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個人說課稿(15篇)

說課稿2.61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個人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個人說課稿(15篇)

個人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課題來源:在生活中安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幼兒期的孩子們好奇心強,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然而由於他們缺少生活經驗和常識,不能很好地把握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對一些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的事件缺乏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一些意外損傷。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發展最迅速、最基礎的時期,讓幼兒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美好願望,但由於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繁忙的工作和瑣事,難免有時會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一個人在家呆著,是幼兒生活中難免發生的事,如果在家中幼兒不會保護自己,後果將不堪設想。大人在家的時候,有些事物孩子好奇,但恐於大人不敢去玩,當大人不在家時,他們的好奇心就得以釋放了,平時感興趣但不敢玩的他們這時就會去碰一碰,玩一玩了,但孩子畢竟小,安全意識還很薄弱,玩的時候幾乎不去考慮他玩的遊戲的危險性,同時家裡的電、刀,暖壺,以及火機等等都是幼兒感興趣,極容易去玩的,這些又是給幼兒帶來最大的傷害的東西,甚至回危及幼兒的生命,同時幼兒一個人在家,如果來人怎麼辦,現在的社會極其複雜,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這個空子來進行各種違法活動的。根據以上現象,從而產生了本次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幼兒的教育活動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要利於其長遠發展,既教育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服務於幼兒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把目標定為:

(1)讓幼兒知道自己在家的時候有些東西是千萬不能去玩的,否則會有不良的後果。(2)看情景表演討論,在幼兒討論中幼建立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3)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讓幼兒知道玩火機,弄電,玩刀的危害,知道家裡來了陌生人因該怎麼辦從而樹立幼兒的安全意識。在情景中,讓幼兒真實的感受到如果自己沒有安全意識,隨意玩不該玩的東西,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活動難點是:幼兒說的很好,但做起來由於自制力弱卻做的不好,因此我就鼓勵臺下幼兒上來演一演,從說轉化為做,從而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

(一)在師生互動中,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以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支援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採用直觀教學法,先設定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情景表演,在觀看的過程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教育。例如:在活動中,我多次讓幼兒在直觀情景中找錯誤,然後鼓勵幼兒說一說。幼兒在輕鬆自由的氛圍中與同伴,老師說說各自看到了什麼?他們錯在哪兒了,幼兒在說的過程中也就是教育他們的過程。幼兒自己說出來的東西往往對他們的教育最深刻。

(二)從幼兒的生活出發,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陳鶴琴先生認為“幼兒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對幼兒的健康教育要把握好時機。”幼兒是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因而在特定的環境中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會有事倍功半的效果。為此我設計了幾個幼兒在家中會發生的情景,活動前找能力強的幼兒,給他們編排情景表演。情景表演是幼兒生活的重現。在看情景時,教師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去思考,然後說說自己看了情景表演後的感受。幼兒在說的時候就已經從內心裡知道了怎麼做是安全的,怎麼做是不安全。最好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幼兒能說出來,其實已經達到了對他教育的目的。

(三)在生動的表演中讓幼兒感受活動的樂趣

在玩中學,學中玩。遊戲活動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形式,《綱要》也重申“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遊戲是激發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滿足幼兒身心需要。遊戲過程能激發幼兒一直以積極、輕鬆、愉快、自覺的心情參與活動。因此,整個活動我讓角色遊戲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生動的表演結合幼兒的自由表達,避免了活動的空洞性。幼兒的天性就是好動,他們對動的東西也十分感興趣,生動的情景表演,正符合了幼兒的心理特點,幼兒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了快樂,在快樂的心情中,明白了道理。最後教師鼓勵幼兒大膽上上臺,把自己一個人的時正確的做法演一演,這既是一個提升幼兒能力的環節,又是對幼兒安全教育的一個昇華,有些時候,幼兒說的好,未必會象自己說的那樣去做,這是幼兒身理髮展的又一個特點,我鼓勵臺下的幼兒演一演,這樣加深了孩子心理上的記憶,有助於他們進一步提高“一個人在家”的安全意識

三、說學法

(一)看一看

在活動中我主要以情景表演為線,貫穿整個教育活動。形象直觀的東西幼兒最感興趣,對孩子的教育也最直接。讓幼兒在看錶演的.過程中,知道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因該怎麼做是最安全的。看情景調動幼兒的視覺,讓幼兒最直觀的看到不對的做法造成的嚴重的後果,從而從心理上對幼兒進行干涉,讓孩子形成自我防護的意識。

(二)想一想

情景的表演並不是為演而演的,對觀看著進行安全教育是它的目的,因而,在看錶演前,教師提出要求“小朋友,你們看情景中的小朋友一個人在家是怎麼做的,他這樣做對嗎,為什麼?”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去思考,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一節成功的活動,因該是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多方位的提高,在這節活動中,我不簡單的讓幼兒在看情景中得到安全教育,更主要的是讓他們在看的過程中養成邊看邊思考的習慣,這對他們今後的學習非常的重要。

(三)說一說

新《綱要》目標明確指出:“活動中要調動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並用適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每一個環節都引導幼兒是帶著問題去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感官參與,幼兒在說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幼兒期是幼兒語言發展最迅速的階段,教師應在各種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心理學也指出“凡是人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此看完情景,我就鼓勵幼兒大膽去說,在說中,得到教育,在說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幼兒回答時允許錯誤的方法和爭論,有錯誤時教師及時告訴幼兒怎麼做是安全的,避免他們在實際中發生危險。最後教師加以分析,引導,小結。活動中孩子始終處於自由,寬鬆探論氛圍中的。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特點,引出本活動的主題:“現在爸爸媽媽那麼忙,有時難免要把你們一個人放在家裡,你們一個人在家因該怎麼做呢”通過這樣的一個問題將幼兒的思緒引入實際生活中。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看情景,說一說“小朋友在家是在家是怎麼做的?”作為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著孩子。

(二)看情景,互交流

幼兒的學習活動往往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孩子帶著問題看生活情景情景。在這一過程,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當孩子看完情景後就引導他們說一說,“情景中的小朋友在家都做了什麼,他這樣做對嗎?為什麼”最後鼓勵幼兒上臺表演,讓幼兒多方位的得到發展。

(三)教師與孩子一起對本次活動的內容加以整理

活動快結束的時候,我和孩子們一起對本節可做了個小結。幼兒在說的時候,他們所表達的知識是零碎的,這就要求作為活動支援的老師,在幼兒充分回答的基礎上,把孩子所說的知識加以整理,讓孩子在本次活動結束時,對活動中所涉及的安全知識有個整體的印象。讓幼兒明白,生命是最可貴的,對自己和別人有傷害的事情絕對不能去做的

(四)在歡快的音樂中,幼兒走出教室,本次活動結束。

五、活動效果

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遊戲之一,大班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表達能力。在看完別人表演後,都有很強烈的表達的願望,都想說說自己看完情景表演後,自己對情景中小朋友的看法,紛紛舉手發言。在活動我鼓勵所有想表演的小朋友上臺來表演,從而發展幼兒的表演能力。本節課,幼兒不但知道了有關安全方面的知識而且語言表達能力,表演能力都有所提高。

個人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動物的“個人衛生”》是教科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快樂讀書屋二”中的第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知識短文,作者用淺顯平實的語言清楚地介紹了幾種動物搞“個人衛生”的知識,從而使學生了解動物的一些習性,感受動物世界的神奇。

二說設計

《動物的“個人衛生”》是一篇略讀課文,為體現“快樂讀書屋二”引導學生快樂讀書,提高語文素養的特點,在教學時,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中感悟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說目標

結合教材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使學生了解幾種動物搞“個人衛生”的方法,從而感受動物世界的神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本課的9個生字。

四說教法

教學中,我採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通過多種讀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感受動物世界的神奇。

五、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前,設計合理的前置性學習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瞭解動物們搞衛生的方式。課中,引導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學會合作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六、說教學流程

談話匯入——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學習生字——本課總結

《動物的“個人衛生”》教學設計

樂群鄉中心學校王豔波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使學生了解幾種動物搞“個人衛生”的方法,從而感受動物世界的`神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本課的9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充分讀書,瞭解幾種動物是怎樣搞“個人衛生”的。

教學準備:字卡、小黑板等。

前置性學習:

1、自學五項內容。

2、思考文前提示中的問題。

教學預設:

一、談話匯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當你感到身上很髒時,你會怎麼做?小動物們也像大家一樣很愛清潔,那它們是怎樣清理“個人衛生”的呢?讓我們共同學習《動物的“個人衛生”》。(板書課題)

二、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並思考:文中介紹了哪兒些愛講衛生的動物?

2、學生自由彙報,師板書。

3、小組合作探究,師相機指導朗讀。

(1)小組交流:動物們都採用哪些方式來清理“個人衛生”的?它們是怎麼做的?

(2)代表彙報,師相機板書。

(3)師指導讀出“鳥兒的快樂,大象的高興勁兒”,體會動物們洗澡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清理“個人衛生”的方式?

