先讓同學們默讀這一部分內容,並標註出人物對話,特別是著重標註武松的語言。引導學生在朗讀和分角色朗讀中感受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特點。

(2)武松“上岡”這一部分,作者著重從心理描寫入手。教學中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有關內容,畫出描寫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讀一讀,深入體會,並引導學生在互相交流通過體會武松心理心理活動的變化,感受武松的倔強、固執和無畏的英雄氣概。向學生滲透側面烘托這一表現人物形象方法。

5.“打虎”這一部分,主要突顯了動作方面的特點。教學這部分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動作進行探討和交流。引導學生從“掄、劈、揪、按、踢、提、打”等詞語感受武松虎虎生風,感受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感受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從武松三次“閃”感受武松的“機智”或“機敏”。

6.“下岡”這一部分,主要突顯了動作和心理活動方面的特點。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武松的心理活動感受他的機敏;引導學生探究“挨”字,感受作者用詞的巧妙。

7.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課堂總結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感受課文內容,把握課文主旨,並在理清課文順序的基礎上繼續生如感受人物形象。

在拓展延伸環節,引導學生了解《水滸傳》中許許多多人物都有表現自己特點的綽號,並通過交流了解學生比較熟悉人物的綽號,感受人物的特點或品質,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傳神又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提出有爭議的問題:對於課文中的武松,人們有不同的評價——“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魯莽,不聽別人善意的勸告,虎口逃生只是僥倖。”引導學生在交流中發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教師在講評環節對各種看法都予以肯定,目的是向學生滲透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要辯證的、發展的看待問題,評價事物。

七、說作業設計:

閱讀《三國演義》中自己感興趣的章節,在閱讀中檢驗自己掌握的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鞏固自己學會的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八、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既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了人物特點,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景陽岡

喝酒——豪放、倔強

上岡——倔強、固執和無畏

打虎——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下岡——機敏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美麗的眼睛》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情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如童話般美麗的故事。“我”冒險下水,偏遇上了胃痙攣。在這生命危急的時刻,我看到了一雙美麗的眼睛——海豚的眼睛。海豚使勁頂著我,讓我趴在它的背上,把我送回了岸邊。當我平靜下來以後,海豚又和我在海里嬉戲了好一陣兒,才戀戀不捨地離去。全篇以那雙“美麗的眼睛”為主線,帶領我們走進海豚那美麗純潔的心靈,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愛。相信每位讀者在掩卷沉思之際,在記憶深處都會永遠記住這雙美麗的眼睛,在心靈深處呼喚這雙美麗的眼睛和那一份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並積累新詞。

2、過程與方法

會用讀、思、批、誦的學習方法正確理解課文內容,並養成自主積累的好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品讀詞句,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愛,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從小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思想。

學習課文,展開豐富大膽的想象,激發聯想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課標》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因此,我把這堂課的重難點定位為:運用讀、思、批、誦的學習方法品讀課文,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愛,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從小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思想。

四、說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收集有關海豚的資料

五、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海豚的資料。【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

老師播放海豚的圖片,激情匯入。(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學生對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

抽生接力朗讀課文。【紮紮實實學語文,落實語文的工具性。】

2、自由朗讀課文,用簡練的語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細讀感悟,體會“美麗”。

四、總結,拓展。

出示20xx年悉尼地震引發海嘯圖片。匯入動物救人的動人故事。

教師總結。

板書設計:美麗的眼睛

美麗的心靈

美麗的家園

說反思:

1、課堂氛圍不濃。前半節課學生興趣較濃,後半節課課堂越來越冷。

2、語文的工具性落實較好,但人文性還不夠。

3、學生在展開想象還不夠大膽,思維不夠開闊,聯想不夠豐富。

4、學生讀的形式比較少,學生朗讀較少。

5、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時間。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人生的開關》是新教材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簡單,語言樸實,感情真摯,富含哲理。這篇記敘文講述了“我”小時候家裡很窮,在礦上做臨時記賬員,因沒有聽信大毛的蠱惑,堅持誠實記賬,不虛報冒領,順利掙夠了上大學的錢,從此,人生道路很順暢,並揭示了人生道路上要做出正確的選擇,把握好發展的方向。

