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語文說課稿國中範文錦集九篇

說課稿2.91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國中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語文說課稿國中範文錦集九篇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 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國中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是魯迅先生42歲時“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用一顆童心去回憶的童年生活。通過對百草園自和三味書屋童年生活的描繪,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知識,天真、幼稚、愉快的心理。

本課是學生升入國中第二次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內容比較豐富,有的部分還比較含蓄難懂,從七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出發,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創造性的吧文章風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我要說的“樂在百草園”並作為這節課的題目。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課:自主學習目標:記住魯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把握百草園的樂趣所在,並能發現作者寫景狀物的方法。

能力提升目標:體會作者在寫景記事中滲透的思想感情,仿寫課文中典型的句式: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

德育目標:回憶自己的生活樂趣,珍惜美好的時光好好學習。

3、 教學重點難點:

(1) 記住魯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

(2) 學習本文具體生動的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學習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3) 體會作者如何在寫景記事中滲透思想感情。

二 、說教法和學法

學習杜郎口教學模式,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適當點撥。並配合學校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指導學生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為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我採用了是簡單的多媒體課件。

四 、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指導學生回憶在以前的學習中瞭解到的有關魯迅的生平和文章。然後根據課件內容進行總結:幻燈片一

並且給學生出示較為典型的詩歌《自嘲》《自題小像》

那麼這樣的文學家思想家是怎樣描繪他的童年的?我們一起到他的樂園--百草園中領略一翻。

(二、)自主學習檢測:運用多媒體課件,對文中出現的部分詞語進行正音和釋義。幻燈片二

(三、)學生在排除文字障礙後,自讀課文,總體把握這一部分“點題 --樂在百草園--依戀”的結構。

(四、)研讀課文並思考下列問題:

首先,我要求學生對第二自然段進行認真仔細的默讀,並且在默讀的過程中對文中出現的重點詞和語句進行圈點批註,以培養學生自覺地閱讀習慣。

接下來我會針對第二段內容設計以下問題,並要求學生以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一一解答,幻燈片三

歸納總結:

1、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長吟的鳴蟬,肥胖的黃蜂,輕捷叫天子;低唱的油蛉,彈琴的小蟋蟀;斑螯,何首烏,木蓮,覆盆子的等等。)

2、總結:採用了“不必說……也不必說……但是……”的句式,突出了百草園裡到處充滿了樂趣,數不勝數。這樣寫既語言簡潔,又突出了重點。)

3、從植物到動物,從下到上,由靜到動,有視覺,有聽覺,有味覺,有觸覺,也可以說是有形、有色、有聲、有味。)

4、這段文字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5、五件趣事:聽油蛉低唱,蟋蟀彈琴;捉蜈蚣;按x蝥;把何首烏根;摘覆盆子

總之,本段描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表現了兒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徵和對大自然的熱愛。真是色香味俱全,春夏秋具備,那麼冬天的百草園是怎樣的呢?引出文章第八個自然段的學習:

冬天的樂趣:捕鳥(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以及收穫)讓學生熟記表示動作的一系列過程,學會這種巧妙運用動詞描繪動作的方法。

如此充滿樂趣的百草園裡,作者為什麼要加上凶險的美女蛇的故事呢?

(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加百草園的神祕色彩)

百草園裡有如此多的樂趣,當要離開百草園的時候,怎能不戀戀不捨呢?那麼作者是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呢?(一個是:也許,也許排比句式的運用,一個是:“們”字修辭手法的運用)

(五、)課堂總結:對照教學目標進行課堂總結

(六、)能力提高及檢測

仿寫:不必說… …也不必說…… 單是……就

或許是… …或許是… … 或許是… …

出示幻燈片四:

(七、)佈置作業:根據本課學習中學到的巧妙運用動詞描寫動作的方法,寫自己生活中的一種有趣的活動。

五、說板書設計

樂在百草園

春 形

夏 聲

秋 魯 色

冬 迅 味

俱 皆

全 備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2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三課,是一篇說明文,這篇文章介紹蘇州園林的建築特色,文章按照由總到分的邏輯順序展開,先總體介紹了蘇州園林圖畫美的特點,然後具體展開分別說明,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蘇州園林的特點,並且開闊視野,體驗園林背後所體現的獨特文化內涵。

二、說學情

對於說明文體的學習,八年級的學生在本單元前兩課才剛剛開始接觸,還沒有接觸到全部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以及事理說明文或事物說明文等分類,但對說明文體閱讀應掌握的重點內容應該有所知,如:明確說明物件;所說明的事物有什麼特點;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有什麼特點等等。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節課的生字詞和作者情況,正確把握文章的結構,瞭解文章語言的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合作交流這一過程,能夠理清文章結構,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蘇州園林的建築特點,領略蘇州園林的建築美,學生能夠激發起對我國園林文化的喜愛和欣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把握文章結構、品味語言的多樣性。

五、說教學方法

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鑑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鑑賞能力。所以本節課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談話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反覆誦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我會利用多媒體展示蘇州園林的圖片,然後用激情的語言介紹蘇州園林,它素有“園林之城”,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蘇州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這樣的匯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帶來心靈上的震撼。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談談對葉聖陶的理解

其次,我會在讓學生五分鐘的時間內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這樣的安排有利於學生初步把握文字內容,為下面深入文字做好鋪墊。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通過以下四個問題來逐步引導學生: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如何理解“標本”這個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2.閱讀文章第二段,主用三個字概括本段圍繞什麼來寫的?又是如何來展開。

3.同桌之間交流討論,文章第三到九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內容?與第二段有什麼關係?

