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化學說課稿模板彙編10篇

說課稿3.04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化學說課稿模板彙編10篇

化學說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

在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力求:"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節選自全日制普高教科書<<化學>>第二冊第二章,本節教材是在介紹了"碳族元素"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認識矽的晶體結構。性質和用途。聯絡C的知識來學習矽的新知識。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改精神。新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a、理解並掌握晶體微粒種類及其相互作用力與晶體型別的關係,晶體型別與晶體主要物理性質的關係

b、掌握理論知識指導學習矽元素性質知識的方法

c、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會將平面圖想象成為空間結構,又能將空間結構表示在平面圖上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物件為高二學生,具備有一定的收集處理資訊能力,同時都有一定樂於展示自我。在本節課的概念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祕感與乏味感。

由於理論性較強。採用互動式教學 理論性較強,用圖片

四、教學程式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於課程,我準備請同學在課前對景德鎮陶瓷。秦始皇兵馬俑等作一定的瞭解,在課堂上早請同學作介紹後,我將給他們較為具體的去陳述中國陶器的歷史。從而引出現實生活中的含矽的性質。

2、豐富知識的外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讓學生閱讀課本,並請學生歸納課本內容並回答

提問如"誰知道矽在地殼中的'含量?""誰知道矽在宇宙範圍內的含量?""矽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藉助於多媒體向同學們看晶體彩圖

從晶體的外在結構引入矽的結構及其矽晶體結構平面

再展示金剛石晶體球棍模型

通過對比金剛石晶體與晶體的結構分析結構對物理性質的影響

再推出原子晶體的物理性質

通過討論晶體矽。金剛石。二氧化碳。碳化矽四種原子晶體的熔沸點高低

再比較它們的化學鍵,對它們物理性質的影響因素

利用判斷題,解決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模糊點

4、指導學生歸納本章本節的內容

歸納。總結。及時鞏固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生掌握並及時解決可能留下的問題。

五、總結

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第四單元課題四的有關內容,本課題包括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他們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較好的掌握它們,對於今後的化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教材首先講述了化學式的概念,指出了由於純淨物有固定的組成,因此每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同時還指出物質的組成是通過實驗測得的,所以化學式的書寫必須依據實驗的結果,但是化學式的書寫,主要是通過化合價來推求。

從教材方面看,化合價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只知道了書寫化學式的一般規則,還不會確定元素的原子個數比,而且還沒有核外電子排布和最外層電子得失的知識基礎。因此對九年級學生說,學習這樣一個抽象概念並掌握其應用,是有一定難度的。

(1)分析本節課的教學背景

化合價是國中化學課程中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在此以前涉及到的有化學式,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另外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將對以後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酸、鹼、鹽的學習。也就是說,本節課是國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它貫穿著化學學習的始終。

(2)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要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放在首要位置,要從促進學生髮展的角度出發去制定教學目標,據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使學生認識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一種性質。原子結構決定了元素的化合價;識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②、培養學生對化合價在理解基礎上進行記憶的能力

③、使學生懂得只有確實存在的物質,才能寫出它的化學式。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教育。

(3)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對《化合價》第一課時的學習,不但要讓學生真正領會化合價的實質,而且要讓學生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能在後續課中應用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及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快速而準確的書寫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據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瞭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記憶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教學難點: “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定義都抽象難懂,因此,我把它確定為本節的難點。 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模擬微觀變化,幫助學生形成化合價的概念和理解化合價的實質。這樣,不但能順利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也促進了學生微觀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對已進入九年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課堂上他們厭倦教師的單獨說教灌輸,希望教師創設便於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希望教師滿足他們的創造性願望,讓他們自己進行自主學習活動,讓他們獲得施展自己創造性才能的機會。所以本節課我設定了許多活動,比如,<比一比,看誰最棒>、<動腦動手活動>、< 快速搶答>、<討論與交流>等,特別是在課的最後我還設定了記憶化合價的過關遊戲,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而且能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學習。

三、說教法:

一位教育家曾這樣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去掌握它們。一個好的老師是教人發現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據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認真分析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況後,本著體現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目標的原則,我對本課教學的採取瞭如下方法:

模擬微觀變化,優化概念的形成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化合價規律 利用集體的智慧,尋求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

四、說學法:

依據本課教學方法和本節課概念性強的事實,並在認真分析我班學生接受情況後,我確定了本節課中要注重指導學生實施“六字方針”---聽、思、說、議、記、闖:

聽――聽得明白、思――敢思會思、說――表達完整、

議――學會交流、記――巧妙記憶、闖――勇於闖關

通過這節課,不但能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

五、說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六、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通過以下六個教學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 一)依舊帶新,引入概念

“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定義都抽象難懂,是本節的難點。由於國中同學的知識和思維水平的限制,我在教學中先通過複習回憶學過的大量的化學式,使學生意識到不同元素形成化合物時,他們之間的原子個數比可能是不同的,但不是任意的。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至今,我們已學過許多物質的化學式,其中有單質,也有化合物,當然化合物的種類要比單質多得多。本節課我們把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式放在一起,作些比較,看看還能從中總結出點什麼,從而學一些新的知識,好不好?