四、認讀生字。

1、學生自讀生字並組詞。

2、同桌互讀,糾正字音。

3、師用字卡檢查認讀,並指導領讀。

五、本課總結。

1、通過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

2、教師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講衛生的習慣。

板書設計:

動物的“個人衛生”

鳥類水、沙子、螞蟻

大象水、土

毛皮動物抖動肌肉

哺乳動物小疣、木片

個人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下冊第六課第三節《保護個人隱私》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

個人隱私權屬於人格尊嚴權中的一種,是人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但在皇權至上的國和父權至上的家裡,向來得不到承認和尊重,更不要說未成年的孩子了。因此,在國中階段對孩子們進行保護個人隱私的教育,無論是對於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還是建設文明法制的現代國家,都具有重要的時代和社會意義。但由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習慣勢力,學生對於個人的隱私權缺乏自覺的認識。故而在教材編寫上,將其專門作為一節,足見本課在第六單元中,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2本課的基礎知識有:

A隱私權以及對隱私權的尊重程度的社會意義;

B法律如何保護公民的、特別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權;

3知識與能力培養目標:

A瞭解個人隱私的內涵及保護隱私的必要性;

B理解個人隱私權對於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c學會維護個人隱私和尊重他人的隱私

4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A從個人隱私權的被尊重體會人的尊嚴;

B學習我國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的法律規定,依法維護自己的隱私權和尊重他人的隱私權,建設現代文明國家。

5教學重點:什麼是個人隱私權和隱私權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因為現代社會中,資訊傳媒手段越來越進步和普及,人們更加需要保護個人的隱私和空間。

6教學難點:在接受教育時,未成年人如何維護個人隱私權。因為在傳統教育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缺乏未成年人的隱私意識;再者,個人隱私的界定也難於把握。

二、說教法

1引導和閱讀教學

針對學生在隱私方面的模糊認識,在閱讀教材時設定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2情景式教學

設定一些侵害個人隱私的情景,讓學生來推測、想象事件的結果,最後教師進行歸納說明。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體驗式教學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隱私受到侵害時的感受,在討論中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三、說學法

現代教學思想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根據本課的特點,我指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參與學習的方法。

1、自主探究:針對一些案例要求學生首先認真閱讀分析,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培養情感。

2、參與學習: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儘可能多製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使學生都能動起來,活起來,讓他們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維權,學會做人。

四、說教學過程

(一)名畫欣賞匯入課題

通過欣賞土耳其著名漫畫家奧斯曼的傑作《偷窺》,提出若干問題,初步啟發和培養學生的隱私意識

(二)新課教學

因為教學內容有不同的側重點,我把本節內容設計成兩個板塊,每一板塊重點解決一個問題:

第一板塊:解決“‘隱私’是什麼”的問題即什麼是個人隱私,什麼是個人隱私權。這是本節重點。為了突出這個教學重點,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追根溯源――案例分析――火眼金晴

追根溯源:用引導和閱讀法,通過學生閱讀課本P44法律導航第一部分“個人隱私權”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從閱讀到歸納的能力。

案例分析:

警方對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電話進行了監聽,發現了犯罪事實。李某認為警方這麼做是侵犯他的個人隱私權。你們覺得李某的想法對不對?為什麼?

通過案例,引導學生深層次的對個人隱私權的含義的理解。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火眼金睛:

給出例項,判斷是非

A小琳在取款機前取錢時,好幾個等待取錢的人圍著她。

B李某在實施手術的過程中,發現有多名實習醫生在觀摩自己的手術過程。

Cxxxx年10月某娛樂週刊在報上以地圖的形式登出了馮小剛的家庭地址。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白宮5月13日公佈的一份聯邦財務報告,布什和他妻子勞拉申報了xxxx年擁有的財產。布什總統還彙報了所收禮品情況,其中包括價值400美元的隨手小折刀,最貴的禮物是一輛價值2700美元的山地自行車。

活動要求:每一小組組員合作判斷上述材料哪些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哪些沒有。如果其中一小組的剖析,另一小組有不同看法,可以直接提出。

通過此活動,學生能更好理解個人隱私權的範圍以及對生活的意義。提高學生認識和自主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斷、合作能力。

第二板塊:解決“請保護我的隱私”的問題即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和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法律特殊保護兩個內容。這板塊是本節難點,為了解決這個教學難點,我安排了三個環節:法律導航——角色扮演——老師支招

法律導航:用引導和閱讀法,通過學生查閱課本P44“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歸納總結出法律對保護公民隱私權有哪些規定,培養學生的從閱讀到歸納的能力

角色扮演:讓學生來表演課本P43情境研討中的內容。提出問題:當這些矛盾激化時,究竟該如何處理?

此環節可以讓學生換位思考,合理的解決孩子的隱私權和父母及老師的監護、教育權之間的矛盾。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能力,樹立隱私意識,懂得要依法維護自己的隱私權。這樣就突破了本課的教學的難點,使學生懂得維權的方法是法律。

老師支招:學生現在知道出現問題時要運用法律,但法律並不是解決這種問題的最好辦法,所以老師應該結合實際,教給學生幾種更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子女與父母、老師之間矛盾

具體方法:

1、當未成年人發現父母、老師想打聽自己的祕密或侵犯自己的隱私時,應該平心靜氣的告訴父母老師這是自己的隱私,自己有權得守護這些祕密;

2、如果父母老師已經偷看、窺探,那麼就違反了法律,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可以向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等機構反映,請相關機構對父母老師進行批評教育;

3、如果父母老師侵犯自己的隱私給自己帶來很大傷害,未成年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要求父母停止侵害、陪禮道歉甚至賠償相應損失。

(三)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請學生用一句話表達對今天這堂課的感言。這句話裡應包括“社會、隱私、法律、道德”

小結的設定目的是讓學生回顧本課的學習內容,並能體會隱私與法律的關係,為下一課時“如何依法保護隱私權”做準備。

(四)作業佈置:

辯論會:“分數屬不屬於隱私”要求明確自己的觀點,準備好辯論資料。

佈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生關於隱私權學習的實際效果,在生活與法律的矛盾衝突中去學習隱私權的內容

(五)板書設計:

6.3保護個人隱私

一、個人隱私權

1、個人隱私的含義

2、尊重個人隱私的意義

3、個人隱私權的含義

二、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1、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的規定

2、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法律的特殊保護

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系統、一目瞭然,即體現教材的知識點,又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個人說課稿4

這是中班的音樂活動領域《我的家有幾個人》,活動的主題涉及到每個幼兒自身,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從主題背景來分析,在開展"我的家有幾個人"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不但瞭解了爸爸的本領媽媽的愛,收集了全家人的手形畫面,並且通過兒歌《我的家有幾個人》知道了自己家裡的家庭成員;從領域經驗分析,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相對豐富,並且對歌曲的內容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從活動的價值分析,自己的家人是孩子最熟悉的人,他們都很願意講述自己的家人,因此我抓住孩子的這一興趣點,讓幼兒大膽表達,通過語言的表達,得到感情的進一步遞增。在活動的過程中運用材料紅綠大小旗,把班級人員分成兩部分,加以以接唱的方法分角色演唱歌曲,鍛鍊幼兒的反映能力,並讓幼兒準備理解歌曲傳達的歌詞內容資訊,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中班的孩子在音樂節奏的把握上可能會比較抽象,在活動過程中用拍手、拍腿的方式學唱歌曲,把抽象的思維運用到具體的動作表達上,區分歌曲的節奏、唱與說的部分,把每個家庭成員說清楚,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我的家有幾個人》,嘗試用分角色接唱的方法演唱。

2、根據歌曲節奏,改編歌詞介紹家人。

匯入部分:

T:老師今天給你們介紹一個新朋友小熊寶寶,他還帶來了他的家人,讓我們來猜一猜,看會是誰呢?S:有熊爸爸、熊媽媽。T:你們都說的很好!剛剛介紹了熊寶寶的家人,現在讓我們來聊聊自己的家好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人,你有他有我也有!想不想把你們的家人介紹給小熊寶寶?誰來說說你的家裡有哪些人?你最喜歡誰?為什麼?..活動的開始部分主要以喚醒幼兒的已有經驗為主,從大家都熟悉並喜歡的小熊寶寶可愛生動的動物形象慢慢轉移到幼兒自己的身上,並以設問的方式來喚醒幼兒對自己的家庭成員的記憶和理解,從孩子回答的敘述中,大家都對自己的家人特徵表達的具體生動,不僅可以看出孩子對父母、兄弟姐妹之間親情的流露,還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更好的`去感受家庭親情所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第二部分:

剛剛老師知道你們都有一個溫暖的家,你們都很愛自己的家,今天我們來聽一聽新朋友小熊寶寶是怎樣來介紹他的家人的,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聽,看看你們都聽到了什麼?第二部分播放《我的家有幾個人》這首歌,首先用小熊寶寶的家庭背景介入進來,讓小朋友更有興趣的去了解他人的家庭,與主題相符合的背景音樂和形象生動的畫面給孩子們帶來視覺和聽覺的衝擊,有節奏的音樂和與之配合的視訊動畫讓這首歌自然的進入孩子們的耳朵裡,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逐漸的讓小朋友們不自覺地想要去學會這首歌。對之前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孩子,並嘗試讓他們大膽的唱出這首歌,並且分辨歌詞的內容。接著跟著老師學唱歌曲,用拍手唱歌,拍腿念歌詞的方法區分歌曲的說與唱部分,把每個家庭成員介紹清楚。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讓幼兒初步瞭解歌詞,用拍手、拍腿的方式學唱歌詞,動作與歌曲旋律歌詞內容相結合的方法讓幼兒更有體會的去了解這首歌。接著運用接唱的方法分角色演唱歌曲,根據歌曲節奏進行接唱,鍛鍊幼兒的反映能力,運用大小紅綠旗把幼兒分成兩隊,看教師出示相應顏色的旗作提示,進行接唱。這種遊戲與音樂活動相結合的方法不僅讓幼兒樂於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讓幼兒易於掌握此次活動的目的。

第三部分:

最後的活動結束部分與延伸部分讓幼兒嘗試對歌曲進行創編,讓幼兒觀看手形畫面,嘗試用歌曲中的句式填詞介紹家人,並使自己的介紹跟上歌曲的節奏。

個人說課稿5

一、說教材: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認知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實踐探究的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六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2)藉助經驗,認知鐘面。