4.三到九自然段的順序可以調換嗎?為什麼?

通過這四個問題可以逐步引導學生明確文章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內在的'邏輯思路,感受說明文的嚴謹性。

這樣的環節學生能夠由淺入深把握文章內容,理解關鍵字的含義,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播放蘇州園林相關視訊,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並這樣的安排利於學生髮散思維,拓展視野,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蘇州園林的瞭解。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

首先,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其次佈置作業:做一名小導遊,介紹一下最近去過的一個景點;寫300字左右的說明文。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又有利於學生髮揮個性,選擇自己擅長的形式,從而激發起他們對寫作的興趣。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3

今天的課題我說課的題目是《采薇》,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等五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采薇》是語文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精讀課文,選自《詩經。小雅》,描寫了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思鄉之苦的戍邊士兵在歸家途中的所思所想,這首詩雖然沒有《關雎》《蒹葭》等名氣大,但也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充分體現了《詩經》“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影響深遠。我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古典詩歌文化常識,提高他們的詩歌鑑賞能力。

根據新課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以及八年級學生詩歌鑑賞能力較弱的現狀,我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瞭解《詩經》文化常識,反覆誦讀,疏通文意。

能力目標:品味詩歌獨特的語言美、音樂美;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目標:把握戍邊士兵思念家鄉以及厭倦戰爭的複雜情感。

教學重點:反覆朗誦,賞識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把握情感

二、說教法及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誦讀法、提問點撥法進行教學。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如果學生一味死讀書,不求甚解,最後仍是“過目皆忘”。這就需要我們為師者在教學過程中多一點實質性的、能讓學生受用不盡的讀書方法指導。如注意停頓、語速、重音、語氣等。

提問點撥法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藝術價值、現實中的'戰爭、民歌題材進行探究,體現語文課堂的人文性。

(二)說學法

將在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領學生如何學習詩歌,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誦讀,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及審美感受能力。將疏通文意和理清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說教學流程

本課計劃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如下:

(一)、匯入,瞭解《詩經》常識

生活中少不了詩,少不了歌,在我們這個小地方也有客家山歌,請大家欣賞兩首。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裡,詩歌長河的源頭又在哪裡?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去尋找。

你是一條旺盛的河流

2600多年來邊唱邊走

多少人翹首追溯你神祕的源頭

哦到春秋再到西周

“風”——土風民謠,淳樸自然

“雅”——諸侯朝會,貴族歡宴

“頌”——宗廟祭祀,樂舞翩翩

直陳、比喻、託物抒情

你的語言是賦、比、興

因了你,“風騷”成為文學的雅稱

你就是《詩三百》

人們還恭敬地稱呼你《詩經》

(二)、自主學習

朗讀要求:初讀正音,把握節奏,要讀得字正腔圓。再讀解意,把握行式,要讀得韻味深長。吟唱詩歌,品賞詩情,要唱得情深意切。

自主學習一:請從以下活動中任選一個完成。

一、自主完成。用現代漢語通順地翻譯全詩。

二、小組合作。把這首詩譯為現代詩,語言流暢,能押韻更好。

三、交流活動。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作的內容與表達的情感。

自主學習二:詩歌美好的詩情畫意讓人沉醉,走出詩歌,讓我們以探究的眼光,去尋覓本詩美的根源。請同學們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發現詩歌中的美詞美句,體會篇章的美。

(三)、提問點撥:

問題1:感情基調?悲傷

問題2:為什麼在歸家途中還要悲傷?

材料:宋之問:“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解析:詩人被貶在外,家人音訊全無,終於踏上歸家之途。一方面欣喜若狂,另一方面擔心家人為自己所累,團圓之夢成為泡影,越接近家鄉越是擔憂。情更“切”變成了情更“怯”。

答案:歸家喜悅因為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而變得無比沉重。

路途艱難,又飢又渴的現狀。

回憶過去,痛定思痛。

問題3:如何表現士兵的哀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1)以景寫情,情景交融意象:楊柳、冬雪

(2)對比

以樂景寫哀,以以往之虛襯眼前之實,以凱旋之樂襯內心的悲痛。

(3)大雪交加,行道艱難,飢渴難耐,情景淒涼,語調低沉、蒼涼。

(四)聯絡現實

如果文中的戍卒穿越時空來到今天,遇見從伊拉克戰場歸來的美國士兵,他們會有怎樣的一番對話?