全班自然分為三個組,限時一分鐘寫出儘量多的化學式,以多者為勝。這時我投影學生寫的化學式,讓學生觀察後教師總結:這許多化學式告訴我們,原子結合成分子時,相互之間不是以任意數目結合的,而是具有確定的數值的。那麼,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從而引出“化合價”的概念。

(二)模擬微觀變化,優化概念的形成

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為什麼元素具有化合價?此時,教師利用動畫模擬NaCl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真正弄明白NaCl的形成過程,並在此基礎上對MgCl2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最終真正明白為什麼元素具有化合價和化合價的確定方法。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化合價規律:

在學生了解了化合價的概念後,本節課還要求學生掌握化合價的一些規律。如何使學生及時儘快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通過大量具體的例項,自己尋找那些規律呢?我又一次利用了多媒體計算機生動的呈現功能,先由電腦螢幕一次性地展示出幾十種化合物和單質的化合價,引導設疑,啟發學生觀察、討論和尋找化合價的一些規律。

接著,我組織學生按座位形成的分組進行討論,踴躍發言。最後每組派一位代表總結陳詞,同學們很快便將化合價的一些規律歸納了出來。

(四)利用集體的智慧,尋求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

這時讓學生認真討論,積極發言,提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老師適時的分析和出示有關資料:(1)可從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與元素化合價的關係這個角度去記憶。(2)可以用順口溜來記憶。(3)可以用分類法記憶。

最後,老師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學們參考:老師覺得:只需記住特殊的元素的化合價就可以了,比如說用分類記憶法:一價金屬只有三種:鉀、鈉、銀;三價的金屬,一般是兩種,就鐵和鋁,而且鐵還有二價的時候,一般的金屬元素多數是二價的。銅有二價的也有一價的時候。也就是說關於金屬,其實就掌握鉀鈉銀鋁鐵銅就可以了。另外讓同學們注意:一種元素顯不同化合價時的讀法:如:FeCl3 (Fe +3價)氯化鐵 FeCl2 (Fe +2價)氯化亞鐵。

非金屬元素,主要記氧永遠是負二價,氫永遠是正一價,氯是負一價,這幾種元素記住了以後,可以幫助我們去分析其他元素的化合價。依據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還有幾個原子團的化合價要提,比如,碳酸根負二價、硫酸根負二價,硝酸根負一價,氫氧根負一價。還有一個,銨根是正一價,可用分類記憶法記憶,也可以依據原子團口訣記憶。另外,還需要同學們注意:原子團的化合價是組成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

(五)師生共同回顧總結

讓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要點複述回顧,然後再用多媒體提綱式顯示,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一、化合價: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之間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一種性質,用來表示原子之間化合的數目。

二、元素化合價的確定:

離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數值,就是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並且失電子為正價,得電子為負價。

結論:元素的化合價由正、負和數值的兩個方面來表示。

3.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三、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和讀法:

四、化合價規則和一般規律:

五、常見元素及原子團化合價的記憶:

這樣提綱式的設計板書,有利於師生共同回顧總結。更有利於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

八:課後反思

《化合價》本身是一節內容抽象、難懂的課程,而且學生還沒有建立核外電子排布和最外層電子得失的知識基礎,因而學習這樣一個抽象概念並掌握其應用,具有一定難度,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

本節課在設計時有意把教學內容和形式有機的結合起來,採用競賽形式,把學生帶入一系列問題情境中,層層遞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題目設計面向全體,注重差異,給了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索輕鬆掌握化合價的知識,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尤其是教學設計中故意創設錯誤情境,鼓勵學生懷疑老師、質疑課本,能極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課堂節奏緊湊,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於學生知識系統化。作業設計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能較好的反映課堂教學效果。

九:教學理念

1.採用競賽形式,極大地鼓勵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和接受。

2.知識講授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競賽題目環環相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輕鬆的掌握了化合價規律及其應用。

3.本節課拋開傳統的“化合價口訣”的教授方法,而整節課以“Na Mg Al H O Cl”六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貫穿始終,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又利於知識的體系化並注重了知識的應用。

4.本節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默契,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尤其是教師故意創設的錯誤情境更達到了本節課的高潮,學生在否定教師的過程中極大的體會到了自信、成功,併為下一環節本節課的重點打下了很好的情緒基礎。

5.作業佈置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鼓勵學生自創題目,既是對學生本節課學習效果的考察,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以指正。謝謝大家。

《常見的酸和鹼》說課稿

各位老師好!我是化學化工系08化學教育班周希,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常見的酸和鹼》。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首先我說說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1. 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常見的酸和鹼》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單元課題一第二課時。本節內容在本課程的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學內容包括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及酸的化學性質幾個部分,是在學習了氧氣、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的基礎上,完善學生們對酸、鹼、鹽的看法。本節課十分鮮明的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獲得感性認識,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文字,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驗創新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我對教材的理解,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2. 教學目標:

a.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酸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思考、歸納等能力;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b.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硫酸、鹽酸性質的探究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資訊,並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

c.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酸的性質探究,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遠離的學習態度。

根據教學目標和我對學生的瞭解,我確立了以下重、難點:

3. 重點、難點:

重點:常見酸和鹼的化學性質。

難點:酸雨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及有關方程式的書寫。

接下來我說說本節課的教法,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教學,另外結合多媒體輔助法。

二、說教法:

1. 實驗探究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能給學生帶來只管深刻的認識,對本節課,我準備採用微型實驗輔助法教學,在課堂上能讓人人蔘與,極大提高每個人的熱情,而且實驗現象明顯又節約試劑,充分發揮實驗對學生認知、情感、態度、方法的激勵和引導作用,有助於做到實驗、引導和啟發思維相統一。

