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三峽之秋》說課稿

說課稿2.42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峽之秋》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峽之秋》說課稿

《三峽之秋》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三峽之秋》一課是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方紀先生用他的親身感受,向我們介紹了雄奇壯麗的三峽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這一時間順序,抓住不同時間景物的特點,描寫流暢,韻律感強烈,琅琅上口,適合學生朗讀。學生自讀課文,既讓學生受到三峽美景的薰陶,培養審美情趣,又讓學生在新聞記者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這一單元的自讀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瞭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來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貪圖三峽之秀麗雄奇的美景,產生熱愛三峽,熱愛祖河山的感情。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進行觀察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

二、說教法

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宜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反覆閱讀等教學方法完成本課時教學。

三、說方法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本課時可引導學生應用“談→思→議→讀”,即:“初步瞭解深入體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這一學習方法,學習本課時內容。

四、說程式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1、雖然巫溪地處三峽庫區,但學生幾乎都沒有切身體驗過三峽的雄奇壯麗。因此,授課時可用1、語言描述激發學習興趣(長江,養育了炎黃子孫,滋潤著華夏兒女的心裡。長江三峽,那裡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2、聽學生介紹蒐集的資料;

3、欣賞《三峽風光》等三個步驟,逐步引入本課教學。

(二)憑藉情境鑑賞美

在學生進入情境後,可引導學生按以下方法去鑑賞美。

教師把錄影定格、讓學生說出三責秋天的景物特點,並抓關鍵詞句學文,重視比喻句的學習,抓住詞句的形象點現象,體會景物的特點。

具體學習過程:

①出示學習方法的要求:在書上圈圈重點詞、劃劃重點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寫一天中的哪些影響,它們有哪些特點嗎?

②按照談—思—議—讀的方法,全班同學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實累累—喜悅);

③學生按照上述要求選擇最喜歡的部分自學,然後全班交流彙報,出示課件、感情朗讀。

時間 特點 詞句 朗讀

早晨 明麗 露水閃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熱烈 群峰披甲—金鱗巨蟒 熱烈歡快

下午 明亮 於是……長江變成小溪 輕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靜明亮像…… 溫柔驚奇

④談感想: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孩子們讀了《三峽之秋》後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好嗎?出示課件《山峽風光》,配樂《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五、板書設計:

早晨→明麗

中午→熱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峽之秋》說課稿2

一、說教材及學習者特徵

學習內容:九義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14課主要寫了中秋這一天從早晨到夜晚三峽景色的變化。語言流暢、優美,是按時間順序描寫的。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培養學生自主閱讀以及蒐集資料學習的能力。

學習者特徵分析:所任教班級有較好的朗讀能力,多數學生能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品詞賞句;學生初步掌握文字輸入、上網瀏覽等計算機知識,但不熟練;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和語文表達能力。

二、說學習目標及學習任務

學習目標描述

1、認識本課2個生字。

2、讀懂課文、領略三峽秋天的美景,通過看圖、讀文、品詞賞句,加強語感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3、通過自主閱讀,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4、通過自主、協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5、培養學生利用網路資訊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

6、通過角色扮演課外延伸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資訊能力發展。

學習任務:在網路環境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利用網路提供的資源及強大的互動功能,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協作學習,理解課文、品味語句,激發情感,喚發想象,增強表達慾望。課後提交研究性合作作品,培養創新精神和資訊素養,並從大量三峽網路資源中,瞭解三峽的風光、歷史、地理、水利、文化,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說學習環境及學習資源

本課教學選擇網路教學的環境基礎,選擇Web教室。這種環境具有資訊顯示多媒體化,資訊傳輸網路化,資訊處理智慧化和教學環境虛擬的特徵。課前,教師將師生合作收集到的有關三峽相關資源虛擬成“三峽之旅三峽之旅”語文專題學習資源,包含了語文、地理、歷史、人文等相關學科知識,也包括了供學生課後研究性學習的學習資源。

四、說學習活動組織

1、自主學習設計。選擇支架式學習和隨機進入學習兩種學習方式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支架式學習,學生圍繞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完成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培養閱讀能力。

隨機進入式學習,指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先確定角色,再從不同側面進入課外研究性學習主題的多種情景,學生可在自主探索過程中隨機進入“三峽之旅”專題學習的任意一種情景中去學習。