(3)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5)欣賞。

(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層: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鬧鐘聲和錄音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說說它的作用。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層:藉助經驗,認識鐘面

在這一部分內容裡,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的`鐘面和自己的學具鐘錶看發現了什麼?充分的讓學生說一說,數一數,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將知識轉為內化,如:有的學生髮現有長針也有短針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採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接著再跟著電腦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也強調了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以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第三層: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板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分,做一個時針和分針交朋友的小遊戲。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在這裡教師作示範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一人說時刻,一人撥鐘面。這為今後的教學作鋪墊。

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表示的方法,在教學電子錶形式時,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著什麼?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開啟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通過對8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兩種寫法,再通過練習,讓學生板演黑板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第四層: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裡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1:找朋友。2: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3:生活情境體驗。

1、找朋友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絡,同時以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又將課堂氣氛推向了一個高潮。

2、我用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讓學生邊看錄影邊互相說“小朋友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也為後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3、一天中的兩個9時,使學生了解一天24個小時,時針走兩圈。結合生活情景,啟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撥自己喜歡的時刻,調動了全班的積極性,使大家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聯絡生活,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第五層:欣賞

通過有趣的動畫欣賞,使學生知道怎去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並加以詩來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生動地體難時間的寶貴。

第六層: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40分鐘裡學會了什麼樣?你是通過什麼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並佈置作業擴充套件訓練,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以上是我對“認識整時”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

個人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地位:本節內容由兩部分組成:個人數字化資訊資源及管理例項。這些內容既是對前一節學生形成資訊資源標準思想的實踐,又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是為後續資料庫管理思想作下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瞭解當前個人數字化資訊資源管理的必要性和普遍性,資訊資源分類管理辦法和數字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和學生自己的實際操作,讓學生了解個人數字化資訊資源的分類和掌握數字化資源、管理工具的使用。

(3)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資訊資源管理的思想,合理選擇工具管理個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資訊資源,體驗與自己相關的各種活動中所涉及的個人資訊資源管理的意義,養成良好的資訊資源管理習慣。

3、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資訊資源分類管理方法和和標準化思想的理解,能獨立地選擇個人數字化資訊資源的管理方法。

4、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將個人數字資訊資源管理方法應用到生活中的意識,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二、 說媒體

1、多媒體網路教室 教學課件大量的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數字化資訊資源

2、物件:高一學生在前面六章的學習實踐中已積澱了基本的資訊素養:如什麼是資訊、資訊的獲取、加工、傳輸、處理等基本技能,也掌握了與此相關的一些方法,但在學習及生活中,對生成的個人數字化資訊資源的存放隨意性較大,尤其在管理時還缺少方法,從這個角度講,學生有對資訊化資源管理的需求,只是管理意識較淡薄。

3、時間:45分鐘

三、說教學方法

1、教法:根據本課的內容,我選擇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即創設情境將學生置身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中去,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意識;

(2)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即化解難點,突出重點,由淺入深,逐層遞進,分層教學。

(3)演示法教學即通過教師的現場操作講解,讓學生掌握資訊資源分類管理方法和數字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學法

(1)動手實踐即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獨立思考、實踐操作;

(2)討論法即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能與同學或老師交流解決;

(3)自主探究法即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對資訊分類整理的思想;

四、說教學思路和過程(分五個步驟)

1、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時間:2分鐘

升入高中以來,與國中最大的不同:一是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做出計劃安排,二是學校對於學生學業進行非常詳細的科學評估,學校對學生如何評價?學生在校的各種學習表現是如何管理的?(通過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這些繁雜的不同種類的資訊如何管理?為下面的學習任務的開展埋下伏筆)

2、分析問題 明確任務 時間:3分鐘

針對上述問題,師生共同進行探討,並提出,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個人數字資訊資源非常多,如何將他們分門別類的進行管理也是一種資訊技能,這節課,我們將主要研究三類個人資訊的管理辦法。(出示任務,呼應教學目標)

3、自主探究,逐步實施

任務一:整理自己的學習資料夾-----資源管理器

要求:將學習檔案至少進行兩種不同形式的分類(如按課時分類、按作業主題分類、按作業儲存型別分類)

時間:6分鐘

學習指導:利用課前提供的自學指導自主實踐。

應用的技能是:檔案及資料夾的建立、移動、複製、貼上、重新命名等基本操作。

此處的可能問題是:學生對檔案分類還存在著疑義,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任務二:從老師提供的日常教學管理表中統計出本期自己作業上交、出勤、課堂表現記錄、加分、提交的研究性學習資料等方面的資訊。-------電子表格

要求:選擇自己掌握最好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

時間:15分鐘。

學習指導:教師建議同學們應用EXECL進行統計,如有問題可參閱自學指導,此時教師也根據學生選擇該項工具的多少及出現問題的情況進行統一指導。

應用技能:EXECL的資料的統計、彙總及分類等,是這個環節中的難點,教師可根據情況進行演示指導。

可能出現的問題:有些學生可能會選擇計算器和手工統計辦法相結合的處理方法,課堂中教師根據問題進行必要的指導。

任務三:分類整理自己機器上收藏夾內的網站。

要求:對照教材,結合資源管理器的操作動手實踐,熟悉收藏夾管理網站的基本方法。將自己收藏的網址按照一定的主題分類。

時間:5分鐘

學習技巧:在收藏夾下進行資料夾的建立,然後進行移動、和資料夾的改名等操作。

目的:通過三個任務的分解,從心理上減輕了學生學習的壓力,給了學生一個學習的抓手,即給學生了目標,又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積極的思考,發展了學生的管理資訊的能力。

4、上傳作品 總結方法

時間:8分鐘

要求:讓學生將三類作業抓圖後上傳到教師機。

老師從每組中任選兩個同學的作業進行展示,組織同學對這三種類型的管理資訊的方法進行評價(一突出管理的技能、二是關注學生使用的方法,三是關注學生將個人資訊整理後的效果)

通過評價總結出管理的目的和每一種管理方法的特點:教師畫出一個框圖幫助學生梳理學習目標。

目的:通過評價,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本節課的目標及自己在本節課發展的狀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總結幫助學生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5、延伸拓展走進生活 時間:6分鐘

本節課,我們獲得了管理個人數字資訊的三種方法,他們都是以檔案單位進行管理的。我們稱之為檔案管理方式。如果全校每位學生的資訊我們都需要進行處理,應用這些方法還能有效地解決嗎?還有沒有更好的資料管理方式呢?下一節課的學習將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

目的:與前面情境呼應,讓情境一體化,同時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在生活中,掌上電腦已日益成為人們常用的個人資訊管理工具,學生對掌上電腦是否瞭解和熟悉?可以安排學生通過網路搜尋相關資料進行了解,並與學生共同交流。另外,本學期的學習即將結束,我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已基本做好,放在班上的部落格裡,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登入並留下給其他同學鼓勵的話,看一看我是怎樣管理班級部落格的?下學期,我將部落格的管理許可權交給學生。

目的:由於本節內容較多,根據學生情況,我做了這樣的處理,起到靈活使用教材的作用。

個人說課稿7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所說的篇目是《一個人的遭遇》(節選),現就教材,學生,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

《一個人的遭遇》(節選)主要通過描寫在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個四十幾歲的男人家破人亡,內心受到巨大創傷,再現戰爭的殘酷。本專題要求學生通過對作品的探討,瞭解人物的內心世界,能說出戰爭對人類的摧殘,從而正視戰爭,珍視和平。

二、說學生

1.學生對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已有一定認識。

2.學生以前接觸過小說,但對小說的綜合分析能力不強。

三、說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並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與文字展開對話”、“發展獨立閱讀能力”、“提升人生境界”,並結合本課自身特點,我想本課可以有很多目標:如(1)把握小說情節;(2)分析人物形象;(3)探究人物內心;(4)揣摩人物語言;(5)鑑賞細節描寫……

但本課的目標是在學生的交流、討論中生成,可能是我預想中的2個或3個,也可能不在我的預想內。總之,我的想法核心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去充分體驗達到目標的全過程,讓他們得到成功的快樂,並在這種體驗中產生學習的興趣。

四、教法學法

1、課前要求:通讀全文,把握情節

依據:體現教師主導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

2、課堂中:師生共同確立本課目標,明確學習任務,體驗學習過程

依據:充分調動學生,在交流、合作、互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五、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要求學生通讀全文,瞭解故事情節

依據:本文篇幅較長,只有瞭解了故事情節,才能完成課堂中的合作、討論、互動活動;同時學生學習負擔較重,佈置這樣的預習作業,有利於為學生減負,增強語文學習興趣。

2.匯入課文

採用“移情法”,觀看圖片使學生對戰爭有了一定的直觀感受,有利於學生很快進入小說情景中。

具體操作:人們都說“水火無情”,但我還想跟同學說戰爭也同樣是無情的,請大家跟我一起看幾組鏡頭。(播放)鏡頭裡的畫面可以說讓我們觸目驚心,戰爭給人類帶來了莫大的災難。這節課,讓我們跟隨肖洛霍夫一起走進一個在戰爭中飽經災難的人的內心世界。

3.交流讀後感

在請學生談自己讀後感受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思考對題目的理解以及小說在寫法上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地方。

補充:學生在交流感受時可能會談到小說中的人物命運太悲慘了,也可能談到小說情節波瀾起伏,還可能談到有關小說題目的問題等等,總之,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明確本課需要探討的問題。在這裡,我只能根據對學情的分析,假想可能呈現的課堂。

4.探討問題

(一)(1)索科洛夫在戰爭中經歷了怎樣的遭遇?

依據: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把握小說情節,為交流互動作鋪墊。

(1)為什麼會有如此悲慘遭遇?