2. 多媒體輔助法:用投影儀顯示有關演示實驗中沒有的現象,用可見顯示要點強化感受。

好的教法一定要輔以好的學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下面我講講學法指導:

三、說學法:

讓學生主動的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設計實驗:讓學生根據疑問創設實驗,例如濃硫酸的稀釋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釋那樣直接加入蒸餾水嗎?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激發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方式。

(2)實驗驗證:通過推測、實驗、觀察、記錄、歸納總結獲得知識。例如:酸溶液能和金屬氧化物進行反應嗎?反應會有什麼現象?據此進行探究,並進一步瞭解化學探究的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方法。

(3)溫故知新:梳理舊知並及時聯絡生活,例如:在已學過的活潑金屬與酸反應的基礎上思考生活中的應用。在學生理解的知識層面上促進知識嚮應用層面的轉化。

(4)反思評價:歸納總結已得的結論,並在討論交流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本節課的特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式。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匯入新課

讓學生進行思考在生活中、化學課中,你接觸或聽說過哪些酸?請你列舉出你在化學課上和生活中所接觸的酸。由此開始引導學生建立對酸的初步認識。

第二環節:重視實驗,體驗探究

1. 硫酸和鹽酸的認識

(1) 展示鹽酸和硫酸,觀察顏色、狀態,並聞其氣味;

(2) 探究濃硫酸的腐蝕性:

學生活動1:這個實驗採用微型試驗也是有效的,強調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我們生活中物品,如紙片、布等接觸到濃硫酸會出現什麼現象呢?(討論濃硫酸的脫水性和吸水性)

過渡:我們實驗中和生活中經常用的稀硫酸、濃硫酸的稀釋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釋那樣直接加入蒸餾水嗎?

(3) 濃硫酸的稀釋:

教師提示:比較濃硫酸與水的密度,回憶濃硫酸溶於水的現象,學生思考討論後回答。

演示:a.濃硫酸稀釋的正確操作;b.稀釋濃硫酸的錯誤操作、觀察實驗效果。

歸納: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壁慢慢注入水裡,並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裡。

2. 酸的化學性質:

(1) 酸與指示劑的作用:

學生活動2:把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別滴入鹽酸和硫酸中,觀察實驗現象。

歸納: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2) 與活潑金屬反應:

學生活動3:在試管中分別放入鎂條、鋅粒、鐵釘,分別滴加稀鹽酸和稀硫酸,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現象,並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歸納:活潑金屬能和酸反應生成金屬化合物和氫氣。

通過分析對比得到結論,很形象直觀的突破了難點,並通過實驗培養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描述所發生的現象。

第三環節:佈置作業,加深理解

1.生活中常見的酸很多,以下食品或調味品中含有酸的是 ( )

①水果 ②食鹽 ③食醋 ④糕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濃硫酸和濃鹽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後,關於它們的組成情況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溶液的質量都變小 B.溶質的質量都不變

C.溶質的質量分數都變大 D.溶質的質量分數都變小

(考查對酸的初步判斷)

3.小強同學對如何除鐵鏽進行了探究,通過學習他知道了鐵鏽的主要成分是 ,為除去鐵釘上的鏽跡,小強將帶鏽跡的鐵釘放入過量的鹽酸中,他首先觀察到鏽 ,溶液由 色逐漸變成 色,這是因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不一會,又觀察到 的現象。這是因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強化鞏固難點)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鞏固新知

課堂小結:回憶我們都學習了哪些酸的共同的性質?

學生總結。

①鹽酸、硫酸都是無色液體;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濃硫酸具有腐蝕性;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裡,並不斷攪拌。 ③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④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鏽。

同時讓學生總結出用途,也複習了酸的有關性質,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以上是我的教學過程,下面是我的板書設計。

附、板書設計:

第二節 常見的酸和鹼

一、常見的酸

硫酸(H2SO4):常用於蓄電池中

鹽酸(HCl):常存在於人的胃液

硝酸(HNO3):常存在於酸雨中

二、常見的鹼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溶液》說課稿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從表面上來看,好象是一個獨立的單元知識體系。但是,究其實質,我們認為,它應該是其他單元知識的傳承和延續,例如:本單元的重要溶劑——水,則是第三單元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物質溶解於水的微觀解釋,則是以第四單元的知識為重要依據。而關於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則是第五單元與本單元的有機結合。正是由於有了以上各單元的知識作為儲備,才有利於對本單元知識的學習。學好了本單元知識也可以為後邊的知識學習打下基礎。例如:關於酸、鹼、鹽溶液的相關性質學習就需要以本單元的知識為基礎。因此說本單元知識既是本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聯絡全書的一個紐帶,本單元內容由於學生實踐經驗的匱乏顯得有些抽象,同時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也較高,所以這部分內容即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想在這個課題上有好的複習效果,必須針對學生現有的不足和以往教學中的弱點進行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學生絕大多數學生基礎較好,有較好的組織性與紀律性,且學習積極性較高,思維活躍。在複習本節課之前,大多數學生對溶液的最基本知識掌握較好,並具有較強的動手實驗能力,但並未構建