2、協作學習設計

本節課採用競爭、夥伴、角色扮演三種方式組織協作學習。

競爭學習。本課中指鄰近同學組成學習小組,學生分組進行對課文“早晨”、“中午”、“下午”、“夜”四部分內容學習。採取獨立學習——合作——交流——完成線上作業——小組彙報形式組織競爭學習。

夥伴學習。鄰近同學結成夥伴品味詞句,討論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交流互動。

角色扮演。學生自主選擇課外研究主題,扮演作家、畫家、地理學家、攝影師、水利專家等等,從不同角度研究三峽,學生可以根據扮演角色分組研究,並遊覽“三峽之旅”或上英特網,查詢有用資料,課後形成作品,網上提交作業。

3、教師指導性活動設計。

本課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的導航者、指導者、設計者、輔導者作用。

教師是資訊海洋的導航者。由於學習資源十分豐富,教師根據本課學習主題,篩選學習資源,組織學習資源。並組建成“三峽之旅”語文專題學習資源供學生上課和課後研究學習利用。

教師是情景觀察的指導者。教師通過交待本課教學目標,引起學生注意,明確具體觀察要求,如在課文學習中的配圖、品詞賞句,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組織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表達觀察結果評論。

教師是學習過程的指導者。教師圍繞已經確定的課文學習主題,課後研究主題,根據不同進度設計不同的學習問題,引導作更深入的討論。

教師是協作活動的輔導者。在協作學習活動中,教師積極參與小組學習,引導學生彙報交流,教師善於發現每位學生髮言中的積極因素並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適時地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引導學生完成協作過程,達到協作學習目的。

五、說學習評價

網路教學學習評價,主要指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教師指導活動的評價、學習資源質量的評價,支撐服務系統的評價等幾個方面。本課主要從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設計,有堂上提問,學生自主網上測試以及合作完成作品幾塊進行學習評價。

六、說教學過程

1、教學結構流程圖

2、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運用

一、匯入: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三峽,是長江上最為奇秀的一顆明珠,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畫廊。這裡,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是聞名世界的風景區。網路欣賞圖片、音樂,跟隨教師語言,激發學習興趣。網路圖片、背景音樂進入“三峽之旅”專題學習資源。

二、網路呈現目標。齊讀學習目標。“三峽之旅”語文專題學習資源之“學習目標”。

三、呈現“課文學習”之“配樂朗讀”,與生齊讀。學生“配樂朗讀課文”。“三峽之旅”之“配樂朗讀”。

四、指導學生完成“線上題目”

1、瀏覽課文,自主完成第一題。

2、同學互讀開頭和最後一段,共同完成第二題。

3、認真讀喜歡的部分,協作完成第三題。自主學習、分組競爭協作學習課文,完成“線上題目”

1、自主完成第一題。

2、同桌討論共同完成第二題。

3、小組協作完成第三題。“三峽之旅”之“線上測試”。

五、組織引導學生評詞賞句,指導分組學習。

1、指導分組學習。

2、組織小組交流彙報。

3、組織學生彙報。小組學習交流彙報,自主選圖配文,賞析詞句。

1、小組交流,勾畫優美詞句。

2、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3、自選圖,用語言描繪。“三峽之旅”之“配圖賞文”。

六、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組合作,進行研究學習。

1、指導學生讀題目,明確要求。

2、引導學生大膽扮演角色。

3、組織分組討論方案。

4、引導瀏覽網頁。

5、網路批改作業。確定扮演角色,小組討論,上網瀏蒐集資料,進行研究學習。

1、自由讀研究題目。

2、確定扮演角色,彙報研究方向。

3、小組討論研究方案,並提交方案。

4、小組瀏覽網頁,記錄資料。

5、提交研究作品。“三峽之旅”之“三峽論壇”以及Internet“三峽人家”,電子郵件提交作品。

七、課堂小結:通過課文的學習,上網查詢資料,同學們瞭解了許多三峽的知識,希望同學們今後能自主探究、上網查詢資料,豐富我們的知識,增長我們的才幹,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課外小組完成研究作品,並提交。

3、板書設計

14*三峽之秋

早晨橘樹明麗

中午長江熱烈

下午霧青色而透明

夜晚長江、峽谷寧靜而神祕

《三峽之秋》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1、六年級既要昇華五年級的課程目標,又要兼顧與國中的銜接。要讓學生進行比較廣泛的文化積累,基本上能夠自學語文。《三峽之秋》是北師大版新教材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母親河”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課文都以“長江”和“黃河”為主題,本課與其它三篇課文形成了燦爛的母親河文化。