(五)作業:

一是朗讀背誦課文;

二是蒐集本地民歌——客家山歌,與課文比較,體會《詩經》民歌的源遠流長。

四、說板書設計

設計思路是舉綱張目,以線串珠,就是在清理文章綱目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研究綱與目及目與目是怎樣聯結起來的,讓文章思路變成了學生思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背誦、理解、深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說教學反思

參與本課堂學習的學生為八年級學生,對《詩經》瞭解較少,沒有學習過《詩經》中任何一篇,古文知識也相對薄弱,因此對本文的教授我定位於誦讀欣賞,不要求過多糾纏於某一詞一句的辨析,只要求大致解意,能夠從讀準、讀美、可唱的層面解讀本詩。對詞、句、篇章,也只是從聲音美、形象美、情感美方面淺層次探究。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讓學生走進文字,發現美、感受美,在不斷追尋美的過程中激發愛母語、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4

一、說教材

茅以升是中國著名的橋樑專家。對於《中國石拱橋》一文,他曾這樣說道:“石拱橋是我國傳統的橋樑三大基本形式之一。石拱橋這一體系,又是多種多樣的。本文所寫的這兩座橋,乃是千萬座石拱橋中傑出的代表之作。幾千年來,石拱橋遍佈祖國山河大地,隨著經濟文化的日益發達而長足發展,它們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為祖國贏得榮譽。”“它是一份可珍貴的遺產,顯示著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

傳統橋樑的三大基本形式是:樑橋、拱橋、吊橋,而拱橋尤為常見。

寫說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徵。《中國石拱橋》一文從不同的角度說明石拱橋的特徵。先採用概括說明“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出現得比較早。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發揮作用。”從“久、美、堅”三個方面說明了中國石拱橋一般特點。然後又介紹了趙州橋、盧溝橋,採用具體說明方法來揭示石拱橋的共同特點,還著重說明兩座橋的各自的特點。趙州橋是獨拱石橋,“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拱上加拱”是趙州橋獨有的特點,“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也是趙州橋最突出的特點。盧溝橋是聯拱石橋,它的自身獨有特點是“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可謂“石獅百態”。

《中國石拱橋》是按照總——分——總的順序來說明的。先總說特點,接著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具體說明歷史悠久、結構堅固、形式優美的共同特點,所舉例子具備了被說明事物的共同特徵,即共性寓於個性之中。然後分說了兩橋樑各自獨有的特點,最後總說我國石拱橋取得的光輝成就的原因,以及社會主義時期不同石拱橋的發展。

這篇說明文主要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舉例子要有代表性,所謂代表性即要具備被說明事物的共同特點,第二要具備該事物的自身獨有的特點,趙州橋和盧溝橋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代表性。這篇說明文另一個重要說明方法是列數字,運用數字說明是準確說明事物的方法之一。根據需要,有時需要用確切的數字,如“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五十點八二米,兩端寬九點六米,中部略窄,寬九米。”有時要用約數,趙州橋“修建於公元62019年左右,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石拱橋“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作為八年級學生接觸說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說明文入門的指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八年級學生開始學習說明文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抓住事物的特徵,理清說明順序。

2.比較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異同,說明選材的代表性。

3.舉例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4.運用已有的橋樑知識,通過想象設計未來的橋樑。

教學重點:掌握說明事物要抓住說明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選取代表性事例說明事物特點;圈畫關鍵性語句說明事物特點。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讀課文,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給本文標題新增一些修飾性或限制性詞語,即是什麼什麼樣的中國石拱橋。這種以課本內容為依據的修飾的新增格式如下:《_的中國石拱橋》。學生可以填寫“古老的”“世界著名的”“成就輝煌的”“造型奇特的”等等詞語,並說出一定理由,從而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此外,為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辯析趙州橋和盧溝橋特點上的異同,教師可認真組織問題進行教學,促進學生思考、討論和歸納總結。

《中國石拱橋》作為八年級學生學習說明文的入門之篇,必須讓學生初步掌握從“抓住特點”角度去分析說明性文字。讓學生學會扣住說明物件——中國石拱橋,抓住關鍵性語句,篩選重要資訊的方法。學習這篇文章,可以制定若干個教學目標,為了實施目標,需相應地採用演示、投影、講解、談話、討論等諸方法,藉以引起和推動學生的注意和思考。

四、說課前準備:

1.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抄在小黑板上。

2.準備趙州橋及該橋二十八道拱圈剖面圖和盧溝橋的教學幻燈片。

3.教師自制一個簡易的橋樑演示模型。

4.為每個學生印一份茅以升的《橋樑遠景圖》節錄閱讀材料。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簡要介紹作者:

我們常常用橋樑來比喻友誼,因為是友誼就像橋一樣把兩個人連了起來。可見橋是在沒有路的地方搭起來的路。根據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會,我國就有了獨木橋和數根圓木排拼而成的木樑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橋,歐洲在趙州橋建成七百年後才採用弓形拱的。我們的祖先的聰明才智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學學習。

(二)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洨河 張 勻稱

2.解詞:惟妙惟肖 絕倫 古樸 奇觀

(三)展示教學目標

(四)閱讀全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

1.(教師板書題目,先寫石拱橋然後在這三個字前再加上“中國”二字),提問:本文題目是:《中國石拱橋》,文章是從第幾段寫中國石拱橋的?它和前邊的段落之間是怎樣的說明順序?