全文共9小節,可分為兩部分:第1-7節寫了“我”當年在礦上做臨時記賬員時,沒有聽信大毛的蠱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從此,人生道路很順暢的往事。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通過“我”面對大毛的蠱惑時一系列的心理活動,真實地展現了“我”從瞬間的動搖到決定不理大毛的心理變化過程,從而使自己的人生走上順暢之路。第8、9節寫了多年後“我”回鄉,與礦上收柴的張叔提起往事,更加領悟到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確選擇的重要性。

課文采用的`是前敘事後點題的寫作方法,全文敘事充分,點題自然。文中的“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開關,輕輕一按,便把人帶進光明或黑暗兩種境界”這句話充滿了人生哲理,而文中的“吃了不該吃的要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點,最後會連一點也拿不到”這2句話雖然語言樸素,但同樣閃現著哲理的光芒,在閱讀過程中,均值得學生去細細品味其中的含義。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教師可在課前通過相關的預習自主識字,在課堂中只對易錯字的音、形作強調;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積累了不少方法,部分詞義可通過預習反饋加以檢測,當然一些重點詞語還需結合課文加以理解。

通過四年多的語文學習,學生具備一定的概括、表達、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學生與學生之間仍有差異。相對語文學習能力強一些的學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清晰、明確、完整地表達自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人物精神等。而相對語文學習能力的弱的學生在概括能力上還存在一點問題。

在理解重點句上,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通過各種語言訓練,針對學生思維深度、言語概述能力,強化練習。最終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不僅僅是從內容到內容,而落到思維的訓練,語言的內化,情感的認同上。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自學生字新詞,讀準“差事、差錯、門檻、蠱惑”中帶點字的讀音,聯絡課文理解“開關、蠱惑、昧心、順暢”等詞語的意思。

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能讀準“差事、差錯、門檻、蠱惑”等帶點字的音;在語境中理解“開關”、“蠱惑”、“昧心”、“順暢”等詞語的含義。五年級下的教材不提供統一的生字表,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再需要生字教學。教師需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學做針對性地指導。

目標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抓住要點,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能簡要地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比較重要的教學任務。概括能力是學生閱讀、寫作的基本功,從思維能力出發,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從表達出發,給學生以化繁為簡的語言運用過程。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文中要點,正確把握文字的主要內容。

目標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我”面對蠱惑時的心理變化,聯絡上下文理解 “吃了不該吃的要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點,最後會連一點也拿不到。” 及“人生道路上有很多開關,輕輕一按,便把人帶進光明或黑暗兩種境界。” 的深刻含義。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內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編的第12冊第四組教材的首篇重點講讀課文。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為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這是一篇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專案,發展語言、啟發思維、啟迪智慧的好課文。

二、教學目標

本組教材讀寫的訓練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教學時,應當把這一練重點有機地融進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知道草船借箭這件事有它的前因後果,文中每個細節也有它的前因後果。讓學生在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和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後果的方法,並能在學習本組教材的後兩篇課文中加以運用,進一步提高閱讀的能力,並領會其在作文上的作用。基於此,教學目標為: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傑出的才幹和顧全大局的廣闊胸懷。

2.理清文章敘述的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領會其在閱讀和寫作中的作用。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會用“委託”、“輕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學習從重點詞入手讀懂課文、探究課文的讀書方法。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圍繞上述的第1、2 、4進行。教學重點是“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學難點是“瞭解諸葛亮借箭為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啟發誘導,變“教”’為“導”,變為學生探索、發現的過程。針對訓練的重點專案和課文的特點,設計富有思考價值的重點專案,和符合課文特點、富有思考價值的、多層次、多梯度的問題來導讀課文,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三、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的教學方法為:

1.採用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採用“導讀法”教學。導之以讀、導之以思、導之以說、導之以寫、導之以疑。分頁標題#e#

3.採用實物演示法教學。實物演示起著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此外,運用講讀法、板書法等,多法並舉,目的在於變閱讀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為“清清楚楚一條線”。

四、學法指導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教師要成為“善教者”,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因“方法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根據本課特點,著重指導學生運用下面三種方法學習課文:

1.以課題的“借”字為線索:為什麼借箭?怎樣借箭?借箭的結果怎樣?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2,從重點段入手,加強字、詞、句的訓練,避免面面俱到,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3.抓重點詞語“神機妙算”設疑導讀,以詞繞文,串珠引線,深究事情的前因後果。

五、教學程式

1.複習引入

複習舊課的目的在於溫故知新,為新課作墊鋪,使教學前後銜接。

(1)請一位同學說說草船借箭的前因後果,分別用四個字概括。

(2)諸葛亮為什麼敢於向周瑜立下軍令狀,保證三天之內籌得千萬支箭?請從課文中找出一箇中心詞概括說明,並用上“因為……所以……”(板書:種機妙算)

(3)“神機妙算”是什麼意思?你能從這個詞語提出什麼問題?