化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本節地位及作用

本節安排在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從學科內容方面講是學生認識化學學科的起始章,是連線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與高中化學的紐帶和橋樑,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高中階段化學學習,具有重要的承前啟後作用。氧化還原反應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是大學聯考的熱點,同時對化學反應中能量觀點的建立十分重要。因此,本節是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2.1知識與技能

學會運用化合價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加深對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理解。

2.2過程與方法

從狹義的定義入手上升到廣義的定義,由簡單到複雜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以“問題”為主線,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2.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勇於探索的學習品質。

(2)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透過現象看本質等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

2.4教學重、難點

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二.說學情

學生知識狀況:國中已學習電子得失、化合價等知識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但不繫統。學生能力情況:學生通過國中一年的化學學習,已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習慣於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不能主動參與到知識獲得的過程中。

三、說教法

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任務或問題的提出開始的,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本節課我以“問題教學法”為主導,綜合各種教學方法,完成任務。通過設“障”立“疑”,造成學生對所學內容時時有疑難問題可思,有各種矛盾待解決的境地,促使他們參與到教學中,運用所學知識去探求和解決遇到的各種新問題,使學生處於“憤”與“悱”的狀態。

四、說學法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已有經驗基礎上的生長,是由同化和順應構成的平衡過程”。學生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基礎上,在老師提出問題的指引下,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從狹義的認識上升到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廣義角度。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投影:切開的蘋果表面顏色的變化;鐵釘生鏽;乾電池使小燈泡發光

[問題]知道它們的原理嗎?

由情景問題引出新課,引起學生興趣,激發探究意識。

[複習舊知]

[問題]在c+2cuo=co2+2cu反應中,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物質發生的反應?

[設問]氧化還原反應中是否一定有氧元素參加呢?

[問題]下面呈現氧化還原反應的正反例證,請同學們歸納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特徵?

[投影]

例證1:H2+cuo=cu+H2o(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2:fe+cuso4==cu+feso4(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3:2Na+cl22Nacl(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4:H2+cl22Hcl(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5:2Hcl+caco3==cacl2+co2+H2o(非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6:2NaoH+cuso4==cu(oH)2+Na2so4(非氧化還原反應)

通過學生分析歸納,從化合價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追問]能否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c+2cuo=co2+cu反應得到啟發,歸納化合價的升降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

[問題]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為何發生變化?

[實驗探究]

實驗1:將鋅片插入cuso4溶液中

實驗2:將鋅片和碳棒中間連線一個電流計插入cuso4溶液中

[問題]

1.觀察實驗現象,並寫出反應方程式。

2.實驗2中電流產生的原因?為何有源源不斷的電子?

2.通過以上實驗,你認為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雖然沒學原電池知識,但由現象能認識到本質是相同的,再在國中電流和電子得失知識上,體會到反應中有電子轉移,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展示]動畫展示該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

直觀教學,讓微觀世界形象化。

[過渡]接下來從原子結構微觀

角度認識電子轉移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理解電子轉移兩種形式——得失和偏移。

以鈉與氯氣、氫氣與氯氣反應為例

投影並講解

教學到此,分三個層次強化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解。

[問題]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型別的關係。

[鞏固練習]

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例證1、2、3、4中物質發生的反應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按概念的學習過程來完成的。設計中運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教學法”的相關理論。通過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發現。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在討論的基礎上對國中所學知識深入和拓寬,重建學生已有知識體系和網路。

化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國中教材中介紹過製取O2時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紹過制HCl時,濃H2SO4和固體NaCl要在強熱500—600°C時才能大大加快反應產生HCl的速率,而本課題內容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從而利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具體問題,學生通過本節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容聯絡,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2.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與分析,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從而得出結論的能力,給學生留下“實驗是研究化學的基礎”的深刻印象。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並能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中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分析判斷能力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教學重點:

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二、說學情

高二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通過改變一些化學反應的條件可以加快或減緩反映的速率。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並且採取實驗手段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教法:

針對本節內容的特點,我準備採取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方法進行教學,具體如下:

1.利用實驗的手段,對比的方法,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從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出發,解決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具體問題。

四、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我注意及時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於啟發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絡,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新課:

(1)、化學反應的表達方式和有關計算等;

(2)、化學反應對工業生產和生活實際的影響。

2.影響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反應物的性質

對於同一反應物,外界條件不同,反應速率亦不同

3.

(1)、演示實驗:

a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

b0.75ml0.1mol/LNa2S2O3

0.75mlH2O

1.5ml0.1mol/LH2SO4

設定問題情景:哪組反應速率快,從哪方面能看出?

進行討論分析後得出結論:a先出現沉澱,b後出現沉澱,可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

(2)、演示實驗:

a1.5ml0.1mol/LNa2S2O3b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1.5ml0.1mol/LH2SO4

水浴加熱後混合反應不加熱混合反應

經討論分析後得出結論:a先出現沉澱,b後出現沉澱,可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混合物溫度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並且我還會講到當溫度升高10°C,反應速率通常增大到原來的2~4倍,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以便在以後的實驗課中通過實驗來加以驗證。

(3)、根據PV=nRT,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氣體的體積與所受到的壓強成反比,即與濃度成正比。

得出結論:對於氣體參加的反應,增強壓強,反應速率加快;