明確:文章從第③自然段開始寫中國石拱橋的。前兩段寫的是石拱橋,它們之間的說明順序是由一般到特殊。

2.作者寫石拱橋用了①、②兩個自然段,這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明確:第①自然段側重寫外形美觀,第②自然段側重寫結構堅固。

3.將橋的模型展示給學生,並分別放置100克砝碼讓學生體會上述兩點。

明確:橋樑呈弧形的叫拱橋;橋樑和河面幾乎平行的叫樑橋。

4.作者寫中國石拱橋舉了兩個例子,它們和第③自然段的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明確:概括──具體

5.請將第③自然段分層次,並概括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明確:分四層意思。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歷史悠久、分佈廣、形式多樣、有許多驚人的`傑作。

6.看書,對照趙州橋和盧溝橋的說明,看介紹的大致順序是否一樣呢?作者為什麼要選這兩座橋?

(學生讀書,教師打出幻燈:趙州橋、盧溝橋)

明確:大致順序一樣。介紹兩橋時都交待了地理位置,修建時間、橋的長、寬、結構、藝術價值及對橋的評價。從外觀看,趙州橋是獨拱,盧溝橋是聯拱,只寫一座不能反映出中國石拱橋的全部,選兩橋,說明選材具有代表性。

7.作者對這兩座橋說明的側重點不完全相同,各詳寫什麼?

明確:趙州橋詳寫了結構,盧溝橋詳寫了價值,即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8.作者寫趙州橋結構時怎樣安排順序的?具體說說看。

明確:“總──分”寫法,作者先總寫趙州橋的特點,然後分(一)、(二)、(三)、(四)作了具體介紹。學生解說:略。

9.盧溝橋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體現在什麼地方?

明確:藝術價值,石刻獅子。歷史價值,抗日戰爭在這裡爆發。

10.教師總結:以上通過介紹趙州橋、盧溝橋,進一步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11.下面進一步分析中國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

明確:原因有三,著重說明三者順序不能顛倒及原因。

12.研讀課文,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平實準確,完成第三個教學目標。

明確:有些詞語十分確切肯定,如列舉的時間、資料,有些詞語則表示一種估計。無論哪種,目的只有一個:說明準確;依據只有一個:符合實際。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然後由學生再從課文中找出其他例證來說明之,以強化理解。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明確:注意詞句順序,合理周密。

13、學習本文的表達方式

說明文主要採用說明的方式,但說明文裡常常含有記敘成分;找出本文裡的記敘成分,明確表達方式的作用。

明確:表達方式的運用服務於寫作目的。本文旨在給人有關中國石拱橋的知識,因此以說明為主。為敘述歷史意義和發展情況,交叉運用記敘方式。說明為主,穿插記敘,就是本文的特點。

14.完成教學目標四。讓學生想象未來的橋會是什麼樣的?(發閱讀材料)

15.總結、佈置作業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中學語文組..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xxxx》。

本次說課我將分以下5個環節進行介紹,分別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指導、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

首先,我介紹本次說課的第一個部分;

一、說教材分析

《 》選自人教版7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 ”為主題,意在讓學生.......,培養學生.......。

《 》是作家寫的一篇...的文章,文章主要記敘了.....,語言......,學好本篇課文對後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三維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

1.知識和能力目標:理解和掌握...,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提高朗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朗讀、探究,讓學生感受重要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價值觀、人生觀。

基於以上對本課內容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由於七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相對欠缺,社會閱歷較淺,再加上他們的理解相對片面缺乏深刻性,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在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之後,下面我介紹本課說課的第二部分:

二、說教法分析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因此本堂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法:創設情境法、朗讀探究法以及點撥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

三、說學法指導

同時為了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我還要對學生的學法加以指導。在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指導學生採用以下學法:

朗讀法、討論法以及勾畫圈點讀書法。

那所有的教法和學法都要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去,接下來我將介紹本次說課的重點部分: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過程我主要從以下5個環節展開:

首先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匯入環節,我會先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圖片。同時這樣問學生: 。 通過這樣的方式匯入,創設了課文學習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課文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圍繞問題進入本堂課的第二環節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然後針對一些容易讀錯寫錯的詞語進行指導。這樣就為後面課文的閱讀掃清了障礙。

之後讓學生介紹作家作品的有關知識,在學生總結完後,我會進行補充歸納,這樣便於形成學生的知識體系。

在解決了字詞障礙和作家作品的常識之後,我會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並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並勾畫圈點出文中的關鍵詞句。 在學生讀完之後,我會邊引導學生集體歸納文章脈絡邊完成如下板書: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至於閱讀的主體地方,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鍛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同時也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為了突破本堂課的教學難點,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環節我將引導對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

3.研讀賞析、討論交流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這一環節,為了引導學生開展獨立的閱讀實踐,進一步體會文章語言運用和內容表達高度統一的寫作手法,我將設計以下幾個思考題:

讓學生圍繞以上幾個問題,再一次進入文字默讀課文,然後小組討論,最後全班交流。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與討論,得出答案,進一步加深了對文章中心的瞭解。受到了情感的陶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同時也就突破了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課堂小結

在解決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之後,第四環節,我將引導學生圍繞“ ”做一個課堂小結。

學生在反覆朗讀之後已經有了自己的心得與體驗,所以在學生總結完之後,我會進行及時的鼓勵與表揚,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人見解,也培養了他們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