2.導之以讀

通過插問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諸葛亮怎樣神機妙算?分別體現在課文什麼地方?為進一步深究因果、回答問題奠定基礎,達到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目的。

生(先讀):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等諸葛亮排程。

師(插問):那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在算?

生(接讀):第一天……去了就知道。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吩咐……朝北岸開去。

師(插問):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麼?

生(接讀):這時候大霧漫天……船已經*近曹軍的水寨。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一邊大聲吶喊。

師(插問):諸葛亮又“算”到了什麼?

生(接讀):魯肅吃驚地說……天亮了就回去。

師(插問):諸葛亮“算”準了沒有?

生(接讀):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箭好像下雨一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種妙法是什麼?分頁標題#e#

生(接讀):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兩邊的草把子插滿了箭。

師(插問);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種妙法是什麼?

生(接讀):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要追也來不

3.導之以思

這一環節的教學。抓“神機妙算”一詞,出示兩道思考題,深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究竟“算”到了什麼。思考題(一)採用“扶”的'方法,指導讀書方法。思考題(二)採用“半扶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其教學目的是運用讀書方法,實現學法遷移運用。

思考題(一):諸葛亮神機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麼?劃出有關句子,用四個字概括,說明了諸葛亮懂得什麼?首先引導學生指讀有關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船已經*近曹軍的水寨。”再指導學生摘錄句子中的“大霧漫天”,最後啟發學生明白:諸葛亮能預測到三天之後“大霧漫天”,是因為他懂天文。思考題(二):諸葛亮神機妙算,他又“算”到了什麼?

劃出有關句子,用四個字概括。曹操說的話體現了他是個怎樣的人?先指導學生看插圖,聽魯肅和諸葛亮的談話錄音,再讓學生摘錄句子中的“不敢出兵”,從曹操說的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用兵謹慎、多疑的人。諸葛亮敢斷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他深知人心。

4.導之以練

“練”就是課堂練習,出示練習題,放手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學法、獨立思考的能力。練習題: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種妙法,劃去有關句子,分別用八個字概括。

先檢查、討論概括為:繩索連線、朝北開去;一字擺開、擂鼓吶喊:掉轉船頭、逼近水寨,齊聲高喊、駛回南岸。再讓學生反覆朗讀有關句子,加深對四種妙法的理解。

5.導之以說

思考題: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種妙法,妙在什麼地方?說明了什麼?這道思考題,有一定的難度,可使用實物演示的方法,幫助學生悟出各法的奧妙:“繩索連線”使霧中的船不會離散,“一字擺開”是為了擴大受箭的面積,“掉轉船頭”既能船兩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為迅速撤兵做好準備,“駛回南岸”是說明諸葛亮曉得地理。這一環節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口頭的表達能力。最後,利用板書總結課文,明確因果,再佈置作業預習第一、二段,以果尋因,落實本組課文的訓練專案。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時間控制3 分鐘) 《小麻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編者把這篇課文安排在教材的開場是有其特殊的含義的,說明了這篇課文在教材中是十分重要性。

《小麻雀》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隻還不會飛的小麻雀不聽勸告媽媽,試圖飛出窩來卻一不留神落到窩下,遭遇到了大花貓襲擊,麻雀媽媽為救他,奮不顧身地用身體擋住大花貓,最後導致自己的尾巴被花貓咬掉的故事。本課文雖然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啟迪。 根據新課標的第三階段(5-6 年級習作)的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能夠正確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理解課文並抓住重點句子,瞭解其所蘊含的感情色彩。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去把握文中的重點句,並理解其意蘊是本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三課時

課前準備:讓學生閱讀“學習連結”,或查詢更多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有條件的可以找高爾基的《童年》等作品來讀一讀。

 二、說教法和學法

(時間控制1 分鐘) 在教學方法上,我認為,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設計,貴在創新,貴在切合學生實際,葉老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結合五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本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習,勤于思考。

那麼在學法上,新課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 2 交流學習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