(化學反應速率 )說課稿,標籤:國中化學說課稿模板,化學說課稿,

對於固體、液體或溶液反應,壓強改變,反應速率不變。

(4)、演示實驗:

a.5ml3%H2O2,加少量MnO2b.5ml3%H2O2,不加MnO2

得出結論:a產生大量氣泡,b產生少量氣泡。可見適當使用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

問題:除以上四點外,還有哪些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後,老師總結:光、超聲波、鐳射、放射線、電磁波、反應物顆粒大小、擴散速率等對反應速率的理解。

4.聯絡實際,加深理解:

通過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利用改變反應速率解決具體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從而加深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解

5.課後作業:

六、說板書

1.主機板書: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副板書:演示實驗內容及反應現象。簡略其他因素。

化學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單質碳的化學性質》這節課的設計和處理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習了氧氣和水兩種自然界常見的物質之後,我們學習單質碳的化學性質是一種順理成章的安排。通過學習單質碳的化學性質,為後面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和金屬的冶煉做了很好的鋪墊。更有利於培養學生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我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我們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與技能 知道碳的化學性質,能準確描述有關實驗現象,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能運用碳的`化學性質分析解釋有關現象和問題。

⑵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碳的化學性質的學習,引導學生認識物質的多樣性學會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⑶ 情感、態度、價值觀 提高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能力、培養學生關注社會和環境的責任感。

3、重點和難點

重點:碳的化學性質。難點: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

二、學情分析:

1、學情調查 九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了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材中學生已經獲得了不少有關碳的知識,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學習起來相對簡單易於接受。

2、教法和學法: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所以根據學生認知特點,採用問題引導探究策略:通過設計一些與生活聯絡緊密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動參與課堂,在體驗和感受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教學流程

我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以“碳的化學性質”為中心,結合我校的四步教學法將整堂課設計成四個環節。即:創設情境→探求新知→拓展應用→反思提升

環節一:創設情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節課通過學生表演自編小品引入新課。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開始學習。

環節二:探求新知

碳的穩定性:首先利用圖片設定問題引發思考,引入常溫下碳具有穩定性,並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例項進一步加深對這一性質的理解。我們把學生帶到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明確了化學與生活的緊密關係,當然通過這幾幅古代字畫也能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碳的可燃性:緊接著追問如果溫度升高碳的化學性質是否會改變呢?順利過渡到第二個化學性質碳的可燃性。並結合生活中吃燒烤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例和學生一起探究氧氣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帶來的危害。並結合硫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現象的不同,探究為什麼碳和氧氣反應有時生成二氧化碳、有時卻生成一氧化碳。得出相同的反應物由於條件不同,現象不同產物也不同的結論。讓學生體會到化學來源於生活併為生活而服務的深刻道理。

碳的還原性:碳的還原性是本課的難點,不但還原性難理解而且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也不好做。這個實驗本身是演示實驗,它不屬於國中化學學生必做的八個實驗中任何一個,所以我們沒有設計為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做演示實驗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實驗的危險性,另一方面有一定的示範作用,也規範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我們用酒精噴燈代替酒精燈用時短現象明顯,有利於實驗結束後有充分的時間分析實驗從而引出還原性這一概念。還原性這一新的概念學生剛開始接觸理解不透徹,只抓住要點點到為止,我們不再進行擴充套件。因為以後還會學到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所以僅以鍊鐵為例簡單說明即可。

環節三:拓展應用

有個成語叫“學以致用”所以根據本課題知識點我們設計了幾個有梯度的習題對碳的化學性質加以鞏固和理解,並適當延伸為下一課題的學習做鋪墊。

環節四:反思提升

在這一階段利用本課最後幾分鐘開展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研討,對本節內容進行總結歸納。並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化學,結合本課內容倡導低碳生活培養學生關注社會和環境的責任感。

四、板書設計

板書採用框架式呈現給大家,這樣設計既清晰又簡潔,使學生能夠一目瞭然的同時,又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們團隊對這節課的設計和處理,不足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我是X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課題1《水的組成》。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水雖然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但是如何從化學的角度認識水,學生還是陌生的。本課題要緊扣教材,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並開展,既符合事物的認識規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有利於縮國小生對於化學的距離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水的組成的認識是從水的電解實驗與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分析開始的,在此過程中,直觀的體現了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過程與方法,這種展現方法能夠有效的啟發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

本課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認識水的組成的基礎上,結合前一單元所學的氧氣的知識,能夠區別並歸納出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由對水的分解反應的認識學習,深化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有新物質的生成,但元素種類不變。為今後學習元素的概念,正確書寫化學式打下了基礎。

(二)、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水的電解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2)瞭解氫氣的性質。

(3)瞭解單質與化合物的概念,並學會區分。

2.過程與方法

(1)結合教材,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過程中體會科學的探究和思維方法,認識實驗探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討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和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引導學生對電解水的化學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保持對生活的化學現象的好奇心與探究欲,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四)教學難點

對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認識和區分。

(五)教具準備

試管、酒精燈、火柴、小木條、水、電解水裝置。

二、說學生

九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大腦機能顯著發展並趨於成熟,首先他們對化學的興趣逐步由直覺興趣、操作興趣、具有因果關係的興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認知興趣遷移。其次是知識基礎:在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的對水的`物理性質有所了

解。最後是能力水平:學生已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資訊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與人合作、交流、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學好本節課的知識和能力。

三、說教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採取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最優組織。