2、《三峽之秋》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按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以優美大氣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長江三峽中秋的壯麗景色,抒發了作者方紀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3、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本課將“以讀為主線,在讀中領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求發展”,以此實現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由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提高有感情朗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2)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三峽之秋的特點。

(3)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提高學生觀察、寫作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的寫作順序。

(2)精讀課文,體會三峽秋天的美景,領悟作者寫景方法。

(3)賞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與作者情感共鳴,品味優美語言。

(三)情感與價值目標:

(1)通過讀使學生感受三峽秋天的美,體會作者熱愛三峽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巧妙的修辭形象描繪出不同景物的特點,再考慮到學生平時習作不能把事物寫具體的現狀,所以我把“作者是如何描寫三峽不同的景色?”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法選擇與學法指導

1、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我將以“以讀為主線,在讀中領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求發展”為主導思想,採用開放式教學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六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增強、提高、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充滿鮮活的張力。所以本課引導學生“初讀感知,批註體會,精讀悟情,想象成畫,賞讀昇華,感悟運用”。使學生有層次地學習,螺旋式上升提高。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由秋景入手,談話激趣:現在已經是秋天了,同學們能用簡潔的語言談談你眼中的秋天嗎?是啊,秋天成熟而美麗。瞧!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些禮物。

2、播放錄影《三峽風光》為學生創設情境,在學生饒有興趣地欣賞完錄影後,趁熱打鐵,請同學們談談觀後的體會、感想。隨即揭題並板書:三峽之秋。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慾望,為接下來的教學打好基礎,並訓練學生說的能力】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作者抓住了三峽之秋的哪些景物描寫?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用一個詞準確概括三峽秋天不同時段的景物特點。

(3)用你所理解的方式感情朗讀課文。

2、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同桌互讀。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主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清課文順序。】

(三)精讀批註,想象成畫

從“找出美句,批註見解;朗讀美句,評議點撥;感情朗讀,體悟特點;美讀想象,情景再現”四個步驟有層次地讓學生通過讀、批、悟、想來體會三峽不同時間的景物特點。

第一步,找出美句,批註見解

學生細讀課文,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在旁邊寫寫理由。

第二步,朗讀美句,評議點撥

學生先讀喜歡的句子,再說喜歡的理由。結合重點的詞和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分析感悟作者的'寫法和運用的修辭方法,以突出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

第三步,感情朗讀,體悟特點。

1、通過有感情朗讀,體悟到三峽每個時間段的不同特點。早晨明麗,中午熱烈,下午青色而透明,夜晚寧靜而神祕。

2、有學生可能會讀不出感情。如三峽描寫中午的段落讀得語氣平淡,引導抓住重點詞語“跳躍”“翻滾”“呼嘯”“奔騰”等詞,讓學生想想中午的三峽就像是一個精神高昂、熱情似火的小夥子,他會如何說話的?並以教師的範讀引導學生體會三峽熱烈的場面,從而有感情地朗讀。以此方法,用輕快的語調體現三峽早晨的明麗,以輕緩的語調體現三峽夜的寧靜。

3、讀到情深處,便陶醉其中,引導學生美讀想象,情景再現。美美地讀讀課文,讀完一段閉著眼睛回味想象,在頭腦中有了一幅怎樣絢麗的畫面。

【設計意圖:在第三個環節“精讀批註,想象成畫”中,通過批註和逐漸遞進的讀,使學生充分與文字對話,一個個文字跳躍起來,在學生眼前變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讓學生的語言感悟力和想象力得到發展。讓三峽的美洋溢在每個人的心中】

(四)賞讀昇華,感悟運用

(1)配畫,展現長江各個不同時間段的景物圖片:

(2)先用課文的原話讚美長江,昇華情感,積累語言。

(3)再用自己的話讚美長江,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

2、出示:這一天,正是中秋。

(1)引導學生討論:這一句能去掉嗎?為什麼?