(時間控制5 分鐘)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將採用啟發式談話匯入:四年級是我們學過了一篇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讓我們看到了動物中偉大的母愛,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也是關於麻雀的課文《小麻雀》。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著名大作家高爾基的這篇童話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收穫呢?隨後揭開課題,並簡要了解作者高爾基的概況後,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匯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普季克是怎樣的一隻麻雀,麻雀媽媽又是個怎樣的媽媽?同時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閱讀文字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於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設臵一個問題:從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小麻雀與麻雀媽媽的對話你瞭解到了什麼?採用分角色的辦法,抽選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小麻雀和麻雀媽媽來朗讀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問題答案。

接著,全班有感情的朗讀 14-19 自然段想想小麻雀和媽媽前後的表現有什麼不一樣,從中你看出了什麼。緊接著,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重點理解課後練習第二題的句子,並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能理解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課後星號題中的那個問題。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複習強化。為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 3 體驗課文故事情節生動、細緻,陪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

作業2:想一想自己有沒有過不聽父母勸告的情況,是一件什麼事,結果怎麼樣,課後把它寫出來。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

(時間控制1 分鐘) 板書邊寫邊講:本節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是母子對話:小麻雀充滿好奇,充滿疑問;媽媽則細心照看,再三告誡;第二個階段是經歷危險:小麻雀一不留神,掉到窩下;媽媽奮不顧身,保護孩子;第三個是內心感受:小麻雀既高興又難過。

最後總結出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不聽勸告吃苦頭;經受磨練長本領!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求全面而簡潔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說理念】

積累是創新的前提,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有較豐富的積累;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進行字、詞等知識的積累就是集“米”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在讀“萬卷書”的時候可以積累許多精詞妙句,積累許多體式、結構、佳篇,似蜜蜂採蜜,廣收博取。人們認為:語文能力的培養要經過一個“死去活來”的過程。其實“死去”的過程就是大量記憶、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藉詞、借句,還能借氣、借勢,最終翻出新意。日常的積累越豐富,我們就越能汲取知識的養料,在運用中便會“心有靈犀”“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是“死去活來”之“活來”——創新過程。因此,作為教師,應清楚地認識積累和創新的關係,大膽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積累。但是單單依靠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的積累是很有限的,“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準也同樣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等。因此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教給學生更多的還應該是進行積累的方法。學生掌握了多種學習語文、積累語文知識的方法,在有教師時會學得更好,無教師的時候同樣學得輕鬆。

【說教法】

新標準要求注重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素養。在發展學生語言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自能讀書、追求真理、勇於探索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未來意識,激發創造力。

大膽地把文章放給學生,採用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方法。首先學生自主初讀文章,要求學會生字、詞語,讀通課文,不能獨立解決的寫到黑板上,反饋時共同討論解決,儘量使每個學生都能過好這一關,為學習課文內容打好基礎。接著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地深入學習文章,教師提供學習小目標,是為學生在選擇學習方法、時間的調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礎上,提供了學習導向,保證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提高學習效率。接著是穿插學習課外選段《中沙落雁》,在介紹新的閱讀的方法後,給予充分的時間空間學習,既積累了知識和方法,有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認識。最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喜好自行選擇練習。

縱觀整堂課,學生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大量積累知識、積累方法,尤其是比較明確地進行了方法的積累:已學背誦方法的交流;新的背誦方法的學習;通過理解感悟來提高朗讀效果的方法的瞭解;運用文下註解來進行閱讀理解的方法的初步感知等等,在學生大量進行詞、句、篇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更提供了他們課外進行廣收博取的方法。

【說教材】

《桂林山水》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說、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說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本課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報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說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完成課堂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李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本第3、4、5題。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段,總結全文。按課後練習題3的提綱背誦課文。完成第7、6題,聽寫詞語。

【說教學準備】

小黑板一塊,寫有重點句段投影片若干張、投影儀、《桂林山水》錄影帶、錄影機。

【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迷濛雲霧,那裡的綠樹紅花,一定

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I、請同學們看《桂林山水》的錄影,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

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思考題

①板書:水:靜清綠。

(3)檢查思考題

②投影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教師設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投影出示句子:

ɑ、公園裡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裡真安靜啊,安靜得( )?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方法學習的?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閱讀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課後題2?

3、學生歸納、講評?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後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說課堂板書?

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形象直觀,新穎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