四、說學法

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探究學習法、多種感官協同法、小組討論法、自主學習法。

五、說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為此我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講述:1977年11月9日,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里斯某一海灣的水域內,發生了一次大火。當時,海上風浪已經接連數日沒有停息了,這天,一陣強大的颶風過後,海面上突

然燃燒起熊熊大火,頗為奇觀,火光照耀四周數十公里。劇烈的火焰竟使海天連成一片,形成半壁紅彤壯觀奇妙的景觀,目擊者無不目瞪口呆。海水為什麼起火?事故發生後,據科學家研究,原來這場大火的原因是時速高達250公里的颶風與海水發生劇烈摩擦,產生的巨大能量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氫氣燃燒。原來這場大火和水的組成關係密切,那麼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水的組成。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設定懸念,引入本課題。

(二)演示實驗 推進新課

1.通過我演示電解水的實驗過程,提問學生觀察到的現象,此時,再引導他們猜想、思考產生的是什麼氣體,接下來通過氣體檢驗來證明產生的氣體是氫氣和氧氣,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使用各種儀器做化學實驗的能力。最後在我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得出實驗結論。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

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加深他們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認識和理解。

②鼓勵學生對未知事物進行大膽猜測,調動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③培養學生學習觀察、總結的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2.通過提出問題和引導學生閱讀第47頁有關氫氣性質

的內容,鼓勵學生歸納總結出氫氣的性質,並加深學生對於氫氣在使用前一定要先檢驗純度這一認識,之後再為學生演示氫氣驗純這一過程,接下來引導學生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並嘗試寫出化學式。最後讓學生自由交流討論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在水的電解實驗裡,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生了什麼變化?二是在上述這個變化的前後,參與反應的元素種類有無變化?在交流討論後,詢問學生的交流結果,再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總結,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元素沒有發生變化”兩個重要結論。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①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主動思考,而不是教師的直接灌輸,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②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介紹氫氣的多種用途:①高能清潔燃料。(可用火箭、宇宙飛船的燃料);②最常見的用途是充填氫氣球和氫氣飛艇;③氫氣跟氧氣反應時放出大量的熱,氫氧焰可達3000℃的高溫,用於焊接或切割金屬;④利用氫氣的還原性,可以冶煉重要的金屬。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①拓展學生視野,活潑課堂氣氛;②引導學生放寬眼界,不要拘泥於課本,更多的知識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化學說課稿 篇7

一、學情分析

在九年級之前,大部分學生在國小自然課裡和課外已斷斷續續地接觸到一些物質的性質和化學反應,對化學已有一定的興趣,對國中化學將要學習的內容很好奇。但對於究竟什麼是化學,化學研究的內容是什麼還是一片空白。對物質的觀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瞭解過少量化學知識的學生有一種錯覺:感覺化學學習很淺,只需要記一記就行了,還有部分學生畏懼理科,對作為理科的化學有一定的畏懼心理。

二、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的第一節課,也是整個化學學習的啟蒙課,因此在整個教材中佔有特殊的地位。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一開始就喜歡化學,認識到化學的真正價值,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和遠景動機,對學生學習的整個環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⒉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

⑵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討論交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慾望;培養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渴望瞭解化學的情感。②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認識化學的價值。

⒊教學重點:激發學習興趣,感受化學之美與化學的價值。

重點的突出:根據九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設臵問題情景,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問題中去想象,在實驗中去探求,在價值中去感受。這更好的激發了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渴望進一步學習的願望。

⒋教學難點:化學真正價值的認識

難點的突破:通過創設教學情景、發揮九年級學生聯想力豐富和活躍的優勢,使學生在如同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學的價值,再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引出化學新的作用。選擇豐富的色彩和歷史圖片、引導學生完成從新奇到萌發出喜歡化學再到渴望學習化學、學好化學的心理歷程。不僅使學生初步瞭解了化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學習化學的方法,而且通過此過程,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化學的神祕和畏懼心理。使學生在豐富的感官和思維刺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

三、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心理需求,使在興趣激發過程中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在教學中採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師生互動,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化學的價值和學習化學的樂趣。

四、學習方法

採用從學生身邊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煉出的問題,在回答過程中參與、發現、討論歸納等方法。通過化學史和實驗探究中的發現感受化學學習的各方面價值。

五、教學過程設計

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演示實驗以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

⑴魔棒點燈:用玻璃棒先後蘸取濃硫酸和高錳酸鉀粉末,反應後將酒精燈點燃;

⑵滴水點火:將淡黃色的過氧化鈉用脫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網上,用滴管滴水後棉花燃燒;

⑶雪球燃燒:用藥匙取些固體酒精放在蒸發皿中,用火柴點燃。

這三個實驗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相違背,學生的興趣會被激發起來。 ⒉播放錄影,引起學生對化學的求知慾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課件:化學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神舟六號上天、隔水透氣的鳥籠等資料,然後提出問題:飛船的外殼具有什麼樣的優點?製作鳥籠的材料有什麼樣的特點等。學生討論回答,這樣會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會對化學感興趣。

⒊歸納總結

針對學生的討論發言,教師歸納總結化學的研究物件,揭祕化學的本質。 ⒋指導學生自學,瞭解化學的發展簡史。

學生自讀教材2-4頁,並在老師引導下歸納概括化學發展的幾個階段,大螢幕展示,學生描述。從而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並學會如何提綱挈領的概括,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⒌互動交流,瞭解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