(2)通過什麼方式表現這個主題?

(二)如學生在交流中對小說題目有相關闡述,可以引入探討

(1)題目“一個人的遭遇”中“一個人”是誰?

依據: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比較索科洛夫和凡尼亞兩人遭遇的`異同。

依據:聯絡角度,比較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培養學生對小說人物形象體系的分析能力。

說明:鼓勵學生深入分析,積極參與

(相同:家人死於戰爭,無家可歸,心靈遭受巨大創傷……

不同:索——死去的是妻子、兒女,凡——死去的是父母;索——四十幾歲有勞動能力,凡——幼小的孩子無勞動能力;索——知道家人已亡、家在哪裡,凡——不確切知道家人已亡,不知道家在哪裡,苦苦找尋父親、認為還活著的;索——可暫居在朋友那裡,凡——流落街頭;索——深感戰爭的殘酷,凡——不明確戰爭的殘酷,把索誤認作自己的父親,很開心……)

(3)誰的遭遇更悲慘?

通過比較分析,很多學生會認為凡尼亞的遭遇更悲慘,戰爭中幼小的孩子遭遇著家破人亡、流落街頭的命運,卻無法認識到自己的不幸,這也是這篇小說能讓人淚雨紛飛的原因之一吧。

(4)“一個人”指的是誰?為什麼不是一個人?

這時回到原問題,“一個人”指誰?學生可能根據凡尼亞在戰爭中的遭遇更悲慘些,認為“一個人”應指凡尼亞。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並不需要明確的答案,更不能限制學生思維,只需讓學生認識到儘管題目是“一個人的遭遇”,但作者卻選取了兩個人的遭遇來反映戰爭的殘酷。這就體現了小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選取兩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來刻畫,用兩個不同家庭的悲慘遭遇,從不同角度展示戰爭給蘇聯千千萬萬這樣的家庭帶來了災難,給那個時代千千萬萬的人的心靈帶來了創傷,善良的人們誰不為之泣下,誰不會控訴戰爭呢?到此達到學生與文字產生共鳴的境界。

(5)比較遷移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索科洛夫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主人公的遭遇有什麼不同,由此加深學生對小說人物典型意義的理解。

補充說明,當然,如果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生成不是以上兩個目標,就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靈活處理,總之一個原則:以學生為主體,服務於學生。

5.課堂小結

本課為生成性課堂,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圍繞學生活動效果進行小結。按照課堂設想,可小結如下:通過我們思考、合作、探討,在互動中感知了小說情節,領悟了小說主題,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進行了很好的探究。

6.佈置作業

蒐集有關戰爭的資料,進一步體會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創作三條以上反對戰爭的標語,要求:文字簡明,有藝術性。

個人說課稿8

 教材分析:

《繽紛花布》一課是浙美版二冊的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花布,感受花布。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種類、色彩是各種各樣的,變化越來越豐富。在一塊花布中,蘊涵著很多美的東西,包括色彩的搭配,以及點、線、面的造型組合,這些正是美術元素在生活中的運用。應該說,學生對花布並不陌生,在我們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花布。但是,學生並未有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本課的花布為內容,目的就是讓學生能深入的觀察、感受、表現花布的同時,初淺的認識感受到花布中蘊涵的色彩搭配、點線面造型的美術基本知識。這是本課教學內容的設計意圖之一。我們知道,花布是由底色和點線面組成的花樣構成的。正因為花布有這樣的特點,在表現技法上很適用蠟筆水彩畫來進行表現,花紋用蠟筆畫,底色用水粉塗。所以本課第二個設計意圖是藉助花布這一媒介,完成蠟筆水彩畫的技法傳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花布的觀察和欣賞,認識點、線、面等美術元素。能運用點、線、面進行巧妙的組合設計出色彩鮮豔、圖案精美的花布。

2、學會大膽的運用蠟筆水彩畫的形式進行花布的表現。

3、加強學生的`設計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

是瞭解感受花布的美,並能用初淺的色彩知識和點、線、面的構成知識表現花布。

在表現花布的形式上用的是蠟筆水彩畫,然而蠟筆水彩畫學生接觸很少,有很多操作的困難,所以本課的難點 確定為初步學會蠟筆水彩畫運用。

教法設計及學法設計

要上好本課有兩個基本點需要我們去把握,第一、感受花布,感受點、線、面構成和色彩搭配的知識。第二是蠟筆水彩畫的技法的學習。基於教材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確定,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我在感受花布,感受點、線、面構成和色彩搭配的知識教學時,採用對比欣賞教學法。讓學生在各種各樣花布的欣賞比較中,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中讓學生感受美術在生活中的運用。

在進行蠟筆水彩畫方法的教學中,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把蠟筆水彩畫的效果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深切的感受。

繼而讓學生進行操作,在實踐中探究如何能更好的運用蠟筆水彩畫進行表現。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師示範,轉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嘗試、實踐。注重了學生的學法指導。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大部分,一、自主探究、嘗試基本掌握蠟筆水彩畫的運用;二、欣賞花布,感受色彩點、面、線的構成效果;三、創作表現;四、評價。

 具體的過程如下:

一、動手嘗試、感受蠟筆水彩畫的運用。

首先,魔術匯入新課:

在兩張鉛畫紙上分別用白蠟筆畫上一條魚,其中一張紙用藍色水彩塗滿,另一張用藍色蠟筆塗滿,讓學生觀察兩張紙的魚的變化。學生會發現,用水彩塗的魚會顯現出來,用蠟筆塗的魚不會顯現出來。然後讓學生分析,探究原因。用直觀演示中把兩種不同效果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會很容易很真切的發現,蠟筆和水彩不相融會產生一種特殊效果。這要比教師說來得更有說服力。

學生在直觀感受蠟筆水彩的效果後,會有一種強烈的自己也想來試一試的願望。為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切身體會到蠟筆水彩的效果,讓學生學會蠟筆水彩畫的技能,接下來我安排讓學生自己用蠟筆水彩畫進行嘗試操作。

然後,挑選幾幅學生作業進行討論、點評。在討論中解決學生在蠟筆水彩運用中的不當之處。同時,讓學生觀察哪些畫上的魚很明顯,哪些畫上的魚不夠明顯,分析為什麼?讓學生在對比觀察中,體會到如何運用進行合理的色彩搭配,滲透色彩明暗對比和色相對比。

課上到這裡,我順勢提出本課的任務——用蠟筆水彩畫的方法表現花布,揭示課題。

二、欣賞花布,感受花布的點、線、面的構成效果

出示分別線、點、面單獨組成和綜合構成的花布範作,讓學生進行欣賞,為了讓欣賞有深度有層次,為了使欣賞為創作服務,我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1)你喜歡哪一塊花布,為什麼?

2)花布有怎樣的圖案,這些圖案是用了哪些元素表現的?引出點、線、面這些元素在花布中的運用。

3)比較圖案中的點、線、面分別有什麼不同?歸納出點有不同大小、形狀的點,線有彎曲、長短。

4)由這些點、線、面組合起來的圖案有點象什麼? 引導學生將花布中的圖案歸納為植物類的、幾何類等等。

3)如果讓你來進行設計,你打算如何設計?

學生在帶著問題的欣賞中,逐步的瞭解到花布可以單獨用點、線、面來進行表現,也可以用點、線、面組合表現,表現的內容可以是一些具象的花紋,也可以是抽象的花紋。

三、創作表現

學生創作表現中,創作出來的作品蘊含價值越多,越和學生生活實際貼近,越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所以我在學生創作表現時,課前先給同學準備了很多已經剪好的衣服紙模型,讓學生在紙模型上用蠟筆水彩畫進行表現花布。這樣,學生的作品不單是一塊花布,而直接成了一件時裝,讓學生的作品表現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四、作業展示,作業評價

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1、哪一件衣服上的花紋最清晰,為什麼能做到很清晰?

2、你覺得哪一件衣服上的花紋最漂亮,為什麼?用什麼形式來表現的?

3、如果你是顧客,你會選哪一件衣服,為什麼?

讓學生在自由評價、選購上,對作品進行分析、評價,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同時,也給學生作品給予鼓勵,讓學生獲有成功感,這樣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學習願望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解讀與設計。總的來說,本課始終把握好兩個基點:

1、以欣賞為手段為陣地,在欣賞中解決色彩知識,提高美術的能力;

2、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嘗試,自由表現,自主評價,提高學生的參與課堂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個人說課稿9

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人的一切,理想因努力而實現,教育因奉獻而發展。今天我就圍繞責任與奉獻這一主題來說課。我說課的課題是《每個人的責任》,這是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六課《公共利益的維護》第二課時的內容。

一、說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理論依據是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為指導,以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要求為依據,以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為基點。我的設計理念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凸顯主體地位。教師轉變的教學方式,使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體現主導地位。

二、說教材

首先說說課程內容標準:一是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二是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逐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接下來說教學目標:我確定的知識目標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錄影及圖片、閱讀教材、小組活動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到個人在維護公共利益中的責任、作用;能力目標是通過各種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通過個人反思、情感渲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三、說教學重點

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認識到個人在維護公共利益中的責任。因為幫助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之一。另外,目前部分學生缺乏公德意識,缺乏責任感,無心向學,突出這一重點,有利於幫助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說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使學生增強責任意識,培養奉獻精神。我確定的依據是:要求學生具有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是課程標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之一;從現實看,不少學生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缺乏愛心。在維護公共利益中,有可能與實現個人利益發生衝突甚至會損害個人利益,這使學生在思想上難以接受。突破這一難點,有利於解決這一難題。

五、說學情

國中生的價值取向正處在轉軌時期,由於受年齡限制,不少學生認為維護公共利益是政府、社會的事,與自己無關。因此,本課著重引導學生樹立公益意識,強化“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

六、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的兩種方法,一是有效教育,簡稱EEPO。另一種方法是問題教學法。在教法方面,教師利用各種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學法方面,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七、說教學手段

我主要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本節課我主要的教學準備是採集學生身邊的各種資源,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八、說教學過程

我共設計四個環節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第一個環節:角色匯入,整體感知。我引導學生觀看錄影,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

(1)這些角色履行著哪些職責?