(2)師總結:壯美的三峽讓作者感慨萬千,在這美好的團圓之夜,他思念著遠方的親人。

3、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填空,明確本文的中心思想。

課文按()順序描寫了三峽的秋天,從()、()、()、到()的美麗景色,歌頌了三峽的(),表現了作者()

4、根據板書再次感受課文的寫作順序,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寫的方法。

板書:

三峽之秋:充滿了成熟的氣息

早晨橘柚樹上露水的變化、色彩明麗(輕快)

中午長江的色彩、水勢熱烈(熱烈)

下午霧的色彩、倒影平靜(平靜)

夜晚長江(動與靜)神祕(輕緩)

峽谷月光的色彩、形態清冽(寧靜)

點題這一天,正是中秋感慨思念

氣象萬千雄奇壯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欣賞品讀中得到情感的昇華,能更加深入的感悟三峽之秋的氣象萬千,雄奇壯美。並學會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五)課後延伸,仿寫練筆。

面對一幅幅如此優美的畫卷,讓我們讀了如臨其境,你能不能把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校園美景寫下來呢?出示課外仿寫要求,觀察校園的一處秋景,學著作者的方法寫一寫。

【設計意圖:通過仿寫,學生再次感受課文,並將所學轉化為內在能力,促進學生髮展。】

讀是“思”的憑藉,是“悟”的前提,是“說”的準備,是“寫”的基礎。本課讓我盡力讓學生讀出了“情”,讀出了“味”,讀出了“美”,是學生在讀中“長”。

《三峽之秋》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三峽之秋》一課是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方紀先生用他的親身感受,向我們介紹了雄奇壯麗的三峽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這一時間順序,抓住不同時間景物的特點,描寫流暢,韻律感強烈,琅琅上口,適合學生朗讀。學生自讀課文,既讓學生受到三峽美景的薰陶,培養審美情趣,又讓學生在新聞記者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這一單元的自讀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瞭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來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貪圖三峽之秀麗雄奇的美景,產生熱愛三峽,熱愛祖河山的感情。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進行觀察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

二、說教法

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宜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反覆閱讀等教學方法完成本課時教學。

三、說方法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本課時可引導學生應用“談→思→議→讀”,即:“初步瞭解深入體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這一學習方法,學習本課時內容。

四、說程式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1、雖然巫溪地處三峽庫區,但學生幾乎都沒有切身體驗過三峽的雄奇壯麗。因此,授課時可用1、語言描述激發學習興趣(長江,養育了炎黃子孫,滋潤著華夏兒女的心裡。長江三峽,那裡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2、聽學生介紹蒐集的資料;

3、欣賞《三峽風光》等三個步驟,逐步引入本課教學。

(二)憑藉情境鑑賞美

在學生進入情境後,可引導學生按以下方法去鑑賞美。

教師把錄影定格、讓學生說出三責秋天的景物特點,並抓關鍵詞句學文,重視比喻句的學習,抓住詞句的'形象點現象,體會景物的特點。

具體學習過程:①出示學習方法的要求:在書上圈圈重點詞、劃劃重點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寫一天中的哪些影響,它們有哪些特點嗎?②按照談—思—議—讀的方法,全班同學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實累累—喜悅);③學生按照上述要求選擇最喜歡的部分自學,然後全班交流彙報,出示課件、感情朗讀。

時間

特點

詞句

朗讀

早晨

明麗

露水閃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熱烈

群峰披甲—金鱗巨蟒

熱烈歡快

下午

明亮

於是……長江變成小溪 輕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靜明亮像…… 溫柔驚奇

④談感想: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孩子們讀了《三峽之秋》後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好嗎?出示課件《山峽風光》,配樂《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五、板書設計:

早晨→明麗

中午→熱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峽之秋》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教材第七冊中第一單元的第四課。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篇略讀課文,它既使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三峽秋天的美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為今後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三峽之秋的特點,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能力目標:

(1)提高有感情朗讀能力。

(2)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

(3)培養寫作能力。

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三峽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熱愛三峽的真摯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方法目標: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目標:創設寬鬆、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瞭解一天中隨著時間的變化,景物的特點是各不相同的。

4、教材的處理:

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且文辭優美,因此,我採用開放式教學法。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邊讀邊思考。通過合作解決問題、討論、研究、交流,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合作能力。使學生在讀中體會三峽秋天景色的無窮魅力,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1、教學方法的選擇與理論依據:

這節課我採用開放式教學法,在課堂上以讀代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由朗讀中體會課文文辭的優美,鼓勵學生在自主交流中說出不同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受,並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想象。形成寬鬆、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2、教學設計:

(1)匯入:本節課採用情景匯入法進行匯入,先用多媒體播放三峽景色的圖片,

創設一種優美的、引人入勝的情境,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課:教學本課我分四部分進行:

首先,引導學生按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並採用“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注重師生、生生互評,在評價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其次,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真摯情感,並提高朗讀能力。

然後,讓學生當小導遊,介紹三峽秋天美景。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進行知識的拓展,仿照作者的寫作方法仿寫一段文字,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3總結:抒發情感。