佈置作業

為了進一步鞏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接下來我會佈置以下作業:

請學生以“ ”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讀寫結合,一方面使所學的知識生活化,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的教案,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堂課的板書條理清晰、重點以及難點突出,力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本次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6

一、 教學內容

《孔乙己》是國中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小說,本單元是國中階段最後一次體裁為小說的課文閱讀,主要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說,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它揭露了為封建科舉制度所殘害的讀書人的痛苦,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戰鬥檄文。小說充分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鮮明地表現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成功塑造了孔乙己這個封建下層知識分子的形。教這一課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而且還能啟發學生怎樣欣賞小說。

二、教學目標

教授本課主要是培養學生欣賞小說的興趣和基本方法,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對小說的欣賞能力,為今後更好地閱讀和欣賞小說打下基礎。孔乙己是我國現代文學長廊裡很突出的一個人物形象,可以這樣說,只要成功地解讀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欣賞《孔乙己》這篇小說的目的就能達成。因此,我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進一步瞭解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及側面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標:從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會意義的角度入手,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感覺作者對封建文化教育的憂憤之情。

這樣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了欣賞小說的方法和途徑之一——通過篩選關鍵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評價人物的社會意義,理解小說的主題。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教學物件,對孔乙己性格特點的分析是教學重點,而由於學生對小說的背景和小說所反映的當時的社會現實缺乏瞭解,因此,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

文學鑑賞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精神活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時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萬別。為此教學中,可設計幾個討論性的問題,讓學生對小說中人物性格、主題、閱讀感覺進行充分的討論。學生的回答,只要是經過認真思考的,表達出來又能自圓其說的,我們就肯定。課堂中形成了一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互動,使學生一反被動、靜止的狀態而富於強烈的參與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教學環節

基於上述教學目標和教法設想,在教學環節上設計如下:

1、提示課題,瞭解時代背景——為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提供基本條件。

小說所寫的是清朝末年的事。一九一一年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反動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並沒有完成,舊的封建教育制度根本沒有改變。一些封建復古主義者頑固地維護著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針對這種現狀,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在“五四”前夕,寫下了這篇白話小說。

對於這一背景材料,如果說條件允許的話可預先佈置學生從網上或書籍中搜集,課內交流補充。後來由於怕時間緊,就沒有讓學生在課內交流,而是由我直接以此匯入新課。

2、分析人物的悲慘命運,尤其是現代文閱讀教材的處理,要改變舊有觀念,改變每文必分析結構層次,每課必講授寫作方法的做法。教師應當想盡辦法調動學生求知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和認知,因而更富於有效性。比如,對本文的資訊順序也可作適當調整,首先設計這樣的個問題:

小說最後一名寫道: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你認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為什麼?

設計這個問題,目的有兩個:一是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並能以課文為依據陳述觀點,培養篩選能力;二是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及其社會原因打好基礎。

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學生從結局入手,對孔乙已的悲慘命運、性格特點作了思考分析。

3、 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孔乙己性格特點及其社會原因。

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是為突破“社會原因分析”這個教學難點做準備,同時,通過對孔乙己性格的分析,讓學生初步掌握從分析人物性格入手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為此,可要求學生深入具體課文,快速閱讀找出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方面語句,圈點主要詞語、句段分析孔乙己好喝懶做、迂腐守舊、窮困潦倒、死要面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心地善良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從文中篩選重點語句,進行分析、歸類,加以論述,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死因。

4、 評價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

為了使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孔乙己》這篇小說的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也為了使教學更有層次感,更為了讓學生初步瞭解從分析小說典型形象的社會意義入手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可設計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對下列問題的討論中,理解孔乙己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具體問題如下:

①對孔乙己這一人物是否同情?為什麼?

②對孔乙己這一個物是否怨恨?為什麼?

③者為什麼要刻畫孔乙己這個典型形象?

5、 教學小結。

教學小結具備兩大功能,一是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二是整理課堂教學思路與方法。為了充分發揮教學小結的這兩個功能,可設計下面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完成對本課的教學小結:

①學了《孔乙己》這篇以後,你在閱讀小說方面有什麼收穫?

②你對封建科舉制度有什麼新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

孔 乙 己

魯迅

孔乙己性格特點 悲劇的社會原因

死?——————→死。——————→死!

好喝懶做 窮困潦倒 科舉制度的毒害

迂腐守舊 死要面子 封建等級觀念

自命清高 自欺欺人 封建統治者的狠毒殘酷

心地善良

這個板書設計的特點是:結構清晰,語言簡潔,內涵豐富。中間一行,從問號的“死”到句號的“死”再到感嘆號的“死”,既體現了本堂課的教學思路和線索,又揭示了對孔乙已這個人物的認識過程的不斷深入。從“孔乙己的性格特點”到“悲劇的社會原因”,則認識過程不斷深入的具體體現。

這堂課的設計,主要想體現了兩個特點:一是追求學習目標的逐步實現,通過幾個環節的設計,反覆強化,圍繞孔乙已這個主要人物進行充分分析和討論,使學生學得實,學得活。二是課堂提問由幾組問題組成,問題有一定的層次性。我認為,問題的設設計是推進教學層次,開展自主學習,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設計這些問題,是為了引導學生針對教學目標去“學”——從哪些角度去學,用什麼方法學,學到怎樣的程度。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在沙漠中心》。