(2)你在社會中充當什麼角色?承擔著哪些責任?

我通過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拓展教材。學生看完錄象後,2人小組交流看法,發表見解。接著,我引導學生總結。最後,我提出一個引領性問題:在維護公共利益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預習本節內容,並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我通過引導學生預習,小組討論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整體感知個人在維護公共利益中的責任、作用這一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接著說第二個環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先引導學生觀看兩組錄象、圖片,思考兩個問題

(1)為什麼下面現象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

(2)我們在公共生活中應該怎麼做?

先看一組反映“和諧玉林”的錄影、圖片(學生看),再看一組與“和諧玉林”不相協調的圖片(學生一邊看,教師一邊說)學生通過強烈的對比,懂得要形成公德意識,要遵守社會規則,要學會關懷他人、心繫社會,要勇於付出、樂於奉獻。看完錄影後,我讓學生組成4人小組交流、討論、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討論完以後,各小組代表彙報學習成果,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糾正或補充。最後,我進行點評、精講,並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下面說第三個環節:鞏固強化、拓展延伸。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活動,我讓學生組成6人小組,說一說:

(1)自己平時在公共生活中是如何承擔責任的?

(2)有什麼不足?如何糾正?

我這樣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懂得承擔責任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突出思品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特點。同時也有效地利用身邊資源,動靜結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知規律。第二個步驟是做課堂練習。學生通過做課堂練習,把所學知識與社會熱點聯絡起來,做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思品課的時效性的特點。另外,讓學生提出並解答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接著第三個步驟,社會實踐活動。我組織學生組成4——8人小組,任選下列一個活動並積極實施。活動一:每個小組設計一個為學校或社群服務的活動方案,利用課餘時間完成活動任務。活動二:觀看我鎮大良江河段被汙染狀況的錄影,利用課餘時間到大良江實地考察(注意安全),寫成調查報告,交學校備案,並向有關部門反映。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我設計這兩個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將知識和行為融合起來,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技能,豐富生活經驗,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達到知、行、信的統一。

下面說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情感共鳴,思想昇華。我讓學生跟隨投影畫面,高唱《愛的奉獻》,達到本接課的高潮。學生唱著這高昂的歌曲,他們的心靈將會引起震撼,思想將會得到淨化和提升。以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為楷模,用高尚的思想引領他們以後的行為,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積極奉獻公益事業,為建立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奉獻他們的力量。從而再次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再次強化本課的重點、難點。

八、說板書設計

我採用圖解式的板書,直觀性與系統性相結合,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使人一目瞭然。

九、說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各種資源,聯絡社會熱點,創設情境,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使學生自覺關注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奉獻精神;同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來提高各種技能,從而有效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本節課安排4個小組活動,內容教多,在1個課時內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探究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有可能會有所欠缺。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個人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與作用

《保護個人隱私》是粵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三課的第一框內容。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處於承前啟後的地位,教材前一節內容是簡略介紹公民的人格尊嚴權中的幾種具體權利,本課內容是具體介紹人格尊嚴權中的另一種權利--個人隱私權,為後一框內容--自覺尊重公民個人隱私的教學奠定基礎。本課內容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趨勢,時代性強,但比較難以理解,是第六單元的教學難點。因此在教材編寫上將其從前一課內容中獨立出來,用一課的篇幅讓學生具體地學習。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個人隱私的內涵及保護個人隱私的必要性;瞭解個人隱私權的含義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法律特殊保護;學會如何維護個人隱私和尊重他人的隱私。

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境、案例導學、課堂討論等活動豐富知識,加深體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尊重隱私和尊重隱私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確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法律特殊保護,培養學生關注社會、依法行事的習慣,幫助學生樹立以尊重隱私為榮,以侵害隱私為恥的價值觀念。

3、教材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隱私權的內容具體範圍,理解隱私權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知道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法律特殊保護。

教學難點: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隱私權與成年人的教育之間的矛盾,如何在社會生活中去尊重他人的隱私。

二、說教法和學法

1、學情分析:

針對的問題:社會不斷髮展,但中學生對隱私權卻缺乏足夠的認識;個別家長和老師為了瞭解孩子、教育學生,常常有侵犯學生隱私權的行為;個別學生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護他人的隱私;網路的發達,在我們的生活中,通過網路手段侵犯個人隱私事件時有發生。

學生的需要:瞭解保護隱私權與父母對子女成長的知情權之間的關係,更有利於維護自己的隱私權,更有利於自己的成長;瞭解法律對隱私權保護的規定,幫助學生懂得如何通過正當的途徑維護自己的隱私權;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學生有必要增強隱私意識和法律意識,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隱私權,給自己的隱私一個心靈的空間。

2、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基於本課的特點和學情分析,我主要採用案例導學法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3、說學法: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覺悟的提高,因此,我積極倡導學生堅持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變“學會”為“會學”,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4、說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5、課時安排:

本單元建議時數為3課時,這裡說的是第一課時 。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理清條理。按照“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案例導學、解讀新知-- 新聞調查、理性思考--漫畫賞析、要點點撥--直面現實、提升認識--課堂討論、情感體驗--歸納總結、明理踐行”的教學流程組織教學。

[創設情境 匯入新課]

(設定情境)一個很熟悉的話題:中國人見面一般喜歡問些什麼?而老外呢?

設問:從中國人和外國人不同的見面問候話中你發現了什麼?這說明了什麼呢?

(學生回答,老師點撥)中國人特別喜歡關注別人的私事。中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相互關注也是正常的,但這裡有個“度”的問題,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會涉及到一個法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保護個人隱私”問題。老師板書課題--保護個人隱私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環節,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了解的常識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從而自然引出本節課的學習課題--保護個人隱私。

[案例導學 解讀新知]

[案例一] (多媒體展示圖片)小琳在取款機前取錢時,好幾個取錢的人圍著她,觀看她取錢。

(設計問題、學生回答,老師點撥)引出個人隱私的含義。此處設定一個[課堂檢測]

[案例二] (多媒體展示圖片)某女大學生求職時,被詢問:你多大了?你有男朋友嗎?你談過幾次戀愛?設問:職場招聘人員的這種詢問內容合適嗎?(學生回答,老師點撥)

不尊重他人隱私會給他人帶來精神上傷害,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非常有必要尊重公民個人隱私。從而得出結論:尊重他人隱私的必要性--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宜公開或不願公開的個人私事,尊重個人的隱私,是公民應有的道德品質,也是公民必須遵循的公共生活準則。

[案例三](你來當法官)警方對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電話進行了監聽,發現了犯罪線索。李某認為這是他個人隱私權,警方不該這麼做。

設問:公安機關的行為對不對?為什麼?

(學生回答,老師點撥)個人隱私指的是不危害社會的個人私事。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執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式,依法調查和公開當事人的有關資訊,則不屬於侵犯隱私權行為。

提醒同學們要注意個人隱私權的三個關鍵點。此處設定一個[課堂檢測]

設計意圖:以案例形式出現,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作為課程資源,體會個人隱私的洩露對個人生活帶來的消極影響,加深學生對個人隱私權的理解,以增強學生法律知識的運用的能力。

[新聞調查 理性思考]

透過短片來思考:(多媒體播放“新聞調查”--誰動了我的隱私)

設問:你覺得要不要保護個人隱私?你認為保護隱私權有什麼意義?

(學生回答,老師點撥)得出保護個人隱私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視訊呈現案例,使學生融入案例的情節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從而加深學生對尊重個人隱私權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漫畫賞析 要點點撥]

(大家一起來剖析)(多媒體展示:漫畫--“偷看”)

設問:小李的行為侵犯了小王的什麼權利?小王可以尋找什麼的保護呢?我國主要有哪些法律保護公民個人隱私權呢?都有哪些具體的規定呢?