簡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三峽之秋的特點,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2、能力目標:

(1)提高有感情朗讀能力。

(2)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

(3)培養寫作能力。

3、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三峽秋天的美景,體會作者熱愛三峽的真摯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方法目標: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5、情感目標:創設寬鬆、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瞭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瞭解一天中隨著時間的變化,景物的特點是各不相同的

(三)教學方法:開放式合作交流法

(四)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一、匯入:

1炎熱的夏季已經過去,涼爽的秋天已經來臨,哈爾濱的秋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哈爾濱的秋天是美麗的,三峽的秋天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看一看。

2板書課題,播放三峽美景(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3欣賞了三峽的秋景,你有什麼感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合作探究:

1、出示閱讀提示,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

2、交流問題,師生、生生互評。

四、練讀,深入體會三峽秋天的美。

1、這麼美的三峽,這麼美的語句應該怎樣去讀呢?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課文。

2、學生練讀

3、指名讀,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4、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三峽景色的美。(提高有感情朗讀能力)

五、你是小導遊:

假如你是一個導遊,你怎樣向你帶的遊客們介紹三峽秋天的美景呢?

小導遊介紹。(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六、知識拓展:

作者將這麼美的三峽景色寫了下來,讓我們讀了如臨其境,你想不想把自己最喜歡的家鄉的一處美景寫下來,介紹給其他的小朋友呢?(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寫作,介紹。

七、總結:抒發情感。(將文章昇華)

《三峽之秋》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三峽之秋》一課是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方紀先生用他的親身感受,向我們介紹了雄奇壯麗的三峽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這一時間順序,抓住不同時間景物的特點,描寫流暢,韻律感強烈,琅琅上口,適合學生朗讀。學生自讀課文,既讓學生受到三峽美景的薰陶,培養審美情趣,又讓學生在新聞記者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這一單元的自讀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瞭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來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貪圖三峽之秀麗雄奇的美景,產生熱愛三峽,熱愛祖河山的感情。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進行觀察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

二、說教法

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宜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反覆閱讀等教學方法完成本課時教學。

三、說方法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本課時可引導學生應用“談→思→議→讀”,即:“初步瞭解深入體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這一學習方法,學習本課時內容。

四、說程式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1、雖然巫溪地處三峽庫區,但學生幾乎都沒有切身體驗過三峽的雄奇壯麗。因此,授課時可用1、語言描述激發學習興趣(長江,養育了炎黃子孫,滋潤著華夏兒女的心裡。長江三峽,那裡群山聳立,雄奇壯麗,就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2、聽學生介紹蒐集的資料;

3、欣賞《三峽風光》等三個步驟,逐步引入本課教學。

(二)憑藉情境鑑賞美

在學生進入情境後,可引導學生按以下方法去鑑賞美。

教師把錄影定格、讓學生說出三責秋天的景物特點,並抓關鍵詞句學文,重視比喻句的學習,抓住詞句的形象點現象,體會景物的特點。

具體學習過程:①出示學習方法的要求:在書上圈圈重點詞、劃劃重點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寫一天中的哪些影響,它們有哪些特點嗎?②按照談—思—議—讀的方法,全班同學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實累累—喜悅);③學生按照上述要求選擇最喜歡的部分自學,然後全班交流彙報,出示課件、感情朗讀。

時間 特點 詞句 朗讀

早晨 明麗 露水閃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熱烈 群峰披甲—金鱗巨蟒 熱烈歡快

下午 明亮 於是……長江變成小溪 輕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靜明亮像…… 溫柔驚奇

④談感想: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孩子們讀了《三峽之秋》後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好嗎?出示課件《山峽風光》,配樂《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五、板書設計:

早晨→明麗

中午→熱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峽之秋》教學反思

《三峽之秋》是方紀寫的。讀後我們覺得他的語言幾乎是盡善盡美,要想把這篇文章中描繪的畫面展現給學生簡直太難了。而且我們也自我安慰說:“寫景的文章就是難講,你看大家都不講寫景的文章。”可如此美景不把學生帶入其中,作為老師該有的不僅是愧疚,還會有一種誤人子弟的罪惡感。於是這些天來,我一直在琢磨到底怎樣講這一課。

起初我是接連的在網上瀏覽,也找到一些錄影,看了一些課堂實錄。但沒有可以拿過來就用的。沒有讓自己滿意的。

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來,尤其是如此美文。斟酌再三,這兩天終於講完了這一課。有令自己滿意的收穫。