《在沙漠中心》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以探索為主題,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練習快速閱讀,提高學生篩選資訊的能力為目標。《在沙漠中心》主要描寫了飛行員作家聖埃克絮佩裡在飛機墜毀沙漠,瀕臨死亡之時的心理活動。大部分同學對探險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但往往關注的是這一領域的神祕和驚險刺激的情節,忽視心理活動的體味與思想內涵的挖掘。

基於以上情況,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資訊,概括內容要點。

2.理清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品味重點語句的含義。(重點)

3.在薰陶感染中引導學生認識探險的真正意義,體味生命的價值。(難點)

閱讀作品就是一個進入作品再走出作品的過程,學生的一次閱讀其實就是一次文學探險之旅,本課的教學也以探險的方式展開,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一、認識沙漠,認識聖埃克絮佩裡二、檢查裝備三、走進沙漠,走進聖埃克絮佩裡四、走出沙漠,聖埃克絮佩裡在我心中。

“一部文學作品首先應該還原到它誕生的時代”,否則我們很難充分體味作家向我們展示的特殊的生活領域和其獨特的情感體驗。

所以引導學生文學探險的第一步是“認識沙漠,認識聖埃克絮佩裡”。

首先播放一段關於沙漠的錄影,請同學們談談對於沙漠的感受,然後出示一份飛行員的簡歷,簡要展示這位傳奇飛行員、作家、哲人的短暫輝煌的一生,觸發學生切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對作家的探尋興趣。

教學的第二步是“檢查裝備”,就是對字詞等基礎知識進行檢查反饋。學生在指導自學書上完成預習反饋練習,對照大螢幕答案互批、糾錯,並在錯題記錄本上集錯,這種持續細緻的檢查鞏固是很有必要的。

教學的第三步是“走進沙漠,走進聖埃克絮佩裡”。

簡單介紹之前發生的事情,從看處境、心路探尋、心靈叩問幾個步驟走進作者的內心,挖掘文章內涵。

1.看處境

默讀課文,說一說“我”和同事當時的處境。這一步的目的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儘可能多的掌握文中的資訊,這是走進文字的基礎,方法為指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在圈點勾畫中篩選資訊,畫出表現“我們”在沙漠中心艱難處境的語句,分析環境描寫的句子,並概括出我們在沙漠中心的遭遇。

2.心路探尋

探尋“我”在瀕死境地中的心理變化過程。這是學習的重點,而對心理變化過程的分析學生往往會掛一漏萬,因此指導要具體細緻。首先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表達作者心情的句子,分析這些句子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緒,再從中梳理出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這一環節以小組互助學習為主,藉助三色顯示牌、互幫顯示板等輔助工具,進行自主探究、生生互助、師生交流,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找關鍵語句、通過細節刻畫把握人物心理的能力。

3.心靈叩問

作者為什麼能在死亡之前從痛苦絕望中冷靜下來,由此為切入點探尋作者的人生態度,探尋他對探險的認識,對人生的追求。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這一問題之所以成為難點源於文章表述的抽象,也源於學生認識的膚淺,因此本環節採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師舉一些學生易於理解的例子來幫助教學,引導學生抓住細節,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的最後一步是“走出沙漠,聖埃克絮佩裡在我心中”。

1.記住他的才華

聖埃克絮佩裡不但是飛行事業的先驅者,英勇無畏的戰士,睿智的哲人,他還是一位傑出的作家,這一環節請同學們賞析文中生活動形象蘊含哲理的語言。這也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因為時代與國別的差異,作者表述自己思想活動的語言比較抽象難懂,因此本環節也宜深入淺出,以淺顯的例項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

2.留下他的思想

本環節談談從作者身上得到哪些啟示。這是本文思想內容的總結,鼓勵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

3.我也是聖埃克絮佩裡

雖然我們不能像聖埃克絮佩裡一樣翱翔藍天,但我們也可以像他一樣有自己的生命追求,請學生擬一句感言,表達自己的人生理想。這一環節不但使學生的思想得以昇華,也是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很好方式,因此這一環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思維,引燃他們的思想火花,給學生一定安靜思索的時間,把自己的話寫下來,然後全班交流。

為了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分層推進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我還採取以下措施:1.讓“知者”在互助小組中充當小先生,幫助其他同學學習,在這種互助中既提高了慢者的學習速度,也加深了“知者”的認知深度。2.教學中設定“知者加速”和“超本閱讀”環節,以供學有餘力者在掌握了當下學習內容的前提下繼續前進或課外補充,使這部分同學能夠多學精進。教學中選用部分語句賞析題為知者加速題,選用《基督山伯爵》中荒島餘生的片段為超本閱讀題。3.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老師及時跟進指導。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

1、結合上下文,品味課後練習二語句的含義。

2、你是如何理解冒險的,請把你的看法在隨筆本上寫下來。

3、課下閱讀《人類的大地》《小王子》等作品。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8

一、說教材

(一) 教材簡析

朱自清先生的紀實性散文《背影》是表達人倫至愛的名篇,它在樸素自然的風格中,在平實的述說中表現了中國式的父子之情,蘊涵著豐富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蘊。