(學生回答,老師點撥)公民個人的隱私權受國家法律的保護。學生對照教材查詢答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郵政法規定;律師法規定等。

設計意圖:通過漫畫賞析,引導學生融入情節,分析思考,從而加深學生對法律保護公民隱私權的理解。

[直面現實 提升認識]

(多媒體展示圖片)“母女對話”:

(學生相互交流,各抒己見,老師點撥))說明了未成年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未成年人隱私權的重視程度還很不夠。因此,未成年人的隱私權應該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家長或老師應尊重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強調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即必要又重要。結論: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法律特殊保護。指導學生看教材中“小連結”的內容:(深化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從而讓學生自然得出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法律特殊保護的結論。

[課堂討論 情感體驗]

[大家一起來討論] 分組討論:“成長的煩惱”--

(學生回答,老師點撥)反對和制止他們的行為,據理勸說,告訴他們這樣做是違法的'。理解體諒他們的良苦用心,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這裡要明確知情權、監護權與未成年人的隱私權的對立統一關係)

設計意圖:以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突出未成年人如何保護自己隱私權的重點,突破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和成年人教育之間的矛盾這一教學難點。

[總結歸納 明理踐行]

[大家一起來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希望學生既能明理,又能踐行。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加深理解,從而達到思想品德課程明理踐行的目的。

[課堂延伸 課外拔高] 佈置作業

1、[課堂延伸] 隱私權小調查(P/47)

2、[課外拔高] 學有餘力的同學成立興趣小組,進行有關隱私權的問卷調查,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寫一篇簡單的關於個人隱私權的調查報告。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設計練習,拔高和減負兼顧,讓學生課堂延伸,鞏固提高,從而達到思想品德課程以知導行的最終目的。

[板書設計]

6.3保護個人隱私

一、個人隱私

1、個人隱私的含義

2、尊重他人隱私的必要性

二、個人隱私權

1、個人隱私權的含義

2、保護個人隱私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1、我國法律的保護規定

2、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法律特殊保護

[設計反思]

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努力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是“預設性”教學會不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會不會影響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教學效果?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態度情感思想得到轉變,那麼思想怎樣才能內化為實際行動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個人說課稿11

本次的教學設計針對二年級《哲學與人生》課程中第十一課《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的第1課時。

《哲學與人生》是依據新大綱編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家規劃教材。我對新教材的認識:它改變了過去側重強調哲學基礎知識的傾向,也不是對哲學知識和人生問題的簡單累加,而是在學生以前已經學習了四門德育課程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系統整合,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進行分析,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人生問題,是哲學與人生的有機結合。

本教材共分為五個學習單元,第四單元共三課,第十一課需要2課時。本課是在前面教學中運用社會發展規律性原理初步確定人生目標的基礎上運用理想與現實、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辯證關係指導自己確立務實的理想,為後面的理想信念的學習奠定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新課程中,把教學的落腳點從基本知識的掌握轉變為幫助學生解決理想問題上。因此,我將第1課時的教學主線確定為:結合學生的專業實際,引導學生在感悟理想與現實、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係的基礎上把個人理想自覺地融入到社會理想中,形成腳踏實地的理想觀。

這節課的授課物件是二年級影視專業的學生:

在情感認識方面,作為藝術類的學生,他們都非常喜愛自己的專業,有遠大追求,但是大多眼高手低,過於自負,自我意識強烈,個人目標呈現出不切實際,好高騖遠的特點;學習影視專業的學生普遍生活條件優越,在實習前夕並沒有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還需要強化艱苦奮鬥意識和社會歷史感的教育。

在知識基礎方面,他們已經掌握了人生目標、社會發展規律等知識,並初步制訂了實習目標;已經瞭解了一些哲學原理和方法,但是還不會運用這些方法分析實際問題,需要給予一定引導。

在學習能力方面,他們具有一定的影視加工能力,擅長運用影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挖掘他們的專業資源是本課成功的關鍵;因為他們個體差異比較大,適合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基於以上的情況,依據大綱的要求,我對本課的教學確定瞭如下目標:

認知目標:

1.瞭解理想和現實、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辯證關係

2.理解個人理想的確立和追求必須從社會現實出發

情感態度觀念目標:

1.結合影視專業特點,認同社會發展特別是行業發展的現實

2.以科學務實的精神對待理想,樹立腳踏實地的理想觀

運用目標:

1.能夠在任務單的指導下運用理想和現實、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辯證關係分析典型案例

2.能夠在今後的理想確立和追求上自覺地將個人理想融入到社會理想中

本課書的教學重難點分別確定為:

教學重點:在典型案例分析中理解個人理想的確立和追求必須從社會現實出發。

重點的依據:只有學生在理想的問題上梳理清楚與社會、現實的辯證關係,才能真正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夠在今後的理想確立和追求上自覺地將個人理想融入到社會理想中。

難點的依據:將理論落到學生實際具有一定難度,必須緊密結合學生的專業實際。

為了結合學生專業特點,本節課主要運用了案例教學的方法,用視訊短片作為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探究案例、交流感受,突破教學重、難點。

為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通過《小組學習任務單》和《個人學習記錄單》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體驗,逐步實現本課教學目標。

本課的設計依託了學校的Blackboard網路教學平臺、先進的影視專業工作室等軟硬體條件,課前準備《小組學習任務單》、《個人學習記錄單》、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

充分挖掘學生專業學習資源,指導學生課前製作典型案例的視訊短片,課上運用圖表的方式對案例進行分析,並以電子白板的資訊化手段交流共享,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課前準備——製作短片,激趣引思

全班分為4組,下發本課《小組學習任務單》和《個人學習記錄單》,讓學生在課前就能熟悉相關事蹟,瞭解學習任務,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組學生完成《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堅守懸崖國小十八年的陸建芬、李桂林夫妻《我們生命中的“懸崖國小”》)短片製作;另外三組學生依據教師提供的採訪提綱分工合作完成《優秀畢業生事蹟》(全國十佳DV製作人——王謙《我的DV之夢》)的採訪短片製作。

各組製作的短片,是學生們在對典型事蹟運用影視的語言進行交流,是熟悉課堂教學案例的過程,更是一次專業技能提高的過程。

第二,課堂學習:分析案例,探究理想

流程圖如下:

1.播放短片,呈現案例

播放《感動中國人物事蹟》的短片。以學生的專業作品入手,呈現出本課的典型案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合作探究,分享體驗

各組依據任務單的要求對事蹟進行分析討論,完成表格填寫,並以電子白板的形式展示交流,教師適當點評。

在任務單的引導下,對於案例的分析先後完成:

(1)找理想——在事蹟中找到陸建芬、李桂林已經堅持了十八年的個人理想。

(2)看現實——看看“懸崖國小”的現實環境是什麼樣的。

(3)識社會——認識事蹟中的社會理想。

(4)理關係——梳理事蹟中現實條件和陸建芬、李桂林的理想之間以及和社會理想之間是什麼關係。

(5)談感受——談談看到這個事蹟後的感受。

“堅守懸崖國小十八年的陸建芬、李桂林夫妻”的分析表

陸建芬、李桂林現實關係個人理想關係社會理想

文盲村、貧困村決定

堅守“懸崖國小”,決定

文明村、富裕村

高於

體現

我們的感悟:1、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事業

2、把個人的追求紮根於地區發展中

2、為了自己的理想,克服現實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

……

這是針對學生不會分析案例的特點,以任務單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運用圖表的方式降低分析難度,重點突出,在電子白板上交流更直觀,從而提高案例分析的準確性,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梳理清楚兩組辯證關係後,進一步進行“談感受”的交流。各組派代表發言,引導學生從盧建芬、李桂林的個人理想的確立和對自己理想的追求兩個方面進行發言。

3.歸納總結,昇華認識

在對案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設疑:

矛盾的客觀性告訴我們在分析辯證關係時,既要看到二者的對立,又要看到二者的統一。理想與現實的對立和統一表現在哪些方面?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對立和統一又表現在哪些方面?

此環節具有一定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可以再次提示:

對立需要我們“比一比”,比較二者的區別;統一需要我們“找一找”,找找二者的聯絡。

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師生結合分析表格共同總結出兩組辯證關係。

此過程提高學生運用矛盾的觀點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強調:理想源於現實,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個人理想總是要受到社會的影響,是對個人現實狀況的超越。這種超越必須與社會發展的趨勢相一致。否則,這種理想就只能是空想。社會理想制約著個人理想。個人理想的實現也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實現。把問題聚焦到——把個人理想融入社會理想之中。

進一步幫助學生明確:

在確立個人理想時必須要結合地區實際和自身的客觀現實情況,不能好高騖遠。——腳踏實地

在對個人理想的追求時,必須從零開始,克服現實的各種困難,堅持不懈的努力。——腳踏實地

只有從客觀現實出發,把個人理想融入到社會理想中,腳踏實地才能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的矛盾。從而突破教學重點。

4.聯絡現實,指導實際

播放《優秀畢業生事蹟》採訪短片,貼近學生專業實際,呈現案例。

各組運用所學的兩組辯證關係,合作分析事蹟,完成表格填寫,並在組間交流。

本案例的分析還是通過五步進行,進一步鞏固學生分析案例的方法:

(1)找理想——在事蹟中分別找到王謙的個人理想

(2)看現實——看看事蹟中的王謙的生活環境、工作條件是什麼樣的,他自己又是怎樣為了實現這個理想而努力的。

(3)識社會——認識事蹟中的社會理想或行業發展目標。

(4)理關係——分析事蹟中現實情況和王謙的理想之間的關係,社會發展的目標和他個人理想之間的關係。

(5)談感受——看看學哥的工作經歷,你能總結出那些成功的要素。

“我的DV之夢”的分析表

現實情況關係個人理想關係社會理想

王謙DV攝錄、加工技術剛剛進入國內源於

高於優秀的自由DV製作人符合、體現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我們的感受1、契合社會發展,滿足個人興趣的理想

2、從基礎工作開始,不斷追求

3、克服現實困難,堅定追求……

這是在運用辯證關係分析案例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理想與現實社會關係的理解,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因為案例是我校影視專業優秀畢業生的事蹟,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對案例的分析,除要求學生分析清楚兩組辯證關係外,還要注意在組內及組間的對於“感悟”的交流,找找王謙是如何把個人理想融入到社會理想中的?現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是如何的?從而指導學生從事蹟走入實際,結合自己的專業談談個人理想,我們又該如何把個人理想融入到社會發展之中?進一步奠定腳踏實地的理想觀,能夠在今後的理想確立和追求上自覺地將個人理想融入到社會理想中。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第三,課外作業——分層訓練,拓展提高

針對學生的差異性特點,我設計了課後的分層訓練,全體學生完成基礎作業,有能力的同學合作或獨立完成拓展作業。

基礎作業:

1.小組作業:學生以組為單位,主要運用剪接和字幕的方式對《感動中國人物事蹟》短片進行再加工,要求體現出理想和現實、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辯證關係。

2.個人作業:運用所學的辯證關係,在分析現實條件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修改上節課自己制定的實習目標(下節課教學中使用)。