展示課前蒐集的有關化學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發揮的作用,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從而可以培養學生對資訊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⒍拓展研究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綠色化學部分,使學生了解什麼是綠色化學及其特點,從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⒎課堂小結

今天是我們學習化學的第一節課,大家已經認識到了化學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學這門新學科要研究的內容,從今往後大家要對身邊的物質有一個新的認識,站在化學的角度觀察你所熟悉的事物。在今後的學習中希望每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走進神祕有趣的化學世界。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了化學的奇妙,萌發出渴望親近化學、進一步學習化學的願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感受到化學對世界影響的普遍和深遠。為學生的後繼學習打開了良好的開端,奠定了堅實的心理基礎,基本實現了激發最大多數學生遠景動機的作用。

七、板書設計

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一、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二、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化學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同行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北京市房山區交道中學的額爾敦朝魯。我愛生育養育我的內蒙古,也愛我工作生活的北京。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級化學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我選擇九年級化學緒言的理由,這兩句話高度概括了本課題內容在整個九年級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確定課題之後我進行了初步思考,發現了最重要問題:目前師與生之間是陌生的!進一步深入思考發現,無論從課標要求或最近發展區理論都要求教師要了解和溝通學生,教學要從他們的學情出發。

所以我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統計如下(見PPT),從調查的結果發現,在教學中需要注意三個方面:

一是學生必須全面正確認識化學;二是要把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轉化為學習化學的動力;三是親近化學,汙染不是化學的錯,是人類對化學的無知造成的。

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依據課標制定了本課題的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那麼,師生之間陌生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我想到了利用暑假解決問題。

原則:

1、“減負”原則;2、趣味性原則。

內容:

1、趣味實驗。2、上網學習,分學習小組製作PPT彙報成果。

具體安排如下:

一是趣味實驗。

內容:首先:學生想辦法制得紫甘藍菜紫色汁液。第二步:用鹼面水和白醋做實驗。第三步:從生活中找其它液體進行實驗對比,並進行分類。突出化學變化到物質分類的規律性,落實對比方法和分類觀。

二是上網學習,分小組製作PPT。

我們建立了針對九年級化學的“未來化學世界的部落格”。

主要意圖:1、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提高興趣,引導學習。2、初步培養接受、吸收、整理化學資訊的能力。3、學生自主學習,並進行表達、交流。

準備工作完成以後進入實施課堂教學階段。

我從縱向:什麼是化學—為什麼學化學—怎麼學化學;橫向:意圖—素材—知識—情感等兩個維度介紹我的實施課堂教學情況。

“什麼是化學”這個環節有播放燃放鞭炮視訊匯入、趣味作業和數學素材三個方面內容。

第一步:課堂匯入:播放燃放鞭炮視訊匯入。播放視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貼近現實生活。

導語:新學期開學了,對我們的一生來說都很重要的一門新學科要“開業”了,按照我們中國人習慣開業吧。然後,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充氣氣球並扎破,製造思維衝突,對比研究提問。完成之後留課後作業,進行課堂延伸教育:上網搜尋“鞭炮的歷史”,滲透安全教育、環境低碳意識和歷史文化教育。

第二步:趣味作業彙報。(展示圖片)這是學生做的情況和收到的彙報作業。該環節主要落實學科思想為:1、初步瞭解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2、滲透分類對比的學科思想方法。

第三步:利用數學素材。(展示圖片)我在課堂上利用了三角形穩定而四邊形不穩定這一學生熟知數學素材。數學學科的結構與性質關係與化學學科不完全相同,但現象背後探究本質的科學意識完全相同。化學變化與物質的內部(微觀)結構有關。

完成三個小環節的學習之後,化學的定義就呼之欲出了。在“什麼是化學”這一環節中學生利用了三個素材知道了化學的定義,並有了好奇-成就感-欣喜的`情感體驗。

那麼,這樣的學科我們為什麼要學習?

“為什麼學習化學”這一環節首先討論人類歷史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火的控制和利用入手的。讓我高興的是就此問題學生們課後在部落格中留言進行交流。

第二步互動討論青銅器到鐵器和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並引向現代化學與人類生活的關係,進入了下一步驟:學習小組展示彙報。首先是化學之美:該小組展示奧運煙火到上海世博煙火,並提出了問題,利用教材上的素材展示了化學的美麗和神奇。

當學生展示第二個主題“衣”之後,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材質的衣物讓同學們觸控材質。當他們翻看標籤的時刻及時滲透:查閱資料是認識物質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這一學科方法和科學研究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用於改善我們的現實生活品質這一重要的科學觀。

除此之外還有“食”、“住”、“行”等主題。下面部分展示一下“住”這一主題的學生展示情況。(播放學生展示視訊1分鐘)

學生的有些話語顯得稚嫩,但他們準備的材料和內容遠遠超出我在部落格中提供的素材。我發現,充分信任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發揮他們的潛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

實際上,前面的瞭解“什麼是化學”的過程是學生的認識從生活到化學的過程;知道“為什麼學習化學”的過程是學生的認識從化學到生活的過程,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在這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了化學是什麼樣的學科。我以環境科學、醫用化學和生命科學為例讓同學們感受了化學是社會生活的中心學科。

在“為什麼學習化學”這一環節中學生利用了這兩個素材和網路資源等素材瞭解了簡單的化學史和材料、能源、生命科學是化學研究的領域,並有了驚訝-思考-感嘆-榮譽感到決心學習化學的情感體驗。