課文突出地刻畫父親的“背影”,著力表現深沉的父愛,在禍不單行、陰雲籠罩、哀愁焦慮的日子,父愛顯得異乎尋常的感人。文章構思選材和敘事描寫都恰到好處,樸素的語言傳遞著動人的情感。學習這篇文章,除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外,更要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從而為散文寫作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現代文閱讀教學的總目標中要求:“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課標要求從三個維度把握教學目標,本文教學我確定為:

1、知識和能力:理清文章結構層次,理解背影的線索作用;學會在閱讀中抓住關鍵語句,體會其在語言環境中的涵義。

2、過程和方法:加強朗讀指導,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凸顯語文的開放性。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深情,引領學生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培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教學重難點

1、說教學重點

根據課標中 “能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等方面的要求,我確定本文教學重點為: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深情; ②揣摩“車站買橘”一段中關鍵詞句的含義,體會其意蘊; ③把握四次背影、四次流淚的刻畫與分析,感悟父子情深。

2、說教學難點:

①理解文中父親的背影的內在含義;

②抓住人物的特徵展示人物內心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我認為,語文教學要通過閱讀來完成教師、學生、文字和生活之間的對話。語文教學不應忽視人文性,要注重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和審美鑑賞,避免對文字的曲解、肢解和牽強附會的解讀。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課前播放龔玥的歌曲《父親》,激情匯入;藉助短片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加深印象;精讀段落“車站買橘”一節,插入電視散文視訊片段,調動學生多重感官;欣賞現代詩歌《父親》朗讀結課,進行拓展延伸;

2、朗讀激情法:在聽課文朗讀的基礎上,加強情感朗讀指導,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輪讀、變換角色朗讀等方式,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文章思想內容;

3、閱讀指導法:採用略讀和精讀相結合。略讀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粗略感知所敘之事,所抒之情;精讀主要是對一些精彩片段、精彩語句的誦讀,目的在於培養語感,加深領悟和理解。

三、說學法指導

新課標指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認為,課堂教學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通過讀文質疑、篩選問題、討論交流來積累知識、總結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化創新。為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法:讓學生查詢有關課文的資料,並通過預習,自行解決疑難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閱讀朱自清的名篇,增加課外積累。

2、討論交流法:對一些疑難和探究性的問題,或個別暢談,或小組討論,或師生補充,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情感體驗法: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家庭,體驗親情的偉大,充分理解父母對兒女的真誠無私的愛。

四、說教學設計

本課擬用兩課時教學,教學以朗讀、討論為主要形式、以感悟父子情深為核心。第一課時主要進行情景體驗、朗讀訓練、初讀感知;第二課時主要是重點文段的精讀、關鍵語句的品味、文章主題的提煉和情感價值觀的體驗。總體教學流程如下:

(一)情景匯入

巧妙的導語能營造適良好的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採用多媒體播放龔玥的歌曲《父親》,要求學生邊聽邊結合自己的生活思考、聯想,聽完之後隨意談談自己的感想。教師簡要點評後引入課題。

這樣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順利進入課文情境中,為更好地理解“父子至愛”蓄足了勢。

(二)走近作者

學生介紹有關朱自清的資料,並播放關於視訊短片,結合課文最後一段中父親信中的那句話,瞭解作者、作品和寫作背景。

(三)整體感知

1、聽課文配樂朗讀,讓學生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和朗讀技巧。並將自己認為優美、感人的句子勾畫出來。

2、學生默讀,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重點抓住什麼在寫?學生歸納出課文主要寫了父親為“我”送行,車站買橘一事,重點寫了父親的“背影”,從而把握住了文章脈絡。

3、再讀全文,討論:課文幾次寫了父親的“背影”?哪一次留給作者的印象最為深刻?各用一個短語概括出來,並用“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的背影”的句式進行評價。

4、讓學生自由談談文章中最感動自己的地方,並闡述理由。 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訓練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聽讀能力,學習批註法,為下一環節的深入研析做好鋪墊。

(四)精讀研析

主要抓住幾個關鍵點展開研讀:

1、品析“四次背影”

“望父買橘”這個片段是本文的精妙之筆,屬細節描寫,它將父愛表現得淋漓盡致。我通過播放有關電視散文片斷,引導學生觀察、聯想,深入討論,細細品味幾個要點:①父親衣著的三個“布”字與“我”的“紫毛大衣”;②父親過鐵道、爬月臺細節中的動詞品味;③父親買橘與家境的慘淡對比,回過頭去閱讀第二、三段,揣摩把“背影”放在一個特定環境中寫的用意。

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圈點評註,交流討論逐一解決。

2、品析“四次流淚”

這樣引入思考:如果說,文章中父親對兒子的愛是通過父親的外在形體“背影”這一特定意象表現出來的,那麼,作者感念父親的內心活動又是通過什麼體現的呢?教師引導學生再讀全文後,指出這種內在的情感是通過“我”的“四次流淚”體現出來的。

讓學生找出反映作者“淚如泉湧”動情的句子,並說說作者動情的原因,用“______的眼淚”進行概括,瞭解作者的情感變化。

上述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深入文字,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樸實的語言背後的深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和歸納能力、表達能力。