拓展作業:

查詢一個影視專業典型人物事蹟,運用所學的辯證關係進行分析,完成圖文並茂的《腳踏實地,成就夢想》的人物事蹟介紹。

本課時的教學不做單獨的評價,在整個單元學習之後,師生共同完成整個單元教學的評價:

第一,每個學生對於自己的學習狀況、組內其他同學的學習狀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情況做出評價,並對於自己的學習寫出收穫與反思。

第二,教師結合各組學習的狀況、填寫的《小組學習任務單》和《個人學習記錄單》,為每個同學打出單元成績,並結合學生給教師的教學評價,寫出教學反思

職業學校的德育課教學要與學生所學專業緊密聯絡,才能增強德育課教學的實效性。我在本課中充分挖掘影視專業學生學習資源的基礎上,把課堂教學拓展到課前、課後,以學生自制的視訊短片作為典型案例,開展教學活動,把辯證關係落足在腳踏實地的確立理想和追求理想上,最後又以視訊再加工的方式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體現出德育課的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課改理念。

個人說課稿12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說課的內容是資訊科技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顆《個人小檔案》。這是一堂基礎課,關係著以後教學中技能的掌握程度。與原來教材相比,新教材以完成任務為過程,更注重授之以“漁”,教育學生學會拿工具做事情,正如這節中以完成輸入個人小檔案為教學任務,從中學會在記事本中使用鍵盤輸入以及儲存檔案,主要培養學生一定的資訊素養,鍛鍊學生資訊運用能力,發揮學生充分想象創造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不同的知識層次,制定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記事本和鍵盤。

技能目標:使用記事本和鍵盤輸入,基本掌握正確的指法/。

情感目標:通過輸入符號,讓學生體驗在電腦上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鍵盤輸入字元和儲存檔案。

難點:功能鍵的使用。

二、 說教法

三、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布置任務,在老師引導下,啟發學生通過主動思考、動手操作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完成知識學習的內化。本節課主要設計層次遞進的三個任務:

任務一:對照網路上的芳鄰的範例,開啟記事本中輸入個人小檔案。

設計意圖:是本課的基本任務,不僅是為了掌握鍵盤輸入技巧,同時這個個人小檔案是具有個性特色的,也是以後課程任務中所需的。考慮到學生鍵盤熟悉程度不同,速度有異,安排約15分鐘操作時間。

任務二: 記事本儲存在網路上的芳鄰教師機“學生檔案”,注意儲存三要素。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的重點,也是計算機操作的關鍵,設定任務來檢驗鞏固學生掌握情況,今後的課中還會不斷強化這項操作直到學生熟練無誤,安排大約5分鐘操作時間/

任務三:模仿、設計表情符號、字元圖形新增到“個人小檔案”中。

設計意圖:實現分層教學,對於技能熟練的學生不僅可以增強興趣,進一步瞭解網上交流的習慣表示方法,同時發揮學生創造能力,個性得到發展。根據課本“隨堂練習4”,以模仿提供的圖示為主,對與技能一般的學生要求輸入表情符號,技能熟練的學生要求輸入字元圖形,時間大約安排7分鐘左右。

1、操作演示法: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印象深刻的概念,激發興趣,集中注意力,以及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2、情景創設法:設定情景,匯出課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重難點。

三、說學法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步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1、自主學習法:在教師的任務驅動下,學生自主學習,靠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掌握知識,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課中的“小幫手”給學生遇到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解決途徑 。

2、嘗試操作法:學生通過自己嘗試摸索,經過自己的理解,雖然獲得的技能未必完全正確,但由教師糾正演示後更能掌握牢固,同時也鍛鍊學生綜合能力。

3、自我檢查法:針對計算機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來檢驗自己掌握知識情況,不僅方便老師瞭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更是學生一種獨立的表現,新教材中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在每課後的.“隨堂練習”中都設定了自我檢查這項。

四、 說教學過程:

圍繞重點難點,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情景創設,匯入知識

通過網路上的芳鄰開啟學習範例中的個人小檔案,將本節課的任務成品展示給學生,直接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情景。

2、建構新知,驅動任務

(1) 鍵盤輸入:由於鍵盤輸入內容大部分學生在國小裡以有學到,這部分內容就帶有複習的性質,把鍵盤輸入包括指法等內容融合在一起,通過演示操作一個例子來完成任務教學任務。通過圖示、現場視訊等效果來給學生一個整體形象瞭解,再利用輸入有誤的簡單例句,然後通過一些功能鍵修改,與此同時,學生在同螢幕上又能看到我鍵盤的指法輸入。緊接著,佈置任務一讓學生熟悉強化操作。

(2) 檔案儲存:儲存操作是本課的重點,是一項時常使用到的技能,同樣演示操作並利用任務二掌握儲存技能,同時注重細節的點述(修改後再次儲存檔案時只需直接儲存)。當然,接下來的幾節課儲存操作將會反覆出現,通過重複的操練達到技能的熟練,這也是新教材的又一特點,並不講究一步到位,注重在不同任務中反覆這一技能操作達到教學目的。

3、熟練運用,能力培養

最後的符號表情和字元圖形是本節中最有趣的內容,學生的興趣相對比較高,利用任務三,讓學生模仿這些表情新增到記事本,強化儲存操作。同時鼓勵能力好的學生嘗試類似表情符號,在課的末尾讓學生放鬆心情,發揮充分想象力,增加課堂的愉悅氣氛。

本節課中沒有設定學生作品評價這個環節,這堂課教學量比較大,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差異教大,因而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完成任務為主,可以在以後的課中進行學生的自評,集體互評和教師點評。

原教材是以知識體系結構來安排章節,新教材打破了這個知識體系,一培養學生資訊素養和自主學習為目標,在這節課中以完成任務為主要目的,從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技能,學會操作。

個人說課稿13

教材分析

我所教學的課文是國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第五單元是以“精神家園”為主題,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對人的本性的瞭解和認識,以及對人性的弱點的思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托爾斯泰,課外閱讀其作品。

2、從小說要素歸納小說情節;從整體上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探尋小說的主題。

3、欣賞作品處理情節詳略、結尾耐人尋味的特點。

(二)過程和方法

1、朗讀 2、品讀 3、討論點撥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多角度分析問題,關注社會。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能從整體上把握小說的主題。

2、難點是小說主題和寓意的多向理解;欣賞小說的生花妙筆。

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對課文的分析已經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況且課文淺顯易懂,又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使學生更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易於理解。本文很長、脈絡清晰,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地讀然後複述課文,培養語感的基礎上,教師再點拔啟發,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課文。

教法設想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學情的分析,結合當前語文的教學理念,本文的教學可採用朗讀 、品讀 、討論點撥、質疑探究法、問題導引法、討論法,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自主性,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於法,複述為本,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小說教學,讀尤為重要。

對字詞的積累,我採用檢查預習的辦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指點解詞的方法。

在突破教學難點時,我採用了討論法。比如“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題”這一問題上,可以讓四人小組先討論,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同學的成果,為學生創造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拓寬學生的思路。

另外,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採用了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比如看圖片、看動畫等,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融入情景之中。

學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從兩方面加以點撥和指導。

第一方面,在通讀基礎上,自主複述課後,讓學生劃出表現人物個性的重點詞句語句,組織學生交流,並適可而止加以點拔,只把獲得結論的方法途徑指導給學生,促其自求,促其自得,從中悟出規律方法,以讓學生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

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以達到進一步把握主題,從多角度理解主題的目的。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生課前準備

1、依據註釋熟讀課文 ,理解文意,提出出疑問。

資源的來源及使用目的:

1、來源:中國遠端教育資源、網路下載、自制。

2、使用目的:體現新課改理念,圖文並茂,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多向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通過對上面的分析,在施教時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激趣匯入——整體感知——自主疏通——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一)入景激趣匯入

1、欣賞有關的圖片。(蝴蝶、紅彬、秋草)

2、說一說你的精神家園中的情感元素(親情,友情,正義……)

設計說明:放幻燈生命圖片,直觀,印象深,引出新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3、出示學習目標。

4、作者及作品簡介。(導航塔)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

2、複述故事情節。

3、口述課文內容。

(三)品讀課文

1、圈點批註人物描寫的語句。

2、提問質疑。

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詞,組織學生交流,老師可略作歸納。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合作探究

1、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歸納小說的主題。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小說通過對帕霍姆為擁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敘述,評判了貪得無厭的人,揭露了社會的黑暗現象。文章先寫帕霍姆的貧窮狀況,又敘述她的貪得無厭的事情,最後對這種人進行了評判和嘲諷。

2、討論小說的主題。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主要是批判和嘲諷貪得無厭,但也客觀表現了一個受人讚賞的個性。

3、開頭部分帕霍姆兩次買地的故事,有沒有必要寫?為什麼?

