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月光曲說課稿三篇

說課稿1.93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月光曲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分享。

月光曲說課稿三篇

月光曲說課稿 篇1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月光曲》是義務教育新課程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二篇課文。教材的編排按專題組織單元,本文是單元主題為“藝術的魅力”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為他們彈琴,並即興創作了月光曲的故事。課文意境雋永、文質兼美,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讀後,既能讓人進入樂曲描述的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生無限的嚮往,又能對貝多芬油然而生敬仰和愛戴之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因此,在教學中,我依據課標理念,充分發揮文字的資源優勢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本次活動,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預習課文,讀熟課文,學習字詞。基於此,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預設的本課教學目標為: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弄清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瞭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教學難點為:1.探究貝多芬情感變化的原因。2.感受音樂的旋律和魅力。

三、整合資源說策略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1、以讀促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把文字中《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從而體會貝多芬樂曲音樂的魅力。

2、情境創設策略:主要通過PPT課件展示文章重點句段,並結合《月光曲》音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當中。

3、適時引導策略:因為本課容量較大,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一一呈現文字內容,所以採用了以教師敘述相關文字,自然過渡的辦法,突出本節課的教學中心。

四、多向互動說過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為三個環節:

(一)圖片激情,揭示課題

教師出示貝多芬的照片,並通過感情敘述匯入新課。這樣設計的原因是考慮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短,對第一課時的學習不繫統,在學生讀熟課文、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文章主人公拉近師生與文字的`距離,給聽者一種融合的感覺。

(二)精讀探究,體會感情

1、敘述故事,領會“平靜”

教師敘述貝多芬演出結束後散步的情節,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當時輕鬆平靜的心境。之後教師在通過敘述貝多芬聽到有人斷斷續續彈自己的曲子,出於好奇,走近茅屋,聽到了對話——課件出示對話。

2、品讀對話,領悟“感動

引導學生品讀人物對話,體會兄妹倆的互相體貼,並通過想象貝多芬的心理活動,體會兄妹倆的手足之情給貝多芬帶來的感動和他對兄妹倆的同情,初步理解祖國語言文字的表現力。

3、思讀語言,領悟“激動”

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琴,完成了盲姑娘的心願,但他沒有馬上離開,又要彈一曲,是什麼原因促使他這樣做呢?教師通過設問,引導學生找到盲姑娘的語言,課件出示語言,學生通過品讀,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的理解,領悟貝多芬偶遇知音的激動心情及藉助月光譜曲表達心情的現實,再次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引導學生明白:只有咬文嚼字,才能領悟語言的情感,品出語文的味道。

(三)品讀揣摩,入畫悟情

劉勰曾說:“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學習寫《月光曲》內容的第九自然段,通過默讀思考、讀後交流、朗讀悟情、欣賞體會等活動,將《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達到學生個性化體驗,使之與兄妹倆產生情感共鳴。具體做法是:

月光曲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月光曲》。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

《月光曲》是本冊第六單元第二篇閱讀教學教材,是繼第五單元安排的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的訓練後,進行用幾個問題,再把問題的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的閱讀訓練。這也是本冊教材閱練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

本文的閱讀訓練就是將上一課《兩塊銀元》中學到的方法在本課的學習時加以嘗試、運用,也為下一課《五月端陽》的教學即回答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第3次訓練作了奠基。

3.教材特點,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全文可分為兩段,第一段僅僅是個引子,第二段是個完整的故事,而整個故事的內容又分兩部分加以敘述,其中分別敘述了貝多芬從瞭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愛好從而走進茅屋為她親自奏了兩曲,從而產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譜寫了《月光曲》的情景。課文語言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優雅,適宜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訓練的好材料。若是進行多媒體教學,更能激發學生情感,不僅能讓學生體會美的意境,更能讓學生受到同情勞動人民這一思想感情的薰陶。

為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關鍵在於讓學生正確回答課後問題,能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突破難點: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繪《月光曲》的內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貝多芬說的兩次話,體會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4.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依照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會運用問題答案歸併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生字券,理解13個詞語的意思,運用譜寫、傳說、幽靜、純熟、陶醉等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3)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5.課時安排:3教時

第一教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大意,理清文脈,並學習第一段。

第二教時:按課後練習1的問題細讀課文的第二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後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教時: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總結課文,句段練習,進一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二、學法和教法的選擇

月光曲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執教的是《月光曲》第一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說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課文意境雋永、文質兼美,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讀後,既能讓人進入樂曲描述的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生無限的嚮往,又能對貝多芬油然而生敬仰和愛戴之情。

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文字的資源優勢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並理解“蠟燭、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鍵”等詞語。

2、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在質疑理解、感情朗讀、想像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瞭解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三、整合資源說策略

《月光曲》是一個傳說。我發現這個傳說只是記錄了貝多芬的所見所聞,他的所思所想沒有一個字,但我個人認為,就是這未見一字的空白,恰恰是月光曲產生的核心所在。一首偉大樂曲的產生,我相信老師們會認同,它不僅靠天賦,不僅僅靠豐富的想象,更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所以貝多芬自己也說,我為什麼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這是我這堂課唯一引用的課外資源。所以我把這堂課的暗線(貝多芬內心的想法)轉化為我整堂課的明線、主線。讓學生入情入境,將心比心,走進貝多芬的內心,瞭解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我想這是符合高段的學段特點,也是符合本單元的主題。只有走進藝術家,才能走進藝術,才能欣賞藝術。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像貝多芬一樣,今天經歷一次溫暖的,百感交集的精神之旅。

“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是新課標以及本冊教材的要求,我緊緊圍繞第三自然段:兄妹對話,第七自然段:盲姑娘與貝多芬對話,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進而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我很努力地根據文字的不同特點選擇設計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比方說,對兄妹倆的對話是在我老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感悟的,以情境體驗為中心,以感情朗讀為重點,而貝多芬和盲姑娘的對話,我是讓學生質疑、感悟,以探究性學習為重點,同學們的問題都提得非常好。

四、多向互動說過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為三個環節:

(一)樂曲激趣、激情匯入:

課始,播放貝多芬《致愛麗絲》,進而瞭解貝多芬。

(二)進入問題,自主感悟,感情誦讀。

教師引出問題:究竟是什麼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三)入情入景,想象寫話,欣賞音樂。

1、 師生共讀“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語段: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

2、 重新回到問題:貝多芬此時此刻會想些什麼?

3、進一步瞭解貝多芬,聯絡上文,想像寫話,體會貝多芬內心情感。

讀寫結合才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專門設計了“貝多芬準備再談一曲時心裡想什麼”的書面語言訓練,讓學生想象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