第一課時我通過和學生對詩匯入,引入長江三峽。然後就抓住對“峽”字理解,出示三峽圖片,認識三峽。進入課題後,直接就檢查預習情況。

本課就兩個生字,一個“橘”是在第一自然段先出現的,通過聯絡上下文學習“橘”字,從而走進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領同學們讀課文,畫出本段都寫了橘柚樹的哪些特點,想象畫,讀出感悟。從而瞭解了三峽秋天成熟的特點。幾篇輪讀,賽讀。學生們幾乎背下了第一自然段。接著我們看第二個生字“冽”,這個字正好出現在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與第一段同樣的方法:找這個字是寫什麼景物的,畫出這個景物還有哪些特點,讀文字想象畫面,談感受並讀出來。就是這樣我們在欣賞中學習語言文字。

學完這兩個生字,我們來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思考文章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並迅速勾畫出標誌性的詞語。

第一課時就要結束了,我們又回顧了一下第一和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學法:找景物,畫特點,想畫面,讀感悟。

第二課時是學習文章的主體部分。這幾段是按時間順序寫,三峽之秋一天的美景的。每一段都要有讀得設計,早上一段我抓住“明淨和明麗”“閃耀和閃爍”這兩組近義詞指導學生體會,早上三峽秋天的清新明淨之美。中午一段我抓住“熱烈”通過去掉比喻句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方紀語言功夫的精到。孩子們主抓“金鱗巨蟒”“呼嘯奔騰”體會到滔滔長江的雄壯奔放之美。出了熱烈,真的沒有什麼可以形容此時的長江之壯美。黃昏的長江一段,我讓學生讀書通過自己的朗讀去體會它的平靜和輕緩,在與上段對比讀,此時長江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最讓我得意的就是“夜”這一段的設計,我說孩子們,此時現在我們就是遊客,終於盼到了夜晚,這是我們很期待的,因為今天是中秋啊!那麼此時遊江你一定會留影,那麼請讀書,看看你要拍那裡,這張照片你要給誰看,要告訴他什麼。

學生們興致勃勃的遊著,拍著......此時我真覺得時間好短暫,我們還沒有盡興遊玩,下課了。

課結束了,我讓學生會家寫一篇導遊詞。(自己過過遊三峽的癮吧!)

課結束了。反思一下問題還是不少,讀書指導時間分配不均,早晨用時過的,夜晚用時很少。如果時間分配好了,最後的拍照就會讓學生盡情享受其中了,而最後的展示缺沒有時間了。再有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進入了情景,這是一個長久的課題。如何才能儘可能的讓那些隔岸觀火者,也身臨其境呢!

《三峽之秋》說課稿7

一、說教材:《三峽之秋》描寫了長江三峽一天之中明麗、熱烈、明亮、靜寂的獨特美景,與前面寫孕育文明的長江之美、後面寫黃河的雄偉壯麗的課文共同構成了一組美景圖。作者通過認真細微地觀察與體驗,抓住了長江三峽中秋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點的變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時間順序,以優美感人的語言描繪出絢麗多姿的長江三峽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當地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長江三峽描繪的氣象萬千,充滿生機和靈性。靜心地品讀著文章,就如同盡情欣賞著一幅絢麗壯美的三峽秋色圖。全文處處流露出作者對祖國江河,對偉大祖國母親的讚美之情。

二、說學情:學生進入六年級後,閱讀的方法、策略、習慣掌握得更多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更濃了。他們在閱讀中嘗試著運用五年來學到的閱讀方法、策略、習慣(如認真預習課文,獨立解決生字詞,設法蒐集資料,主動閱讀,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人合作交流、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在逐年學習了一些優美的抒情散文後,學生對這類文章情有獨鍾。他們會先積極主動閱讀,先領略文中描繪的美景;先感悟作者抒發的情感;先品味並摘錄文章中的優美詞句;先深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但農村孩子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很少能到一些著名的自然景區旅遊觀光,不能親身去體驗、感受那些壯美的自然景觀。因此,在深入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上會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應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去設法蒐集資料,教師需要提前準備好相關的影象資料來彌補學生學習的困難。

三、說教學目標:《新課標》指出學生在閱讀中,要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詞句的內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根據上述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課後思考練習的安排,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三峽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點,積累好詞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長江三峽秋天之美;

2、邊讀文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秀麗景色,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偉大祖國的感情。