3、父親形象分析

引導學生思考:讀罷此文,假如你就是作者,請談談你眼中的父親形象。提示:可以抓住父親在課文中說的五句話,並體會它所含的意思,並結合文章對父親的動作、衣著等敘寫展開分析。體會文章刻畫人物個性的方法,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4、小結,歸納主題

學生自主舉手發言。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小結:本文構思巧妙,選取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的瞬間——“背影”作為文章的觸發點,用淡淡哀愁的筆調,寫出了一對“慈父”和“孝子”形象,父親的“背影”和作者的“眼淚”都凝聚著一片誠摯感人的愛,讀來讓人動容。 以上回歸文字的環節,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作出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標準答案。教師主要起引領作用。

(五)拓展延伸

設計了五個課內外任務:

1、說一說:請學生敘述父母最讓感動的一件事或一個片段。比如一次送別、一次談話、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個微笑、一個眼神

2、悟一悟:有聲文學欣賞現代詩歌《父親》,進行簡要的賞析。

3、寫一寫:要求學生在課外練筆本上為父母寫一首小詩。

4、做一做:假如父親節和母親節即將來臨,請為父母製作一張賀卡,並進行展示、互評。

5、讀一讀:推薦課外閱讀同類美文《父親的花園》和《默讀父親》,和朱自清的詩歌散文集

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即培養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體現對人的終極關懷。同時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最後,教師用優美的語言結課。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9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傷仲永》。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學習本文寓理於事及縱向對比的寫法;

2認識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通過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瞭解故事內容,領悟蘊涵道理;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

引導學生理解縱向對比的寫法;

為了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分組討論法及媒體教學法,為了使教學手段更直觀、更形象,我製作了簡單的課件,增強課堂的表達效果。

我的整體教學思路是

複習匯入,創設情境----疏通文意,感知課文----推究文理,把握目標----小結練習,實踐提高

我的教學環節是: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它啟示我們業精德成的關鍵在於勤奮專心。也就是說,一個人不論天資多聰敏,都需要後天的努力和教育,否則將一事無成。現在,我們就從今天的小故事中再次體會一下這個道理。

這樣匯入,銜接舊知識,又聯絡新知識,懸念的設定激起學生興趣,為學好本課創造良好的情境。

二、瞭解作者:

提示學生從名、時、地、評、作五個方面掌握,準備作一分鐘的搶答練習。

這一環節便於學生掌握文學常識,鍛鍊速讀速記能力,搶答練習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活躍課堂氣氛。

三、教師示範朗讀課文,出示教學目標:

這是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過程,利於瞭解字音、字型、字義,對讀文的重音、節奏、語氣等都有提示。

四、學生自讀課文,每人2遍,教師出示朗讀標準:

字音規範,語氣適中,節奏準確,重音恰當。

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也是再次感知課文、理解文意的過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數同學都能活躍思維從朗讀中領悟道理。

五、將學生分組準備疏通文意,並選出兩組代表一讀一評,給大家示範。然後教師給予評價,並指明重點的詞語及用法。

(這一環節的設定是學生理解文章的過程,分組法鍛鍊學生合作能力,更調動了中差生學習的興趣,創造性思維,跳躍性使思維得到全面開發。特殊語句的提示引導學生體會古漢語語言的獨特魅力,培養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堅定他們學好語文的信心。)

六、指導學生跳讀,教師置疑,學生合作,思考下列問題:

⑴幼年時的仲永有何表現?

⑵我兩次“還鄉”,見到了怎樣的仲永?

⑶仲永為何“泯然眾人”?你得到什麼啟示?

這三個問題的設定重在指導學生理清文章脈落,熟悉課文知識,增強對課文的分析能力。跳讀課文完成問題是學生思維的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問題的討論深入文言文內部層次,扣準教學目標,增進學生的理解力。問題一步步由易到難,有梯度、有層次,讓每個學生都嘗試成功的'喜悅。

學生髮表議論之後,我是這樣明確的:仲永幼年聰穎過人,天賦超群是“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而當我兩次還鄉所見的仲永卻“不能稱前時之聞”,“泯然眾人”原因在於“父不使學”,這就啟示我們:後天的學習教育對一個人的成材具有重要意義。,

七、難點探討

作者寓理於事,是通過什麼寫法揭示文章主題的?

這一問題是難點的提示,激起學生對成功的渴望,培養他們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師在此處明確答案,並作小結:全文作者運用先揚後抑的寫法,把仲永的前後兩個不同時段的情況作了對比,即縱向對比,在敘事中使深刻的哲理得以表現,從而闡述了必須重視後天學習和後天教育的道理。

八、設定分層練習,即基礎題和能力題。

基礎題側重音、形、義,能力題側重寫作和說話。分層練習全面照顧,既重基礎,又重能力讓各層學生都有成就感,有喜悅感。

以上是我的教學過程,環節的安排力求體現語文教學特點,聽說讀寫全面照顧,同時體現自讀課型,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心情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拓展思維。

附板書:傷仲永

幼年:指物作詩立就

長大:泯然眾人-------縱向對比

原因:不使學