那麼,這樣的學科我們怎麼學習呢?我選擇了化學實驗方法、微觀視角和化學語言工具等三個內容。

首先,演示趣味實驗。實驗設計非常簡單:NaOH溶液滴加酚酞→加入過量稀鹽酸→加入碳酸鈉粉末。形象描述為:“白酒變葡萄酒”、“葡萄酒變白酒”、“白酒變汽水”。主要意圖:突出重點並與暑假趣味作業相呼應。

第二步:巨集觀微觀視角。

課堂上以討論數學學科中的線-點關係為例引入微觀視角,並播放了一段視訊。因說課需要以六倍速度播放。

(視訊播放)旁白:浩瀚的太空中尋找地球,穿過大氣層,以一滴水的視角進入海洋,繼續進入海洋生物體內,最後到達微觀視角。

該視訊中涉及到宇觀、巨集觀、介觀和微觀,面對學生我們只強調巨集觀和微觀即可。該環節通過視聽立體感受微觀和巨集觀視角的不同。

第三步:在前面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有趣的科學想象。

關於未來醫學的有趣想象:

人造機器人,機器人再造小機器人,小機器人再造更小機器人,如此往復,最終造出來的小小機器人小到直接進入人體內修復損傷器官和部位,達到無痛治療而痊癒的目的。

該環節中昇華學生的感受,通過美妙想象激發學生的美好憧憬和無盡的嚮往。

第四步:討論水的各種表達方式。

在關於幾種表達方式孰優孰劣的討論中學生的意向很快指向了水的化學式。化學式是以模型化思想為基礎的。模型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學科思想。理解運用數學、物理公式和化學用語,甚至書寫某體裁文章都是以模型化思想為基礎。學生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實際上是最佳模型的選擇過程。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基礎工具。

我在“如何學習化學”這一環節中選擇了化學實驗方法、微觀視角和化學語言工具等三個內容。對於我們農村中學九年級畢業生中40%左右的學生來說,九年級化學是他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系統學習化學的機會。我想二十年之後他們還能回憶起來的九年級化學的記憶就是九年級化學的核心。那就是實驗方法、微觀視角和化學語言工具了。在這環節中學生利用了這幾個素材,知道了實驗方法、微觀視角和化學語言工具,從而有了意外-思考-想象-嚮往的情感體驗。

這是課堂教學三個環節。

下面是課後作業:寫一篇短文:《假如沒有化學—寫在化學第一節課後》要求完成九年級化學學習後再寫一篇《假如沒有化學—寫在九年級化學畢業之時》進行對比,讓學生感悟自己的成長。

課後調查:

你喜歡化學嗎?所有同學都回答:喜歡化學。我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假如你要成為化學家,你想研究哪方面的化學?

學生回答主要有兩個方面:

1、暑假學習交流的主題。2、41.7%的同學填寫了想研究醫藥方面的化學。

今天不一定決定未來職業,但這種願望是同學們繼續學習的動力!也是我覺得這節課成功的地方。

不難發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觸動孩子們內心世界美好的憧憬和嚮往會帶來無盡的前進動力。

結束語:

在設計、備課、上課、反思、整理說課稿的過程中我真切體會了“功夫在課下”這句話的含義。

備好緒言課備的不只是一節課,是整個九年級化學,甚至是整個基礎化學教育。

我想,對一個老師而言,用心上課就是最好的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國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充套件。對於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係,在學生了解了水汙染產生的嚴重後果和防止水源汙染的重要意義之後,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後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瞭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係,並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②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巨集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汙染的錄影,增強環保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巨集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實施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以問題匯入新課,簡潔明瞭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絡實際的問題,然後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後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於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後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於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後,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巨集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汙染

三、介紹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博採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織,並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螢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於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麼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後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巨集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徵的求知慾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資訊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佈和水的汙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汙染”的錄影,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最佳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徵:(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化學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林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溶液的形成》,選自人教版國中化學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節第一課時。是一節課前說課。

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特色五個部分進行說課。首先是第一部分

一、教材分析

溶液是物質共存的一種狀態,是中學化學遇到的一類分散體系。在下一單元裡將要學習常見的酸和鹼,有關它們之間的化學反應幾乎都是在溶液裡進行的,要學好這些內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溶液的有關知識,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也正好為下一單元的學習提供知識準備。

本課題是有關溶液的初步知識。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學生在巨集觀上認識溶液的特徵,從微觀上認識溶液是溶質以分子或離子形式,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均一體系。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建立一個有關溶液的較為科學的概念,進而認識溶質、溶劑及辨證關係。最後通過實驗簡單介紹了乳化現象,以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根據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我設定了三維的教學目標:

1.認識溶解現象。

2.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4.瞭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問題討論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和分析實驗現象學會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1.初步瞭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通過實驗和問題的探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團結合作的科學探究態度。

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分別是:

重點: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係

難點:從微觀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二、學情分析

思維特徵:九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觀察現象、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心理特徵: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法與學法

教育學理論認為,選擇和採用教學方法時,不僅要根據學科的特點,而且要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選用。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實驗要求,為了凸顯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情景教學、實驗探究教學、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討、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並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減少板書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說學法

直觀生動實驗是學生最喜歡、效果最好的學習方法。所以本節課學生以分組實驗和探究式學習為主要方法。

這是本節課所需要的教學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