3、學習按照時間順序描寫自然景物的方法,領悟作者抓住一天內同一景物不同時間的特點來描寫三峽之秋的寫作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課標中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學生進入六年級後,在閱讀中感受、理解、分析、鑑賞的能力都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本課教學中,我將設法通過多種方式的讀,去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發的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偉大祖國母親的熾熱之情。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會引導學生把已學習掌握的各種閱讀方法,有機地運用到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他們主動地與同學合作交流,去發現體會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去探索為什麼美。總之,讀了這篇課文,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長江三峽之秋秀美迷人,要讓學生充分獲得一種實實在在的美的'享受,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文字、與作者產生心靈的碰撞,自然而然地產生對大自然,對祖國山河,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除此之外,我還將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的變化進行景物描寫的手法,通過反覆吟誦、領悟作者精美的語言,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並在今後的語文實踐中去自覺地學習使用。

五、說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默讀課文,想一想長江三峽每個時間段的景色有什麼特點,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帶著你的體會有感情的讀一讀,批一批你的感受。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江三峽的圖片不同時間段三峽的美麗景色等)

六、說教學流程:通過複習匯入—明確任務—交流展示—整合提升—拓展練習五個環節進行。

(一)複習匯入: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如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文章的寫作順序等),並且自然過渡到明確任務環節。

(二)明確任務:這節課學習任務是學生課前預習的內容。現在重新提出來是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到本節課應該完成的具體目標,它是落實教學重點的主要途徑。

(三)交流展示:交流展示分三個環節進行:自我完善—小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學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預習任務,做好在小組中交流的準備。隨後小組交流,(這一環節是因為我們的學生由於處在農村,膽子還是比較小,也不夠自信,小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展示,通過小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觀點更加完善,增強自信心,為全班展示打好基礎。同時,對於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可以在組長的帶領下通過集體探究進行解決。)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我們進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過程中,我做好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力求給更多的學生以展示的機會,並且隨機進行引導和點撥,落實教學重點。

《三峽之秋》說課稿8

一、教材處理:

《三峽之秋》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四組教材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描寫了長江三峽一天之中明麗、熱烈、明亮、靜寂的獨特美景,與前面兩篇寫草原美、小城美的課文共同構成了一組美景圖。從選編教材的意圖以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看三個維度的目標,知識目標:瞭解三峽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點,瞭解三峽的相關知識,積累好詞佳句;能力目標: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長江三峽秋天之美,;情感目標:愛三峽,愛家鄉,使學生的心靈建構愛美情操。全文學習分為三個階段:課前準備,課內學習(一課時),課後延伸。

二、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發展的主體,並強調閱讀的獨立性、探究性,要求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同時提出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訊渠道進行探究性閱讀,強調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美景資源,網路中非常豐富的,加之我們學校五年級已開設資訊科技課近三年,學生已具備利用電腦、網路進行資訊收集與交流,製作圖文稿和簡報等技能,因此,本課的教學,我把學生帶到學校的多媒體網路教室,讓學生在網路媒體所帶來的美景、美文、美圖、美樂的情境下進行以課文文字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性閱讀。

三、媒體設計:

本著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服務於學生學習為宗旨,設計《三峽之秋》課程資源網頁,包括課文朗讀、影像欣賞、美文窗、品美閣、音樂臺、交流室、三峽遊七個部份,供師生在學習程序中選擇使用。

四、教學流程:

本文的學習,我設計了六個環節。

1、課前閱讀,未成曲調先有情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藉助學習資源,通過與教師及夥伴間的.交流、對話、協商、討論,運用建構的方式獲得的。為了讓學生課堂學習課文時有一個良好的情感基調,我讓學生於課前在家中作了兩方面的預習:一是對我們學習的資源主體——課文文字進行預讀,對文字所描寫的美景有一個初步的感知;二是利用收索引擎在網路上圍繞學習主體收集學習資源。以“長江三峽”、“三峽之秋”、“三峽文藝”為關鍵詞進行資料檢索,從中篩選出與三峽美景有關的網頁,記下站點或下載網頁,為參與課堂學習作好準備,從而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情感基調。

2、影像閱讀,情景之中初識美

建構主義特別強調學習的“情景”。創設學習環境中優美的情景,有利於學生對這篇課文內容的“意義建構”。在進行文字閱讀之前,點選學習網頁中的“課文朗讀”,大螢幕播放三峽風光視訊片段,學生邊看邊聽文章的配樂朗讀。學生在優美的風景,美妙的樂曲,動情的朗讀之中初嘗美的感受。