(1)小組討論:

(2)全班討論:

(3)教師總結:有必要。因為前兩次買地為最後一次得到土地卻喪了命作鋪墊。帕霍姆過分的的貪心是逐步發展來的,也是前面過於順利造成的。第一次買地可說是為了擺脫貧困,但進展順利造成了他後面慾望膨脹的基礎。第二次自稱是為了不受窮,其實至少應是為了日子越過越好,結果更為順利,生活強了十倍,這就大大激發了他的慾望,他希望眼前所有的土地都屬於他,他的貪慾大大膨脹了。這才有後面買大批土地的決定和表現出的過分貪心。這樣的情節才是故事不顯得生硬和突然。直接從巴什基爾人的買地遊戲說起,雖一樣可以揭示主題、寓意,但可能較為離奇,教化味較重,而採用民間寓言故事或傳統小說的敘事風格,生活味較濃,且娓娓道來,似拉家常,效果當然好。

設計說明:通過合作探究,深入學習課文的內涵,使學生的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QQ連線,時空對話

學生與作者的對話

設計說明:此環節的設計,可以促使學生多角度地看待問題,關注社會、激發創新思維,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教學特色

1、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的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重以下四點: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使用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

(3)學習勾畫、積累關鍵性詞句。

(4)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感受文字。

2、合作的廣泛性與交流的充分性

由於本節課重、難點都需要通過活動這一載體加以解決和鞏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為此搭建了一個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臺,讓學生體會到在學習中與他人合作、和別人交流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個人說課稿14

說教材:

大班的孩子馬上就要上一年級了,但很多孩子不願意一個人睡,為了讓幼兒克服心理障礙,勇敢的一個人睡,教師進行心理疏導,通過故事,討論等方法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勇敢的一個人睡,並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說目標:

1、通過故事和各種體驗,讓幼兒瞭解其實黑夜並不可怕,並能用各種方法克服對黑夜的恐懼心理。

2、鼓勵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一個人睡的勇敢經歷或者坦然講出不敢一個人睡的原因。

3、通過創設情景,幫助幼兒瞭解夜晚,進一步樹立幼兒自己睡的信心。激勵幼兒樂意嘗試一個人自己睡。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說活動準備:

PPT課件、調查表、彩筆、氣球,面具,眼罩等。

說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1、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進入場地,依次入座。

2、播放ppt,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小老鼠漫長的一夜》。

3教師提問:小老鼠為什麼一開始總是睡不著?最後為什麼又睡著了呢?

4、教師小結:

原來那些可怕的聲音是小老鼠的心理作怪,這些來自大自然的聲音並不可怕。晚上睡覺的時候只要關緊門窗,擰緊水龍頭,家裡還是很安全的。

二、調查統計,心理疏導

1、教師出示調查表,請自己睡的小朋友將自己的笑臉卡貼在黃色的一邊,請不是自己一個人睡得小朋友將笑臉卡貼在綠色的一邊。請幼兒作比較。

2、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為什麼不願意在家一個人睡,請自己一個人睡的小朋友講一講一個人勇敢睡的經歷。

3、教師鼓勵不是一個人睡得小朋友說出自己不肯一個人睡的原因。

4、討論: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讓自己感到不害怕?

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是怎樣解決的?

小結:每個人心裡都會想象出一些奇奇怪怪可怕的東西,當我們處在黑暗中就會想起它,越想越害怕。

5、那麼,你最害怕的是什麼呢?,老師每人發給一個氣球,把自己最害怕的東西畫在氣球上。

畫完後講述,並討論:怎樣消除這些害怕的東西?(鼓勵孩子想出合理的辦法)

小結:小朋友們已經找到了好多自己睡覺時不再害怕的辦法,心裡最害怕的東西也已經消除掉了,下面讓我們在音樂的伴隨下,好好的享受美麗而寧靜的夜晚吧。

三、創設情境,體驗優美意境

1、教師請幼兒看課件,欣賞夜晚的美麗景色,共同體驗夜晚的美好。

2、教師:現在你樂意一個人睡了嗎?

那讓我們從今天晚上開始就嘗試著一個人睡好嗎?

最後祝每個小朋友天天都擁有美好的夜晚,睡的香,睡得甜,身體棒!

活動反思

在幼兒園組織的這次教師公開課中,我開展的是大班社會活動《你願意一個人睡嗎》。現在很多大班的孩子一直不敢單獨睡覺,為了幫助幼兒克服心理恐懼,勇敢地一個人睡,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我就開展了這次活動。害怕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尤其是孩子在睡覺時,往往伴隨著黑暗、陰影和獨處等因素,特別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比較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恐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首先利用了繪本《小老鼠的漫長一夜》,用故事中小老鼠獨自睡覺的經歷喚起幼兒的'共鳴,讓幼兒輕鬆的知道黑夜中聽到的各種聲音白天和晚上都有,是小老鼠在黑暗中想出來,並不可怕。然後我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單獨睡以及不能單獨睡的情況,並且鼓勵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不願一個人睡的原因。在這個環節中,原先我我設計的是有調查表的,但是在試教後,這個環節我取消了,但是活動結束後,我覺得這個環節還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調查,幼兒才會有話可講。

大多孩子沒有單獨睡覺,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害怕。要想幫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就應先了解孩子所害怕的到底是什麼,把睡覺時所害怕的問題一一陳列後,鼓勵幼兒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本活動中我主要是讓幼兒親身體驗他所害怕的東西,也就是直面刺激,例如體驗黑暗,魔鬼等。然後進行心理髮洩,將心中最害怕的東西畫在紙上,想辦法讓它消失。孩子面對一個刺激所引起的害怕或恐懼經過多次反覆的呈現後,便不再會對該刺激感到焦慮和恐怖了,疏導的目標也就達到了。當孩子們心中的害怕徹底消除後,我帶孩子們體驗夜晚的美好,並鼓勵幼兒嘗試一個人睡。

整個活動有疏導,有發洩,有體驗,相信孩子們在活動後都會有不同的收穫。但是整個活動下來,我還是感覺到自己的不足,例如在講繪本故事時,可能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影響,故事講得不夠生動,這是作為一名老教師不應該發生的。所以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要多學習,多開展類似的活動,讓自己不斷成長和提高。

個人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個人與集體》處於浙江省編寫的義務教材國中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議論的方式和方法”中第二課《小駁論兩則》的第二則。

第四冊是整套教材“總-分-總”的最後一冊“分”,側重於議論文的教學。第四冊相對集中地編排了兩個議論文單元,即第一、三單元。第三單元從議論文的方式方法入手,讓學生懂得議論的主要方式和議論的基本方法,並能在聽說讀寫中初步學會運用。該單元的第一篇《反對自由主義》是立論,瞭解立論的特點、立論文的結構及論證方法。本文是駁論,要求在學習立論的基礎上了解駁論的特點、駁論文的結構及批駁方法。因本課處於小駁論的第二則,要求鞏固駁論的特點,進一步理解駁論文的結構及批駁方法,並區別立論和駁論的差異。

教學目標:

一、認識“人人為自己,也就是人人為大家”的錯誤,樹立集體主義的.觀念。

二、回顧駁論的特點,理清本文的層次,進一步理解駁論文的結構及批駁方法。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駁論文的結構及批駁方法。

教學難點:

形式新穎的批駁方法。本則小駁論的作者別出心裁,借鑑數學公式,驗算數學題的方式批駁錯誤觀點。文章活潑多姿,用語幽默生動。因這種寫法學生理解起來有點難度,故把它定為難點。

二、學情學法:

八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也接觸過不少議論文,但大多學的是立論文,即用論據來論證論點的正確性。對駁論文還是初次接觸,雖在前一則已學過駁論的概念,初步瞭解了駁論文的結構及簡單的批駁方法,對駁論方法之一--駁論點有所瞭解。但因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強,所以學習本課可教給學生比較分析的方法,即通過與第一則比較的方法學習本篇課文。這樣既可降低教學難度,也鞏固了前一則學過的方法,又學會了本篇課文的批駁方法。最後通過與立論文的比較,全面掌握議論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本人的特長,教學本課宜採用討論法。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在討論中,教師及時給予啟發、引導。這種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符合當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程式設計:

本文的教學時數為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新課匯入。回顧上一課時的內容。複習駁論文“樹靶--批駁--結論”的基本結構,複習駁論文駁論方法之一--駁論點,補充介紹駁論的另外兩種方法--駁論據、駁論證。複習的目的是與遺忘作鬥爭。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要鞏固第一天所學的知識,第二天就應及時複習,使記憶內容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不致遺忘。另外,複習上篇的內容使學習本篇有了自然的引導,為本課的比較分析作了鋪墊。

2、分析討論本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層次。教師可設計下列問題供學生討論:

⑴文章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持這一論點的人有什麼理由?這個觀點的實質是什麼?

⑵全文可分為幾個部分?注意與上文比較異同。

通過討論、分析,學習駁論據這個駁論方法,進一步掌握駁論文的結構,落實教學目標。

3、討論本文的批駁方法。教師可利用課後練習三的第1和第3小題。第1小題,用什麼方法批駁錯誤觀點的?第3小題,本文批駁的形式很新穎,作者是借鑑什麼方法寫的?

討論時,讓學生聯絡中學其他學科的知識,借用數學中的等式求證的方法,使“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兩個概念的本質更為明確,暗示出論據的荒謬性,講解歸謬法。檢驗“公式”時用了假設的三個典型事例,講解例證法,使學生掌握本文的批駁方法,落實教學目標。

小結時,將本文與《駁“實惠”論》比較,比較它們的異同,使學生對駁論文的批駁方法有個全面的瞭解。

4、總結課文。總結的內容分兩個方面:⑴駁論文的結構和批駁方法;⑵與《反對自由主義》比較,明確立論與駁論的區別,完成課後練習四。

課文總結概括了本文的內容,使整節課內容統一,結構完整。另外,通過比較,使學生更全面掌握議論的方式及方法,落實單元教學目標。

5、佈置作業:課後練習六。可先引導學生討論,明確迷上蟋蟀的危害,然後提示學生借鑑課文的結構方法和批駁方法。

佈置的作業緊扣教學目標,鞏固了課文的內容,深化了課文的內容。

五、板書設計:

論點:“人人為自己,也就是人人為大家”(×)

論據:付出足以換來自己生活需要的勞動=為集體做了事(×)

個人主義+個人主義+個人主義……=集體主義(?)

民族危亡時……

假定人民掙扎呻吟時……

人民生命財產危險時……

結論(13):人人為自己=害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