3、自主閱讀,文字之中探尋美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在協作探究之前,應讓學生充分自主地閱讀課文,以行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學生於書上或螢幕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三峽之秋》,記下自己對秋天三峽一天之中早晨、中午、下午、晚上景色的不同感受,勾出重點詞語及自己特別喜歡的詞句。

4、協作閱讀,細品三峽秋之美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過程的“協作”,同時也強調協作過程中的“會話”。新課程標準亦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讓學生充分品嚐方紀筆下的三峽美景,我讓學生分組進行協作學習。點選學習網頁中的“品美閣”,彈出答題框:

《三峽之秋》

時間 感受到的景色特點

早晨

中午

下午

①各小組品讀討論後,提出本組的感受,利用討論區發表本組的看法和依據。所有的小組和教師同時於“發言臺”發言,品評三峽秋之美。

②輸入本組認為正確的三峽美景的不同特點,確定後提交教師。

③教師根據學習小組提交的答題卡分別及時送以小禮物。並利用大螢幕進行小組點評,相機抽該組學生美讀以細品其景色之獨特美。

5、拓展閱讀,暢遊三峽欣賞美

教材只是為達成目標的一個資源例子,要建構起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學如果僅停留在這個例子上,目標就難以達成。為此,我讓學生進行以課文文字為中心的,基於internet開放環境下的拓展閱讀。

①根據課前閱讀時篩選的資訊,學生開啟相應站點瀏覽網頁,也可以開啟學習網頁上“網遊三峽”中教師推薦的站點瀏覽,從中下載自己感受較深的,與三峽美景有關的美圖、美文,從中全方位感受三峽景觀之美。也可以瀏覽學習網頁上“圖文窗”中的三峽風光圖片及文章。

②小組合作,從自己下載的圖文中選擇自己最滿意的內容和學習網頁上提供的背景音樂,利用Powerpoint製作三峽美景簡報;或根據自己選取的描寫三峽美景的散文、詩歌,利用繪圖軟體配上優美的圖畫製作成圖文閱讀卡;並在簡報的一頁或圖文閱讀卡的適當位置寫上本小組學習結語。

③教師選擇有特色的作品在大螢幕上展示,讓學生相互欣賞評價,並結合本組的學習製作的情況進行學習小結。

6、課後延伸,親近自然贊家鄉美

大語文教學觀認為,語文教學應打破課時與教材的束縛,將學習延伸到課外。組織學生秋遊,利用本地自然風光資源,讓學生走進現實生活去讚歎家鄉的美。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感受和自身的生活經驗,去對家鄉——三峽庫區的一個移民縣城的美進行個性化品味,以促使其審美情趣的“意義建構”。在課後的一個週末,我組織學生去秋遊家鄉老城的名山及雙桂山森林公園,並佈置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及愛好,帶上畫板、相機、DV機等,去大自然觀察家鄉美的特點,帶回家鄉獨特的美。同時佈置學生回家後以美文、圖畫、相片、DV等形式作業,並將自己的作業以郵件的形式發給老師,同時在校園網的BBS上或三峽藝苑的BBS上發貼讚美我們的家鄉,以最終達成學習本篇課文所期待的愛三峽,愛家鄉的審美情趣的建構。

五、教學總結:

《三峽之秋》一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教材為中心整合課程資源,始終將學生放在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閱讀,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的意義建構目標。其資源整合及資訊流程如下:

《三峽之秋》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三峽之秋》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雄奇壯麗的三峽景色。文章以時間的順序為線索,先後寫了長江三峽早晨、中午、下午以及晚上的美麗景色,抓住不同時間景物的特點,描寫流暢,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語言優美,韻律感強烈,讀起來琅琅上口,適合學生朗讀。

二、說學情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所以我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在小組內去讀書感悟,品味重點詞、句、段,既能理解課文,又能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三、說教法

1、本科學習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完成學習卡,領略三峽不同時段的美。

2、以配樂朗讀,讓學生表現三峽之美

四、說教學流程

(一)複習回顧引入新知

複習詞語及上節課所學課文內容

(二)精讀理解感悟主旨

1、領略美

⑴以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卡。

⑵彙報學習情況。

⑶教師適時點撥。

2、朗讀美

⑴學生練讀喜歡的段落。

⑵配樂朗讀,表現三峽的神韻。

3、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⑴欣賞美,讚美美。

⑵保護美,談感受。

⑶作業:防寫長江三峽的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